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陕西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續修陝西通志稿 卷五十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20000741
颗粒名称:
續修陝西通志稿 卷五十五
分类号:
K294.1
页数:
37
页码:
一-十九
摘要: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卷五十五》记录了西安府交通桥梁地理位置介绍。
关键词:
地方志
陝西通志稿
内容
續修陝西通志稿卷五十五
交通三
關梁編内所列以新置或補修及舊志漏列者爲限
西安府屬
長安縣
三小石橋 均在縣治西南五十里許澧水上第一為雙石板橋
在靈感寺西里許計長四十餘丈第二亦雙石板橋在秦渡鎮
南門外計長六十餘丈第三為三石板橋在秦渡鎮北門外計
長六十餘丈只便人畜往來不能行車創建年月無考光緒時
五樓厫史魚寨善士趙恒斌募資補修今尚完好
普濟橋 一名梁公橋在縣治西南秦渡鎮北十里澧流總匯處
為東達省垣西通盩鄠鄠鳳孔道 澧水發源南山豊峪鄠之太
平峪水挾高冠祥峪諸水由西南來注之咸寧大義峪潏水挾石鱉豹林
子午白石諸水由東南來注之遂成巨浸
創修於康熙八年
梁敏壯公化鳳歷百餘年屢圯屢葺道光壬辰灃水大至橋圯
七丈有奇公六世孫名印林者貸資重修悉易石椿爲石墩糜
錢二千餘串惟山水衝激久復傾圯至同治九年坍塌特劇光
緒五年公八世孫頣之與秦君永淸集資重修兩年工竣用欸
一萬二千餘緡較前頗爲堅固 重修碑記見檉花館文集與澧西草堂集
古靈橋 在縣治西南客省莊灃水上明萬歷間創建木橋康熙
丙戌易木爲石乾隆戊寅拓爲雙板年人傾圯道光三十年貢
生閻大來捐募鉅資改爲三板較前寬長高厚同治十一年暴
雨冲激橋牛坍場貢生竭力重修光緒間復就傾損勰約閻三
美同三村社人照舊繕完 碑記見澧西草堂集 至二十四年大司寇趙公
舒翹捐俸金一萬四千二百兩屬柏明經景倬重加葺治拓長四十六丈寬交有王石洞二十二旁翼石關兩端建亭亭額趙
公手題有晴連渭樹影射昆池漢鯨秋臥周芑春榮十六字巡
撫魏光燾撰碑
文昌高橋 在縣治西田許厰馮三村西牛里灣水上計四十眼
寬丈餘土人謂之西高橋創自明嘉靖年萬歷以後至满咸豊
間歷有修築工竣皆竖碑誌其事現橋兩端除損失外尙存十
五碑
鐵板橋 在縣治南六十里石鼇峪口滈水上創年未詳繫鐵索
於兩岸及中流巨石之上釘以鐵板長九丈寬五尺嘉慶七年
五台留村人劉自伸姚文秀僧人山覺募貲重修道光二十三
年村人姚信魁米生學僧人道成復行募修同治十年暴水衝
斷鐵板工程甚鉅至十一年鄉紳從九劉成燮集合村衆措貲重修用欸三千餘緡遂稱完好
香積寺橋 在縣治南三十五里唐香積寺故址東滈水上宣統
庚戍北良村處士羅堂命其子拔貢雲章募貲創建計長二十
三丈用欸三千餘緡
石高橋 在縣治西南四十里王總旂寨北牛里滈水上土人謂
之南高橋初係石板小橋雍正六年道人田來信改造七眼車
橋工垂成而水發橋圯道人欲投河以殉經衆勸阻集資再舉
易七眼爲十一眼計高一文寬丈有五嗣後乾隆嘉慶道光光
緒年間迭經重修均有碑記
永濟橋 在縣治西南堰渡村與棗林寨之南滈水上乾隆四十
二年創修規模尙小至嘉慶十八年大舉重修擴而廣之計五
十二眼名日永濟咸豐九年重修一次均有碑記吏魚橋 在縣
