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760
颗粒名称: 文徵七
分类号: K294.1
页数: 76
页码: 一-三九
摘要: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卷二百零七,主要介绍重要行政奏议。
关键词: 陝西省 奏议

内容

奏議七
  請定外交宗旨整頓東三省内治疏
  光緖三十一年七月二
  十七日在御史任內以
  下均同
  王步瀛
  郿縣
  竊今者日俄和局將成中國士大夫議論紛如有謂宜派重臣干
  預和議者有謂宜交和蘭弭兵㑹公斷者有謂運動各强國求其
  干涉者有謂開放東三省爲萬國商埠以防强鄰佔據者並有欲
  索囘旅大曁東清鐵道求日本定期撤兵者種種謀畫無非爲保
  守東三省主權起見要皆非審時勢酌情理之平者也茲事重大
  在朝廷深謀遠慮洞燭幾先自有萬全之策臣之淺陋何足以仰
  贊高深然一得之愚不敢自祕謹就管見所及爲我皇太后皇上
  陳之日俄之失和也我中國朝野上下深慮俄人得志席捲勢成
  故聞日本戰勝莫不欣欣然有喜色此已招俄人之怨矣迨日本
  海陸各軍屢次大捷局勢已定中國人士又慮東三省主權一失
  牽動全局於是街談巷議無非防制日本之謀此又爲日人所忌
  矣我若干預和議倘兩有所要挾從之則爲患必鉅不從則破壞
  和局此事各國旣不見許自可無庸置議議者欲弭兵㑹公斷與
  各强國干涉思以挾持日本不思有強權乃有公理方日人之初
  勝也德法各報紙爭言黃禍以相激動至日人屢獲大捷向之忌
  者忽轉而相親日本有栖川親王遊歷所至各國歡迎有踰常制
  今東亞海權已歸日本掌握陸師之强又爲環球所畏英美日邦
  交彌固德人既見親日而法亦欲聯英以及日兩國之勝負一分
  全球之邦交立變日本驟勝而驕而欲各國强遏其鋒或以空言
  相制無是理也開放東三省之說昔年可行今則後而失其時矣
  若旅大若東清鐵道日本以數十萬生命千百萬財力得自俄人
  之手其肯輕以還我乎夫戰勝之國雄視各邦遠在歐西咸思結
  好近居肘腋反啟猜嫌前既致俄人之怨憤今復觸日本之忌疑
  萬一兩國合謀傾我何以禦之竊料宣戰之始日本仗義執言聲
  明保東亞和平不佔我土地不奪我主權今忽尤而效之啓中國
  瓜分之端昧輔車相依之勢貽人口實度曰本政府未必出此二
  策特俄人所得利權日本恐難還我和議雖定一時不肯撤兵耳
  臣愚謂爲今之計對待日本與對待俄國宜各有宗旨待日本宜
  開誠布公益敦和好動之以同洲同種之義感之以如兄如弟之
  情主權可爭者爭之不容稍涉遷就利權可讓者讓之不必過於
  執持昔之許俄人者日本若不願還亦姑聽之但使中日之交鞏
  固各國自息其窺伺即俄人亦當稍爲斂迹若夫與俄人交涉自
  宜不失舊好然必密杜其狡謀嚴防其侵犯遇事尤宜據理力爭
  蓋俄慣以虛聲恫喝陰謀侵佔我若毫無預備未免慢藏誨盜如
  果沿邊防禦周密度彼新敗之餘兵餉兩空未必眞願與我開釁
  也臣之所謂外交宜定宗旨者此也東三省善後之策內治外交
  胥關緊要然臣以爲内政未修外交亦無把握該省政治之壞較
  各直省爲尤甚此番行師日人親見親聞謂内地亦不過如是其
  輕中國也極矣我之兵力不能自守日本豈肯驟然撤兵我之吏
  治毫無公道日本能不干預民政方今時勢誠非寬以文法破除
  成例實心實力舉行新政不足以固吾圉即不足以保主權臣謹
  就最要數端恭擬辦法六條以備聖明採擇一曰儲人才該省
  應辦新政頭緖紛繁非賢才眾多不足以供任使然恃一人之獨
  見必不能羅致英豪立一格以相繩亦不能驅策羣力昔胡林翼
  在湖北虛衷延攬遂收平賊之效擬仿其法省城設一儲才館專
  以堅苦耐勞實心任事者爲主不拘文武階職不問客土官紳或
  曉暢戎機或留心撫字或熟諳西國政治或精通中外法律果有
  一長足錄人人皆可推薦兼收並蓄聚於一堂講習討論擇尤器
  使則人才不可勝用矣一曰厚廉俸我國日言變法而終無實
  效者以俸祿太薄不足自養人懷苟且之心故也且公私用度毫
  無界限賢者虧累不堪不肖者乘機染指因循粉飾習以爲常百
  度之壞實由於此擬仿東西各國成法上自將軍府尹下至州縣
  佐雜每年費用先劃清界限廉俸專歸自養必數倍優給使之寬
  綽有餘絕無内顧之憂其一切因公所費舉公正紳士專管實用
  實銷張之通衢使人人共見共聞官紳互相稽查一毫不累本官
  一文不許含混此公私兩項即取之賦税盈餘每歲由官紳估計
  不足再由地方公籌如此則人知自愛而實政可行矣一曰議
  勦撫東三省馬賊已成流寇行徑自以力勦爲正辦然關外地方
  遼闊該匪皆百戰之餘路徑熟悉黨羽繁多此勦彼竄殊不易平
  又慮鋌而走險投入敵國爲患尤大西人調查該省情形反謂該
  匪熟精鎗法頗有義氣故兩戰國皆收爲羽翼資其前驅而俄人
  又屢受該賊損傷其著名匪首如馮麟閣杜立山輩頗通兵法日
  本奉天開原之捷與有謀焉近復習見外人用兵韜畧增長識力
  更不得目以草冦竊思國朝名將如張國樑程學啓諸人皆出自
  賊中樹績疆場今該匪既爲敵人所畏善撫之何嘗不可爲我用
  擬請飭下奉天將軍體察情形可撫則撫之馭之以高爵養之以
  厚餉挑其精壯編爲勁旅勝新練之兵多矣餘則令其屯田自養
  亦實邊之一法其不可撫者合力勦之即以降人爲前鋒資其嚮
  導以賊攻賊當易於成功矣一曰一事權各省督撫同城巡撫
  皆已奉裁獨奉天既有將軍又有府尹又有各處副都統皆官階
  相敵非將軍所能節制萬一意見不合反多誤事擬請裁去府尹
  與各處副都統易以鎭道庶事權一而呼應靈且吉林黑龍江各
  有將軍畛域橫分遇事不相救應庚子之敗其明徵也似更宜裁
  去吉黑兩省將軍改爲巡撫並改奉天將軍爲東三省總督與兩
  省巡撫通力合作則邊防易籌矣一曰練馬隊謀東三省者無
  不首重練兵多不如精必實能如日本之紀律方足以資鎭懾而
  固邊陲而臣之愚則以爲練步兵不如練馬隊練客兵不如練土
  著考吉林黑龍江兵著名天下屢立戰功土著之人生長馬上尤
  耐寒苦用其所長自易爲功該省幅隕最廣非馬隊不足制馬賊
  之衝突赴沿邊之救援擬請飭下奉天將軍斟酌時地爲之一
  曰聯蒙古考蒙古郭爾羅斯翁牛特巴林等旗喀爾喀東部皆與
  東三省接壤爲其右臂現俄人經營蒙古大肆籠絡我若不急圖
  抵禦倘蒙古爲其蠶食微特東三省難守大局亦殊可慮但此事
  非奉天將軍所能兼顧擬請欽派大臣同遊蒙古各部撫綏其人
  民稽查其叛服訓練其兵導以忠義曉以利害合各部之力以資
  防禦俾東三省聲氣聯絡互相應援庶足杜彼陰謀安我疆土然
  西北邊境遼遠若庫倫之開埠察哈爾之設省新疆之防守皆與
  東三省有密切之關係亦不可不講也以上各節不過畧舉大端
  至如急賑撫以救民命設學堂以培人才辦警察以靖地方改刑
  律以淸訟獄鐵路則力求推廣商務則急圖振興洋操則講求實
  際勿徒襲其皮毛賦稅則涓滴歸公不使一毫中飽一切新政新
  任將軍趙爾巽自克次第興辦尤必上下同心一洗敷衍欺蒙之
  弊方能日起有功漸近文明誠如是日本自必斂戢而撤兵有期
  主權可復即旅大亦可漸望收囘臣之所謂東三省內治宜改絃
  更張大加整頓者此也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聖鑒訓示施行
  遯齋
  奏疏
  抵制美約宜防釀成交涉疏
  光緖三十一年
  七月二十七日
  王步瀛
  竊今者日俄議和實美國調停之力其關係我中國安危甚大當
  此際不先不後適有商民抵制美約之舉事機凑迫能無深慮查
  美人苛待華工並虐及工外之人本無公理我中國紳商激於義
  憤相約不買美貨以爲抵制之策團體固結萬衆同心各國瞻仰
  在此一舉此誠商民固有之權中國轉弱爲强之候也朝廷旣無
  解散之理亦無禁制之方聞各商㑹紳董但約不買美貨仍期善
  待美人本極和平但公憤既興風潮過大人衆言厖難保無宵小
  生心乘機竊發之事據各報傳說學生工人皆表同情或則不入
  美學或則不起美貨甚至洋行之買辦以美人事業而告退上海
  之張園以美人管理而不遊美報館則主筆決然罷去美教習則
  學堂不復再延夫奧漢鐵路既爭囘於美人之手浙贛鐵路復拒
