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陕西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倉庚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20000383
颗粒名称:
倉庚一
分类号:
F253
页数:
61
页码:
一-三二
摘要:
本章主要详细记录了陕西省清代时期的库存管理。
关键词:
仓庚
库存管理
内容
道蒼
省城永豐敬錄兩倉同歸督糧道管轄經收咸樹長安咸陽興平
醴泉盩厔鄠縣涇陽三原富平高陵大荔渭南臨潼藍田寧陝蒲
城華州乾州武功等屬額徵屯更正耗糧二十餘萬石除去水沖
沙壓豁免實征八成六七約共京斗糧一十八萬石每石折合倉
斗七斗共十二萬六千餘石額發八旗綠營官兵十一萬一千餘
石每年應儲正耗糧一萬四千餘石乾隆二年陜撫崔紀奏陳道倉征收採買積弊暨督糧道席雍吐
實補買
附錄崔撫原奏 查陝西糧道駐劄省城專管支放滿漠官兵
糧餉向來征收採買二項積弊多端又聞該道席雍操守平常
臣到任俊郎確查其征收之弊瓷得該道所管永豐敬錄二倉
左右铺戶環列一百三十四家與倉書斗级内外勾通剥削百
姓凡完糧印票俱經舖戶之手有百姓先折重價交付舖戶代
納給與印票者亦有舖戶先已完納得票到手重價賣與百姓
者其雜項使費尚不在糧價之内即有一二鄉愚赴倉自納而
倉書斗級等淋尖踢斛任意高收落地餘糧不浒百姓自行掃
攬兼之倉内盜賊公行或竊米糧或竊運载驢頭致使百姓視
為畏途不敢赴倉自納而總歸於舖戶之手臣訪查既確即嚴
飭該道先將首惡舖戶倉書斗級等枷責示眾其餘舖戶悉行
驅逐并令百姓自行槃斛落地餘糧聽百姓掃攬現在征收諸
弊澈底革除至於探買之弊查該道每年應探買粳米三千餘
石豌豆四千九百餘石又粟米六千九百餘石在威寧長安二
縣倉貯兵餉内碾運支兵秋後發縣採買選倉以上米豆正價
皆係一兩一石因不敷採買經部議准將征收腳費銀六千一
百八十餘兩以為添補採買前項米豆正價不敷之用如有盈
餘儘數採買粳米貯倉乃該道到任以來所有征收雍正十二
年十三年兩年脚費銀一萬二千三百六十餘兩祗添買粳米
豌豆二項並不添買十二年十三年粟米不敷之數以致兩年碾運縣倉之穀皆懸項未買又未照例以盈餘銀兩探買粳米
貯倉臣又筋合布政司等確查現在該道亦盡吐實情自認照
依粟穀市價添補探買以還兩年碾運縣倉兵糧其盈餘銀兩
照例探買粳米貯倉再查得道倉征收探買積弊由來已久而
從前更甚今該道席雍雖操守平常因循陋習不能整理但一
經嚴筋確香即知翻然改過察其情形似非出自本心尚祈聖
恩恩寬宥予
以自新云云
光緒九年御史劉恩溥奏參陝西署糧道常瑛納賄得委將入倉
糧石任意折收現錢一年之間虧短倉儲七八萬石嗣經欽差額
勒和布張佩綸查覆奉旨常瑛著開缺交部議處
附錄欽差覆摺敬查糧道向有籌備撫署辦公銀三千六百兩
該道所管永豐 錄兩倉每年額征米粟麥豆一十四萬五千
一百餘石該道原接倉存糧一十一萬九千九百七十八石零
帶征七年及實征八九兩年共糧十四萬五千九十六石零除
八九雨年支放外實存糧十六萬三千二百四十九石零其每
年折征銀一萬六千六百八十一兩零向由糧道備文寄存藩
庫據兩司詳稱倉儲尚無虧短其折收餘米事非一年官非一
任常瑛得署是缺於餘米折征未免貪多務得又復假手劣幕
邃至計較錙銖争競毫末折價親市估增銀六七錢或八九錢
不等臣等詳究道倉弊寶完納正米病在索費過多折征餘米病在定價過重斷宜禁革以恤民艱綜計該道出入各款撫署
公費外如津貼將軍公費及各書院公捐亦須通籌熟算使中
飽剔除公事不致支絀方篇變通盡利擬請令陝西撫臣督同
該道將道倉規費折價認眞核減盡去倉書舖戶中飽之弊俾
民沾實惠官敷辦公酌定章程
咨部核覆亦剔辦便民之道也
三十年陝撫升允奏裁督糧道歸饼布政司使專設糧務局歲餘
銀二十餘萬兩報解練兵經費暨辦理各項新政之需
附錄升撫奏設糧務局摺司竊奴才前奏裁官節費一摺請將
陜西督糧道一缺裁歸藩並聲明自明年篇始所有進項作
為練兵的款仰蒙煎准在案當經行司詳議去後茲據署布政
司樊增祥詳請設局試辦擬定章程前來奴方詳加考核於興
利除弊之故頗見端倪而利弊之關則尤莫如红單房之書史
與包糧之舖卢奴才前奏所請再加釐剔嚴絕中飽之弊者正
謂此也查從前道倉收本色有利收折色有利放本色有利買
已發未笋之糧票以抵本色而因以加收折色又有利收本色
之利曰斗口白土糧曰樣糧放本色之利曰支涂折本色之利
隨時定價部包斗口等項在内此皆升斗較量牌價分明人人
見之人人知之者獨至收買糧票則旗丁持票向包糧舖說價
包糧舖達之紅單房红單房達之管糧幕委幕委然後達之糧
署逐層遞轉逐層遞甜買者賣者兩不相謀往往旗兵買賣每
斗僅得價百餘文而糧署買票則實出二百餘文此實從前好蠹窟穴之所藏而正以後籌款取攜之所在不先從此著手則
缺裁而弊猶存利於何有第曰除弊而已則弊剔而利亦盡款
將安出方今籌款維艱而此項票價牌價斗口土糧支餘旗民
又相安已久但使和盤托出悉數歸公則前日之利皆弊今日
之弊皆利同一事也人之私則篇弊歸之公則為利然不先去
作弊之人則仍無以防利源之溢今設局之始司事需人而之
單實收等房則斷斷不可不裁收買糧票利之所在亦旗丁已
所便其勢不可以去而從前之包糧舖則斷斷不可獨用現之
將各房名目一律撤去另行招考清書以司書算並委廉幹之
員設官糧铺二所由局按時示價收買旗丁糧票以免從前層
隔層削之弊至有公正商铺邃章與旗丁交往者亦聽其便如
此則蠹吏無所售其欺奸商無所壟其利而化私篇公之款始
有所著以後旗兵賣票每斗可以多獲百數十文不等此外花
戶口糧有進單旗籤拾斛及財神廟經費等項名日破碎繁苛
重篇民病今皆一饼裁免以後百姓完糧每斗可以少出十餘
文前從兩倉房書班斗极約逐千人个皆加裁汰通計所定各
章剔弊寶裕餉源則利在公家去壅隔歸實在則利在旗兵汰
冗役裁浮收則利在糧铺奴才復與司局隨時查酌如有未盡
事宜再行變通以期盡善此奴方奏裁糧道以後開局試辦之
情形也至此項進款解作兵節業經泰准自明年篇始而道缺
已開應於該道交卸之日郎行接辦計至年修尚有三月此三
月中之進款除補足本年報效四萬兩外如有糧款擬留作本
省興辦要政之用緣餘道每年報效係按糧匀攤今年該道任
内只攤銀一萬餘兩下餘之數應由秋糧攤補而本年秋糧必不能於年内掃數今擬無論年内收糧多寡須將報劾銀數劃
至年終補足又開局之初一切費用較為繁多此外縱有赢餘
必非距數以之留歸外銷於公帑無損而於地方要攻有裨合
並聲明 附錄糧務局請立案詳文 竊維陕省各麝屯更糧
石有本有折皆以各州縣去省遠近分別征收其本征折色者
無論矣郎離省較近本折聽民自便者亦係折色多而本色少
現在本局人款以折色之錢篇大宗從前道倉積弊亦始以折
色之錢篇展轉牢利之資終以折色之錢篇上下公分之利其
收本色也正耗之外有餘糧有土糧有樣糧合計共得若千則
以祗作額糧之數而改收折色之錢其收折色也每一京斗牌
價照市斗篇折郎以隨時折入之錢收買糧片多抵本色再的
其買片所抵之數加收折色以飽私囊買片愈多則折色亦愈
多牌價愈大則變利亦愈大糧片者兩倉所給旗兵以篇領糧
之劵也每月放檔之期旗兵持片到倉打現糧者十無三四餘
皆按糧定價以片易錢旗兵應領之片糧不盡出倉但售錢用
不管其已傾矣公家應填之本色並不實買但銷片則不蛋其
已填矣以大致言之不過買片以補正額而餘利自此出焉河
以言之片糧之買價必小於折色之牌價折色所收一石之錢
不止買旗兵所賣一石之片片糧保大斗又多於牌折之京斗
賤價買入一石之片又不止抵貴價折入一石之糧層層抽取
所餘實多本色之餘一利也折色之價二利也牌價多於片價
三利也片斗大於京斗四利也逐屋算抵正額既敷則凡所餘
折色之錢皆餘利也皆私款也其實皆整端也上自糧道下至
倉書斗叙無不處脂分潤習為故常官幕猶傅舍也書吏則窟穴之矣上年前憲台奏裁糧道員缺將糧務歸饼藩司設局專
理本局接辦以來博訪周諮通盤籌畫因從前之弊端既屬相
沿已久而裁缺之本旨又主於報劾露公所有一切辦法悉以
因弊篇利化私篇官篇主義業將開辨章程詳請前憲台具奏
在案數月以來一切辦理就緒前之所謂弊者罔不篇利前之
所謂私者罔不在官惟積弊所叢一旦搜剔淨盡固須有一定
不易之法以篇現在之遵循更須有百變不離之宗旨以杜将
來之弊混夫銀糧出入貴於簡明彼此套搭節目糾紛則吏之
所樂而官之所苦也從前兩倉有所謂長短帳者紅單房主之
多篇名色而力求其不簡故篇舒迥而力求其不明煩碎繳镜
莫可究喆外人聞之而不能見糧道雖見之而不能知管倉之
幕委雖知之而不能盡拱手受命按股分錢而已錢之何以能
有此數又何以止有此數則皆不能了了於中莫不飲食鮮能
知味由來久矣現既一概歸公則向之惟恐人知者今則惟恐
人之不知向之惟恐盡知者今則惟恐人之不盡知所有兩倉
本折銀錢出人各數謹於清册之外附簡明表一分按月呈齋
憲署以更稽核表之所不能備者册以詳之册之所不能簡者
表以約之提綱挈傾縷晰條分一目了然無可遁飾曰本色正
耗之外土樣各糧附焉白折色本價之外單票各數附焉曰買
片片糧之外以所買粳米現糧附之白抵補折色現糧之外以
所買各色片糧足之日雜人糧不在正額之内者也曰雜入銀
徵解自各州縣者也曰錢易銀以折色之錢按照市估隨時易
入者也白報劾郎原案歸公之數由局解司者也曰捐支糧糧
道未裁缺以前如省城留餐局兩縣囚犯口糧之類各縣有捐糧現仍援案辦理者也曰局用錢局用銀倉局薪工火食雜費
及各署工費胥以隸之曰餘糧餘錢餘銀則一月之後粽其出
入以計盈虚者也此十四項不必一月之中各項俱储細數皆
同有無多寡均隨其眞逐條登注惟有必須聲明者兩端本色
項下士糧樣糧兩宗向係約略收取並無確數現在故章伊始
欲悉數裁汰則弊除而利亦微既恐報劾無出欲明定數目又
恐閱時既久親同正供以致士樣之外復有土樣現時一仍其
舊無所謂更約計其數每收本色一石至少不下平京斗一斗
五升至多不過一斗五升五合若以上月之數校之下月繳不
能斗升悉合顆粒無差此其一抵補折色項下小麥粟米豌豆
三種歷來價值不甚懸殊向來辦法兩倉各折各抵不相通融
若在一倉則但須抵足總數不復細分糧色譬收折色小麥千
石以小麥片抵之也可即以粟米豌豆各片抵之亦無不可惟
粳米價值較昂必以粳片乃能作抵而此項米片散發到旗有
上月之片遲至下月不領者有上年之片遲至下年不镇者或
三五年或七八年往往有之欲買片則不願賣欲發米又不来
領欲購儲米石以備不時則紅朽之虞又勢所難兔惟有存儲
米價隨時應付願領糧片則給錢願領糧則買米之一法去年
