楡林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208
颗粒名称: 楡林府
分类号: K294.1
页数: 23
页码: 十四-二十五
摘要: 续修陜西省通志稿一百二十六讲述了陕西省榆林府历史上建筑物和庙宇的修缮与重建。这些庙宇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当地社区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人们前来祭祀、学习和欣赏其建筑艺术。通过这些修缮与重建工作,人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遗址,并让它们永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关键词: 地方志 陕西省

内容

楡林
  風雲雷雨壇舊在城南一里今在西城小馬王廟致祭山川壇同
  厲壇舊在城北今在河神廟致祭
  文廟舊在府治西北乾隆十六七年知府吳雲從屠用中捐俸移
  建府治西二十一年道憲孔繼洄捐修二十四年知府趙銓引龍
  王泉水注泮池名靈秀渠居民藉以灌溉者甚衆五十九年兵備
  道溫承惠重葺光緖九年延楡綏道張岳年重修
  文昌祠在文廟外東南隅道光十一年知府韋德成捐俸改建東
  山同時并修魁星樓南街文昌閣乾隆中建嘉慶十五年邑舉人
  葉沅等修
  關帝廟在東山東嶽廟在城北同治中延楡綏鎭劉厚基重葺
  忠義祠舊在學宮內咸同軍興忠義尤多劉軍門厚基復大增葺
  府城隍廟在城內西北隅縣城隍廟又在東乾隆四年建縣廟
  范文正公祠鄉土志云舊在城南今廢
  余肅敏公祠在城南祀明巡撫余子俊淸代配以韓總兵應琦譚
  同知吉璁外附顏觀察伯壽沈太守相彬長生牌後建昭忠祠祀
  宋蘄王韓世忠及歷代邊防功績尤著者 鄕土志
  姜愍忠祠在南門西祀寧夏總兵姜漢詳前志
  劉譚二故鎭祠譚名吉璁官楡林城堡同知多異政劉未詳
  昭忠祠在東山嘉慶十年勅建祀陣亡官兵道光十年重修
  劉忠壯公祠祀劉軍門松山同治末奉飭立功地方均建祠
  劉公祠在城內東山奉旨祀延楡綏鎭劉厚基公在鎭久無廢不
  舉所著戰功紀畧及圖開勝蹟二書紀其循績甚詳
  張公祠在紅山上光緖六年張岳年任府事旋陞本道善政甚夥
  故民祀之
  萬佛樓在南門大街同治中劉鎭厚基修
  府谷
  文廟乾隆中知縣劉度昭麟書武庠生鄧志敏相繼修光緖丙子
  半毀知縣逢吉魏含忠先後大修石令應韶落成有河南知縣邑
  紳柴立本記同時又葺崇聖祠及明倫堂
  文昌祠在學署南乾隆五年知縣麟書建魁星樓在治東四十七
  年建
  折公祠在戟門東乾隆三十九年知縣鄭居中籌捐重修又捐廉
  二十兩生息爲祭費
  案邑志自唐武德迄宋建炎歷年五百而折
  氏世守府谷與李彜興之居夏州無以異李
  氏之僭麁爲邊患而折氏世篤忠貞施澤者久自食報者遠朝
