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512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294.1
页数: 14
页码: 三—九
摘要: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续修狭西通志稿卷一百六十五》中陕西省周朝时期的碑文和器物。
关键词: 地方志 通志稿 陕西省

内容

蕉葉勵
  佚
  按此勵清光緖十三年寶雞鄉人掘土得之連耳高二尺二寸
  圍二尺九寸三足蕉葉花紋唇内有文爲林若草書鼎字金石
  家釋爲舉未審是否由蘇氏出售
  寳鼎
  佚
  銘四字云虞作寳鼎按虞當是作器者名其文上作與形下以
  左右手拱之虞與通用也器出鳳翔田間捷三比部以重貲得
  之屬爲題跋因以數語贅其端趙元中識
  按此鼎連耳高九寸五分圍二尺八寸腹旁有銘四字首一字
  作叟趙氏釋爲虞字未識是否初爲于捷三比部藏器今不知
  轉移何處矣
  師麻簠
  佚
  按此器高一寸五分底長徑六寸闊四寸一分同治中出於鳳
  翔有銘十一字爲師酃章供以止铭蘧刎亂用由長安蘇
  氏出售
  孟辛父鬲
  按此器光緒己亥出於岐山高五寸五分口徑六寸爲本邑武
  氏藏器後不知轉移何處腹有銘二十字爲
  生八呆三十九月
  鄧孟壺盖
  佚
  按此器高五寸四分頂縱徑七寸二分橫徑五寸一分光緒初
  年出藍屋縣西鄉有銘十四字爲哥孟世豈帛増壹
  先爲長安蘇氏藏器後不知轉移何處
  諫敦
  佚蓋文同
  釋文惟五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在周師祿舊王格太室敦立
  司馬共右諫入門中庭王呼内史佚册命諫曰先王旣命女
  繼嗣王家女謀不有口母敢不善今余惟國嗣命女錫女攸勒
  諫拜稽首敢對揚天子不顯休用作朕文考申伯尊敦諫其萬
  年子子孫永寳用
  右諫敦光緖初興平縣西紙坊頭鄉民修保出土廿五年爲岐
  山武敬亭炳文學博所得後歸端留齋器文十一行盖文作十
  一行勒字上校器文多一攸字文尾永寳用三字爛缺據器文
  補錄
  王氏韻花齋金彙
  象形父己鼎
  佚
  象形父己
  伯據彝
  佚
  釋文伯據虎肇作皇考刺公寳彝用高用孝萬年永寳
  旅尊
  佚
  釋文兮伯吉父作旅尊簋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寳用
  父乙鼎佚
  象形父乙
  旗爵父單彝
  佚
  文爲旗爵
  右五器道光戊戌寳雞縣同出土爲賀雲笠仲璈所得今不知
  所在
  王氏韻花齋金彙
  伯田敲佚
  右器岐山宋雨村大令所藏光緒壬辰借觀京邸手拓其銘存
  之雨村並拓圖見贈庚子之變圖偶失去今如千里憶良朋把
  晤無由爲之悵然不能已己
  王氏韻花齋金景
  伯簋一
  佚
  釋文杜伯作寶簋其用菖孝于皇神且考于好朋友用口壽永
  令其萬年永寳用
  香亭隱於市博工篆辛丑重逢於西安行都公餘過從討論
  三代秦漢古器引證精確受益良深今久下世撫茲贈墨氕益用
  悽然
  王氏韻花齋金彙
  杜伯簋盖
  佚文同前
  杜伯簠長安李香亭藏器盖光緒甲午自韓城澄城交界出土
  者後爲山東丁殺臣讓去香亭頃以拓本贈余字法精古可寳
  也
  王氏韻花齋金彙
  杜伯簋盖
  二佚文同前
  右拓本亦辛丑夏得之長安李月溪茂才以校香亭所贈文同
  而章法不一
  王氏韻花齋金彙
  周太保玉刀佚
  周召公刀爲岐山武敬亭茂才建召公祠時掘土所得刀凡
  二俱長今營澄尺二尺有奇博三寸一無銘一銘二十九字橫
  勒柄之上釋曰六月丙寅王在豐命太保相南國帥漢袩守南
  令奄侯俘用賚十朋走百人按此王克定商奄褒賜召公奭者
  言命太保知爲召公言奄侯俘知爲賞踐奄之功也
  史記作
  殘奄
  以
  玉爲刀盖古容刀之制用爲儀飾不主斷割篤公劉詩鞞琫容
  刀宋人釋爲容飾之刀此即其類奄殷之諸侯本義爲掩說文
  作郁奄郁皆後出字周時字應作繭省作鸸石鼓文舊本有解
  字吳東發云又見盈味鐘今按郎鐘銘亦有醯字皆釋掩从虫
  在穴下中
  說文虫冤
  赕尾也
  四爪下相掩覆也卽蟄虫坏戶之義銘
  文以為與相似文左从臣右从片皆阜字㐆邑古通用郁从邑
  亦可从㐆左右兩㐆古文繁密每如此趙岐孟子注奄東方無
  道國鄭康成注多方云在淮夷旁注書序云在淮夷之北許書
  云在魯奄大國與紂首尾爲惡其地當近紂都兼跨兗州之域
  疑在今曹濮徐州之間其南境與江漢近故伐奄之役召公有
  功焉孟子謂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說者遂疑伐奄事專屬武
