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陕西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義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20000387
颗粒名称:
義倉
分类号:
F253
页数:
14
页码:
二五-三二
摘要:
本章主要详细记录了陕西省清代时期义仓的库存管理。
关键词:
义仓
库存管理
内容
咸豐八年陝撫曾望顏飭屬勸捐積穀出示曉諭是為陝西義倉
之始
附錄原示 為勸諭積穀圖匱於豐事照得足食為本計所關
而積粟實備荒之要本部院蒞任以來勤求民隱思所以防災
患而衡閣閣夙夜不追常切隱憂天佑我秦歲屆十稔而俯察
民戶仍鮮蓋藏揆厥所由皆綠習見豐穰不知預籌儲積抑思
天時難恃須未雨而綢釋人事宜先必有備乃無患萬一偶遇
偏災吾民將何所賴乎况舊歲飛蝗瀳至雖幸未成災而冬雪
末優難保萌联之不作且尤盧鄰省蝗災再来此儲積之政不
可不早為舉行也但積穀之事雖則官篇倡勸必須民自舉行
除頒發章程通筋一體遵照認眞勸辦外合特剴切示臉為此
示仰閣省紳民人等知悉各宜遵照後開章程乘此豐裕之時
互相勸勉各將所存穀麥無論多寡量力捐愉公設倉儲以備
緩急毋惜目前之費致遺日後之憂勿狂旦夕之安竟忘預防
之計一俟辦有成效由該地方官桌報到日定即按照捐數隨
時分别獎勵其勸捐出力暨管理安善之人一倂給予獎勵所
有現捐穀麥以及收放出入一切事宜均由民間公舉廉正紳
耆自行經理不經官吏之手以杜諸弊倘有胥役藉端骚擾准
即指名呈控以憑究辦該紳民等務須迅速遵行早成善舉使
豐歉有備水旱無慮應無負本部院諄諄勸諭之至意切切特示 一凡城鄉市鎮各視道路之遠近人戶之多寡公設一倉
公舉廉正紳耆向各善戶勸捐穀麥自數升數斗以至數石或
十數石或數十石多至一二百石毋庸勉強由人樂施所收穀
麥於入倉時公同立簿登記擇老成殷實一人總管再擇二三
入分管管理之人逐年輪換均要設立四柱交册分别舊管新
收開除實在明晰登載互相稽查有捐雜糧者亦聽民便除現
在義捐外每年麥秋兩收時仍須酌量勸捐以廣儲積而衛民
生一穀麥由於樂指間或有濕有枇不能拘泥畫 一應於收
倉時先為晒乾車淨公同登記耗蝕若千一俟指有成數郎赴
地方官呈明立案以免匪徒阻撓擾亂章程以後指多捐少收
放出人官吏概不奥聞即里長甲長亦無許越粗倘有吏役詫
名稽查藉端需索查出照詐贜例從重治罪 一鎮城大者或
分中東西南北五處各設一倉次者或設兩倉小者專設一倉
至於村鄉或一村自設一倉或數村共設一倉其零星散戶難
於聯格者或歸於附近村堡共為一倉又城鄉之中或有每族
自為一倉或一族中每房各為一倉均聽民間隨地制宜酌量
辦理 一設倉之地宜高燥不宜卑濕尤須擇寬敞處所設立
以防不虞建議之初倉廒未立或神廟或公丽或老殷實之家
倉屋有餘者均可借儲但須本人情願不得強借不許儲於司
事之家致有公私牽混一俟穀麥稍充印可另自置倉 一每
倉置斛斗升各一俱照部頒式樣用鐵葉裹口由本廳州縣官
加用烙記以昭出入公平 一所指穀麥不必逐年糶陳糶新
亦不必春借秋還致滋粉擾今議穀子或四五年或五六年糶
