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521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294.1
页数: 8
页码: 一—四
摘要: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续修狭西通志稿卷一百六十六》中陕西省金代时期的碑文和器物。
关键词: 地方志 通志稿 陕西省

内容

呂先生記
  存
  大定二十三年
  石連額高八尺五寸廣四尺上截刻像下記三十一行行五十
  六字楊杲撰文馬昌國跋并正書額題耀州呂公先生之記在
  耀
  州
  口州口口先生記先生姓呂諱中道不知何許人也或云汴京
  人亦不知其壽數之多少人有曾於終南山見先生化埋於石窟
  中復見與人執爨或口口口泉縣界九峻山苟村北六七
  里峯回路轉有茂林修竹異草奇花陽崗之下有一龕洞先生於
  此棲息焉昔有水原出此山下口口口口民口口先生常謂村人
  曰此水是西山之水其源將竭今即東山有水爾等肯從吾開東
  山之泉乎衆人莫之信焉後一年其水果竭村人口信先生口口
  口而請焉先生遂指一構枝下示其衆曰泉在此也衆乃掘之深
  未及尺先生以杖導之有泉隨而涌出衆人驚訝咸知先生非常
  之口也其水口口口千餘畝不減舊泉又戒人曰爾等可月致一
  齋則享利久遠村老迄今奉其敎焉先生雖不曾飲酒貌常若醺
  醺然後口酷吏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來遊華原周迴顧覽山水
  清秀乃曰昔孫眞人棲隱之地吾豈可他適遂於郡之東山曰五
  臺其南曰昇仙臺即其下鑿崖爲洞而口口口口土種口不辭勞
  苦厥功告成洞内遂設三清像爲棲眞之所先生遇酒則飲酣歌
  自若耀人敬慕雲集守倅前席人有自口逮口口見之口口口口
  口問其壽數則笑而不答一曰告華原縣欲雲遊自稱唐時人縣
  令馬儒林疑其不實詰問有何驗先生懷出後唐清泰元年口口
  汴口住人故呂太師男因此知先生汴人也後密語人曰非晚朝
  廷召我聞者以爲誕言大定五年九月間聖上遣使果召赴闕州
  縣禮餞遠近嘉歎旣至都館于天長觀朝見稱旨賜賚優渥雖王
  公大人莫不師問之將先生於金水河西別營道院以居之號曰
  延壽真人一日遽欲雲遊遂出都至昌平縣口口口口喜先生之
  來留於道院皆十餘日先生曰劫火炎炎幻化形骸豈勝薰炙吾
  久居塵世今我去矣言訖奄然而坐亡不久復開眼謂純機曰口
  口口口賜道袍在都令人取之旣至先生服畢曰張監使李率府
  及夫人臨行不款一辭先生遂索紙筆口張監使頌云此箇古形
  骸休口勿口口且口塵世内任恁智人猜辭李率府及夫人頌曰
  這箇皮袋到了不礙那箇元來超出三界辭長春子曰金壺盛玉
  漿其味少人嘗與公同口口生死是清涼辭天長觀主閻大師頌
  云稽首閻老周公已下今曰當別相逢月下辭上元大師頌云稽
  首大師老叟當歸他曰再㑹蓬島相隨付李法師口口爾道可堅
  蓬島須仙今曰相別再㑹瑤天付昌平縣令頌云寓居西秦超於
  上國因訪名山患居竇某感荷國恩應無再覩午時吾歸須煩土
  主異境相逢同遊紫府辭世頌云身患非吾患名仙體不仙寄世
  四百載口口五帝宣富貴何足盡當時合自然欲知吾所止明月
  白雲間遂擲筆於地復端坐而長逝矣異香馥郁終曰不散實大
  定癸巳七月十六日午時縣口遂備禮焚葬次日官吏道友收燼
  骨中有骨結成山字上有眞人形像旁有二鶴狀縣令遂送至都