治西南史魚寨西門外滈水上初係徒杠光緒年
間史魚寨善士趙恆斌募資擴修計長四十餘丈
溫國橋 在縣治南三十里治國堡南門外潏水上 潏之上源東至樊川橫貫
神禾原西境經唐之溫國寺下有津渡北連省會南通蜀漢為
出入子午谷必由之要路唐史稱杜正倫為相時建議鑿杜固
以通水利今潏水西經水磨村居安坊又
折而南遇香積寺以入於滈即其地也
雍正十年馬公仁宇
創修計五眼高二丈八尺闊一丈六尺石欄三十二光緒末年
漸有傾圯宣統三年邑紳羅雲章集合同志王錫綬譚煥文募
资重修用欵千餘金添築南北岸石堤一十八丈邑舉人任廷
琇撰有碑記
劇家莊橋 在溫國橋西南五里潏水上光緒年間周家莊善士
苗宗奇募資創修計長十餘丈
杜城橋 在縣治南十五里杜城街南皂水上創造年月末詳光緒二十八年陝撫升尤委水利局總辦郭人漳典水利新軍龍
揚休修治皂河重修是橋計長三丈餘寬一丈五尺因修築渦
高不便車馬三十一年杜城巷處士劉天慶捐資改造遂成坦
途
沈家橋 在縣治南十六里皂水上明成化三年重修一次至光
緒二十八年與上杜城橋同時修理計長四丈餘寬丈餘石洞
一門
通濟稿
在縣治西南十餘里丈入溝南堡南門外皂水上不知
何年創建乾隆四十五年該堡張生麒張元等重修光緒二十
五年首事人張培義王自成等復募資重修計長四丈寬丈餘
今尚完好
濟農橋 在縣治西南十餘里丈八溝北堡南門外皂水上道光二十六年該堡從九王士英鄕約嚴吉集資創修用欸三百七
十餘金
雙水橋 在縣治西南十餘里雙水廟村南門外皂水上不知何
年創造光緒二十七年該村人集資重修計長二丈餘寬丈餘
旁有石闌
惠濟橋 在縣治西南十餘里魚化寨北皂水上創於元代淸
乾隆三十九年重修一次道光十九年該鎭紳梅雪橋募資重
修計長一丈五尺寬一丈二尺石洞兩眼
皂河橋 在縣治西南十餘里大寨村南橋長一丈五尺寬一丈
二尺高一丈有奇不知何年創造光緒時馬王厥善士補修一
次但隱其姓名不使人知俱 見採訪册
咸寧縣羅家橋
在縣治南四十里皇甫灣滈水上初本架木爲梁不能
行車道光二十六年該村善士羅宏湯羅宏運羅宏毅羅道善
羅得臣等重修
鐵鎖橋 在縣治南五十里太乙谷水上創自有明淸代累加修
治皆以鐵索爲之碑上字跡剝落難稽
申店橋 在縣治南二十五里何家營北潏水上明嘉靖間建設
徒杠僅通往來淸乾隆五十年小江村鄭茂廷與韋曲王福餘
捐募典修乃成興梁道光五年十四年二十四年重修三次邑
人焦鏡堂鄭良材等改建石墩計長三十二丈寬一丈四尺洞
十有六歷久復圯光緒九年附貢生高爾鵬約同進士薛桂一
舉人孫燕灃耆老田德純等重加修築糜費一萬一千餘金募
化者四千其七千則盧孝廉祖齡所施也柏俊甫先生爲之記
灞橋 在縣治東二十里灞橋街西即隋之南橋漢灞橋在北隋
謂之北橋宋時全圯元明嘗修昔輒為沙石壅塞清康乾之際
設官渡水夫涸時則架木橋道光十四年陝撫楊名颺飭西安
清軍分府白維清按察司經歷江平均依隋南橋故址督修木
橋同治十三年布政司譚鍾麟倡率僚屬捐欵萬金檄咸寧知
縣易潤芝改建石橋旁設石欄計長一百五十丈廣三丈水洞
七十二眼遂成鉅觀 按縣誌乾隆二十九年捐修灞橋石墩土
梁並築石堤八十丈土堤三十丈三十五
年水決堤知縣陸維垣重加修築東華錄咸豐二年
三月丁丑修陝西灞滻橋提從巡撫張祥河請也
滻橋 在縣治東十里滻水上道光十四年西安同州兩府士民
捐建計長一百四十步廣十步水眼十九孔以石為柱築之以
土旁有石欄東西牌樓上書輞川勝境長樂要津入字
高橋鎮石橋 在縣治東十五里白鹿原荊溪水上光緒二十八年邑
紳陸蔭與曹相臣各捐千金創建土人謂之東高橋
