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620
颗粒名称: 樂類
分类号: I209.9
页数: 6
页码: 二二-二四
摘要: 本章主要收录了陕西地区乐类古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历史事件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地方文学史 乐类文学

内容

苑洛志樂二十卷明朝邑縣韓邦奇撰
  是書首取律呂新書爲之直解凡二卷前有邦奇自序後有衞
  淮序第三卷以下乃爲邦奇所自著其於律呂之原較明人所得爲密而亦不免於好奇如雲門咸池大章大夏大韶大濩六
  樂名雖見於周官而音調節奏漢以來無能傳者邦奇乃各爲
  之譜謂黃帝以土德王雲門象天用火起黃鐘之徵以生爲用
  則林鐘也咸池象地用水起大呂之羽以土所尅爲用則無射
  也大章大韶皆起於黄鐘夏以金德王林鐘律屬金商聲故大
  夏用林鐘之商南呂用南呂起聲商以水德王應鐘律屬水羽
  聲故大濩用應鐘之羽夷則用夷則起聲今考旋宮之法林鐘
  一律以黃鐘之徵爲火以仲呂之商爲金若以月律論之則是
  六月之律而非金也故邦奇於大夏下自註云相緣如此還用
  夷則爲是則夷則爲七月之律屬金於大濩用應鐘爲十月之
  律屬水者一例矣然則林鐘夷則不已兩歧其說乎又謂大司
  樂圜鐘爲宮以南呂起聲一變在姑洗至六變在圜鐘故云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函鐘爲宮以應鐘起聲一變在蕤賓至八
  變在函鐘故云若樂八變則地祗皆出黃鐘爲宮以南呂起聲
  一變在姑洗至九變在黃鐘故云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
  今考左氏傳謂五降之後不容彈矣則宮徵商羽角五聲也前
  漢書禮樂志曰八音七始則宮徵商羽角變宮變徵七聲也凡
  譜聲者率不越此二端此書圜鐘爲宮初奏以黃鐘之羽南呂
  起聲順生至黃鐘收宮凡得十聲次奏用林鐘之羽姑洗起聲
  而姑洗實爲前奏黃鐘之角所謂用宮逐羽而淸角生也函鐘
  爲宮用太簇之羽應鐘起聲順生至本宮太簇又順生徵商二
  律復自商逆轉徵宮二律收宮凡得十四聲商不順生羽而逆
  轉爲徵所謂引商刻羽而流徵成也黄鐘爲宮凡陽律之奏用
  宮逐羽陰呂之奏引商刻羽是以十聲與十四聲各五奏也至謂周樂皆以羽起聲本於咸池而於黃鐘爲宮起南呂則用黃
  鐘本宮之羽函鐘爲宮起應鐘應鐘爲太簇之羽太簇爲林鐘
  之徵則又用徵之羽矣圜鐘爲宮起南呂南呂爲黃鐘之羽黃
  鐘爲圜鐘之羽則又用羽之羽矣同一用羽起聲而所用之法
  又歧而爲三推其意不過誤解周禮八變九變之文以函鐘爲
  宮當在初奏之第九聲方與八變合即不得不以應鐘爲第一
  聲而應鐘非函鐘之羽也以圜鐘爲宮當在初奏之第七聲方
  與六變合即不得不以南呂爲第一聲而南呂非圜鐘之羽也
  即又不得不謂應鐘爲羽之羽南呂爲徵之羽矣由杜撰而遷
  就由遷就而支離此數卷最爲偏駁其他若謂凡律空圍九分
  無大小之異其九分爲九方分蕤賓損一下生大呂優於益一
  上生大呂以黃鐘至夾鐘四淸聲爲可廢以夷則至應鐘四律圍徑不當遞減雖其說多本前人然抉擇頗允又若考定度量
  權衡樂氣樂舞樂曲之類皆能本經據史具見學術與不知而
  妄作者究有徑庭史稱邦奇性嗜學自諸經子史及天文地理
  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所撰志樂尤爲世所珍亦有以
  焉末有嘉靖二十八年其門人楊繼盛序據繼盛自作年譜蓋
  嘗學樂於邦奇所云夜夢虞舜擊鐘定律之事頗爲荒渺然繼
  盛非妄語者亦足見其師弟覃精是事寤寐不忘矣四庫提要
  律呂圖說九卷淸朝邑王建常撰
  是書成於康熙戊辰自謂殫四十餘年之功大抵依蔡氏律呂
  新書次第爲之圖說尤力伸候氣之法歷引隋志及明人韓邦
  奇王邦直之說爲之發明案候氣之說雖詳叙於續漢志然隋
  開皇九年高祖遣毛爽蔡子元候氣於普明寺其法已不能應其事具詳隋志即蔡氏所謂多截管以求黃鐘者亦究未之能
  得建常所論亦泥古而不知變通者矣末有王宏撰後序歷稱
  黃宗羲梅文鼎毛奇齡諸家以爲與建常此書皆不合其惑滋
  甚安得聚諸人於一堂窮其本而究其變則亦深有微詞矣四庫
  提要
  樂經註三卷淸三水縣文應熊撰
  琴學練要五卷淸長安縣王善撰
  善字元伯是書有刋本行世前有乾隆四年善之自序又有乾
  隆七年豫章帥念祖及王慤楊屾三序念祖謂其書精詳簡核
  迥出尋常慤謂深明音樂之原非徒以譜記爲高屾謂撮取精
  要闡究深微蓋亦談琴學之大宗矣
  以上樂類凡四部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