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401
颗粒名称:
分类号: K877.2
页数: 18
页码: 二十一-二十九
摘要: 金石是指古代的金属器物和石雕,是考古学和历史研究中重要的文物资源。本章主要记录了陕西省唐朝时期金石石刻的相关记载。
关键词: 金石文 金石

内容

寳室寺鍾銘存銘見王氏金石萃編貞觀二年
  銘橫廣二尺四寸高一尺八寸二十二行行十五字正書今在鄜州城南樓上
  康熙時河水泛决出於土中土暈銅花靑翠可愛銘詞計三百
  十八字朱氏雍州金石記
  文詞淸綺字法工雅非唐初人不能爲之昔趙德父集錄始懷
  州宣照寺鐘係景龍三年此足與之較勝矣畢氏關中金石記
  景龍觀鐘銘存文見王氏金石萃編景雲二年
  銘高二尺五寸八分廣二尺九寸四分共十八行行十七字睿宗正書原在城內迎祥觀今移圖書館
  景龍觀者中宗所作景雲二年睿宗爲之鑄鐘製銘也字正書
  而稍兼篆隸奇偉可觀鍾今在西安府鐘樓趙氏石墨鐫華
  今在西安府城迎祥觀序銘共二百九十二字大徑寸許鐘甚
  鉅厚七寸餘搨之稍輕則不聞聲觚䑆云必塞其内空方可搨之蓋出於傳聞未嘗目覩也景龍觀創自中宗睿宗鑄鐘作銘
  開元時因迎老子像改今名樓築於層臺之上爲城中偉觀石
  墨鐫華金石文字記俱云在西安府鐘樓上誤鐘樓在朱雀街
  之中非迎祥觀鐘樓也未氏雍州金石記
  蘇玉華墓誌銘存文錄後武德二年
  石方一尺十六行行十五字正書四圍有花紋邊寸許
  女子蘇玉華墓誌銘弘文館學士歐陽詢撰幷書女子玉華
  蓋洗馬蘇君之季女也天其瑤姿外照蕙性內芳體備幽閒動合
  禮則旣嫻習於圖史且留連於音律以故名靄蘭閨聲綿梓里夫
  何美質降年不永竟致夭歿春秋十有五焉以大唐武德二年五
  月九日終於居德里之私第卽以其月之廿有五日葬於京兆之
  神和原悲歟天乎不減曾靡降福口道何昧竟貽斯殃諒豈有違芳齡永逝悼以長往終天無朞嗚呼哀哉迺爲銘其墓曰玉碎
  兮珠焚風悲兮日曛問天兮無言永絕兮音塵善可紀兮慧絕倫
  嚴霜降兮値芳春丹旐飛兮淚沾巾千秋萬世兮哀無垠萬鈞
  刻字
  按此石有云係作僞漁利然亦無從徵實姑存以俟考
  臥龍寺黃葉和尚墓誌銘佚文錄後武德三年
  石高一尺五寸廣一尺七寸縱橫二十格正書左右花邊一寸餘
  唐故臥龍寺黃葉和尚墓誌銘守黃門侍郞許敬宗製弘文
  館學士歐陽詢書和尚自說姓張名眞誌其生緣乘口莫能知
  之隋故特進蜀人段經興善寺僧釋永蒨並見和尚於太淸初出
  入中條往來都邑年可五六十歲未知其異也隋氏末年稍顯靈
  跡被口徒跣負杖挾鏡或微口酒肴或十餘日不食預言未兆口識他心一時之中分形數處屬我皇應運率土崩裂和尚竟著先
  知住錫黃龍寺迨於定鼎果獲奇驗口武德二年五月廿九日卽
  化於臥龍寺之禪堂先是移寺之金剛像出置戶外語僧衆曰菩
  薩當去爾越旬日無疾而逝沈舟之痛有切皇心殯葬資須事豐
  口口迺以武德三年秋九月四日葬於萬年縣鳳口口望口墳而
  口口口白幕而驚心爰詔有司式刋景行其銘曰口口口城金
  栗降靈猗歟大士權跡帝京緖口莫明邑居孰見辟彼涌出猶如
  空現五塵口離三口口依口珠靡口忍鎧無違智燈含熖慧駕口
  馴哀慈景像悲斯口電將導舟梁貽我方便形煩心寂口口口口
