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1996年3月1日,根据省政府要求,勐海县先于州上一步成立勐海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勐海县勘界工作。1996年12月23日,县政府报请县委同意成立勐海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海县与毗邻县、县内乡界的具体勘界工作。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了勘界工作领导机构,至此,勐海县勘界工作全面启动。
县勘界办成立之后,就着手收集解放以来,“林业三定”和“土地详查”行政区域界线资料,分析了解界线情况。经整理分析,勐海县分别与澜沧县、思茅市和景洪市接壤,有3条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总长约302公里;行政区域界线,总长约565公里。根据全省勘界工作会议要求,勐海县的勘界任务就是勘定3条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29条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形成详细资料,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它们固定下来。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勘界工作总体规划》和《西双版纳州勘界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结合勐海县实际,1997年6月22日县勘界办拟定了《勐海县勘界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经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同意,1997年9月17日报县政府审批,1997年11月4日,县政府批复,同意本方案。《勐海县勘界工作总体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和原则、勘界工作的组织领导、勘界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依据、勘定界线的依据和要求、勘界工作步骤、总体规划和任务、勘界工作经费7个方面安排部署了勐海县1997年至2002年6年勘界工作任务。
按《勐海勘界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安排,到2001年9月,县勘界办完成3条县(市)级行政区域界线定界工作,组织各乡(镇)勘定29条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和30个交会点。
【澜海线勘界】勐海县与澜沧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澜海线”,西起勐满乡关双村公所关双中缅214号界桩,东至勐往乡灰塘村公所澜沧江凸出部,途经勐海县西定乡、勐满乡、勐阿乡和勐往乡,全长约124944米。“澜海线”的勘界工作始于1996年11月,当时县勘界办还未成立,工作主要由民政部门承担。1996年11月18日,思茅地区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和西双版纳州勘界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召集澜沧县人民政府和勐海县人民政府在勐海县勐满乡政府协商确定“澜海线”西起点,经协商和实地勘测,两县达成共识,均同意将“澜海线”西起点定于中缅边界214号界碑南览河河道中心,同时草鉴了《澜沧县、勐海县关于确定两县行政区域界线西起点的协议》1996年12月14,两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在勐海县政府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与勐海县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两地州勘界工作领导小组。1997年3月30日,两地州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两县实施方案。1996年12月23日县勘界办成立以后,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着手“澜海线”勘界工作,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澜海线”的资料,并对部分地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界线现状。经收集整理,自1953年至勘界前,“澜海线”有5个地段曾协商解决过,并订立了协议,有1个地段省政府裁决过。根据需要,勐海县勘界办对“澜海线”勐满惠民段、勐阿乡回进坝散段、勐往省裁决段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实地调查。经认真调查和分析,勐海县勘界办较为客观地把握住了“澜海线”的基本情况,为“澜海线”协商谈判做好了充分准备。1997年1月30日,两地州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召集两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澜沧县政府举行联席会议,经两县反复协商,最后,根据省政府1984年裁决将“澜海线”东止点确定在澜沧江凸出部澜沧江主航道中心线,并签定了《澜沧、勐海、思茅关于确定三县(市)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的协议书》。会议结束时,形成《澜沧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勐海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联席会议纪要》,两县初步就如何勘定“澜海线”达成共识。