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662
颗粒名称: 總集類
分类号: I106.6
页数: 9
页码: 五十-五四
摘要: 古文輯選六卷明長安縣馮從吾編 是編所錄古文自春秋迄元僅百餘篇自謂皆至精者然其大 旨以近講學者爲主不足盡文章之變也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集部

内容

古文輯選六卷明長安縣馮從吾編
  是編所錄古文自春秋迄元僅百餘篇自謂皆至精者然其大
  旨以近講學者爲主不足盡文章之變也
  四庫
  存目
  漢詩音計五卷漢詩評五卷清富平縣李因篤撰
  是編評點漢詩兼註音韻一卷至五卷題曰漢詩音計六卷至
  藝文四
  十卷題曰漢詩評而中分二名又前五卷之評夾註句下後五
  卷之評大書詩後體例亦迥不同不知其何取也顧炎武有與
  因篤書極論古今音韻刻於所撰音學五書前蓋以因篤爲知
  古音者然聲音文字與世轉移三代有三代之音秦漢有秦漢
  之音晉宋有晉宋之音齊梁有齊梁之音自唐以後有唐以後
  之音猶之籀變而篆篆變而隸隸變而行因革損益輾轉漸移
  不全異亦不全同不能拘以一律自吳棫舉六朝以上概曰古
  音於是或執後以攙前其失也雜或執前以繩後其失也拘如
  朱虛侯歌疏與之韻證之史游急就章亦然梁鴻適吳詩隅與
  流浮休韻證以日出東南隅行亦然燕刺王歌鳴與人韻證以
  崔駰安封侯詩亦然知漢人有漢人之韻下不可律以今上亦
  不可律以古因篤概以三百篇之韻斷其出入未免膠柱之見
  至其所評亦罕精鑒如謂司馬遷尊項羽爲本紀冠之漢書爲
  千興眼之類猶隆萬後人好爲高論習氣也
  四庫
  存目
  二南遺音四卷續一卷清三原縣劉紹攽撰
  是編所錄皆清初關中人詩自孫枝蔚以下共一四十人又
  續二十七人每人俱載履貫於前其曰二南遺音者以周時岐
  豐建國而言其實周召二南之地不止關中也
  四庫
  存目
  五言始於蘇李說者謂皆秦產夫秦尚勇力而棄仁義之國也
  安得表風雅之哉彼其始封天水即今秦州寧公德公漸徙
  郿穆公葬雍皆西州也豐鎬盧杜均未之及太史所陳駟鐵板
  屋率襄公報父擊戎之什遠在西陲故先儒以爲風剛勁而樂
  戰鬭至孝公都咸陽不數世而運巳潛移秦惡得而擅文武成
  康之舊哉晉不能易唐風楚不能除荊號原始定名不易之經
  藝文四
  也關中沃野千里周室積德累仁之區朱子謂土厚水深其民
  厚重質直以善道之易以興起當時歌詠在二南岍岐之間雖
  婦人女子皆能發乎情止乎禮義開十五國風化之原豈駟鐵
  板屋所能彷佛哉漢唐以來作者如林今少宰彭公翰文論已
  未鴻博獨推關西李氏而一時揚風扢雅越至於今鼓吹休明
  者指不勝屈蓋終南太華之融結賢聖大儒之貽澤與夫宗工
  哲匠之流風餘韻未歇絕也鴻章鉅製若豹人黄湄輩傳播巳
  久而隱顯殊塗其懷才抱異伏處岩穴者旣不克附青雲之士
  又不得東南剞劂之便覆瓿飽蠧湮沒而不彰者不知其幾矣
  余竊傷之因與二三同志綴輯遺文張子青柯采撷尤多爰得
  百餘家掇其英華用著於篇恨見聞孤陋元珠或遺六一有言
  物莫不聚於所好而常得於有力之彊有好之者力或不足僅
  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余之謂矣懷西方之好音嘗九鼎於
  一臠覽者母遽云觀止也
  自
  序
  文近取編十卷清鄠縣張宋薪撰
  宋薪字橫宗號關燈康熙甲午科舉人官華州學正以卓異升
  授項城知縣
