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洪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4559
颗粒名称: 卫生
分类号: R19
页数: 9
页码: 435-443
摘要: 2010年,景洪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5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有病床数611张(乡级401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1.54张。有在职卫生人员586人(乡级27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93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数1.24人。在卫技人员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150人,初级职称321人。临时聘用人员563人。有83个村委会,设村卫生室89个,乡村医生243人。有民营医院7家,个体诊所215个。
关键词: 卫生事业 卫生管理

内容

[概述)2010年,景洪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5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有病床数611张(乡级401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1.54张。有在职卫生人员586人(乡级27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93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数1.24人。在卫技人员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7人,中级职称150人,初级职称321人。临时聘用人员563人。有83个村委会,设村卫生室89个,乡村医生243人。有民营医院7家,个体诊所215个。
  市辖区有农垦医疗机构31个,其中医院6个,分场卫生所25个,有病床1544张。有在职卫生人员11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04人,行政后勤人员110人,临时聘用人员219人。在卫技人员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28人,中级职称274人,初级职称681人。
  [对口支援启动仪式]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东部地区医院省际对口支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景洪市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列入全省首批19个受援医院之一。2010年3月29日上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对口支援景洪市人民医院启动仪式在景洪市人民医院门诊楼前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江红,市人大副主任玉并,市政协副主席玉香约,州卫生局副局长刘明,市卫生局局长肖华和副局长李天军、郭慧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谭申生、社会医疗发展部宓轶群主任等领导参加启动仪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将用3年时间在人员派遣、技术提升、继续教育、医院管理等方面给予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使景洪市人民医院成为三县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排头兵,达到省级文明单位标准,成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院(所)长主任工作会]2010年3月22日上午,在财鑫酒店二楼会议室,景洪市卫生局召开院(所)长主任工作会,会议由岩敦书记主持。岩敦书记作题为"真抓实干,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卫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讲话。会上表彰了先进单位4个,优秀卫生院7个,良好单位6个和一批先进个人。肖华局长与17个下属单位签订2010年卫生工作综合责任目标书。
  【机构合并】2010年11月15日,根据《中共景洪市委办公室、景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景洪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建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将市卫生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
  [任免股所级干部】2010年3月1日,景洪市卫生局发出《关于唐发强等两位同志任职的通知》,任命唐发强为市卫生局办公室副主任,施俊锋为嘎洒卫生院副院长;4月11日发出《关于杨军等叁位同志任职的通知》,任命杨军为市卫生监督所所长(试用期1年),玉低为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试用期1年),丁毅为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试用期1年);12月20日发出《关于李佳庄等同志任职的通知》,任命李佳庄为市卫生局财务核算中心主任(试用期1年),洪文国为勐旺卫生院院长(试用期1年),兰宏周为勐龙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王瑛为允景洪卫生院副院长, 杨星红为嘎栋卫生院副院长。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机构成立】2010年,景洪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和《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的通知》,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发改局,成员由市发改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组成。制定《景洪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实施方案(2009~2011年)》、《景洪市医药卫生五项重点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景洪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及《景洪市人民医院提升改造方案》。市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医改工作。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景洪市卫生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卫生部等7部委《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的通知》和《云南省医改办关于云南省2011年国家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党委书记、纪检书记为副组长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景洪市医改办于2010年10月26日下发的《景洪市医改办关于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紧急通知》文件,制定下发《关于在各乡镇卫生院及所属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于11月1日正式启动景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在13个乡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和所属89个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将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及云南省增补的166种药品全部实行省级网上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由遴选确定的12家云南省基本药物配送企业,通过省药品耗材采购交易监督平台进行集中采购。
