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勐海县年鉴》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1457
颗粒名称: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分类号: G648
页数: 8
页码: 413-420
摘要: 2000年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职职工1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7人(高、中职17人,初职40人),技术工人72人;离退休职工119人。固定资产总额717万元。设基层党委1个,党支部4个,党员59人。设资源品种、栽培植保、制茶3个综合研究室和情报资料室;示范茶场、科技开发经营中心两个实体和茶叶实用技术培训中心;行政管理机构设所办公室、科技管理科、组织人事科、计划财务科;工、青、妇、老年体协及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组织健全。“九五”期间,科技开发等各项总收入达222万元,其中1996年46.5万元,1997年48.9万元,1998年50.3万元,1999年35.1万元,2000年41.2万元。
关键词: 勐海县 茶叶研究所

内容

【概述】2000年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职职工1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7人(高、中职17人,初职40人),技术工人72人;离退休职工119人。固定资产总额717万元。设基层党委1个,党支部4个,党员59人。设资源品种、栽培植保、制茶3个综合研究室和情报资料室;示范茶场、科技开发经营中心两个实体和茶叶实用技术培训中心;行政管理机构设所办公室、科技管理科、组织人事科、计划财务科;工、青、妇、老年体协及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组织健全。“九五”期间,科技开发等各项总收入达222万元,其中1996年46.5万元,1997年48.9万元,1998年50.3万元,1999年35.1万元,2000年41.2万元。
  “九五”期间,在继续深入进行茶树优异资源评价利用、良种选育、丰产栽培、茶叶加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基因位点、微生物肥料、茶果间作和植物组织培养等研究,瓜果蔬菜、甘蔗等多种经营开发。开展12项课题,获国家、部(省)级、地厅级科技成果奖10项次,新选育出省级茶树良种3个,研制开发茶叶新产品5个,发表科技文章100余篇。科技扶贫、技术推广先后设5个科技示范点,示范推广面积达4.3万亩。接待日本、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余个团、组到所参观考察、学习。职工业务培训300余人次,为省内茶区培养茶业实用技术骨干130余人,通过重大项目实施、科技扶贫和接受委托等开展短期技术培训6000余人次。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共获省、地州、县精神文明奖励19项次,1998年2月,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1997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课题概况及经费】 “九五”期间,茶科所共开展12项研究课题,其中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1项,农业部重点课题1项,农业部茶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项,云南省“八五”攻关延续课题1项,省基金课题I项,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1项,省农科院重点及开发课题4项,所立课题1项。共投入科研经费80.65万元,其中1996年28万元,1997年14.9万元,1998年15.4万元,1999年13.95万元,2000年8.4万元。投入科技人员56人次。2000年末,已结题10项,其中6项已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或鉴定。
  【茶树优良种质评价与利用研究】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由中国茶科所主持,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福建茶科所共同参加。在广泛收集云南丰富的茶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中的种质资源开展了多学科的系统鉴定,着重对茶树优良种质和特异种质进行了评价和利用研究,完成了70份种质资源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加工品质、生物化学(主要是水浸岀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抗寒性等项目的观测鉴定。通过综合鉴定评价,筛选出优良红茶种质8份,茶黄素含量超过1.2%的特优红茶种质2份,茶多酚超过37%的特异种质6份,咖啡碱超过5.2%的特异种质7份,咖啡碱低于1%的特异种质2份。此外,还征集入圃70份种质资源,其中栽培型56份,野生型12份,近缘植物2份。课题主持人:王海思、王平盛;执行人:许玫、朱凤铭、矣兵、宋维希、殷丽琼。
  【高多酚品系筛选及繁育】 农业部重点课题:通过采制单株材料蒸青样21份进行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初步选出茶多酚含量高于37%的单株材料8个,开展植物学特征、抗逆性、生化成分等项目观测:茶多酚含量最高为38.93%(6-7),发芽密度较高,抗逆性较强,高多酚示范种植园成活率达65%以上。共扦插繁殖3.6万穗,对外推广0.3万株苗木。课题主持人:张俊、王平盛;执行人:许玫、田易萍、张惠、徐丕忠、王平、矣兵、宋维希。