冬季分因倉有餘糧融抵一次已將粳米折錢歸入银劾此即
因時因事篇之未可以為定例現在四月分册表仍有折色未
填粳米四百餘石職是故也又其一抑本局更有請者徵收糧
石不過本折兩宗本色有斗斛折色有牌價猶屬来目昭彰惟
片價一項一買一賣彼此直接索價若于還價若干眞出價若
干實得若干旁無與聞之人即最易蒙蔽之事兩倉人款以折色為大宗折色出款以買片鴛巨敷梢有不實全局皆非命脈
所關至為重要前因紅單房盤踞把持從中漁利而改設官糧
铺現在官糧舖所辦之事得人則前日之弊郎今日之利也不
得人則今日之利即後日之弊也現在改章伊始旗選委員翁
無慮此特弊生於久政舉於人既無百年不敝之法即不敢謂
以後必無舞弊之事語云有治人無治法及無治人則更不可
不有治法應請嚴定章程以後收買糧片敢有重尋故轍因缘
為奸者無論數目多寡一經查出立予群麥由憲台批示定案
永遠遵行峻法在前庶幾知所做惕不致驅狼進虎病及公家
竊查陕省屯更各糧共二十萬數千石夏糧居十分之四而稍
強秋糧居十分之六而稍弱本局自去年十月開辨至今七月
有餘秋糧甫經畢事數月之中牌價極小片價適中買片之數
與從前亦屬不相上下而核折色所人之錢除買片抵補之外
猶餘錢二十二萬三千一百四十餘串以一串七百買銀一兩
計之合銀約十三萬一千餘兩以秋六夏四計之餘銀總在二
十萬兩以外若以後牌價加大片價加小買片再加多能加半
即利亦加半能倍蓰則利亦倍蓰現在接辦之初和盤托出所
有盈餘之數自前可以一望而知將來更可以依此為例實於
陝省理財之道不無所禅再上年冬季分列一總
表本年自正月起以後郎按月造齋合並聲明
案此後督臣升允與藩司樊增祥互相參訐及趙炳麟劾樊增
祥皆經浮冒侵吞為辭文繁不備載三十四年陝撫恩壽總督升允會奏整頓西安糧務酌擬章程六
條
附錄恩撫原奏亚章程 查西安糧務積弊已久前次裁道設
局原期力除積弊而事關兵民糧儲正供畸輕或不敷支發畸
重或重困兵民非變通補救務立整齊盡一之規莫收公私兩
全之效督臣錫良原奏所陳固已全局在握第收發俱改折色
不特倉成虛設尤慮災歉失恃且向章完納本折聽民自便未
便更換致拂奥情茲惟弊去太甚法期經久將收發本折一切
酌定妥善辦法通行曉示則兵民既共周知員司自難舞弊謹
將所擬章程六條繕具清單恭呈御覽綜計歸公羡餘一項除
認解開支各款所餘無幾况乎年歲之豐歉無定郎赢餘之數
目難準留此羡餘藉資周轉用備陝省推廣新政之需則積弊
既可前除辦公亦免竭蹶矣其有末盡事宜隨时督飭司道妥
為經理除咨部查照外謹會同恭摺具陳云云 章程六條
一酌收木色以裕儲放查西安同州漢中商州乾州等府州
所屬額徽屯更正耗糧二十萬數干石除水冲沙壓豁免外歷
年實徵八成六七約共京斗糧一十八萬石每石折合倉斗實
收糧十二萬六千石額發八旗綠營官兵一十一萬二千石應
儲正花糧一萬四千石光猪十四年奏定本折兼收聽民自便
至裁道設局後三年之中第一年收本色六萬三千六百石第
二年收本色三萬四千六十石第三年收本色四萬二千一百
石除正耗糧外一年足支發四成二三年則僅敷一成四分三年牽算亦不過二成八分今擬暫發三成本色七成折色以先
年冬季預算收倉實數估計次年本色支領至官員粳米向照
兵丁搭支小麥頗嫌瑣碎以後粟豆兩項限定折支成數粳米
小麥不限折支聽其自便於旗兵甚覺有盆於公家亦無所損
一酌定折價以杜弊混查完糧民戶遠者喜完折色傾糧旗
兵急則惯賣片糧而市價凝落旬殊日異包攬老逐得從而剝
削之今擬裁去官糧铺名目另設均不糧價公所以便兵民而
重儲蓄至兵丁每月應支現糧如有自願折價者可向公所面
商或折或支聽其自便其有私糧鋪持票來賣者一概不收以
祛弊混 一裁免規費以節公用查民間例完京斗較市斗市
價僅六成餘乃因等款之故不得已照九成折收而每斗取錢
九文之外先時又有票錢三文運糧到倉每起先取驗糧數升
或收與否不再發還而地方官衙門驗票加戳或換墨單每票
又給房書錢數文今擬將票錢驗糧驗票加截費一概禁革至
陜省軍糧向校民糧篇重而不交納差徭民糧地丁一兩加差
徭四錢每斗只取單票錢九文比之民糧不甚相遠民間隨同
正項交纳行之已久每年钓收一萬六千串現在舉辦新政等
款維艱既將加戳等費全數裁盡擬留此項以禅公用 一清
查糧名以祛壅藏查屯更田糧民間所苦故賣者多諱言之面
買者鲜過割有司既未暇群稽差役又不肯實報歷年久遠主
屢易兩名如初以官民相睽完欠無别惟糧差熟悉得以顛倒
而播弄之百弊叢生雖嚴比無盆合擬責成各廳州縣予限数
月一律清查其名某田田計若于糧該若干一一核實加以減
輕稅契屏除蠹差專任正斜耆民務期家愉卢曉糧名既確造常平倉
乾隆元年諭積儲平糶原以便民乃聞各省州縣於倉穀出入竟
册宜群各以一分送倉一分存署嗣後如有變換隨時更正報
名似此糧有定册册有的名催收較易而糧差之隔閡糧铺之
詭混伎闹均無所施矣一故設局所以便稽查查折色定價
經此次訂定章程則出入有常須有收發之處現既裁撒官糧
铺另設均不糧價公所一區委佐班一員調用官錢局夥數人
專管收發糧價照章核算不得增減遲延印由財政局司道總
會辦提調文案稽核各員專司其事並添派省城年高望重之
正紳二員用備諮詢不給薪費即於諮議局聚會每遇兩倉收
發繁要之時仍由總會辦提調各官徑騎减從不時輪查以防
日久懈生並將此次新定章程排印成册頒發八旗各營兩倉
並二十三廳州縣暨各羼應完屯更糧錢之里分各存一册以
備查閱每年仍隨時酌發告示俾資遵守一明定賞爵以勵
勤苦查兩倉積弊歷年已久前既化私篇公今又損上盆下茍
非嚴明賞爵尤恐徒法難行現擬局所倉員潔已奉公辦理得
力者一年期滿應由司道分别群請其尤者拔委優差優缺其
次者記功留辦酌量調劑不合久當苦差至倉中紳士暨各處
吏役人等果能勤慣守法一年無誤酌分等差由糧羡充賞項
下從優給獎以勵其餘倘或違章營私一經查實宫神則立予
撤究吏役則從嚴革懲不稍假借
焦乎人知自愛可期弊絕風清矣有派累百姓者當出糶之時則派單令其納銀領穀若干及買補
之時則派單令其納穀領銀若干納銀則收書重取其贏餘納穀
則倉管大肆其抑勒甚至以雪爛之穀為乾潔小民畏勢不敢不
領惟有隱忍贖果而已更有山多田少之地產穀無多而該地方
官不能向他處采買但按田畝朋籍核算發價派令百姓將田畝
歲收之穀交倉決不為民間計及蓋藏至有十餘畝之曰而亦責
其承買穀石者在附郭居民去倉厥不還尚可就近轉輸至於遠
鄉僻壤離城或百里或七八十里之遙亦一概令其領銀納穀小
民肩挑背負越嶺登山窮日之力始至交納之所而姦胥蠹吏又
復任意留難及平糴之日而窵遠村鄉更不能均霑實惠是徒有
轉運之苦而不獲蒙積聚之益行之不善種種流弊各該督撫大
吏當悉心籌畫令有司實力奉行以副騰愛養斯民之意三年諭飭將捐納監生移歸本省本地收捐納穀石陝西榆林府
屬及定邊縣均俟捐足定額十萬石之數再行停止
附錄崔撫紀敬陳積儲原題查積貯倉糧以備平糶赈恤之
用民生攸關乃經國之至計務須貯蓄充盈斯可緩急有備前
准部咨議覆大理寺卿汪隆條奏合將直省州縣不近水次不
通舟楫之處酌量地方之大小戶口之多寡分别加倍積貯又
准部咨議覆西安按察使魏定國條奏个將陝省積貯糧石遇
青黄不接之時是否足敷平耀并作何買貯之處酌議具題節
經臣備檄布政司饼案查濺據署布政使帥念祖詳稱查陝省
常平各倉雖未充盈亦皆不致缺乏但止借糶於青黄不接之
時俱屬有餘若遇脈恤於荒歉之歲間有不足本司悉心籌書
應請以州縣額賦多寡分篇大小中三項額賦四萬兩以上為
大項四萬以下一萬兩以上鴛中項一萬兩以下篇小項每項
之中以兵口折中數目分篇繁簡二等大州縣十五處内戶口
自一萬五千以及四萬三千不等應以戶口二萬九千上下分
繁簡中州縣二十處内卢口自四千以至二萬五千不等應以
戶口一萬四千五百上下分繁簡小州縣五十處内戶口自三
千以至九千不等應以戶口六千上下分繁簡畫一儲備其不
近水次者另行分別應增數目一體倍積咸長二縣處在省會
酌共貯穀二十萬石其餘大項之中繁等酌貯穀六萬五千石
簡等酌積穀五萬五千石中項繁等酌貯穀四萬四千石簡等
酌貯穀三萬六千石小項繁等酌貯穀二萬三千石簡等酌貯穀一萬七千石其不近水次不通舟楫之州縣大處繁等酌貯
外增穀一萬石簡等八千石中處繁等酌貯外增穀八千石簡
等六千石小處繁等酌貯外增穀五千石簡等三千石其各州
縣原貯兵賑耐各倉糧石並應買應易通人應貯之數如不敷
額再請買補再地方情形不同當分别辦理如漢中一府理有
應買分貯廳倉之糧且地潮易腐興安州屬邑小民少艱於變
易平利石泉紫陽白河等縣舊貯倉糧前於詳請變通等事案
内題明每縣出耀三千石將耀價分發榆林府爵買貯在案查
此二屬臨近漢江係陝省最近水吹之地再查榆林府屬之葭
州榆林府谷神木懷遠五屬係小項州縣各屬倉貯徵買完日
俱有二萬七八千以及三萬四五千不等已敷倍積之數均毋
庸議西安府屬之咸寧長安渭南臨潼富平五縣係大項繁等
除咸寧縣原貯兵赈社糧並豫米應易京斗共穀一十萬七千
七十石零長安縣原貯兵賑社糧並豫米應易京斗共穀一十
三萬二下石零已敷應貯之數又近水次外渭南縣原貯並應
易京斗其穀六萬四千三石零應買足額穀一千石臨潼縣原
貯並應易京斗共穀九萬七千六百四十石零已敷議貯之數
二縣俱近水次毋庸倍積富平縣原貯並應易京斗穀六萬二
千四百四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三千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一
萬石整屋三原涇陽三縣係大項簡等除熬屋縣原貯京斗共
穀一十萬三干八百九十石零已敷議貯之數又近水次外三
原縣原貯並應易京斗共穀五萬一千三百四十石零應買足
額穀四千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八千石涇陽縣原貯並應易
京斗共穀六萬三千七百一十石零已敷議貯並倍積之數鄂縣醴泉藍田興平四縣係中項繁等鄠縣原貯京斗共穀八萬
五千九百八十石零藍田縣原貯京斗共穀七萬一十石零均
敷議貯並倍積之數興平縣原貯京斗共穀五萬六千七十石
零醴泉縣原貯京斗共穀五萬一千五百八十石零俱敷議貯
之數又近水次毋庸倍積耀州咸陽高陵三州縣係中項簡等
除咸陽縣原貯並應易京斗共穀七萬八千四百九十石零高
陵縣原貯京斗共穀三萬七千九十石零俱敷議貯之數又近
水次外耀州原貯京斗共毅二萬六千三十一石零應買足額
穀一萬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六千石同官縣保小項繁等該
