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府屬縣十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20000090
颗粒名称: 漢中府屬縣十二
分类号: K916.41
页数: 14
页码: 二十七—三十四
摘要: 汉中府属县十二主要描写了陕西省佛坪厅、定远厅、褒城县等的城池介绍。
关键词: 陕西省 汉中府 属县

内容

南鄭縣
  佛坪廳定遠廳
  留㙟㕔
  褒城縣
  城固縣洋縣西鄕縣略陽縣寧羌州
   鳳
  縣沔縣
  漢中府
   附郭南鄭縣
  康熙二十七年以前詳舊志城舊周二千三百餘文乾隆二十年
  知縣張其昺補修磚城二百數十丈五十五年知縣王行儉修磚
  城一百丈土城一百五十七丈嘉慶十一年巡撫方雑甸奏爲急
  修十七年巡撫董教增奏委知府嚴如煜重修築土牛七段長二
  百六十丈四尺磚砌舊土城二十段長二百七十一丈袖剁落土
  城三十九段長四百四十丈二尺五寸加修南北月城東西大礮
  臺二座小碱臺十座城樓弔臺卡房水洞二以洩城中積潦宣統
  三年以淫霖再補修焉南鄭縣續志漢中城夏秋霪潦積街道中泥
  濘經月穢惡不能蕩滌嘉慶壬申冬修補城垣忽於東南角文昌
  閣迤南第九炮臺之西未修段落中圮數丈知府嚴如煜督夫理
  城根挖土尺有咫見附城根有磚梵洞口高三尺寬三尺五寸中
  有土塞疑舊水溝年久而淤也亟募夫挖之粳腰循磚洞以進於
  裏城土牆根挖槽以驗亦有磚甃形内外交疏計二丈六尺而溝
  通其外满口内有骨體溝啟之時白氣蓬蓬從洞中出觀者異之
  亦地氣之鬱而欲通也又曰甃磚溝時以街道水委輸於茲土
  城下挖槽数十文均深四尺築灰土培補以防嚙触磚洞束六丈
  許附城根叉得石砌水溝迹較磚洞更高寬先是慮街道水多而
  一溝不能宣洩得茲溝更喜募夫疏通之二溝內外均嵌鐵栅可
  啟以備異時淘淤之用有城必有水門漢中城百數十年水不能
  洩形家以爲病今乃知水門舊有守茲土者於淤塞之時未能隨
  時疏導非古人之疏也俱漢中府志
  巡撫董敎增原奏曰竊照漢中府城垣多有坍塌叚落經前撫
  臣方㑹將軍臣德籌議善後事宜各條內奏明列入急工在案
  嗣經檄飭該管道府委員勘估因工費繁鉅屢次駁查尚末動
  項興修臣於上年十一月內前赴留壩洋縣等處驗收城工順
  道漢中督率該管道府週圍察看該府城爲漢南保障且係川
  陜咽喉急須修理完整以資捍衛但查該府城垣建築年遠不
  特城身坍塌過甚即城根磚石亦多碎裂雖於乾隆三十五年
  曾經補修亦巳四十餘年若通身拆卸大加修築工費浩繁隨
  與該道府面加商酌止就其坍塌之處量加修葺並查該城上
  必須改建炮樓又角臺上亦需改堆房等項庶足壯形勢而資
  嚴密茲據該道府督率委員勘明珊塌裏外城共六十六段凑
  長九百七十五丈六尺五寸排牆四段凑長六十四丈八尺垛
  牆一百六十九堵城樓四座角臺上改修堆房三座馬道四座
  北月城樓一座以及拆補殘缺垛牆炮臺角臺等項實費工料
  銀六萬九百五十兩零由藩司朱轉據道府加結具詳請奏前
  來臣杳漢中府城垣係奏明列入急工此次酌量修葺據確核
  實係樽節辦理惟添建炮樓等項例應奏明請旨遵行至城垣
  修費向例動支商筏畜税及當商生息銀兩茲款不敷動用應
  請在於司庫地丁銀兩先行借支飭令及時興修俟收有稅息
  即行撥還再查漢中府知府嚴如熠熟諳工程辦事結實此項
  府城應令該守領銀承辦一手經理以專責成
  佛坪縣
  廳城道光五年始建東西二百四十二步南北一百三十四步周
  長三百九十五丈三尺四寸下寬二丈上寬一丈二尺門三有譙