  觀往測來覩微知顯石口亡儒星開口口反初息假薪絕火然神
  明何許暗室空傳
  此石已佚未詳所在肆中陳列皆重模本也宗聖觀記存文見王氏金石萃編武德九年
  碑高一丈二尺廣三尺七寸二十三行行六十字額題大唐宗聖觀記六字歐陽詢撰序並隷書陳叔達撰銘在藍厔縣樓觀
  碑側題名
  側廣一尺四寸作三截書上白舜口五行下張秀華六行皆正書右行中吳芝壽四行行書左行
  是碑末有中統元黓閹茂之歲命工鎪剔行是元時已經開鐫
  信本正楷名高千古其隸書如房彥謙神道今巳失傳藉此碑
  存猶足見其遺範然又爲後人所剷壞殊屬可惜畢氏關中金石記
  哥舒季通葬馬銘存文錄後武德
  石高一尺三寸廣一尺五寸十九行行十五字正書
  大唐左監門衛副率哥舒季通葬馬銘太子中允王知敬製幷
  書爰有名驄厥號雪花聲高天廐產重流砂蓋武德中嘗以賜
  故越州刺史都督諸軍事哥舒府君者也府君旣已就義戎行維是名驄亦從殲焉孤子左監門衛副率季通烏號血竭鷄聳骨立
  永懷罔極之悲思廣推恩之義迺圖厥形葬之墳隅肇錫嘉名用
  誌雄特其詞曰粤維泰運異質斯生坤元繁德天駟流精惟彼
  雪花馳聲御櫪龍文表瑞鳳翥開續於赫府君不茂膚功帝曰賚
  汝駿尾方瞳越國過都逐星激電體健騰驤姿雄顧盻絀力著德
  合志同心策勳奏凱照古陵今夫何不永陽九當厄倐膏口鋒早
  墜逸翮瓦鴛羞全緱鶴並飛存亡旣偕神魄攸依矯矯精忠垂光
  丹口翩翩者騅揚華驥尾雪花顧影楊葉嘶風戀彼故主遺恨焉
  窮
  按此石亦有僞作之目惟字跡端好文詞悱惻不妨疑以傳疑
  孔子廟堂碑存文見王氏金石萃編武德
  碑高七尺七寸廣四尺二寸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虞世南撰幷正書相王旦書碑額今在西安府學右孔子廟堂碑虞世南撰武德時建而題云相王旦書額者蓋
  舊碑無額武后時增之耳至文宗朝馮審爲祭酒請琢去周字
  而唐史遂以此碑爲武后時立者誤也睿宗所書舊額云大周
  孔子廟堂之碑今世藏書家得唐人所收舊本猶有存者云趙氏
  金石錄
  右唐孔子廟堂碑宋王彥超翻本字之缺者凡一百七十有九
  予家藏舊拓唐刻因參考以足其文嘗記在京師時見世南眞
  蹟謂以此文石本進呈太宗特賜王羲之黃玉印一顆則世南
  之書貴重當時固已如此都氏金薤琳瑯
  邠州昭仁寺碑存文見王氏金石萃編貞觀四年
  碑連額高一丈一尺八寸廣四尺五寸四十行行八十四字正書朱子奢撰碑陰作兩截書上截十五行行十五字下截五行
  行十一字歐陽修撰張淳正書今在長武縣昭仁寺碑世以爲虞世南書較之廟堂記淳淡相類而骨格老
  成不逮也豈世南少時所書乎河南張重威甫題
  今在邠州長武縣宜祿遞運所內按舊唐書太宗本紀貞觀三
  年十二月癸丑詔爲義士勇夫隕身戎陣者各立一寺於是立
  昭仁寺於邠州破薛舉處也立昭覺寺於洛州破王世充處也
  立宏濟寺於汾州破劉武周處也立慈雲寺於晋州破宋金剛
  處也立普濟寺於呂州破宋老生處也立等慈寺於鄭州破竇
  建德處也立昭福寺於洺州破劉黑闥處也並官給供度精藍
  森列當日之顱山血海驟化爲經師律虎之場陳眉公品外錄
  言之甚詳來齋金石刻考略
  化度寺塔銘佚文見王氏金石萃編貞觀五年
  李百葯撰文歐陽詢正書河南范諤隆興初䟦尾云慶歷初其高王父開府公諱舉使關