  廷寬西顯之憂人民獲保護之賜府谷之折氏祠固宜綿綿無
  替矣
  新修昭忠節義祠在文廟西同治戊辰回擾縣境義魄貞魂視死
  如歸者多人前河南知縣邑紳柴立本及劉汝梅等分路採訪得
  千二百餘人公請建祠而彭劉二令就地籌款楊茂才君蘊捐文
  廟西地基一段隨卽興工至癸酉二月三日送殉難男女神主入
  祠除工用外餘錢三百串生息作春秋祭費呈縣存案由柴劉等
  六家子弟永遠輪流經理人數詳邑志
  劉猛將軍祠在龍王廟內乾隆元年知縣陳師遵奉文立
  龍王廟舊在方臺山下乾隆癸已水冲圯四十年知縣鄭居中同
  恩貢閻琚籌捐改建東門外山上東祀風神西祀八蜡劉猛將軍
  禦雹將軍同祀廟內五月二十五日官紳合祭春社祈穀秋社報
  賽均於此焉
  葭州
  文廟在南城乾隆四十九年知州金之佩嘉慶十二年知州高珣
  道光十八年知州淩樹棠均重葺
  文昌閣一在文廟東南一在北城揚武門上
  魁星閣在南城文廟西南以上二閣乾隆四十九年均重修
  藥王祠在南城西水門外乾隆十八年建
  二忠祠在南城西南街中祀宋晉寧軍知軍事徐徽言及統制孫
  昂淸初知州賀勛重修
  郡人張金珮二忠祀記守臣而死封疆分
  也烏乎祠然而卡忠貞之墓代有褒封顏
  常山之碑人爭保護孤忠勁節一曰不在人心即風化綱常一
  曰不在世間也葭故有二忠祠爲宋徐孫二公建建炎中金人
  哨騎飄忽中原欲淪自公知軍事大破金婁室而斬其子宋史
  書晉寗之㨗是也二年戊申婁室攻延安旋又益兵攻晉寧城
  遂陷公據城力戰竟被執使之拜不屈臨以兵不動飲以酒持
  杯擊之婁室益壯公且出金制許世帥延安舉陜地方並有之
  公益怒罵不絕遂遇害事聞帝撫几震悼稱其忠過顏眞卿段
  秀實焉褒贈晉川觀察使諡忠壯統制孫昂以孤軍抗敵力盡
  亦死之故
  稱二忠祠
  淸風祠在州西北五女川祀元孝女五人明嘉靖二十年知州郭
  廷珪榜曰淸風祠
  牛縣丞祠在白雲山洞之上丞名登第萬歷間同楡人都督張臣
  建白雲觀於白雲山上其地皆牛有牛悉施之因爲立祠
  懷遠
  社稷壇在城南一里山川壇在北門外先農壇在波羅東四里厲
  壇在東門外均道光二十一年知縣何丙勛修
  文廟在東城內乾隆十年知縣蘇其炤捐俸創建嘉慶元年知縣
  王作極十六年知縣朱椿齡道光二十一年儒學李本中均捐修
  武廟在城南門外乾隆十年重修蘇令其炤修三捷關關帝廟三
  捷關者相傳明參政陳長祚三大捷套人後所建俗名其地爲鬼
  門關淸初大將軍西征問名所自起土人言此地多盜往往傷人
  故名將軍捕治地方遂安
  城隍廟亦乾隆中蘇令其炤捐俸建有記見邑志道光十五年重
  修
  龍王廟在西城外乾隆九年重修懷屬五堡各有龍神廟惟響水
  堡廟山水秀麗古木森然稱名勝焉
  節孝祠在城東北隅乾隆十一年建
  大昭慶禪寺在石人坪寨子山明代重修有南京禮部侍郞董越
  撰文碑
  神木
  文廟在縣治南淸初神木道彭有義馮翌時等均修乾隆中同知
  莫安知縣張楷道光中知縣金在紳相繼葺
  文昌廟在東門內乾隆十五年敎諭尤宗周道光十六年知縣王