縣原咛京斗共穀二萬二千七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一千石不
近水次買倍積穀五千石延安府屬之膚施宜川延長端邊定
邊五縣係小項繁等膚施縣共貯京斗穀三萬五千六百五十
石零靖邊縣共貯京斗穀三萬五千石零均敷議貯並倍積之
數宜川縣共貯京斗穀二萬一千六百石零應買足額穀二千
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五千石延長縣共貯京斗穀一萬七千
九十石零應買足額穀六千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五千石定
邊縣共貯京斗穀二萬一千五百九十石零已敷議貯並倍積
之數安定延川安塞兰縣係小項簡等延川蒋共貯京斗穀二
萬四千五百石零安塞縣共貯京斗穀二萬五干六百三十石
零安定縣共貯京斗穀二萬七千九百九十石零均敷議貯並
倍積之數保安甘泉二縣賦不及千戶口稀少保安縣共貯京
斗穀二萬三千九百八十石零已敷議貯並倍積之數甘泉縣
共貯京斗穀一萬八千八百六十石零食指有限多貯無益毋
庸倍積鳳翔府屬之鳳翔寶雞二縣係大項簡等鳳翔縣共貯京斗穀六萬三千二百一十石零已敷議貯並倍積之數寶雞
縣共貯京斗穀四萬二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一萬五千石不近
水次買倍積穀八千石岐山扶風二縣係中項繁等岐山縣共
貯京斗毅三萬二千七百四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一萬二千石
扶風颗共貯京斗穀四萬九干九百一十石零已敷議貯之數
二縣俱近水次毋庸倍積郿縣係中項簡等該縣共貯京斗穀
五萬二千五百九十石零已敷曦貯之數又近水次無庸倍積
朧州济陽二州縣係小項繁等随州共貯京斗穀二萬二千六
百八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一千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五千石
洱陽縣共貯京斗穀二萬六百三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三千石
不近水次買倍積穀五千石麟遊縣係小項簡等該縣共貯京
斗穀一萬六千三百石零應買足額穀一千石不近水次買倍
積穀三千石同州府屬之蒲城縣係大項繁等該縣原貯並應
易京斗共穀七萬一千一十石零除議貯足額穀六萬五千石
尚餘六干石不近水次止應添買不敷倍積穀四千石華州邻
陽韓城澄城四州縣係大項簡等華州原貯並應易京斗共穀
三萬七千七百六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一萬八千石合陽縣原
貯並應易京斗共穀五萬五百七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五千石
韓城縣原貯並應易京斗其穀三萬四千八百九十石零應買
足額穀二萬一千石三州縣俱近水次毋庸倍積澄城縣原貯
並應易京斗共穀二萬八千九百九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三萬
七千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八千石大荔華陰朝邑三縣係中
項繁等大荔縣原貯並應易京斗共穀四萬四百五十石零應
買足額穀四千石華陰縣原貯並應易京斗共穀四萬九百七十石零應買足額穀四千石朝邑縣原貯並應易京斗共穀四
萬一千八百四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三千石三縣俱近水次毋
庸倍積白水縣深中項簡等該縣原貯並應易京斗共穀三萬
六千八百二十石零已敷議貯之數不近水次應買倍積穀六
千石潼關縣係小項繁等該縣原貯並應易京斗兵穀三萬一
千一百五十石零已敷議貯之數又近水次毋庸倍積邠州係
中項簡等該州共貯京斗穀二萬二千四百三十石零應買足
額穀一萬四千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六千石三水長武淳化
三縣係小項繁等三水縣共貯京斗穀一萬九千九百四十石
零應買足額穀四千石淳化縣共貯京斗穀一萬七千三百二
十石零應買足額穀六千石長武縣共貯京斗穀二萬六百三
十石零應買足額毅三千石三縣俱不近水吹應買倍積穀各
五千石乾州係中項繁等該州原貯並應易京斗共穀三萬三
千二百石零應買足額穀一萬一千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八
千石武功縣係中項簡等該縣原貯並應易京斗共穀六萬七
千七百石零已敷議貯之數又近水次毋庸倍積永壽縣保小
項繁等該縣共貯京斗穀一萬九千四百石零應買足額穀四
千石不近水吹買倍積穀五千石商州雒南二州縣係小項繁
等商州共貯京斗穀二萬三百石零應買足額穀三千石地近
水次毋庸倍積雒南縣共貯京斗穀一萬八百八十石零應買
足額穀一萬二千石不近水次應買倍積穀五千石山陽縣係
小項簡等該縣共貯京斗穀八千六百五十石零應買足額穀
九干石不近水次買倍積穀三千石鎮安商南二縣賦不及千
戶不成里商南縣共貯京斗穀八千七百石零鎮安縣共貯京斗穀五千三百石零食指有限多貯無益應請每縣酌增穀五
千石綏德州係小項繁等該州共貯京斗穀三萬五千八百石
零已敷議貯並倍積之數清澗米脂吳堡三縣係小項簡等清
澗縣共貯京斗穀二萬八千六百石零已敷議貯並倍積之數
米脂縣共貯京斗穀一萬七千八十石零止敷議貯之數吳堡
縣共貯京斗穀七千三百石零應買足額穀一萬石二縣俱不
近水次應買倍積穀各三千石鄜州洛川係小項繁等鄜州共
貯京斗穀二萬九千一百石零已敷議貯並倍積之數洛川縣
共貯京斗穀六千一百五十石零應買足額穀一萬七千石不
近水次買倍積穀五千石中部宜君二縣係小項簡等中部縣
共貯京斗穀一萬一千九百四十石零應買足額穀六千石宜
君縣共貯京斗穀一萬一千七百三十石零應買足額穀六千
石二縣俱不近水次應買倍積穀各三千石以上共應買京斗
穀四十萬三千石俱用京斗照依時價請動地丁錢糧分發探
買前來臣正在巒疏核題間又奉論著各該督撫確查所屬現
存倉穀若于足敷本地之用與否若將戶部捐監之例移於本
省合捐本色於地方有無裨盆若事屬應行印將如何定例定
數之處詳議具凑臣又檄行布政司一饼確查安議今復據署
布政使帥念祖詳稱查常平捐例原篇民食起見若移於本省
以本地之粟穀實本地之倉儲實於民生有盆請將不敷積貯
不近水次渭南富平等三十七州縣悉照派買足額倍積之數
照例開捐不必請動庫項其毋庸買貯州縣不用收捐如有願
捐者聽其赴積貯州縣報指其應買貯州縣願捐者止許在本
縣指納捐滿之日仍許赴等邑報捐至如何定例定數之處查定例每穀一京石價銀五錢此在陜省原屬適中之價不過歉
收之年少有不敷但生俊等報指多在糧價平賤之時若歲遇
歉收糧價昂貴即定數減而又誠報捐終屬寥寥況歲遇歉收
亦不宜令有力之家糶買捐監增市價而妨民食是陜省捐穀
之價似無庸於各屬區別貴賤定議應請照例每京斗五錢
畫一定數以杜生俊避重京輕州縣收多報少等弊云云
是歲又申明直省買補倉穀之例先是元年議准秋收買補倉穀
地各地方時價足數給發不得稍有短少至一年又議准被災州
縣倉穀散給無存者務於秋收豐稔之時即題明撥銀完補以實
倉儲如逢水旱價值昂貴令將存價緣由咨部以俟次年秋收採
買如次年仍延緩不買以玩視倉儲例恭處至是復諸買補時若
秋成穀價仍歸則就鄰近價平之處於春月贖買補足如鄰近價
亦未平暫停買補或俟次年麥收豐稔買麥收儲秋成易穀還倉
或竟俟次年秋成買穀隨時酌量辦理
又是歲詔以常平積久弊生密令各省督撫悉心籌畫以期官民無累而蓋藏常足令密議具奏
新設而撓臣藉時此穀處之或短於買縣且糶用食常附
州所蓋公工此不自倘派費用發買補之城之法秋平錄
縣以藏事條獲能然然一皆斗十補還内中時至成倉崔
奉重常之秦利無之不買出則之之倉丁裕惟善之原撫
行積足漸者則賠理敷頭之以一際時隨戶附也後為原
不貯之可亦其累然豈總小大二往於役役城但照濟奏
善備處密甚害之天能斂民易者往斗亦戶居有數民
甚荒悉寄多盆苦時堪各此小有擇秤乘牙民司買而乾
或歉心各但不則豐此戶富用銀縣溢機戶就奉補設隆
惟誠定省再可官歉擾照民秤色中額暗囤近行出每二
知務議督三問吏靡累數之則低富浮竊戶赴不陳年年
利本具撫思矣不常耶交受以潮戶收通與買善易青十
己足奏將维其能而朕倉累重者發填同倉而其新黄二
途食不如若中不價思此也易或給補盜書鄉弊不不月
使之必何明弊問值穀等乃輕合銀遮賣聲民逐致接十
利要繕籌降端之低貴窮更且自兩蓋雖氣則有紅之四
民圖本畫論種閭昂則黎有交運合此倉相往不朽時日
之然特辦旨種閻難出二照倉還其平額通返可以存内
政而論理轉朕而定耀月糧折倉交羅有捏守勝備七閣
轉每竊使恐知不倘穀新派耗脚穀時虧名候言歉羅奉
為歲查官警之育或賤絲買盤價有之總報不者歲三上
累出常民奸甚者買則五之倉無照弊期買能當赈以諭
民陳平無民悉更補買月弊應出時也秋而逼其恤給各
之易之累阻即欲之铺新每倉又價至熟州及出之民省端種種弊實不可枚舉惟是天時豐歉靡常價值低昂難定脫
令州縣買補不敷致有賠累則累官者究竟終歸於累民故欲
去民累不可不饼除官累臣查常不之法穀貴則減價而耀原
為利濟貧民而欲合貧民實沾其惠莫要於未開糶之先预查
貧民戶口蓋貧富不清人戶混淆則重複頂冒包攬囤積勾通
盜竊諸弊無不叢生故清查貧戶篇平耀第一急務臣請就陕
省現在平羅言之上年秋收歉薄撥運豫米八萬餘石平耀臣
燃豫米未到之前郎檄布政司筋合各州縣按照現行保甲門
牌預查貧戶分别大小口數印於門牌上填註貧民二字用圖
害截記令其隔時自攜門牌赴羅計口而授井使之計日而羅
迨開羅之持照例四鄉設廠運費在公用銀内報銷又照例耀
價大加酌诚每石減至七錢且擇公正士民及社倉倉正副董
其事惟令州縣與監耀官往來稽查督率不許倉書内丁隨役
經手在赴翟者免往返守候之勞镤役人等亦不致有暗竊盗
賣之弊而所以杜絕补役牙国捏名報買者則唯在乎因州縣
已行之保甲以查貧戶既不盧其滋擾就貧民自攜之門牌以
