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洪年鉴2011》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3437
颗粒名称: 景洪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33-35
摘要: 2011年2月15日,景洪市财政局局长毕丹在景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关键词: 景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工作报告 毕丹

内容

一一在景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1年2月15日)
  景洪市财政局局长毕丹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景洪市2010年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书面形式提请市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是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一年。一年来,全市财政工作紧紧围绕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落实扩大内需等积极的财政政策,竭尽全力保增长,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提高支出绩效,圆满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任务。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56641万元,同比增长1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4399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2242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分级次完成情况: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675万元,同比增长31.7%,为年度调整预算的99.3%;中央级收入26927万元,同比增长32.4%;省级收入4144万元,同比增长24.6%;州级收入5653万元,同比增长20.8%。
  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9917万元,同比增长17.2%,为年度调整预算119650万元的100.2%;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675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2242万元。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23320万元,同比增长17.6%,为年度调整预算216358万元的103.2%。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市地税部门完成34237万元,同比增长27.2%,为年度调整预算的111.3%;市国税部门完成5042万元,同比增长22.4%,为年度调整预算的106.5%;市财政部门完成8396万元,同比增长62.6%, 为年度调整预算的88.4%。
  2010年,一般预算收入来源总计146896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767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8290万元,上年滚存结余832万元,调入资金99万元。支出总计146896万元,其中:上解支出3970万元,净结余177万元,本级财政支出142749万元,同比增长16.5%,为年度调整预算的100.4%;实现了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的目标。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2242万元,同比增加6151万元,增长9.3%,完成年度调整预算的100.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0571万元,同比增长19.7%,为年度调整预算
  的108.7%。本年基金收入7224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384万元,减本级基金支出80571万元,基金结余55万元。
  上述预算执行数待省财政厅决算批复后,以上级批复决算数为准。
  (二)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了79.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增加到2010年的5%。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47.6%,同比增长3.2个百分点。二是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势喜人。增值税完成4496万元,同比增加809万元,增长21.9%;营业税完成16960万元,同比增加2922万元,增长20.8%;企业所得税完成1583万元,同比增加435万元,增长37.9%。三大主体税种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共计完成26994万元,同比增长20.6%,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56.6%,撬动了一般预算收入高速增长。三是重点税源企业是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据国税部门统计,辖区内9849个纳税户中,2010年纳税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3户,纳税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5户,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有24户。上述企业所纳税额占全市税收收入的64%以上。
  全市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较快增长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税源基础。特别是与税收关联度较高的经济指标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5%,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增长21.7%。二是价格水平上涨。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3%,带动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增长。三是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家电下乡等财政政策,全年家电、汽车旺销带动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等大幅增长。四是2009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3%,基数相对较低,相应抬高了2010年收入增幅。从全年走势看,全市财政收入呈前高后低走势:上半年收入增长幅度较快,下半年放缓。
  一年来我们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巧发内功保超收
  2010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675万元,比2009年的36206万元净增11469万元,增长31.7%,增速比全州平均水平30.9%高0.8个百分点,在州本级和两县一市中居第二位;比2005年1.74亿元增加3.03亿元,增长174.1%;完成“十一五”规划财政收入目标任务3.9亿元的122.3%。增收结构从项目看,税收收入增收8109万元,同比增长27.3%,非税收入增收3360万元,同比增长51.4%,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1%和29%。特别是房地产业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3税种共实现增收3304万元,占税收收入增收额的40.7%,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突出。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巧发内功和经济发展。在征管方面,推行和完善了财税目标考核、税费统征、委托代征、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收、协税护税等一系列加强征管的措施。税务部门加强了房地产等行业及2009年税款汇算清缴的监管工作。在责任机制方面, 除对征管部门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外,还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实行严格的协税护税责任管理。同时加大土地收储,规范执行土地招拍挂,最大限度实现土地增值,全年完成土地出让收入70552万元,与上年65585万元相比增长7.6%。
  (二)广借外力促发展
  把握西部大开发、"旅游二次创业”契机,深入研究政策,谋划争资,通过派人跟班、加强协调等措施,全年争取上级补助收入106674万元(含基金上级补助收入8384万元),比上年净增14862万元。在加强财政向上争资的同时,积极开展项目融资,为校安工程建设、农村公路村村通、廉租房改造等8个建设项目融资28207万元。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启动了"家电下乡”商家直补,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870万元,兑补率达到96.7%。
  (三)力挺基层增和谐