陳一次麥子則一二年必須糶陳一次全在經管之人留心查看防其霉爛妥為佈置倘捐穀麥之家肯於春收後自將新麥
易出舊麥照原捐石數存儲則一轉移間其惠更普倘非本人
情願亦毋庸强如將來穀麥充裕有餘則以少半置田收租亦
經久之一法也 一每遇實在災荒部管分管外添擇公正神
蓄查看災歉輕重或不糶或散賑公同酌辦平糶之法先計倉
内所存毅麥多寡議定每升平減價錢若干標貼通衢即查極
貧中貧各戶每戶給簿一本載明某戶大小口若干每大小口
每日應羅若干或逐日一羅或二三日一糶放糶時以簿為憑
已糶者於漳为蓋明某某日耀旋戳記俾免重糶之弊散賑之
法亦計存倉穀麥多寡先赈鳏寡孤獨無告之人次及極貧次
及中貧或五日一散或十日一散均俟事竣憑從確算報官存
案至家計稍可支持者不必濫為羅賑印小歉之年亦不必動
用以歸實濟 一各户所捐穀麥既已指出即係公物遇有災
歉不得以從前甲多乙少致警爭端或先在此處捐過穀麥之
家其後移居他處遇此處耀眼不得以會經捐過回轉向索其
新來之戶從前雖未捐過亦應一律分給不得獨任向隅蓋各
保境總以本境之倉粟齊本境遇災之貧戶庶免轇轕而息笋
端惟各族各房另自立倉者則聽該族房自行酌辦不必拘以
限制 一穀麥入倉之後按各善戶捐助多寡逐戶列榜揭於
通衢使共見共聞一以防奸欺一以彰良善凡城鄉紳士克知
大義者以及地方丞倅牧合並營學佐雜急公好善者智可首
捐為倡查乾隆年間直隸捐輸義倉章程凡紳衿士庶人等捐
穀十石者州縣官給以花紅三十石以上獎以匾額五十石以
上報明上司遞加獎勵其指雜糧者亦折照穀數酌予獎賞如有破格書捐及捐置田產倉屋為數蛟多者核計銀數從優請
獎若捐木料夫工斗斛等器一倂照價估值議獎倘慮書役索
費許逕赴院司衙門呈明捐數行查予獎不合善舉稍有阻格
一設倉本係義舉司事一人不得稍有侵蝕亦不許藉端開
銷惟主持出納者任勞任怨利濟鄉里逾非鄉約練長可比無
論紳补士庶地方官須一律委任倍加禮貌惟平日武斷滋事
之人不可溢舉司事者果能三年實心無過准地方官詳明上
司分别給予匾額獎勵倘有侵冒不法查明立即革究著追更
換妥人接辦 一勸捐外尚有因事樂輸一節如酬神演戲及
嫁娶吉期慶祝生日與其糜費飾觀何如折捐穀麥積德定能
獲福擴而慶之不特安貧即以保富將型仁講讓之風亦由此
而興起发充一年歲豐和樂輸路躍果能積有三年五年之蓄
又不妨量為變通邀同衿耆劃分若干添設卸嫠育嬰等倉或
每年冬間查明鰥寡孤獨與外枣無告窮民量為販濟亦以廣
任卹
也
光緒二年陝撫譚鍾麟通飭各屬捐辦義倉
五年御史章乃畲奏飭舉行社倉社學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諭
各省設立社倉社學自應及時整頓著各直省督撫轉飭各州縣
查照舊章一律興修其經費或藉民力或酌公欸萌查度地方情 形辦理
是年陝撫馮譽驥通飭陝西九十一廳州縣一體捐辦義倉共捐
存京斗稻粟麥豆八十萬六千石有奇修建倉廒一千六百餘處
八年八月将勸辦情形及修倉積穀各章程分別奏咨
附錄馮撫原奏 竊維積儲之法自管賈以後論綦繁矣至宋
儒朱子本隋長孫平義倉之制設立社倉行之十四年而條目
始備議者謂其要在地近乎人人習其事在城之專為備不若
在鄉之多所備制莫有善於此者後世時地異宜因其制而變
通之本其意而推衍之庶合足食之常經卸為求荒之長策臣
前供職京師智聞光緒三四年間陝省早荒赈穀多購諸外省