  下都人將先生燼骨塑像於所居道院口口敬仰是歲冬耀州使
  効牛安因貢甆器至滹沱河南路逢先生與一僧牛生拜問曰先
  生何往先生曰吾久厭塵世拉竹林寺長老南口天壇汝至都下
  傳語張監使旣至都方知先生已羽化遂見張監使具言所以聞
  者莫不驚異乃知先生果得道之人矣世說得彭祖之道未知眞
  口口口先生靈迹久而湮滅遂摭其行事人所共見聞者而集之
  大定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弘農楊杲記
  呂公先生隱於華原之東山其始來也人洒然異之至於曰計不
  足歲計有餘斯亦得方術之妙有道者矣誰口傳修鍊之訣得養
  生之道口爲高弟者惟吾鄉李公其人焉公名道濟生而沈靜夙
  有道心而又親承先生提耳遂得開悟先生既委頓而去公惜其
  靈迹美譽口口口高士隱者之傳大爲闕典頃得楊杲所集先生
  行事其出處之跡靈異之應與夫朝廷徵召褒錫之美叙而紀之
  者亦已詳矣甚慰所懷然慮文字歲月之久殆將漫滅乃摹良工
  刊諸它山之石并刻先生之像於碑口人瞻像讀文起敬慕之心
  是亦傳之不朽也余且喜李公不忘其本用心之勤故書之華原
  馬昌國䟦并書大定二十三年六月十一日李道濟立石張道
  泉洞主董道新
  重陽子如夢令
  存詞錄後
  承安五年
  石高六尺五寸廣三尺一寸重陽子詞一首草書字大五六寸
  五行行字不等前後小字兩行記年月並畢知常立石
  大道長生門户幾箇惺惺覺悟鉛汞緊收藏方始澄神絕慮心慕
  心慕便趨蓬來仙路重陽子書承安五年歲次庚申重陽日終
  南靈虛觀主呂道安畢知常立石
  按此詞陸氏金石續編嘗載之其標題云重陽子無夢令詞次
  句爲式惺惺覺悟末云祖庭靈虛觀云云攷詞譜如夢令其調
  原名宴桃源有如夢如夢句後人又目爲如夢令其調人習用
  之誤如爲無已錯而次句竟作五字且式惺惺句不能強通陸
  氏殆未見原名亦未語詞曲有聞必錄至於三誤
  題妙應眞人詞
  存
  興定二年
  石廣四尺四寸高二尺十七行行字不等何仲鈞草書在耀州
  興定二年中春三日伏遇太守通奉納蘭勸課農桑適値中和之
  節是日郡人多㑹於靜明觀熙熙然如登春臺使君以行春方欲
  察民情之休戚聽世音之哀樂遂陟東山敬謁妙應眞人祠祭奠
  罷少憩于閣因題曰訪仙而回出郭來迎者同知龍虎納蘭宜哥
  軍判武義王宥華原令昭毅何仲鈞司候定遠高霆司獄宣武阿
  必罕華原簿明威劉溫華原尉武節周永諝華原令何仲鈞立
  石
  趙閑閑秉文詩刻
  存
  無年月
  未見原石不計尺寸趙閑閑七絕六首在鄠縣草堂寺
  遊草堂寺詩幾家籬落掩柴關盡在浮嵐湧翠間稻壠明邊通
  白水竹梢缺處補青山
  其
  一
  下馬未尋題壁字拂塵先讀草堂詩平
  生最愛圭峯老惟有裴公無愧辭
  其
  二
  逍遙園後娑羅木曾見春秋
  幾變更落葉蕭蕭風雨夜却疑當日譯經聲
  其
  三
  南山深鎖翠微宮
  寺在南山十里東祇恠朝來衣袖溼不知身在翠微中
  其
  四
  南山嘗
  讀退之詩未說煙雲潤色之要看山光如潑黛更須留待雨晴時
  其
  五
  又遊草堂寺詩憑君寄語草堂靈我是無塵有髮僧一見圭峯
  如舊識似緣曾繼祖師燈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作品

呂先生記
相关作品
重陽子如夢令
相关作品
題妙應眞人詞
相关作品
趙閑閑秉文詩刻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