  【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2010年11月18日,景洪市人民政府下发《景洪市人民政府关于景洪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方案的批复》,文件规定各乡镇卫生院由政府全额供养,按服务人口和地理位置给予各乡镇卫生院定额补助,村医按550元/月的标准给予补助。建立和完善了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明确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投入责任,景洪市财政每年承担504万元的补助款项。一是所有乡镇卫生院在职在编人员实行财政全额供养(包括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及定额公用支出),财政承担工资差额的6%(37.65万元)、住房公积金的88%(47.4万元)、失业保险的1%(5.3万元)、绩效工资增加部分64.7万元、公务费65万元、救护车维护费13万元,合计233.05万元。二是现有的合同人员维持不变,按乡镇卫生院所在辖区人口情况定额补助,用于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公用支出,共计111万元。三是村医补偿方案。财政对村医实行按村委会副职的工资水平进行补助,每人每月补助550元,243名村医共补助160.38万元,其他省、州补助和实际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医疗服务收入作为补充。
  [公共卫生服务】2010年,景洪市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任务,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政府责任,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和地区间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2010年,景洪市按照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白内障患者筛查和实施复明手术,全年免费为505例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景洪市按照实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试点方式,选择市人民医院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2010年3月制订《景洪市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认真组织实施市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一一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诊疗流程,并实行预约诊疗等服务收费方式,采纳患者在景洪辖区就医检查结果,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了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开展住院医师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选择"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作为临床路径试点病种,各试点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总数561人次,完成路径管理病例数449人次,出现变异病例数112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景洪市参合农民234317人,参合率98.75%,居全州第一,创历史新高,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3个百分点,比2009年高出2.94个百分点。全年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边境一线边民及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59711人参加新农合。参合农民受益率达到177.74%,较2009年提高19.32个百分点。
  农I补偿受益情况:全年有416475人次获得新农合减免补偿,合作医疗受益率为177.74%。补偿人次同比增长70534人次,增长20.39%。门诊397389人次,住院19086人次(其中住院分娩1344人);共计发生医疗费用6217.86万元;减免补偿新农合基金2724.41万元,同比增长353.90万元,增长14.93%。其中:门诊减免645.59万元,门诊次均费用为36.73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34元;次均补偿费用为16.24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7元。住院补偿2078.81万元,住院次均费用为2533.40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54.16元;次均补偿费用为1105.22元,较上年同期上升98.86元;参合农民在乡级住院次均费用1023.68元,次均补偿712.45元;在市级住院次均费用3404.13元,次均补偿1842.62元;在市级以上住院次均费用8429.57元,次均补偿1772.44元;在省级住院次均费用8354.04元,次均补偿1808.81元。门诊达到200元以上封顶线2224人,慢性病门诊补偿达到2000元的11人,住院获得5000元以上补偿522人,达到封顶线30000元的4人。
  【新农合基金12010年,景洪市应筹集基金3280.43万元,年度实际到位基金3280.43万元,基金到位率为100%。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405.9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405.90万元、农民个人缴纳468.63万元。筹资水平每人每年由2009年的100元提高到140元。年度应提取风险基金109.68万元,年度实际可使用基金为3170.75万元,年度结转上年滚存结余基金907.55万元。2010年拨付补偿基金2724.41万元,基金使用率为84%。
  【便民服务窗口]2010年,景洪市卫生局坚持便民窗口是方便百姓、服务群众之门,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全年共为2292人次参合农民办理补偿,发放补偿金393.93万元。窗口服务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欢迎,通过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98%。
  【信息系统建设]2010年,景洪市卫生局率先在西双版纳州启动实施省级信息系统管理平台联网建设,并在云南省第一批投入运行。同时,积极创新、大胆尝试,把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工作试点到村,将群众满意度高、服务好、业务量大的10家村卫生室分批逐步纳入集中信息系统管理,全部实施网络直报,网络审核,网上统计报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全面推进景洪市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工作。
