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开创景洪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景洪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1543
颗粒名称: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开创景洪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其他题名: 在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2009年2月4日)
分类号: D625.74
页数: 7
页码: 1-7
摘要: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任务,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 务实拼搏、开拓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开创景洪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 地方人民政府 组织工作 景洪市

内容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任务,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 务实拼搏、开拓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力开创景洪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下面,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8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 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 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步。
  (一)国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城市"五创”工作成效明显,城乡面貌显著变化;景洪电站、景大公路建成投入使用,沧江新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2.8亿元,同比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4.57亿元,同比增长66.5%;地方财政支出10.56亿元,同比增长4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同比增长14.4%;对外经济贸易总额9632万美元,同比增长48%;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0.04万人次, 同比增长6.9%,旅游业总收入30.87亿元,同比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同比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8元,同比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人3611元,同比增长16.4%。(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效明显。深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干部思想作风明显转变,"快学习、快思考、快决策、快行动”的氛围基本形成;加快发展的思路和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四手”工作法深入人心,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景洪速度”初步形成;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显现,"敢想、敢试、敢闯、敢干"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两片一带”和主城区"双六十”目标形成共识城市发展定位初步确立;旅游"二次创业”深入推进,做强做大旅游产业的认识和目标更加统一;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外力、外资、外思、外人”发展的观念得到巩固;"文化兴旅、教育兴市"的思路更加清晰;提出一系列优化政务、优化市场环境的新举措,成立8个重点工作领导小组,19个重点项目指挥部;召开橡胶、茶叶、旅游等产业发展专题会议,提出新思路、制定新规划,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深化。2008年荣获云南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先进集体"称号。
  (三)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始终注重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着力抓好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等一系列民心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妥善应对"8•09"特大洪灾,打了一场抗洪救灾胜利仗,在危难时刻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采取调运蔬菜、调拨资金、打击非法垄断等强有力措施,有效稳定了蔬菜市场价格。及时研究橡胶白粉病防治和提升橡胶产量对策,积极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有效解决茶叶价格下跌问题,较好地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扎实开展党政领导"大接访、大下访”活动,畅通信访渠道,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共兑现各种补贴3649.23万元,受益群众4.48万户、21万人次,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高。
  (四)社会事业谱写新篇章。教育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教学条件继续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认识不断增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完善,逐步健全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4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旅游、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科技、计划生育、民政、广播电视等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深人开展"两抢一盗”等专项
  治理工作,禁毒防艾工作成绩突出,进一步巩固发展了社会安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2008年荣获云南省 “甲级卫生城市”和云南省首批"先进平安市”称号。
  2009年2月4日,中共景洪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
  (五)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三力”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继续推进"三级联创”、"云岭先锋"工程、"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着力实施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明显。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干部"逢晋必考”逐步规范,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富有成效。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取得新成绩,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老干部工作取得新进展。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顺利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人开展。
  收获伴随着艰辛,成功凝结着智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市级几套班子讲团结、顾大局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务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审时度势,坚定信心,描绘景洪跨越式发展新蓝图