  絕美人之要求今又有此舉動雖曰待美人不失舊好而形迹之
  間似皆有疾視美人之意萬一有不逞之徒藉端煽惑乘勢妄爲
  或致波及他國大局何堪設想况美禁皆彼工黨所爲其商民教
  士多與此約反對我若桃僵李代彼必與工黨合謀以挾制我亦
  非計之得者也現厦門領事因美旗墜落已嘖有煩言矣美國柔
  公便疑爲政府指使求辦首議之人矣虛實雖未敢知而禍機所
  伏不可不爲之防擬請明降諭旨飭各省督撫於美國人民財產
  嚴加保護不准稍有疏虞曉諭各商㑹務防匪徒混厠其間藉端
  激變遇美國人以禮相待萬勿操之過蹙致生國際交涉反誤大
  局並懇速派熟悉外交之大臣直赴美國專議改良禁約一以表
  明朝廷爲難之意一以保全兩國和好之情防患未然不容忽也
  臣爲維持大局起見鰓鰓過慮是否有當伏乞聖鑒采擇施行
  密陳愚見片
  光緖三十一年
  七月二十七日
  王步瀛
  再各國最重民權美爲民主之國視民意尤重故敵國民心固結
  爲所畏忌傳聞美國柔公使謂我政府不許與彼國交易有違和
  約求辦爲首倡議之人如果屬實此說萬不可從倘朝廷爲所搖
  動是自生荊棘難以措手之處不勝枚舉且通國方視爲義舉而
  政府忽加以壓制民志不服勢必仇視官長而輕量朝廷上下離
  心何以立國夫不買美貨英日諸國之所利也萬一美國無理要
  挾尚可請英日兩國從中轉圜目前辦法宜據公法力爭况彼政
  府不能違工黨之私見我朝廷豈能拂全國之輿情以矛攻盾亦
  能關其口而奪之氣惟我弱彼強但使禁約稍能删改於工外一
  律優待於工人畧加寬假亦可得風便轉俟十年後我國果能自
  强再議脫解此厄不然欲求全美反致決裂非臣之所敢知也此
  意擬請密飭各督撫及早密諭各商㑹知之免致臨時自相齟齬
  臣愚昧之見謹附片密陳伏乞聖鑒
  遯齋奏疏按前疏及此片
  入告後於光緖三十一年八
  月壬寅奉諭御史王步瀛奏各省工商抵制美約風潮過激請飭
  加意防範以維大局一摺前據外務部王大臣面奏美國工約一
  事疊經出使大臣梁誠及外務部先後與美政府商議美政府已
  允優待華商及教習學生游歷人等並允於議院開時盡力公平
  妥辦各在案昨據該御史奏稱公憤旣興人衆言厖難保無宵小
  生心乘機竊發恐誤大局等語亟應明白宣示以免誤㑹而釋羣
  疑中美兩國睦義夙敦從無彼此牴牾之事所有從前工約業經
  美國政府允爲和平商議自應靜候外務部切實商改辦理不應
  以禁用美貨輒思抵制旣屬有礙邦交且於華民商務亦大有損
  失疊經外務部電行該省督撫曉諭商民剴切開導務合照常貿
  易共保安全著再責成該督撫等認眞勸諭隨時稽查務期安居
  樂業毋負朝廷諄諄告誡之意倘有無知之徒從中煽惑滋生事
  端卽行從嚴查究以弭隱患將此通諭知之又按仙舟侍御入
  臺上疏以數十計他多飭部議行惟此疏有特旨申戒蓋措詞命
  意洞中時機故申上奏而寅報可有若漢宣之待趙營平蓋侍御
  之苦心計度斟酌再三彼時當宁深有契焉亦可謂談言微中足
  以解紛者矣此淪載光緖東華續錄第一
  百九十五卷中錄附原疏之右以備考證
  請飭督撫不准濫借洋債疏
  光緖三十一年八月初七日
  王步瀛
  竊查各國所謂公債皆借自民間非借之外人惟强大之國或因
  兵荒偶借外欵尚無大患若貧弱之國一借外債遂成附骨之疽
  歐四各國以此被困者不少近埃及因開蘇彝士河輕借英法鉅
  欵卒之河利全爲人有而國非其國君民受害至爲酷烈殷鑒不
  遠可爲寒心我國自甲午至今朝廷因新舊赔欵屢借洋債實出
  於萬不得已然兩次赔欵六百五十兆本利通算竟加倍不止且
  銀價日落鎊價日增目前之貼補已不堪搜括將來之受虧更不
  知底止此實痛心疾首飲恨吞聲之事可一而不可再者矣乃近
  來各省督撫相率效尤爭借洋欵飲酖如飴誠不解其是何心也
  傳聞張之洞在湖北借洋欵二百萬又擬續借二百萬猶曰贖囘
  奧漢鐵路也岑春煊在廣東借洋欵四百萬利息大至八釐猶曰
  補償錢價及奧西法費也周馥在兩江以銅圓資本不敷亦擬借
  洋欵一百萬其意則爲國興利也而不知爲害最深爲禍最烈臣
  謹就管見所及爲我皇太后皇上陳之夫借洋債則入欵驟充用
  之甚易出欵倍增還之實難利歸外人中國日貧其害一利息以
  外加以折扣前後合算息倍於本其害二用銀之國近多改而用
  金銀必日賤金必日貴將來镑虧不可思議其害三市德於我息
  外要挾商務路鑛利權全失一有不應立成交涉其害四海關作
  抵繼以常關鹽税鐵路俱歸押質業不由主動爲人制其害五各
  省攤還仍出於民展轉剝削民不聊生其害六籌欵分償委權督
  撫一加裁制動挾朝廷其害七而其最可危者積累日深萬一力
  不從心一期不償立啓兵端或監吾財政或割吾疆土悔之晚矣
  噬臍何及其害八然而說者猶謂借外債以興路政即於火車所
  得盈餘逐年拔還不動國帑而路成似尚可行不知鐵路所收車
  價皆取之中國商民以償外欵仍是利權外溢不幸有故鐵路虧
  折償欵何出况既有外股則路權與人共之有事豈能自主此其
  害已不可勝言若夫借外欵鑄銅圓則尤斷斷乎不可現在各省
  銅圓局日鑄日多不出三年勢必如恆河沙數不可計算積滯不
  行則價日落況私鑄現已不少將來亦如京師當十大錢之賤而
  已既無餘利自必停鑄赔欵新政之借以挹注者來源立涸又何
  術以償此借欵若不急行禁止恐各省紛紛告借以顧目前之急
  日累月深必爲埃及之續近日俄國借法欵修西畢利亞鐵路以
  致財政困難幾與我同尤足爲前車之鑒擬請旨嚴飭各省督撫
  不准再借洋欵以塞禍源而防後患臣爲力杜危局起見是否有
  當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採擇施行
  遯齋奏稿按當淸季借外
  款之禍害已如此而自變政
  後仍踵行勿怠錄此疏
  以寓懲前毖後之意
  請表列歷借洋疑昭示天下附片
  光緖三十一年八月初七日
  王步瀛
  再人心知懼則國勢可興今赔欵如此之多利息如此之鉅期限
  如此之嚴誠可謂創鉅痛深矣而天下臣民除政府諸大臣外非
  茫然不知即淡焉若忘國家債累漠如秦越至期迫欵絀亦惟二
  三大臣仰屋咨嗟受其困難不知者且疑其從中染指莫能相諒
  及其籌欵謗讟繁興民志日離臣愚擬請飭下財政處及户部將
  歷年所借洋欵若干利息折扣若干某年應償還若干逐項詳列
  一表恭呈御覽懸之黼座朝日警惕並昭示天下使中外臣民劌
  心怵目以啓人心之憤以釋天下之疑亦強國之一助也昔法人
  爲德所破繪其敗狀於戲館亦同此意臣迂拘之見謹附片具陳
  伏乞聖鑒訓示
  遯齋奏疏
  請設農部疏
  光緖三十一年
  十一月初七日
  王步瀛
  竊維虞廷命官首崇播穀周家開國尤重明農大學之言理財莫
  先於生衆爲疾孟子之論仁政不外乎田里樹畜前代多設勸農
  之官我朝列聖相承益留心農事近來美國農業爲環球最故生
  民多鉅富日本變法特設農務省以彰仁親王爲農學㑹長博通
  農務者授農學士之職其視農政之重如此誠以食爲民天而富
  國之本首在農桑也今朝廷已設商部振興工商不遺餘力實爲
  當務之急然東西各國極力擴張商務者以地狹人衆不能不以
  商立國故商戰之術精我中國居溫帶之下土地廣大久以農立
  國通國人民務農者十之七八故農戰尤宜急講乃百姓拘守舊
  法地力不盡水利不興冀壅耕種殊多鹵莽專恃天時弗盡人力
  豐年僅足自給一遇災荒輒需賑撫坐擁沃壤如守石田此所以
  土田極廣人民極衆恆戚戚然患貧也方今赔欵新政需費浩繁
  度支奇窘司農仰屋不得已而多方搜括如煙酒稅土膏捐鹽觔
  加價之類無論如何取巧輾轉必出於農民若不急求富民之策
  徒工脧削如牧羊者日剪其毛羊斃而毛將何出取魚者屢竭其
  澤澤涸而魚何由生近來綜財政者於路鑛商業工藝製造關稅
  統捐凡可以生財者靡不竭力講求而獨於農桑一門尚未深加
  之意豈其以迂遠難行緩不濟急哉臣謹就農桑大利爲皇太后
  皇上陳之考嘉慶時㑹典所載天下已墾之田七百九十餘萬頃
  使稍加以勸導耕種糞灌勿失其時每畝每歲多收一斗計可增
  糧七千九百餘萬糧每石作銀二兩歲可增銀一萬五千八百餘
  萬兩而况未墾之田尚多每畝所收更溢於此乎糧價之貴恆不