驗明口數自不至於假冒也自去冬開耀以迄今春源源接齊
約略可延至收麥之時以八萬餘石之米分撥西安同州二府
並乾州所屬三十餘州縣糧雖不多而貧戶日食寬裕人情安
帖行之頗有成效他省所不敢知而就陝省情形計議似可永
遠行之但此法宜於款歲而豐年則須變通如時值豐年雖當
青黃不接之時穀價本屬平賤耀價不必大減亦不必四鄉設
廠虚糜脚費郎非眞正貧民不妨聽其羅買蓋糧價既不大減
則無利可趨一切勾通捏報諸弊將不禁而自止此時如不能敷糶三之數即令州縣據實詳明將應糶糧石歸入下年平糶
查陝省風土高燥穀性耐久州縣晒晾得法雖存倉多年不至
霉濕固不必定限糶三也况天時豐歉靡常計十年中必有兩
三料薄收薄收之時多篇平糶則於豐年不能糶之數適足相
當此豐年之平糶較之歉歲雖略有變通而實可以互濟者也
至於買補倉糧陝省倘未舉行臣查州縣探買倉糧勒派富戶
及照糧派買並累窮黎諸弊大抵由於畏探買之賠累居多官
畏賠累究惟固閣是問至於不肖有司更欲藉此漁利而其害
逐有不可勝言者臣再四思維莫如以州縣糶糶之盈餘常留
為探買倉糧之費而不必别充公用臣查定例常不倉糧遇歉
收之年酌量多糶不必拘泥糶三成例遵奉在案若時值豐年
不能敷糶三之數又將應糶糧石歸人下年不糶是州縣倉糧
在豐年羅賣者十之一二在歉歲糶賣者十之八九以豐年糶
價篇豐年森價尚可不至大不足若以歉歲之貴糶較豐年之
賤霜且以極貴時之所糶較極賤時之所糶通融合算大有盈
餘惟必舉倉糧盈餘歸諸别項公用州縣藉此邀功而上官亦
亟嘉篇幹才殊不思端铢之微利雖若創獲於意外而積貯之
大計必至坐困於局中一當買補之時價值而外絲毫不得假
借一切運費搧耗有司不能作無米之炊雖欲不擾累百姓而
勢固有所不能擬請嗣後常不倉糧只以原額篇率年年積算
一陳僅易一新之貯所有每年貴糶賤糶之盈餘合州縣據實
詳明永遠存留為買補倉糧之費而不以充别項公用亦不以
增添倉糧則今歲之盈餘可預備來歲之不足即前任之盈餘乎不但此也即交代盤查一切人夫之費皆可取給於盈餘之
中而不憂其不足矣倘慮不省州縣侵挪虧空郎於報明盈餘
之時將銀兩提貯府庫遇有探買及一切需費之處准其詳明
動支以倉儲所餘常留為倉儲之用庶幾官民無累蓋藏常足
之道也而其要又在督撫監司於平耀買補之時嚴加訪查使
有司奉公畏法自然弊絕風清治法治人相輔而行庶不負足
國裕民慎重倉貯之至意再查陝省倉糧平糶買铺之外又有
勒借徵收之弊每年青黄不接之時向例借羅兼行時值年豐
穀賤不能平耀則専挾借例將應行出三糧石按照里戶地糧
差押勒傾輕量低出花戶明知不足莫敢聲营迨至徵收還倉
則需索留難淋尖踢斛落地餘糧不許百姓掃攬輕出重收積
有餘糧計可抵足原額即將未完米石折價肥囊臣到任後廉
知種種鋼弊即於上年七月内刊發告示遍檄各州縣恪遵功
令不許舞弊殃民出借務須公平量給不許短少升合徵收聽
借戶自行執概平斛響摸不許絲毫盗額浮收在案嗣於十二
月内戶部議覆署布政使帥念祖摺奏勒借之弊又定有勒借
糧石著落追賠之例臣於接准部咨之後復筋合布政司將部
議刊刻頒示俾窮鄉僻壤咸得聞知又在案查出借徵收事屬
相因州縣之勒借既除而昔收宿弊亦自可杜以
上二項亦保陕省常平倉之積弊理合一饼陳明
四年議准陝西收捐之糧及常平倉收儲之糧除本年所收不准
開耗外至收儲次年以後三年之内每石每年准其開耗一升作正報銷三年之後不准再減其延安府徵收本色糧米准其每石
收耗三升留充折耗之用
七年覆准陝西西安延安鳳翔同州榆林五府邠州乾州綏德鄜
州四州風土高燥所屬州縣倉糧從無徽變毋庸開報氣頭廒底
其漢中府屬之寧羌南鄭等九州縣興安州及平利石泉等六縣
商州所屬之雒南等四縣地既卑濕所產又多稻穀性不耐久遞
年挨次出易地僻民稀不能照數易新自應仿照京倉開報氣頭
廒底之例酌定成規以免賠累其儲倉已過五年者照京倉例酌
減十分之三若儲倉未過五年及已開報氣頭廒底一次者均不
准開報
九年覈准陝西所屬常平穀二百七十三萬三千有十石按州縣
大小分存咸寧長安二縣各存穀七萬五千石葭州神木等七州縣各存穀五萬石綏德膚施等十二州縣各存穀四萬石富平臨
潼等七州縣各存穀五萬石乾州三原等八州縣各存穀四萬五
千石華州藍田等十一州縣各存穀四萬石邠州耀州等七州縣
各存穀三萬石商州鄜州等十七州縣各存穀一萬七千二百餘
石同官麟遊等七州縣各存穀八千石興安洵陽等七州縣地氣
潮濕多存恐致紅朽仍以現存舊穀四萬四千五百四十石作為
定額
十三年議准陝西所屬積穀應以乾隆年間所定之額為准令該
督撫視所屬府州縣之大小均勻存儲其間有轉運難出產少地
方衝要以及提鎮駐紮各有犬牙相錯之處彼此可以協濟均應
分別加儲
五十九年諭榆林各屬及定邊縣删除五萬石除歷年動用作正開銷飭令買補以足原額五萬石之數
附錄陝撫陳宏謀常平倉條規一西鳳同漢興乾邠商等府
州屬節氣差早夏收均在四五月開各州縣應於年底截定存
倉數目於正月封印以内詳請出借定期二月初旬至二月望
前出借延榆廊铵等府州節氣較遲夏收率在六月各州縣應
於正月内截定存倉數目二月内具詳定期三月望後至四月
初旬出借凡群請出借者務期扣明出三實在數目出借日期
通詳於十日前將應借糧數開倉日期明白曉臉各里使民間
週知如通詳之後已屆借期倘未批到亦郎出借不可失信於
民其前由司府遞行詳請概行停止一出三之糧先麥後穀
如麥係新收穀難久貯又應先放穀石若麥與穀俱係存貯年
久則仍先麥後穀或酌量策放至於糜穀不耐久貯亦與穀酌
量先後出放各州联預先就地等畫務於詳請出借文内聲明
不得統言借數不分色樣從前委員驗糧監放概行停止一
借穀每戶不過一石麥不過五斗必須力農乏食之家取有的
保方准借給凡游手無業及無保者不准借給裕監兵役果係
耕田亦准取保借給同居有親屬者親屬出名不得倚恃衿監
兵役出名赴借更不許倚勢多借借後不還無著者惟保人是
問凡一戶借穀至數石數十石者即以包借作弊論罪摇追衙
門人役地棍勾通朋名冒借者從重處追官井參處道府就近
稻查一州縣將出三數目按里酌定傅知各里長戶首將應
願借者開具花戶取傾送署則分别東西南北四鄉量其距城
遠近借戶多少於告示内開明某里應借糧數限定某日借放某鄉某里某甲至日務即以次輪放毋擁擠久候如州縣臨斯
有事即委教雜官監放或安當親屬監放不得因事改期久候
難堪 一年葳豐稔或借不及出三之數即於報摺闪聲明不
必定須足數倘收成歉薄乏食者多必須多借米價驟昂必須
多糶者准其詳明多借多糶凡借糶過於出三之數者須將情
形群候批允方行借糶但不必由司道府州遞請稽延倘地方
有冰雹水旱勘不成災仍須借給籽種口食者應先動借社穀
免其加息如就近祉穀不敷借給或離社甚遠再動常平准其
於出三額外接濟一面酌借一面詳報一積年舊欠准其以
一麥抵二穀還倉本年新借者借穀還穀借麥還麥惟平糶之
糧無論糶穀羅麥買補時均須盡買穀石還倉廉舊欠易於完
秘不至麥多鄭於久貯如原無舊欠而倉貯無麥及麥少者新
借之穀准其一牛完麥一牛秋後完穀不完者同保人一饼比
追不得將借負欠希冀次年完麥也有貯麥已多者於麥貴時
詳請出糶買穀還倉如麥價平減麥久難貯詳明出借易換新
麥均於出三之外随時籌辦 一借穀既有定期各里甲戶首
必須同花戶赴領倘係不應借及冒名者戶首指出究處親友
相証代借者仍借給免究遠鄉不願借者不可強派不可將一
里之穀交里甲總傾代散包借包還乘貴販賣而應借之戶反
不得借不願借之戶反出費詫人代借代還也 一原詳定出
三之糧石至期所借無多或市價昂貴將出三餘糧出糶成熟
之年每穀一石照時價減銀五分米減一錢米貴之年穀減一
錢米減二錢倘或荒歉米貴詳明大加酌減凡請糶文内務將
市價若干每石減價若于折收錢若于一面報明一面照式出示先行出糶如市價尚平郎出三数内亦須稍留不可急糶凡
出糶一概碾米以便待囊之民 一西同鳳漢興邠乾商各府
州多種麥田收穫亦罩定於收麥後六月初開倉除全行清還
者外其餘不能全完或止完一牛者均於秋後全完定於十月
初開倉十二月報完其延榆絞鄜四府州收秘較遥且麥少穀
多有種麥能早完者外其餘亦定於十月初開倉十二月報完
但沿邊一帶山嶺冰雪有糧難於駝運寬限至正月底報完西
同一帶歲底不能報完延榆一帶正月不能報完即將花兵欠
數一面出示各里如再不完追比保人凡本年之欠戶下年不
准再借 一歷年積欠頗多者若饼於出三數内扣除其中已
完之戶不得再借未免偏枯應合州縣確查欠數之多寡酌量
上年收成之豐歉若小民蓋藏倚可支持郎於出三數内扣除
倘力田農民實待官穀接濟又有保人作保仍准量行借給至
各州縣開報欠戶内有能續行還完與雖欠而篇數無多及已
完過尘者亦准分别量行借給 一借糧無論屯月民戶凡係
耕晨乏食保氟有人一體借給無論豫穀常平兵赈監穀應統
計所人出借屯月原以軍地篇業倘軍地已轉賣即同無業之
人不在借給之例雖有營業並不耕田亦不准借 一米糧昂
貴必須出糶者除城中設廠外或於煙戶稠密之適中市鎮或
地值災歉乏食之村莊將穀碾運出糶詳明委官監糶運費出
於餘米餘米不敷出於糶價不得止圖省事專在城中出糶也
碾糶常平出三者免報餘米如撥運兵糧因災撥賑數多者報
餘米三升詳明糶價充公 一借放倉穀既有保令又有花名
細册册内註明里甲住址保人姓名州颗將借册分里彙訂或當堂審事或公出勘驗均郎攜帶遇便抽查逢人詢問有不符
者再追究里長月首保人則有捏名冒借不難隨處發覺正不
必親身借放未必人人識認也此花名細册止造一本存縣不
必報上 一民欠常糧西同等府於十二月底止延榆等處於
正月底止除已完外有未完者饰造花名清册送該管府州府
州另委員下鄉挨查如有虛捏及胥役包侵立即究處果係本
戶實欠委員另取本戶限帖限次年正月清還如仍不完比追
保戶下年不准再借因災緩徵者亦免查免造地方官不得因
有未完處分捏報全完白取虚担重答釀成虧挪等弊 一每
歲造報借糶由州縣而中府轉司報院層層轉折重複繁擾不
無苛駁代造之費嗣後借羅完日該州縣將保餌存卷止將借
糶過數目按照所發册式各造一本通申院司道府直隸州存
案收還完日照册式造极以省苛駁煩擾如敢違式錯混即提
經承究處 一常平借糶问有用京斗者亦有用市斗折合京
斗者率不畫一不無滋弊累民嗣後一切收放糧石俱用京斗
另製漏斗簸籮以免抛撒出人俱用平直木槩令民自行執槩
平斛響摸無許斗級用手當概以滋虚淺高浮之弊 一民間
欠穀寧可今月還倉次月再借不得抽換令紙以舊欠作新借
地方官不得止顧處分誘民抵借骧成流抵大弊 一兩官交
代先盤在倉之糧其民欠則有存衙細册可查但逐戶挨查未
免粉擾遲滯新官止就細册欠戶抽查有無
虚捏郎可破露如保實欠即可出結交代
宣統元年陝西諮議局條陳常平倉出易規則
