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刻關學編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839
颗粒名称: 校刻關學編序
分类号: G256.4
页数: 5
页码: 九-十一
摘要: 《校刻关学编序》,由柏景伟所著,收录于《续修陕西省通志稿》第一百十五册。
关键词: 校刻关学编序 论著

内容

柏景偉
  馮恭定公關學編首聖門四賢卷一有宋橫渠張子九人卷二金
  元楊君美先生十二人卷三有明叚容思先生九人卷四呂涇野
  先生十三人公序其前而岐陽張雞山序其後此原編也豐川續
  之則自少墟以及二曲門下諸子周勉齋即續豐川於其後桐閣
  又續之則於宋補游景叔於明補劉宜川諸人以及國朝之王零
  川賀復齋又續七人即列桐閣於其中爲續編三卷豐川編遠及
  羲文周公下及關西夫子而下非恭定所編例去之刻旣竟乃書
  其後曰自周公集三代學術備於官禮見於七畧道學之統自關
  中始成康而後世教陵夷遂至春秋大聖首出東魯微言所被關
  中爲畧降及戰國秦遂滅學漢唐諸儒訓詁箋注循流而昧其源
  逐末而忘其本自宋橫渠張子出與濂洛鼎立獨遵禮敎王而農
  諸儒謂爲尼山的傳可駕濂洛而上然道學初起無所謂門户也
  關中人士多及程子之門宋旣南渡金谿兄弟與朱子並時而生
  其說始合終離而朱子之傳特廣關中淪於金元許魯齋衍朱子
  之緒一時奉天高陵諸儒相與倡和皆朱子學也明則段容思起
  於皋蘭呂涇野振於高陵先後王平川韓苑洛其學又微別而陽
  明崛起東南渭南南元善傳其說以歸是爲關中有王學之始越
  數十年王學特盛恭定公立朝與東林諸君子聲氣相應而鄒南
  皋高景逸又其同志故於天泉證道之語不稍假借而極服膺致
  良知三字蓋統程朱陸王而一之集關學之大成者則馮恭定公
  也於是二曲豐川超卓特立而說近陸王桐閣博大剛毅而確守
  程朱今刊恭定所編關學即繼以二家之續蓋皆導源於恭定而
  不能出其範圍者也竊嘗論之同此性命同此身心同此倫常同
  此家國天下道未嘗異學何可異也於詞章利祿之中決然有志
  聖賢之爲此其人非賢即智賢則有所守也智則有所知也爲衣
  食之事未有不知粟帛者也知粟帛之美未有不爲衣食者也故
  理一分殊之旨與主靜立人極體認天理之說學者不以爲異而
  其所持究未嘗同也然則主敬窮理與先立乎大致良知之說得
  其所以同亦何害其爲異也明自神廟倦勤公道不彰朝議紛然
  東林諸儒以清議持於下講市林立極豐而蔽蓋有目無古今胸
  無經史侈談性命者矣紀綱漸壞中原鼎沸諸儒目經亂離痛心
  疾首遂謂明不亡於流賊而亡於心學於是矯之以確守程朱矯
  之以博通經史矯之以堅苦自立承平旣久而漢學大熾舉訓詁
  箋注之爲加於格致誠正之上不惟陸王爲禪即程朱亦遜其記
  醜而博亦何異洛蜀朔角立而章蔡承其後也偉少失學三十後
  始獲劉念臺先生書幸生恭定公鄉近又謬膺關中講席爲恭定
  講學之地乃與同志重葺恭定公祠而以其左右爲少墟書院因
  刊恭定所編關學而並及豐川桐閣復齋之續凡以恭定之學爲
  吾鄉人期也竊謂士必嚴於義利之辨範之以禮而能不自欺其
  心則張子所謂禮教與聖門克己復禮成周官禮未必不同條共
  貫是即人皆可爲堯舜之實而紛紛之說均可以息亦何人不可
  以自勉哉嗚呼是恭定望人之苦心亦刊恭定遺編者之苦心也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柏景伟
责任者
馮從吾
相关人物
张载
相关人物
周元鼎
相关人物
王零川
相关人物
许衡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橫渠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