  止二兩乎若再講究西法每畝多收四五斗則歲可增銀七八萬
  萬兩矣英人李提摩太謂盡中國地力以新法治之歲可增二萬
  六千萬金彼蓋就金鎊計算並非虛詞謊語更以蠶桑之利計之
  中國州縣一千五百有奇每州縣均牽不下萬户若養蠶種桑均
  照西法精益求精每年每户多獲銀三兩亦可增銀四五千萬加
  以種樹畜牧佃漁蜂蠟一一考究新法所增又不下數千萬舉山
  林川澤原隰之利收取無餘如是而民有不富者乎百姓足君孰
  與不足於此而即行人丁印花各稅民當不苦其煩苛西人賦稅
  最重而民安之若素者所入足償所出也今中國土廣民衆而民
  間終歲所獲乃不足以自養南省多食美麵暹米山西及畿輔之
  民乃多食糠粃豐年如此歉歲可知故米糧不能不禁其出口牛
  隻爲洋人所需亦限其外出之數茶絲之利既爲人奪而材木海
  物皆反仰給於他邦利權外溢民生之困則以教導無人故也光
  緖二十四年九月曾奉旨令各省設農務局而奉行不力徒成具
  文前年江楚㑹議變法摺內亦請設農政專官迄今尚未舉行近
  翰林院所編西書亦有農桑種樹各門惜刊布無期民間未由得
  見此事若僅令州縣官兼勸恐事煩情隔仍屬空言無補擬請旨
  特設農部以戶部堂司各官之來自田間通曉農業者分其半爲
  之南北並用擇其最優者赴各本省督勸毋庸迴避原籍現在教
  官無事科舉已停其州縣勸農官即以舉貢教官充其職各省專
  設農務局廣興農學立農㑹頒農書設農報製農器審天時因地
  利啟新機悟新理中西參用各適土宜更擇素務農業之學生出
  洋遊學性近者幷令其精習化學爲化分肥料土性之資畢業囘
  國授以農職勸課有效者以次遞升由州縣分勸官內升本部司
  官由司官外升督勸官復由督勸内升本部丞參及侍郞尚書不
  職者立予罷黜如此不出三年必有明效大驗行之十年而民不
  殷國不富者未之有也約計其利蓋十有二比戶殷實賦稅有出
  一也設遇災荒賑需可省二也倘有兵事不憂饋運三也地產豐
  饒出口獲利四也糧價和平百物自賤五也土貨日多工商有資
  六也人盡歸農盜賊必少七也樹木成林興雨避疫八也羣資化
  學習者日衆九也衣食有餘學堂易興十也農㑹聯絡民氣固結
  十一也舉貢教職各有位置十二也其利無窮原不可殫述惟其
  間條目繁多新法尤至纖至悉必須分門別類實力攷求方能有
  濟是在臨時詳議章程集思廣益合羣策羣力以圖之斯誠根本
  至計當此民窮財匱上下交困之時似不宜再遲歲月坐失大利
  臣之愚見尤願朝廷明發諭旨示天下以特設農部重視農桑之
  至意令各省刊刻謄黄俾窮鄉僻壤無不周知風聲所樹官民自
  莫不振刷精神力相勸勉再實行督課之政將易所謂以美利利
  天下漢人所謂天下大利必歸農者自可實收其效矣抑臣更有
  請者行此大政拘牽者必慮其耗費擾民不知近數十年如軍務
  耗財及粵浙贖路之類動輒虛擲千百萬茲事常年經費不過數
  十萬爲民興無窮之利豈宜反加吝惜若慮其紛擾則一切良法
  美意行之不善皆足以苦累閭閻是在認眞舉辦嚴杜弊端不宜
  因噎而廢食也臣爲富民足國起見是否有當伏乞聖鑒訓示施
  行
  請頒行農學書附片
  光緖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
  王步瀛
  再前奉諭飭翰林院編輯西書聞內有農學一門分天時土壤工
  作水利肥料植物動物蠶桑蟲害農政十類甚切實用惟書踰百
  卷民間購求不易擬請飭下翰林院先將農學一門刻期抉擇精
  要編纂成書呈請欽定即爲刊行俾眾周知有所取法庶本務知
  急富强可以立臻矣是否有當伏乞聖鑒
  以上均見遯齋奏疏
  請緩裁國子監疏
  光緒三十一年
  十一月初九日
  王步瀛
  奏爲國子監爲列聖崇儒重道之地擬請暫緩議裁以存祖制以
  張聖教以隆國學以正人心恭摺仰祈聖鑒事竊維京師人文薈
  萃理宜多設學區以廣造就國子監爲天下學校根本尤係四海
  觀瞻乃近聞議設學部而先有裁國子監之說臣竊以爲過矣查
  各省府廳州縣皆有學皆有學宮鄰近聖廟所以司歲祀隆禮教
  典至重也近雖明詔屢頒飭天下府廳州縣增設蒙小中學堂及
  高等學堂然未聞廢其舊有之學並其學宮而廢之者今京師方
  開一大學堂而先議廢國子監是視國子太學反不如府廳州縣
  之學豈非本末倒置輕重失衡我朝尊崇聖學爲超越前代之舉
  今雖衰弱亦不應有此舉動至或謂國子監地基寬敞可以改作
  學部則尤昧本末之分忘輕重之宜夫立學部以總學政固所以
  爲造就人才之計若因建署開衙乃至廢國子監取其地而學部
  之亦非計之善者也我朝列祖列宗釋奠禮成臨雍講學典禮之
  隆前古未有臣昔年釋褐國子監敬瞻辟雍天章巍煥兩廡石經
  琳琅森列仰見列聖明倫設教尊經作人至意未嘗不忭舞歡欣
  喜見聖治之成今若遽裁國子監是便祖宗重學隆規一日因我
  皇太后皇上而廢書之史册傳之後世其謂之何近來士大夫類
  多喜新奇而逞意見不顧國家久遠之謀而學堂士氣囂陵尤慮
  積爲奇衰釀成異日大患奏定大學堂章程所謂崇經學重倫理
  幾可作門面語其實未能認眞講求且每恣爲橫議少不稱願輒
  至鬨堂鼓譟學務大臣亦無可如何近讀上諭因匪徒倡爲革命
  排滿之說嚴飭懲治仰見聖明洞見流弊思患預防孟子曰經正
  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以臣愚見似應將國子監暫緩議裁
  並請嚴諭監臣切實訓誡士子勵其廉恥作其忠孝不忍背聖教
  即不忍背君父庶幾經明行修風聲所樹自足息邪說而正人心
  是所操者約而其效至大昔聖祖仁皇帝諭國子監曰聖人之道
  所以興道致治敦倫善俗莫能外也聖訓煌煌誠當遵守且近日
  國子監奏設成均高等學堂尤宜悉心督課博通中外與大學堂
  繼長增高則京師多一學區即人才多一進步臣又聞變通官制
  如翰林院理藩院亦有仍舊不改者夫翰院儲才太學育才但使
  能各盡其職則人才自可日出似國子監亦宜爲獨立衙門庶聖
  廟永有專司之官而文治可得推行之本矣事關聖教興衰士風
  隆替應請飭下廷臣詳悉㑹議奏候聖明裁定臣管見所及是否
  有當伏乞皇后皇上聖鑒訓示施行
  韻花齋奏疏
  維持中學附片
  光緒三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
  王步瀛
  再講新學者每嗤舊學爲無用不知聲光化電路鑛農商工藝製
  造諸科彼此原不相通學成之日自當分門專任不能盡使入仕
  也若政治法律理財練兵諸學講西法者必參以我國民情風俗
  地勢營規方能推行盡利自非中西兼貫各有心得必不能驟供
  任使攸往咸宜況中士之空疏無具由於不求實學而中人之知
  有倫紀實由於幼讀詩書然則中學之不可偏廢也明矣乃近來
  中國少年漸不讀書富家大族亦不爲子弟延師貧民尤以識字
  爲無益其入學堂者與出洋遊學者限於額數不過百分之一二
  各省所設學堂惟直隸尚多然已不能縣縣皆然盡人可以入學
  遠省則各省官設學堂多有名無實其民立者更屬無幾固由提
  倡之無人亦由財力之不給計各省學堂大興尚需數年之後前
  年變通科舉試以策論經義士尚知研求經史兼涉躐西學自減
  額之議行羣以入彀甚難已多束書不觀今又驟停考試士類益
  無心向學加以教科諸書編纂簡畧不讀原文再過數年世將不
  知四書五經爲何物矣是西學未成而中學反廢聖道不明彝倫
  攸斁非細故也臣聞西國之士有以吾經史設教者前數年特到
  山東祇謁孔林近德國領事在青島尤好中學手不釋卷各報美
  之日本近日講漢學者依然不少獨我中國乃反視經籍爲迂闊
  日就荒落若不設法振興便人知中學之不可偏廢恐聖經賢傳
  不待秦火而自焚矣過此以往欲天下之士通經致用黼黻皇猷
  豈不難哉臣平昔慨念時艱亦亟望通國之士考求西學變法自
  强乃利未興而害已隨之誠不忍隨聲附和苟安緘默可否請旨
  飭下政務處及學務大臣集議提倡振興之法毋使周孔之道漸
  歸消滅不勝至願臣爲維持中學起見謹附片瀆陳伏乞聖鑒訓
  示
  韻花齋奏疏卽遯齋奏疏也原
  稿此數篇均列諸韻花齋集中
  統籌天下大計敬陳管見疏