附錄諮議局原議 查陝屬府廳州縣積穀之倉有二一曰常
平一日義倉義倉辦法尚不大壞惟常平倉建置在治城管理
鴛官吏所儲之粟牛為小麥不耐久儲流弊約有數端交納之
時於書吏及管倉之官親幕友無賄雖顆粒光潔亦遭駁斥有
賄則雖成色惡劣無不收存一也運載來自遠方抵倉則今日
不驗明日不收守候需時斗級趁此留難挑剔上下其手二也
小民畏倉吏如虎類皆包寫於市商代為交納每斗較市價錢
多百文三也入倉之後永為封禁閭閣縱有歉收之日官府絕
無發棠之舉久之知其霉壞不堪始為出易名曰春借其服底
服蓋之粟糟朽黏結無異糞土中層顆粒雖形質宛然造入裝
類簸半成灰末小民計此往來盤費車價等項需錢甚多所傾
之粟紅朽無用不得已忍氣乔聲糶之市商每斗僅得錢三四
十文四也其春借之日出以京斗約重十二三斤至秋還之日
人以倉斗約重二十餘斤出以小斗人以大斗而每多浮收五
也書吏借此作弊串通官親幕友暗售空票飽其私囊而倉糧
依舊歸倉積儲易於速朽六也夫原設倉之意所以備荒而惠
民也似此流弊大為民累擬請撫憲乘此荒後納粟歷年未久
尚不至十分徽壞塊結又幸本年秋雨露足麥根堅好侠明春
青黃不接掃數出易忙後一津收儲乾潔之糧兔得以陳壓新
致後有蛾化虫蠹至出納之時官為督辦瓣為拖辦書吏不准
沾手以倉斛人以倉斛出京斗市量概不許用不斗用概出合
斗級執概人令納麥人執概底流弊一掃而空而實惠均需矣
再查貧民於青黃不接之時貨麥期以忙後清償每斗加三或
四五不等故麥甫登場面為債主席捲一空者比比皆是若無拘常平義倉每春季以市斗放諸貧民忙後加二收之則民霑
實惠而外又可為地方籌一用款 附酌議積穀章程十八條
一從前之積猾倉書斗級一律革去不准沾染倉事應選本
地紳誉經管 一紳耆宜擇殷實公正者以一人為正以二人
為副兩年一换再選紳士中望重品端者數人為稽查員如有
弊端不惟管倉之紳受其罰即稽醒員亦不能辭其責二年限
滿辦理得法由地方官稟請獎勵 一出易應遵舊章按照年
限麥限三年豆米限五年過與不及均不准 一看守倉廒夫
役應責成正副紳選雇稟請地方官派充有弊惟該紳是問
一出倉收倉之斗級臨時募老實鄉民充當事畢散去不必專
設此額 一出入均用同式之斗斗之裏面均特别標識以為
準則不准用兩樣斗尤不准於斗柄之下及斗底加襪他物並
不准於收糧時挖而小之犯者重懲 一收放之時先將道途
遠近村堡大小卢口多寡通盤計算分别日期先行宣布某處
定某日如期而至隨到隨收不准積壓本比應發應收之糧斷
不准堆至明日違者議罰 一收發時所出糧券不准最取分
文違者重懲 一用斗時地下所鋪之席不准過大不准故意
道糧於席所遺之糧或入倉或歸花戶分别辦理不准掌斗人
掃去一過斗不准用手拂拭一律用概惟概上須加 一柄掌
斗時以手握柄不准專執概以防上下其手隨而沈壓 一糧
有好壞故糧時項分開搭配不許攪和致好者亦不可食 一
收糧眼同眾紳察親糧色可收則收不得故意挑剔鄉民亦不
得以惡糧搪塞如應更換眾議僉同即行更換不得達拗 一
不准糧铺糧差代為包完以防賣飛子折錢等弊 一鄉民傾糧交糧有不能到城者往往証里長糧正代辦里長糧正邃詭
詞牟利浮冒剋削利歸己而害歸人兹應分區辦理每區擇一
殷實正紳稽查並於適中處處將傾糧交糧數目及花戶姓名
張榜曉示以免弊混 一所所是穀即還穀麥豆部還麥豆不
得混易但准照義倉章程加收息糧以期積峙 一新舊交替
前任與後任出結正副神及稽查餐另出 一結隨同存案一
地方官如不按照定章有浮收虧短等弊准正副紳及稽查員
具稟本管官衙門陳愬除追繳外仍從嚴懲處神耆有鳞亦如
之通同舞弊或隱徇不報者發覺饼懲 一倉弊宿積已久誠
恐鄉民忧於前勢不能通曉猾徒便因而患嚇之應由地方官
將整頓方法先行刊布多張張
貼並交各紳耆講演俾俾週知
社倉
雍正二年部定社倉條例一令地方官開誠勸諭不得苛派米石
暫於公所寺院收存俟息米已多建廒收儲所捐之數立册登明
不拘升斗積少成多若有奉公樂善捐至十石以上給以花紅三
十石以上獎以匾額五十石以上遞加獎勵有年久不倦捐至三
四百石給以八品頂帶每社設正副社長擇立品端方家道殷實者二人果能出納有法鄉里推服按年給獎十年無過亦題請給
以八品頂帶狥私者即行革懲侵蝕者按律治罪其收息之法凡
借本穀一石冬間收息二斗小歉減半大歉全免祇收本穀至十
年后息倍於本祇以加一行息其出入之斗斛遵照部頒公平較
量社長預於四月上旬申報給貸定期支散十月上旬申報受納
不得抑勒多收臨放時願借者先報社長計口給發交納時社長
先行示期依限完納其册籍之登記每社設用印官簿二本一社
長收執一繳州縣存查登載數目毋得互異其存州縣一本夏則
五月申繳至秋領出冬则十月申繳至來春領出不許遲延以滋
弊竇每次事畢社長本縣各將總數申報上司凡州縣官祗聽稽
查不許干預出納如有抑勒挪借强行糶賣侵蝕等事許社長呈
告據實題參 雍正七年總督岳鍾琪頒行社倉條約
附錄條約十六則 一按糧分倉按村分社凡一州縣中譬如
有穀五千石使分作五倉譬如有村六百堡亦分作五社是以
一千石穀為一倉以相近之一百二十村堡為一社也若有殼
六千石有村五百堡便分作六社設倉六處使當以相近之八
十餘村堡為一社矣應令各州縣官照依條約將境内村堡各
就方向道里相近者均匀分撥立社之後地方官赴司請令建
倉銀兩單騎親往各鄉各社料理相度每到一社傳集本社各
村堡之民年五六十以上者齊集本社適中最大之村堡内公
同相度建倉地面合本社各村堡老民就於建倉堡内公舉般
實良善素不多事之人充當倉正倉副官吏敬宣聖主天心以
應納之火耗代民買穀造倉實係百姓自己備荒之物並與官
倉無涉面論明白官即自遺確人以銀蓋倉務照後開單式蓋
造不得科派鄉民不得累及倉正倉副 附蓋造社倉式樣
倉基約寬五丈深一丈三尺其倉房不論高矮不拘間數只要
倉内可進二千京石樑柱圍圓約在一尺三寸以外一尺五寸
以内 倉底板片豹厚一寸四五分以上俱照裁尺 倉底之
板須襯墊離地二三尺使其透風 倉頂每間開一氣帽另加
椽瓦如帽覆之 一借放收息每歲必有增添所以按一千京
石分社而必照二干京石蓋倉俟將來有積至二千京石者即
當分為兩社如原係八十四村為一社者即分四十二村另立
一社亦於適中湊集之處另立社倉分穀一半貯之再另公舉
倉正倉副司之其蓋倉之費即用息穀其看守各事宜如條約行之 一社倉之糧原係民力故專交百姓自司出納不許官
員管理每年春借秋還加二收息若秋收只在五分内外則但
照本還倉若並不及五分則俟來年照收成分數酌量還倉凡
紳补並現年鄉約保長及衙門人等不許經管亦不許借 一
每年春借將倉糧只勤一宇仍留一牢存倉以防秋款萬一秋
稼不收許本社各村堡年老人民各自查本村本堡中實在窮
饿之人戶大小人口開明一單到社倉内同倉正倉副查明存
倉糧石現貯若干照戶計口均攤借放若秋禾雖遇水早仍有
二三分收成者窮民但可支持則存倉一半之糧仍必留在來
春借放更為得濟切不可祗顯目前借放太急以致来年青黄
不接時轉無救應也至於前項借給之戶必保實在乏食窮民
或家有糗糧或有資本生理者亦來混借被窮民告官加倍追
穀還倉如有紳价衙役光棍恃強帶令不應借之人到倉混借
者許本社窮民售官將紳衿並上司衙役立刻詳革一面將神
衿役棍人等鎖拏牧禁照強倍之數於各补棍名下加十倍追
穀還倉仍定三日一限嚴加責比其凡遇款年借放窮民之數
總俟豐收後照本還倉不能還者聽 一每年春借之時必係
本社中素有營業實在缺糧者方許借用仍須亦有營業之人
作保就在簿内寫其名字倘秋收不還即便向保人催討如游
手好閒無所營業者春天俱不准借又如東祉村堡之人不許
往西社混借 一秋收還倉穀子務須乾圓潔凈若淫惡不實
退還另換仍須加倍罰穀倉正倉副誤收者朗著代篇賠補其
春借之糧有至立冬後不還者著落保人連催三次其倉正倉
副各催一次仍恃頑不理者然後開寫姓名稟官懲辦倍爵還倉 一倉正倉副既專管社倉之事若不給以養廉豈可責其
盡心竭力應在息穀内每年每人給十二京石供其飯米庶有
責成不致推諉 一倉正倉副謹守管簽每年春借秋還登記
簿内出納俱用印烙京斗收放一概不量不得低出高進以致
眾人不服 一社倉民部管理雖不許地方官經手但無查考
之法恐倉正倉副收放不公或百姓借出不還又還時雜攙灰
土等弊同鄉共井碍於情面隱忍姑容易至廢弛今定每年著
官查核一次凡冬至後有司到倉喚同本祉年老人民查看本
社原有糧石若干與本年春借秋還并利息若干除鼠耗外現
該若干查看倉廒是否堅固糧石是否乾潔即以量倉步算打
簽驗底之法驗算存倉穀石是否如數充足然後翁與倉正倉
副每人飯穀十二石再將修補倉廒用過若干亦取息穀給還
如倉正倉副收放不公眾老民公同具稟然後議爵更換如倉
正倉副秉公持正取怨於人遂有一二挾雠安稟非眾老人公
言者即將妄稟之人懲治倍罰一年之内惟冬至後官至社倉
一次務令官就百姓不許百姓就官除倉正倉副擅用倉糧或
敢盜賣被本社百姓告發許地方差拘訊究外至於平常不許
官員票喚倉正倉副而倉正倉副亦不許到衙門伺饮點卯
一倉正倉副出入公平眾人输服修倉勤而貯糧謹者應分别
犒賞以便鼓勵凡經管一年公慎得法者除給飯穀十二石額
外再賞息穀一京石代花紅經管二年如此者額外賞息穀三
京石代羊酒經管三年如此者額外賞息穀五京石代旗匾其
家道般實願得旗匾光耀門閭者即以此五石之數令地方官
置旗匾給之願得穀石者仍聽到五今經管如一者著地方官詳報督撫兩院咨部給與九品頂帶五年之後如尚自願管者
仍著管理如年邁有疾不能料理者即於地方官查倉時眾老
民公舉一人當泉交代但正副二人不許司時更換如五年之
内有老病事故者亦俟官員查倉時百姓公舉另換如倉正倉
副有瞻徇情面濫借與不應借之人或濫收忠淫不實之穀或
倉服不修以致穀有霉爛短少將倉正倉副革退並將未還之
穀及霉爛短少之穀於革退之倉正倉副名下追補還倉 一
官員查倉惟荒年不必等候冬至只在九月霜降前後應到各
處查看传齊各本社老民公同查明實在窮餓戶口與貯倉糧
數計卢口均分付與倉正倉副開倉賑貸官員不必經手如借
放不公或遲延掯勒被窮民喊告者倉正倉副照前處罰 一
地方有司不許因公事借動社倉穀石該管有司佐雜向倉正
倉副借動顆粒者則不論紳补百姓俱許赴該管之道府直隸
州衙門告狀將借動之劣員揭叄問罪加十倍追補如道府直
隸州籍口不日不許干預社倉之事並百姓因社倉告官亦推
托不管或不准詞狀或不行揭報一經督撫訪聞或百姓於督
撫衙門告發將道府面隸州一並叄革分賠 一官員或每年
冬天竟不到社查倉或遇荒年竟不到社查饑民或查倉時要
倉正倉副供應或書辦衙役報官進倉需索酒食錢米許百姓
赴上司衙門告狀官則處參役則重懲斥革仍十倍追還倉正
倉副 一管理收放責成倉正倉副至於進出盤量看守巡查