  致雲倡捐均修
  城隍廟在治東南乾隆三十九年知縣方萬年嘉慶二十年知縣
  馬濟川均重葺
  魁星樓在文廟前淸初兵憲王家楨道憲陳光祖徙東南城角一
  在東門外虎頭山乾隆中知縣陳天秩王文奎均修
  東嶽廟在龍眼山下康熙中分巡道陳光祖捐修極壯麗
  龍王廟在縣北老龍池明兵備覃應元建從大河口引水鑿池栽
  花植柳可供遊觀一在龍眼山下一在水神殿
  孝子祠舊在節孝祠中道光二十年知縣王致雲改建在文昌廟
  西敎諭薛蘭皋監修
  鄭公祠在文昌廟東明神木道鄭友周安撫亙市番夷欵貢又捐
  設社倉二所故民祀之
  李公祠在南關西康熙中固山定西將軍李公原名墨爾根阿相
  傳邑有周逆之變朝議欲洗除之公以民淳保奏邑賴以全感公
  之德奉以豆爼
  張公祠在縣西山上爲明都督總兵張堅建鑿洞塑像
  綏德州
  社稷壇在銀川門外道光二十八年知州江士松重葺
  神祗壇在來遠門外乾隆二十四年知州劉㻬復建
  先農壇在鎭定門外道光二十八年知州江士松重修
  厲壇在永樂門外道光二十八年知州江士松重葺
  文廟在州治東同治六年兵燹毀十年觀察成定康重建有碑同
  時并修武廟
  文昌祠在學宮右乾隆丁未知州蔣勛嘉慶十八年學正張某同
  治十二年觀察成定康均重修俱有碑 詳州志
  韓蘄王廟在一步崖乾隆三十七年知州舒元烺初建四十八年
  知州吳忠誥重建一在本城三官廟前同治十一年觀察成定康
  買雷姓宅新建成自作碑記
  記云余性好讀史而尤樂於觀戰鉅
  鹿風雲昆陽雷雨聲留紙上叱咤如
  聞又若功敗垂成天心莫挽變生叵測人事難知每掩卷留連
  扼腕太息因羡生慕尚友其人如是者指不勝屈矣於宋之韓
  蘄王重有慨焉當夫黃天蕩之㨗也大將旌旗扼諸要隘夫人
  桴鼓助以聲威倘彼蒼者嘿眷中興則約二聖返駕黃龍何至
  禍起書生舟塡老鸛網容鯨漏牢悔羊亡卒致三字獄成心傷
  縛虎十年功墮身隱騎驢長使江左山川早沈半壁湖中風月
  終老一邱哉或者謂張元咏鷹竟投西夏王猛捫蝨遂相强秦
  王果力肆搜羅禮隆吐握馴其才氣假以事權將見智燭先幾
  功收後効又安見一介豎儒敗乃公事耶吁論者過矣蓋未溯
  乎宋之始終也夫杯酒釋兵贊成學究豐碑召冠爨起黨人深
  算老謀信關興廢拘文牽義無補沈淪雖虞允文采石一戰功
  出書生而前之沮兀术於朱仙鎭叩馬直陳者彼何人斯何其
  巧於相値耶幾若三百年之成敗以書生始以書生終天實爲
  之於王何尤余以巡道統軍駐營綏德訪王之祠面謁焉詢之
  父老稱王有祠在一步崖王之故里也日久傾頽沈淪蔓草爰
  捐俸千數百緍購宅城中廠其軒楹崇其殿宇祀王木主享以
  馨香前列義學歲課詩書并置地十璕以備歲
  修義學之費則曩日羡慕之忱藉以少展矣
  忠烈祠在營署西同治十一年觀察成定康買蔡姓宅改建祀同
  治七八年陣亡官紳兵勇殉難男女自撰碑記
  記云人莫不有
  死耳而不死而
  死與雖死不死其死自有辨貪生苟活命圖緩於須臾不死而
  死也取義捐生氣自森乎宇宙雖死不死也峨然冠蓋反多抱
  愧軍民偉然丈夫轉至懷慚婦孺或則嬰鋒陷陣効命疆埸或
