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20000841
颗粒名称: 興安縣
分类号: K928.6
页数: 11
页码: 一—一六
摘要: 陕西省兴安县水利主要涉及兴安县的水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管理。包括渠道建设、水库建设、抗旱工程、水文监测和预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等水利建设。
关键词: 兴安县 陕西省

内容

萬春長春惠壑萬柳各隄堰巳詳舊志
  大濟堰灌田二千餘畝赤溪堰灌田一千一百畝磨溝黃洋二堰各灌田百餘畝青泥堰灌田二百二十五畝南溝堰灌田千餘畝
  均引山溪水詳舊志
  永豐一堰舊志云引恆河東岸水初爲千工堰後廢改築爲永豐
  堰灌田一千一百四十畝乾隆時灌田增至萬畝
  萬工堰府志引恆河西岸水堰久廢乾隆十五年知州劉公士
  夫重開灌田二千二十五畝有記
  萬工堰記曰衡河西岸舊有萬
  工堰渠口敗廢久遠詢之父老
  無從溯其原委其東岸則千工永豐二堰並灑南流灌田萬畝而
  西岸獨爲斥鹵咸歎故瀆之巳滯惜地利之未盡乾隆四年集議
  修復物力耗費殆將九載凡我小民可謂勇於圖始矣而呼吸不
  靈程工無法久之升斗難挹各懷俗志遂使積年之民力共棄之
  而不惜十三年春余蒞任入境道經其所停駭問之各有難色至
  且以爲必不可成之功余雖未核情形巳心疑其說矣抵任後乃
  親往踏看龍口雖覺稍低而踪其水道渠跡業巳至於李家壩以
  南是以必能引水到田也特以水衝龍口其患在知修渠而不知
  治河挑令河洪東注使清流不得西向而龍口內一帶士渠遂成
  穩固之基過此以往正當河衝天然石崖壁立內有石溝十餘丈
  其寬五尺其深九尺有餘雖有巨波無能爲災所謂爲山九仞而
  功虧一篑者此其是矣無如民貧力竭勢如弩末援照預借公費捐廉扣補之例申請大憲預借公費銀二百金其不足者以交代
  之餘穀二百石敷焉巳蒙允行是歲十一月甫及重工余旋有軍
  需之役屬水利同知曾公授以方略專其責成至十四年三月水
  雖通流修田巳見成效乃余囘任後逐細勘視尚覺未盡如法是
  年冬仍復捐貲百金庀徒鑿溝引之使長其餘坍淤者用歲修民
  力之半至十五年三月而其功乃成五月廿後因天雨水發單騎
  往視吾民巳不事催督修築久竣彌望青葱相與聞恭雍禾見余
  至卽於田畔跪獻村醪笑語盤桓余亦輕然色喜快與諸父老樂
  觀厥成頓釋向者物議之煩矣遂與商其利弊定爲章程并述三
  年經營始末以示吾民之撫有斯業者深維成功之匪易而慎爲
  珍惜保護余竊有厚望焉 一萬工堰渠道自受水起至退水漕
  止計長一千二百五十餘丈寬一丈內開挖民地作渠共計受水
  田六畝五分旱地四畝自龍口至道士溝田地不能受渠水之利
  所挖渠道每畝受價銀二兩受水之家按地出銀補給渠道地價
  卽著業主書給賣契呈官印照交堰長收存以免曰後業主爭執
  道士溝以下至退水出月河止田畝俱受渠水之利所有挖開渠
  路之後業主不得以未曾受價賠累糧賦借口爭執 一楊家河
  上下一帶之田除巳受水之田一十八畝外尚有河壩地一百餘
  畝地勢極低俱係沙底現在田畝久受楊家河之水其餘地畝如
  欲修成水田仍用楊家河水不許收萬工堰水勢一趨下則道士
  溝以下地勢稍高概難得水矣日後勿得狥情濫予 一楊家河
  以下自楊興倫田起至響溝河北趙天爵田止受水之田共三百
  餘畝每曰夜灌田二百畝許放水二曰二夜一窰溝河南以至
  雙岔溝止受水之田一千餘畝每曰夜灌田二百畝許放水五曰五夜一雙岔溝以下至街南楊煥田止受水之田七百餘畝每
  日夜灌田二百畝但路遠需時兼沿渠不無透漏許放水四曰四
  夜一衡口街南較北街地勢稍平修田最易但此堰渠自起工
  至工竣街南之人並未出夫公議曰後街南之人欲修水田應照
  街北之人每畝補出夫銀八錢以資堰務公用一萬工堰受水
  之田共二千二十五畝公議曰後遇修渠工河工每田二十畝出
  長夫一名興工通力合作如有避夫一名與不及時上工者除補
  正夫外罰夫五名一堰渠一帶有田之家苦樂宜均各宜恪遵
  定例如有恃強凌弱霸佔水利以及儉水利已害人者察出卽將
  巳成石渠重加開濬長二丈寬五寸示罰倘不遵者稟官究治
  漢陰廳
  秦疆治畧廳南北皆高山重疊東西尚屬平坦其渠堰之在官者