1997年9月5〜6日,云南省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两地州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澜沧县、思茅市、江城县、景洪市、勐腊县、勐海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思茅市举行“联合勘定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行政区域界线协调会”,会上,经澜沧县和勐海县两县反复谈判协商,两县对“澜海线”图上标绘达成一致,“澜海线”图上全线贯通,并草签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勐海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在涉及两地州界线的县级行政区域界线中率先完成定界任务。至此,“澜海线”勘界工作暂告一段落。2000年4月27日~5月1日,两地州勘界办组织相关县(市)埋设了 “澜海线”的界桩,共埋设界桩4棵。在埋设界桩的同时,由省测绘局一大队负责实施了“澜海线”的测绘工作,工作于2000年6月全部完成。此后,按计划,勐海县勘界办根据草签协议和测绘成果资料拟写了正式协议书。2001年1月15日,两县在景洪市签订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勐海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并于当日联合上报两地州人民政府(行政公署),2001年2月7日两地州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将“澜海线”协议书连同“思西线”其余4份协议书一起上报省人民政府审批,2001年8月27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两县签订的协议,“澜海线”全面法定。
【思海线勘界】思茅市与勐海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思海线”,从澜沧江凸出部思澜海交会点至干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思景海交会点长321米,只涉及思茅市的思茅港镇和勐海县的勐往乡。在勘界工作开展初期,由于“澜海线”终点、“思景线”的起点都未确定,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思海线”。1997年1月7日在思茅港确定了思景海交会点,1997年1月30日在澜沧县确定了思澜海交会点,才初步确定“思海线”。由于“思海线”地处澜沧江上,且界线较短,所以工作程序相对简化。1997年9月6日,在思茅市召开的“联合勘定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行政区
域界线协调会”上,两县市签订了《勐海县人民政府与思茅市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思海线”勘界工作暂告一段落。2000年4月24日~5月1日,两地州勘界办组织相关县(市)埋设了“思海线”界桩,共埋设界桩6棵,在埋设界桩期间,省测绘局一大队负责实施了“思海线”的测绘工作,2000年6月全部完成。2001年1月14日两县(市)在景洪市签订了由勐海县勘界办负责起草的“思海线”正式协议书,并报两地州人民政府(行政公署),2001年2月7日两地州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将“思海线”协议书连同“思西线”其余4份协议书一起转报省人民政府审批,2001年8月27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两县(市)签订的协议,“思海线”全面法定。
【景海线勘界】勐海县与景洪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景海线”,北起干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澜沧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广三边山,途经勐海县勐往乡、勐宋乡、格朗和乡、勐混乡和布朗山乡,全长约177334米。在“景海线”勘界工作准备阶段,勘界办收集整理了从解放后至勘界前有关“景海线”的资料,初步把握“景海线”的情况。“景海线”上曾经有2个地段订立过协议,州政府下达过2个裁决确定2个地段,共确定界线102公里,有70公里界线未定。经过充分准备,1997年2月28日,景洪市、勐海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在景洪市召开联席会议,成立联合勘界工作组。组长:查克(景洪市原副市长,市勘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格三(勐海县原副县长、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苏玉忠 (原景洪市勘界办主任),黄则飘(勐海县勘界办主任),并上报州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成立景洪市、勐海县联合勘界工作组的报告》)。当天,两市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景洪市与勐海县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州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呈请批准〈联合勘定景洪市与勐海县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的报告》)。1998年2月10日,州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景海线”未定界约有70公里,但难点主要集中在格朗和乡帕真至南糯山长约34公里一段上,这段界线多次发生纠纷,属老大难问题。