  光緖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王步瀛
  竊以今日圖富圖强不外財政軍政而財政以推廣圜法爲要義
  軍政以亟辦鐵路爲總綱請爲縷晰陳之一銀幣成色應無須九
  六也查墨西哥等處銀圓不過九成一二餘雜銅鉛小銀圓且止
  八成四五顏色聲音未嘗不亮粤鄂仿造久已通行今若定爲九
  六恐外省解部如此本地行使則未必然一時化驗如此後日鑄
  造則未必然徒供員役之漏厄於公家有何益處仍應令户部及
  各省鑄造銀圓概以九二爲率小者八五或以庫平庫色爲詞則
  九二非足色九六亦豈足色但期利用何必虛耗一銀銅兩幣應
  廣鑄暢行也查天津户部造幣廠所定機器每日止能出銀圓六
  十萬枚銅圓亦祇如是非惟戶部一廠不足供天下之用即直隸
  江蘇湖北廣東四局同鑄亦豈能遍及二十二行省幣制盈溢究
  待何時應令每省各設一局毋許多設所鑄銀圓銅圓平色務與
  戶部造幣厰一律如此則將來户部銀行紙幣亦易推行而各直
  省亦無此疆爾界之患一各省錢價應畧爲限斷也查市價不齊
  本係物情然相懸太甚官民交困此豈壓力所能強行是以官收
  制錢而不願收銅圓任意挑剔民交銅圓而不願交制錢藉端滋
  擾欲一圜法轉以淆亂殊爲非計應令各省城設一官錢局限令
  每庫平一兩易足錢不得過一串五百文仍每串以銅圓制錢各
  半使用京城則新造當十銅圓與原有當十大箇錢各半行使其
  一時確無銅圓地方准暫行全用制錢倘使銀圓敷用即停鑄銀
  圓銅圓敷用即停鑄銅圓以時消息務令錢價平定即物價亦復
  均匀一鑄造銅圓應專用紫銅也查往日錢乏私銷在民今日錢
  乏私銷在官其故在於鼓鑄黃銅銅圓銷毀制錢無算除從前所
  鑄黃銅圓每當十銅圓一枚止准當制錢一文以杜取巧外應令
  各省官錢局嗣後毋許再鑄當十黄銅圓鑄者以違制論一各省
  銅圓應嚴禁私鑄也聞山東登萊青一帶及直隸各州縣制錢日
  形短絀天津尤甚民間買一二錢之物給銅圓一枚賣物者無制
  錢找付則付一竹片或紙條爲質俟陸續買到十分然後收囘原
  質民甚不便其故皆由奸民盜銷制錢私鑄銅圓藉攘官局餘利
  而私鑄手機購自外洋一人日可鑄銅圓三四千枚必設法嚴禁
  並禁私運手機庶免病民病國而限制銅圓政策乃可暢行一各
  省制錢應酌量添鑄也查銅圓一枚當制錢十文原因有此制錢
  乃可抵算惟奸民盜銷制錢日少即以京城論自春間銅圓暢行
  數月以來所有重三四錢當十大錢市面罕見不知都從何去若
  不及早籌計勢必制錢益益之銅圓止作一文使用查部寳泉局
  酌留兩廠改鑄六分重制錢各省亦應酌設爐座鼓鑄以資補助
  庶可保銅圓餘利一東清鐵路應及早收囘也查此路股本係銀
  一千萬兩中國五百萬俄國千五百萬今日俄立約旣有此路在
  內而日本方議此路應否全歸中國正宜乘此機㑹將路權概行
  收囘無令日本藉詞設提督增屯兵使我日後末由自治或慮欵
  項無出勢難收贖然聞東三省地大物博紳多富而好義應勸令
  刻期糾集鉅欵贖囘此現成之路將來金礦木植利益何窮民兵
  官軍自足禦敵名正言順日人何從置喙一黄河鐵橋應改設三
  門也查從前河南巡撫張人駿曾有黃河架橋恐爲冰凌傾塌之
  議今又傳聞橋工頗不穩固由於橋柱多未抵靠硬底後患何可
  勝言應令山西河南兩省巡撫㑹同委員於陜州河面最窄之三
  門地方測量河身查勘石脚以爲異日建造鐵橋地步即使黄河
  原造鐵橋幸保數歲無事而三門鐵橋亦須建設庶潼陜以至河
  北由下游而溯龍門舟車便利秦晉商務可以大興一鐵路學堂
  南北皆宜建設也查閩浙贛皖四省督辦鐵路諸紳業在上海議
  建鐵路學堂並有邀同川鄂湘粤八省齊建之說不惟路政極力
  講求且同軌之車大有團體現在奉直山陜暨河南山東皆主自
  辦鐵路應令仿照南省辦法在於天津公同設立鐵路學堂藉資
  聯絡而便研究將南北互爲犄角商部握其中樞居然金甌鞏固
  一督辦各紳應概予優異也查鐵路爲中國創辦之事民情疑阻
  觀望不前今觀各省公舉督辦之紳大都鄉望素著然或京銜未
  被疆吏每多掣肘鄉民未甚信從以致招股各事多形遲滯若使
  權重位尊庶幾路政易集且應令戶部銀行酌借各該路局銀若
  干萬兩明白宣示則人心益加信服辦理較爲得手一新疆鐵路
  應急議興修也新疆北鄰俄西鄰英一日有事徵兵輸餉勢必後
  人近臣鄉人已有圖修陜甘鐵路之議而新疆鐵路尤不可緩若
  能三省修通外接英俄軌路不特利行軍且可便商務中外貨物
  轉輸交通足收歐洲利權伊犁將軍長庚忠藎謀國夙嫻邊計應
  令㑹同新疆巡撫妥籌辦法奏明刻期興築惟路長欵鉅必由國
  家補助方易集事一興築鐵路應豫思久計也往臣嘗謂鐵路所
  至中國必窮蓋因洋貨藉鐵路暢銷而我無土貨出口可以相抵
  故深受其害應令各省督撫先留心農工商鑛諸政極力振興責
  以成效將來出產日多製造日精懋遷化居自能抵制洋貨灌輸
  各國不特養路有資而國家亦可永獲利益以上十二條前六條
  則推廣圜法之說也後六條則亟辦鐵路之說也廣圜法則利權
  自我操辦鐵路則利權自我集富强之效裕如然此猶標末之論
  也其根本則尤在警察與學堂警察不徒在懲游匪而在懲游民
  游惰去則農工盛而後財政永舉學堂不徒在習專科而在習專
  經經術明則人心正而後軍政足恃如魚鳥之有水翼如子弟之
  衛父兄天下大計殊無踰此請飭下軍機處政務處財政處練兵
  處王大臣學部外務部户部巡警部等衙門分別覆議迅速施行
  大局幸甚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聖鑒訓示
  遯齋奏疏
  請酌改京城按戶歛錢點燈辦法以民隱疏
  光緖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王步瀛
  竊思政貴維新民不宜擾而京師貧民日多尤宜格外體恤近聞
  有司飭令街道點燈居民驚擾臣以爲只係通衢大市不至累及
  貧戶乃昨巡兵到臣衙門催令點燈而窮街小巷亦遂每日按户
  歛錢推其意蓋欲燭奸防盜未嘗非是而不知擾民殊甚夫京師
  小民向無隔宿之糧自經變亂諸物昂貴生計日艱今天氣嚴寒
  尚有衣不被體者臣嘗經行隘巷覩此情况愀然於心以爲聖朝
  深仁厚澤而京師又爲四方根本豈應輦轂之下有此無數窮民
  殊於國家維新氣象大有關累臣前見工巡局奏開京城舖捐車
  捐慮貧民隱受其害非皇都所宜舉行即擬上疏諫止因跡近阻
  撓新政書成復毀不意復有此按月歛錢點燈一政且舖車之捐
  猶云爲警政路工籌欵也而點燈果何爲者夫貧民啼飢號寒日
  求一飽不得尚安得日有此十文八文之餘錢以供科派此非擾
  民而何臣嘗于夜入朝皇城内外燈綵盈街此國家體制則然原
  不可惜小費若窮街小巷似應體恤民隱亦何必定以燈爲即以
  臣家論夜如無事亦當息燈暗坐不敢耗費臣自田間來歷世家
  法如此若必令門外終夜懸燈臣心已有不安而况貧家小户不
  如臣者能不慮久而難支乎往臣稽查京城保甲共計十一萬餘
  戶若家家點燈每夜每月油銀以一分計歲需銀四十餘萬兩製
  燈等費尚不在内燈則明矣如暗耗何且徒令外洋煤油暢銷亦
  何必添此一層漏卮況警察之政貴於推行盡利試問中國之大
  窮鄉僻壤能終令家家點燈乎不特耗費不支勢亦有所不能與
  其後有所阻何如先慎其端昔宋臣蘇軾諫阻買燈神宗即命停
  罷史册稱美而蘇軾驚喜過望以爲有君如此其忍負之惟當披
  露腹心不知其他夫買燈不過一時之累而點燈實有無窮之擾
  應請飭下政務處巡警部妥籌辦法如可即行停罷固善否則通
  衢大市或令十家一燈至於窮街小巷儘可一律減免庶於整頓
  警務之中深寓體恤民隱之意而藏富裕國道亦在是矣抑臣更
  有請者近來言利之臣類不能眞爲國家生財徒借振興新政之
  名苛取百姓以資目前揮霍藉飾外觀殊不知官取之民民將何
  取民心一失國將何賴惟願皇太后皇上深防此弊嚴飭内外臣
  工激發天良節用恤民勿竭閭閻之脂膏勿欺朝廷之耳目庶邦
  本以固中興可期臣去歲六月仰蒙召見垂詢庚子隨扈艱苦情
  狀並諭戶部籌欵不易總當固結民心聖容悽然臣亦不覺淚下
  仰見皇太后皇上霄旰憂勞百姓爲心至意夫固結民心必以體
  恤民隱爲先而體恤民隱當自京師爲始今臣請罷按户歛錢點