  【特种紫茶天然降压活性物质研究】 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通过检测特种紫茶及对照春夏秋各季的蒸青、烘青和红碎茶样中的黄酮类、花青素和锌含量,儿茶素及氨基酸的组成,初步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纯数量表征来看,特种紫茶黄酮类、咖啡碱、锌、花青素和EGC含量较大叶种对照高,氨基酸、EGCG和儿茶素总量较对照低;从1991年的动物降压实验和相关茶类花色的降压物质含量、作用的结果分析,认为特种紫茶中的黄酮类、锌、花青素或EGC是其呈现降压显著的主要物质(即特异降压物质);从特种紫茶降压方面的适制性上讲,秋制烘青夏制蒸青较好。课题主持人:梁名志;执行人:张惠、包云秀、浦绍柳、王琳。
  【红碎茶大叶良种选育及无性系良种茶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省“八五” 攻关延续课题:
  1.选育部分:在“八五”期间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试验,继续对筛选岀的11个新品系开展产量、品质、抗逆性鉴定,11个品系均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抗病虫性,6个品系产量明显高于对照云抗10号。通过采制红、绿茶样、蒸青样进行审评分析测定,香气高锐、滋味浓爽,均属红、绿茶兼制品系。从中筛选出早生、快发、高产、优质的三个优良新品系73~8号、73-11号和76〜38号。
  2.栽培部分:通过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条件下的试验研究,分别在勐海、思茅、临沧、昌宁、峨山等地及茶科所建立无性系良种中心试验茶园面积101.84亩,三足龄平均亩产102.2千克;示范茶园面积1200亩;扦插育苗圃50亩,已岀圃云抗10号苗木561.76万株;带动当地发展良种茶园14300亩。从良种选育→繁殖→移植→茶园管理丰产稳产,形成了一整套无性系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课题主持人:王海思、张俊、王平盛;执行人:田易萍、曾光华、徐丕忠、朱凤铭、王平。
  【云南大叶茶优异资源机能性物质研究】省基金课题:对10份材料开展了高茶黄素红碎茶工艺流程试验,初步认为轻萎凋有利于茶黄素的形成,秋季制红茶品质好;同时对低咖啡碱茶材料和部分高多酚材料分别进行了分析和制样,咖啡碱含量<l%的两份材料制成绿茶,品质尚可。课题主持人:王平盛;执行人:许玫、虞富莲 (中茶所)、陈亮(中茶所)、矣兵、宋维希、殷丽琼、梁名志。
  【茶树氨基酸含量的基因位点研究】 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取杂交F1代42株茶树为试验材料,经过4次反复试验,42个茶样中氨基酸总量最多的5个含量在2000毫克/100克茶样以上,最低的5个含量在400毫克/100克茶样以下;茶树基因组DNA的提取在琼脂凝胶电泳得到了清晰的总DNAgkph带,Du260/280为1.8左右,得率在67ug/mg茶样左右,达到了RAPD反应的要求。课题主持人:季鹏章;执行人:鄢波(省农科院生物所)、张俊、周家齐(省农科院生物所)。
  【茶树人工杂交育种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省农科院重点课题:从13个杂交品系中,选育出5个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制名、优绿茶的优良杂交品系:1-1、1-4.1-5.3-3、3-5。这5个优良品系4-7足龄茶园亩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福鼎大白茶增产显著,在保山区试点10足龄茶园和澜沧区试点3足龄茶园亩产量也比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根据杂交品系具有育芽能力强、发芽密度高、新梢生长快、制绿茶品质优的特点,总结出一套适宜杂交品种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利用1-1、1-4.1-5等鲜叶加工的“佛香茶”、“版纳曲毫”1996年获中国西部地区第三届名茶评比“陆羽杯”金奖。课题主持人:包云秀;执行人:凌光云、陈继伟、刘德和、唐一春。
  【云南名特优绿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开发】省农科院重点课题:开展了机制卷曲型和毛尖型茶同工序不同技术参数的工艺实验,形成两套规范化机制工艺;初步探索了烘、炒结合的新型毛峰茶工艺和降低茶叶中苦涩味物质咖啡碱、茶多酚含量的工艺技术,窖制了“版纳曲茗”、“版纳银峰”茉莉花茶。精心研制的“版纳曲茗”、“版纳银峰”等名优茶先后获国内名茶评比“陆羽杯”金奖、“中茶杯”银奖等10项次。课题主持人:梁名志、仇为高;执行人:浦绍柳、王琳。
  【澜沧速成高产优质茶果园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省农科院开发课题。计划在澜沧县南甸开垦种植300亩茶果园,茶园干道、边缘间种三华李、桔子、芒果等果树,以使茶树、果树共生互长,提高经济效益,探索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并总结出一套适宜当地条件,能充分发挥茶树、果树优势互补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该项目实际完成茶果园327亩,3足年累计亩产干茶92.3千克,水果46.1千克,均超额完成合同指标任务,实现了高投入、快投产、高产的目的。1999年该项目获云南省星火三等奖。课题主持人:徐爱民;执行人:刘建芬、李晓青(澜沧县县乡企业开发公司)。
  【云南低产茶园低位嫁接换种技术试验示范】 省农科院开发课题:选择本所低产茶园(有性群体种),以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1-1、1-4、75-1等6个品种为接穗,进行了小面积嫁接换种试验,进一步完善操作方法,结合气候、土壤和茶树自身生长势等实际,作了剪砧高度、培土代绑、遮荫密度等方面的对比试验,确定了适合云南低产茶园有性群体种嫁接换种的技术要点。课题主持人:张俊、徐爱民;执行人:李良春、孙荣琴。
  【微生物肥料在茶园的应用研究】所立课题:从茶园土壤中选取菌种进行筛选、分离纯化,进行生理活性、生化特征分析、观测鉴定,保存15支菌种并确定具有固氮能力、耐高温和具有分解、转化难溶性钾、铝硅酸盐及有机磷的菌种。对优选的菌种制作微生物菌剂成型工艺进行探索,初步确定了以草炭、锯末、米糠等为原料的(干粉菌)制作工艺。经田间肥效试验表明:微生物菌剂混施其他肥料或单施均比单施化肥、农家肥增产、提质效果更佳。课题主持人:林松;执行人:玉香甩、季鹏章、李正超。