  子頗知讀書者通經之後必讀古文一以爲時藝之根柢一
  以爲古作之胚胎以開拓其心胸眼界變化其俗態凡骨也
  顧自六朝以來唐宋元明以迄於清選者無慮數百家而甲收
  乙棄甲棄乙收究不知選者之意見云何且評者註者意爲雌
  黄強作解事訛以傳訛謬以踵謬何以使讀者領悟古人之神
  也哉余以爲選古文者須先登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之文而後
  乃以其性之所怡悅定其去取標明意旨以持贈嗜古之學人
  藝文四
  期有合於天下之公心而令讀者首肯如梁昭明文選以天朗
  氣清四字不取蘭亭序然而其文自月經天江河行地矣近
  代選家能自出手眼者無過聖嘆金氏與林子西仲然而聖嘆
  皈佛則原道佛骨表概不入選然而其文巳曰月經天江河行
  地矣若呂晚村闢佛老則赤壁二賦概不入選然而其文巳曰
  月經天江河行地矣又如滕王閣序四六文之千人皆見者而
  聖嘆擯之蓋其意偏取於尖巧故於文之板重者不令人讀而
  於史記傳贊乃錄至一百餘篇論者有冗濫之譏信然林西仲
  析義兩編所收極富而於義田記蘇氏族譜亭記不取一焉余
  疑其無睦族之義竊以爲學者讀書自通經之後則必讀史若
  子與夫名家之文集而後眼界乃寬心胸乃大第古書煩多非
  有上智之姿勢必不能博覽非好學深思之士必慵懶不一寓
  目也是宜芟煩就約以俯從天下之因陋就簡者但芟煩就約
  則必取其近者棄其遠者庶中資之士耳目不至泛馳而心胸
  眼界亦稍開拓此近取一編所由選也但恐我以爲近人以爲
  遠因述其選例如左俾讀者知鄙見之如茲而非有閒筆浪墨
  任意收錄一曰故實如寧武子之愚臧武仲以防求後之類二
  曰示勸如季文子儉德范文正義田記之類三曰垂戒如鄭伯
  克叚齊人譏田駢之類四曰性如陳情出師表申包胥乞師
  之類五曰奇氣如東方朔上武帝書駱賓王討武曌檄桑悅獨
  坐軒之類六曰箴規如貽黄瓊書大寳箴七儒解之類曰世
  故如李克論相老泉諫論報劉一丈書之類八曰卓識如駮復
  讐議書劉禹疇孝行傳後之類九曰參疑如柳州天說利氏辨
  天辨殺生之類十曰經濟如治安策封建井田之類十一曰閒
  藝文四
  情如蘭亭序桃花源記陋室銘之類十二曰文藻如答蘇武書
  滕王閣序之類大凡經史子集所傳不出此十二例雖四部之
  書浩瀚如海而閱此編者嘗一臠而知九鼎之味其廣收博
  採選至西洋從不經人寓目而皆曰近者以其事理之近而爲
  學者所宜識取也不佞亦以其熱腸所鬱勃寢語狂談末附一
  二爲覆瓿資至評註之語仍前人者頗多而間出管見惟求其
  義理之安語氣之安領悟古人之神而非好爲異也知我罪我
  所不敢辭爾
  自
  序
  唐詩成法八卷清蒲城縣屈復撰
  先生所選註唐詩成法八卷皆取法律兼備五七言近體計其
  作意以及字句相承之脈絡使學者了然知有矩度亦水心先
  生所云孔子誨人詩無庸自作皆取中于之意耳
  吳家
  龍序
  歷朝詩要六卷古律賦要四卷關中兩朝文鈔二十二卷文鈔補
  六卷文選要二卷詩鈔十二卷詩鈔補四卷道學文附三卷西河
  文錄八卷詩錄八卷清朝邑縣李元春輯
  盛世人文集四卷清鳳翔縣鄭士範輯
  原獻文錄四卷原獻詩錄三卷清
  三原縣賀瑞麟輯
  蒲城文徵錄二卷詩徵畧一卷獻徵錄二卷清蒲城縣周发諏輯
  发諏字政伯光緖癸未進士翰林院侍讀
  經獻文存十二卷詩存四卷清涇陽縣柏堃輯
  堃字厚甫光緖丁酉舉人
  以上總集類凡二十四部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