  燈亦是體恤民隱一端臣惟有恪遵聖訓日後少有見聞即當隨
  時具奏藉盡區區犬馬之忱并求聖明寬容曲予保全不責臣以
  煩瀆不罪臣以瑣屑此後披肝瀝膽知無不言皆微臣報國之日
  矣是否有當伏乞聖鑒訓示
  遯齋奏疏
  變法自強宜圖久計疏
  光緖三十二年正月十二日
  王步瀛
  竊維目古治國不變者道可變者法善變則通不善轉蔽故苟且
  之害甚於因循汰愎之人不可高位方今君明臣良孜孜求治自
  必計出萬全微臣鳃鳃過慮以爲治法尚有亟宜改變者亦有變
  而尚應求善者且有萬萬不可變者幸値朝無忌諱請得而直陳
  之所謂亟宜改變者何也今日言學堂言徵兵言巡警新法亦畧
  備矣然恐終不見效何也戶口不清也即使清之亦不過如保甲
  團練故事可暫不可久名存而實亡自非將丁漕劃分辦理種種
  新政斷難望有起色或以丁漕合辦相安已久一旦驟變恐涉擾
  累則請官督而紳辦查向來有漕省分州縣地丁歸并於漕無漕
  省分州縣之丁歸并於地在立法之初原期省便久之賦重農病
  不堪其苦民率游惰土多荒曠中國貧弱大率由此今宜特頒明
  詔令州縣糧户自查本地人丁若干各以其漕糧地畝内帶完丁
  賦還之於丁期以三年直省辦成一律清查丁漕之際巡警相輔
  而行由是除老弱取精壯則常備續備預備真有兵也責父兄課
  子弟則一鄉一村一家無非學也士農工商各有執業官府兵役
  無或虛糜此則四百兆人民咸得其用足以自立於五大洲之内
  矣中國之於五大洲如人身之有頭面實居正陽請就形家所言
  中幹地脈淮濟之間泰山之下建設陪都此地背山面海島嶼分
  羅海國上游足資控制試觀英人經營印度俄人經營哈爾濱各
  具深心我亦何妨未雨綢繆宅中圖大凡此皆法所亟宜改變者
  也所謂變而尚應求善者何也今日練兵設鎭其法善矣其謀周
  矣然每鎭以一萬人計歲需餉銀二百萬兩此二百萬中槍礮又
  占百萬五鎭便須歲費銀千萬兩有奇長此終古不戰而我力已
  疲即謂取之膏捐亦係飲鴆止渴况又難作常年的欵乎似不如
  諭飭各省趕修鐵路民力不足國家稍爲補助但使築造由我駕
  駛由我屯護亦由我一日有事民團官兵互相策應我能往而寇
  不能來一路危而四路援集養一兵可得數兵之用矣兵減而餉
  亦節矣他如中國抬鎗俗名劈山礮久爲行軍利器及遠子多彼
  人所憚往時庚子之秋雲南提臣馮子材曾請以此項抬鎗改配
  機器引火兼避風雨或尼不行誠擲數萬金錢建廠試造不求速
  效精益求精操演及臨陣時以之分配洋鎗洋礮可節軍械銀三
  分之一然陸軍雖肄船政不修海軍不振亦非强國之道福建馬
  江船廠自左宗棠沈葆楨督造後日就窳敗請特派三品以上廉
  幹大員管理船政專摺奏事久於其任庶幾船皆自造鎗亦自修
  水陸兵精無敵天下凡此皆既變而更求盡善者也所謂萬萬不
  可變者何也從來道貴崇聖法必尊王女職乎內男職乎外此一
  定之理今或謂蒙小學堂勿庸讀四子書即讀亦祗宜節本夫天
  壤之有四書五經猶天壤之有四時五行亙古莫易廢四書遂廢
  五經矣廢經書遂廢綱常矣請令蒙小學堂必讀四子書必兼習
  一經必須將所讀所習經書默寫得出方准升入高等小學及中
  學堂上年冬季大學堂年終大考論題均出自朱子近思錄士以
  是益知經學理學之爲重相戒奇衰故知請廢四書者無忌憚之
  言也至於服色所係尤重自祖宗入關時漢人薙頭有令滿人效
  漢服有禁列聖立法具有深意今若斷髮改裝直是爲叢敺爵此
  宜恪守舊制者也又如倡興女學一節仍宜家庭教育不應出就
  外傳蓋周禮六職婦功主治絲麻夷夏之防尤嚴男女之別若聽
  任游女成行有如江漢徒傷風化何裨政治凡此皆法之萬萬不
  可變者也總之當變而不變則拘泥成法坐令人民土地受制於
  人變而不求盡善則海陸軍容平時徒飾外觀有事何用不可變
  而强變則無以正人心齊民志雖若秦俗強悍人人好鬭究何補
  於敗亡凡茲久遠之圖宜協經權之用臣一介書生毫無知識管
  蠡所及不敢緘默所陳事體重大請旨飭下内閣十部大臣各直
  省將軍督撫一同核議擇善而行大局幸甚臣心感甚謹恭摺具
  陳伏乞聖鑒訓示
  見韻花齋奏疏
  整頓部務疏
  光緖三十二年 正月十二日
  王步瀛
  竊以司農繁劇在吏兵二部之上整頓庶務亦較各部爲尤難臣
  離戶部業踰半載近閱各報見其歷詆戶部爲保吏險公司並嗤
  北檔房把持優差不願分給各員津貼此等語言出於有激殊非
  事實大抵天下事行之必有其漸而因以責其實乃克有濟若涉
  鹵莽仍然腐敗故裁書吏美談也辦之不善則叢脞籌津貼美事
  也辦之不善則虛糜蓋修則例汰冗員爲急矣何爲裁書吏必先
  修則例也臣前在部中稔知文數件而成一稿稿數件而成一案
  案數件而成一例凡隨時可以變通者爲案奏准一成不易者入
  例因念部務以修明則例爲第一關鍵則例一定將案卷多可廢
  棄而吏胥亦無所持其短長應請飭下戶部令將開館十數年已
  修未定之則例稿本重派幹員另設舘舍刻期修竣精印通行其
  案卷亦別類分門删繁就簡錄成副本編號另庋庶可將該部書
  吏全行裁汰或如刑部酌留若干名充役如此則省事省人而亦
  不虞廢事矣何謂籌津貼必先汰冗員也臣查部中郞中員外郞
  主事筆帖式通計不下千人安得人人皆辦事之才亦斷難人人
  有津潤之及其間職司繕寫較吏爲優自是筆帖式然查筆帖式
  實缺一百二十一員加以候補殆將二百人而下筆不能成字者
  有之終歲不入署者亦有之自非月鎔季鍊大加甄別將此等人
  員大半有名無實異時裁吏何以收指臂之助他如實缺司員孰
  是入署辦事計學館員果否精通㑹計皆宜隨時試驗稍爲淘汰
  然後將闔著烏布重新整頓自掌印主稿外似可設立正管股副
  管股幫管股學習管股諸名目其津貼則擬日給銀五錢以至日
  一二三四金不等漢員較耐勞苦正途文理多通此項人員管股
  似宜多派應請飭下戶部破除情面擇能而使務令司員勤奮當
  差之人愈增愈多書吏在署服役之人漸減漸少則於籌津貼本
  義爲得矣雖然㑹典者則例之綱領也捐納者冗員之根源也簡
  放外任朝廷鼓勵人才之資也故㑹典未見欽頒則各部院罕所
  遵守捐納不能永停則內外官日形猥雜以實缺候補數十員合
  計而得京察一等者一人遲之又久仍難外任無怪才俊之士爭
  思出洋遊學送試他部以冀捷獲而不願勤勤於則例規規於津
  貼此書吏難以去而冗員日以多也臣爲整頓部務起見不揣冒
  昧恭摺具陳伏乞聖鑒飭部議覆施行
  見韻花齋奏疏
  請審定學堂繙譯教科書疏
  光緖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王步瀛 竊維自强之道莫先於興學而
  興學之要莫急於教科書方今各
  省學堂林立教授者除中國經史外必取資於外國文譯出之書
  特譯之者旣非一人而學部亦未將名詞審定故譯書之人愈多
  而名詞亦愈不畫一歧異雜出淆人心目殊非端本善則澄清學
  界之道請詳陳之查外國之文有專拚音而不論意者有取意而
  不論音者其專拚音者或先由英文譯爲法文而其音稍變矣或
  由法文譯爲德文而其音又稍變矣或由德文譯爲日本文而其
  音更稍變矣由是由英文譯爲中文成一名詞由德文譯爲中文
  成一名詞則其名詞稍異由德文日本文譯爲中文則其名詞更
  異加以中國各行省方言不同音韻各殊依京音譯者不能概之
  江浙依江浙音譯者不能概之閩粤此即全由外國一國之文譯
  出其名詞已不能無歧異况更從各國文譯之乎此專拚音之名
  詞所以不能畫一也其取意而不論音者因外國許多新理譯成
  中文甚難吻合由是譯者不免意造新名詞十人譯之而十異百
  人譯之而百異或一人譯之而前後亦異因展轉假借互有異同
  而齟齬更多此取意之名詞所以不能畫一也有此二端而譯成
  之書或一人有數名一地有數名一物一理亦有數名試舉數種
  以概其餘其專拚音者例如外國之人名哥倫布或作哥倫波倍
  根或作貝更路索或作盧騷俾斯麥或作卑士馬克蘇格拉底或
  作蘇哥蘭第外國之地名美利加或作米利堅阿非利加或作亞
  弗利加法蘭西或作佛郞西俄羅斯或作露西亞墨西哥或作摩
  里斯哥外國之度量衡名米突或作邁當里脫耳或作厘特格蘭
  姆或作葛蘭暮或更有用呎吋糎瓦等名以代之者此專拚音譯