泊五年蒙恩簡授巡撫於陛辭時郎陳明力籌積穀備荒之略
六年二月履任後矻矻兩年始於積穀建倉一律就緒所以久
未具奏者良以其事本欲兩便而易於擾民必有實心以買微
乎事之始終一切委曲煩瑣劑合其宜而又以實力持之俾弊
端胥剔成效漸臻庭稍可自信否或浮驚虛名率開虚數粗球
粉飾非臣之所敢安也臣前查陝省各屬倉糧業因賑務散竣
流離之後民少蓋藏其地皆高原大陸土脈鮮滋每遇旱乾即
成炎歉是倉儲之設宜視他省為亟矣幸值是年夏禾豐稔易
於舉行經臣酌立簡易章程行司通飭遵辦其法論合富户多
捐中戶少捐下戶免捐不准按糧按畝攤派致警苛勒所有糧色無論稻粟麥豆隨其土地所產均許捐交其捐數若干均暫
存各鄉附近公所其收放均由公正殷實紳耆經理不准假手
吏胥仍責成地方官年終盤驗一次以相詢察各屬有一隅偏
災者被災各村俱合扣除不捐仍量受災輕重將附近所存積
穀酌撥口糧接濟如斯者一年神民樂從各屬頗有捐積蓋富
民稍減酒食宴會之需郎預為鄰里鄉黨之助貧民仍得自謀
衣食不困酒漿則哀盆胥均也水鄉多稻田之利蔬圃有豆菽
之饒則取攜甚易也無分散之患而人得以安其心無轉運之
勞而人得以省其力則私計悉便也紳民自為經理可無蠹役
之侵漁官司相與稽查亦繫地方之青仟則公義盆明也災年
藉資散放常歲仍繼捐輸以一鄉濟一鄉之聚以數歲救一晟
之荒不亟求取數之多而期於積累不驟冀見功之速而要諸
久長此臣舉辦積儲之初籌思備至者也惟是有穀而不籌其
地則濕變可虞有地而不因其方則取求難給故勸捐必須建
倉建倉必須尚社查陝省各屬向年間有社倉廒舍悉為捻回
各匪燔毁無存隨飭於七年續捐積糧項下出三成變價由該
神適中擇地各就人烟輳集有堡寨可守之處或新建義倉或
購閨糧石六七兩年九十一廳州縣共指存京斗稻粟麥豆八
十萬六千石有奇計修建社倉一千六百餘處由司委員分投
查驗結報確保實儲在倉並無捏飾情弊六七兩年各屬被雹
被水各村莊窮黎大小人口均得撥發口糧神民盆樂倉儲之
有盆本年夏收中稔仍願輸將一俟指數較豐緩急稍有足恃
來年自可暫停俾得休息蓋至社倉福設民不以為官事而面
以為家事且不藏於家室之私而藏於里社之公其弊易除其行亦易見臣仍出示勸行節險禁止奢華各存其粟於家以防
各乏至捐納借放典守晒晾各事宜並飭各廳州縣傅諭紳耆
匱就土俗所宜安議奏報臣仍細加釐訂分飭照
效俾經久遠以期合乎朱子社倉事目之遺云云
二十一年陝布政使司張汝梅詳請陝撫魏光燾奏在本省釐金
項下每年酌提二成以五年為度採買糧石存儲備荒准戶部義
覆自二十二年起提用銀七萬一千兩採買糧石仍令以三年為
度用示限制
附錄張藩司原詳本司等入陝以來熟查地方情形自光緒
三四年奇荒以後元氣至今未復積穀備荒誠為當務之急夫
儲糧至八十萬石誠不為少而一遇災年散之於通省千百萬
之人民則仍屡無多况自捐辦義倉以來迄今將二十年雖無
丁戊奇荒而水早偏災此豐彼歉幾於無歲無之十八十九等
年發粟糜金越境採買原儲八十萬石之數何止耗費一半若
再逢荒歉積儲不多採辦不及必致官吏倉皇芸生困斃又蹈
丁戊覆轍惟陝西自兵燹以來閭閣凋敝而歷年觀捐勸赈已
屬竭澤而漁若再合捐備義倉是未罹饑链之憂先受轍將之
累非所以示體恤也計惟有遵照光緒五年十二月論旨酌提
公款乘此年豐穀賤之際採買存儲俾荒年有恃不至恐惶查