  一是稳妥推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协税护税、乡镇基本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激励、政府性债务化解激励约束等机制;大幅提高基层支出预算,均衡拨付,有效缓解基层保障压力,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村均4万元,总计418万元。二是工资和政权运转支出保障到位。工资增长和规范性津补贴、公检法等政法保障经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政策较好落实,按月足额财政统一发放。抗旱救灾、抗洪救灾、旅游节会、园林创建等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支出均及时保障。三是加大民生投入。教育支出达到了28377万元,增长9.9%,另外还融资18800万元支持校安工程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19897万元,增长33.9%,重点保障了城乡低保、就业补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卫生支出11798万元,增长17.4%,重点推进了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房保障支出14738万元,增长224.6%,重点支持了保障性住房支出和住房改革支出。全年纳入"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项目5项,金额2529万元。农林水事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环保等支出与"十五”末期相比,平均增幅均达到了30%以上。
  (四)狠抓落实图创新
  一是农村综合改革政策落实。实施乡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17个,财政奖补1014.63万元。全年化解纳入债务系统管理的政府性债务12393万元,有效控制了政府性债务风险;其中:化解义务教育债务641万元,圆满实现了用3年时间化解完毕锁定的2005年前农村义务教育债务1444万元的目标。二是财政体制政策落实。巩固完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着力增强和均衡乡镇财力,调动了乡镇抓发展的积极性。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了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工资统发、投资评审、"收支两条线”等制度改革。初步理顺了工业园区与市本级之间的财政管理体制。三是预算管理改革措施落实。部门预算更加规范,将全市所有单位及政府性收支均纳入部门预算。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会计核算、工资统发等工作。完成政府采购3949万元,增长31%,节支139元,节约率3.4%。投资评审全年评审建设项目36个,送审金额2.04亿元,审定1.74亿元,审减3042.25万元,审减率14.9%。全面落实行政成本控制措施,各项指标控制在省、州确定的范围之内。四是财政监管政策进一步落实。制定出台了《景洪市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对全市确定的25项重点项目中关乎民生的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对水利除险加固、财政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财政专项资金实行市级报账制,取得良好效果。积极开展了涉农资金、"小金库"、中央扩内需资金等专项检查行动,确保资金安全。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推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服务改革,稳步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扎实推进农场移交地方管理工作。五是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将房屋、汽车等大宗国有资产纳入公开拍卖,实行阳光、公开处置,规范了处置行为,提高了处置效益。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是全市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起步之年,2011年的经济形势将比2010年更为复杂。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在放缓,国际资本市场短期资本流动加剧,各国货币政策冲突不减。从国内看,流动性回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等稳定价格总水平的措施与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从全市看,面对政策性增收因素减少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带来的财源结构性调整,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更加明显;面对民生保障方面的刚性需求,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国家税制改革可能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更加突出。但也要看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旅游二次创业”、"城市提升改造"等战略,突出"跨越发展"主线,锁住"项目建设”重点的效应仍将继续,即将开工、预备开工的重大建设项目启动以及国家一系列税政政策即将出台,将成为全市增收的有利因素,财政收入增收的基础将进一步凸显。
  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好财政职能,为巩固经济成果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做出更大努力。据此,2011年全市财政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以及基层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和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省、州、市各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为圆满实现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确定的"十二五" 和2011年"机遇年”、"挑战年"目标任务而努力。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编制《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一)财政收入预算安排
  1.本级预算收入。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完成141500万元,同比增收21583万元,增长1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完成56000万元,同比增收8325万元,增长17.5%0分部门情况:国税部门5042万元,同比持平;地税部门39779万元,同比增收5542万元,增长16.2%;财政部门11179万元,同比增收2783万元,增长33.1%。政府性基金收人计划完成85500万元,同比增收13258万元,增长18.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83980万元,同比增收13211万元,增长18.7%)。
  2.上级补助收入。2011年上级补助收入计划完成98470万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收4026万元,增长4.3%。其中:返还性收入5051万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收111万元,增长2.2%;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33419万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收10375万元,增长45%;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2000万元,比2010年年初预算减收8960万元,下降13%。
  3.上年结余。上年结余23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177万元,基金预算结余55万元。
  从以上分析情况看,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来源242202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地方财政可用财力为180202万元,上级一次性专项补助收入62000万元。
  (二)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按照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2011年安排财政支出242202万元,增长6.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50693万元,增长5.6%;上解上级支出3954万元,基金预算支出87555万元,增长8.6%。2011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原则是"科学发展、关注民生、确保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2011年财政预算支出安排的主要特点