  右歷南山佛寺見斷石砌下視之乃此石稱嘆以爲至寳旣而
  寺僧誤以爲石中有寳破石求之不得棄之寺後公他日再至
  失石所在問之僧以實對公求得之爲三斷矣乃以數十縑易
  之以歸置里第賜書閣下靖康之亂諸父取藏之井中兵後好
  事者出之椎搨數十本乃碎其石恐流傳浙右者皆是物也解縉
  春雨集
  化度寺在朱雀街今禾黍離離無復蘭若之迹不知碑亡在何
  時每至其地悵然久之趙氏石墨鐫華
  段世弘墓誌存文錄後貞觀五年
  隋尚書右僕射北平襄公第七悉謁者臺議郞故段世弘粤以大
  唐貞觀五年歲次辛卯十月丁亥朔十四日庚子歸葬於雍州咸陽縣渭陽鄕
  右誌石方一尺二寸縱橫八格字徑一寸墓誌之簡略者石存
  長安段氏
  九成宮醴泉銘存文見王氏金石萃編貞觀六年
  碑高七尺四寸廣三尺六寸二十四行行十五字篆額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今在麟遊縣
  按唐貞觀中改隋仁壽宮爲九成宮永徽中又改爲萬年宮宮
  在岐山開皇十三年楊素所治按醴泉爾雅曰甘露時降萬物
  以嘉謂之醴泉甘露雨也而漢魏郡國與唐離宮皆謂水從地
  出其味若醴誤矣廣川書跋
  醴泉銘搨本見諸紀載及余所見者凡八一汴本一金士權本
  一米臨本一董臨本一余少愚本一神廟宮中本一麟遊未鑿
  本一麟遊已鑿本而率更原刻不與焉鐵函齋書跋張纂妻趙夫人墓版文佚正書貞觀六年
  此石題云貞觀六年五月二十九日雍州長安縣淸化鄕宜君
  縣開國子故妻趙夫人云云紀載甚簡似漢晋間墓版之式書
  法沉勁猶有六朝遺意原石方不盈尺想爲好事者攜去今
  帖肆所行多重摹本毛氏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
  齊士員造像銘佚正書貞觀十三年
  此碑前幅題名云右監門中郞將延陵子齊士員恒州行唐人
  也王保府折衝都尉趙伽頻陽府田阿女懷信府果毅都尉獨
  孤範天齊府〓律壞長豐府王仁感頻陽府關文瓚左右監門
  校尉三原令檢校陵署令崔口王署丞裴珉内省禦侮郭元宗
  陵寢二所宿衛人呂村任村王村劉村朱村唐祿村袁村謝村
  宿老爲太武皇帝太穆皇后敬造石佛殿一所幷造彌陀像二菩薩師子香爐座四面爲宮内存亡寫金剛波若觀世經各一
  部及一切經目云云後幅題名云右監門中郞將右勳衛郞將
  檢校左右領府郞將長樂宮大監定州刺史上柱國延陵縣開
  國子齊士員曾祖口口平南將軍豫州汝南郡太守祖思齊尚
  食典御父口隋荊州記室參軍兄傲隋廬州司兵參軍妻呂氏
  延陵郡君世子口師右翊衛息世武文德皇后挽郞息世文世
  才世貴孫神感神法神雨世文以下並幼未登仕長女潘水府
  果毅和直妻女娘兒云云此後刻閻羅王像地獄人畜各有題
  識如公牘條例之式殆所謂陰律也此碑當出三原縣獻陵
  士員爲守陵之官故爲太武皇帝太穆皇后造像以資冥福太
  武皇帝唐高祖也太穆皇后竇后也碑刻於唐初而書法精整
  頗得隋人楷法所載守衛陵寢制度亦可以資考證碑書斛作㪶通鑑陳紀太建七年北周勳州剌史韋孝寬間北齊將斛律
  光密爲謠言曰百升飛上天祖珽與光相惡解之曰百升者斛
  也〓字本此又碑中升遐之遐字作霞蛙黽之黽作蠅當係筆
  誤毛氏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