  各位委员、同志们,辉煌的2008年已经成为历史,2009年我们又将踏上充满希望的新征程。我市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特殊,发展中面临"好”的巨大压力;经济欠发达,面临 "快”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构筑强有力的战略产业支撑体系,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工作不断突破,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当前,景洪面临三个"前所未有"的形势:一是前所未有的困难期。历史罕见的全球金融危机仍在扩散蔓延,并已从金融领域影响到实体经济,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可预见因素增多;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已经带来并将进一步增加我们发展的难度。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二是前所未有的调整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洗牌";每一轮经济收缩,都孕育着新一轮的经济扩张;每一轮经济调整,都是积蓄力量的最佳时期。我们一定要以战略的眼光,从变化的宏观形势中捕捉机遇,从省、州对景洪的支持中把握机遇,以强劲的发展力抵御危机的冲击力,化危机为生机,化波动为发展。三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从政策机遇看,为应对危机、提振经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集中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措施和"兴边富民"、"边疆解五难”、"一事一议"等优惠政策,为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从宏观形势的影响看,经济形势变化的"倒逼"作用,必将有力催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内在动力;大宗生产资料和建筑材料价格的走低,使我们迎来一个较低成本的建设发展期;沿海发达地区由于商务、土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向内陆转移的速度加快,为我们有效承接提供了更多机会。从自身优势看,景洪产业发展基础好,旅游、橡胶、茶叶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逐步凸显。发展氛围好,改革开放以来,州委、州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景洪各项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凝聚发展合力,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思发展、谋发展的信心足、氛围浓。区位优势好,旅游“二次创业"战略的实施和即将于2010年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昆曼国际大通道、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黄金水道的开通,使景洪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前沿通道。资源优势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底蕴等优势将为景洪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坚定信心并不代表盲目乐观,也决不意味着可以回避矛盾。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不高、速度不快,部分干部开拓进取意识还不强、作风还不实,没有形成跨越赶超的长效机制和良好氛围。二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明显,发展不平衡,山区综合开发、扶贫攻坚任务繁重;胶、茶等产业的经济附加值不高、品牌效益不强,产业关联度和整体规模效益低。三是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弱,市场运作机制不健全,自然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四是硬件建设不够,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全市发展。五是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治安、山林土地纠纷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日益增多。六是党建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大于劣势。景洪处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认清宏观形势,把握发展大势,抢抓有利机遇,以非常之为谋非常之位,实现由后发优势到竞争优势、再到发展优势的转变。必须坚决消除消极畏难情绪,改变犹豫观望心态,更新无所作为思想,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坚毅、坚韧做事。在前进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多大阻力,都要志在必得,勇往直前,始终咬定目标不放,盯住目标不让,不达目的不罢休。特别是不能说而不做、决而不行、抓而不紧,要做到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
  景洪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州委"六大战略”和"两个率先”、"两个为主"、"两个定位"的要求,紧扣景洪跨越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打造提升城市品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景洪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整体跨越。到2020年,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10名;力争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人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实现年均两位数以上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好市委确定的发展思路:一是加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努力从根本上转变发展观念;二是搞好调研、做好规划,理清中长期发展思路, 使相关产业步入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强化法制观念, 使我们的各项事业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四是抓党建、促队伍,多渠道、多办法培养造就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优秀干部队伍;五是围绕城乡长远发展,快速启动实施一批基础性项目建设;六是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四个原则:坚持以解放思想为根本动力,大力推行"四手”工作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三农”工作关系。坚持抓住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通过努力,使景洪成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天堂、居住天堂、购物天堂,实现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群众生活大提高。
  着眼长远实现跨越,必须立足2009年工作。今年全市经
  2009年3月3日,城市改造施工现场 (林启根摄)
  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9%,地方财政支出增长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增长12%,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增长16%,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取得新繁荣,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力推动2009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极富挑战的一年,是各项事业步入"快车道"发展的关键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启动农村改革发展的伊始年。为确保快速推进2009年各项工作,市委常委会决定,把今年确定为"基础工作年”、"作风建设年"。今年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两个定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开始,扎扎实实打基础,认认真真抓转变,切实打牢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大力转变工作作风, 强势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落实。
  2009年2月4日,中共景洪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全市上下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强农惠农措施, 深入实施市委"农业发展战略”,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1.着力研究"三农"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快速、准确地把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传达到千家万户,努力推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健全组织、重心下移,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教育、搞好宣传,确保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入寨、人心、入脑。三是搞好动员、做好调研,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强势推进农村各项重大改革。四是搞好清理、做好核查,扎实做好土地流转的前期工作,确保农业产业朝着股份化、规模化、科技化、生态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五是关注民生保增收,确保稳定促发展,依法、依规、依实制定规范性文件,确保农民利益不损害,农村改革不折腾。六是识大体、顾全局,保粮促经抓改革。七是搞好试点,总结经验,做好推广,推动农村重大改革稳步开展。八是围绕产业,调整结构,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九是充分运用农村重大改革政策,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十是依靠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突出粮食生产安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高度重视
