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洪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1549
颗粒名称: 景洪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其他题名: 在景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09年3月4日)
分类号: F810.3
页数: 4
页码: 34-37
摘要: 本文主要对景洪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关键词: 财政预算报告 景洪市

内容

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景洪市200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请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一年。在市委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下,财政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上级财政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创新生财、聚财、理财思路和机制,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财政总收入突破了8亿元,财政支出突破了10亿元。在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增收基础更加稳固,支出效益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83621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市本级收入45722万元,比上年增长66.5%;中央级收入25263万元,比上年增长25.9%;省级收入8094万元,比上年增长66.2%;州级收入4542万元,比上年增长19%。2008年完成财政总支出109690万元,比上年增长45.1%。
  2009年3月6日,景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台(林启根摄)(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世界经济增幅回落、全国宏观形势趋紧的背景下,我市经济仍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这既得益于我市日渐稳固的发展基础,也因为"三驾马车"拉动有力、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等政策调整、企业效益持续提升、适应性调控措施及时有效,为财政收人增长奠定了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财税部门动态监控分析,适时前瞻预测,确保依法征管,超额完成了全年预算收入任务。一是开源节流抓收入。2008年,开展了辖区内矿产资源管理及相关税费征管情况、土地增值税征管等财源建设专题调研,督促税务部门加强征收管理,调整矿产资源选矿比后,矿产资源税增长36%,加大土地增值税征管和清算,土地增值税增长75.8%。二是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积极应对"两法"合并后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储蓄利息所得税暂免征收等政策
  2008年市本级完成收入45722万元,完成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30948万元的14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32243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基金预算收入13479万元,比上年增长730.5%。上级固定补助收入26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8.7%;上级一次性专项补助收入36116万元,比上年增长75.9%。市本级财政支出105559万元,比上年增长47.1%。
  (三)财政预算执行特点——抓财源,促增收,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性减收因素影响.优化征管手段,挖掘增收潜力,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21.2%。三是非税收入增幅明显。加大了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水资源费等非税收入管理力度,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59.7%。总之,2008年财税部门克服了诸多减收增支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四个同步增长”,即:财政总收人与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同步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与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同步增长,税收收入与非税收人同步增长,地税、国税、财政分部门完成收入同步增长,圆满实现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支目标。
  ——助"三农",政策实,统筹城乡成效显坚持把扶助"三农”作为助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确保了"三个明显高于”,全年用于"三农"资金1.69亿元,比上年增长523%。一是强农惠农投入力度大。全市对农业、农民和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直接补贴达到12065万元,人均补助达575元。其中:对种粮农民补贴资金2417.5万元,是上年的2.4倍,受益户数4.4万户,惠及21万农民,稳定了粮食生产。投人扶贫资金1065万元,促进开发式与救济式扶贫相结合,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步伐快。筹集资金2368万元,推进农村人畜饮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农村水利建设。拨付资金750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0.6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61万亩,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夯实基层建设效果实。拨付资金800万元化解乡村债务,启动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提高全市村组干部待遇和村组织运转保障能力。落实资金1598万元,对225个自然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实行财政奖补。四是提供公共服务范围广。筹措资金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近1倍。加快乡镇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年教育、文化、卫生新增经费用于农村的比重均超过了30%,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效果初步显现。
  2009年3月6日,景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代表举手通过决议(林启根摄)--利民生,举措丰,强推社会事业发展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职能之本,着眼社会和谐,兼顾公平效率,更加关注困难群体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全年拨付教育经费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保障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及时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提高公用经费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生活补助3668万元,38625名学生受益;拨付校舍维修资金540万元,排除D级危房5687平方米;投入资金163万元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1200平方米。及时足额发放农场分离办学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工资及生活费,市级财力还支付农场分离办学在职教师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会保险900余万元。二是社保待遇提高标准幅度大。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8%,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扩大农村低保范围和标准,及时发放各种社会保险补贴;发放80岁以上老人保健补助和长寿补贴168.9万元,受益老人3350人。三是公共卫生覆盖面拓宽。全市医疗卫生支出7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0.5%,重点支持了市医院和农村卫生院建设,确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制度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难题。落实农业人口 "奖优免补"政策,启动"少生快富"工程,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支出2942万元,比上年增长806.02%。四是安居出行条件改善。拨付804万元推进廉租房建设和实施租赁补贴,"双困"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条件得到改善。拨付交通基础设施资金2190万元,市乡村交通"瓶颈”制约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五是全年公共安全支出6991万元,增长76.1%,按照中央、省核定的标准对公安、检察院、法院、消防公用经费予以足额保障,积极支持构建"平安和谐景洪”。六是突发灾害应对有力。拨付救灾资金384万元,积极应对了年初橡胶白粉病以及洪涝灾害,加强灾民生活救助、农业生产补助和基础设施修复。