  張琮碑存文見王氏金石萃編貞觀十三年
  碑高七尺二寸廣三尺六寸三十行行六十字正書額題唐故口口光祿大口張府君碑十二字篆書今在咸陽縣雙照村
  書甚剝泐其文爲于志寧所撰以前有黎陽公子四字尚隱約
  可辨也額篆書文正書不知爲誰某矣中惟蘖下改木從亏驕
  旁易馬爲女頗覺新異張琮字文瑾武威姑臧人除睦州剌史
  未到官而卒唐史有傳抱經堂文集
  濮陽令于孝顯碑存文見陸氏金石續編貞觀十四年
  碑高六尺二寸廣三尺二寸二十九行行五十八字正書額題大唐騎都尉濮陽縣令于君之碑十六字篆書陽文在三原淡村
  此碑金石家皆未著錄嘉慶二十年靈石翟桐墅兵備鳳翔宰
  三原得以拓贈碑文幾一千六百字剝蝕者只數十字惟末行
  殘闕撰書者皆無考耳陸氏金石續編
  阿史聃𨚗氏白珉玉像銘存文錄後貞觀十五年
  石高二尺二寸廣二尺上截刻花紋四寸餘十八行行十五字正書
  故庭州參軍上柱國弘農楊公夫人阿史𨚗聃𨚗氏白珉玉像銘幷序
  前鄕貢進士何東關弁繻撰於赫夫人有作斯應善導蒙俗
  利運法舟其惟博施大矣哉不可得而思者也粤有貞信弟子弘
  農楊庭芝禮義天成文翰霞起年近弱冠丁罰慈親蓼莪銜哀霜
  露恒惕痛乎倚閭望絕執扇長悲口顧復而無所杖慈悲而思答
  於是口音口路破玉崐山風運斤椎月皓顏色琱鎪合妙匪丹艧以爲容莊嚴自然實白豪之眞相成就如是宣之偈言命我朋友
  迺爲銘粤赫乎大雄兮招提旨運慈悲兮拯生死有美欒欒兮
  純孝子欲報哀哀兮情於此憑法舟兮心不已玉帛施兮眞容赴
  椉斯福兮三十天閻浮地兮長弃捐貞觀十五年四月造訖
  按此石最近出於長安城南爲藍田閻氏購得什襲藏之矣
  至德觀法主孟靜素碑佚文見陸氏金石續編貞觀十六年
  碑高廣分行無考岑文本撰文褚遂良正書
  按女道士至德觀主孟法師碑見金石錄今佚所見裝本皆近
  人摹刻而岑文褚書尚可攷證法師貞觀十二年年九十有七
  則生於梁武帝大同三年隋文帝爲智仙撫養崇奉神尼故特
  徵赴京師居於至德之觀唐高祖太宗復加隆禮沿隋習也貽
  則當世從三淸以緯民世字民字皆不避唐文粹載此文迨吉有典典作興元牡道樞牡作化遺屣之地屣作履陸氏金石續編
  陸讓碑存文見王氏金石萃編貞觀十七年
  碑連額高七尺六寸廣三尺九寸共三十四行行五十一字額題隋文州總管光祿卿陸使君碑十二字口口撰文郭儼正書
  此碑在三原縣獻陵讓蓋卒於隋大業六年至唐貞觀十七年
  乃立碑也寰宇訪碑錄未詳此碑所在又誤書貞觀十七年爲
  二十七年其實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也此蓋筆誤宜正之毛氏關中
  金石文字存逸考
  左府君墓誌銘存貞觀十九年
  按此石方一尺五寸二十六行行二十五字正書惟光明如鏡
  字跡微細不能成讀可辨者前數行題銜云唐故前澤州參軍
  左府君墓誌銘君諱法字孝才南陽人也茂緖靈長崇基自遠
  山河降祉天挺英奇又殷國五遷周王三徙近因從官又爲萬年人也祖建周本縣功曹云云後見貞觀十九年字樣餘皆斷
  文隻字不能成讀字跡秀逸是唐初物存長安段氏
  編纂渭南武樹善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