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景洪市委副书记、景洪市人民政府市长岩温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支持帮助下,市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动植物疫病频发、洪涝灾害严重、大宗农产品市场价格下滑等多重考验,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项目建设,推进社会事业,较好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62.8亿元,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4.57亿元,增长66.5%,地方财政支出10.56亿元,增长4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1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8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3611元,增长16.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76亿元,增K15.9%,贷款余额76.43亿元,增长25.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6.75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6.94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9.11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6.7:27:46.3,实现了"三一二“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一)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入,全年财政支农投入1.69亿元。市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实施了4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补贴政策,兑现补贴资金1.21亿元,受益农民20余万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兑现种粮补贴,粮食种植面积37.8万亩,总产量达11.8万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开发石斛、茶地套种沉香、麻芡等林间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带动效应不断显.现。动植物疫情防控进一步加强,农药、化肥等农资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启动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人1925.7万元,解决了73个自然村3.4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水利投资8696.8万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改善灌溉面积3.63万亩,水利化程度达45.2%;投人874.5万元,完成53.5千米行政村公路改造建设;投入320万元,解决了9个无电村514户的用电问题;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完成新建农村沼气池1004口,节柴改灶1006户。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解决了4623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27个自然村的整村推进,易地搬迁扶贫200人,发放小额信贷资金600万元。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15个村委会顺利通过省、州"四通五有三达到"指标验收,扶持克木人发展项目全面启动。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完成125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安排财政资金,首次对全市5.16万户农村民居进行投保。加快农民各项培训工程,完成新型农民培训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297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以上。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城市和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针对景洪电站、小磨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面临严峻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重大项日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通过努力,景洪电站投产发电,景大公路全线贯通,曼飞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勐宋水库、中化景洪胶厂等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西双版纳机场第三期改扩建、勐龙镇土地开发整理、市医院住院部大楼等建设项目如期开工,黄草岭水库、橄榄坝大桥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中央作出扩大内需决策后, 积极做好项目衔接汇报等工作,2008年共争取上级资金6.3亿元,为历年之最。
城市管理取得突破,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恢复了爱国卫生委员会,管理机构和手段进一步健全,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连续四次荣获省级"甲级卫生城市"称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勐泐文化广场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市特色化改造成效显著,开展了勐泐大道、宣慰大道、嘎兰路、景德东路、勐腊路首段、么龙路以及机场路中间花池等的绿化、美化、亮化及部分路段的人行道改造工程;作为景洪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澜沧江民族风情新区建设和北片区开发加快推进,新老大桥间南岸护堤景观、国际风情酒吧街、江边夜景照明工程、滨江公园按期完工。全市城镇化率达41.6%,一个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健全、管理更加科学的新型城市建设有了较大推进。
加快旅游“二次创业"进程,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累计投人资金3.6亿元,勐罕旅游名镇、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嘎洒旅游小镇、曼听公园提升改造等一批旅游项目进展顺利;深入探索旅游体制改革,努力构建集约化、集团化、规范化、网络化的旅游发展模式;积极落实旅游市场整治年各项任务,狠抓旅游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全年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工作241天,查处各类违规案件177起。200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0万人次,增长6.9%,旅游总收入30.87亿元,增长17.9%。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了8个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和19个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确保了各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稳步推进。完成省级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强化财税监管,加大治理"小金库”力度,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共上报225个项目,涉及资金近千万元。土地出让收支改革成效明显,全市土地出让总收入1.28亿元,占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8%。投融资、教育、人事、行政审批、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道路交通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了《景洪市招商引资若干优惠政策》、《景洪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景洪市投资项目一揽子审批方案》,积极试行“定任务、定措施、定奖罚、包开工建设"制度,不断改善招商服务基础工作。同时,积极利用“泼水节”、"昆交会”"边交会”等招商平台,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和项目推介力度,不断拓展与国内外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年共引进国内资金14.01亿元,利用外资249.28万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达9632万美元,增长48%。认真贯彻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20亿元,增长18.6%,从业人员达4.87万人。
(四)生态建设步伐加快,环境保护取得实效
加强生态保护,投入100万元,将路南山46720亩山林规划为市级自然保护区。强化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向上争取3150万元项目资金,建设面积2.68万亩,新增耕地面积810亩。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严厉打击破坏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做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兑现补偿资金126.96万元。抓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2.2万亩公益林建设和6.3万亩退耕还林管护任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征风景名胜区资源有偿使用费。启动思小公路、小磨公路等生态景观恢复工程。深入实施"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加强污染防治,对景洪城区及机场周边小胶厂进行整顿,对孔雀湖水质污染问题进行治理,污染源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制定严格的节能考核办法,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7.5%,完成了9户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认定工作。先后有5个乡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勐罕镇创建"全国优美乡镇"通过省级评审。