  【茶蚜虫霉菌室内毒力测定及高毒力菌株筛选研究】 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主要开展云南茶区茶蚜虫霉菌对茶蚜毒力效果的室内研究测定,筛选出茶蚜虫霉菌对茶蚜致病率达85%以上的高毒力菌株1〜2个,为研制高毒力杀茶蚜制剂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课题主持人:汪云刚;执行人:汪云刚。
  【技术试验】 主要开展了植物组织培养,对各类外植体的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对25个植物材料进行了组培摸索试验,成功培养出一批栽培苗。开展了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Bt苏得利等新肥料、新农药试验。
  组培成功的大岩桐花苗
  【科技成果】 共有10项课题完成了合同要求的研究任务和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先后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结题验收或成果鉴定;审定省级茶树良种3个;共获科技成果奖10项次,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地
  厅级6项。
  1996年6月11日,“云南大叶茶以茶多酚为主体的综合利用研究”,通过了省内有关专家成果鉴定。同年9月24日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12月28日获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6月11日, “茶树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研究”通过省内同行专家成果鉴定,同年9月24日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12月28日获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6月27日, “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9月24日, “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一云抗10号选育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月28日,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5月28〜29日,“澜沧速成高产茶果园综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通过了由省农科院组织的省内同行专家的验收。1999年7月,获省星火三等奖。
  1998年12月8~9日,“红碎茶大叶良种选育及无性系良种茶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省内同行专家的验收。其中新选育的73-8号、73-11号、76-38号三个早生、快发、高产、优质新品系通过了专家鉴评,并分别于1999和2000年被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四届三次、四次会议审定为省级茶树无性系良种。“无性系良种茶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专题于1999年9月28日通过省内同行专家成果鉴定;2000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8年12月10日, “云南名特优绿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开发”课题通过省农科院科技处组织的结题验收。
  1998年12月10日, “茶树人工杂交育种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通过省农科院科技处“九五”中期评估,“十五”上升为省攻关课题。
  2000年11月,“茶树优良种质评价与利用研究”通过了国家科委的验收。
  【学术团体】1.所学术委员会:共有委员9人,因退休、工作调动等原因,2000年7月27日进行人员调整,主任王平盛(副研、所长),副主任张俊 (助研、副所长),委员徐爱民(助研、副所长),曾莉(副研、科长),王水生(助研、场长),许玫(助研、主任),汪云刚(助研、副主任),梁名志(助研、副主任),张惠(助研)。
  2.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共有委员9人,2000年换届,第五届初评委主任王平盛(副研、所长),副主任张俊(助研、副所长)、委员徐爱民(助研、副所长),曾莉(副研、科长),王水生(助研、场长),汪云刚(助研、副主任),梁名志(助研、副主任),陈文品(助研),陈红伟(助研)。共评审初级职称24人次,推荐上报晋升中、高级职称14人次。
  【中外专家到所进行学术交流】1996~2000年,日本、泰国、缅甸、澳地利、捷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学者、科技人员20余个团组到所参观考察和学习。国内有安徽省农科院院长宋在田、党委书记沈基正,中国茶科所研究员虞富莲、陈亮,杭州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专家吴善庭、钟萝,北京市农科院李先锐处长,江苏农科院崔处长、江苏省计委樊处长等有关科技人员,省科委、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等有关部门专家到所考察、验收、指导有关工作,并作学术交流。中央电视台记者傅建桥、中央民族画报社成卫东等到所考察采访古茶树、资源、民族茶文化以及茶科所科技成果等,邀请到所专家作学术报告6次。
  【科技人员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活动】1996年10月18~24日,所长、研究员王海思,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张俊应邀赴日本静冈县挂川市出席 “茶文化与功效国际专题研讨会”,王海思在会上交流《云南民族的茶文化》论文。
