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利害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861
颗粒名称: 民團利害說
分类号: I210.3
页数: 4
页码: 十三-十四
摘要: 《民团利害说》,由董涛所著,收录于《续修陕西省通志稿》第一百十五册。
关键词: 民团利害说 论著

内容

董濤長安
  民團之說所以保衛鄉里輔兵力之不及是即古者寓兵於農之
  意法甚善也然非官民一氣上下皆得其人則其弊不可勝言而
  勢亦有不行蓋里巷之士多不知兵而公正無私實心任事者亦
  難其選故團長不得其人非惟不知訓練爲何事而假公營私魚
  肉良善甚且挾嫌爭鬭聚衆抗官遂成尾大不掉之勢種種弊端
  何可殫述乃吾觀軍興以來各省莫不辦團矣或固守鄉閭足以
  自保或出境剿賊竟立大勳又或烏合雲集初若銳不可當而一
  遇寇至紛然瓦解者何也此豈各省風氣强弱不同歟抑爲團長
  者有善有不善歟蓋一則二三巨公主持其事故人樂效能一則
  督撫大吏忌嫉其間故動多掣肘也且夫父母桑梓之鄉所與共
  事者皆我等夷耳非有上下之分以臨之也約束嚴則衆怨叢身
  禁令寬則人無固志又况經費無出勢難持久此而欲以空言獎
  諭驅諸鋒鏑之場器械不精操練不熟號令不嚴進退不一强者
  以無繼而亡弱者以先奔而敗亦何異不教而棄之乎而爲大吏
  者始則不擇人而任之繼且不擇人而疑之至州縣之有司亦往
  往承其風旨從而媒孽焉阻格焉雖有賢者無所展其才致使蚩
  蚩之氓恃團而反爲賊所屠則團之爲害大矣安見其法之果善
  哉然則團可不辦乎亦視乎上下之得其人而已夫必督撫大吏
  先有實事求是公忠無我之心其識足以知人其誠足以感人然
  後選廉正精明慷慨有爲之士以爲團長隆以禮貌假以事權旣
  使民知所敬畏矣而又授以訓練之法廣以功名之路則人莫不
  知奮一日有事再以兵力參伍其間吾見耰鋤租稅之蒼生無非
  腹心干城之勁旅矣尚何憂盜賊之竊發也哉如是則官民一氣
  上下各得其人行之旣久其利之溥蓋有難以更僕數者請畧陳
  其概焉百萬之師不煩徵調利一口糧自備可節餉糈利二地勢
  熟悉不勞嚮導利三各衛身家無憂潰變利四且戰且耕不廢農
  業利五保甲旣嚴默消姦宄利六堅壁清野賊至無糧利七事定
  歸農不須遣散利八具此八利而力矯其弊斯誠寓兵於農千古
  不易之良法矣然而實事求是公忠無我之大吏旣不易逢斯廉
  正精明慷慨有爲之士亦不易得無惑乎其弊不可勝言而其勢
  且有所不行也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人物

董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