(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市院、市校科技合作,增强全市科技研发能力。投入科技三项费285万元,实施项目32项,认真实施解决农村"学科技难”惠民工程。注重科技人才培养,抓好"三五"人才工程。完善配套了7个乡镇、66个村委会的科技活动室,科技普及活动蓬勃开展,农村科技服务阵地建设得到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5%。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教育支出达2.15亿元,增长6.7%。"两基”工作得到巩固,"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取得新成效。被列为云南省"三生教育"试点县(市)和云南省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试点县(市),启动了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校舍面积2.02万平方米。投入163万元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1200平方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面完成。招聘特岗教师46名,小学教师57名,引进高中教师17名,进一步缓解了师资不足问题。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和升学率稳步提高。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支出7196万元,同比增长10.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农民参合人数21.17万人,参合率达95.5%,22.07万人次享受减免补偿医疗费1525万元。筹集3400万元,改造建设市医院、保健院、11个乡镇卫生院和42个村卫生室,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农村卫生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加强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公众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农业人口"奖优免补"政策,启动"少生快富"工程,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全市农业人口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达4342户,发放政策性奖励2255万元。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继续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转化工作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收听、电视收视综合覆盖率达96%。顺利完成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诺大鼓舞"传习所正式挂牌并顺利开展活动。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完成了5个乡镇文化站的改扩建。群众体育和社区文体活动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现了省级运动会金牌零的突破,成功举办了2008年全国健美操联赛第五分站赛和景洪市首届新农村篮球运动会。
(六)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
认真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共支出再就业资金210.6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6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45人,特殊困难群体再就业172人,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78户。特殊困难群体社会保险补贴发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有序开展,共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27.14万元,小额担保贷款238万元。启动农民工工伤保险,把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医疗、养老保险范围。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达1.89万人。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扩大农村低保范围,将11.08万人次农村贫困人口、16.8万人次城镇低收入人群纳入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范围,累计发放资金2977.8万元。关爱老年人生活,完成勐罕中心敬老院建设,开工建设勐龙、勐养、普文中心敬老院,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保健补助和长寿补贴168.85万元。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及时处置了 "婴幼儿问题奶粉”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极推进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核心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新建20个农家店,农村消费环境有了新的改善。高度重视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开工建设了5000平方米廉租住房和6.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筹集各种救灾资金475.91万元,对10.08万人实施了救济。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400余万元。2008年市人民政府承诺的10件民心工程基本完成。
(七)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全年共办理州、市人大代表建议71件,州、市政协委员提案100件,办复率达100%。完善民主决策机制,重大决策及时征求市政协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五五”普法不断推进,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基诺山、勐旺、景讷3个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平安景洪”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荣获云南省首批“先进平安市”称号。和谐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嘎兰社区被授予"云南省和谐示范社区”称号。"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黎明社区被授予全省"民主法治社区"称号。全面启动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和水上交通安全明显加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修订出台《景洪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四项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对8名工作人员实施了问责。效能监察、投诉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建立了重点工作督查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落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53项。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督查,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纠正。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网站和市人民政府网站相继开通,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拓宽。扎实开展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畅通信访渠道,集中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和纠纷。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工青妇工作取得新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双拥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宗教、场群共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其他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外事侨务、便民服务、驻外机构、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统计、保密、档案、史志、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景洪取得了新的进步,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市各族人民的辛劳和智慧,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和监督,充分体现了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大凝聚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各族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省、州驻景单位和国营农垦企业,向驻景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景洪建设和发展的国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景洪的发展现状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望还有差距。一是经济总量不大,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不强。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可用财力不足;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山区开发、扶贫攻坚任务繁重;三是体制机制还需要继续完善,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发展能力较弱,区位、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四是一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突出,劳动就业、社会治安、禁毒防艾、山林土地纠纷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日益增多;五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作风不够踏实、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效能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政府形象。我们要在成绩面前保持警醒,在困难面前更加振奋, 不畏艰难,奋发图强,不断开创景洪工作新局面。