  1996年11月12~15日,所长、研究员王海思,助理研究员李远烈到镇源县参加思茅地区组织的千家寨古茶树群考察活动。
  1996年12月30日至1997年1月20日,徐爱民参加云南省科委组织的考察团赴美国加州、旧金山等地考察农业科技。
  1997年2月25日,助理研究员李远烈参加在思茅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王平盛同志交流《普洱茶种的叶片解剖结构研究》论文。
  1997年4月13日,林松赴北京参加以“种子工程和农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科技年会,在 “国际种业学术讨论会”上交流论文 《茶果的开发和利用》。
  1997年5月16日,所长、研究员王海思被中国农学会吸收为高级会员。
  1997年7月10日,所长、研究员王海思,助理研究员李远烈参加云南省茶学会更名茶协会成立大会,王海思当选为副会长,李远烈当选为常务理事。
  1998年6月9〜12日,副所长、副研究员王平盛到中国茶科所参加“九五”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茶树优良种质评价与利用研究”执行情况汇报会。
  1998年10月7〜8日,所长、研究员王海思,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张俊赴杭州参加“中国21世纪大茶业研讨会”。
  1998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副所长、副研究员王平盛参加省农科院组织的赴浙江农业大学省院省校合作项目考察。
  1999年8月8〜11日,助理研究员汪云刚、许玫,研究实习员季鹏章到省农科院参加生物所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现代生物技术高级研讨班”学术研讨会。
  1999年8月10日,许玫参加省农科院组织的“省基金项目开题报告评议会”,茶科所申报的“云南大叶茶优异资源机能性物质研究”省基金项目经开题答辩获通过。
  1999年9月9~23日,所长、副研究员王平盛参加省科委组织的“赴德国农业生物技术考察团”出国考察访问。
  1999年10月12日,助理研究员梁名志到安徽农大开展“特种紫茶天然降压活性物质研究”。
  1999年10月31日至11月20日, 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张俊参加省农科院组织的“美国农业科学考察团”赴美国进行考察。
  2000年4月6〜7日,所长王平盛、副所长张俊到中科院砌仑植物园参加 “生物资源与西双版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2000年4月19〜29日,助理研究员梁名志参加由中国茶学会、台湾大学和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主办的“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交流了《普洱茶渥堆工序的研究现状》论文。
  2000年6月200,副研究员王平盛、助理研究员张俊、汪云刚参加由省农科院咨询评估中心组织召开的省院省校项目答辩会,对茶科所申报的 “虫瘟霉对茶小绿叶蝉的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阐述,并对专家提问进行了技术答辩。
  2000年8月6~8日,所长王平盛、副所长张俊参加省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王平盛当选为常务理事,张俊当选为理事。
  此外,创刊于1980年,与省茶叶公司、省茶学会联办,茶科所承办的《云南茶叶》学术季刊,1996~1997年共岀刊8期,国内发行8000册,该刊于1998年移交省茶业协会主办。
  【论文发表】 “九五”期间,全所科技人员先后在学术会交流和在国家级、省级、地州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科技文章10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3篇,在省、州级书刊发表55篇,获奖科技文章9篇。
  【茶叶生产】1997年投资173万元对初制车间进行了技术改造,生产条件大为改善。产品主要有滇绿和“云海白毫”、“佛香茶”、“版纳曲茗”、“版纳银峰”等10余种名优茶及高档红碎茶,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各地及广西、甘肃等地。5年共生产各类茶叶305.61吨,总产值416.35万元。1996年66.67吨,产值79万元;1997年54.3吨,产值76.16万元;1998年72.57吨,产值85.04万元;1999年67.73吨,产值100.15万元;2000年44.34吨,产值76万元。其中,名优茶1996年3.45吨,产值15万元,1997年4.12吨,产值18.5万元,1998年7.07吨,产值15.09万元,1999年4.3吨,产值25万元,2000年4.47吨,产值28万元。
  主要名特优茶产品有:全国名茶“云海白毫”;省级名茶“佛香茶”、“版纳白毫”、“版纳云奇”,具有天然降压特殊功效的“紫娟茶”和新研制开发的“版纳曲茗”、“版纳曲毫”、“版纳银毫”、“版纳银峰”、“滇红香曲”等10余个。名优茶产品先后获国家级、省级名优茶评奖10项次;1996年5月,“佛香茶”、“版纳曲茗”、“版纳曲毫”、“版纳银毫”获中国西部地区第三届名茶评比“陆羽杯”金奖;1998年6月,“版纳银毫”、“版纳曲茗”获第三届中国茶文化名茶展评银奖,“版纳银峰”获荣誉奖;1999年6月,“滇红香曲”、“版纳曲茗”获第三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二等奖,7月“滇红香曲”获云南省首届“云茶杯”优质茶。
  1999年12月23~30日,勐海全县遭受1974年以来罕见的霜冻,最低温-5℃,持续时间7天,茶科所茶园除国家级良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和杂交品种外,其他茶树均大面积冻死、冻伤,2000年1月采取深修剪、台刈等方法对400多亩受冻茶园进行技术改造,6月换种改植22.46亩。
  无性系良种丰产茶园