遇仙橋 在縣治東十五里狄寨鎭街中相傳宋狄靑遇仙指點
掘井取水處俱見採訪册
藍田縣
輞峪口渡 舊設渡船一隻水夫二名係乾隆十四年知縣蒋文
酢捐建末幾即廢光緒二十一年知縣恒良任内刑席周曉山
捐錢百緡仍在該渡造船一隻往來行人引繩自渡見探訪册
吳公橋 亦名漪水橋去縣二里許在大三里鎭街頭乾隆四年
知縣吳師援督修道光四年知縣邵琨重修
蔡王橋 亦名滋水橋去縣三里在小三里鎭街頭道光四年知
縣邵琨續修
五里橋
亦名注水橋去縣五里在四獻洞偏南乾隆十七年知縣李文漢倡修
兀家橋 去縣十五里在宋家廟村前創始修未詳
白龍橋 去縣二十里在沙河村下
漫道橋 亦名故景橋去縣二十四里在漫道故景兩村之間
毓仙橋 去縣三十里在三皇洞之西以上三橋創始年月末詳
皆於光緒十六年經撫標左營營官游擊陳端誼監工續修
鐵瓦橋 去縣七里在陳家崖村後創始年月未詳
靑泥坊橋 去縣十三里在袁家圪塔村後橋下有一碌碡勒字
云嘉慶二十年四月初八日修
普化橋 亦名花橋去縣十五里在普化鎭街西創始於乾隆二
十七年至道光十九年修之
兩河橋
去縣六十五里在兩河灣上係僧人南眞宗與其舅沈學德募修創
始於宣統三年經十餘年始告成助俱見探訪册
咸陽縣
聯虹橋 在縣南十五里泥水經王對村石橋五孔創建年月無
考
涇陽縣
修石渡 在縣西南十里通咸陽
張家渡 在縣西南十五里通乾州醴泉
水月渡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金蟾渡 在縣東南十里見縣志
醴泉縣
童家渡 在縣北
馬家河 在縣北涇渡 在縣東
狄道河 在縣東 俱見採訪冊
望乾橋 在杜縣西北門外
仲橋 在縣北門外光緒一十四年六月山水暴發兩橋一夕崩
圯二十八年重修 附錄宋伯魯代邑宰唐樁林重修仲橋碑記
泥泉出縣西東流逕城北入於甘谷深而流
細或伏或見二橋跨之北門曰仲橋西北門曰望乾自前明至
今雖圯築不常卒未嘗涉洪波命大役辛丑歲六月霪雨久不
霽一夕猛雨驟至河暴漲西北上游之水滙合而奔注之聲撼
全城二橋一時俱崩洶濤泙湃數月不能罷蓋數百年所未有
也北道即梗耕作負販大苦之是時方議停賑有贏金前攝縣
事胡公集紳耆計規復以便民以仲橋為急出賑餘謀先之甫
鳩工而受代以去森下車即遴紳董主其事而督斯役者皆能
潔已苦身隆冬踐冰雪盛暑暴烈日自辛丑冬迄壬寅奔走坐
立於間谷亂石間者十三閱月而橋成凡用緡錢五千四百有
奇於是北門之道通民樂之則歸功於森請為之記森惟二橋
數百年矣一雨中以壞之官斯土者不能先事豫防及已傾圯
議修復又復不能使廢者俱興而僅成其一揆諸禦災捍患父
母斯民之本撰尚多恧焉何功之足雲惟二三子之蹋蹶從事
相與有成其善有不可沒者謂宜書而記之若森承胡公之後因而不創其又何齒焉
洪濟橋
在地道渡口縣人呂高諸姓同建每年二月撤渡設渡
夫一名
永順橋
在南嶺頭乾隆十四年縣民李二唐率衆同建俱見縣志
船頭渡
白嶺谷渡
典平縣
范張渡 在縣南十五里
馬坊渡 在縣東十五里
寬仁渡
在縣南三十里
吳耳渡
在縣南三十里
龍過渡 在縣南三十五里
建坊渡 在縣西南四十里
蒿梁橋 在馬嵬西以蒿爲梁乾隆四十一年圯俱見縣志
三原縣
文峯橋 在縣東關太白廟前始建未詳乾隆二十四年邑人胡
瑛李郁王檀重修道光二十六年邑人劉榮緒復捐貲續修
順德橋 在縣西二里道光二十一年邑人馬居正建
同善村 在縣東一里道光元年邑人劉映臣及堂弟映蓮創建
吳村橋 在縣東十八里嘉慶間邑人張瀅建俱見縣志
盩厔縣