2009年3月4日,景洪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图三)
(文太平摄)
二、2009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实施"基础工作年"、"作风建设年”的重要之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环境。从不利因素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持续加深,世界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从有利因素看,一方面,近期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加大投资、增加收入、降低税赋等一系列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未来两年投资4万亿加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将有利于我们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增加投入、加快发展。另一方面,随着道路交通条件改善,我市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同时,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氛围更加浓厚、热情更加高涨,各级干部信心倍增,快字当头,干劲十足,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必须把握发展大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快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启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抓牢一
切发展机遇,用足、用活一切有利条件,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趋利避害,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按照市委四届五次全委会的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更加坚定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进一步调整
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提升城市品质,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达71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9亿元增长28.5%,地方财政收入达5.57亿元增长21.9%,地方财政支出达10.87亿元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8亿元增长16%,对外经济贸易总额达10788万美元增长12%,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482万人次增长12%,旅游总收
人达34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70元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今年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三农",统筹城乡,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整合各方资金,不断加大投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把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作为重要内容,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3%。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安全。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坚守37万亩粮食生产红线不动摇,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高稳产农田地,强化科技支撑,加快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全年推广超级杂交稻1.5万亩,粮食作物间套种3.5万亩,力争粮食总产量达11万吨以上。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传统产业巩固提升、新型产业培植发展作为重点,做强胶、茶支柱产业,提升畜牧、水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林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优质果蔬、冬季作物。加快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推进公司+农户+基地经营模式,确保各方利益。加强市场管理,建立专业市场,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引导农户通过市场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使土地、资金、技术和信息有效集中。以建设嘎洒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为带动,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进村人户工程,提高科技的到户率和到田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市级财政投入1100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新农村建设资金,再引导建设40个新农村示范村。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在重视"点"的塑造同时,更加重视"面"的推广,加快"整村、整乡”推进力度。深入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和"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1.05万名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1000口,农村节柴改灶600户,建设村村通公路677千米,完成通乡油路74.5千米,做好4个无电村通电工程建设。投入790万元抓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工作,投人870万元抓好扶持克木人发展项目工作。解决1600名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施20个自然村的整村推进。继续对农村民居进行投保,完成1300户以上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安排500万元,继续做好乡村债务清理,强化"村账乡管”工作力度,做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推广工作。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建设农村文明新风尚。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抓好农民增收"六个千元项目”,引导农民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围绕增收发展多种产业,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全力做好景讷乡州级山区综合开发试点工作,为今后我市山区综合开发获取经验。同时,突出培育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林下产业,不断调整优化品种结构,进一步重视坝区再发展问题。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进一步强化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深化各项农民培训工程,完成新型农民培训1万人,其中,培训胶农4000人、茶农4000人、特色种植养殖能手200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以上。
(二)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28亿元,实现利税2.65亿元。认真实施《景洪市工业振兴指导意见》,加快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结合景洪实际,大力培育壮大电力、建材、矿冶、绿特食品加工、傣医药产业和林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按照"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原则,配合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景洪工业园区做好各项工作,发挥其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好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暨中小企
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的效果。着力抓好节能降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能型增长方式,广泛运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发展的机遇,加强与国家、省、州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