为详细了解此段界线情况,1998年3月和5月,勐海县勘界办先后2次徒步对其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1998年6月11日,勐海县勘界办草拟了《景海线未定段情况分析》,6月28日写成《景海线谈判方案》。7月初,由县政府牵头召开五套班子会议,听取勐海县勘界办汇报“景海线”勘界工作开展情况,讨论《景海线谈判方案》,经讨论,五套班子同意按此方案进行协商谈判。1998年9月280,市、县勘界办联合踏勘了干河至白木菁一段未定界,形成《景海线干河与澜沧江交汇点至白木菁与澜沧江交汇点一段协商会议纪要》,确定界线34公里,至此,“景海线”工作重点就落在格朗和乡帕真至南糯山未定段上。1998年10月15日,11月29日至12月3日、12月10日至12月12日,州勘界办召集两县、市勘界办进行了3次协商,解决这36公里难点问题。经两县、市反复谈判协商,12月3日,两县、市终于就解决难点问题达成共识,并签定了《景洪市人民政府与勐海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域界线起止点协议书》,“景海线”图上基本贯通。经充分准备,1998年12月19日,两县、市人民政府代表在勐腊县小勐仑植物园签订了《景洪市人民政府和勐海县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景海线”定界工作完成。1999年上半年,两县、市勘界办联合对“景海线”进行实地勘查,选取界桩埋设点位,1999年8月11日,两县、市勘界办联合上报《关于景海线界桩点位及数量的请示》,8月25日,州勘界办批复,同意两办意见。2000年4月21~23日州勘界办组织两县(市)埋设了“景海线”界桩,共埋设界桩3棵。2000年4月至6月,省测绘局一大队负责实施了“景海线”测绘工作。2000年9月27日两县(市)在景洪市签订了“景海线”正式协议书,并报州人民政府。2000年10月10日州人民政府将“景海线”协议连同“景腊线”协议一同上报省人民政府,2001年1月8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该协议,“景海线”全面法定。
【海格线勘界】 勐海乡与格朗和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海格线”,北起流沙河,南至小呼拉,长约10200米。1998年2月23日,两乡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勐海乡与格朗和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2月24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2月26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勘界人员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自南往北沿界线实地核定海格线,途中未出现大的争议,27日下午核界工作完成,“海格线”野外定界工作结束。
【宋海线勘界】 勐宋乡与勐海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宋海线”,北起三棺坟,南至流沙河宋海格交会点,长约30638米。1998年2月20日两乡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勐海乡与勐宋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2月25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3月16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勘界人员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从南向北沿界线实地核定“宋海线”。核界第一天,在核定宋海格交会点和宋海格交会点至马鹿坑一段界线时,两乡意见不一,存在分歧,且相持不下,经勐界办协调未果,此段界线暂时搁下,从马鹿坑开始继续往前核定,纠正了从马鹿坑至西马岭各角一段土地详査时图上勾绘的误差。17日核定至丁香寨时,双方就如何解决丁香寨问题不能达成共识,丁香寨一段又暂时搁下。18日下午,翻越火盘山,过南碰河,至三棺坟,“宋海线”野外核界工作暂告一段落。
宋海格交会点和宋海格交会点至马鹿坑一段界线争议解决情况:野外核界回来后,两乡积极寻找解决纠纷的依据和途径。经认真查找,勐海乡找到了1987年2月13日县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重申调整划分部分国有林的通知》,文件中详细描述了宋海格交会点至马鹿坑一段界线的走向。以此文件为依据,纠纷顺利解决,宋海格交会点也由原来核定“海格线”时确定的位置沿流沙河下移约1公里。
丁香寨问题解决情况:丁香寨位于勐宋公路8公里以南约1公里处,行政隶属勐宋乡曼方村公所,主要为哈尼族,自1960年以来他们就居于此地,但是林业“三定”时,丁香寨被无意中划入勐海乡行政区域内,以至丁香寨址地处勐海乡辖区内,而行政隶属于勐宋乡,这种状况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在勘界以前,当地群众也曾多次反映过,但由于解决起来问题较多,终未得到全面解决。勘界时,勐宋乡提出变更行政区域界线,把丁香寨寨址范围划入勐宋乡。县勘界办将情况如实反映给县政府,并提出解决意见。1998年5月4日,岩温副县长来到丁香寨,实地踏勘,了解情况,并指示此次一定要解决好丁香寨问题,给予丁香寨一定的生产生活空间。1998年5月18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召开协调会,协商解决丁香寨问题。经反复协商,两乡达成共识,同
意变更行政区域界线,调换山林,划给丁香寨部分山林作护寨林和坟山,由勘界办具体操作。经反复研究,县勘界办征得两乡同意后,变更西马岭各脚西坡和丁香寨2段界线,同时,两乡签订了《关于调整勐海乡与勐宋乡两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协议书》,解决了丁香寨问题。至此,宋海线定界工作基本结束。
