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20000896
颗粒名称: 知州
分类号: D691.42
页数: 16
页码: 十七-二十四
摘要: 本章主要详细介绍了陕西省清朝时期的名宦人物。
关键词: 宦官 人物传记 知州

内容

羅文思字曰睿四川合江縣人乾隆戊午科以第一名舉於鄕乙丑特旨用知縣發陝西歷任白河葡南蒲城其任商南也清廉慈
  惠獄恤刑下車後問民疾苦課農桑端士習親履各鄕探訪山
  川形勝人物風土成商南縣志四卷調任蒲城去之日民頌之日
  昔鄧侯離任挽之不留今羅公離任亦挽之不留千古循良並傳
  不朽時乾隆十三年也蒞蒲後創修堯山書院捐俸課士文風不
  變宰蒲入載遷商州直隸州知州修廢舉墜治化聿新州東四十
  里有地名銅佛龕者懸崖一下臨丹江長五六里商旅往來騾
  默行李多有堕巖落水之虞夏秋河水暴漲行者尤苦之文思捐
  俸五百金運斧開路於槎牙兀中寬可丈許行人利便至今稱
  日羅公碥捐金四百於州治之東創建商山書院擇四邑高才生
  肄業其中自爲文記之又以商屬龍駒寨爲水陸要衝商賈輻輳
  須設官彈壓講添設州同或州刊一員駐紫商郡州同之設自文思始也復捐俸修城東西門洞及敵樓西門南門亦潮大補增又
  修東城樓懸大古鐘一口區日雄顧武關西城樓區日高瞻秦嶺
  並增修文廟復糟輯商州志十卷紀述詳竅士民念之迄今二百
  年矣猶尸祝未怠云商 州蒲 城 商 南 白河 諾 志 叁 訪 册
  張元林字德滋一字茂軒山西陽曲縣人少穎敏讀書過目成誦
  中雍正甲辰本省鄕試第一出天津周太史人龍門下周雅重之
  雍正八年有詔舉賢良周以元林名上引見以知縣用發陝西署
  神木縣知縣建修倉臺徵收糧石平準斗面里人咸之勒碑耙其
  事兼攝府谷縣篆治亦如之上官嘉其能擢乾州直隷州知州以
  憂去服闃授綏德直隸州知州前後在陝二十年所至有聲乾隆
  十八年特簡河南開封府知府累署南汝光道几五年以疾去官
  家居七載年七十而卒其在神木府谷也値荒旱流離載道元林時兼兩篆各發城社倉粟先按戶借給口糧而後詳報有以不先
  上詳恐干例議者元林日融府距西安二千餘里必待請而賑吾
  民無遺類矣苟濟於民即罷官可耳由是多所全活綏德州無定
  河在綏德城外灘地數百頃每河流漲溢則糧無所出民甚苦之
  元林日去此沮洳薄稅在朝廷如太倉一粟而吾民蒙萬世之利
  力爲詳請凡近河之地盡得豁免至今賴焉任神木時辨紳士武
  氏女之誣止魏氏退婚且爲備奧服趣魏氏子完配覆勘榆林監
  生吳某妻父誣毒之案爲雪其事吳生威之立生祠以祀府谷民
  李保妻白氏與鄰村武玉楊寬奉通謀殺夫而証言答族人有夜
  出盜葱不返之語元林疑之日其夫行耩而婦告人非情也適李
  族人迹得保屍及其屡遂拘白氏研審並親至其家搜得凶器即
  以白氏等三人置重典先後官秦豫兩省上司有檄委辦理必徹始徹悉心壽度雖鸳盧枕月毳幕餐風未嘗告勞歷任府州囊
  無私音操守淸廉屏絕魄送去官之日行棠蕭然元林豐頣廣額
  善氣迎人凡地方興利除害一有盆於百姓者皆不避嫌怨毅然
  必爲後之人稱其才德有可傳焉碑 傳 集 張 茂 軒
  傳 叁 神 木 縣 志