  十九處民間私堰不下數百處灌田數十萬畝境内平原約長百
  里在在均係水田雙乳堰灌田一頃六十畝田禾堰灌田一頃
  八十畝鍾河堰灌田八十七畝池龍堰灌田九十餘畝觀音堰灌
  田三百餘畝沐浴堰灌田六十畝仙涇堰灌田三百三十畝月河
  墩溪二堰各灌田四百五十六畝永豐堰灌五田百七十餘畝蒲溪大漲盧峪三堰各灌田三百餘畝鐵溪磨盤花石三堰各灌田
  二百餘畝均引山溪水詳舊志
  採訪册祖師堰由城東祖師殿灣開渠導月水東北行灌田四百
  九十餘畝濟屯堰由廟王灘開渠引月水東北行灌田五百餘畝
  補濟堰即濟屯堰之下因水不足又於吳家灣開渠引水灌田二
  百餘畝趙公堰由雲門铺卡家莊開渠導洞河水南行灌田四百
  餘畝
  平利縣
  月溪隄詳舊志
  縣志豐口堰引灞河河北舊有小堰三道河南舊有小堰一道灌
  田一百七十餘畝
  獅子灞堰河南舊有小堰二道灌田一百五十餘畝河北新堰一道灌田六十餘畝
  太平堰舊有小堰灌田一百八十餘畝
  沖河堰舊有小堰灌田一百五十餘畝
  下堰河西新堰灌田四十餘畝芍藥溝新堰水流至長沙鋪河東
  河西灌田四十餘畝
  太平河堰黑虎廟新堰水流河西灌田六十餘畝黃土嶺河東新
  堰灌田五十餘畝太平河東西新堰灌田七十餘畝壩堰仙佛洞
  河東新堰灌田四十餘畝官溝河東新堰灌田一百餘畝柴家溝
  河東河西新堰各一道灌田一百餘畝曾家壩堰牽牛河北新堰
  灌田八十餘畝共十三頃
  白河縣
  縣志龍王溝渠長十里寬四尺深一尺灌田十六畝水田河渠長十里寬四尺深一尺灌田十六畝
  東壩渠長十里寬四尺深一尺灌田四十畝
  西壩渠長十里寬四尺深一尺灌田六畝
  店子溝渠長十里寬四尺深一尺灌田二十畝
  寬平渠長十里寬四尺深一尺灌田六畝
  高莊峪渠長十里寬六尺深一尺灌田四十畝
  南岔溝渠長三十里寬四尺深一尺三寸灌田四十畝
  康家坪渠長三十里寬二尺深一尺三寸灌田三十五畝
  候子溝渠長二十里寬四尺深六寸灌田八畝
  覓潭溝渠長三十里寬四尺深一寸灌田六畝
  紫陽縣
  秦疆治畧縣境四面皆山依山之麓除溝窄水陡者餘悉開成稻田引水灌溉旱潦咸收
  灌河堰舊志灌田三十餘畝蒿坪河堰探訪册在縣東北五十里
  灌田一百畝任河堰在縣西南一里灌田一百畝汝河堰在縣東
  南三十八里灌田一百畝
  石泉縣
  秦疆治畧縣西北南三鄉山地俱種包穀東鄉與漢陰接界亦有
  稻田
  興仁堰採訪册引饒風河水渠長八里計寬五六尺深四尺餘灌
  田約一千畝舊志云堰田二百餘畝灌
  七里堰引珍珠河水渠長七里計寬三尺深三尺灌田約三百餘
  畝按舊志云堰水灌田頃餘
  高田堰引大堰河水渠長八里計寬三尺深三尺灌田約三百餘畝按舊志堰水灌田百畝餘
  大壩堰引池河水渠長九里計寬四尺深三尺五寸灌田約五百
  畝
  偏橋堰引頭道河水渠長九里計寬三尺深三尺灌田二百五十
  餘畝
  梧桐堰引梧桐溝水渠長十五里計寬七尺深五尺灌田二百餘
  畝又香末碓一十二架均資此堰之水
  筒車堰境内約五十餘處平均計算每架筒車溉田四十畝惟遲
  河沿河最多熨斗壩河次之約共灌田二千餘畝
  遲河即直水源出寧陜廳之腰竹嶺逕鎭安縣界流入迎風溝爲
  上遲河又南流爲中遲河又東南流爲前遲河又折而西流至蓮
  花石入漢縣境諸水漢江而外惟此水來源最遠見於水經注其谷爲直谷以筒車引水資灌溉焉今訛爲池河
  筒車之制以竹二丈四尺者二十四根中橫木軸以竹爲輻分軸
  兩肩穿入而交其末爲輪狀每二竹末縛一竹筒每筒後加一竹
  芭乃竪木安此車於渠上引水急流下邊插入面激竹芭則車自
  轉動上邊筒旁高架木槽接水入田間每一車灌田一頃不煩人
  力可奪天巧近有以木爲之者雖較竹爲堅好然不如竹之省約
  洵陽縣
  秦疆治畧縣山麓平衍水勢迂廻居民因勢開堰雖無官渠而稻
  田極多民多富足南鄉山勢頗平五穀皆宜而稻田十居其二
  舊志中洞河西岔河洵河麻坪乾溪冷水七里關水磨河神河孟
  家河平頂河漢壩川仙河等十三堰各灌田十餘畝至三四十畝
  共灌田三百十餘畝蜀河閭河金河三堰各灌田百餘畝水田坪堰灌田三千餘畝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

阅读

相关地名

兴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