  【新农合资金机制】2010年,景洪市卫生局不断加强新农合资金机制建设。一是完善筹资机制。建立新农合"两级财政补助、社会支持、农民自筹"的筹资机制和定时进村缴费与乡镇合管办定点交费相结合的缴费方式。二是完善基金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收支分离、卫生管账、财政管钱、封闭运行”的基金管理模式,确保基金安全。三是完善基金补偿机制。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门诊补偿及慢性病补偿为辅的费用补偿机制,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四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并落实补偿费用公示、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审计等三项制度,公开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2010年7月,市审计局对景洪市2009年1~12月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得到好评,完善的监督机制,保障了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景洪市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全年完成建设项目总投资5246.91万元,建筑面积22049平方米。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筑面积16642.36平方米,预算总投资4350万元,2008年8月开工,2010年12月29日投入使用。普文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建筑面积701平方米,总投资94.73万元,2009年4月开工,2010年6月验收并投入使用。勐龙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建筑面积1416平方米,总投资230万元,2009年9月开工,2010年11月24日通过验收。曼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建筑面积1604.38平方米,总投资235.18万元,2009年9月开工,2010年10月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允景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建筑面积1465.15平方米,投资概算315万元,2009年9月开工,2010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卫生室建设:全年完成3所村卫生室建设。勐龙镇帮飘村委会新建1所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投资10万元;景讷乡贺孔村新建1所村卫生室,投资7万元,建筑面积为70平方米;景讷乡盘江新建1所村卫生室,投资5万元,建筑面积为70平方米。
  【传染病防治与监测]2010年,景洪市始终坚持"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原则,根据景洪市疾病流行规律和发病特点,重点加强对传播迅速,社会影响大,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进行监测和防治,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传染病疫情】2010年,景洪市辖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1604例,死亡21例(艾滋病12例、肝病3例、狂犬病5例、新破1例)。报告发病率339.92/10万,死亡率4.45/10万,病死率1.31%,与2009年(发病数1726例、发病率365.77/10万、死亡数36例、死亡率7.23/10万、病死率2.097%)相比发病率下降7.07%,死亡率下降41.67%,病死率下降37.23%。
  在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在前五位的病种是肝炎649例(其中乙肝528例,占肝炎的81.36%)、肺结核351例、伤寒236例、梅毒154例、淋病100例,占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数的92.89%。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1418例(发病率300.5/10万),无死亡,与2009年(发病698例,发病率147.92/10万)相比,发病率上升103.15%。丙类传染病占法定传染病总数的46.92%。其中:流感45例、腮腺炎255例、手足口病751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54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74例、斑疹伤寒29例、风疹9例、麻风病1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0年,景洪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起。一是"景讷乡中心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报告时间6月3日,级别为一般。共有60名学生及幼托儿童发病,无重症和死亡。已结案。二是"西双版纳州新民中食堂沙门氏菌感染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时间10月6日,级别为一般。报告发病12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结案。
  【甲型H1N1流感】2010年,景洪市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6例,无聚集性发病报告。
  【非典型肺炎及禽流感监测情况]2010年,景洪市开展对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及预警病例的监测工作,按有关规定进行督导、检查,对异常信息报告及时开展调查核实。景洪市辖区各医院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报告,无"非典"和"禽流感”预警病例报告。
  [霍乱监测】2010年,景洪市调查辖区内州、市医院肠道门诊及各医疗卫生单位160677份病例,未查到可疑病例。采集腹泻病人粪便标本61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在外环境监测中,在原阳性水点的基础上扩大监测范围,对各乡镇水点及水产品进行监测,共采集水产品20份、自来水90份、井水44份、河水8份、淡水养殖场水4份、其他水体24份进行监测检验,均未检出霍乱弧菌。
  【麻风病防治】2010年,景洪市完成疗程麻风病人1人,完疗病人判愈5人,新发现麻风病患者1例。景洪市有现症病例13人,其中完疗病人8人,治疗病人5人,应监测病人数25人,密切接触者体检135人。有2级畸残康复者113人,愿意入住治疗10人,生活不能自理11人。
  【登革热监测]2010年,景洪辖区内报告景洪市居民发病3例(勐腊县报告1例),均为老挝输入病例。州人民医院累计收治登革热病例9例,其中境外人员4例,其他县3例,景洪市2例。以上病例景洪市按要求进行处置,未发生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但西双版纳州2010年已报告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登革热本地感染,意味着西双版纳州本地新增一种传染病,成为登革热自然疫源地。从媒介监测情况看,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已在州内查到,登革热在本地已经存在自然循环。同时,景洪市还面临着境外输入病例的压力。景洪市作为省级登革热监测点,已按计划开展监测工作。
  [结核病防治]2010年,景洪市疾控中心管理项目结核病人257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117例,复治涂阳12例;初治涂阴94例,重症涂阴46例。非结防机构报告708人,排出重报88人,实追踪620人,追踪率100%。疑似症状者转诊459人,转诊率为74.03%;转诊到位145人,转诊到位率31.59%。
  [碘盐监测】2010年,景洪市疾控中心抽取居民户食用盐288份盐样,碘盐合格率99.31%,合格碘盐食用率99.31%,碘盐覆盖率100%。
  [手足口病防治】2010年,景洪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51例,与2009年456例相比上升63.77%,重症1例,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
  【狂犬病防治】2010年,景洪市报告狂犬病5例,其中,嘎洒镇原嘎栋片区纳板村委会2例,允景洪街道办事处阿克新寨1例,勐养镇菜阳河村1例,大渡岗茶场十一队1例。各疫区按要求进行处理。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2010年,景洪市地方性氟中毒病(饮水型),有重病区村1个、中病区村1个、轻病区村1个,分别为景洪农场二分场十队、三分场三队、四分场十队。
  景洪市对地方性氟中毒病(饮水型)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地方性氟中毒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抽查景洪农场光华小学校、嘎栋中心小学校五年级学生40名,抽查景洪农场二分场十队、三分场三队、四分场十队家庭主妇30名,知晓率分别为94.17%、91.11%。