  則解帶摩笄完貞閏闥其授死雖殊其視死如歸誓死靡他則
  一也慨自回紇煽亂關中屢至綏德獸駭鳥散豕突鴞張蕞爾
  彈丸適承其敝加以飢民潰卒從而蹂之遂至遍地荆榛連天
  烽火余應吾鄉劉克庵中丞之檄調入關內責以募勇逐寇直
  驅北山剿撫兼施以次埽蕩始權州篆繼授監司四五年間督
  師所至目觸心傷無非破屋頽垣靑燐白骨天公何酷民也何
  辜不亦慘乎今者全境肅淸休軍茲土而令昔日尸捐馬革之
  英命効魚陣之士與夫遇賊抗義貞媛烈女與凄風冷露以俱
  盡乎爰飭屬鳩工創建祠宇捐俸以倡尅日集事左忠右烈前
  列義塾工旣訖
  功用識顚委
  眞君廟一在城內州治東一在文屏山同治十一年成觀察復修
  相傳隋趙昱避居靑城山楊帝起爲嘉州剌史犍爲潭老蛟害民
  昱斬之唐封靑城王宋號淸源妙道眞君綏人歲季春香火輻輳
  爲一州勝會
  東嶽廟在巽地樓下乾隆二十三年重修
  米脂
  先農壇在東郊社稷邑厲二壇在柔遠門外風雲雷雨壇在南關
  均光緖初年知縣于承謨捐修
  文廟在下城東門內乾隆至光緖四次重修
  崇聖祠乾隆二十二年知縣李啟芃創建咸豐二年續修
  節孝祠舊在崇聖祠側光緖初移建櫺星門外西
  關帝廟在柔遠門內同治十一年重修九年正月回匪攻城不陷
  僉以爲關帝保護之禀請奏准頒御書匾額
  文昌宮在東城嘉慶十一年咸豐二年均重修又添建文昌三代
  廟於後
  知縣張聯登記云帝君化書雖涉輪迴而孝經六章覺世
  牖民昔人謂與曾子十八章相發明歷一十七世現九十
  餘化唐宋封英顯王元加
  號帝君至淸更封三代
  雹神廟在城北五龍洞光緖初年知縣于承謨創建
  魯班廟在城隍廟右嘉慶四年建創
  邑貢生常迺雋記云魯公姓
  公輸字依智系出貴胄籍隸
  燉煌誕降之始白鶴羣集異香滿室嗣是從游於端木受業於
  鮑老留心修造雕鏤刻畫旣竭目力繼以規矩准繩厥後受秘
  訣於異人留斧矩於仙巖明永樂中修北京龍王殿仙師降靈
  因獲落成歷漢唐宋顯應助國屢膺封號至是復封待詔輔國
  大師成北侯相
  沿至今云邑志
  高張二公祠在草廠北街祀延綏道高公光祉及知縣張公守基
  同治七年增祀令葉泳林王鵠楡林游擊李允芳改名循良祠光
  緖初添祀于令承謀
  馬金門高張二公祠記康熈十四年定邊將
  朱龍及殺民周四兒謀不軌米民性怯威逼
  僞降者眾朝命畢將軍討之將屠米邑米人惴惴分巡道高公
  夜至城外聞皆書聲乃曰夜詣軍門以全家保米民無反狀事
  乃解米人德之爲立祠同治三年張公守基令茲士回捻寇北
  山所過縣皆破寇騎數萬薄城下公率團丁拒守礮子颯然過
  頭上公屹不動從容發巨礮殪賊渠賊驚去守彌年賊相
  戒不敢犯公之力也其他善政尤不可勝記故附祀之
  淸瀾
  文廟在縣治西乾隆中重修
  廖志稱舊有祭器庫貯
  銅器數百兵後俱失
  名宦祠在戟門左鄉賢祠在戟門右祀人詳邑志
  案廖志邑舊有
  威靖祠在山川
  壇左祀种世衡王嵩又有忠襄祠在東嶽下祀李永奇李顯忠
  李烈女嘉靖中副使王楠改威靖爲名宦忠襄爲鄉賢後移今