玉石橋 在終南北數百年車馬經過而此石堅固無恙毫無殘
缺見探訪册
富平縣五里橋
在縣西北嘉慶二十二年邑紳劉玉琦倡修孝廉紀漢
章重修有碑記
金城堡北橋 在縣西里許
趙家灣北溝橋 在縣北七十里
舊縣橋 在舊縣故城西南
定國寺橋 在縣東十里
同善橋
在流曲南門外順陽渠水所經今有橋無渠
蒼龍橋 一名土橋又名三條溝橋在山底亚家堡之南係蒲耀
大道不詳橋所自始惟第一橋咸豐初年溫秉珍谷玉蘭等重
修
愛女橋
在蒼龍橋北
俱見縣志
耀州通天橋 在五台山顯化台南深壑内國初州人建
遇仙橋 在通天橋南俱見縣志
藥王山土橋 在州東五里寬約三丈每年二月賽會即在此虎
光緒年間州人捐修溝邊路徑以便行車橋有傾圯時城内鄕
保經修
東岳廟土石橋三座
在州城東北爲由州至同官驛路同光年
間均有修築
馮家橋 在州城東北光緒二十五六年修北山車路時此橋重
加修治俱見探訪册
同官縣
虎溪橋 在縣北門外虎山下乾隆三十年知縣袁文觀創建
鎭南古橋
在縣南一里暴水所經嘉慶十八年重修
蝦蠆古橋
在縣南二十里兎窩嶺水所經光緒二十四年防兵
重修
通濟古橋
在縣南二十五里衆山水所經光緒二十四年防兵
重修
渭南縣
引繡橋 在廣鄕塬之煞脚處爲人象山咽喉同治回亂里人斷
此橋阻賊來路後經左德英捐貲重修因其南有小橋故俗名
此曰大橋尙九遷詠渭南八景詩有遠翠開南巘殘虹過石橋
之句即指此而言見探訪册
寧陝廳
子午關 即石羊關在廳北四百二十里
夾嶺闘
在廳北三百三十里腰嶺關 在廳北四十里
石堊關 在廳西五十里
靑草關 在廳南七十里
靑銅關 在廳東三十二里
五郎關
在廳南十五里
長安橋
在廳北四十里知廳事張琛倡修俱見廳志
孝義廳
大山岔關
在廳北五十里倚秦嶺帶乾酤爲廳北之門戶又係
興安通關輔之咽喉以大小酪由此分途故名舊廳治即建設
於此其殘圯之雉堞猶有存者
鐵索橋 在廳南五里鍜鐵爲練飛控如虹上翼欄杆下支巨石
兩岸設堤爲廳境內第一巨工見探訪册萬安橋
在廳北二十里車家河武生余德深經修架木爲橋
萬福橋萬壽橋萬安橋
俱在廳東三十里黑虎廟監生劉朝宗
督修
萬永橋萬安橋萬年橋萬寧橋 亦俱在黑虎廟保民江作懐督
修
博濟橋
在廳西二百四十里黑山保民公修架木爲之
高板橋
在廳北九十里酆家河民捐修架木爲之俱見廳志
同州府屬
大荔縣
北至村渡
卿避村渡
阿黨渡丁社渡
西灣渡
東灣渡
白村渡
眭家渡
牌楼渡
太山渡
下寨渡
以上均洛河渡口
大村渡
莊裹渡
蘇村渡楊村渡
以上均渭河渡口
上黨村橋
相傳爲晉公子西波之橋以河西有晉城故也其說
難稽
太山渡橋
有橋址木椿時露水邊或謂尉遲公牧馬處無從考
證
永濟橋
在西大村東門外昔年沙水渠自北來經流其下南入
於渭今漸淤塞然石牌尙在橋跡依然如故
典雨石橋
爲南北通衢橋西有大井荔渭界從井中分俱見縣志
華陰縣
淸河橋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明潼關大宗伯盛以宏大理卿張
淮任兩家別墅泉水合流從西南迤逻而來横穿通衢北注於河渠流淹湓濘淖特甚大司馬王之臣家於朝邑往來潼關目
覩其艱捐貲創建石橋輪蹄無礙後漸傾圯乾隆四十四年員
莊村民李有熙募貲重修
煕春橋 在王道村康熙二十七年知縣董盛酢捐建王宏撰爲
之記
望華橋 在巖洛村西康熙四十一年邑人王居台創修知縣董
盛祚爲之記
港口橋 在公莊堡東乾隆二十四年同州府知府李星耀勸諭
邑人李講輪貲創建石橋李天秀撰有宏農港創建石橋記
俱見
縣志