【海阿线勘界】勐海乡与勐阿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海阿线”,自西向东从南鲁河水坝头海阿满交会点到三棺坟宋海阿交会点全长约14750米。1998年3月20日,两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勐阿乡与勐海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3月22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此方案。1998年3月23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勘界人员从宋海阿交会点开始以“土地详査”资料为基础实地核定“海阿线”,核界工作开展顺利,3月24日上午到达南鲁河水坝头,野外核界工作结束。
【海满线勘界】勐海乡与勐满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海满线”,地处曼稿自然保护区,自北向南从南鲁河水坝头至遮海满三交点,长约1650米。1997年12月20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勐满乡与勐海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1998年1月10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此方案。1998年3月24日,核定完“海阿线”以后,县勘界办召集勐海乡与勐满乡继续核定“海满线”,由于地处自然保护区,两乡向来无争议,野外核界工作当日下午顺利结束。
【象遮线勘界】象山镇与勐遮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象遮线”,自北向南从5公里道班流沙河象遮海交会点至象遮混交会点全长约3750米。1997年10月27日,两乡镇按要求将拟定的《联合勘定象山镇与勐遮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10月28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此方案。10月27日县勘界办召集相关乡镇到实地核定象遮混交会点,并顺利核定了“象遮线”象遮混交会点至1339高程点一段,1339高程点至象遮海交会点一段由于双方意见不一,暂未核定。10月28日、10月30日,县勘界办又召集两乡协商解决争议,但双方未能达成共识。经过仔细调査,反复研究,1998年3月27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镇到实地协商解决遗留问题,经双方再次协商,双方就争议段达成共识,争议得到解决,象遮海交会点得以确定。
象遮线1339高程点至象遮海交会点一段争议处理情况:此段争议在勘界前就已存在,且时间已久。据查林业“三定”图纸,原勐海乡与勐遮乡的界线是从1339高程点顺主梁来到6公里拉祜寨叉路口,但勐遮乡则坚持界线从1339高程点顺山梁下过坟山至流沙河,双方争议多年未果。勘界时,双方又旧事重提,希望通过此次勘界彻底解决这段争议。为解决此争议,县勘界办在督促两乡镇各自查找资料依据的同时,走访了当年参加林业“三定”时的知情人和一些相关村寨的干部群众。在所掌握情况的基础上,1997年10月28日、10月30日、1998年3月27日县勘界办3次召集两乡到实地协商。最后,在县勘界办的协调下,两乡协商成功,争议得到解决。
【象海线勘界】 象山镇与勐海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象海线”,自西向东从5公里道班象遮海交会点至小呼拉象海格交会点,长约16050米。1998年3月20日两乡镇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象山镇与勐海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3月28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1998年3月26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査资料为基础自东向西实地核定“象海线”,野外核界工作开展顺利,3月27日确定象遮海交会点之后结束。2000年,流沙河截弯改直一期工程结束,“象海线”经过的一段河道被改直,县政府对截弯改宜过程中形成的新地块进行了重新分配。根据实际情况,在县勘界办协调下,两乡(镇)同意将原核定的的界线涉及截弯改直的地段变更为顺新河道走。
【象混线勘界】 象山镇与勐混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象混线”,自北向南从象遮混交会点至象混格交会点,全长约9050米。1998年3月20日两乡镇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勐混乡与象山镇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3月25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4月1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镇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从南向北实地核定了 “象混线”,中途未岀现大的争议,野外核界工作当日完成。