必須同社之人公議輪流值日庶免侵盜等弊如有惡棍偷盜
倉糧倉正倉副立刻稟官重責枷號加倍追還俟完日放枷再
照偷盜之律計喊科罪 一每豐年同社中殷實富戶但肯捐穀添人社倉俱於官員到社查倉時給與捐助數目印票不拘
三年五年但積捐至五十京石者地方官詳明督撫咨部請給
九品頂戴以示鼓勵若於歉年有能捐穀添人社倉借放者一
石准作豐年三石 一官員每年冬月查倉先合吏書將條約
當聚明讀一逼以便照式稽查其條約
木榜朽壞者以動息穀修整刊補完全
乾隆三年部議每息穀十升以七升歸倉以三升給社長作修倉
折耗
四年議准西安巡撫張楷奏定社倉事例一社長定三年更換以
杜欺弊一春借之時酌留一半以防秋歉一限令每年清還兼收
麥石以省拖欠一將借戶穀數姓名粘貼曉示以除捏冒一令地
方官稽查交代分賠以專責成
五年部議陝西所屬祉敷有二項一係百姓公捐自行議定倉正
倉副經理出人報官存案不入官之交代仍聽民料理一係加二
耗糧内留五分為社糧責成地方官經理 四十一年部議陝西省正副社長經管一年公慎無過賞息穀一
京石二年無過賞息穀三京石三年無過賞息穀五京石如不願
賞穀即以此五京石之數令地方官置給匾額
五十六年部議陝西省社倉穀石係耗羡銀兩買儲與他省不同
如社長有侵蝕虧空穀石先於社長名下勒追如一年内不能全
完社長治罪未完穀石著該州縣賠補
乾隆六年陝撫陳宏謀題准陝西社倉穀石每歲出入數目造報
督撫年終具題如實欠在民力不能完及逃亡無著准督撫査明
取結於題報案内請豁凡州縣交代彙同常平倉一律盤查造册
結報
附錄陳撫原奏 竊維積儲之法不外常平社倉二者常平貯
之城中其出入也官主之社倉散貯於鄉其出人也社正副主
之總在散斂及時經理如法然後可以源源借還民玃接濟之
益官無霉變之虞未可圖官司省事不顧百姓之便盆與否也陝西省常平倉穀每年存七出三需借者多需耀者少向來辦
理未免拘泥迹似慎重實多掣肘如州縣於二三月間始行詳
借由府而司而院及至批行到縣已在暮春初夏民間不能緩
待早經貸於富室出借之糧漸少存倉之粟漸多年復一年紅
朽堪虞且州縣既已奉文勢必合民借傾其中或按里發穀有
不願借而強借者矣漫無區别有不應借而借者矣借既不能
無弊征則難以完全以致歷年多有積欠州縣因舊欠未清不
敢輕議再借而不知清混借之弊以收速還之效故欠者日多
借者日少陳陳相因倉儲民生兩無利盆此常平之穀所宜丽
為經理者也陝省社倉穀本無多自雍正七年前督臣岳鍾琪
奏將應減之五分耗羡暫收兩年代民買穀以作社本繼因地
方官一概誘於社正副全不稽青致有侵虧前撫臣張楷乃奏
請定州縣官處分將社倉飞於交代自是以後州縣官因有責
成則又親同官物不但社正副不能自由即州縣亦不能自主
凡遇出借遞屋具詳雖屬青黄不接百姓急需借領而上司批
行未到社正副不敢擅借兼有以不須出借篇詞者及有霉變
則又惟社正副是問故各視篇畏途殷實之人堅不肯充社倉
之良法漸壞而民間之積欠亦多此社倉之穀所篇函宜經理
者也臣等伏思陝省現在常平倉穀通共三百三十餘萬石社
倉本息穀七十餘萬石臣等先曾檄行司道就通省情形詳加
斟酌常平之穀存七出三社倉之穀出牛存半州縣於每年封
印後酌定借期一面通詳一面出借其出借之期則按耕種遥
早以定先後總在小民須借之時不可延至麥收將屆之後并
仓先期出示依次而放隨到隨給不許守候平斛響攩亦不許入多出少其出借則先麥後穀先陳後新所借之戶均須力田
之家兼有的保如遊手無業及無的保者皆不准借倘民間無
須多借亦即留倉備貯不必拘定出三出半設遇糧價昂貴即
行詳糶以平市價所借之糧有麥者夏還麥有穀者秋還穀其
社倉則仍責成社正副經理官給印簿合將借戶保人姓名糧
數以及完欠逐一登記送查一切出納雖責成社正副而稽查
仍在於官自無營私舞弊之患井合慎選社正副務擇殷實公
正之人優以禮貌如能經理得法遵照定例分别獎賞請敘其
村莊離杜倉遙遠借還未便者許其分社便民至歷年舊欠先
經委員確查并分别還欠以示勸懲現在俱已查清還者頗多
雖有未還皆係實在有著倘得夏麥有收亦可漸次清完歷年
之舊欠既無弊寶後此之新借更篇實在目下青黃不接小民
時接濟似覺有益
爭先赴借得以及
按陝西社倉其初動用公款與他省情形不同定例由紳經理
而稽查以官立法不為不周而民間終以為累嘉慶時漢南各
倉多為教匪焚掠至同治初年花門變起各屬倉穀十無一存
欲求當年實儲之數渺不可得蓋宫紳之侵蝕與夫出借之不
能實收為日已久也長安柏先生景偉有朱子社倉私議辨法 甚為精核茲附錄於下
附錄社倉私議 自周禮遺人掌委積以恤艱阨以待凶荒而
齊之管仲魏之李悝漢之耿壽昌靡不以民食為急作思患预
防之計惟隋臣長孫不創行義倉立之當社以時賬發篇得其
要唐宋遞相遵傲至朵子而规畫備詳倉雖以社為名事實與
義同例其要尤在地近其人人習其事鄉村分貯則斂散可以
隨時典守在民則吏胥無由滋弊制莫善於此矣自朱迄今又
七百餘年後之人非不欲倣而行之然往往暫行而辄廢宋受
其利而先受其弊且使鄉人士視同虐政動色相驚而莫敢任
者則誠何哉本朝李穆堂先生謂社倉之法非一手一足之為
烈朱子之始行於崇安也任事之人皆其門生故舊學道君子
今首事者郎無愧於朱子而分理其事者不必皆如朱子之門
生故舊故其法卒不可得而行也善乎其通論乎然吾謂此猶
未足以盡之也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豈一州一縣之大
竟無四五君子如朵子門生故舊其人耶果得四五君子主持
於上則凡奉行於下者即非學道君子安必不漸化篇學道君
子則謂社倉之不行由無朱子門生故舊其人者不盡然也且
今之舉行社倉又非不求家道殷實人品公正者總司其事分
理其事奖而亦卒不克行何也天下義舉專主於官則更胥侵
漁弊在煩擾不主於官則紳董推卸事難經久如社倉白積儲
以至散放自經收以至監守委曲煩重如此非得官力選舉誰
肯身任其勞者祉首之私吞濫放土棍之強借抗償把持刁難
如此非得官力究微誰敢躬攖其怨者則固不得專主於民而無容兼主於官惟必待官以主之而弊又自此生矣殷實之家
率多畏蒽公正之人率多恂謹即道學君子未必皆熟習公事
認識官長而鄉里刁健之徒又多結連胥役善於滋事設遇前
列各弊勢必稟官既經稟官則必候批候提候審費已不貨幸
而得理尚可推行盡利不幸而遭刁健者搜求疵短担造黑白
一經地方官駁斥則又將有賠墊之累祗得忍氣吞聲匿形戢
影而所謂刁健者廣引濤類乘機攔入既摻雜其中必刁霸於
上惠民之舉胥成厲民之事而社倉尚可復問耶余曾於光精
三年奉委勸辦咸長賑務目睹二年所積倉糧已有侵吞淨盡
兩相爭控者况於永遠遵行使無善法以損盆而補救之其何
以窮變通久乎蓋嘗論之有治人無治法是行社倉首在得人
然不得人而事莫能舉即得人而不竞其用或一時竞其用而
移時仍不竞其用則其弊亦與不得人者等知此始可以言行
社倉矣考宋乾道四年朱子拜樞密院編修之命歸崇安五夫
里貸粟建倉而始終襄事者又有朝奉郎到如患是當時主持
擘畫者神也而實宫也官也而實紳也紳而官則州縣不敢掣
其肘官而紳即閭圈胥能喻其心重以朱子之品行學問天下
胥欽何况同里帝心簡在何况有司不然自乾道以至淳熙十
四年中稍有阻窒安見雇倉之必克有成平設使今之宦成名
立退居林下者力行社倉於一鄉一里之下則聲望既足動乎
官民即規鴛必可垂諸永久乃或以其事甚煩不堪擾暇豫優
游之趣或以其功甚小不足厘宏深遠大之謀即地方官亦不
願延請此等龜公相助為理而所論飭舉辦者不過貢監生員
而已以貢監生員而董其事不必盡品學兼優也郎使八人皆學道君子而官吏未必俱敬信人民未必俱服從抑或始事之
官吏敬信矣而接任者未必亦相敬信也好善之人民服從矣
而抗公者未必盡相服從也又况其事非一人所能理同為濟
偶誰甘聽其驅策其功非數年所能竟日益軫轕疇願分其仔
屑取民資以宏施濟而民或悭其資藉官力以繩其刁滑而官
或靳其力年深歲久官紳否隔吏忌民仇進退維谷惟有設法
求去遠害全身一聽社倉之潰裂消亡而已自來神士辦公如
築寨練團糊赈大都如是而祉倉其尤棘者也嗟乎士生晚年
抱後樂先憂之志無所假手以利濟天下而凶荒屢告又不忍
坐視宗族鄉黨親戚友朋相率以填於溝壑幸值此歲豐穀賤
區區為一社謀蓋藏聊作未雨綢繆之計於情既有所不能恝
於義尤有所不容辭但使任盡勞怨嘗盡艱苦於事少有所濟
亦所甘心所憂者弊生而無以弭累滋而無以補良法美意反
成属階公私兩困負各盆深此所以徘徊太息不忍不任者又
不敢逕任也然社倉則邃不可行乎則又非也夫自古無無弊
之法所恃者得人以任法而隨時損益補救斯弊可盡去而法
可常行如今者札飭通行社倉一州一縣之中大小倉當不下
數十處或聚集一堡或分積各村其章程皆聽民間自行酌擬
不篇遙制上憲之為民立法非不審慎周詳無微不燭矣然試
問承辦社倉紳董設選前列各弊離實能力為挽回者則必智
有無可如何者矣如是而社倉之行其果能有利無害乎合擬
於承辦紳董之外另選物望素孚職銜較大者四五人總管各
處社倉不必勞以積儲細務但當責以稽查專司由司道給以
札諭由牧合运以照會並刊發木戳以為符信而此四五人者或分路履勘或分年輪查每歲春放之先秋收之後定為兩次
徧歷各社認眞查核小事則繕書稟啟加印戳記遣人投遞大
事則親諧香署執持札諭面陳顛未地方官亦必立予簽提隨
到隨密一切開送案勿合花費分文務將弊貨剔除凈盡俾司
事者無罩其難而阻公者咸畏夫法一年如是辦理數年如是
辦理即數十年亦無不如是辦理庶各處社倉有所倚庇而永
遠可以奉行此固朱子與劉如愚之所以創辦於當時而絕無
阻窒者而崇安社倉記中未會道破即後人之傲而行之者亦
未經論及也或謂如此辦理似紳士之權太重安必不有假公
濟私把持官府武斷鄉曲者乎不知道與權合政無不行權與
道分事鮮有濟以孔子之聖而匡人圍之桓氏要之陳蔡大夫
距之豈道不足以半乎抑權不足以輔之也雖善不拿不尊不
信不信民弗從蓋古今理勢固如是耳朱子雖大賢人劉如愚
雖眞善士使僅為一介匹夫則常平之粟且不可貸豈社倉之
法竞能必行乎故既責人以不易行之道即當假人以有可籍
之權且一州一縣之大何途無四五正神不愧篇樂道君子况
職品既崇証忘束修自愛之節卸予以重權亦必謹慎從公和
平處眾斷不至斂怨為德以重資口實地方官果能詳加選擇
隆以禮貌推心置腹而任之並呈明上憲代求札委酌議薪水
以為車馬夫役之費則所推崇者僅此四五人倡提於上而各
處社倉紳蚩無不鼓舞於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縱有不省當
無不潛孚默化共成此義舉者矣吾鄉牛雪樵先生任資州時
整理社倉優待社首刊給木戳以專責成並聲明凡不關社倉