  【良种选育及繁殖】“九五”期间,在繁育茶科所选育的全国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和省级良种“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抗43号”、“云选九号”、“长叶白毫”的基础上,新育成通过审定的73—8号、73—11号和76—38号3个无性系良种。这些良种已在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大理等省内主产茶区广泛推广。5年共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463.57万株,其中1996年190万株;1997年200万株;1998年54万株;1999年13.07万株;2000年6.5万株。
  【饮料开发】 主要饮料产品有宾茶、宴茶、麦精啤露等10余个,1997年新研制开发多依、雪李、番石榴、橄揽等果汁饮料,主要销往景洪、勐海、澜沧等县市。1996年生产各类饮料180吨;1997年158吨;1998年58.87吨;1999年75.82吨。因资金和市场因素,1999年10月暂停生产。
  【多种经营】 根据市场因素和茶科所实际,“九五”期间进行了多种经营开发项目的探索。1997年,改造不宜茶地块及利用空地种植甘蔗80亩,1999
  年产甘蔗554吨,种植900余株三华李,对职工食堂和花卉园实行承包经营;进行大棚蔬菜、瓜果开发,建7个大棚(2.6亩),引进甜瓜种植;2000年又建7个大棚,并充分利用所内空闲地带,种植甜瓜、优质西瓜、金瓜、辣椒、西红柿、花生、豆类等蔬菜。199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同西双版纳州农资公司合作在所内设立了农药、化肥销售门市,销售额18万元。此外,加强了对零星土地及鱼塘等的承包、管理工作。
  【科技推广】在澜沧、孟连、凤庆、勐腊、勐海等县共设示范推广、科技扶贫点5个,派出驻点技术人员15人。主要推广密植速成高产茶园栽培技术、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树良种繁育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茶叶加工技术以及其他粮食作物良种良法种植技术等。其中,勐海县往茶叶生产基地:1996年生产茶叶3.69吨,1997年2.15吨,1999年2.96吨。1999年12月230, 勐往基地以28万元有偿转让劭往乡政府经营。
  【基本建设】 为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事业发展,“九五”期间共投资345万元,改善科研、生产、管理工作条件和生活设施。其中:1996年,投资28万元,兴建招待所(东楼)、职工娱乐室、并购置一套音响设备。1997年,投资173万元,对茶叶初制车间进行了改造,并购置茶叶初制及名优茶生产设备;投资4万元,购置2台微机;投资12万元,铺设勐海乡政府至茶科所柏油路面,当年共投入资金189万元。1998年,投资45万元,兴建招待所(西楼);投资17万元,修建水塔、购置机井设备;投资5万元,安装茶园灌溉设施;投资3万元,购置电话、传真机等通讯设备,当年共投入资金70万元。1999年,投资21万元,购置切诺基吉普车1辆;投资5万元,购置4台微机;投资7万元,修资源圃及所内部分水泥路面,当年共投入资金33万元。2000年,投资5万元,购置复印机和超菌工作台等科研仪器设备及资助勐海乡架设茶科所至乡政府柏油路段的路灯。“九五”期间,共投资20万元用于办公楼、职工住房修缮和门球场、地掷球场等职工娱乐场所及环境卫生等零星设施建设。
  【职工业务培训】“九五”期间,主要开展了以英语、微机、茶叶技术等
  和对口提高专业学历为重点的业务培训。1997年9月,选送助理研究员曾莉到华南农大攻读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7月毕业回所;同年9月,选送助理研究员陈文品到西南农大攻读茶叶加工与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党政管理、财会、热作、园艺等专业自考或函授大专学习共5人。职称外语培训30余人,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3期33人。1997年2月经省人事厅批准,建立茶叶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培训站,先后两次对茶科所工人进行茶叶技术理论培训,完成86名茶叶工人本等级岗位考核及13人升级培训考核。先后送出参加中国农大、中科院勐仑植物园等和省、州举办的农业科技产业开发、科技管理、人事档案、计算机、财会、遗传实验、组培技术等各种业务短期培训60余人次。开展《当代高新技术知识讲座》、“三五”普法等学习、考试和参加国家安全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法律知识竞赛。
  【茶叶实用技术培训】1996~1998年,面向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大理、红河等地州招生,为全省主产茶区培养实用技术骨干。1996年6月25日,培训中心第二届学员30人完成学业,圆满毕业。1996年10月,第三届学员50人入学,至1998年7月8日完成学业。2000年10月,培训中心为景洪市短期培训茶叶实用技术人员50人。
  【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所党委制定的“1、2、3、4"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进程,开创新的业绩。在具体实施上,一是以职工素质教育为根本。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香港、澳门回归、建国50周年、改革开放20周年、三江流域抗洪救灾、99世博会、揭批“法轮功”、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等重大事件和“三讲”教育、“三个代表”学习以及科技体制改革形势任务,大力开展20周年科技成果、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宣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三德”教育,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以及环境、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三五”普法教育等,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业务素质和法制意识,使职工认清形势,增强改革与发展的信心和凝聚力。