  樓同治元年藍匪擾竄軍城圯待修城外東北隅有護城久圯光
  緒八年同知劉重修廳志
  定遠廳
  嘉慶七年置廳城於西鄉縣東之固縣壩有新售二城舊城係都
  司張俊督兵民築長三百丈新城係嘉慶八年同知嚴如煙捐廉
  擴修東接舊堡周一百七十二丈二尺下寬一丈二尺上寬八尺
  高一丈二尺排垛均用磚砌南北西三門樓有修城碑記二十二
  年山水冲坍東城又請帑補修廳志嚴如煜修石城碑記曰癸亥
  春經略額侯勘定三省僧秦中大
  吏議以西鄉南山犬牙川境地方遼闊當有以綏靖之奏割西
  南二十四地設定遠廳撫民同知擢炤綰聽符十月奉檄來治
  途次謁侯請治所先侯曰定遠新造固圉保民城垣爲版圖煜
  祗承無敢怠先是六年漁渡營都司張君因營地築土城三百
  丈廳城之基則就兵城西北加擴一百六十丈土性不堅遇秋
  霖頻坍塌補葺者瘁焉煜察廳西里許山石堅硬迺鳩工琢石
  於新城内外用覺石夾修海漫覆以锸甓女墻垛口均用磚砌
  城根厚尋有四高丈有五照墻增崇爲咫者六北西南各建城
  樓一北面當敵處砌飽臺二舊城則外鞏巨石栗口亦爲易磚
  俾一律鞏固經始於癸亥仲冬至甲子夏落成費金五千有奇
  煜解橐以應不敢摩帑亦不忍索於民舊城土墻實賴張君締
  造而司獄錢君奕箕冒冲雨雪朝夕督工所與在官服役者其
  勞均不可泯爰鐫石而銘之銘曰維清受命奕葉重光蠢爾狂
  且兵弄於潢皇赫斯怒鉞授元良桓桓額侯天討索將德侯翼
  之八陣箕張我戰則克所向莫當鯨顯旣戮炎止崑岡拯民水
  火繫以苞桑大巴山麓仲昇之邦崇巒前男古木幽篁其險可
  阻脊於雍梁何以奠之有業其防侯諮臺省作邑南鄉秩之司
  馬符分巖疆嗟茲邊隅久窟豺狼蕭條官舍落落村荘星朗於
  霤鹿宿在房民靡寧宇我懷斯愴易占設險爰相陰陽築城維
  翰僉謀曰藏厥土塗泥有石青蒼涉澗登巘伐茲堅剛築之橐
  橐鎚之饉堂羣工偕奮夙夜弗遑清澗之滸槐花甫黄有旛者
  螭如翬之翔我城經始五士斯詳山深澧雨式虞覆隍詎山之
  隩獲此琳瑯千尋班石冀然西荒天不愛寳惟聖人之祥民有
  居處惟皇獄之昌吭扼背拊伏莽罔藏逥營廬舍酒集市埸昔
  無人跡今來瀾穰農力於隴士絃於㽵嗟仳離於空谷誰信潢
  此平康惟侯碩畫貽爾福
  長億萬斯年視茲金湯
  留壩廳
  嘉慶五年始築土城旋圯十一年巡撫方維甸奏請移建今城於
  太平山同知任奎光承修有碑記城周三百四十三丈計一里八
  分五釐高二丈二尺上寬一丈三尺下寬二丈二尺内土外磚堞
  墻排墻海墁均用磚砌門南北二馬道四水洞四水道三十東南
  在山頂西北瀕留壩河二十四年道光二年二十二年城坍弟大
  半先後再修府志
  任奎光新建城垣記曰我朝承平一百六十餘年海内清宴六
  慕雍寧凡版章所登方氏所紀山川道里幅帜廣輪之數崇墉
  絕壑三條四術畫烏之館下焦之城罔不畢舉旣營旣成爰自
  關輔以南天文井鬼之分野地當鳳縣西接寧羗南出褒斜東
  達漢中境屬雍梁二州之交天梯雲棧重溝絕塹山川險惡番
  禺寥羯雜居往往深林密箐篝火狐鳴嘯聚竊發號爲奧區自
  乾隆十五年以漢中督捕判司分駐鳳嶺始設留壩廳治無管
  轄地三十八年以鳳縣十三村堡分隸留臞兼職撫民四十年
  改撫民同知兼捕盜水利尚無城郭也嘉慶四年敎匪滋事騷
  擾公廨延燒村里五年始議建城維時經營草創未遑契卜北
  面無城以山爲障東西南三面僅削土爲之五板而堵五堵而
  雉而已且城南濱河土皆沙礫山水暴發師磕雷動浸嚙城根
  數年輒圮以故十一年之兵變居民蕩析離居皆無城之故也
  予十年蒞茲土覽其彊園親見漢中爲山南要郡留壩尤爲漢
  中咽喉之地捍衛南北與府郡表裏實有犄角之形犬牙相制
  之勢一曰無城則居民一日不得安旋城旋圯則居民仍不得