【混格线勘界】 勐混乡与格朗和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混格线”,自北向南从象混格交会点至阿珠各脚的南偏东南景混格交会点,全长约22000米。1998年3月5日两乡召开联席会议,拟定了《联合勘定格朗和乡与勐混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于3月25日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3月29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4月2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査资料为基础自象混格交会点起从北向南实地核定“混格线”。4月2日在核定阿鲁老寨一段界线时,双方意见不一,经协商未果,征求两乡意见后,县勘界办决定跳过此段先核定其余地段。其余地段核界工作基本顺利,未出现大的争议,4月7日下午到达阿珠各脚景混格交会点。阿鲁老寨一段争议在县勘界办协调下,经两乡反复协商,于1999年4月7日得以解决,至此“混格线”全线贯通。
阿鲁老寨一段争议处理情况:阿鲁老寨一段纠纷由来已久,林业“三定”时,两乡界线从格朗和乡阿鲁老寨旁经过,给该寨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阿鲁老寨群众要求改变界线,给予他们一定的生产生活空间。格朗和乡政府向县政府反映后,经县政府协调,勐混乡划出部分土地给阿鲁老寨,但两乡界线未得到完全明确和落实。此后,在这段界线上,两乡纠纷不断。土地详查对界线进行复査时,界线基本得到明确,但双方未完全达成共识,勘界工作开始时,双方均希望彻底解决这段界线纠纷。在详细了解争议情况后,县勘界办召集两乡协商,在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基础上,两乡最终达成共识,此段界线按土地详查时处理的结果执行。1999年4月7日,县勘界办和两乡政府请土地详查时负责“混格线”工作的县土地局沙黑同志到现场指认,界线得到明确,双方均表示接受,纠纷得到解决。
【冈布线勘界】 勐冈乡与布朗山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冈布线”,自西向东以大河沟与南披河交汇处打冈布交会点至混冈布交会点,全长约7200米。1998年9月15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布朗山乡与勐冈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9月20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9月22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从混冈布交会点开始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实地核定“冈布线”,核界工作基本顺利,当日完成野外核界工作。
【遮巴线勘界】 勐遮乡与巴达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遮巴线”,自北向南从小兔梁子遮巴西交会点至曼满水库遮巴冈交会点,全长约8250米。1998年9日20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巴达乡与勐遮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9月22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9月240,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从小兔梁子自北向南实地核定“遮巴线”,核界过程中未出现大的争议,野外核界工作当日顺利完成。
【混冈线勘界】 勐混乡与勐冈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混冈线”,自北向南从遮混冈交会点呈混冈布交会点,全长约25050米。1998年10月8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勐冈乡与勐混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当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10月12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从遮混冈交会点起实地核定“混冈线”,途中未发生大的争议,14日下午到达混冈布交会点,“混冈线”野外核界工作结束。
【遮混线勘界】 勐遮乡与勐混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遮混线,自西向东从遮混冈交会点至象遮混交会点,全长约13400米。1998年9月25日两乡召开联席会议拟定了《联合勘定勐混乡与勐遮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10月4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11月23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从象遮混交会点起实地核定“遮混线”,24日又从遮混冈交会点开始核定,纠正了在佤族老寨南侧土地详查时图上标绘失误约3000米一段界线,下午顺利核定至23日下午顺利结束时的地点,野外核界工作结束。
【往宋线勘界】勐往乡与勐宋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往宋线”,自北向南从南果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景往宋交会点至小糯有大平掌地往宋阿交会点,全长约9800米。1998年12月8日两乡将拟定好的《联合勘定勐往乡与勐宋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县勘界办于当日会同两乡到实地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核定了 “往宋线”,核界工作开展顺利,无争议,当日顺利结束。
