西遷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865
颗粒名称: 西遷論
分类号: I210.3
页数: 5
页码: 十八-二十一
摘要: 《西迁论》,由吉同钧所著,收录于《续修陕西省通志稿》第一百十五册。
关键词: 西迁论 论著

内容

吉同鈞韓城
  開創之初首議建都危急之際必及遷都建都者據全盛之局立
  不拔之基可以惟我所擇遷都者處强鄰之逼爲苟全之計祇求
  去敵稍遠雖其所處之時不同而要皆以形勢利便有險可守爲
  萬全之計昔者周平王避戎而遷洛陽晉元帝避胡而遷江南宋
  高宗避金而遷臨安其後或延數百年而後亡或僅百年而即亡
  者雖曰人事亦其所據之形勢異也平王之東遷也失豐鎬數百
  里之地其罪大也然洛陽居天下之中周公召公之所營北鄰於
  晉東鄰於鄭借二國之威力以號令天下故其子孫雖弱而不至
  驟底於滅亡元帝之時慕容興於遼西劉聰帝於平陽李雄據乎
  成都三面距敵僅留江甯一隅之地其勢不至南奔不止且金陵
  龍蟠虎踞王氣所鍾故終晉之世雖以符堅拓跋珪之强不能越
  淝水一步者江淮天塹形勢足以扼之斯二君者雖遷都而尚未
  大失也所最失策者惟宋之都臨安耳當金人入汴之時洛陽襄
  陽長安猶完土也故李綱曰遷都之策關中爲上襄陽次之建康
  爲下乃不用其言盡棄河洛江淮之險僻處臨安彈丸之地是以
  烏珠乘勝東下直搗杭州高宗倉皇出走航海東奔當是時宋之
  不絕如綫耳幸而韓岳合力夾攻烏珠北遁不然吾恐崖山覆舟
  之慘不在帝昺而在康王矣此遷都之失計而一蹶不振者也今
  之時勢危矣萬一有變而議遷都必將如何而後可將循晉宋故
  轍遷東南乎而長江海口我與敵共輪船頃刻可至矣將念祖宗
  故都遷東北乎而旅順大連灣興安嶺半入於俄火車旦夕可來
  矣昔人有言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據中原而有東南起於東
  南則不能復中原而有西北惟陜西帶河阻山據西北上游之勢
  如人之頭項可以制天下之命雄關百二可資守禦也沃壤千里
  可富積蓄也持戟百萬可廣甲兵也涇渭千渠可興水利也是故
  沛公一入而王漢中收巴蜀矣符秦一入而平燕趙克西涼矣宇
  文一入而滅高齊吞蕭梁矣李唐一入而舉秦涼笞鄭夏矣居今
  日而議遷都舍此將焉往哉然吾猶有慮者固國雖恃山谿之險
  而建邦必以足食爲先漢唐皆都長安漢用趙充國屯田之策塞
  上廣興開墾又用鼂錯之謀使民入粟補官故當時倉廩充盈京
  師無乏食之慮唐則京師天庾𢈔仰給東南江淮之粟由汴入河由
  河溯渭入京故當肅代播遷卒能光復舊都者東南財賦足以供
  給軍餉也今則屯田制廢西方宜黍宜麥之地盡變而種罌粟衣
  食之源已塞而黄流北徙汴河久湮江淮之舟不通於河若由陸
  飛輓則自清江至汴入河相距千里所費不貲漕運又復不便縱
  使遷都於彼而一旦有事倉儲空虛必致内潰之變然則墾荒勸
  農修河積粟諸政誠今日陜甘之急務矣此又謀國者所當加意
  預籌者也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吉同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