  出名詞之各異也其取意者例如固體或譯作定質液體或譯作
  流質氣體或譯作氣質獨據性或譯作不可入性穴性或譯作微
  隙性復原或譯作躍力結晶或譯作顆粒性恆性或譯作惰性又
  譯爲質阻諸如此類意雖可以相通而名目終嫌過雜不便學者
  此取意譯出名詞之各異也至科學書中之名詞如淡質或作育
  氣又作硝氣矽質或作玻又作礧又作砂砒質或作神又作鉮又
  作確又作鐾鋅質或作錗又作鍟又作鉦又作白鉛鉻質或作鐫
  又作镆又作璜又作鏴甚至有將金作爲鏋者此不過畧言數原
  質若論化合物則其變名之繁更難枚舉夫名詞既如此繁雜此
  學堂之教科書恐施之彼學堂即不免窒礙况彼此旣互有異同
  則將來同升在一學堂勢更不免於紛歧頃者科舉既停培植人
  材專恃學堂若教科書不臻完善殊不足以正學趨應請飭下學
  部慎選京城各學堂敎員精英文者令定英國之地名人名等名
  詞精法文者令定法國之人名地名等名詞其他各國亦均稱是
  拚音者務使其音悉準京音如音不合而沿用已久者則仍其舊
  取意者務使其意與外國原文悉合不得稍有含混然後製成表
  式將審定名詞書於上排其前譯錯誤者列於中排再將各國原
  文及他國轉譯之字依次列於下排飭官書局排印發各學堂俾
  教員學生一律遵守至於京外各印書局嗣後出書亦應遵照審
  定表式不得再用他名詞其業經出版之書亦飭將書中誤字查
  出別印一刊誤表附後然後出售如此庶名詞可歸畫一教科書
  可臻完善而學者亦可不致歧惑學界幸甚大局幸甚臣爲整頓
  學務起見是否有當恭摺具陳伏乞聖鑒訓示
  韻花齋奏疏
  劾學部玩視學務疏
  光緖三十二年閏四月三十日
  王步瀛
  竊維今日學堂通國視爲要圖廢者方提倡而使之並舉舉者又
  何可摧殘而使之復廢此在稍知時局之人鮮不謂然而况荷聖
  明之知遇負教育之盛名如學部諸臣者乎乃證以臣近日所聞
  如該部接辦國子監成均高等學堂一事則有大謬不然者臣伏
  思國子監本大學遺制數千年未嘗中絕我朝列聖繼承頒書賜
  敕極爲隆重皇太后皇上復歲賞銀八千四百兩爲肄業南學諸
  生及管理員津貼膏火之資恩至優渥迨去歲八月詔停科舉前
  監臣因奏請將南學擴充添聘教習照奏定高等學堂章程改爲
  成均高等學堂奉旨俞允即就監内肄業諸生擇其年學合格者
  歸入補習普通科又招考以足百人之數辦理甫有端倪學科亦
  粗稱完備旋於十月初十日奉旨將國子監歸併學部多士方同
  深欣忭以爲學部設立伊始其辦理一切必能力破積習認眞整
  頓而不謂其放棄責任辜恩殊深也臣就其情形爲我皇太后皇
  上詳陳之聞去冬年假時該部所派成均學堂之稽查官告學生
  以暫將修理房屋不久即可入學迨春間各學堂假滿上課學生
  紛紛往視則房屋不徒未修而窗壁殘毀棹橙被竊直如無人之
  境至二月十五始出示招覆到者不過百數十人閱卷乃踰月餘
  之久直至三月底始行榜示更不意於四月初一日又行覆試到
  者僅數十人耳乃亦遲至四月底然後榜示夫學生負笈遠遊去
  家萬里旅居貸食其足以自養者恆十不得一雖苦心向學而飢
  寒交迫勢難久候不得不別謀生計故南學舊日肄業生及成均
  高等學堂所考之正取備取合計不下二百人除去覆試不到及
  不取者僅得四十餘人其到學者尚不及半此該部臣之不恤士
  情也成均爲三代以來之古制學堂又爲監臣奏辦之成規學部
  未聞奏明而出示招覆即云寬籌經費改辦初級師範學堂其後
  又名曰京畿師範學堂迨閏四月初一日傳諸生到學學生問監
  學官此處究係初級優級據云未定問以何日上課亦云不知天
  下有學生在學而猶不知所住學堂爲何如程度豈非奇談其他
  事之毫無準備已可概見其後學生見學堂種種腐敗羣有去思
  監學官復向學生宣言曰堂官宗旨又變彼辦優級師範學堂爾
  等之希望可以達到但爾等若有不遵章程之舉動則於優級師
  範大有影響云云夫辦學堂自有一定之方針不及者勉之過者
  抑之其有跅弛不羈爲公德累者則執法以斥之學堂固爲學生
  而設夫豈因學生之守章程與否而變計耶此語一播傳爲笑柄
  此該部臣之不定宗旨也至其上課之法尤爲不合國子監與八
  旗高等學堂相去二里許該部以學生傳到十餘日羣居無業自
  知不成事體不得已諭令學生前往八旗學堂上課晨而往早餐
  則歸餐畢而往課畢復歸炎日熱風日輒往返八九里查東西各
  國亦有附學之例學生既爲求學而來果能獲益勞苦奚辭然聞
  八旗學堂學生甚多教習已有日不暇給之勢添此一班不過徒
  事敷衍日間上課僅二三鐘點又皆就學生所已學者從頭講授
  草草了事夫國家之求才旣顧景如不及而學生之光陰又一去
  而不再何未嘗一代籌之耶此該部臣之虛糜歲月也方今痛深
  創鉅之餘羣雄耽逐之秋新政繁興民讟滋起揭竿篝火旣出沒
  於草澤水旱偏災復迭見於行省國家安危係於一髮全賴熱心
  教育培養人才以愛國之血誠發任重之宏願豈宜泄沓成習毫
  無風骨況學部總天下學務視線所集四方是式圭表不正何有
  於影邪泉源不清何有於流濁今於輦轂之下開手辦一學堂而
  先措置失當則各省學堂尚安望其督責之咸宜縱該部尚書榮
  慶參預機務日無暇晷而侍郞嚴修素負知學一歲而數遷一人
  而兼任恩遇不可謂不隆委任不可謂不專何以對於此事亦竟
  毫無主持將謂高等學堂每年需欵三四萬金爲數頗鉅乎夫南
  學舊有之的欵約計每年不下萬金堂堂學部並二三萬金亦謂
  無處可籌決無此理將謂師範需人甚多爲效甚易必須急辦乎
  而何以去冬以迄今夏曠廢將及一學期之久也將謂房屋非洋
  式樓閣不足以壯觀瞻乎夫豈不知精神之足貴而徒斤斤於形
  式哉缺者增之破者葺之教授得法斯亦可矣而何以遲遲乃爾
  此臣之百思而不得其解者也不知國學何所負於該部臣而必
  欲廢墜之學生亦何仇於該部臣而必欲挫折之影響所被漸及
  全國言念前途臣實惶恐爲此不避嫌怨據實直陳請旨嚴飭該
  部臣振刷精神實心整頓勿爲道旁之謀急樹四方之鵠將成均
  高等學堂極力改良擴其未盡之事宜不應棄其已定之規模況
  京師學堂與高等程度相等者僅譯學館實業學堂二處而高等
  學堂現在尚無著落將來各省公立之旅學若湘若蜀若豫若皖
  若贛若齊魯皆係中學程度卒業之後非有高等學堂不足以容
  多士而便嚮學且國學爲相沿最久之制密邇文廟尤宜崇其體
  制廣爲裁培庶於興學之中仍寓崇聖之意而於尊孔諭旨亦相
  符合至該部所辦師範學堂意在陶鑄國民所關亦屬至要聞有
  貢院改建之說未爲不可果能實事求是並行不悖則旣存古制
  於將淪亦敷教育於普及其於學務裨益良深然要非先之以體
  恤士情預定宗旨愛惜歲月亦斷未有不蹈此次之覆轍而能刻
  期奏效者也臣爲興學育才當懲因循以宏造就必自學部始故
  敢瑣述所聞上瀆宸聰然近日各處舉辦新政其内容之腐敗病
  國病民爲外人所恥笑更有甚於學部萬萬者臣仍當隨時採訪
  臚列上陳冀以發欺蒙而警貪奸區區愚忱是否有當謹具摺攄
  陳伏乞聖鑒訓示
  遯齋奏疏
  請飭學部速編定教科書疏
  光緖三十二年閏四月三十日
  王步瀛
  竊維富强必基於教育而教育必本乎圖書我朝廷不惜高爵鉅
  金振興學務並明降諭旨飭令學務處設局編課圖書凡所以爲
  臣民後世謀者亦可謂至周極備矣歷任學務大臣重幣卑辭虛
  心延訪其所招致如福建嚴復新化鄒代鈞鄒代鐸湘鄉李希聖
  陳毅浙江黃紹箕等何嘗非當世之名儒一時之清望乃開局四
  五年年廩數萬金而未聞有一教科書出版豈位置諸人未得其
  宜乎抑措辦尚有所掣肘耶比年以來各省設立學堂幾遍鄉曲
  而問以用何課本則茫然不知前數年京師學務處尚有暫用書
  目之刻本係鈔寫坊刻書名塞厭人求之舉近日更雜取書賈弋
  利之本隨意審定即准通行苟且塞責識者憂之以致各省所用
  課本不一即一城内同等之學堂其課本亦復各是其是尚安望
  學科之畫一乎夫圖書爲學堂命脈圖書中之辭意旨趣即國家
  勵民化俗振作精神諸備人材大權之所寄不此之務而斤斤焉
  於學務官制畢業獎勵之是求試以問之歷任學務大臣學部大
  僚恐亦無以自解矣應請飭下該部速將高等以下至蒙小學堂
  應用華文洋文各種課本督飭編印一律頒行十數年後尚可有
  道一風同之望萬再不可遷延歲月坐誤人才學界幸甚大局幸