【巴西线勘界】 巴达乡与西定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巴西线”,自西向东从南佬河与南览河交汇处到小兔梁子遮巴西交会点,全长约3100米。1999年3月1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西定乡与巴达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3月2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3月5日县勘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自西向东实地核定 “巴西线”,未出现大的争议,3月6日核界工作顺利结束。
【满西线勘界】 勐满乡与西定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满西线”,自西向东从南昂洛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澜满西交会点至大旧笼遮满西交会点,全长约28550米。1999年3月6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西定乡与勐满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3月9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3月10日下午县勘界办和两乡政府勘界工作人员在勐满关双村公所会合,自西向东核定“满西线”。3月11日正式开始核界,11日核界工作开展顺利;3月12日核定到糯扎丫口时,勐满乡关双村公所对糯扎丫口一段提岀异议,现场调解未果,留后处理。13日核定南哈河至大旧笼一段,未岀现争议,下午到达大旧笼遮满西交会点,野外核界工作暂告一段落。回来之后,县勘界办查阅了林业“三定”以来有关“满西线”的资料,经仔细分析,结合实地情况,判定界线经过糯扎丫口,并通知两乡,至此“满西线”全线贯通。
【阿满线勘界】 勐阿乡与勐满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阿满线”,自北向南从里长梁子澜阿满交会点至南鲁河水坝头海阿满交会点,全长约35650米。1999年2月14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勐阿乡与勐满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2月20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3月17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自北向南从里长梁子澜阿满交会点起实地核定“阿满线”。大部分地段核界工作基本顺利,只有龙竹旧家至海阿满交会点一段两乡意见分歧较大。20日、21日两乡在实地协商,均未达成共识。
龙竹旧家至海阿满交会点一段纠纷处理情况:此段界线地处国有林中,林业“三定”和土地详查时均未实地走通过。后来,南鲁河沿岸200米左右范围内被当地群众开垦种植甘蔗,随着开收程度加深,纠纷渐起,两乡曾协商过多次,但都没有结果。勘界实地核界时,双方要求彻底解决此问题。
1999年3月25日、29日、4月5日县勘界办3次实地调査和走访了勐阿乡小新寨与勐满乡南鲁大寨的有关群众,详细了解此段界线纠纷情况。结合査阅的林业“三定”和土地详查资料,县勘界办决定将此段纠纷分2段进行处理。龙竹旧家至松树林丫口一段,按林业“三定”时划分的乡界进行核定;松树林丫口至海阿满交会点一段,在林业“三定”和土地详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状,进行重新调整。6月24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到实地指认处理结果,两乡均表示接受,至此“阿满线”全线贯通。
【遮海线勘界】 勐遮乡与勐海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遮海线”,自北向南从曼稿自然保护区遮海满交会点至五公里道班象遮海交会点,全长约30938米。1999年3月5日两乡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勐遮乡与勐海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3月10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3月30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勘界工作人员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自南向北从五公里道班象遮海交会点起实地核定“遮海线”。“遮海线”争议较多,核界工作相对较难。3月30日下午核定到曼给拉祜寨一段时,两乡对长约1公里的一段界线意见不一。当天,以林业“三定” 资料为基础,核定了此段界线,后经了解,此段界线曾于1993年重新调整过,不再维持林业“三定”时划定的乡界。5月26日县勘界办又召集两乡政府勘界人员到实地重新以1993年划定的界线核定了此段界线,更正了3月30日核定的结果。3月31日核定至回龙卡一段时,两乡对回龙卡1396高程点至贺浓丫口一段长约2公里的界线意见分歧较大,当日两乡协商未果。4月1日,经两乡再次协商,最后按林业“三定”时划定的乡界对此段界线进行核定。4月2日核定至1294高程点至曼稿自然保护区边缘一段时,两乡对长约1公里的界线又产生严重分歧,在两乡相待不下的情况下,县勘界办提出一条建议线供两乡参考,两乡认真考虑后,同意接受这条建议线。“遮海线”剩余地段地处曼稿自然保护区,且顺主分水岭直至遮海满交会点,经征得双方同意后,图上一致认定,未实地踏界。4月2日下午19时遮海线图上贯通。但“遮海线”回龙卡与曼稿一段有部分过耕地留后具体处理。
【遮冈线勘界】 勐遮乡与勐冈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遮冈线”,自西向东