  葉藩字登仁浙江仁和縣人幼能自檢侍母疾足不出戶十六爲
  諸生試高等補府學生於昆弟居第六於是葉六之名甚噪乾隆
  庚午鄕試中式舉人次年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習國書散館
  補江西建昌令丁憂去官服関補陝西同官縣知縣量移涇陽又
  移蒲城有惠政辛卯歲饑極力赈邮全活甚衆以卓異薦是年千
  任乾州知州鞫獄不恃三木反覆初供以求得實同官者多指爲
  寬弛然爲所治者轍心服日此眞健吏也尋遷廣西太平府同知
  升廣東廉州府知府調廣西思恩府知府坐微譴能歸家綦貧教
  名宦五
  授生徒以自給屢爲吳楚間書院院長年八十卒
  莊映宇兼訥一字學晦江蘇武進縣人年十二從師鄕遇寒食
  還舍母鄒氏呵之日家貧方宜努力何以歸爲復胃雨去往返蓄
  三十里其勵學如此稍長從其父紹平入都寄大典籍補生員第
  乾隆壬申中順天舉人以迴避格禮部試因入貲爲知縣揀發
  陝西試湃陽攝咸寧調臨潼其在浒陽毎識獄鲰疏其始末巡撫
  行縣問訟事繁簡見所判牘善之下州縣以爲法獄未允必與大
  吏力争嘗因事觸巡撫明德怒然映終不爲屈及明德戍新疆諸
  受拔擢者瑟縮退映獨周旋患雞譽裘爲贈繼撫者陳宏謀一見
  契合題授醴泉縣知縣醴泉居西路衝要烏魯木齊用兵添設中
  站驛馬少借給於民貪吏或斃所乘騎民大苦之映禁借民馬撥帑金買充募民之無業者職飼養使遞羽書皆樂用命比撤站賣
  馬還帑猶多美金邑有衛丁數百家授田盡磽礴且沙水爲患舊
  額重積逋又請上宫減其糧額己卯充陝西鄕試同考官校閱無
  遺憾其攝咸寧多積案未結有兩造死猶下牒拘訊者命吏呈牘
  則罍罍盈几檢視既周次第剖决案爲之空蒞醴泉五年舆情悅
  服去任獄無死囚在臨潼値歲歉斗麥錢五百他邑多拘濡映以
  實報得緩徵又捐金爲倡設刑廠施絮衣全活頗衆他邑民至者
  居以寺觀未嘗岐視會巡撫鄂弼查耻倉穀數虧者過牛立限奏
  追時穀價二倍窮黎束手自布政使以下莫敢申論映慨然日民
  濒死亡忍更鞭笞之耶歲已逼除馳至西安泣陳情狀請俟榖賤
  補償巡撫爲之動容令以牒講牒上署可得通行展限迺擇穀之
  紅腐者減價糶之明年麥大稔以糶價糴償所虧適如其額明德再撫陝薦堪勝知府有旨記名候升然映以母春秋高决意乞養
  及遷商州而映已就道矣嘉慶六年九月卒年入十有四子六人
  孫十人孫女十人曾孫四人映棲家衖垂四十年伉儷偕老孫曾
  滿前人徒見其極林泉頣養之幅而不知有足以致之者在也
  馬學賜字葵園直隸遷安縣人中乾隆戊申舉人癸丑成進士授
  陝西藍田縣知縣捐俸創修玉山書院親選高才生教之多成名
  者諸生歌詩刻石以誌歲旱徒跳於朝峪之錫水洞雨立沛公
  餘纂縣志輯孝錄孝歌令瞽者傳唱以儆愚頑有父子異居
  者聞而威泣卒爲孝子調任涇陽藍田民爲建生洞醵金以祖其
  行學賜不獲乃以其金爲書院膏火費治涇六年一如在藍時
  有馬青天之目教匪擾關中有賊諜縱馬大呼日戝至矣士民沟懼請閉城以守學赐曰果爾則墜其術中矣乃下合人授一兵家
  各為衛城門洞開秉燭以待之贼竟不至而鄰邑之閉城者城外
  悉被焚掠矣越日有回匪嘯聚於鄕或以潜謀不軌聞大吏檄