  ——重调控,转变方式增强发展后劲针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财税部门优化财税支持手段,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一是积极落实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根据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在第一时间将中央和省级扩大内需资金2956万元全部拨付到位,确保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安排资金150万元,扶持和奖励非公经济发展,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让利于民,内拉消费。对住房交易税费实施减免,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四是保障供应,稳定运行。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和挂账贴息】82万元,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减轻企业历史包袱。投入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981万元,其中:市级配套37万元,促进城市公交、的士、农村客运等平稳运行。五是壮大融资主体实力,加大融资力度。将滨江南岸价值1.2亿元的土地注入到城投公司;将告庄西双景350亩土地和江北片区红跃水库综合开发项目价值1.6亿元的土地作为政府资产注入到景洪沧江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提高了两个公司的融资担保能力,融资1.6亿元,重点支持了景大公路、么龙路等项目建设。六是拨付资金1300余万元,确保了勐海路辅道及城市道路日常绿化、美化工程的需要。
  ——推改革,规范运行提升管理效益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监督规范运行,深化改革提升效益,确保理财有方、用财有效。一是财政改革纵深扩面。扎实推进市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市乡财政体制,丰富公共财政内涵。在70户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国库集中支付额度结余为财政新增可调度资金4000余万元,确保了全市重大项目开支的临时周转需要。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水资源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监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二是强化管理提升效益。开展了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和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小金库工作,初步建立了内外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将财政监督寓于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开展了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工作,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全年完成采购预算为2612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567万元,节约资金45万元;强化财政投资评审,扩大范围,全年审减资金1213万元,审减率为24.2%,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了建设资金,防止了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违法、商业贿赂及腐败行为。认真执行国务院、省、市关于政府性债务管理文件精神,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按省财政厅的要求核查认定2007年底全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3亿元,2008年新增债务12700万元,偿还7220万元。三是依法理财优化环境。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信息沟通和定期汇报制度。
  2008年,全市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税收增长空间不大,财政增收后劲不足,加之受金融危机波及、蔓延以及增值税转型等政策性因素影响,财政稳定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收支矛盾突出,可支配财力不足,面对市委提出的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任务,统筹平衡各方需求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主体财源匮乏,财源建设将是财政长期面临的任务。四是科学理财仍有创新空间,资金监管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开源节流、提升绩效的机制还需健全。五是融资主体的资产不足,不能适应金融机构贷款的需要。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09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州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的思路,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培植财源,挖掘潜力,争取国家和省州支持,千方百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着力在平衡财政预算、整合财政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方面创新思路和举措,千方百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重点支持以促进就业和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千方百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凝聚力量培育产业,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千方百计确保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使财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结合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税源、税基变化情况,2009年地方财政预算收入55730万元,比2008年实际完成数增加10008万元,增长21.9%。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3737万元,增长4.6%;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1993万元,增长63.2%。分部门情况:国税部门预计完成4750万元,地税部门预计完成25380万元,财政部门预计完成25600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等于地方财政预算收入55730万元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25297万元、上级专项补助30900万元,及上年结余152万元,预计达到112079万元,比上年增加2389万元,扣除上解上级3412万元,地方可用财力为108667万元,增长2.9%。
  按照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年安排财政总支出11207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377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412万元,基金预算支出24893万元。财政总支出中,保工资、保运转刚性支出40437万元,占可用财力的37.2%;一般预算专项支出37330万元,占可用财力的34.4%;上级专项支出30900万元,占可用财力的28.4%。
  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的主要特点:一是将上级专项补助收入预计数30900万元纳入了年度财政预算。二是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支出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后虚增了财政收入支出,导致2008年财政收入中包含国有土地出让成本7552万元,2009年预算收入中包含国有土地出让成本13886万元。三是受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调整的影响,景洪电站2009年地方税收将减收1300余万元。四是按上级政策规定,从2009年起当年财政超收不在本年度安排使用,为确保人员工资正常晋级和临时增支需要,预备费安排800万元,比上年增支635万元。五是为防范财政风险,偿债准备金安排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0六是提高市本级和乡镇办公经费标准,增加支出600余万元。七是车辆燃修费标准从每辆每年10000元提高到15000元,增加支出93万元。八是预留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增加支出1000万元。九是新增城市总体规划费支出800万元。十是建立市乡考核激励机制,安排考核奖励经费400万元。