  【计划免疫】2010年,景洪市加大计划免疫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扩大免疫项目,以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加速麻疹控制为重点,同时加强安全注射管理与业务培训和督导。2009年出生的常住儿童数为5175人,建卡率99.9%o完成单项接种卡介苗5157人,接种率99.65%;麻疹4909人,接种率94.85%;糖丸5004人,接种率96.69%;百白破4942人,接种率95.49%;乙肝5098人,接种率98.51%;乙肝第一针24小时及时接种4275人,接种率82.60%;完成"五苗”接种4919人,接种率95.05%。乙脑完成4476人,接种率86.49%;流脑完成3609人,接种率69.74%。2009年出生的流动儿童按计免考核数为2906人,建卡率100%。完成单项接种卡介苗2875人,接种率98.93%;麻疹2231人,接种率76.77%;糖丸2550人,接种率87.74%;百白破2423人,接种率83.37%;乙肝2411人,接种率82.96%;乙肝第一针24小时及时接种2011人,接种率69.20%;完成"五苗”接种2375人,接种率81.72%。乙脑完成1663人,接种率57.22%;流脑完成1659人,接种率57.08%。
  【鼠疫防治与监测】2010年,景洪市监测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51个点(村),共布放有效笼(夹)数10360个,捕获鼠349只,总鼠密度为3.37%。其中室内布放有效笼(夹)5050个,获鼠160只,鼠密度为3.17%;室外布放有效笼(夹)5310个,获鼠189只,鼠密度为3.56%。室内游离蚤调查房间780间,获蚤房间70间;布放有效粘蚤纸3900张,粘蚤75张,获蚤532匹,总蚤指数0.1364。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均为阴性,无动物鼠疫和人间鼠疫发生。
  【疟疾防治]2010年,景洪市报告疟疾病例10例(间日疟7例、恶性疟3例),报告发病率2.12/10万,与2009年12例相比,发病数下降了37.50%,无死亡病例。辖区内疟疾疫情稳定,无疟疾爆发、流行,发病数仅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65%,为历年最少,居乙类传染病发病第8位。景洪市发热病人10444人,开展血检9736人,无阳性病例,血检率93.22%。浸泡蚊帐12279顶,受益人口15690人。
  【消毒监测】2010年,景洪市疾控中心对8户餐具消毒配送中心及65户餐厅的餐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共抽检333件,合格192件,合格率57.66%。
  【健康教育宣传]2010年,景洪市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向社会大众、孕产妇及其家庭宣传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知识。开展大型宣传活动26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0余份,出黑板报、宣传栏78期,约50000余人次接受了健康教育。举办市级培训班共5期,培训人次134人次。乡村级以会代训40期564人次。各乡镇卫生院派出产科、儿科人员到州市级医疗机构进修16人次。
  [健康档案管理】2010年,景洪市辖区人口490172人,其中农业人口235471人,城镇人口254701人。共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123285份,建档率52.3%;建立城镇居民健康档案100520份,建档率39.4%;健康档案合格率98%,健康档案使用率28%,医务人员建立档案率100%。有13家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计算机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2009年10月,景洪市启动面向城乡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
  [孕产妇保健】2010年,景洪市有产妇数2855人,活产2877人,建卡2824人,建卡率98.91%。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2748人,管理率为95.52%。新法接生率97.18%,比2009年上升0.37个百分点;住院分娩率94.33%,比2009年上升3.44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69.52/10万,比2009年上升3.77个十万分点。
  【老年人保健】2010年,景洪市认真组织开展65岁以上常住居民健康指导服务,对辖区65岁以上的城镇居民10314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管理率53.3%;农村居民6844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管理率50.4%。按照服务规范化管理,健康体检表完整率达95%。
  【乙肝疫苗补种]2010年,景洪市启动实施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1994~1995年儿童补种乙肝疫苗16890人次,接种率91.43%;完成第一针1996年4592人次、接种率100%,1997年4607人次、接种率100%,1998年4316人次、接种率100%。
  【儿童保健】2010年,景洪市辖区内3岁以下儿童有9199人,系统管理5293人,系统管理率59.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56%。,比2009年上升2.04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9.38%,比2009年上升0.18个千分点;新生儿死亡率5.21%。,比2009年下降2.02个千分点。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
  【"降消”项目]2010年,景洪市全面实施"降消”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继续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执行能力,做好危急孕产妇的抢救工作,认真落实各级转诊责任制和首诊负责制。加强市、乡、村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急救电话的知晓率。组织市医院专家到嘎栋、嘎洒、勐龙、小街、景哈、勐罕等驻乡蹲点帮扶,进一步加强对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抢救中心”的管理,确保急救工作有序开展,把住死亡的最后一道关,努力降低孕产妇的死亡。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2010年,景洪市根据《云南省2009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方案》及(2010年景洪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方案》,严格项目资金使用范围,推行住院分娩限价政策,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与新农合补助相结合的办法,促进了住院分娩率的提高。全年住院分娩率94.33%,所有乡镇的住院分娩率均达85%以上。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景洪市农村户籍产妇2674人,享受住院分娩补助人数为2422人,共支付救助金107.55万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覆盖率达90.58%。
  【农村准孕妇女增补叶酸】2010年,按照《云南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景洪市从3月启动农村准孕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从源头上注重出生缺陷干预。共服用叶酸2137人,服用率72.97%;依从人数894人,依从率41.83%;目标人群知晓率91.4%,健康教育覆盖率95.6%。
  【慢性病管理】2010年,景洪市慢性病管理5661人。其中高血压病人4656例,管理率39.7%;糖尿病人1005例,管理率32.5%。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2010年,景洪市排查重性精神病患者237人,卫生系统对他们进行不定期随访工作,指导患者服药,管理率88.2%。
  【托幼机构管理]2010年,景洪市对1253名新入园儿童进行入园体检,5月对辖区内4所幼儿园1618名在园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视力筛查及幽齿防治。检出患有幽齿811人,贫血63人,体重< (中位数-2SD)84人,斜视3人。对检出疾病和缺点的儿童进行了矫治。