  兵往剿學賜日此無知愚民爲教匪所煽耳黎明率數人人賊巢
  賊棄刃環跪齊呼靑天學賜南向坐論以禍福成威泣崩角而散
  是時有訛傳學賜爲贼所困者周衢而呼老弱皆持械出襟上粉
  書馬字馳而來遇諸塗歡呼擁至署始去有民訟前妻子不孝
  者學賜命笞其子將刑遽止之謂嫦日汝子既無狀爲若理家者
  誰耶以夫之族弟某告命拘某至斥之日汝以疏間親伊子不
  肯汝既不教誨之伊訟其子汝又不勸止之是必汝爲此計欲逐
  其子以侵其家耳鞫之則婦家田房券已牛人某手矣學賜大怒
  立追還其券逐之去並召其夫兄至使蹄諄諄論之母子皆感泣有訝其种而問之日吾相其癡愿樸訥必非桀驁者且將杖
  時見其臀有笞痕必曾經控者檢舊牘果然大學士韓城王杰
  稱爲陝西第一好官無何遽引疾歸再起補渭南縣知縣西安將
  軍僕牧馬傷民田民控之拘僕至僕曰是將軍之馬曰將軍教爾
  牧馬教爾傷田乎笞而逐之寻摧商州知州未履任卒年五十四
  貧不能歸喪大吏查其在涇有應颌馬價七百金開庫給之始得
  歸葬藍涇士民有徒步數百里赴弔者學賜歷充乾隆甲寅乙卯
  嘉慶戊午辛酉四科陝西鄕試同考官乙卯戊午武闈同考官號
  稱得人著有玉照軒詩文集行世道光十九年祀藍田名宦洞二.
  十三年祀清 畿 先 哲 傳 叁蓝田 淫 陽 滑 南 各 縣 志
  朱廷模字朝範湖南湘潭縣人乾隆庚辰舉人分發陝西歷知宜
  川韓城三水等縣補朝邑將調山陽民顯大府乞留尋署鹿州知州亦如之朝邑學額止十五名廷模修黌舍建義學作育有方得
  增額四之一縣城被水衝圯申請勸修易土而瓢復建長資保
  障縣界華陰永濟低田爲泥沙淤壅不分昣域廷模履畝會勘計
  訟始息朱聲亨字山亦洲潭縣人有膂力能舉百鈞然嗜學務
  箭根抵乾隆癸卯成進士初合廣東遷陝西訖於甘肅凡歷十二
  任訟獄皆親理不假手書幕任淸潤時有被盜者聲亨突拘木工
  其人素無敗行士紳多具狀請保者而聲亨巳於盜篚下搜得贓
  三百金在陝偵南山餘匪於百里外會暮役皆倦休聲亨循行館
  外驚曰氛甚惡宜速行疾馳數里火起而匪集矣嘗新雨苦風不
  息乃設風郦位刑黑犬厭而霾之雨立沛尋舉卓異擢安西直隸
  州知州踰年卒於官郭士頻字樂僖湖南巴陵縣人乾隆庚子舉
  人歷官陝西靖邊耀州郿縣城固寶雞等州縣官城固最久察除水利積弊去縣日士民餞送四十里不絕士頻曉律合工聽斷著
  有懐刑摘錄行世又有草草吟野典錄
  翼景瀚字惟廣一字海峯福建閩縣人父一發雲南鎭南州知州
  稱循吏景瀚动就傅日誦數千言年十八補府學生員乾隆戊子
  舉於鄕明年成進士以知縣歸部候選里居教授十有四年研究
  經史時務凡古今因革必窮源竟委求所以通變宜民之道久之
  選授甘肅靖遠縣知縣旋委署中衛縣權固原州知州秉攝鹽茶
  㕔撫民同知權循化廳同知擢陝西邪州直隷州知州參督府宜
  縣軍事當是時督府奉旨治事蘭州而西安叉召满兵赴楚馬首
  東西未定景瀚進日今楚贼蠢動商洛毗連鄂境宜防内逆響廳
  力謂東行彈壓督府從之及督府抵關中奉廷寄通如景瀚所言
  於是慕中大小事悉令参决而後行尋以霸鞫逆犯功奏升知府從大營攻剿郧西賊平之復籌漢南以北善後事宜乃還既而督
  府以蜀楚贼氛卒兵赴陝而興安贼徒屯聚窥伺郡城陝撫連