  地乾隆間知縣吳其琪以王嵩爲淸澗僧改祀鄉賢道光中知
  縣鍾章元案种威靖守淸澗王嵩爲指揮宦蹟甚著种祀名宦
  嵩副之昔人極爲有
  見後人更張無謂也
  忠孝祠在崇聖宮後乾隆壬申重修
  文昌祠在城東南五十步种公將臺上乾隆戊子重修祠前重樓
  上祀魁星下祀呂仙乾隆壬戌知縣王起建壬申重葺
  關帝廟在北大敵臺上乾隆丁卯重修一在草場山斷處嘉慶乙
  亥重修因斷崖之勢包以石而繚以垣朔望行香於是
  城隍廟在縣治東南嘉慶道光中各重修
  風神廟在縣治東南九十里盤地村邑當播種時恒苦風因祀之
  東嶽廟在東山巓道光丁亥重修
  藥王廟在縣北一里師家園對河案藥王姓韋名古道見續神仙
  傳俗以爲扁鵲非也
  府君廟在草場山
  案鍾章元邑志引廖志云搜神記府君姓崔字
  子玉祁州鼓城人仕唐爲長子縣尹有異政宋
  封護國西齊王秦晉間多祀之今考晉書干寶傳寳撰搜神記
  二十卷寳晉人府君唐人安得有府君事蹟又古今類傳崔珏
  彭城人大業二年六月六日生因名珏西湖志崔君名瑗字子
  玉唐洛陽令元史至元十五年封磁州神崔府君爲齊聖廣佑
  王均與
  廖志異
  張公祠在田莊堡明嘉靖中北虜入寇城堡道張公愚建議築堡
  民懷其德故祀之
  方邑侯生祠爲前令方可立有碑在儒學
  陳公祠在南門外祀前令陳汝元
  江公祠在南郭準提菴右前令江更沒邑人肖像祀之
  七君子生祠在右嘴驛祀都憲徐公巡方劉公參藩徐公兵憲宋
  公郡守許公綏德守盧公縣令高公名俱失
  吳堡
  文廟在縣治西道光二十二年敎諭鄭士楷大加修葺規制完備
  邑令許暉藻有勸輸功德碑詳邑志
  文昌宮在南門外道光十七年知縣張因培重修
  關帝廟在南門甕城乾隆二十一年知縣李遐齡六十年知縣翟
  繼祖道光二十三年知縣蔣召南均重葺
  城隍廟在縣治東乾隆四十二年知縣徐國柱重修捐俸六十金
  以爲倡而殿廡樂樓煥然一新焉
  河神廟在城東北山下道光十七年邑耆王爾烋捐修
  節義祠在城隍廟西道光十七年知縣吳純重葺
  遺愛祠一在宋家川祀明知縣臨汾王邦麒阜城杜邦泰一在戟
  門左祀淸知縣雞澤趙勷
  五龍聖母廟在川口西梁山麓山環水繞景致最幽明時有憨道
  人庽此號玉風眞人姓李氏
  鄜州
  文廟在城內西南乾隆十九年知州武敬嘉慶二年知州皂住十
  九年知州鄂山道光元年知州楊名颺均修葺
  城隍廟在治東乾隆五年知州五誠額重修道光元年水决二年
  知州楊名颺領帑修一在屯磨
  關帝廟在北門外乾隆三十五年知州阿林等復葺
  文昌閣在文廟東乾隆三十年知州景明道光二年知州楊名颺
  重修嗣吳牧鳴捷因神像在閣上改建殿亭門廡二十餘間緱家
  駿有記見州志
  太白廟在州南五里太白山乾隆中知州李如沅五誠額均葺
  龍王廟在北門外嘉慶十一年知州皂住張立勛先後修
  河神廟在北門外乾隆五十年知州哈嘉二十四年知州鄂山均
  修
  東嶽廟在東門外乾隆中知州五誠額道光八年知州吳鳴捷均
  修
  后土廟在南關乾隆中知州王永芳吳棐龍先後葺治