  甚是否有當恭摺具陳伏乞聖鑒訓示
  遯齋奏疏
  請申明小學大學以清學源疏
  光緒三十二年五月十一日
  王步瀛
  竊考古者人生歲八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
  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衆子以至六卿大夫元士之適
  子與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學三代以降迭經秦火學務亦少完書
  宋臣朱子始著小學分爲内外兩篇萃集經史精華並謂後生初
  學且看小學書那箇是做人底樣子是以本朝雍正五年世宗憲
  皇帝謹以康熙時聖祖仁皇帝欽定朱子小學集註六卷校梓頒
  行此講求小學之正軌也朱子又謂一生得力在大學一書釐定
  章句宋儒眞德秀爲之衍義明儒邱濬更爲之衍義補自爾人知
  大學所學爲何事然以卷帙太繁讀者亦鮮已故協辦大學士陳
  宏謀爰纂爲大學衍義輯要六卷大學衍義補輯要十二卷然後
  是書簡明可讀此又講求大學之眞傳也今日士習浮囂人言尨
  雜正宜及早救正免入歧途伏乞飭下學部敬將欽定小學集註
  曁故臣陳宏謀大學衍義輯要刊布學校定爲教科必讀之書庶
  學術源流以正而國家粹美以存實屬非常之幸抑更有請者翰
  林院爲儲材之地不少通達之儒考明世夏良勝有中庸衍義一
  書而於中庸内之九經未能十分闡發觀者憾焉並乞飭下翰林
  院掌院學士妙選賢俊開館給薪限期纂輯中庸九經衍義一書
  則由本及末治中制外援古證今垂法示戒旣足爲教科之補助
  並足顯聖學之昌明從此濟濟多士果不視學堂爲功名祿利之
  途而咸有修齊治平之具矣則挽阽危之時局圖長久之治安舉
  將於此卜之臣愚爲維持學術起見不勝惶悚待命之至伏乞聖
  鑒訓示
  遯齋奏疏
  請豫杜女學流弊疏
  光緖三十二年五月十一日
  王步瀛
  竊維曲學以阿世公孫宏所以見譏於長孺新民必至善朱子所
  以服膺於大學恭讀學部大臣榮慶前與張百熙張之洞㑹同奏
  定學堂章程一則曰若設女學堂其流弊甚多斷不相宜再則曰
  中國男女之辨甚謹斷不宜令其結隊入學遊行街市此於中國
  孔子所謂内言不出於閫地道無成有終於以明綱而敘倫者得
  之矣乃近聞學部擬定官司職掌復有女中學堂女師範學堂等
  名目此自規模外國風㑹所趨學部頗難違衆議然試使全國女
  子得如前出使大臣裕庚之女盡通各國語言文字遍歷寰海名
  區學則學矣尚得謂之女乎國家亦安賴有此等人乎是以朱子
  小學首重胎教旣括女學而防閑甚嚴蓋惟恐雜夷狄之俗類禽
  獸之行然推其極則亦無不教之孺子也無不成之人材也無不
  正之家法也無不强之國勢也今或羣然曰興女學興女學臣恐
  遍地游女將成江漢之俗異日婦人或爭選舉之權即使富强豈
  可云國甚至學生交結煽亂種種禍患不可勝言斯凡有識所深
  慮也應請飭下學部大臣重查四子五經旁稽周禮管子近質之
  元老王文韶輩遠參之重臣張之洞其人深究女學之弊斷然罷
  棄萬一不能亦當嚴豫防閑無俾啓羞如此方可言學方可立國
  臣爲嚴女範以維風化起見非敢故與學部爲難特以學部專爲
  培植天下人材而設審端謹始不可少有罅漏少有疏畧庶可漸
  收成功故臣不憚言之煩數責難該部區區愚忱是否有當謹恭
  摺具陳伏乞聖鑒訓示
  遯齋奏疏
  請兵事交涉無庸兼差附片
  王步瀛
  再外交之道折衝於樽爼全在壹意孤行實與軍旅不宜一人兼
  任即如南昌縣令江召棠被戕一案該故令籍安徽而官江西上
  月江西全省京官爲抱不平呈請都察院代奏矣近日安徽全省
  京官亦爲不平已遞呈外務部將奏矣可見該故令爲官爲人均
  有可取矣兩省京官意見相同儼合學堂尚公之旨而兆地方自
  治之端矣乃聞此桑尚爾遷延未結雖由德國新舊公使無故相
  持亦由王大臣實逼處此頗有難於因應者昔日已故大學士榮
  祿既已管理行營迄不肯管理各國事務良以一身而兼兩差遇
  有交涉操之則激變縱之又啟侮和戰兩營必致兩失今或練兵
  處此人外務部又此人責任繁重未免周章應請飭下考察政治
  館詳定京朝官制以後辦交涉者不必兼兵事任兵事者亦無庸
  理交涉庶將來教案雖甚重大因應有方而無顧此失彼之患是
  否有當伏乞聖鑒訓示
  請各省公舉考察政治館顧問官疏
  光緖三十二年五月十一日
  王步瀛
  竊維國家之安危視於政治政治之樞紐必在中央我國家勵精
  圖治去歲旣派王大臣出洋考察旋復設考察政治館以爲改良
  之基礎仰見聖明洞悉富强之本與時變通如臣之愚復何敢妄
  贊一詞惟一得之慮有不能已於言者臣聞西哲樂倫氏有言爲
  今日大公法家者必碩學之士乎知己國内政之蘊微以應外人
  非政家其誰耶由此觀之專修外交猶不可不重內政況將取外
  人之政治與我國所固有者陶鎔而損益之顧於我國之地理民
  情風俗習慣與政治一切之關係茫然罔知遽昧昧焉懸一高尚
  之目的微論東西各國之治不盡脗合於中國即中國之治亦斷
  難劃一於行省何也地大物博風氣互殊一方所謂利者遷地或
  即以貽害此處所當興者彼處或不可不革惟在捨短從長師意
  去跡因地施宜揆勢立法則非久於其土與士民相親者未易從
  事矣況行政之要貴於敏速剛斷權歸統一西國之制一部必有
  長官長官必以一人尚慮其不統一也又置一人爲内閣總理對
  於議院而負責任誠以政權若不統一則多滯礙難行之處非立
  法必須公議者比前者我國部臣於各省之情形素未講求故請
  旨施行之事件不必悉宜於通國往往疆臣持其短長直以萬難
  遵辦相覆或則陽奉陰違名實不副部臣亦無可如何既非令出
  惟行之旨亦非集權中央之道而按諸地方情形則實有不能一
  律者亦非盡疆臣跋扈因循之咎也今者百度維新萬方聳聽若
  蹈前此之積習將貽列邦之訕笑諸凡舉措何望有成即諸大臣
  顧念及此以一省之積弊詢該省之疆臣無論往返稽延且其中
  之周折隱微有爲督撫所不欲言更有督撫所不及知求其熟悉
  地理民情風俗習慣足以孚士民之心而收指臂之效者實莫若
  本地學品兼優之紳與本省才能素著之官臣愚擬請旨將臣此
  摺交政務處及考察政治館大臣迅速核議妥定辦法奏候聖裁
  並請飭下各省將軍督撫慎選本省留心時事閱歷有得之道府
  州縣並令闔省紳民公舉識見宏通人望夙孚之紳士各一員奏
  派政治館顧問官爲一省之代表遇有該省疑難之問題即向該
  員就近諏詢其有於本省情形必不能行者亦許該員有抗議之
  權庶集思廣益兼聽則聰下令於流水之原不至貽反汗之誚奠
  國安民在此一舉往者商部設立伊始即訂商律咨訪未周調查
  不備倉猝從事遺漏良多識者惜焉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
  廢故改弦更張之際不可不早爲之所也臣爲改良政治必先統
  一事權起見是否有當謹恭摺具陳伏乞聖鑒
  遯齋奏疏
  是疏上於光緖丙午五
  月十一日見原稿中附記按對颺之體以舊法論之似不宜引用
  新名詞然時値政體將更臣僚率以新學自詡滿紙牽引刺刺不
  休其風如海潮洶湧不可遏止甚至堂堂詔旨亦多從俗論朝野
  上下弗求甚解率爾操觚仙洲侍御諸疏閒染此習然其眞誠懇
  摯之意流露於字裏行間當時敢言之臣慮無出其右者公論
  自在人心直聲永昭天壤正不得以其引用新詞捨而不錄也
  獎學恩寵宜出中朝疏
  光緒三十二年六月十九日
  王步瀛
  竊查奏定學堂章程其學級有大學堂高等學堂中學堂高等小
  學堂初等小學堂凡五等其獎勵則有進士出身及舉人貢生生
  員諸名目今雖科舉已停非實予獎勵無以饜薄海士民之心非
  恩出朝廷無以見多士觀光之盛伏讀本年三月間頒示天下教
  育宗旨諭曰所有京師及各省學堂師長生徒尤宜正本清源辨
  明義利不視爲功名祿利之路而以爲修齊治平之規於國家勸
  學育才之意方爲無負等因欽此大哉王言洵足正士趨而隆學
  軌矣惟是所在庠序中材頗多豈能人人性甘淡泊况彼捐納保
  舉出路較捷而多而伏案累年講求實學轉不得沾朝廷一命之