華州
至公橋 在州東光緒二十四年重修安家橋
在州東
吳家橋 在州東現被水冲崩尙未修築
海岸橋 在州東宣統末年修理
溝峪橋 在州東
拾村橋
在州東
晉公橋 在州西
踏泥橋
在州西
過村五眼橋 在州西
田村萬典橋 在州西
秦家灘橋 在州西
石堤橋 在州西光緒初年州牧俞公吳公兩次籌欸補修
紙坊橋 在州西聚仙橋 在州西
沈陽橋 在州西
以上三橋均成同時修理
瓜坡橋 在州西光绪元年重修
興龍桥 在州西
小張禹王橋 在州西
赤水九眼橋
在州西道光時郡侯張公請修至光宣時崩裂近
牛現未修築
候坊渡 在州北
周家莊渡 在州北
孟村渡 在州北
弔莊渡 在州北
北石村渡
在州北
以上五波皆渡渭往來要津俱見探訪册
潼闟㕔
金陡關 即第一關在城東二里許南北土原中關一道車不能
並軌極爲險要
天橋 在南水關內分水石上嘉慶五年士庶募建以爲潼水泛
漲往來之路道光九年改建石橋同治初年潼商道蔣公捐廉
修砌磚墙行人快之
通寧橋 在東門外遠望溝口光緒三十三年潼商道齊普松武
倡捐重修俱見探訪册
萬善橋 在歇馬溝溝深數十丈爲商雏孔道乾隆間近村士庶
募修有熊景彥碑記見㕔志白水縣
三眼石橋 在縣東四十餘里洛河上舊有浮橋僅徒杠不通車
馬邑人高峯五創建石橋
天保橋 在縣北三十五里王家河洛水上舊係浮橋冬则架木
夏則撤毁邑人高天保於光緒三十年獨貲建修木橋可通乘
騎爲由新窑鎭至洛川要道
利濟橋 在治城南五里白水河上爲通蒲城要道舊係滚水橋
橋身高二三丈水大則越橋而過嘉慶五年及咸豐四年兩次
照舊修補
阿文村石橋 在縣東南四十里白水河上邑人高天保捐貲創
修可通車馬
潘家源橋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張家河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俱見探訪册
郃陽縣
金水橋 在城南二十里百坂溝底創築年月無考跨崖壘石車
可方軌見探訪册
澄城縣
永慶石橋 在縣西北四十里西社村嘉慶十八年邑种李文彦
倡修李大鱗爲之記
見縣志
韓城縣
毓秀橋 在城西五里澽水上一名黄花川舊係架木爲橋涸設
潦撤康熙間劉大中丞喬南與解种佑啟籌易以石垂五十年
河流衝齧崩塌丈餘縣合鄭公率邑入繕之至乾隆丙子山水
驟發石梁舊址摧剁幾盡縣合福公捐俸三百金倡募重修同州知府李星曜撰有碑記見縣志
乾州直隸州屬
乾州
大王鎭
距城四十里有奇當東西之衝逼近鄰界洵要地也
阡道鎭
距城十四里衝衢四達要於大王諸鎭
楊漢鎭
距城十二里半
楊峪鎭
蜞 距城二十三里牛官道衝要爲北鄉重鎭回匪亂時東
來自馮市北來自監軍鎭均得此地後始分擾大羊吳店各里堡
鐵佛寺 距城十六里牛東北要衝
三十里舗 距城二十六里有奇扼宫商兩路咽喉
武功縣
漆渡 在縣東門外爲驛路要衝冬興粱餘三時船楫均由官經紀道光初知縣段嘉謨壘石爲梁鐵持之數年復圯同治間
知縣陳公編船横渡上覆以土旁栽柳株未幾水發而坼見縣志
邠州直隸州屬
邠州
九里坡渡
在城東二十里
鐵佛寺橋
在州東後鄕金白堡爲通涇陽三原要道相傳此橋
創自明季淸乾嘉間曾重修之至光緒時橋漸崩壤同堡大工
師紀長秦於宣統二年秋月親自募捐督工引繩縮版歷冬而
工竣村人因於橋西建關帝廟並立碑以其事見探訪册
三水縣
迎恩橋
在縣西志岐門外嘉慶十九年邑兮張雲龍創修
東潤橋
在縣東賓暘門外成豐元年邑人唐麒序捐修利濟橋 在縣東三里許紅土坡爲東路要衝道光三年邑人唐