  一是保工资、保运转,保农场改革有序推进。全年安排基本支出预算(财政刚性支出)58839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支6725万元,增长12.9%,主要是农场及农垦医院划转地方管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和公积金、医保比率标准提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正常晋级等增支。二是保民生。全年安排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安排教育支出32685万元(含安排用于教育的偿债资金3233万元),同比增长15.4%;科学技术支出664万元,同比增长2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692万元,同比增长29.1%;"三农”支出25987万元(含安排用于"三农”的偿债资金5067万元),同比增长29.1%;新增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配套资金370.4万元等等。三是保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市本级安排重点工程和项目的专项经费115916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86555万元),比上年年初增长12.6%。主要是偿债准备金增加17500万元,校安工程前期费增加700万元,预备费增加300万元(其中:农民工工资保障应急周转金200万元),预留上级配套资金600万元,黄草岭水库建设工程市级配套增加800万元等等。
  三、2011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财力资源的配置,发挥财政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市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群策群力,确保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是严格执行收入责任考核机制,重点落实市级领导、主要征管部门、责任单位和各乡镇联动的协税护税制度;严厉打击偷税、逃税、骗税等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加大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收力度。以清理闲置土地和房地产遗留问题为契机,大力规范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征收机制,确保房地产税收增长。三是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突出抓好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管,罚没扣缴物资管理。拓展管理范围,重点将社会团体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预算外资金收入除教育、卫生系统外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四是切实抓好重点企业税收服务和监控。最大限度地发挥房地产开发企业、矿产资源等大企业对税收的增长作用。
  (二)多管齐下,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要整合各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集中财力支持培育"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五大市场”。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平台实力,加强对金融部门新增贷款和对重点项目贷款额的奖励。同时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规划修编、市场物流等项目建设。三是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资源效益。突出抓好土地收储工作,做大收储规模,加大土地招拍挂力度,稳定土地经营收入。四是要抓好促进消费政策落实。继续落实好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调动广大农民消费积极性。五是要继续加大争资立项力度。深度研究涉及财政优惠政策,加强与省厅联系,大力协助职能部门包装、储备、申报、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三)突出民生,切实抓好财政支出保障
  一是保工资保运转。重点落实好各项工资补贴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加大乡村组织和部门运转经费保障,坚持均衡拨付。保障重大决策和突发性事件经费,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落实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增加经常性投入。二是保障民生重点支出。重点解决教育资源整合、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公共安全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惠农补贴、涉农保险等政策。重点支持病险水库治理、人畜饮水、村组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四是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统筹财政建设资金,重点保障事关景洪市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强化政府投资监管,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五是坚持勤俭办事原则。严格控制会议、公务接待、公车、出国(境)经费、楼堂馆所建设等一般性支出。强化公务支出管理,切实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四)突出重点,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继续完善财政体制。继续实施市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改革,理顺市本级与度假区管委会的财政体制。二是努力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将所有政府性收入资金均纳人部门预算。继续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建立健全预算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三是重点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力争国库集中支付面达80%以上,逐步实现工资统发、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并轨运行。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加大政策宣传。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筹资筹劳积极性。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完成对村支书、主任农村财会支农政策培训。
  (五)注重绩效,扎实推进财政精细管理
  一是抓好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建立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经费类型等数据的动态管理。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在基层开展争创标准化示范财政所活动。二是强化财政监督。以财政所列入上级财政直接联系点为契机,大力推进乡镇财政监管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继续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三是实施财政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推进财政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财政偿债基金和严格的项目债务责任制,将偿债责任列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五是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将公检法、城建等部门执收执法的资产纳入公开拍卖范围,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
  各位代表,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确定的"两强一堡”战略和市委提出的"机遇年、挑战年”的要求,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奋发图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财政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知识出处

景洪年鉴2011

《景洪年鉴2011》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景洪年鉴(2011)》主要记述2010年景洪市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介绍各行业的新成绩、新变化和新发展。本刊设有特载、专文、大事记、概况、政治、群团、军事、法制、经济管理、财税、金融保险、农林水电、农垦、工交邮电、城建环保、商贸旅游、外事口岸管理、教育科技、文卫体、社会生活、人物、史志特刊、附录等23个部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毕丹
责任者
毕丹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景洪市财政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景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