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洪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1554
颗粒名称: 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扎实苦干全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分类号: D630.1
页数: 4
页码: 47-50
摘要: 2009年3月25日,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常委、景洪市委书记陈学刚,在景洪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键词: 陈学刚 景洪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 讲话

内容

在景洪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3月25日)
  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常委、景洪市委书记陈学刚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州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一次关键会议;是明农业发展思路、谋农村发展突破、寻农民增收途径,实现农村和谐平稳快速发展的一次务实会议。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面对金融危机蔓延、经济增速放缓、自然灾害频繁、物价持续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市各项事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去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上扬,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旅游业稳定增长,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在农业方面,积极应对蔬菜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茶叶价格下跌、橡胶白粉病严重等问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热问题;制定橡胶、茶叶、粮食、果蔬、特禽养殖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近、中、远计划、规划;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1.5%,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占26.7%;农村经济总收入13.44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611元,同比增长16.4%。共兑现各种补贴1.21亿元,受益群众20万人次。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向长期奋战在"三农”工作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全国农村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看,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城市发展相比,我市农村发展不是快了,而是慢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小了,而是大了。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是: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民持续增收的办法不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存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够,教育、卫生等保障能力弱;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比例偏低,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化程度低,蓄水工程病险突出,乡村公路通达能力弱;农业产业市场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规模小;生态环境脆弱,农村人居环境差,水土流失严重;工作思路和方法还没有完全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圈子。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当前,我市农村改革发展是一个困难期,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一是政策机遇好。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关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扶持政策,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措施以及"兴边富民"、"边疆解五难"、"一事一议”等优惠政策,对我们加大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和城乡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二是发展基础好。橡胶、茶叶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逐步凸显;全市各族人民空前团结,上下思发展、谋发展的信心足、氛围浓;"四手"工作法深入人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景洪速度”初步形成;"两片一带”和主城区"双六十"目标形成共识,城市发展定位初步确立;城市"五创”深入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招商引资观念得到创新,借“外力、外资、外思、外人”推动景洪发展的思路全面形成。三是外部优势好。旅游"二次创业”战略的实施和即将于2010年建成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昆曼国际大通道、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黄金水道的开通,使景洪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前沿通道,为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资源优势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底蕴、边境贸易的优势将为景洪农业农村的大进步、大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景洪有农业人口23万,占总人口的59%,从根本上讲还是一个农业市,加快农村改革发展进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从思想根本上树立"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繁荣进步就没有全市的繁荣进步”的观念,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认清宏观形势,把握发展大势,抢抓有利机遇,坚定信心和决心,坚定、坚毅、坚韧做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快捷的速度,破解"三农"工作难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学习贯彻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谋划 "三农"发展思路上实现新突破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重要战略产业。农业不发展,景洪的跨越式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以更高、更远、更科学的目光谋划农业农村的发展,以农业农村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景洪发展的整体跨越。
  要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有许多新论断、新政策、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从"三大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改革作出全面的论述;提出了农村改革的"六大制度”建设任务;要求集中力量办好发展现代农业的"七件大事”;强调了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八项举措”。这些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立足民生,保持农业农村平稳较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08年第四次集中封闭学习,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推进我市农业农村改革的"12345”战略(一个核心、两个坚持、三个推进、四个增强、五个提高)和"十项措施”。我们要从景洪的实际出发,从农村的具体情况出发,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上来,统一到省、州、市对农村工作的重大部署上来,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工作重心下移、思想意识下移、资金支持下移、政策研究下移、指导工作下移,更加关注农村、研究农村、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州、市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原本地、快速地、准确地贯彻落实到农村,在农村生根开花结出硕果。在农业农村的政策制定上,要围绕"三个作为"的总体思路,多出有利"三农"的真招实策;在工作部署上,把"三农”摆在突出的位置,投入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功夫;在财力投放上,要真正向"三农"倾斜,舍得拿真金白银;在各项强农惠农项目的争取上,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扎实的措施,既抓紧解决紧迫的难点、热点问题,又着眼于长远,着力解决重大的方向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在干部配备上,要适应"三农"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把能力强、潜力大的干部选拔到"三农”工作领导岗位,以勇于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确保群众得到实惠、农村加快发展,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要树立现代发展理念,努力开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局面。农业产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要以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把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作为农业发展的重大原则,积极探索农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不断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以现有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突出我市各乡镇的特色优势,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构建科学的农业产业体系。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强绿色产业,加快橡胶产业升级换代,建立普洱茶产业文化基地,做强胶、茶支柱产业,提升畜牧、水产主导产业,培育林产业和傣药南药、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发展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形成包括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服务、市场营销等产业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多环节、多层次增值,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外资、内资、民资进入农业,加快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实力的现代农业企业。深入认识农业的多种功能,在强化农业的食品保障功能的同时,大力开发工业原料、就业增收、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全面认识农业的市场空间,跳出"家门"、跳出 "农门"、跳出"国门"来筹划农业、发展农业。
  要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农民增收渠道、改善民生保障,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围绕城市规模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大力实施城市和小城镇开发提升工程。要借旅游"二次创业”的"东风”,突出到2020年力争把景洪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天堂、居住天堂、购物天堂的远景目标,以"两片一带"规划、"双六十"目标和"3510”创建工作为抓手,以"引水入城、打通两条路、护好两个湖、架好两座桥、做好两道门、提升五个园、改造三片城、打造两个区、画好一个圈”工程为抓手,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突出加强景洪中心城市建设。要以加快嘎洒旅游小镇、勐罕旅游名镇、劫养综合示范镇、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勐龙综合示范镇等乡镇建设为着力点和突破口,率先推进一批中心集镇建设。要加快构建梯度分明、结构合理、各具特色、布局有序的城镇体系;加速农村与城市对接,引导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增强中心城市和中心集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 消除城乡社会成员在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努力率先走出一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路子。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推动"三农" 工作迈上新台阶