  檄吿急景瀚從督府至督戰破贼巢五贼首乞降餘奔窟陝境不
  補慶陽府知府復從大軍人蜀骨雪攀崖屢濒於危從攻三贼巢
  破之尋以前從攻五柞雲 即五柞雲功賜花倾及督府移駐興安禦陝
  贼復奏調景瀚知蘭州府事時教匪四流贼之勢已成景瀚隨
  營充左翼長上堅壁淸野議備陳調兵增兵鄕勇三害剿戝四難
  又云先安民然後能殺賊民志固則贼勢衰使之無所裹脅多一
  民即少一賊民居奠則賊食絕使之無所掳掠民有一日之糧
  少一日之食用堅壁清野之法合百姓自相保聚賊未至則力
  農貿易各安其生贼既至則閉栅登陴相與爲守民有恃無恐自
  不至於逃亡其要先慎簡良吏次相度形勢次選擇頭目次清查
  保甲次訓練壯丁次積糧榖次籌畫經費如是行之則有十利
  反復數千言剴切中事理嗣是被兵各省舉仿其法民獲自保成
  效大著任蘭州府二年送部引見卒於京仁宗探其議人皇淸文
  穎祀蘭州府名宦涧景澈豁達明敏曉兵事馳騙戎馬問追偘戝
  不動聲色嘗返蘭州宿江口中夜傳贼至百姓驚丁役鳥
  散景瀚堅臥不起俄而覺其妄其臨事鎭定皆此類也景瀚雖神
  官甘肅而從戎陝西之日爲多子四式榖壽州知州受榖舉人左
  冀宗學教習豐穀舉人湖北天門縣知縣瑞穀進士陝西延榆绥
  道清 史 本 傳 叁 耆献 類 黴 碑 傳 集
  鄭大綸字掌之又字補之江蘇如皋縣人乾隆元年援新例出知
  陝西隴州隴坻地高而土瘠民田每苦風旱當事議多鑿井事迂
  遠而卒不可行大綸至縣訪匏吳輔故迹溶舊渠以疏泉脈而泄地氣又合人之南方募水工教民以漑播之法嗣後畝人一鍾大
  綸盆廣布區田蠶政之書使百姓專力耕桑雖有凶荒而晨民無
  茶色隴士向不知學科第鮮少爲修書院置學田築文筆峰建魁
  星閣所以興起之途無所不備由是文風漸盛列賢書而歌鹿鳴
  者頗有人矣隴俗勁悍不循醴法大綸去泰去甚布寬大之政兼
  幷之豪箧之盗椎埋之奸悉予自新民威激不爲非浒河爲東
  西要道僅有木橋二春夏雨多山水驟發橋盡衝壞行旅望洋而
  欺大造四舟以爲義渡往來邃成坦途隴與甘肅接壞甘肅歲
  荒饑民數千就食於隴大綸日若待報而後發倉民其殍矣即按
  口給糧安其居時其醫藥而棺其斃者至春麥熟資流人還之缃
  人得無害歲旱縣之龍潭辄雨治隴十年捅伏發奸案無留牘
  吏胥不敢因緣爲奸而民不擾秉攝汫陽事前合虧帑至二千金力不能償大綸矜其廉悉肩任無難色邑令得以脫然歸故土以
  治隴者治洱恩威深人民隱去後邑人立碑以誌遺愛時桂林陳
  宏謀巡撫陝西大以僚屬謁見與語興除利弊事宜大綸指陳
  明畫洞悉本原或獨排群議斟酌時勢令人各如其意所欲出宏
  謀深器之擬列薦剡而大綸以葬父乞假歸陳情迫切至於涕零
  宏謀威其孝思不得已始從其請葬事畢遂不復出山以乾隆三
  十一年卒於家 碑 傳 集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

阅读

相关人物

羅文思
相关人物
張元林
相关人物
葉藩
相关人物
莊映
相关人物
馬學賜
相关人物
朱廷模
相关人物
翼景瀚
相关人物
鄭大綸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