  安以嶺南捍衛而繕修未備何以固吾圉也爰諗與衆相度土
  宜請更立城移建於大坪嶺嶺處高阜西南一帶平衍東北傍
  山兩岸環抱如外郛天然位置於是方大中丞躬親履勘奏奉
  諭旨允行十三年夏興工十六年四月工竣冬董撫軍親蒞驗
  工計城圍長除門臺共三百四十三丈較估計增長九丈九尺
  城身除垜塊拔簷計露明高二丈二尺外圍屛石三層每層厚
  一尺城磚五十六層每層厚三寸四分連拔簷磚二層槃墻八
  層垛墻八層共磚七十四層高二丈八尺其下埋石二層計二
  尺灰士六步每步厚五寸計三尺自底至頂統高三丈三尺裏
  面灰土三十二板內三十板與素土別築每板厚七寸計二丈
  一尺其二板厚五寸計一尺滚磚十一層每層厚二寸二分計
  二尺四寸高二丈五尺四寸又底步灰土七步計三尺五寸自
  底至頂統高二丈八尺九寸頂寬一丈三尺四寸底除內外散
  水浮寬二丈二尺週圍計塠口五百二十五堵炮臺三座角臺
  二座馬道四座水簸箕三十道水洞四南北城樓敵臺各一座
  堆房三間設南北二門南陽德北壽安計動帑八萬九千有奇
  崇墉峻堞仡仡言言信國家之金湯而一方之保障也巳既立
  城所乃建倉庫監獄更修司獄署於城南裁舊都司營缺以西
  江口營遊擊守備移建留曜又增設把總三員外委三員額兵
  六百名雄鎭重兵形勢隱然予來茲土疊經有事之秋爲之鳩
  集散疲傷者剛㤪者立鈆刷利弊旣寧厥居乃升高望遠附近
  城郭烟火萬家人聲四起居民交相額手稱慶以爲自此始皆
  獲有安土也於是築南北之壇立文昌之閣武備旣具祭祀有
  所矣更得修理學校營建孔廟俎豆莘莘秀發人文化昔日之
  悍俗佐太平之上
  理皆於是日望之
  褒城縣
  康熙二十七年以前詳舊志康熙二十八年知縣雷闢重修周四
  里三分外砌以石內用土築高二丈四尺下寬一丈八尺上寬一
  丈四尺堞高二尺六寸乾隆十二年補修嘉慶十五年久雨城圯
  道光元年再修褒城縣志
  城固縣康熙以前詳舊志乾隆十五年五十二年歷任均有修補嘉慶十
  一年知將劉國柱捐溶城濠巡撫方雜甸奏縣城爲急工旋因郡
  城留壩洋縣各工並修工難料艱咨明於府城工竣籌款興修
  府志
  洋縣
  康熙以前詳舊志嘉慶十一年城樓堞均煅於火巡撫方雑甸奏
  修以知縣王鳳垣承修計城身周圍一千一百八十一丈成豐十
  一年藍匪大順入陝境再補修同治元年藍匪人城口口攻之礮
  轟壤城五十餘處三年賊退再修光緒六七年十五年二十三年
  用磚城一百七十餘丈修城南隅望江鼓楼一座洋縣志
  略陽縣
  康熙二十四年以前詳舊志乾隆三十一年知縣郭愈傳請帑修
  理周三里一分長五十八丈外磚內土高一丈七尺下寬一丈八
  尺上寬一丈二尺垛墻七百七十四堵東南西北小西門五東門
  外石隄長九十丈高二丈五尺寬五尺西門外石隄長一百丈高
  五尺寬五尺乾隆五十四年大雨東西城樓傾垜墻土牛石隄多
  圯署知縣何樹滋張約請款補修乾隆十六年大雨東西城樓正
  北磚城正南土城東門外石隄均傾知縣周書請款再修十八年
  工竣道光七年七月大雨城外江漲水入城城垣廬舍多傾遂於
  城東三里文家坪建新城修官署廟祠巡撫徐忻有奏疏八年興
  工費帑銀一萬一千五百九十八兩九年九月新城竣城周三百
  零六丈計一里七分東南西三門略陽縣志
  巡撫徐炘移建縣城奏曰竊照漢中屬略陽縣於上年七月江
  河異漲城垣被水冲塌委令前署藩司林親往推勘該縣舊城
  三面臨水疊遭水患難以修復議詳移駐舊治迤東三里許之
  文家坪建築新城經臣㑹同署督臣鄂恭摺具奏欽奉諭旨准
  其照議移建並接准部咨行令委員勘估照例辦理當即行令
  署藩司督飭漢中府知府楊名時率同印委各員逐一切實摽