努力整合地方财政投入,强力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强化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民生工程、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等领域项目的推进力度。继续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策划,积极争取更多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州规划。强化重大项目工作责任制,建立重大项目联系、督查督导制度,健全绿色通道制度,积极落实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条件,更多地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办法破解重大项目启动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融资、供地、拆迁等突出问题。今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9项,计划总投资313.14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7.22亿元,其中续建收尾项目18项,预备开工项目31项。目标是推进建设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一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重大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办成几件群众热切期盼、具有发展标志意义的大事实事。重点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支持旅游房地产开发,扎实推进西双版纳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北环路网、景洪至勐罕公路扩建、机场老路改建、橄榄坝大桥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勐宋水库、南阿河整治、黄草岭水库等水利骨干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市医院住院部大楼、市看守所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同时,注重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重大项目跟踪审计稽查,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通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掀起景洪建设投资新高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人大代表视察
(林启根摄)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坚持深化改革不争论、不折腾、不懈怠,为加快扩大内需、推动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抓好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今年上半年全面完成主体改革,积极推进配套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深化医疗体制
改革的意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支持农垦医疗机构移交地方工作。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银政、银企合作,用好、用足国家货币政策,加大投融资工作力度,为建设发展筹集更多资金。深化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
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不偏颇、不停步,把"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力争今年对外经济贸易总额突破1亿美元。要按照“服务全州、发展景洪”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具有的优势,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参与我市的开发和建设。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到我市投资发展。完善工作激励和责任落实机制,强化项目跟进和服务责任,积极为世纪金源集团、大连万达集团等一批外来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大力宣传"雨林景洪•柔情傣乡”城市名片,积极参与"昆交会"、"边交会",重点办好泼水节、西南经济区第十八届市长联席会和国务院确认基诺族30周年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力争完成引进国内资金20亿元和引进境外资金300万美元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五)注重规划,建管并重,全面提升景洪旅游新形象
按照建设发展新型城市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抓好城市产业化经营,发展城市经济,实现城市资源利用和综合效益最大化、最优化。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围绕"热带雨林城、民族特色城、水乡魅力城、休闲度假城、美食文化城、文明和谐城"的城市定位和力争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60万人、建成区规模达60平方千米的发展目标,加快修改景洪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城市规划,用规划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建设提升品位。围绕做精做亮江南城、做好做美江北城、开发建设西北城的要求,加快将澜沧江水引入景洪主城区,打造山水相依、城池合一的傣乡水城;依照60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发展目标,规划修建一条40千米环城高速公路,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实施高速公路进入景洪、西双版纳机场进入景洪两道大门的整修扩建,提升城市整体新形象;把曼听公园、白象湖公园、南药园、风情园、花卉园作为精品工程进行改造,提高城市新品质;尽快实施景洪至勐罕公路扩建,景哈至猴山沿江人行观光道和勐泐大桥、橄榄坝大桥的建设,为澜沧江民族风情新区建设融入新内容。并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全力保护和开发好景洪电站、橄榄坝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两个湖泊。今年,重点突出"热、傣、水、边"特色,集中力量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节点、人行道特色化改造和江北沿岸护堤景观工程;实施好民航路延长线改扩建工程;多方筹集资金对宣慰大道江北段实施改扩建。同时,力争年内启动傣乡水城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力求通过以点带面,统筹推进,不断扩张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创新管理塑造形象。强化市场发展意识,大力推行"四手”工作法,重点理顺项目规划建设与土地储备相脱节的问题,盘活土地资源,以地生财,以财建城,逐步形成多元化、社会化投资建设城市新格局。理顺和完善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工作,实现城市管理从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的转变。以城市"五创”工作为统领,推行城市细节化管理,通过提高市民素质、治理城市卫生、规范城市秩序,加快实现"3年创建省级文明城、5年创建国家级文明城、10年跃人世界宜居城市行列"的"3510"城市创建目标。
推进旅游二次创业,进一步坚定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引进战略伙伴,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政府调控旅游资源的能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强旅游市场开拓,加速旅游从观光到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商务会议、娱乐购物的转型,不断扩大和提升旅游产业规模与质量,使旅游业在促进富民强市方面有新的突破。重点抓好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勐罕旅游名镇、嘎洒旅游小镇、特色旅游乡村及曼听公园提升改造工作,力争早日启动告庄西双景、江心大沙坝和江北滨江片区、勐龙旅游南线项目建设, 并积极配合州级有关部门做好西双版纳南传佛教苑、避寒山庄、民族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旅游业的民族特色文化品位,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促、互补、互兴的格局,努力把景洪建成西双版纳融入中国大西南片区、云南•中国走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国际生态旅游城市,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度假天堂、居住天堂、购物天堂。2009年力争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4亿元。
(六)深化理念,促进和谐,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围绕"生态立州"战略和加快推进现代绿洲新景洪建设目标,深化生态文明理念,不断营造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普及知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增强生态忧患意识,使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为社会风尚,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同步的生态价值观得到大力弘扬,使生态文明理念切实渗透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转化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认真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坚决管护好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做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目标,力争今年勐罕镇通过"全国优美乡镇"考核命名。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坚定不移地开展"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不断完善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推动重点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执法,逐步建立公众参与环保监督机制,全面完成机场周边小胶厂搬迁重组工作,进一步解决好孔雀湖、白象湖水质污染问题。继续整顿和规范土地、矿业市场,加速推进勐龙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面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做好景洪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后期扶持工作。