陝西國稱天府地號上腴此專指西同鳳等處平衍之地而营論而糧倉損原以即熟一祇歲則山北多山少地則山南至耳
餘百數僅或少止而石千數三過不多縣州各屬所山兩北南
數人而多較數糧雖屬各同西郎敷不屬實放散年荒遇一石
人覺仍食授口計年荒若薄愈儲存放散災偏年節經又眾亦
若省鄰之購必勢足不食而饑年旦一備籌時平不若少糧多
集款或艱更運轉钜既帮耗時彼省遠之運必勢足不亦省鄰
心寒為可事已之年三緒光待及不民而至糧或來得不糧而
委委遴度為年五以成二提酌年每下項金釐省本於請擬茲
本在即買探地本就各戾狼歲樂此趁縣州廳一十九赴分員
食足年荒於期總寡多之石糧定以虛盈之口戶照通儲存地
無算籌持部大難艱餉饋澤支款庫特此知明處他給仰必不
恩不無災偏遇一仁深澤厚家國天民乃食本邦為民然利道
購面綏豐於之備如何多轉餐糜而歲荒於之赈其與沛立施
果策此軍飽以可亦急緩民救以可荒区富既糧存况省反運
一利奇居至不月糧之買者賤價其擇備購年豊利五有厥行
糶平倉開則饑二利費之運轉無永微之地本防糧之地本以
提酌今萬百啻笑費耗間戊丁緒光三利者死而至不糧待無
則事無四利患之饉饑除永民秦使遂一之分十及不尚款之
總五利矣兵備可並軍餉以移則事有也荒備以所民脈以留
多費耗則時臨於皇張多者活全而少項用則日平於備預之
以捐釐頓整自西陝而者路可然較之害利此樂反者離流而
内摺款洋還籌於曾時篆撫護前梅汝司本旺為前較收歲來
不備以撥提緩暫請餘盈有筒金釐顿整地荒查清正現明聲
於仍盆有方地於既事之要重省本辦款之出湓省本以今虞人告如蒙俞允郎當定立採買存儲各詳細章程按年提款遴
逐年解額有盈無虧似於部章尚無不合應請俯赐查核據情
利民生實為公便而
員安辦以備饑饉
二十三年陜撫魏光燾以二十二年所收百貨釐金等項提撥動
用無存片奏自二十三年起二十五年年底止按照百貨釐金數
目遵提二成採買積穀存倉造册報核旋因拳匪變起陜撫端方
復奏展限至二十八年升允又片奏展限至三十一年均奉硃批
戶部知道
附錄渭南縣樊令出易義 倉稟竊雜義倉之設本以備荒從
來荒政無善策而義倉多流弊然未有如渭南之甚者溯查光
緒七年前縣余故介任内奉檄勸捐前後寫至四萬九千餘石
關中大邑臨渭並稱而渭之捐數觉加多臨潼一倍此由前令
一味貪多不求實際迄今十餘年各倉流弊厥有數端寫捐而
不交一也出易而不收二也管倉之人無章程可循三也現存
之糧多朽壞不堪四也凡歷任交替由各倉紳正具結存卷均
稱實存在倉實則室言而已卑職到任後澈底清查許原捐義
糧四萬九千三百一十石除余侯兩任修建義倉九處耀去九
千二百石外應存京斗糧四萬零五十一石有奇而原指未交者凡一萬二千七百餘石出易未收者一萬九千一百餘石此
二項共去三萬一千七百餘石其現存在倉者粟豆及麥實止
九千八百四十四石有奇詢其捐而不交之故大抵富紳巨室
揭數較多客於出納始以倉未修為辭繼以倉未乾為辭延欠
數年則又以舊糧已壞不便以新糧攙和為辭歷任因循聽其
推宕而已問其出易不收之故則倉紳以為三年一易受累實
深與其紅朽於食不如蓋藏於民各里虛懸記諸簿籍而已至
其現存之糧逐加查驗雖各倉成色不等大抵徽敗塊結者居
多計十年以來出易近二萬石民已畏盒如虎餘存之糧愈壞
愈不肯領愈不出則亦愈壞是四萬餘石之倉糧幾於全數有
名無實萬一荒年需賑其存記紙上者不堪煮字充饑其餘剩