二是以完善管理制度作保障。建立和完善党委中心学习制度和党员、干部、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工人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制度,党员、党支部和团员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环境管理制度等。三是以开展联防共治和文体活动为载体。与驻地派出所联防共治,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有计划地举办春节座谈会、职工文娱联欢晚会和职工运动会;组织职工到昆明世博园等参观、旅游,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积极参加省农科院、勐海县、勐海乡举办的篮球、文艺比赛;建立了职工娱乐室、图书室和老年活动室;修建了门球场、地掷球场,各类文体活动蔚然成风。此外,还为职工家属、待业青年提供土地、鱼塘等承包经营,使他们安居乐业,消除治安隐患。所内无政治、刑事案件,无人犯罪,无吸毒、贩毒人员,无火灾及交通事故,无违反计划生育现象和参加邪教、迷信活动现象,打架斗殴、邻里纠纷事件明显减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4年被勐海县委、政府考核评定为优秀和良好。全所职工先后为丽江地震灾区、三江流域抗洪抢险、勐海县曼皮遭受特大火灾群众和贫困山区捐资助学、扶助残疾人等,共捐献图书、教学用品和衣物1200余件,捐款总额达3万余元。
  涌现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海思、王平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徐爱民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所党委、行政坚持一年一度的评比表彰先进活动,5年共表彰先进科室、班、组、党支部18个次,先进个人200余人次。获县级以上表彰先进集体19项次,先进个人20余人次。1998年2月,在连续11年保持西双版纳州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1997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党组织建设】所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1996~1998年,党委成员3人,即:党委书记王海思,党委副书记邓承高,党委委员仇为高。1999年3月29日,经院党委研究,增补副所长王平盛、张俊、徐爱民为所党委委员。所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即:科研党支部、开发党支部(原生产党支部)、行政后勤党支部、离退休职工党支部(1997年4月设立)。共发展新党员13人,1996年末党员总数52人,1997年末50人,1998年末54人,1999年末60人,2000年末59人。
  九五期间,党员、党支部评议考核,没有不合格党员及党支部;所内表彰先进党支部5个次,1998年科研党支部被勐海县委评选为先进党支部。表彰优秀党员28人次,1996年8人,1997年6人,1998年6人,1999年5人,2000年3人。被州、县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5人次。1998年7月在省农科院组织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汇报,宣传思想政治等工作多次受到州、县表彰。
  【所工会组织】所工会委员会1996年末会员总数158人,1997年末156人,1998年末144人,1999年末146人,2000年末125人。所工会主要围绕所党委的中心工作,积极抓职工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参与所改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筹备成立所职工代表大会,配合保卫科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调处理职工有关工作,组织实施全所文体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工作等。
  【职工文体活动】 坚持每年春节举办座谈会和职工文艺联欢晚会,并邀请县委、政府等有关单位及友邻村寨参加。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组织各工会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1996年4月,组织职工文艺队5个节目参加勐海县庆祝“五一”联欢晚会;1996年11月,参加省农科院第三届职工文艺汇演,节目《竹筒舞》获二等奖;1997年6月,参加勐海县“庆回归”广播体操比赛,获B组第一名;花展获一、二等奖各1项。1997年12月,组织召开第八届职工运动会,参赛职工200余人,设奖96个。1999年9月,参加勐海县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文艺联欢晚会,演出节目《乌龟山之战》。先后8次组队参加省农科院、勐海县、劫海乡组织举办的职工篮球赛。
  【青年工作】所共青团总支委员会下设职工团支部和培训中心团支部。1998年9月,成立以科技帮扶为主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00年4月改设团支部。1996年末团员总数45人,1997年55人,1998年25人,1999年22人,2000年18人。团总支主要配合所党委抓青年工作,不断完善团员管理,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思想宣传、科技帮扶、社会公益、文体活动等。1998年5月4日,组织筹办“五四”篮球友谊赛、游园活动、联欢晚会;9月30日举办迎国庆暨中秋节联欢晚会。1999年5月3日,与勐海乡团委联合举办纪