  粮食生产安全,坚守37万亩粮食生产红线,粮食产量不低于11万吨。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粮食新品种、新技术运用力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强胶、茶支柱产业,提升畜牧、水产主导产业,培育林产业和傣药南药、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发展果蔬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围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为载体,加大科技培训、实验示范及推广力度。转变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实现产业生效、产品提质、农民增收。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运用好、落实好山区综合开发、"兴边富民工程”、"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等政策。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快速推进南阿河整治、勐宋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解决10493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改造提升乡村道路,形成通达便利的城乡道路交通网络。整合资源,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采取多种方式解决农村用电问题,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以奖代补"政策,积极整合捆绑各类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4.加强法制规范力,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规范执政行为,形成约束力强、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
  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清理违规违法土地流转问题,稳定土地市场秩序。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及配套改革工作。统筹抓好财政体制、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培训基地和手段,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实施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积极推进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支持帮助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调整充实农村工作机构,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城市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区域竞争的龙头。要突出"雨林景洪•柔情傣乡”特色,围绕"两片一带”规划和"双六十”目标,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倾力打造热带雨林城、民族特色城、魅力水乡城、休闲度假城、美食文化城、文明和谐城。
  1.长远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打造"热带雨林、避寒胜地、和谐家园、神秘风情"品牌和"三个好地方”的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围绕"景洪片区、勐罕片区和沧江一带"规划,大力实施"引水入城,打通两条路,护好两个湖,架好两座桥,做好两道门,提升五个园,改造三片城,打造两个区,画好一个圈"工程。引水入城:把澜沧江水引入景洪城区,建设山水相依、城池合一的傣乡水城。打通"两条路”:新建景洪至勐罕公路;从景哈至猴山方向沿江修建一条人行观光道。护好"两个湖”: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全力保护和开发好景洪电站、橄榄坝电站建成后形成的两个湖泊。架好"两座桥”:把勐泐大桥、橄榄坝大桥作为推进城市发展的基础性项目,今年内开工建设。做好"两道门":整修扩建高速公路进入景洪、版纳机场进入景洪的两道大门,争取年内开工并完成主体工程。提升"五个园”:结合引水入城工程,把曼听公园、白象湖公园、南药园、风情园、花卉园作为精品工程进行改造,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改造"三片城":做精做亮江南城、做好做美江北城、开发建设西北城。打造“两个区”:快速推进旅游度假区、嘎洒片区开发建设,重点抓好一批基础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把两区建成景洪未来次级中心。画好"一个圈”:围绕景洪主城区修建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构建景洪城市发展新格局。
  2.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加快发展城市经济。突出 “热、傣、水、边”特色,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园艺化" 的要求,制定出台新的建筑特色化标准,充分体现景洪城市的品位和风格。要强化市场化发展意识,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利用规划杠杆和市场竞争机制,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积极培育支撑城市发展的特色产业,着重抓好文化、商贸、房地产、物流、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探索"以城养城、以城招商"的发展路子,广泛吸引各种资本参与城市建设。以旅游服务业为支撑,增强城市经济的带动力、影响力、辐射力,逐步形成多元化、社会化投资建设城市的新格局。以"五创"工作为统领,深入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工作,强势发动、强制规范、强行入轨、强力推进。健全城市管理体制,理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形成工作合力。推行城市细节化管理,提高市民素质、整治城市卫生、规范城市秩序、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实施"3510”工程,即:3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5年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10年进入世界宜居城市行列。
  3.深入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倾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天堂。全面贯彻落实省、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加快实施《景洪市实施旅游"二次创业"三年目标推进工作方案》。从构建"中国景洪一泰国清迈一老挝琅勃拉邦"黄金三角旅游大格局出发,抓住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路和昆曼国际大通道全线贯通的机遇,加强与次区域国家地区的旅游合作,加快景洪旅游市场向国内、国际市场 "两轮驱动"转变,把景洪建设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旅游互动的桥头堡、集散地、目的地。改革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型"向 "政府引导调控、市场主导型”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
  型”转变,旅游产品结构从"观光型" 向"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商务会议、娱乐购物型"转变。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旅游企业,培育扶持一批扩张能力和带动力强的旅游骨干大企业,积极培育成长型的中小企业群。加快推进沧江新区、大渡岗茶园旅游小镇、嘎洒旅游小镇、勐罕旅游名镇和嘎洒勐西莎湾、勐龙旅游黄金线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的特色旅游项目和特色旅游乡村。提升改造傣族园、野象谷等景区,全面推动新老旅游产品替换和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围绕提高服务品质,在景洪城区、勐罕镇集中建设一批高品质的星级酒店。加大旅游综合执法力度,加强旅游市场清理整顿,
  规范行业竞争,保护提升景洪旅游品牌,把景洪打造成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天堂。