(七)创建品牌,提升功能,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快科学技术普及步伐,做好农村科技特派员选派和农村科技辅导员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各民族科学素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达到47%。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市级财政安排1500万元资金用于教育项目配套和债务清偿。巩固"普九"成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初中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和3%以内。建立教育质量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认真组织编制"普十三"规划,加快发展农村综合初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加大力度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优化校点布局,筹集资金新建实验高级中、小学。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稳步提高参合覆盖面和筹资水平。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突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三大重点,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改善社区、乡镇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实施好新一轮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
促进文化体育繁荣发展。继续推进数字电视发展和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筹集591万元,实施266个山区村小组直接卫星覆盖工程。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竞争力较强的文化产业体系。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继续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好普文、勐养、初龙文化站,对嘎洒、勐罕、基诺山文化站实施改扩建,继续抓好市文化馆、农家书屋和50个农村篮球场建设,促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A)倾听民意,改善民生,保障全市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做好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的就业和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0人,同时,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继续为特殊困难群体发放社会保险补贴,为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率。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工作和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工作。加快乡镇和社区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提高对特困老人和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率。认真做好老年人工作,落实好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五有”活动,对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继续发放保健补助和长寿补助。关心残疾人生活,继续对500名残疾人实施救助,为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扶持帮助135名农村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
建立健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新建和规范提升20个以上农家店。落实"家电下乡""农机具下乡”政策,对购买家电、农机具的农村居民给予财政补贴。同时,积极引导房地产、教育、旅游、文化、娱乐、汽车等热点消费。宏观调控市场物价,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认真落实 "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特别要尽快建立1万亩以上稳定的蔬菜基地,带动5万亩反季节蔬菜生产,加大生猪、大牲畜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增加食品类消费品的生产和供应,减轻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整顿和规
范市场秩序,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 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乡镇干部职工和教师住房困难。今年,市人民政府将在住房、就医、就学、就业、行路、饮水等方面继续实施好政府民心工程。
(九)维护稳定,保障发展,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继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平安和谐村创建活动。
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充分发挥工青妇和其他社会团体民主监督的作用。深入开展"五五”普法,继续推进"民主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社区"等创建活动,做好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抓好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继续推进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落实平安景洪建设"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人民群众向政府反映意见和要求的渠道,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长效工作机制和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的制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妥善处置群体事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密防范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加大禁毒防艾工作力度,打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深入进行国防教育,搞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积极为驻景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保障。积极支持农垦系统“二次创业”,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发展目标。
三、突出改进作风,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以快学习、快思考、快决策、快行动的断然作风,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建设奋发有为、敢于负责的政府。政府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突破定势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发展中求突破。看准了的事要紧盯不放,定下来的事要抓紧实施,强调了的纪律要贯彻执行。把心思用在抓发展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对老百姓关心的大事,要定一条算一条,条条算数;对老百姓关注的难事,要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对老百姓承诺的实事,要说一项做一项,项项兑现。
建设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政府。更加注重体现人文关怀,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关注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提出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群众。以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目标,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上倾斜,竭尽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真正实现还权于民、让利于民、藏富于民。
建设高效运作、求真务实的政府。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把握新规律,出台新举措,着力化解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制约瓶颈。完善以绩效管理为中心的责任机制,推进干部绩效管理,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把更多的精力、时间用在上项目、争投资上,用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大力推行"五办”作风、"一线工作法",形成能办事、快办事、办好事的工作氛围。健全奖惩制度,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公开奖励,对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行为公开曝光,对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公务员公开问责。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景洪实际出发,多做加快发展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增进人民福祉的事,确保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和评判。
建设依法行政、风清气正的政府。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专家咨询、听证公示、决策失误追究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加强后续监督。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拜金主义和奢靡行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以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全力打造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成绩载入史册,精彩献给未来,蓝图已经绘就,发展催人奋进。景洪的发展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人民的期盼激励着我们,肩负的责任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同心齐力,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