  【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根据《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妇联关于印发〈云南省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景洪市被确定为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试点县。2009年12月10日景洪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正式启动,为确保宫颈癌检查工作高效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建立起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级级细化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同时,整合州、市级医疗卫生资源,抽调州、市级专业技术人员分组分片区指导、协助各乡镇卫生院展开项目工作。共对19000名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完成率100%,醋酸/碘染色异常1968人,阴道镜实查1734人,送病检686人,查出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127人,Ⅱ 级10人,Ⅱ ~ Ⅲ级8人,级7人,确诊宫颈癌4人。
  【出生缺陷监测]2010年,景洪市继续在州、市人民医院、傣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和辖区内农垦系统的10所医院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10所医院共出生5281名婴儿,其中出生缺陷66例,缺陷儿出生率为124.98/万;发生围产儿死亡45例(7天内死亡6例,死胎死产39例),围产儿死亡率8.52‰。
  【出生证明管理】2010年,景洪市保健院依法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厅、公安厅关于《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使用的相关精神,制定管理制度,做到规范使用与管理。18家医疗机构领取"出生医学证明"8800本。
  【卫生法规知识宣传】2010年,景洪市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宣传培训工作。全年全市举办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90期,共培训9840人,发放宣传材料12000份。利用市电视台宣传 "地沟油”非法加工和诊所基本标准2次。
  【卫生行政许可】2010年,景洪市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共受理餐饮服务、公共卫生许可办证申请1245件,经现场审核卫生条件合格准予发放卫生许可证1220件(其中餐饮服务卫生许可证903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317件),卫生条件不合格不予许可25件;餐饮服务、公共卫生许可验证619件(其中餐饮服务卫生许可验证322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验证297件);注销卫生许可证73家,其中餐饮50家,公共23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新审批办理67家,验证231家,变更17家,注销1家;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验证3户;办理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7572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2305份;发放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105份,发放乡村医生执业证书138份,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4家;建立执业医师注册系统、执业护士注册信息系统,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受理护士执业注册换证申请11人,护士首次注册41人,受理执业医师注册318人。
  【食品卫生监督】2010年,景洪市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卫生、“问题奶粉"专项清理,"地沟油”及一次性筷子专项整治,以及关于查处假冒保健食品"同仁活根草”及"同仁生精源”和关于停止使用罗氏制药公司生产的批号为B6001B01的阿伐斯汀注射液等9项专项工作。全年共出动车辆67辆次,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168人次。认真做好元旦、春节、傣历1372新年节、"五一”节、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两考”、中秋、国庆,以及景洪市各种大型活动、重要会议等饮食卫生安全保障工作,避免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共开展20项食品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出动车辆81辆次,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209人次,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43份,签订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43份。按照州、市"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对学校学生食堂和学校周边饮食卫生安全隐患等进行检查。共出动车辆18台次,监督人员49人次,监督检查140户:其中学校食堂29户、学校医务室2家、二次供水15家、餐馆72家、小吃17家、冷饮店5家。与学校签署《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12份,下发监督意见书15份。
  【医疗机构管理】2010年,景洪市加强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全年监督医疗机构318家,监督覆盖率88.21%;实监督户检查384户次,合格350户次,合格率91.15%。对69家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报告情况、院内感染管理情况、放射安全情况、临床用血情况、母婴保健工作开展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其中个体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1家、乡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55家。对X光线放射诊疗单位的16家医疗机构进行专题检查,共出动监督人员28人次,车辆14辆次。通过专项监督检查,未发现较大违规现象,个体诊所为患者诊疗时不进行门诊日志登记和不开据处方,而直接为患者治疗的情况较为突出。
  全年对医疗机构消毒抽检113家,抽检样品数694份,合格样品621份,合格率89.5%。受理医疗执法案件8起,立案查处7起。其中:非法行医6起,罚款金额24800元;违反消毒管理规定案1起,罚款金额1000元;当场查处1起,罚款金额50元。接待医疗事故咨询16件,受理州级鉴定6起,省级再次鉴定1起。
  【职业病卫生监督】2010年,景洪市重点对32家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厂矿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下达监督意见书32份,其中木材厂5家、木炭厂2家、矿山17家、砖厂7家、石棉瓦厂1家,从业人员912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714人,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噪音和高温。