事者毋得混用干預違老究懲亦何嫌於權重耶况彼概給各社倉首則給不勝給未免粉雜此第專給總查之四五人則又
簡而易行無致貽害者矣抑或先於一鄉一里中試行果能行
於一鄉一里則必能行於一州一縣天下事固有由小及大由
近及遠者原不必好事喜功微倖以求其濟也顧吾思之年歲
無十裁常豐之理但使保護維持克歷十年之久則倉穀之儲
必著明效而此四五人者勞苦功深亦當另行選舉以資接替
而示體恤至於經此一番籌布而行之既久或别有阻窒之處
則又待後之講求積貯者因時因地變而通之以盡其利而非
患盲之見所能通計者耳又按朱子社倉記府給常平米六百
石委臣與土居朝奉郎劉如愚同其赈貸又奏請下其法於諸
路務差本鄉土居官員有行義者與本縣官共同出納夫官面
曰土居必其鄉人士會出任於外而退老閑處者蓋即今之所
謂鄉宦也然則欲行社倉之法非得此等鄉宦以大力維持斷
不能有利而無弊當朱子時已然獨不可援古以例今乎即或
鄉里中實無士居官員則凡現任教職於外州外縣者其去本
州本縣必不遠亦可擇其素有德望兼習公事者酌量予假札
筋回籍稽查祉倉事畢復任未嘗非變通辦理之一法矣否則
與其滋害於後日何若慎施於先幾誠遵肚倉記中所云民問
有不願置立去處官司不得抑勒則可不至騷擾似尚有合於
清淨為治之意况記中明言里社不皆可任之人欲聽其所為
則懼計私以害公欲謹其出入同於官府則鈎校靡密上下相
遁其害更有甚於此老是朱子於屉倉之始早洞鑒後世之弊
而教人當有以防之尚望今之仿行其法者以朱子之法為
法尤必以朱子之心為心庶不致徒慕虚名而反贻實患也咸豐八年陝撫曾望顏飭屬勸捐積穀出示曉諭是為陝西義倉
之始
附錄原示 為勸諭積穀圖匱於豐事照得足食為本計所關
而積粟實備荒之要本部院蒞任以來勤求民隱思所以防災
患而衡閣閣夙夜不追常切隱憂天佑我秦歲屆十稔而俯察
民戶仍鮮蓋藏揆厥所由皆綠習見豐穰不知預籌儲積抑思
天時難恃須未雨而綢釋人事宜先必有備乃無患萬一偶遇
偏災吾民將何所賴乎况舊歲飛蝗瀳至雖幸未成災而冬雪
末優難保萌联之不作且尤盧鄰省蝗災再来此儲積之政不
可不早為舉行也但積穀之事雖則官篇倡勸必須民自舉行
除頒發章程通筋一體遵照認眞勸辦外合特剴切示臉為此
示仰閣省紳民人等知悉各宜遵照後開章程乘此豐裕之時
互相勸勉各將所存穀麥無論多寡量力捐愉公設倉儲以備
緩急毋惜目前之費致遺日後之憂勿狂旦夕之安竟忘預防
之計一俟辦有成效由該地方官桌報到日定即按照捐數隨
時分别獎勵其勸捐出力暨管理安善之人一倂給予獎勵所
有現捐穀麥以及收放出入一切事宜均由民間公舉廉正紳
耆自行經理不經官吏之手以杜諸弊倘有胥役藉端骚擾准
即指名呈控以憑究辦該紳民等務須迅速遵行早成善舉使
豐歉有備水旱無慮應無負本部院諄諄勸諭之至意切切特示 一凡城鄉市鎮各視道路之遠近人戶之多寡公設一倉
公舉廉正紳耆向各善戶勸捐穀麥自數升數斗以至數石或
十數石或數十石多至一二百石毋庸勉強由人樂施所收穀
麥於入倉時公同立簿登記擇老成殷實一人總管再擇二三
入分管管理之人逐年輪換均要設立四柱交册分别舊管新
收開除實在明晰登載互相稽查有捐雜糧者亦聽民便除現
在義捐外每年麥秋兩收時仍須酌量勸捐以廣儲積而衛民
生一穀麥由於樂指間或有濕有枇不能拘泥畫 一應於收
倉時先為晒乾車淨公同登記耗蝕若千一俟指有成數郎赴
地方官呈明立案以免匪徒阻撓擾亂章程以後指多捐少收
放出人官吏概不奥聞即里長甲長亦無許越粗倘有吏役詫
名稽查藉端需索查出照詐贜例從重治罪 一鎮城大者或
分中東西南北五處各設一倉次者或設兩倉小者專設一倉
至於村鄉或一村自設一倉或數村共設一倉其零星散戶難
於聯格者或歸於附近村堡共為一倉又城鄉之中或有每族
自為一倉或一族中每房各為一倉均聽民間隨地制宜酌量
辦理 一設倉之地宜高燥不宜卑濕尤須擇寬敞處所設立
以防不虞建議之初倉廒未立或神廟或公丽或老殷實之家
倉屋有餘者均可借儲但須本人情願不得強借不許儲於司
事之家致有公私牽混一俟穀麥稍充印可另自置倉 一每
倉置斛斗升各一俱照部頒式樣用鐵葉裹口由本廳州縣官
加用烙記以昭出入公平 一所指穀麥不必逐年糶陳糶新
亦不必春借秋還致滋粉擾今議穀子或四五年或五六年糶
陳一次麥子則一二年必須糶陳一次全在經管之人留心查看防其霉爛妥為佈置倘捐穀麥之家肯於春收後自將新麥
易出舊麥照原捐石數存儲則一轉移間其惠更普倘非本人
情願亦毋庸强如將來穀麥充裕有餘則以少半置田收租亦
經久之一法也 一每遇實在災荒部管分管外添擇公正神
蓄查看災歉輕重或不糶或散賑公同酌辦平糶之法先計倉
内所存毅麥多寡議定每升平減價錢若干標貼通衢即查極
貧中貧各戶每戶給簿一本載明某戶大小口若干每大小口
每日應羅若干或逐日一羅或二三日一糶放糶時以簿為憑
已糶者於漳为蓋明某某日耀旋戳記俾免重糶之弊散賑之
法亦計存倉穀麥多寡先赈鳏寡孤獨無告之人次及極貧次
及中貧或五日一散或十日一散均俟事竣憑從確算報官存
案至家計稍可支持者不必濫為羅賑印小歉之年亦不必動
用以歸實濟 一各户所捐穀麥既已指出即係公物遇有災
歉不得以從前甲多乙少致警爭端或先在此處捐過穀麥之
家其後移居他處遇此處耀眼不得以會經捐過回轉向索其
新來之戶從前雖未捐過亦應一律分給不得獨任向隅蓋各
保境總以本境之倉粟齊本境遇災之貧戶庶免轇轕而息笋
端惟各族各房另自立倉者則聽該族房自行酌辦不必拘以
限制 一穀麥入倉之後按各善戶捐助多寡逐戶列榜揭於
通衢使共見共聞一以防奸欺一以彰良善凡城鄉紳士克知
大義者以及地方丞倅牧合並營學佐雜急公好善者智可首
捐為倡查乾隆年間直隸捐輸義倉章程凡紳衿士庶人等捐
穀十石者州縣官給以花紅三十石以上獎以匾額五十石以
上報明上司遞加獎勵其指雜糧者亦折照穀數酌予獎賞如有破格書捐及捐置田產倉屋為數蛟多者核計銀數從優請
獎若捐木料夫工斗斛等器一倂照價估值議獎倘慮書役索
費許逕赴院司衙門呈明捐數行查予獎不合善舉稍有阻格
一設倉本係義舉司事一人不得稍有侵蝕亦不許藉端開
銷惟主持出納者任勞任怨利濟鄉里逾非鄉約練長可比無
論紳补士庶地方官須一律委任倍加禮貌惟平日武斷滋事
之人不可溢舉司事者果能三年實心無過准地方官詳明上
司分别給予匾額獎勵倘有侵冒不法查明立即革究著追更
換妥人接辦 一勸捐外尚有因事樂輸一節如酬神演戲及
嫁娶吉期慶祝生日與其糜費飾觀何如折捐穀麥積德定能
獲福擴而慶之不特安貧即以保富將型仁講讓之風亦由此
而興起发充一年歲豐和樂輸路躍果能積有三年五年之蓄
又不妨量為變通邀同衿耆劃分若干添設卸嫠育嬰等倉或
每年冬間查明鰥寡孤獨與外枣無告窮民量為販濟亦以廣
任卹
也
光緒二年陝撫譚鍾麟通飭各屬捐辦義倉
五年御史章乃畲奏飭舉行社倉社學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諭
各省設立社倉社學自應及時整頓著各直省督撫轉飭各州縣
查照舊章一律興修其經費或藉民力或酌公欸萌查度地方情 形辦理
是年陝撫馮譽驥通飭陝西九十一廳州縣一體捐辦義倉共捐
存京斗稻粟麥豆八十萬六千石有奇修建倉廒一千六百餘處
八年八月将勸辦情形及修倉積穀各章程分別奏咨
附錄馮撫原奏 竊維積儲之法自管賈以後論綦繁矣至宋
儒朱子本隋長孫平義倉之制設立社倉行之十四年而條目
始備議者謂其要在地近乎人人習其事在城之專為備不若
在鄉之多所備制莫有善於此者後世時地異宜因其制而變
通之本其意而推衍之庶合足食之常經卸為求荒之長策臣
前供職京師智聞光緒三四年間陝省早荒赈穀多購諸外省
泊五年蒙恩簡授巡撫於陛辭時郎陳明力籌積穀備荒之略
六年二月履任後矻矻兩年始於積穀建倉一律就緒所以久
未具奏者良以其事本欲兩便而易於擾民必有實心以買微
乎事之始終一切委曲煩瑣劑合其宜而又以實力持之俾弊
端胥剔成效漸臻庭稍可自信否或浮驚虛名率開虚數粗球
粉飾非臣之所敢安也臣前查陝省各屬倉糧業因賑務散竣
流離之後民少蓋藏其地皆高原大陸土脈鮮滋每遇旱乾即
成炎歉是倉儲之設宜視他省為亟矣幸值是年夏禾豐稔易
於舉行經臣酌立簡易章程行司通飭遵辦其法論合富户多
捐中戶少捐下戶免捐不准按糧按畝攤派致警苛勒所有糧色無論稻粟麥豆隨其土地所產均許捐交其捐數若干均暫
存各鄉附近公所其收放均由公正殷實紳耆經理不准假手
吏胥仍責成地方官年終盤驗一次以相詢察各屬有一隅偏
災者被災各村俱合扣除不捐仍量受災輕重將附近所存積
穀酌撥口糧接濟如斯者一年神民樂從各屬頗有捐積蓋富
民稍減酒食宴會之需郎預為鄰里鄉黨之助貧民仍得自謀
衣食不困酒漿則哀盆胥均也水鄉多稻田之利蔬圃有豆菽
之饒則取攜甚易也無分散之患而人得以安其心無轉運之
勞而人得以省其力則私計悉便也紳民自為經理可無蠹役
之侵漁官司相與稽查亦繫地方之青仟則公義盆明也災年
藉資散放常歲仍繼捐輸以一鄉濟一鄉之聚以數歲救一晟
之荒不亟求取數之多而期於積累不驟冀見功之速而要諸
久長此臣舉辦積儲之初籌思備至者也惟是有穀而不籌其
地則濕變可虞有地而不因其方則取求難給故勸捐必須建
倉建倉必須尚社查陝省各屬向年間有社倉廒舍悉為捻回
各匪燔毁無存隨飭於七年續捐積糧項下出三成變價由該
神適中擇地各就人烟輳集有堡寨可守之處或新建義倉或
購閨糧石六七兩年九十一廳州縣共指存京斗稻粟麥豆八
十萬六千石有奇計修建社倉一千六百餘處由司委員分投
查驗結報確保實儲在倉並無捏飾情弊六七兩年各屬被雹
被水各村莊窮黎大小人口均得撥發口糧神民盆樂倉儲之
有盆本年夏收中稔仍願輸將一俟指數較豐緩急稍有足恃
來年自可暫停俾得休息蓋至社倉福設民不以為官事而面
以為家事且不藏於家室之私而藏於里社之公其弊易除其行亦易見臣仍出示勸行節險禁止奢華各存其粟於家以防
各乏至捐納借放典守晒晾各事宜並飭各廳州縣傅諭紳耆
匱就土俗所宜安議奏報臣仍細加釐訂分飭照
效俾經久遠以期合乎朱子社倉事目之遺云云
二十一年陝布政使司張汝梅詳請陝撫魏光燾奏在本省釐金
項下每年酌提二成以五年為度採買糧石存儲備荒准戶部義
覆自二十二年起提用銀七萬一千兩採買糧石仍令以三年為
度用示限制
附錄張藩司原詳本司等入陝以來熟查地方情形自光緒
三四年奇荒以後元氣至今未復積穀備荒誠為當務之急夫
儲糧至八十萬石誠不為少而一遇災年散之於通省千百萬
之人民則仍屡無多况自捐辦義倉以來迄今將二十年雖無
丁戊奇荒而水早偏災此豐彼歉幾於無歲無之十八十九等