从曼满水库遮巴冈交会点至遮混冈交会点,全长约26675米。1998年10月12日,县勘界办和两乡实地勘定了遮混冈交会点,同时还核定了 “遮冈线”遮混冈交会点至三棵毛毛树一段。11月16日两乡将拟写好的《联合勘定勐遮乡与勐冈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当天,“遮冈线”野外核界工作再次开始。核界工作开展不太顺利,出现多处纠纷。16日上午核定从三棵毛毛树开始向西南约1公里一段界线时,两乡意见分歧较大,双方协商未果,暂时搁下,继续核定余下地段,下午核定勐邦水库大坝西侧一段约1公里界线时,勐遮乡曼冷群众代表对此段界线原埋设的界桩位置表示怀疑,此段界线也未能核定。17日核定帮嘎涝梁子一段,两乡对帮嘎涝梁子1381.9高程点东坡约500米界线指认不一,分歧较大。县勘界办组织两乡反复协商,但均未达成共识。最后,县勘界办根据实地情况提出一条建议线供两乡参考,两乡经过认真考虑和协商后,接受该建议线。18日上午,从曼满水库遮巴冈交会点自西向东核定界线,当核定至岩追水田至曼浓与曼勐养原始小路交会处的毛毛树约1公里一段时,双方又发生争执。后来经详细了解,从岩追水田至曼浓与曼勐养小路交会处的毛毛树一段界线土地详查时曾明确过,所以此次核界按土地详查时确定的界线走向予以核定。当天下午核定至17日下午结束的地点,遮冈线野外核界工作暂告一段落。
三棵毛毛树一段界线纠纷处理情况:经详细调查,三棵毛毛树一段界线林业“三定”和土地详查时均已明确划定过,所以只需再次明确即可。1999年4月7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政府,邀请参加过林业“三定”和土地详查的知情人到现场指认此段界线,双方均表示认可,纠纷得到解决。
勐邦水库大坝西侧一段界线纠纷处理情况:据査,此段界线双方曾订立过《并于勐遮乡曼冷一、二、三村与勐冈乡邦磨,先旺还田交地的协议书》,但是附图粗略,不易辨认。1999年4月9日,勐海县勘界办邀请参加过调解和埋桩的当事人原勐遮乡书记郑德聪和勐冈乡纪委书记轰叶到现场核实界桩点位,经核实界桩埋设无误,且未发现过移动,此段界线按界桩点位勾图核定。至此,“遮冈线”全线贯通。
【混布线勘界】 勐混乡与布朗山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混布线”,自西向
东从混冈布交会点至南帕央河景混布交会点,全长约32450米。1999年5月20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勐混乡与布朗山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5月25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1999年6月1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自西向东实地核定“混布线”。核界过程中,两乡在2个地段上出现争议。6月1日核定到1411高程点至1365高程点南侧鞍部约2.5公里一段时,两乡意见不一。6月2日,在县勘界办的协调下,两乡经过协商,同意在土地详查资料基础上,结合实地进行划分。在1365高程点东侧野和尚往地约1公里一段,据双方代表指认,重新划定。“混布线”剩余地段核界工作开展顺利,未出现大的争议。6月6日到达景混布交会点,“混布线”全线贯通。
【宋格线勘界】 勐宋乡与格朗和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宋格线”,全线位于流沙河,从宋海格交会点顺流沙河下至景宋格交会点,全长约14800米。1999年3月18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勐宋乡与格朗和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4月1日县勘界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6月11日县勘界办会同两乡勘界人员实地核定了 “宋格线”。
【宋阿线勘界】勐宋乡与勐阿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宋阿线”,自西向东从三棺坟宋海阿交会点至大平掌地往宋阿交会点全长32050米。1999年3月18日两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勐宋乡与勐阿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1999年3月21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按全县勘界工作计划,2000年8月15~18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实地核定了“宋阿线”,核界工作顺利,未出现争议。在此次核界过程中,经两乡实地协商,通过变更两乡界线解决了向阳寨的过居问题。
【打布线勘界】 打洛镇与布朗山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打布线”,自北向南从打冈布交会点至缅打布交会点全长34400米。按计划,2000年3月10日两乡(镇)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打洛镇与布朗山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3月15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3月27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镇)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结合两乡(镇)代表指界,对“打布线”进行野外核界工作,工作开展顺利,29日到达缅打布交会点,胜利结束野外工作。在核界过程中,对照两乡(镇)代表指认的界线走向和土地详查资料所记载的界线走向,发现1551.0高程点以南一段界线土地详查时勾绘有误,此次核界按两乡(镇)代表实地指认予以核定。