  念“五四”运动80周年卡拉0K歌曲大奖赛;4日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勐海乡曼派村公所扎叠嘎小学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扶贫助学活动,捐赠图书100余册,教学用品300余件;11月配合团县委到本所举办全县乡镇团干部培训。2000年1月15日,到勐阿乡了解霜害情况及挽救措施并与该乡团委开展联谊活动。5月4日与勐海乡团委联合开展游园活动、钓鱼比赛等。
  【妇女工作】所妇女联合会于1997年2月换届,改称“女职工委员会”,女工委主要配合所党委抓好妇女工作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宣传教育等工作,组织妇女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和法规知识,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1997年被西双版纳州妇联评为“三八红旗先进集体”;1998年9月17日,孟金兰出席勐海县第八届妇代会,王海思、孟金兰家庭被评为1994~1997年“五好文明家庭”,许玫被评为“三八红旗手”。“三八”妇女节,女工委先后组织妇女职工到勐腊、三岔河森林公园、景洪猴山等地旅游。
  【离退休职工管理及文体活动】2000年3月1日,成立离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负责抓离退休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协助老年体协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打门球、太极拳(剑)、跳健身舞、郊游等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勐海县老协组织举办的门球值班赛,勐海乡及茶科所文艺联欢晚会、职工运动会等,各种老年文体活动蔚然成风,丰富了离退休职工文化生活。1998年10月28~29日,在所工会协助下,举办了 “敬老节”离退休职工运动会。
  【机构调整】根据科技体制改革形势和茶科所实际情况,进行部分机构调整。1997年2月,经省人事厅批准建立茶叶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培训站;1997年7月,成立科技开发办公室,1998年2月撤销,1999年1月恢复开发办;1998年3月,《云南茶叶》移交省茶协会承办。1998年4月,成立省农科院茶叶加工研究开发中心;同月,因入托儿童减少,停办托儿所。1999年10月,饮料厂停产;1999年12月,勐往茶叶生产基地有偿移交勐往乡政府经营;2000年3月,撤销保卫科、后勤科,有关业务工作由所办公室统一管理;撤销科技开发办公室,成立科技开发经营中心。
  【职工队伍】 在职职工总数,1996年末1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人,管理人员7人,技术工人114人;1997年末17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5人,管理人员5人,技术工人115人;1998年末1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人,技术工人96人;1999年末13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2人,技术工人77人;2000年末12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7人,技术工人72人。离退休职工总数,1996年末84人,1997年末89人,1998年末98人,1999年末109人,
  2000年末119人。在职人员学历结构,2000年末硕士研究生1人,在读硕士1人,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13人,中专学历24人。专业技术职务,1996年末高职3人,中职6人,初职50人,管理人员7人;2000年末高职2人,中职15人,初职40人。
  【重要规章制度】1996年始,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书》,逐年签定,从所长、党委书记到科、室、班、组层层明确责任。1996年2月1日,制定《茶科所车辆管理制度》。1997年5月,所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细则》,印发了《“十四讲,十四不”文明公约》;8月18、党委制定《关于重申加强廉洁自律建设的规定》。1998年2月,制定了《关于实施党员工作、党支部工作目标管理办法》;2月21,制定《关于加强环境管理的规定》;4月,在原定制度基础上修改完善、制定了《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人事劳资管理实施细则》和《科技管理实施细则》。1999年4月270,制定了《关于加强外出学习、培训管理的暂行规定》;11月,制定了《关于共产党员交纳党费的规定》。2000年2月,印发了《关于我所差旅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和《关于我所医疗费管理实施办法》;5月5日,制定了《关于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含工人技术等级)评审费的报销规定》。
  (谭艳梅石照祥王平盛)
  省茶科所“九五"期间获奖科技文章
  省茶科所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登记表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海思】王海思,男,1938年12月生,安徽省休宁县人,中共党员。1963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茶叶专业,本科学历,主要从事茶树品种选育、资源研究和管理工作。1971年10月至1973年7月,参加国家农业部等单位组织的赴马里共和国援助建立法拉果国营茶场成套项目。