年發粟糜金越境採買原儲八十萬石之數何止耗費一半若
再逢荒歉積儲不多採辦不及必致官吏倉皇芸生困斃又蹈
丁戊覆轍惟陝西自兵燹以來閭閣凋敝而歷年觀捐勸赈已
屬竭澤而漁若再合捐備義倉是未罹饑链之憂先受轍將之
累非所以示體恤也計惟有遵照光緒五年十二月論旨酌提
公款乘此年豐穀賤之際採買存儲俾荒年有恃不至恐惶查
陝西國稱天府地號上腴此專指西同鳳等處平衍之地而营論而糧倉損原以即熟一祇歲則山北多山少地則山南至耳
餘百數僅或少止而石千數三過不多縣州各屬所山兩北南
數人而多較數糧雖屬各同西郎敷不屬實放散年荒遇一石
人覺仍食授口計年荒若薄愈儲存放散災偏年節經又眾亦
若省鄰之購必勢足不食而饑年旦一備籌時平不若少糧多
集款或艱更運轉钜既帮耗時彼省遠之運必勢足不亦省鄰
心寒為可事已之年三緒光待及不民而至糧或來得不糧而
委委遴度為年五以成二提酌年每下項金釐省本於請擬茲
本在即買探地本就各戾狼歲樂此趁縣州廳一十九赴分員
食足年荒於期總寡多之石糧定以虛盈之口戶照通儲存地
無算籌持部大難艱餉饋澤支款庫特此知明處他給仰必不
恩不無災偏遇一仁深澤厚家國天民乃食本邦為民然利道
購面綏豐於之備如何多轉餐糜而歲荒於之赈其與沛立施
果策此軍飽以可亦急緩民救以可荒区富既糧存况省反運
一利奇居至不月糧之買者賤價其擇備購年豊利五有厥行
糶平倉開則饑二利費之運轉無永微之地本防糧之地本以
提酌今萬百啻笑費耗間戊丁緒光三利者死而至不糧待無
則事無四利患之饉饑除永民秦使遂一之分十及不尚款之
總五利矣兵備可並軍餉以移則事有也荒備以所民脈以留
多費耗則時臨於皇張多者活全而少項用則日平於備預之
以捐釐頓整自西陝而者路可然較之害利此樂反者離流而
内摺款洋還籌於曾時篆撫護前梅汝司本旺為前較收歲來
不備以撥提緩暫請餘盈有筒金釐顿整地荒查清正現明聲
於仍盆有方地於既事之要重省本辦款之出湓省本以今虞人告如蒙俞允郎當定立採買存儲各詳細章程按年提款遴
逐年解額有盈無虧似於部章尚無不合應請俯赐查核據情
利民生實為公便而
員安辦以備饑饉
二十三年陜撫魏光燾以二十二年所收百貨釐金等項提撥動
用無存片奏自二十三年起二十五年年底止按照百貨釐金數
目遵提二成採買積穀存倉造册報核旋因拳匪變起陜撫端方
復奏展限至二十八年升允又片奏展限至三十一年均奉硃批
戶部知道
附錄渭南縣樊令出易義 倉稟竊雜義倉之設本以備荒從
來荒政無善策而義倉多流弊然未有如渭南之甚者溯查光
緒七年前縣余故介任内奉檄勸捐前後寫至四萬九千餘石
關中大邑臨渭並稱而渭之捐數觉加多臨潼一倍此由前令
一味貪多不求實際迄今十餘年各倉流弊厥有數端寫捐而
不交一也出易而不收二也管倉之人無章程可循三也現存
之糧多朽壞不堪四也凡歷任交替由各倉紳正具結存卷均
稱實存在倉實則室言而已卑職到任後澈底清查許原捐義
糧四萬九千三百一十石除余侯兩任修建義倉九處耀去九
千二百石外應存京斗糧四萬零五十一石有奇而原指未交者凡一萬二千七百餘石出易未收者一萬九千一百餘石此
二項共去三萬一千七百餘石其現存在倉者粟豆及麥實止
九千八百四十四石有奇詢其捐而不交之故大抵富紳巨室
揭數較多客於出納始以倉未修為辭繼以倉未乾為辭延欠
數年則又以舊糧已壞不便以新糧攙和為辭歷任因循聽其
推宕而已問其出易不收之故則倉紳以為三年一易受累實
深與其紅朽於食不如蓋藏於民各里虛懸記諸簿籍而已至
其現存之糧逐加查驗雖各倉成色不等大抵徽敗塊結者居
多計十年以來出易近二萬石民已畏盒如虎餘存之糧愈壞
愈不肯領愈不出則亦愈壞是四萬餘石之倉糧幾於全數有
名無實萬一荒年需賑其存記紙上者不堪煮字充饑其餘剩
在倉者不管掬土作飯茲查詢得實傅集倉紳倉正等先問欠
糧有著否众云欠戶按籍可稽尚不至於無著又問今年能收
回否則稱今年兩季歉收實難追交等語因切責云所以捐置
義倉者原為荒旱如今年者也若樂歲狼兵雖能持出何盆若
待哺之時不獲一朝之用又焉用此義倉為乎則皆引各不遑
惟祈寬緩幸而本年秋雨露足麥根堅好所有三萬餘石之欠
款惟有仰新憲恩寬至明年麥後陸續追交期於足額而止惟
已壞之糧現存倉底若不掃數出易將來收糧時以新壓陳以
好加壞勢必饼為蟲蠶所傷甚不可也現擬徧諭九倉紳廉人
等候明春青黄不接之時將所有存糧儘數出易以便另收新
糧惟查此項壞糧始則竭脂膏而納之倉繼復出朽蠶而強之
食吸故吐新不管自焚自寇卑職茲擬於出易章程量加通變
略仿左氏所云公量貸而家量收之法以市斗出以倉斗收庶幾百姓茹痛之中仍拜仁人之賜惟查本年歲事河南河北判
若天淵現據渭北神士曹季鳳等以界連蒲富各里麥穀歉收
懇請脈濟擬請將河北各倉現存霖變之糧作為尘借半脈每
出放一斗令其以五升還倉至河南各倉霉樊雖同而民力較
厚應合每斗交還七升以昭公允至三成不敷之項仍候明年
歲豐糧賤勸仓捐補此次之懇請減成實因存倉太人成色太
壞不能不量加體恤若嗣後再行出易不得援以為例且除河
北各倉以一牛充赈勿庸收還外其河南減交之項仍於事後
勸捐彌補是於達部數目仍屬相符一俟批准即出示曉念以
慰民望至管倉諸人前既漫無章程繼乃盒滋弊寳倉神無交
替倉夫無口食倉廠無歲修倉糧無程查現在查出故市里倉
紳何生瑞忽於去年臘月將該倉義糧出賣三百石得錢花用
倉書王映蘭於光緒十年詭吞糧五十石經捐戶李克儉告發
迄个十年抗交而充經承如故現既整頓倉務不能復避怨嫌
何生瑞係屬教職應俊另詳斥革押合填還王映蘭業經革去
經承重責押比至倉内應行釐定各事宜俟籌議安貼另稟立
案現在惟以出陳糧為先收欠糧次之而禱祀以求者則尤在
減成收回一事所有現擬半易半賑各辦法理合稟請批示祇
遵附錄布政使余誠格等辦陝西倉糧章程其略云陝省倉
政隳廢已久驟言規復良非易事况地處邊瘠兵燹後迭遭大
祲元氣虧耗幸年累獲中稔民間差可自存若不趁此預為儲
備設猝遇凶荒本地倉穀既無蓄積之可憑鄰省轉輸又苦交
通之不更臨渴掘井後患堪虞本司合計通等竊以整頓之策
如籌補管理出易在在均關緊要非嚴定規則詳定辦法不足以期實行而資經久兹就各屬所稟籌辦情形參酌前諮議局
議紳建議常平倉出易辦法及檄飭西安府核覆各條擇其不
煩擾不病民者詳慎擬議篓定章程凡五章許三十五條以期
推行盡利俾凶荒得以有備無患云云 附陝省常平社義等
倉籌補管理出易章程 第一章通則第一條本章程係遵奉
部筋准酌本省各屬情形分别議訂第二條各屬倉儲類别約
分三種曰常平倉曰社倉白義倉創設之始性質雖不同而其
備荒之宗旨則一第三條本章程整頓辦法區分三類以歸簡
易一籌復舊額二管理規則三出易辦法第四條凡此後本省
倉政有關乎本章程第三條兰類之一者皆應遵照辦理第二
章等復舊額第五條各屬倉儲之虧短不一有全虧者有虧一
二成者或三四成五六成者成數既異即規復之時期自難劃
一第六條虧短一二成者限一二年復額三四成者二三年復
額五六成或全虧者亦不得逾五年之限第七條規復舊額須
邂照向章官紳同負責任仍以里局差徭盈餘為専款第八條
各屬倉糧皆應儲備而差徭盈餘之有無多寡不盡一律各就
地方財力情形分别委籌辦理仍不得有逾五年之限第九條
凡有差餘之廳州縣如地當衝要差務較繁者以五成採買倉
穀仍以五成留備支差其地稍偏僻差務簡少者以七成探買
倉穀以三成留備支差至北山州縣向未徵收差徭而興商等
處雖徵差徭例不留支者查照本章程第八條辦理第十條差
餘存款有因公借本生息久假未歸者應於所借成本内酌提
若干倂計息款採買之糧仍歸足五成七成之數按照第六條
所定年限籌補第三章管理規則第十一條從前管理倉糧率用丁役書斗兹一律革除改選地方神耆分别經理稽查仍以
地方官為監督第十二條每倉擇紳耆中公正殷寳者一人為
正經理二人副之兩年一易不得接管以免把持第十三條稽
查無定員以素惜名譽之人為當選如正副經理有弊别經發
覺稽查員特為徇隱或毫無覺查者統惟稽查員是問第十四
條選舉正副經理稽查員用投票法第十五條看守倉役由正
副經理選僱稟官派充如有弊賓惟正副經理是問第十六條
從前之書斗至行革除臨時書由紳士選派斗募鄉民充當事
畢散去不設專額第十七條新舊官交替新官須履倉逐一實
行盤查正副經理及稽杳各書一結呈官備案第十八條新舊
正副經理交替之際須稟請地方官會同盤查倉儲實數並由
新選正副經理及稽查員各出二結一呈官備案一交舊正副
經理收存以清交接第十九條遇有應行事件正副經理不得
擅自主持須稟商地方官辦理第二十條官用倉斗責成正副
經理委為保存不得或損或失及擅自更造第四章出易辦法
第二十一條出易應遵舊章年限麥限三年一易豆米則五年
一易並分别查照向章出三存七之例辨理第二十二條每屆
出易必須遵照向章稟司批准後方准支放並須春借秋還毋
得拖欠以重倉儲第二十三條出入須用較准同一之斗斗柄
斗底不准襯墊他物第二十四條用斗時不准故意拂糧於地
地下如有道糧或又倉或歸花戶分别辦理不准執斗人棉去
第二十五條過斗不准用手拂拭一律用有柄之概拂時執柄
不許執概以防上下其手第二十六條收放之時先分四鄉次
分遠近排定准期先行布告某處定某日如期而至收則随到 隨收放則隨到隨放本日應收應放之糧不得延至次日第二
十七條糧有好壞放糧時須分别搭配不許攙和致妨喫食第
二十八條收糧時糧色由眾紳決定不得故意挑剔及徇情收
取惡糧鄉民亦不得以惡糧強納致礙存儲第二十九條領穀
還榖領麥還麥不得混易并加二收取息糧除應需經費並酌
提辦公外其餘盡數歸倉以重積峙第所提之敷不得過五成
事後由正副經理開具細數清搭呈由地方官查核詳銷以昭
核實第三十條不准糧舖糧差代為包完以防賣飛子折錢等
弊第三十一條收發時所出糧券不准勒取分文第三十二條
地方官如有浮收或虧短准正副經理及稽查員赴本管上司
衙門陳愬徇隱不報者查出一所究辦第三十三條稽查員私
自包完糧石正副經理及其他稽查員知而不為舉發者一饼
究辦第三十四條鄉民領糧交糧有不能親到者代辦人往往
浮冒剋削利歸己害歸人兹應分區辦理每區選派正神稽查
并於適中處所將領交數目花戶姓名張榜宣示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五條本章程專為修復本省常不社義各倉政而設以
期簡易可行如有未盡事宜或地方情形不同
應由該管官隨時稟明酌量修改分别辦理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毓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