士雅公薦捐修
陟岡橋 在迎恩橋西里許成豐四年邑令楊國鈞創修
野茅溝橋 在土橋鎭東南十里許舊無橋險側難行乾隆四十
二年邑人創修以通往來
長武縣
冉店土橋
在縣柬崖斷溝深築橋以通車馬創始未詳宣統二
年邑令沈錫榮重修
亭口坡新土橋 在縣西光緒初邑令李大成倡修
鳳翔府屬
鳳翔縣
四城門橋 東門係知府劉組會率紳民捐建石橋西北南三門
俱土橋縣志
安家渠橋
係善鳴里民陳道獨力捐修
縣志
扶風縣
漳水橋 舊名大通橋在縣東門外乾隆初知縣唐宣文造木橋
樹坊河畔後圯於水陳朝楝易以石上以磚周設欄槛武功
張洲爲之記見萊峯集
興龍橋 在縣南八里
唐家河橋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法家橋
在縣東八里
西河橋
在縣東十里
成李橋
在縣東十五里
工夫橋
在縣東二十里曹家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
良渠灣橋 在縣東三十五里
李家臺橋 在縣東三十五里
官村橋 在縣東四十里
以上諸橋皆跨漳水之土橋
七里橋 在縣北崇正鎭西七里頗堅固有雍正五年邑人馬錫
所撰碑
石溝橋 在縣西北四十里有泉自橋下流人時溝河
澗溝橋 在縣北二十里
福水橋 在縣西十五里甓石爲之圮其牛嘉慶時知縣宋世犖
重修
文星橋 在縣小南門外順治初賀寇之亂門塞橋圯乾隆初邑
人劉美錦倡議重修爲通膨歧武往來孔道舊志以爲天橋其
實天橋在西關白衣庵前其下亦不通流又謂在南門外跨湋
水尤誤
龍槐橋
在縣東南三里跨乾溝而無水倶見縣志
岐山縣
渭河渡 由岐城渡渭至高店鎭每年九月由船戶自行修橋次
年三月撤拆餘時需船探訪册
寳鷄縣
神岔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有上下神岔之名宋史吳玠傳紹興
元年金人攻和尙原玠設伏於神岔敗之縣志
龍門 金史完顔網傳蒲察貞分遣朮虎合沓等出黄兒谷取和
尙原女奚列南家等出大寧谷取西山寨自以兵由中路取龍門
按馬峪河谷中有一石門深數十步止容一人一騎其旁
山勢蜿蜒而下形狀如龍故俗名龍門縣志
三交城 在縣西四十里地勢三交因以爲名魏司馬懿於此築
城以阻武侯名太平寨後秦苻堅於此置武都郡又爲苑川縣
界苻登太初二年乞苻乾歸據苑川自號西秦故俗呼爲秦王
寨四面壁立一徑可通其上平衍有泉一湖下臨無地最爲險
要同治六年花門變起邑西居民修城豐開石磴避難其中
磚固橋 在縣西二十里
江龍溝橋
在縣西南八十里旁有石窟深不可測每雷雨則魚
出
張龍濤橋
在縣西南八十五里石窑鋪東
大欄橋 在縣西南百里黃牛堡東石家橋
在縣北二十里
九龍橋 在縣西南十八里倶見縣志
小虹梁 在縣西二十五里邑拔貢生賈待善督修
隴州
南河橋 州南關外
北河橋 州北城外
杜陽橋
州東二十里
曹家灣橋
西通秦隴北逢固蘭亦要津也倶見探访册
麟遊縣
尉遅鬧
在縣東二十里巖崇屾峙一水中流唐六宗幸九成時
鄂公鑿石通道處石間傳有褒公鐗迹潤水出劉鐵溝下流入
杜陽峪關 在縣西一百里兩山若門險隘可扼昔人常建關防衛
有樓日望蜀倶見縣志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
阅读
相关人物
張孝慈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