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重刻禮經釋例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862
颗粒名称: 擬重刻禮經釋例序
分类号: G256.4
页数: 6
页码: 十四-十六
摘要: 《拟重刻礼经释例序》,由李舒馨所著,收录于《续修陕西省通志稿》第一百十五册。
关键词: 拟重刻礼经释例序 论著

内容

擬重刻禮經釋例序
  九拜辨附
  李舒馨咸陽
  歙縣凌次仲先生研精三禮實事求是以儀禮經委曲繁重學者
  望而生畏非取其例而會通之蔑由得其經緯塗徑因參稽衆說
  覃精萃思爲禮經釋例十三卷區爲八類曰通例曰飲食之例曰
  賓客之例曰射例曰變例曰祭例曰器服之例曰雜例宮室之制
  已詳於李氏釋宮則不復贅焉儀徵阮氏刻之文選樓叢書又刊
  入學海堂經解今文選樓印本已希是書之傳於世者僅賴學海
  堂一本而已於是薈萃諸本詳爲是正而付之攻木氏梓既成謹
  記其後曰夫禮者履也禮者體也本天命民彝之正以制爲經曲
  隆殺之文使人約其心於登降拜跪揖讓酬酢之間目以處義足
  以步日以是觀其容而知其心即其敬惰以考其吉凶其事至繁
  而其理則簡其節目雖萬殊而其條理則一貫古昔君子所以於
  此盡心而莫或病其煩赜者也顧自嬴秦滅學高堂生傳禮五傳
  而有兩戴慶氏三家之學其時雖并置博士未有顯者賴高密鄭
  君本小戴之學校以古經而是經以明宜其爲百代之師表也然
  自是鄭注孤行爲其學者絕少故賈氏並疏二禮而儀禮不逮周
  禮之該洽況自高堂生推士禮以合之天子後儒雖錯綜全經旁
  推午貫而先王制禮貴多貴少主減進文精意所存有非一端偏
  見所可罄其義蘊者則即鄭注以攷經文亦不免偶有歧合之殊
  疏家例取專門即有違失必爲曲解解經而反違經旨申注而并
  失注義又何暇滙其宏綱細目歸於大通哉先生生平學術一主
  於禮撰復禮論三篇以見宗旨而又通於西人點線面體之學乃
  以數之比例爲禮之比例以事爲經而以其用緯之條分縷析著
  其異同於是禮經一書昔之苦其繁難若陟山徑跋險阻者今則
  移而置之康莊街衢洞達縱橫粲然如履其地而識堂室奧阼之
  殊方也如接其人而進退於南鄉北鄉東面西面之異位也如服
  其服而知帶裳韠舄之異等也如舉其器而攷几席筐篚尊俎觚
  觶之殊制也承學之士熟而習之而持以讀全書貫而通之而已
  嗚呼盛矣抑蒙更有進焉者國朝禮學躒唐軼宋如張皋文先生
  之儀禮圖攷訂精密遠過楊氏原書胡竹村先生之儀禮正義會
  集國朝說禮之書其擇精語詳有迥非賈氏所及者倘得精校而
  重刊之合諸淩先生之書以窺禮經之全其亦不朽之盛業也夫
  蒙讀先生書竊有疑義未伸旣爲此序因并識之周官九拜言
  人人殊先生於第一卷之後附九拜解一篇自謂擇之最精矣
  蒙按大祝言以享佑祭祀則九拜當專以祭祀言之凡說之與
  祭無關者皆非也天子諸侯祭祀之拜不可得而詳今以大夫
  士祭禮攷之少牢饋食禮宿尸主人再拜稽首祝主再拜稽首
  受祝再拜稽首特牲饋食亦如之又嗣舉奠再拜稽首此稽首
  之拜也其餘凡言拜言再拜言三拜皆頓首之拜也頓首之用
  最多故獨得拜名空首之拜拜於席上者也少牢饋食禮主人
  獻祝設席南面祝拜於席上坐受按拜有降席有不降席有司
  徹云尸降筵北面於西楹西坐䘚爵執爵以興坐奠爵拜此降
  筵者也又云主婦獻尸尸拜於筵上受此不降筵者也降筵當
  頓首筵上則空首知筵上之爲空首者筵席之前有內羞有庶
  羞以及豆籩則席上迫狹故其拜但引首至手而不頓首也先
  生謂稽首爲臣於君之拜頓首爲相敵之拜空首爲君答臣之
  拜是由周官引伸於儀禮而非周官之正義矣又主鄭大夫之
  說以奇拜爲一拜褒拜爲再拜今按奇拜爲拜中之異者褒拜
  爲答拜中之異者少牢饋食禮䉵者三人興出上纂止主人受
  上䉵爵酌以醋於戶内西面坐奠爵拜上籑即上佐食也前上
  佐食不成禮於室中今上籑獨止故主人特拜之此奇拜也有
  司徹衆賓長升拜受爵注云言衆賓長拜則其餘不拜亦奇拜
  也尸出侑從主人拜送尸拜侑與長賓亦如之衆賓從注云從
  者不拜送也則此拜亦奇拜矣少牢饋食禮纂者奠爵皆拜主
  人答一拜有司徹主人拜衆賓於門東三拜衆賓門東北面皆
  答一拜有司徹又云主人降洗升獻私人於阼階止拜於下升
  受主人答其長拜若此者或四䉵皆拜而主人答一拜以報或
  主人三拜而衆賓答一拜再拜以報或私人下拜而主答其長
  拜皆與常答拜禮不同故曰褒拜其餘四拜則先生之說得之
  諛聞淺見豈足以補正先儒不朽之業然升降拜跪乃禮制之
  大者謹傅合古義援據禮本區區一得之愚自附於爭臣之列
  知禮君子或有取焉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歙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