  上帝廟在龜山乾隆五十八年知州五誠額修
  八蜡廟在南關乾隆中知州哈嘉改建北關河神廟內嘉慶二十
  四年知州鄂山重葺
  孫眞人祠在開元寺坡祀唐諫議大夫孫思邈乾隆中知州曾之
  濤修
  眞武廟在太和山上乾隆中知州武景明道光七年監生高選兄
  弟修
  水母祠在楊村鎭西乾隆十八年七月坡上忽出淸泉不涸不溢
  旱禱必應道光七年知州張利溥募建祠廟
  三賢祠祀唐工部杜甫宋魏公韓琦文正范仲淹
  案祠舊奉韓范
  二公省志載二
  賢祠是也明兵備副使汪珊嘉靖戊子
  增建有記後人祀工部祠丙改今名
  任圜祠堂舊在州西漁溪河五代史以圜爲三原人而三原志無
  之歐公自云亂世文字不可考究亦知未有確據也王邦俊前志
  任光任圜均有傳必有所據且州南門外三里舊有碑大書東漢
  河陵侯任光故里鄉賢祠均列光圜州境又有任圜墓則任氏當
  係鄜產無疑也
  忠義祠祀通州知州丁選義民丁閏
  節孝祠祀山西布政司參議王宗堯妻李氏等六人淸廪生曹生
  色妻許氏等十八人
  三郞廟在州西南五十里䂼子頭祀後周名將楊班禱雨殺蝗屢
  著靈應
  勞公祠在文昌宮側州牧勞啟恂在州多年惠政甚多公雖以蔭
  生入仕而博學工書詩古文辭均極工樊增祥官陜西布政啟恂
  嘗與唱酬而留心撫字勤政愛民酈人極德之故建祠祀焉
  中部
  軒轅廟在縣北二里橋山上相傳軒轅北巡狩攜四妃至此故祀
  之歷代修葺古柏參天有題四千年古柏者光緖中知縣程壽筠
  重修有橋陵聖迹攝影詳古蹟陵墓
  案淸會興自康熙至光緖凡
  遇國家慶典及削平巨寇告
  成功必遣官祭歷代帝王陵寢祠廟中部軒轅陵廟屆時亦敬
  謹將事又李嘉績大令楡塞記行中部東門外道旁巖刻古
  橋陵三字淸沮印月四字上有殿宇古柏數千株有大逾
  四十圍者旁有歷代御祭文碑瞻仰聖迹徬徨不忍去云
  烈朱公祠在城北一里祀明知縣朱新䢡康熙中宜君知縣周
  之簡建
  洛川
  文廟在縣城內近世累修
  關帝廟在縣城西北一在城東南五里神民屢修
  馮異廟在縣西四十里俗名高槐廟內有石匾題大樹將軍
  孚澤太王廟在縣北四十里菩提村每旱禱常應
  眞武廟在西關神像石身自地出俗呼萬丈石眞武廟土人患瘍
  者祈禱常愈故嘉道至同光歷修之
  楊班祠在縣東南六十里班爲姚萇將軍居黃梁谷其地有水旱
  時禱此雨立沛故地方虔祀之
  宜君
  文廟在縣治東雍正七年署縣查遴築後牆九年沈令華捐置祭
  器五副
  關帝廟在上城
  忠孝祠在縣學東節義祠在縣學西以上均雍正七年修
  唐太宗祠在玉華山太宗常避暑於此後立祠焉
  孟姜女祠在烈泉鎭事詳古蹟
  張公祠在縣城北街光緖十六年建公諱杰字漢三安徽潛山人
  道光乙亥科舉人從江督曾相國累功加同知銜揀發陜西序補
  宜君縣知縣同治四年三月捻回各匪先後竄北山回攻宜城八
  月陷公率衆巷戰力盡被執遂遇害九年奉旨立祠焉 縣訪册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