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洪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洪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1555
颗粒名称: 在景洪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51-53
摘要: 2009年9月30日,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常委、景洪市委书记陈学刚,在景洪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 陈学刚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 讲话

内容

(2009年9月30日)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常委、景洪市委书记陈学刚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同志们!
  沐浴着灿烂的金秋,满载着丰收的喜悦。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祝伟大祖国60华诞。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向全市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1949年10月1日,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宏伟声音传遍全世界。那一天,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屈辱史被彻底画上了句号,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6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儿女用汗水和智慧,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
  60载风雨沧桑,60年光辉岁月。
  今天的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13亿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6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景洪市也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改天换地、日新月异;勤劳淳朴的景洪各族人民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奋发图强,勐精图治,书写着景洪历史的崭新篇章。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景洪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今天的景洪,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62.8亿元,是1978年的64倍;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二产业增加值16.7亿元,三产业增加值28.9亿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26.6倍、80.2倍、176.9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平均分别增长7.6%、9.4%、13.1%。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57亿元,是1978年的7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是1978年的5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611元,是1978年的19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558元,是1978年的11.9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是1978年的196倍。社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8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129个县(市)中排名第21位。
  今天的景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逐步增强。"重点抓旅游,突出抓项目”的思路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两项重点工作全面展开。形成了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基础,做强胶、茶支柱产业,提升粮食、畜禽水产主导产业,培育傣药南药、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规划。民营经济长足发展。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719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3287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7万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8年以来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4.24亿元。对外贸易市场活跃,2008年完成对外经济贸易总额9632万美元,为全省对外贸易最为活跃的市之一。
  今天的景洪,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天堂”为目标,构筑了以景洪城为中心,沧江新区一带为重点,嘎洒片区、勐罕片区为结合点的城镇发展定位。围绕"两片一带",以旅游、农业、交通、民生等为主的基础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300余亿元,今年已完成8.4亿元,创造了景洪有史以来城乡建设投资的奇迹。中心城市品质得到大力提升。2008年以来,启动了11个城市改造工程,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成效显著。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勐罕、嘎洒、大初龙等旅游重点镇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公路建设迅猛发展。继2008年实现乡乡通油路、农村通达工程之后,年内又将启动村村通工程。数字电视村村通工程、无电村电网改造等工程相继启动。这些基础设施和公益工程的建设,创造了景洪城乡建设史上的奇迹,必将带动景洪市今天城乡经济的加快发展,并持续支撑景洪未来三十至五十年的发展。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投入不断加大,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今年高考升学率创历史新高,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第二批"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科技、计划生育、民政、广播电视等工作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今天的景洪,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持续不断地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大干部群众逐渐克服了因循守旧、满足现状、等待观望的思想,树立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和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树立了加快改革、大胆进取的全新意识,形成了“快学习、快思考、快决策、快行动"的发展氛围。"抓落实、不扯皮、高质量、快节奏"的"景洪速度"初步形成,全市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上,牢固地树立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的指导思想。
  今天的景洪,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今天的新景洪。多年来,市委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三力”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高。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干部“逢晋必考"逐步规范,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认真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干部作风明显改进,形成了自我加压、务实干事的新风气。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同志们,朋友们!60年的艰苦奋斗是一曲曲撼动人心的旋律;6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60年的变迁是一首首华丽优美的诗篇。在这60年里,我们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喜悦;历尽了坎坷,创造了辉煌。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刻地怀念为了景洪的解放事业付出了生命的革命先烈们;更加感激为了开拓景洪各项事业而奉献了青春年华的老同志们。景洪市各族人民永远铭记所有为景洪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他们的宝贵精神将永远激勐我们把景洪的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
  回顾60年景洪的巨变,我们可以得出很多深刻的启示。
  60年的历史深刻昭示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会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的沧桑巨变。人民生活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实现温饱,基本摆脱贫困,向全面小康迈进。所有这一切都在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族人民才能实现幸福安康的美好未来。