  (三)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营造发展优质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改革创新步伐,广泛吸引各类发展要素,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特色工业,构建生态环境支撑,汇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1.大力招商引资,优化服务环境。要按照"招大商、选优商”的思路,紧紧围绕打造精品旅游城市的目标进行招商, 大力吸引符合景洪产业发展导向的环保型企业进入景洪,实现"共赢”目标。重视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加大对外推介宣传力度。健全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营造良好招商氛围和工作机制。以优化服务为核心,建立并启动最严厉的问责制度,最严格的限时办结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最大限度降低办事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积极协助上级部门申报240口岸升级,激活边境贸易。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做好万达集团、世纪金源集团等一批外来大企业的跟踪服务、上门服务、主动服务。
  2.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特色环保工业。工业是现代化的核心、城市化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的动力。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扶持提升胶、茶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制药、特色水果等新产业,走精深加工发展路子,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资源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节约环保型企业进入景洪。支持帮助景洪工业园区做好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推进园区特色化、聚集化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工业经济,落实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信用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工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推广新技术,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3.加强生态建设,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要围绕州委"生态立州”战略, 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对因过度开发而导致危及生存、家园、粮食生产、饮水安全的橡胶林, 要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稳步开展"退胶还林、还草、还水、还粮、还家园”匚作。扎实抓好交通干道、城市道路、景点景区、江河两岸、湖泊水库的绿化与保护工作,推进热带雨林生态恢复建设。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对林改
  2009年2月4日,中共景洪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甘琰斌摄)工作成果的应用转化力度。大力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城市及机场周边企业污染治理,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四)突出教育文化,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文化是我市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桥梁。要快速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文化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生事业发展,建立健全以市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疫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奖励扶助"和特困家庭救助等政策,切实加强流动人口和城镇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普及工作。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继续搞好人才资源开发。实施山区村寨直播卫星覆盖工程,解决好山区群众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
  (五)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是最大的公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千方百计改善民生,深入实施依法治市战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1.切实改善民生问题,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围绕群众就业、就医、就学、行路、饮水、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研究出台具体的民心工程,抓好落实,确保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倾力打造富民特色产业,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人。继续强化市场监管和
  1.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敢于在办学体制、教学形式、评价方式上大胆探索, 积极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水平。牢固树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发展观念,算好"教育发展账、教育子孙账、教育兴市账",敢于负债办学,用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教育。高起点、高标准、有计划抓好校舍扩容、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全面组织实施全市学校校舍排危试点工作,切实打牢教育硬件基础。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抓好"两基”巩固和提高工作。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带头抓教育,把教育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营造人人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形成教育兴市的强大合力,促进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2.提升文化产业品质,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要以建设特色民族文化强市为目标,充分挖掘特色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使特色民族文化成为城市和旅游发展的灵魂。要抓住景洪市被列为"云南省县域文化建设试点县市"的契机,大力创新文化发展体制,加快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步伐。要保护、传承和宣传好"贝叶文化”、"无字文化"、"民间工艺”、"村落文化”等特色文化,倾力打造"泼水节”、"嘎汤帕节”、"特懋克节”等民族节庆品牌。文化产业发展要请文化高人来指点,请文化名人来影响,请文化专家来策划,请文化企业来建设,把民族文化资源与多元文化结合起来,“引进来、走出去",使我市文化产品更多地进入文化发展大市场。加大与文化界、影视界的合作开发力度,建设一批文化骨干项目,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民族特色传统体育活动。
  3.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医疗卫生整治,加强物价的监管和调控,严厉打击欺行霸市、恶性竞争等现象。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做好社会救济和老年人、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健全救助应急管理体系,抓好扶贫帮困和社会救助工作,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市水平。围绕州委提出的在全省率先建设平安和谐州的目标,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景洪"活动,巩固和夯实法制景洪创建成果。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执法体制,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履行社会义务,努力使经济社会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强化司法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落实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对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做好禁毒防艾工作,始终保持对各种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3.努力建设平安和谐景洪,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要把民族团结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着力解决影响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团结的突出问题,加快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以稳定促进发展,以发展化解不稳定因素。