  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即: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四项工作要求”即: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五大措施"即: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实现两个基本目标”即: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州的部署,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加强工作指导, 完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米袋子",千方百计保证粮食安全。要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坚守37万亩粮食生产红线,粮食产量不低于11万吨,千方百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要明确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乡镇、各责任单位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力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高度重视初龙镇等粮食产区,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特别是对山区、半山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要坚持放开市场,积极搞活流通,完善产销衔接,提高全社会节粮意识,强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节粮措施,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的"米袋子"。
  二是认真研究"钱袋子",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要把中央、省、州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让农民从稳定和逐步提高农产品价格中增收。切实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力度,让农民在政策的落实中增收。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让农民在产业优化、潜力激发中增收。重视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让农民在外出务工中增收。加大科技知识培训,让农民在科技致富中增收。要组织农民大规模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让农民在以奖代补、以工代赈中增收。要鼓勐农民以多种经营模式创业,让农民在活跃农村经济中增收。通过各渠道、各模式的增收,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三是扎实打牢基础,千方百计增强发展后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实的基础是保发展、保增收、保稳定的前提。景洪之所以"慢进"就是缺乏扎实的基础支撑。今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9项,计划总投资313.14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7.22亿元,其中续建收尾项目18项,预备开工项目31项,直接涉农的有20余项。这些重大工程的开工建设,必将打牢景洪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把打牢基础作为景洪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和希望所在,认真研究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建材低价格、建工低价格、建设低成本的"三低”契机,破除思想上等、靠、要的观念,树立迎难而上、改革创新、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运用"向上争取之手、举债之手、市场之手、经营之手”,“快学习、快思考、快决策、快行动”,千方百计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倾斜,借“外力、外资、外思、外人”拉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狠抓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狠抓生态保护,狠抓农村清洁工程,加快规划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潜力、促当前的涉农项目,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快的速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
  四是加快体制改革,千方百计提升农业农村竞争力。要改变"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势,用市场、质量、标准、竞争等现代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切实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要继续推进乡镇机构和市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保证还权、还利于民,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对导致危及生存、家园、粮食生产、饮水安全的橡胶林,在搞好调查、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稳步开展"退胶还林、还草、还水、还粮、还家园”工作;要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五是强化科技支撑,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要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进步的主攻方向,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要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培育农村市场流通主体,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为载体,加大科技培训、实验示范及推广力度。转变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实现产业增效、产品提质、农民增收。
  六是立足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理念的现实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保障。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五保供养、大病统筹等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工作力度,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支持帮助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七是加快体系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农村服务体系发展。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把建设现代新农村问题放到景洪跨越式发展格局中统筹;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现行体制框架下,通过机制体制的创建,突破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努力实现建立全方位、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服务体系。
  八是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千方百计促进农村平安和谐。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要"顺民心”,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直面群众、主动解决矛盾,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大接访,积极处理群众问题;要"察民情”,切实转变作风,带着感情和责任,带着为群众办实事的目的,走出机关,深人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要"淳民风",坚持依法治市,着力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要"解民忧”,广泛开展民情访谈、民情约谈活动,解决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正官风”,开展阳光政务行动,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环境;要"防隐患”,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场群团结,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形成推动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各级党组织要以此为契机,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始终保持思想领先、改革当先、开放抢先、创新争先、发展率先。要坚决打破一切保守的思想、僵化的观念、惰性的意识和安逸的心理,牢固树立海纳百川、开明开放的胸怀,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的突破,着力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条条框框和陈规陋习。要争创一流,在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地区的比较中找准差距、借鉴经验、拉高标杆,奋勇争先,以不甘人后的工作追求,创造赶超跨越的工作业绩。
  二是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只有把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好、建设好,才能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保证各项方针政策和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要针对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较为严重的现象,研究和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基层组织建设路子。要改革村干部管理体制,优化村干部素质结构,完善村干部公开选拔制。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
  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等制度,有序推进村民自治。要大力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组织无阵地、农村群众无场所的问题,把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广泛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
  三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抓"三农",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支持农业农村工作。要进一步转变作风,脚踏实地深入农村基层,深入农民群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解农家忧,排农家难,增强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把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并围绕农民需求,创新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要大力推行"五办”作风、"一线工作法”等新制度,置身一线,靠前指挥,提高执行力,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在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四是加强考核督查,始终保持对"三农"工作的强势推进。要完善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把农村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纳人年度目标考核,并与财政扶持资金额度直接挂钩,根据工作成效调整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工作任务落实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强化目标管理,切实加大对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跟踪督查,重点查"不落实”的部位,集中抓"推进慢”的环节,着力解"难度大”的问题,抓两头、促中间,一着不让、一环不松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要加强考核硬度,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坚决扭转"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充分激发全市上下拼搏奋进的斗志和加快发展的干劲。
  同志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保持农村长期繁荣稳定、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促进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既面对严峻挑战,更面临发展机遇。我坚信,只要我们真正把农业作为我们的"生存产业",把农民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把农村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知识出处

景洪年鉴 2009

《景洪年鉴 2009》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景洪年鉴》是景洪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史志办公室承办的综合性大型信息资料年刊。《景洪年鉴(2009)》主要记述2008年景洪市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介绍各行业的新成绩、新变化和新发展。本刊设有特载、专文、大事记、概况、政治、群团、军事、法制、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农林水电、农垦、工交邮电、城建环保、商贸旅游、外事口岸管理、教育科技、文卫体、社会生活、人物、史志特刊、史海钩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刊、景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专刊、附录等26个部类。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学刚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