在倉者不管掬土作飯茲查詢得實傅集倉紳倉正等先問欠
糧有著否众云欠戶按籍可稽尚不至於無著又問今年能收
回否則稱今年兩季歉收實難追交等語因切責云所以捐置
義倉者原為荒旱如今年者也若樂歲狼兵雖能持出何盆若
待哺之時不獲一朝之用又焉用此義倉為乎則皆引各不遑
惟祈寬緩幸而本年秋雨露足麥根堅好所有三萬餘石之欠
款惟有仰新憲恩寬至明年麥後陸續追交期於足額而止惟
已壞之糧現存倉底若不掃數出易將來收糧時以新壓陳以
好加壞勢必饼為蟲蠶所傷甚不可也現擬徧諭九倉紳廉人
等候明春青黄不接之時將所有存糧儘數出易以便另收新
糧惟查此項壞糧始則竭脂膏而納之倉繼復出朽蠶而強之
食吸故吐新不管自焚自寇卑職茲擬於出易章程量加通變
略仿左氏所云公量貸而家量收之法以市斗出以倉斗收庶幾百姓茹痛之中仍拜仁人之賜惟查本年歲事河南河北判
若天淵現據渭北神士曹季鳳等以界連蒲富各里麥穀歉收
懇請脈濟擬請將河北各倉現存霖變之糧作為尘借半脈每
出放一斗令其以五升還倉至河南各倉霉樊雖同而民力較
厚應合每斗交還七升以昭公允至三成不敷之項仍候明年
歲豐糧賤勸仓捐補此次之懇請減成實因存倉太人成色太
壞不能不量加體恤若嗣後再行出易不得援以為例且除河
北各倉以一牛充赈勿庸收還外其河南減交之項仍於事後
勸捐彌補是於達部數目仍屬相符一俟批准即出示曉念以
慰民望至管倉諸人前既漫無章程繼乃盒滋弊寳倉神無交
替倉夫無口食倉廠無歲修倉糧無程查現在查出故市里倉
紳何生瑞忽於去年臘月將該倉義糧出賣三百石得錢花用
倉書王映蘭於光緒十年詭吞糧五十石經捐戶李克儉告發
迄个十年抗交而充經承如故現既整頓倉務不能復避怨嫌
何生瑞係屬教職應俊另詳斥革押合填還王映蘭業經革去
經承重責押比至倉内應行釐定各事宜俟籌議安貼另稟立
案現在惟以出陳糧為先收欠糧次之而禱祀以求者則尤在
減成收回一事所有現擬半易半賑各辦法理合稟請批示祇
遵附錄布政使余誠格等辦陝西倉糧章程其略云陝省倉
政隳廢已久驟言規復良非易事况地處邊瘠兵燹後迭遭大
祲元氣虧耗幸年累獲中稔民間差可自存若不趁此預為儲
備設猝遇凶荒本地倉穀既無蓄積之可憑鄰省轉輸又苦交
通之不更臨渴掘井後患堪虞本司合計通等竊以整頓之策
如籌補管理出易在在均關緊要非嚴定規則詳定辦法不足以期實行而資經久兹就各屬所稟籌辦情形參酌前諮議局
議紳建議常平倉出易辦法及檄飭西安府核覆各條擇其不
煩擾不病民者詳慎擬議篓定章程凡五章許三十五條以期
推行盡利俾凶荒得以有備無患云云 附陝省常平社義等
倉籌補管理出易章程 第一章通則第一條本章程係遵奉
部筋准酌本省各屬情形分别議訂第二條各屬倉儲類别約
分三種曰常平倉曰社倉白義倉創設之始性質雖不同而其
備荒之宗旨則一第三條本章程整頓辦法區分三類以歸簡
易一籌復舊額二管理規則三出易辦法第四條凡此後本省
倉政有關乎本章程第三條兰類之一者皆應遵照辦理第二
章等復舊額第五條各屬倉儲之虧短不一有全虧者有虧一
二成者或三四成五六成者成數既異即規復之時期自難劃
一第六條虧短一二成者限一二年復額三四成者二三年復
額五六成或全虧者亦不得逾五年之限第七條規復舊額須
邂照向章官紳同負責任仍以里局差徭盈餘為専款第八條
各屬倉糧皆應儲備而差徭盈餘之有無多寡不盡一律各就