  三、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努力完成2009年财政预算任务(一)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面对机遇和挑战,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四手”的积极作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全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一是要坚定收入目标不动摇,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征管方式和措施;加强部门协调,积极寻求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为降低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二是要以涉农资金为重点,将性质相近、目标相同、用途相似的资金整合集中使用,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三是要完善政府引导性投资、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多种手段并存的财政投资体制,增加对社会公共领域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资金投人。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平台,扩充全市投融资机构融资实力,推进投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规范化运作,增强融资功能,提高担保公司实力,加强银政合作,为建设现代绿洲新景洪提供资金支撑。五是要继续增加经济发展项目前期经费的投入,通过预算安排、担保、贴息等方式,促进市域支柱产业发展。六是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支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支持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七是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要求,努力筹措资金支持扶贫、整体推进工程建设和小康示范村等新农村建设。八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确保现有税源应收尽收,培植、挖掘新的支柱税源。
  (二)进一步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深化市乡财政体制和乡镇机构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财政预算体系,建立健全市人大、政协、审计等部门参与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新机制,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在保持现行市乡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健全市乡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三)加强财政管理,推进科学化精细化建设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严格控制一般预算支出,强化公务支出管理;继续大力抓好增收节支工作,巩固和完善部门预算、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成果,将部门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延伸到基层预算单位。推进依法理财,强化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防范财政风险的长效机制。
  (四)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和公共财政的要求,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的原则,重视和加强民生支出,从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共同需要出发,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向农村和农民倾斜,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度增加对"三农” 的投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积极推进城镇医疗保险改革试点。管好用活财政部每年近1000万元的边境地区建设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大力支持边境乡镇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管好用好各种惠民补贴,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用好用足国务院、省、州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市财政安排的110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加大奖补力度,确保5年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覆盖全市所有自然村,强力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进程。
  (五)加强财政财务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要认真解决好资金管理中的"短腿"环节,以扩大内需资金和投入"三农”及民生领域、环境保护领域的资金为重点,加强专项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跟踪问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积极探索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二是要加强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领域、重点领域和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突发事件资金支出的监督检查。三是要加强乡村财务人员培训,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减少或避免违纪违规现象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四是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及时解决和纠正出现的问题。
  各位代表,2009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加之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国家宏观调控减税让利政策的出台,势必对我市经济平稳增长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财政形势将更加严峻、增收将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应对危机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金融政策的执行,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将会进一步增加,对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抓住机遇,从容应对,紧紧围绕市委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财税收支目标,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力求突破。我们坚信,在上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体财税干部的辛勤工作,一定能有效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为景洪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知识出处

景洪年鉴 2009

《景洪年鉴 2009》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景洪年鉴》是景洪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史志办公室承办的综合性大型信息资料年刊。《景洪年鉴(2009)》主要记述2008年景洪市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介绍各行业的新成绩、新变化和新发展。本刊设有特载、专文、大事记、概况、政治、群团、军事、法制、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农林水电、农垦、工交邮电、城建环保、商贸旅游、外事口岸管理、教育科技、文卫体、社会生活、人物、史志特刊、史海钩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刊、景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专刊、附录等26个部类。

阅读

相关地名

景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