  王周公凡三伐奄始則移克商之師以討党惡即孟子所云誅
  紂伐奄此一伐也韓非子云周公將征商盖
  盖爲奄字本
  義古通用
  辛公
  甲曰不如服衆小以刧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言服不言滅知
  其國尚存此再伐也皆武王時事詩豳風表鄭康成曰奄周公
  居攝時復叛奄君謂祿父曰武王己死矣今王尚幼矣周公見
  疑矣此百世之時也請舉事史記周本紀成王以召公爲保周
  公爲師東夷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蓋自是奄始亡是爲三伐
  秀刀之賜即是役也多方爲王來自奄所作云至於再至於三
  大罰殛之爲三伐確証明乎武成兩朝皆有伐奄之事而此銘
  可釋矣銘云命太保相南國命作令古通用隱古保字太保彝
  作隱太保鼎反作新齊侯轉作隔皆其証相作並與古同鼎彝
  屢見或本域字古借爲國見宗周鐘绁袩字亦作乞
  見玉篇彳
  部又廣韻
  十一侵
  冗重文
  讀如淫聲轉爲由爲猶通作繇
  說文注冘豫同猶豫
  亦作淫豫猶由同音
  說文無山
  字作繇
  繇役也周禮小司徒㑹萬之卒以起軍旅即今之
  徭役銘言帥漢袩謂率漢上之軍旅也其文从彳从占彳行也
  占取占募之義
  古謂募兵爲占募文選
  鮑熈詩占募到河源
  國古文守字漢簡守从
  官从寸此从支小異然敏本从支叔龢父敦盂鼎俱从又叔本
  从又許書重文从寸是支又寸古文互通也乎古俘字从人从
  孚省說文俘軍所獲也史記云遷其君薄姑旣就俘始遷之也
  攷周召分陜古不著其年據此銘可斷爲三伐商奄時事蓋管
  蔡商奄同時並叛周公相成王總六師自陜東出故曰陜以東
  周公主之王師旣出畿甸空虛江漢遙接淮徐非有重臣不足
  鎭撫故陜以西召公主之周召二伯一征一守常則夾輔變則
  犄角使奄君窮而就執不敢竄越淮徐上窺江漢式遏之功當
  以歸召公故曰命太保相南國帥漢袩守南令奄侯俘也藏疑
  十朋二字父丁角五朋作至太保鼎十朋作言皆其例鐘鼎朋
  多作拜或作角貝朋爵則徑作鳳字全形此作陽象鳳羽正形
  朋鳳古本一字也走走卒也尊者出行以解行人備儀衛古謂
  之趨解一曰辟除國語謂之前馬後世謂之走卒加劍則稱班
  劍襄王賜晋文公虎賁後世九錫例有虎賁三百蓋與此同走
  百人王賚召公爲儀衛者二刀同式爲偶對質重不可爲佩柄
  短而寬不能握其間有孔似貫挺之處蓋銜以長柄爲儀仗具
  走卒所持也今歸湏陽端制府未及見僅見全形拓本銘則武
  君用墨惱磨之粗辦點畫釋如右近人有附㑹江漢之詩謂爲
  圭瓚者明明刀形何云圭瓚且江漢爲宣王時詩時代亦懸絕
  以不知容刀之制故影響牽合致滋謬誤耳
  吳氏空山
  人遺稿
  右周玉刀銘二十九字以文義譯之當係成王命召公守南國
  時所作徙即徙字从是止說文遂也玉篇遷也或釋作徒非是
  徒从彳走籀文作備症無从止者麒古守字周都豐鎬漢其南
  服將命召公南巡故曰帥漢徙守南蘭疑古酀字與燕通召公
  之封邑燕古籀作藐鄭伯鬲作燕與蔑略同說文燕玄鳥也今
  稱國故从目古文言或在左或在右或左右并加其義皆同如
  墜古文作踯或釋作奄非是奄索隱作𩂳與識略不相同况武
  王伐奄誅暴也書暴君無稱爵之例史記召公爲保周公爲師
  東伐淮夷殘奄旣曰殘奄焉有稱奄侯之理仲即保之省文籀
  文作妖小兒衣也从人抱子象保衣之形周書曰如保赤子且
  辛父庚鼎作上文大保之保从任臣言職官也保用之保从
  人子言保玉刀如保赤子也或釋作俘非是俘从人爪子仲爾
  父鼎作早虢季子白盤作㦯皆不離爪仰無爪焉得爲俘首疑
  即賚字說文賚賜也周頌鼎作胄略同爲似賁之缺文或釋作
  十朋非是周刺鼎卅朋作羊意鼎五朋作羊攷諸鼎朋字皆作
  非無作杉者賁从卉貝鼎文貝有作貝者有作白者珍之下半
  與白略同故釋作賁即勇士也賚賁走百人言賜之玉刀并賜
  勇士百人也
  查文芳跋
  案玉刀清季出於岐山玉黃黑色刀柄周圍有銘字大不及二
  分畫細如髮武敬亭有釋文楊和甫有長歌不及吳跋之詳故
  不錄香跋又不同者四字以袩爲坐以奄爲燕以俘爲保以十
  朋爲賁姑兩存以俟攷餘見前不贅
  秦陰平劍
  按此器光緖中年出武功縣西鄉通長二
  尺八寸五分柄有陰
  平左庫之船六字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作品

蕉葉勵
相关作品
寳鼎
相关作品
師麻簠
相关作品
孟辛父鬲
相关作品
鄧孟壺盖
相关作品
諫敦
相关作品
象形父己鼎
相关作品
伯據彝
相关作品
旅簋
相关作品
父乙鼎
相关作品
旗爵父單彝
相关作品
伯田敲
相关作品
杜伯簋一
相关作品
杜伯簋盖
相关作品
周太保玉刀
相关作品
秦陰平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