地方財力情形分别委籌辦理仍不得有逾五年之限第九條
凡有差餘之廳州縣如地當衝要差務較繁者以五成採買倉
穀仍以五成留備支差其地稍偏僻差務簡少者以七成探買
倉穀以三成留備支差至北山州縣向未徵收差徭而興商等
處雖徵差徭例不留支者查照本章程第八條辦理第十條差
餘存款有因公借本生息久假未歸者應於所借成本内酌提
若干倂計息款採買之糧仍歸足五成七成之數按照第六條
所定年限籌補第三章管理規則第十一條從前管理倉糧率用丁役書斗兹一律革除改選地方神耆分别經理稽查仍以
地方官為監督第十二條每倉擇紳耆中公正殷寳者一人為
正經理二人副之兩年一易不得接管以免把持第十三條稽
查無定員以素惜名譽之人為當選如正副經理有弊别經發
覺稽查員特為徇隱或毫無覺查者統惟稽查員是問第十四
條選舉正副經理稽查員用投票法第十五條看守倉役由正
副經理選僱稟官派充如有弊賓惟正副經理是問第十六條
從前之書斗至行革除臨時書由紳士選派斗募鄉民充當事
畢散去不設專額第十七條新舊官交替新官須履倉逐一實
行盤查正副經理及稽杳各書一結呈官備案第十八條新舊
正副經理交替之際須稟請地方官會同盤查倉儲實數並由
新選正副經理及稽查員各出二結一呈官備案一交舊正副
經理收存以清交接第十九條遇有應行事件正副經理不得
擅自主持須稟商地方官辦理第二十條官用倉斗責成正副
經理委為保存不得或損或失及擅自更造第四章出易辦法
第二十一條出易應遵舊章年限麥限三年一易豆米則五年
一易並分别查照向章出三存七之例辨理第二十二條每屆
出易必須遵照向章稟司批准後方准支放並須春借秋還毋
得拖欠以重倉儲第二十三條出入須用較准同一之斗斗柄
斗底不准襯墊他物第二十四條用斗時不准故意拂糧於地
地下如有道糧或又倉或歸花戶分别辦理不准執斗人棉去
第二十五條過斗不准用手拂拭一律用有柄之概拂時執柄
不許執概以防上下其手第二十六條收放之時先分四鄉次
分遠近排定准期先行布告某處定某日如期而至收則随到 隨收放則隨到隨放本日應收應放之糧不得延至次日第二
十七條糧有好壞放糧時須分别搭配不許攙和致妨喫食第
二十八條收糧時糧色由眾紳決定不得故意挑剔及徇情收
取惡糧鄉民亦不得以惡糧強納致礙存儲第二十九條領穀
還榖領麥還麥不得混易并加二收取息糧除應需經費並酌
提辦公外其餘盡數歸倉以重積峙第所提之敷不得過五成
事後由正副經理開具細數清搭呈由地方官查核詳銷以昭
核實第三十條不准糧舖糧差代為包完以防賣飛子折錢等
弊第三十一條收發時所出糧券不准勒取分文第三十二條
地方官如有浮收或虧短准正副經理及稽查員赴本管上司
衙門陳愬徇隱不報者查出一所究辦第三十三條稽查員私
自包完糧石正副經理及其他稽查員知而不為舉發者一饼
究辦第三十四條鄉民領糧交糧有不能親到者代辦人往往
浮冒剋削利歸己害歸人兹應分區辦理每區選派正神稽查
并於適中處所將領交數目花戶姓名張榜宣示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章程專為修復本省常不社義各倉政而設以
期簡易可行如有未盡事宜或地方情形不同
應由該管官隨時稟明酌量修改分别辦理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