  節勘估去後茲據署藩司方詳覆接准漢中府知府兼護陜安
  道楊名颺咨稱略陽縣移駐文家坪地方應請照依舊治建築
  外磚內土城垣一座週圍共長三百零六丈除門臺三座計外
  皮頂底均長二百九十六丈九寸裏皮頂底均長二百八十五
  丈二尺九寸城身露明至拔管磚下高一丈八尺底寬一丈八
  尺頂寬一丈一尺外皮根腳砌埋石頭二層露明圍用石二層
  裏皮沿邊包築灰土中心秀築土牛頂補海漫磚二層圡砌排
  跺等墻並出木石橙城樓門臺碉樓炮臺馬道堆房等項督同
  署沔縣知縣任廷傑署略陽縣知縣郭熊飛嚩節確估共需工
  料銀四萬七千八百九十六兩三分八釐造具估計册繪圖說
  由該管府道加結核轉到司所需工料銀兩請照例於庫貯留
  備城垣本款及新收商筏畜漏等稅並當商生息銀舅内動支
  具詳請奏前來臣香略陽縣地處漢南路通隴蜀實係扼要之
  區今移駐文家坪一切倉庫錢糧軍火器械監獄均關緊要亟
  須照舊建築以資捍衛相應遵例奏明動款飭令及時興辦俟
  工竣核實造銷責令照例保固倘限内稍有傾損著承辦之員
  睡修除將估計銀數册結圖說另疏具題咨部
  查核外所有估計銀兩緣由理合恭摺具奏
  寧羗州
  雍正以前詳舊志乾隆二十四年知州高自位請帑銀再修城周
  四里四分長七百九十二丈外磚内土高二丈下寬一丈八尺上
  寬一丈二尺垛墙高五尺嘉慶十五六年秋雨久淋城多坍塌知
  州鄭緒章修繕同治二年光緖十五年先後再修寧羗州志
  西鄕縣
  康熙以前詳舊志乾隆十六年知縣劉灼補修嘉慶十四年署知
  縣劉國柱捐濬城濠深二交闊二文餘二十四年又補修道光三
  年大水濠淤重濬修採訪册同治元年川匪藍大順陷城六年知
  縣張爾周開局重修計周五百九十四丈高二丈二尺上寬一丈
  二尺下寬三丈四尺築碱樓二十一座築牛馬墙一道郭門四用
  錢八萬四千緡有奇光緒時霖雨城多圮歷任知縣隨時修補
  縣志
  鳳縣
  順治以前詳舊志乾隆二十八年知縣王廷鈞重修周四里三分
  長七百七十四交三尺高二丈五尺上寬一丈五尺東西北三門
  五十四年嘉慶十五二十五年城樓城身以雨多圯先後重修同
  治元年添築破臺入座後圯光緒五年五月地震城垛多圯城身
  尙完鳳縣志
  沔 縣
  康熙以前詳舊志乾隆三十年知縣賈直心補修五十四年城塌
  二百五丈即修十四五六等年漢江水漲冲塌西南隅城根知縣
  周餍築堤植柳千餘株嘉慶道光又修同治二年經口口逆亂後
  委員查勘城垣周圍約三里有奇三門樓均被拆毁女牆城牆大
  牛坍塌城内除殘破倉縣十六間外所有廟宇衙署監獄片瓦無
  存估計工程需萬餘金籌款興修尙待異日沔縣志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

阅读

相关人物

張其昺
相关人物
方雑甸
相关人物
董教增
相关人物
嚴如煜
相关人物
張俊
相关人物
雷闢
相关人物
王鳳垣
相关人物
郭愈傳
相关人物
周書
相关人物
徐忻
相关人物
楊名
相关人物
任廷傑
相关人物
郭熊飛
相关人物
劉灼
相关人物
劉國柱
相关人物
張爾周
相关人物
王廷鈞
相关人物
賈直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漢中府
相关地名
南鄭縣
相关地名
佛坪縣
相关地名
定遠廳
相关地名
留壩廳
相关地名
褒城縣
相关地名
城固縣
相关地名
洋縣
相关地名
略陽縣
相关地名
寧羗州
相关地名
西鄕縣
相关地名
鳳縣
相关地名
沔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