科技成果有:“云南大叶茶优良品种选育”,1979年获西双版纳州科技大会成果奖、省科技贡献奖;“提高红细茶品质初制工艺技术实验”,1979年获西双版纳州科技大会三等奖;“云南茶树资源考察及新种的发现”,1987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茶树资源研究及大叶茶国家种质圃的建立”,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研究与综合评价”,1993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云抗10号无性系良种选育研究”,1996年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无性系良种茶园丰产栽培技术”,2000年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选育的“云抗10号”、“云抗14号”,被认定为国家级良种,“长叶白毫”、“云抗43号”、“云抗27号”、“云选9号”、“云抗37号”被认定为省级良种。科技文章主要有:《云南省茶树品种资源优势》、《云南茶树品种资源考察征集总结》、《云南民族的茶文化》等。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2月退休。历任品种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党总支、党委委员、党委书记等职。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平盛】王平盛,男,1948年11月生,云南省普洱县人,中共党员。1969年4月至1971年1月,在勐海县勐遮乡插队。1971年1月到茶科所工作,1974年3月至1977年1月在云南农业大学茶叶系学习,大专学历。主要从事茶叶生化分析、红碎茶工艺试验,云南茶树资源考察、征集、鉴定、保存、利用研究,茶树无性系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科技成果有:"云南茶树资源考察征集及新种的发现”,1987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茶树资源研究及大叶茶国家种质圃的建立”,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1993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无性系良种茶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2000年获西双版纳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科技文章和著述有:《云南的茶树资源》、《云南茶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和评价利用》、《普洱茶种的叶片解剖结构研究》等。历任品种研究室副主任、资源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副研究员、所长、党委委员、党委书记等职。1993年3月,当选为勐海县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99年5月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先进工作者徐爱民】徐爱民,男,1958年10月生,云南省墨江县人,中共党员,1974年12月参加工作。主要从事茶树栽培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管理,1982~1998年,长期在澜沧县驻点,受聘邦奈茶场、南甸茶果场场长。独立主持的科技成果有:“密植速成高产茶园栽培中间试验”,1987年获云南省思茅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澜沧县雪林乡茶园丰产栽培技术示范”,1992年获云南省思茅地区科技进步四等奖;“高海拔湿凉山区茶园高产稳产技术示范”,199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澜沧县南甸茶果综合栽培示范”,1999年获云南省星火三等奖。科技文章有:《湿凉山区速成高产茶园栽培试验示范总结报告》等。在科技兴农、科技扶贫工作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1980年被共青团云南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88年、1993年、199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八五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称号,1999年、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全国先进工作者”。历任技术员、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所长等职。

知识出处

勐海县年鉴

《勐海县年鉴》

《勐海县年鉴》是勐海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地方年鉴,其宗旨是通过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和反映勐海县1991年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基本面貌和发展情况。为各级领导科学化决策和考核部门工作实绩,为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勐海、建设勐海,提供较全面、系统的最新信息资料,同时也为各有关部门及单位开设一个宣传自我的园地或窗口。本年鉴全面系统地记载1996~2000年勐海县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全书分设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军事、法制、农业•林业•水利水电、乡镇企业、工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旅游•边贸、城建•环保、商业•贸易、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管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驻县单位、附录等22个部类,各部类下设分目,分目下设条目记述具体事物。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勐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