  【放射卫生监督】2010年,景洪市管理医用辐射应监督户数16家,实监督户数16家,监督覆盖率100%;实监督检查户次数34户次,合格户次数8户。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2010年,景洪市公共场所卫生应监督户数590家,实监督户数505家,监督覆盖率74.06%;实监督户次数644户次,合格户次数566户次,合格率87.89%。其中:住宿场所264户,实监督户数239户,监督覆盖率90.53%;实监督户次数321户次,合格户次数259户次,合格率80.69%。游泳场所1户,实监督户数1户,监督覆盖率100%;实监督户次数2户次,合格户次数2户次,合格率100%。美容美发场所156户,实监督户数142户,监督覆盖率91.03%;实监督户次数226户次,合格户次数218户,合格率96.64%o其他行业169户,实监督户数169家,监督覆盖率100%;实监督户次数235户次,合格户次数213户次,合格率90.64%。对辖区226家宾馆、招待所的室内空气菌落总数及床上用品进行了监测。受理公共场所执法案件4起,立案查处4起,罚款金额2500元。
  【学校卫生监督】2010年,景洪市学校卫生监督应监督户数40户,实监督户数40户,监督覆盖率100%;实监督户次数62户次,合格户次数56户次,合格率90.32%;学校自备水源5家,水质抽检5份,合格1份。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2010年,景洪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应监督户数(实发证数)6户,实监督户数6户。对辖区乡镇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单位进行卫生监督,出动监督人员38人次,车辆19辆次,抽检自来水厂(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11家,合格3家;抽检二次供水5家,抽检25份,合格3份。
  【对口支援】根据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东西部地区医院省际对口支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2010年3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与市人民医院签订了3年的对口支援协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派出医疗队两批。医疗队在市人民医院各科室参加手术434台,进行手术示教124台次,其中左手第1掌背皮瓣转移食指软组织修复+掌长肌腱移植食指伸肌腱重建修复术为市医院首次开展,填补了景洪市手掌创伤手术治疗领域的空白。开设上海专家、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累计诊治病人3069人次,满足了病人的就医需求,赢得了病人的广泛赞誉。
  同年,景洪市人民医院派出15名医疗骨干到基诺、景讷、勐旺等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工作,帮助卫生院完成门诊5729人次,住院129人次,清创缝合54例,门诊手术6例,手术1例,参加急诊抢救14人次,组织病例讨论5次,理论讲座17次,指导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疗法18项。
  【提升改造市人民医院】2010年,为全面配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队开展好对口支援市医院工作,确保市人民医院3年内建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治理规范、技术精湛的二级甲等医院,景洪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升改造市人民医院的计划,市政府成立景洪市人民医院提升改造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市编办、市发改局等部门相继到市人民医院调研,制订了《景洪市人民医院提升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景洪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规划》、《景洪市人民医院人才培养规划》、《景洪市人民医院提升改造设备论证》。
  【医疗服务】2010年,景洪市15家医疗单位总诊疗人次数777974人次,住院人次21388人次;业务总收入10295万元。市人民医院总收入7116万元,业务收入6178.6万元,与2009年相比上升22.8%,药品占比36.4%;医院完成门诊人次290456人次,同比上升12.97%;住院人次8181人次,同比上升3.82%;留观病人32755人次,同比下降1.5%;手术台次3538台,同比上升1.55%;病床使用率104.17%,同比下降0.47%;病床周转次数40.92,同比上升4.12%;平均住院日9.26天,同比下降4.63天。
  【社区卫生服务】2010年,景洪市积极做好社区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居民健康。全年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个服务站共完成门诊人次49960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2765人,建档率41.1%;慢性病管理3238人(其中高血压2550人、糖尿病680人);发放宣传资料60871份,健康咨询活动44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69期,受益5680人次。
  【人才培养]2010年,景洪市政府重视卫生人才培养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全年拨卫生人才培养专项经费30万元,保障了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市卫生局制订2010~2014年卫生人才培养规划,2010年下拨30万元培训费,完成培训229名,其中人才引进5名、送出去进修学习24名、村医培训200名;组织实施中医人才培养项目,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中医人才110人。市人民医院免费接收乡镇卫生院及市计生服务站进修人员24人,接收实习生5人,见习生2人。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景洪市有2737人次医务工作者得到各种层次培训。
  【医疗设备建设]2010年,景洪市进一步加大医疗设备投入,全年争取到上级设备补助金45万元(补助乡级),有8个卫生院和市医院自筹资金782万元,购置电子胃镜、全自动血凝仪等医疗设备。
  【学术研究】2010年,景洪市人民医院发表于省级期刊医疗专业论文13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项。申报科研课题8个,经过市科技局组织鉴定,共有7项成果通过鉴定,其中达到州内领先水平3项,达到州内先进水平2项,达到市内领先水平2项。
  【护理培训及评星活动]2010年,景洪市医院为全面贯彻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保障医疗安全,对临床、医技的112名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岗位技能培训,培训率100%,参考率100%,合格率70%;开展年度"星级”护士评选活动,共评出"年度明星”护士4名,"年度十佳"护士10人。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及活动,基础护理合格率95%,特护、I级护理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6%,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6%,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91%。【咨询与义诊活动】2010年,景洪市人民医院开展科技下乡,进行健康咨询、公益义诊活动6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资料4550份,免费为2690位城乡群众提供咨询、义诊服务。其中免费B超检查351人次,折合人民币5615元;捐赠药品价值3585元;开展无偿献血活动,31人参加无偿献血,共计献血8700毫升。
  【中医药工作】2010年,景洪市按照省州工作部署,分级分批组织实施景洪市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师资和乡村医生的推广培训。全年共选派8名医务人员参加省级师资培训,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乡镇(社区)骨干培训1期共10人,中医药适宜技术村级培训3期共105人。项目的实施,使景洪市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逐步推广。