  60年的历史深刻昭示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会有魅力景洪发展的创新。思想的落后,必然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实践证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广度、发展的速度。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面对各地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善于经营一切。只要有利于景洪生产力发展,就要大胆地尝试;只要有利于景洪的经济发展,就要大胆地闯;只要有利于景洪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要大胆地干。
  60年的历史深刻昭示我们,只有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才会有魅力景洪跨越式前进。发展既是第一要义,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战胜困难、化解矛盾;只有加快发展,才能不断改变城乡面貌;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实现富民强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坚定发展信心,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创造发展成果,倾力造福全市人民。
  60年的历史深刻昭示我们,只有维护民族团结,才会有魅力景洪的长治久安。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景洪市改革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前提。景洪有史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世代和睦相处、风雨同舟、血脉相连,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形成了今天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没有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会有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我们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继续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60年的历史深刻昭示我们,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会有魅力景洪的美好明天。"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景洪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基础建设极其薄弱的边疆县级市,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是全市干部群众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们必须继续弘扬这一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再创景洪市跨越发展的辉煌明天。
  回顾过去,历史记录着我们奋斗和开拓的足迹;展望未来,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踏上新的征程。党的十七大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制定了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征途上,已经驶入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的景洪,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高远,面向未来,全面谋划好景洪的长远发展大计,努力开创景洪新的辉煌伟业。
  我们要继续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程。要改变发展思路和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效益农业。抓好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解决人地矛盾;抓好市场取向和老百姓意向,找准结合点,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拉动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旅、胶、茶、果、糖为主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产业物的深加工、精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继续深入推进集体林权、乡镇财政体制等改革,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与后劲。
  我们要继续深入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全面贯彻落实省、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打造"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品牌和"三个好地方”的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城市规划建设,以"两片一带"为中心,继续实施好"打通两条路、护好两个湖、架好两座桥、做好两道门、改造三片城、提升五个园、打造两个区、画好一个圈"等提升城市品质的重点工程;以"3510”工程为统领,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工作;以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路和昆曼大通道全线贯通为平台,加强与次区域国家地区的旅游合作,把景洪建设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旅游、商贸、文化互动的桥头堡;加快推进沧江新区、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嘎洒旅游小镇、勐罕旅游名镇和嘎洒勐西莎湾、勐龙旅游黄金线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特色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乡村; 提升改造傣族园、野象谷等老景区,全面推动新老旅游产品替换和转型升级。
  我们要继续坚持抓好"四保"工作。一是要千方百计保增长。继续坚持举全市之力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的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高速度推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优化政务环境,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符合景洪产业发展的企业到景洪投资。二是要全力以赴保民生。坚持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党执政的最根本任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在就业、社保、教育、住房、医疗、环保、安全、出行、饮水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关心、帮助中低收入家庭增加收入,保障其基本生活;更加注重偏远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大力改善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三是要坚定不移保稳定。继续坚持把保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式,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严密防范各种渗透破坏活动与突发事件,进一步巩固发展边疆安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四是要竭尽全力保生态。进一步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观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干部政绩考核中,明确党政"一把手"生态保护责任,把生态保护作为刚性的任务,实行"铁腕”治理。大力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示范创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切实抓好污染治理。
  我们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党员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为人民造福为己任, 带领全市各族群众不断战胜困难,夺取新胜利。
  同志们,朋友们!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景洪的历史使命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实现景洪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景洪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知识出处

景洪年鉴 2009

《景洪年鉴 2009》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景洪年鉴》是景洪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史志办公室承办的综合性大型信息资料年刊。《景洪年鉴(2009)》主要记述2008年景洪市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介绍各行业的新成绩、新变化和新发展。本刊设有特载、专文、大事记、概况、政治、群团、军事、法制、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农林水电、农垦、工交邮电、城建环保、商贸旅游、外事口岸管理、教育科技、文卫体、社会生活、人物、史志特刊、史海钩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刊、景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专刊、附录等26个部类。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学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