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妥善处置群体事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涉权涉利、涉企涉农、涉法涉诉等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扎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强化源头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加强场群合作,促进场群团结。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9年3月3日,城市改造施工(林启根摄)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要牢固树立党建是第一职责的意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重点,按照省委提出的"用人立得起,党建推得开,制度抓得实,形象树得好”的要求,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按照中央、省委、州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共识、领导科学发展的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行动。要组织全市干部就景洪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开展大讨论、大调研,切实做到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含糊地去改,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始终保持思想领先、改革当先、开放抢先、创新争先、发展率先。要争创一流,在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城市的比较中找准差距、拉高标杆、奋勇争先,以不甘人后的工作追求,创造跨越赶超的工作业绩。
  (二)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要把改革创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以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今年内基本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双达标",巩固"两新”组织的执政基础。要切实把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的基层党建统筹、融合起来,努力做到工作目标相协调、工作布置相呼应、工作成效相促进。要努力创新农村党组织建设,把农民致富的各项指标落实到党建工作中,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下大力气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两年内,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覆盖,村级组织活动场覆盖全部行政村,消除党员空白村。要在机关党组织中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创一流业绩”活动,不断激发机关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城市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功能,进一步扩大社区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要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成果,深化和拓展"云岭先锋"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努力形成党委执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协参政、群众评政的良好局面。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继续加强党管武装工作,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真诚合作,做好统战、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工作,最广泛地调动一切有利于跨越式发展的积极因素。
  (三)紧扣加快发展的主旋律,始终保持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更加
  重要、更加紧迫、更加急需。要大力弘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主旋律,继续更新观念、坚定信心,做到"快学习、快思考、快决策、快行动"。要在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大力推行"五办”作风、"一线工作法"等新制度,置身一线,靠前指挥,提高执行力,做到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大力倡导苦干实干的作风,坚持万事干为先,真抓实干不松懈,不达目的不罢休。强势推进督查工作,抓住影响全局的突出问题、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突出重大决策督查、强化重点工作督查、狠抓专项查办工作,把督促检查贯穿到决策实施的每个方面、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
  (四)创新选贤任能机制,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导向。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洪的今天与未来。要围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让德才兼备、干事有为者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特别是要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得成事的有地位。破除一切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陈规陋习,改革一切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任制度,冲破一切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束缚。要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市场经营和科技、教育、金融等紧缺人才的引进。组织实施好以"一把手”、优秀年轻干部、企业领导人员和农村干部为重点的培训,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复杂严峻形势下领导经济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要进一步创新干部培养交流方式,采取"走下去”、"选上来”、"广交流”等方式,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党干部的选拔力度,努力形成人心思进、英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五)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清正是为官之德,廉洁是民心所向。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对干部队伍的宣教工作,使各级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结合我市目前工程项目多、投资大、参与建设干部多的实际,把监督关口前移,让权力在监督下实施、在阳光下运行。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凭制度用权、靠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的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监督与保护的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推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公示制度,强化监督制约,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
  同志们,加快推进景洪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万众一心、务实苦干,为开创景洪跨越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景洪年鉴 2009

《景洪年鉴 2009》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景洪年鉴》是景洪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史志办公室承办的综合性大型信息资料年刊。《景洪年鉴(2009)》主要记述2008年景洪市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介绍各行业的新成绩、新变化和新发展。本刊设有特载、专文、大事记、概况、政治、群团、军事、法制、经济管理、财税、金融、农林水电、农垦、工交邮电、城建环保、商贸旅游、外事口岸管理、教育科技、文卫体、社会生活、人物、史志特刊、史海钩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刊、景洪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专刊、附录等26个部类。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学刚
责任者
胡锦涛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景洪市委常委会
相关机构
中共景洪市委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