  【艾滋病疫情]2010年,景洪市自1991年发现首例感染者至今,累计报告1168例,现住景洪市793例,男性476例,女性317例,艾滋病病人316例,死亡171例。2010年报告157例,现住景洪市119例,男84例,女35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6例,艾滋病病人33例,死亡18例(2010年新发病例11例)。艾滋病疫情特点:一是流行速度平稳上升,农村居民和老年人报告感染者人数增加;二是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占66%;三是注射吸毒、暗娼感染率较为平稳,男男同性人群感染率上升。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2010年,景洪市卫生局以《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2006一2010))等政策法规、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无偿献血等为主要宣传内容。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粉刷标语、张贴画报、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和播放光碟等形式,广泛在农村、机关单位、企业和学校开展宣传活动,有效提高群众防艾意识。共开展宣传活动154次,受益群众103766次,咨询4331人次,发放宣传单127085份,刷写宣传标语52条,制作宣传栏26块,展板101块;举办培训班273期,参训27568人次,其中,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19期535人次,干部培训8期395人次,村干部培训班12期965人次,村骨干培训7期565人次,教师培训6期615人次,妇女培训29期4604人次,婚前培训47期1313人次,校外青少年培训7期203人次,建筑工地负责人培训3期108人,农民工培训35期7007人次,公共场所业主培训14期342人次,从业人员培训86期10916人次。经调查艾滋病知晓率:城镇居民96.5%,农村居民90.4%, 学生100%,校外青少年82.6%,农民工79%。
  【艾滋病监测检测]2010年,景洪市加强市疾控中心初筛实验室的管理,规范快速检测点和自愿咨询检测点的建设,保障监测检测、病人管理工作的开展。全年共检测71718人份,确认阳性158人(重阳1人)。其中,自愿咨询检测907人,检出阳性43人;新婚人员检测3495份,检出阳性2人;孕产妇检测6200份,检出阳性15人;羁押人员检测1202份,检出阳性13人;吸毒哨点检测551份,检出阳性5人;暗娼哨点检测133份,检出重阳性1人;阳性配偶检测2份,检出阳性2人;术前检测14279份,检出阳性10人;性病门诊检测1430份,检出阳性4人;无偿献血人员检测8296份,检出阳性4人;出入境人员检测5962份,检出阳性10人;新兵体检358份,检出阳性1人;就诊患者检测16531份,检出阳性36人;其他检测12372份(含公共场所人员体检),检出阳性12人。
  【艾滋病管理】2010年,景洪市加大艾滋病管理力度。报告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57例,住景洪市119例。完成个案流调119例,个案流调率100%;累计应随访616人次,完成随访509人次,随访率82.6%;累计应检测CD4220人,检测162人,检测率73.6%;新报告HIV/AIDS配偶应检测62人,完成检测56人,检测率90.3%;既往报告HIV/AIDS配偶应检测109人,完成检测88人,检测率80.7%;抗病毒治疗应转介81人,成功转介72人,转介率88.9%。
  【艾滋病救助】2010年,景洪市认真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纳入民政救助范围,建立贫困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档案18份,有18名病人及25名家属得到低保救助。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及未成年人档案11份,有4名儿童和1名少年得到"中国温暖12•1爱心基金一一中国移动关爱行动”的项目资助,8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资助8个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向他们提供猪种、水泥、农药、化肥等。开展节日慰问,在春节、中秋节、"世界艾滋病日”共慰问感染者37人次,发放慰问金8050元,为感染者配偶免费提供安全套。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18人,在治16人(2人因药物副作用较大,暂停治疗)。
  【实施行为干预降低艾滋病传播速度】2010年,景洪市积极实施行为干预,降低艾滋病传播速度。安全套推广工程:景洪市有星级宾馆43家,非星宾馆352家,娱乐场所50家,桑拿洗浴15家,药品经营单位150家,设有安全套免费发放服务点21个,安装安全套自动售套机4台(凰苑宾馆、皇冠酒店、辉煌都畅和大连酒店),免费发放安全套190615只。宾馆、桑拿洗浴安全套摆放率100%,娱乐场所安全套摆放率62%。性工作者行为干预工作:景洪城区有按摩院6家,性工作者约25人,站桩约118人,共143人。认真开展同伴教育、咨询检测、安全套推广、性病诊疗等方式进行高危行为干预。高干队和外展人员共深入高危场所48次,干预142人6764人次,月均干预4次。举办性工作者防艾相关知识培训4期58人次。干预覆盖率99.3%,场所干预覆盖面100%,发放安全套25593只,发放宣传手册2531份。经问卷调查防艾知识知晓率:场所服务员98.62%,业主97%。
  男男同性者干预:聘请1名外展人员,对75名男男同性者干预605人次,发放防艾知识宣传手册535本、安全套4333只。吸毒人员行为干预工作:加强社区宣传动员工作,公安、卫生联合在嘎洒、勐龙、勐罕、景哈、景讷和基诺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活动13次,举办吸毒人员培训班3期,参训183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入组364人,收戒86人,死亡11人,转诊2人,接受治疗132人,维持治疗率49.81%,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695人次,阳性17人,阳性率4.67%;检测丙肝病毒抗体692人次,阳性270人,阳性率74.18%;检测梅毒抗体481人次,阳性4人,阳性率1.1%。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工作,发放针具3876支,回收3475支,回收率89.7%。累计干预吸毒人员102人291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份。母婴阻断传播工作:规范感染艾滋病孕产妇和新婚登记者的档案管理,提供咨询检测服务,为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预防用药、保健、人工喂养指导、免费奶粉及随访服务。开展孕产妇检测6200人,管理阳性病例32例,终止妊娠17例,继续妊娠2例,分娩13例,12例采取母婴阻断措施,1例产后5天才确诊而延误治疗,随访管理儿童15人,12月龄儿童检测艾滋病毒抗体2例,呈阴性。
  【艾滋病合作项目]2010年,景洪市艾滋病合作项目为:1.全球基金项目。项目工作,涉及高危人群干预、阳性孕产妇及婴儿管理、抗病毒治疗、CD4细胞检测、初筛实验室质量控制等5个领域,预算经费176079元,到位118299元,支出114786.37元,节余3512.63元。婴儿早期诊断由于没有仪器设备等条件,没能开展此项工作。暗娼人群干预也由于公安部门加强打击力度,人群锐减而没有完成任务外,其余工作均按期完成。2.兴边富民工程艾滋病防治项目。按照兴边富民工程艾滋病防治项目计划书要求,召开项目启动会和协调会2次,接受省、州项目办督导3次,与5家成员单位签订项目协议书。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1期,参训31人;举办宣传骨干培训班3期,参训101人。为缅甸南板县卫生科培训2名医务人员。完成643户1285人跨国婚姻家庭的基线调查和行为干预工作;发放人户宣传读本1562本,发放安全套3286只;完成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1285人,检测率100%,阳性2例,感染率0.16%。对5000名边民进行宣传干预,发放宣传资料5235份,发放安全套2840只;开展咨询检测1354人,检测率27.08%,完成率135.4%,初筛阳性1例;经调查边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0%。在240口岸开展宣传活动12次,接受教育约15461人次,发放宣传单15643份。与缅甸南板县共同举办第二轮双边防治艾滋病会谈,就2010年防艾工作合作意向达成共识,并签订合作协议书。会后,双方联合在缅甸南板县城区景仰乡、景康乡和嗦里巷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发放安全套2000只,挂图9幅,接受教育2000人。