  榮似於學界開通有礙但無論何學皆爲國學所講之文又尚國
  文則此掄才之典即係國家大典其內地學生有優生貢生舉人
  固應由州縣府道申送提學使以達於該管將軍督撫然後賫學
  部註册與覆試即外洋學生未應有所謂學士也未應有所謂博
  士也最高程式只合視京師大學堂先由出使大臣咨送學部覆
  試經義史論其合格者再由學部奏請殿廷考試經義時務策分
  別出身斯則海外與域內有道同風一之象博取而精選無名器
  假人之嫌否則名爲學生實未嘗學惟冀知己不知感恩恐聖上
  一日難收得人之效也抑臣更有請者造士權衡在我旣不得以
  外人所給文憑爲憑國內學堂林立亦豈能不歸一途而自爲風
  氣查學部前奏有從前進士仍歸禮部辦理嗣後進士舉人應歸
  該部辦理之言今若貴冑學堂練兵處測繪學堂與夫商部實業
  學堂巡警部高等學堂及北洋大學堂之類或開辦學堂並不咨
  明學部或畢業作爲舉人而不赴學部赴試或不由學部敬送殿
  廷考試而所得已同進士出身亦非所以壹士趨而重名器又况
  僧道以方外而欲干預世教娼優本下賤而亦託名改良雖頗近
  於無人不學究何當於修身齊家治平之原殊不在此似應一律
  設法禁止以上各節臣均爲鼓舞學徒整齊學術起見可否請旨
  飭下政務處學部㑹同覈議畫一妥善章程以便遵守臣不勝戰
  慄隕越之至是否有當伏乞聖鑒訓示
  遯齋奏疏
  改官制宜勵官常疏
  光緖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王瀛步
  竊臣伏讀本月十四日上諭更定官制事關重要必當酌古準今
  上稽本朝法度之精旁參列邦規制之善折衷至善纖悉無遺庶
  幾推行盡利等因仰見聖上官人安民執兩用中至意欽佩莫名
  其官制如何分別議定次第更張自有欽派王大臣公同訂核當
  臻天喜靜候宸裁至官之來歷如何考求官之下情如何周恤官
  之材質如何陶鎔官之弊害如何杜絕亦頗與官制有密切關係
  臣管見所及不能自已謹縷晰陳之一曰查明文職身家武員多
  半頑鈍寡識但取疆塲效命難悉究其出身至於文職義主修已
  治人所當身家淸白往歲金陵城陷傳聞先期有賊朦捐道員至
  彼當差後乃開門揖盜近日巡警廳警官范履祥之事更屬堪危
  擬請飭下吏部嗣後凡科舉勞績捐納學堂出身人員在部註册
  投供滿員務取圖片並取五員畫押印結漢員則必須取用本省
  六品以上實缺或正途京官加押印結該部仍按月至各該旗各
  該衙門查明出結之官是否出有此結以昭慎重而防流弊一曰
  學生換給文憑科舉旣罷將來臨民治事其選盡出於學生然目
  前學生一途亦頗猥雜或並未入學而已得卒業文憑或非其人
  而冒其名或其人已故而他人接替種種奸僞不可枚舉諺曰秀
  才無假蓋科舉至今雖形腐敗然學政教官之層層稽覈與夫糊
  名易書之認眞考試其法亦覺嚴密尚非若學生之可以僥倖出
  身冒名頂替擬請飭下學部詳定章程將以前各州縣未經殿廷
  考試之學生一律由本籍地方官詳送提學使重加考驗另給文
  憑咨部註册以期人實嚮學學實有用免致徒有改變科舉之名
  而取人轉科舉之不若此所謂官之來歷宜考求者也一曰酌給
  疆臣公費本朝治法內而樞臣外而疆臣委任得人無憂不治所
  謂大法小廉前者蒙恩賞給軍機處王大臣公費銀兩諸臣愈加
  感奮朝廷益顯清明而封疆大吏費用不敷自愛者固安清貧然
  辦事究形竭蹶不肖者任便侵蝕羣嫉其欺君虐民臣愚以爲既
  以幅員之廣交付其人復何惜數萬金錢稍爲津潤擬請飭下政
  務處㑹同戶部籌畫的欵分別省分大小懇恩給予將軍督撫各
  公費銀若干兩俾之辦公有資此則官盛任使以敬大臣而忠信
  重祿亦以勸士該將軍督撫自能以感戴聖明者體恤屬員庶事
  何虞不立此所謂官之下情宜周恤者也一曰考試滿漢司員目
  前之京曹非異日之卿貳即日後之監司滿員狃於得官之易每
  躭延而不肯讀書漢員怵於得官之難亦讀而不肯深入貿焉從
  政其患遂中於國計民生遷延主有今日擬請飭下外務等十部
  堂官每歲年終將候補司員考試一次無論有無烏布亦不論是
  否正途出身一律試以策論務須文理明順字畫端楷其或有文
  字太劣又或年力就衰即應甄別以勵官方此則正本清源京外
  都無尸素之吏一曰甄別道府州縣道統府若州府統州若縣大
  小相維舊制未嘗不善祇以非其人而使居是官作是官而不任
  其事則道職分巡而不識巡察所屬之義府與州縣問以所管何
  事而都無所知是即使改頭換面裁一官缺易一官稱弊正相等
  擬請飭下各直省將軍督撫查明該省候補道府州縣實有若干
  員一律面試策論其已在任各員如非歷有政績與夫科甲出身
  仍必嚴加考試統限三箇月內將如何甄別情形開具清單奏明
  請旨辦理以後外官候補均須在法政學堂肄習若干時方准署
  事實授及充要差者爲憲典免致濫竽一曰外官注重聽斷無訟
  之治高古難追聽訟之才明敏可貴語曰刑罰得中即刑罰中教
  化往往有號爲博通古今中外對人吶吶不能出一詞甚或發言
  毫無條理此以之辦教案決疑獄未有不敗故法政學堂祇能造
  就平等之才而裁判所交涉局尚須著意擬請飭下各直省將軍
  督撫嗣後初到省人員先行考試發入法政學堂肄習擇其筆舌
  較優者令在省城當堂判案記功記過分別勸懲不得如前發審
  局陪審虛應故事以養成無數聽斷之才此三者所謂官之材質
  宜陶鎔者也一曰永停捐納實官欲辦學堂須停捐納現改官制
  更宜停捐此亦人人能言之所以因循不決良由部臣恐少此入
  欵餉需更絀疆臣冀多一進項挹注有資然及今計算實損銀數
  究有幾何州縣用人不慎一教案而償欵數十百萬一軍務且糜
  貲數十萬億況官吏昏庸貪酷生民受害尤屬無形以此而推孰
  得孰失擬請飭下户部迅將實官捐升章程即行停止其暫准各
  省七項捐輸亦應以次漸停並請明頒諭旨剴切宣示俾天下曉
  然於更定官制之可以實行而辦理學堂之不同虚舉薄海臣民
  爲之鼓舞一曰嚴禁職官嗜好自洋藥土膏布滿中國其流毒幾
  於天主教同科而漏巵者各種洋貨輸入更甚小之則蚩蚩者氓
  廢時失業大之則官府臥治頹惰成風官惰而民益偷民弱而兵
  不振尚武尚實杳焉無期忠君愛國徒託虚願皆此嗜好爲之厲
  階擬請飭下核定官制王大臣將現在如何禁止官吏吸食並將
  來犯禁如何懲辦列入官箴垂爲永制此種毒物害人無窮並請
  飭下税務大臣曁各疆臣設法禁外洋不來限期禁内地不種用
  絕根株而起沈痼此二者官之弊害宜杜絕者也以上八條官常
  攸屬未免書生之陳言竊比野人之芹獻唐虞三代再盛斯時東
  西各國實所瞻仰臣愚無知妄冀聖朝俯賜甄采不勝戰慄隕越
  待命之至是否有當謹恭摺具陳伏乞聖鑒訓示
  見遯齋文集
  按此疏旣上得
  旨政務處知道其
  如何議覆俟考
  請准漢員予假省親省墓不開缺扣資附片
  光緖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王步瀛
  再忠孝本爲一理移孝即可作忠我國家以孝治天下望人臣之
  盡忠先望人子之盡孝臣在京踰二十年常見滿員告假省親省
  墓各部絡繹而漢員寥寥六七年來惟光祿寺少卿陳鍾信編修
  吳士鑑吏部郞中鮑心增告假省親此外並不多見往往服官十
  餘年或二十餘年忽然有故去官青年遊宦絕裾而來白首京華
  聞訃而返屈指大都如是殊可悲也至告省墓者更乏其人未必
  漢員忍忘其親不如滿員篤於天性或亦怵於開缺扣資之例遂
  強抑而近於不情昔孔子詔及門歸省見於家語唐太宗諭功臣
  歸省見於唐鑑古聖先王教人有本孝之不講忠於何有臣愚擬
  請飭下吏部變通舊例凡京堂以下等官在京服官十年並無規
  避情形者准其告假省親省墓與滿司員一律辦理往返程途予
  限三月踰限即予開缺扣資如此則滿漢不至兩歧而朝廷教孝
  之意甚殷即臣子圖報之心愈切矣臣爲人倫風化起見是否有
  當伏乞聖鑒
  見遯齋奏疏
  按此疏上卽
  得照請幷諭飭該部知之
  編纂吳廷錫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陝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