  【爱国卫生运动】2010年,景洪市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市卫生局全年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3次、召开动员会2次,组织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驻军10万余人次,清理污水沟渠1400米,清除卫生死角垃圾300余吨,检查督促20余次。大力开展城市卫生创建活动,顺利通过云南省第九次城市卫生检查评比验收。
  【除"四害”工作]2010年,景洪市卫生局广泛宣传发动各机关、单位和居民住户开展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活动。全年共投入鼠害防治经费147万元,配制毒饵167.5吨,达到了灭鼠保粮、灭鼠保健康的目标,有效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
  【农村改厕】2010年,景洪市农村户厕改造稳步推进。完成2009年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改厕任务1300户,完成率100%;2010年农村改厕指标2000户,完成农村改厕1800户(项目周期是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完成率90%。
  【红十字会工作】2010年,景洪市积极推进红十字会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印制发放各种宣传册、在市政务信息网增设信息网页以及各新闻媒体报道的方式,提升红十字会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市电视台共播出有关市红十字会新闻8条,州电视台采用3条;西双版纳报刊登3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开展卫生救护知识进社区培训活动,共16个社区61名居民参加。发展团体会员15个,个人会员135名。2.积极开展募捐工作,开设捐款专户,在景洪市各超市及知名酒吧设置捐款箱5个,共募捐到各类捐款9.9万元。3.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和救灾活动。积极参与抗旱救灾工作,共争取到省州救灾资金54.4万元,其中:10万元为景讷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该项目已经竣工投入使用;40万元为春雨行动礼包采购资金,采购大米和矿泉水分发到勐龙、景哈、勐旺、景讷、大渡岗5个受灾乡镇,有2133户家庭、8532人受益;2.4万元拨给市二中购买发电机;2万元为大渡岗乡大荒坝希望小学水利工程建设补助金。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工作,筹建景洪市特殊疾病困难患者救助资金,率先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中捐款58261元。
  【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按照《中共景洪市委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5月24日,景洪市卫生局党委召开创先争优动员大会,拉开卫生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序幕。卫生局党委带领各支部党员干部认真开展争创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员"五个好”、"五带头”活动,着力打造高素质卫生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局党委从医务工作者身边树典型,号召景洪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向全国劳动模范邱娅学习,以邱娅为榜样,学先进、见行动,为景洪市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市医院党支部在全州率先推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放日”活动及"党员学习培训积分卡"制度,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新机制,开展党员与非党员工联系结对活动,使创先争优活动有特色、有成效。市人民医院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工作突出,得到省、州创先争优办及卫生行业管理部门的肯定,州委江普生书记亲自批示,号召全州医疗卫生单位向景洪市人民医院学习,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成效。
  【行风建设】2010年,按照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工作部署,景洪市卫生局扎实工作,深入推进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以"医院管理年”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卫生行风建设,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率显著提高。一是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对党风廉政建设、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二是与市属17个单位和局办公室签订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的总体目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是与市纪委监察局签订廉政承诺书,卫生局有12名中层以上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21名机关党员和7个股室与支部书记签订廉政承诺书。四是开展诫勉谈话。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转发〈云南省领导干部谈心谈话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召开廉政谈话会5次,受教育66人。五是实行领导干部四重分片包干负责。按照《中共景洪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景洪市领导干部四重分片包干负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召开局务会议,传达学习领导干部四重包干负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文件精神,制订《景洪市卫生局领导干部四重分片包干负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方案》。按照"下管一级、条块划分、领导包干、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责任追究”的工作原则,将下属18个单位划分给局领导班子成员,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强对下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监督和指导,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六是进行行风问卷调查,市保健院七项综合满意度98.55%,市医院七项综合满意度97.50%,市疾控中心四项综合满意度94%,市卫生监督所四项综合满意度90%。七是在送温暖献爱心、抗旱救灾等活动中,领导干部和党员率先垂范,踊跃捐款,全市卫生系统共有2016人次捐款107⑵元,其中党员484人次捐款41330元。全年卫生系统没有违纪违法行为和被问责事件发生。
  (杨跃)

知识出处

景洪年鉴2011

《景洪年鉴2011》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景洪年鉴(2011)》主要记述2010年景洪市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介绍各行业的新成绩、新变化和新发展。本刊设有特载、专文、大事记、概况、政治、群团、军事、法制、经济管理、财税、金融保险、农林水电、农垦、工交邮电、城建环保、商贸旅游、外事口岸管理、教育科技、文卫体、社会生活、人物、史志特刊、附录等23个部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杨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景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