【打巴线勘界】 打洛镇与巴达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打巴线”,自西向东从南孟河与南拉河交汇处缅打巴交会点至大黑山2132高程点打巴冈交会点全长约20100米。按计划,1999年3月17日两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巴达乡与打洛镇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3月20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此后,于1999年7月6~9日自西向东实地核定“打巴线”,核定到鬼门山至2040高程点一段时,发现原图纸勾绘有误,但由于当天雾太浓,无法进行核界工作,经协商,于11月18日再次实地核界,经两乡(镇)代表实地指界,修正了此段界线原图上的勾绘,并初步确定了打巴冈交会点。后来,“冈巴线”发生变动,打巴冈交会点随之变动,经2000年12月27日实地踏勘,最后将打巴冈交会点定在2132高程点,“打巴线”最后得以完全确定。
【巴冈线勘界】 巴达乡与勐冈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巴冈线”,自北向南从勐景河与南木央河交汇处遮巴冈交会点开始至大黑山2132高程点打巴冈交会点全长约18675米。1999年5月2日两乡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勐冈乡与巴达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5月10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由于“巴冈线”大部分地段处于南木央河,而在大黑山一带存在争议,所以此次勘界,重点在于解决大黑山段争议。工作开始后,县勘界办多次召集两乡到实地踏勘,解决争议,两乡多次协商未果,相持不下,最后在县政府和县勘界办的协调下,在2000年5月24日召开的“巴达乡勐冈乡关于解决巴冈线大黑山段争议的联席协商会议”上双方才初步达成共识,争议得到解决。2000年12月26-27日依据5月24日形成的会议纪要,县勘界办会同两乡到实地核定了 “巴冈线” 大黑山一段和打巴冈交会点,至此 “巴冈线”全线贯通。
【往阿线勘界】勐往乡与勐阿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往阿线”,自西向东从澜往阿交会点至往宋阿交会点全长29000米。按计划,2000年3月25日两乡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勐往乡与勐阿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3月30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4月1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查资料为基础,结合两乡代表指界实地核定“往阿线”。野外核界工作基本顺利,只是在核定平头梁子西南1281高程点附近约1000米一段界线时,双方意见不一。经协商,圈定争议范围后,继续核定其余地段。4月5日基本完成其余地段的核界工作,工作暂告一段落。在县勘界办的协调下,经两乡反复协商,2001年4月两乡就解决争议地段达成共识,“往阿线”全线贯通。在核界过程中,经两乡代表指界,核对土地详查资料,发现了土地详查资料有多处勾图与两乡实地认界不一,此次核界按双方代表指认予以核定。
【打冈线勘界】 打洛镇与勐冈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打冈线”,自西向东从大黑山打巴冈交会点至南披河打冈布交点全长23625米。自1999年5月4日两乡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打洛镇与勐冈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后,“打冈线”的勘界工作就正式开始。经过长期认真地调查,基本掌握界线情况后,2000年5月29~31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镇)实地核定了打冈布交会点至国民党战壕一段和南他拉河至打巴冈交会点一段,并圈定了具体争议面积,此后,“打冈线”勘界工作进入漫长的解决争议阶段。由于此段争议由来已久,且始终未找到有力的依据来解决问题,双方也进行过多次协商,但也未能达成共识,因此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时至2001年5月11日,在县政府、县勘界办召集两乡(镇)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到实地准备对争议进行裁决时,经两乡(镇)最后一次协商,终于就解决此段争议达成共识,争议得到解决,并于5月12日形成《打洛镇人民政府与勐冈乡人民政府就“打冈线”班约南列一段界线争议达成的共识》,避免了通过裁决方式来解决争议。至此,“打冈线”全线贯通,10余年的纠纷得到解决。在解决“打冈线”争议期间,打巴冈交会点发生变动,于2000年12月27日最后核定,经打洛镇、勐冈乡和巴达乡共同协商,均同意原已核定为“打巴线”的2132高程点至金竹林丫口一段界线自然变更为“打冈线”,“打冈线”从2000年5月31日核定的变动前的打巴冈会点金竹林丫口延伸至2132高程点。
【界线交会点勘定】 自1996年以来,在勘定界线的同时,共勘定县(市)级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4个,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26个,现将各交会点简称及勘定时间列表如下:
县(市)级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
【象格线勘界】象山镇与格朗和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象格线”,自北向南从小呼拉象海格交会点至象混格交会点全长约16850米。2000年5月5日两乡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格朗和乡与象山镇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象洛线”勘界工作正式启动。经认真调查,基本掌握外围情况以后,2000年6月19~21日,县勘界办组织两乡(镇)自北向南对“象格线”进行了实地踏勘。此次踏勘确定约8公里双方没有分歧的界线段,详细查清了争议情况,此后,“象格线”勘界工作进入攻坚阶段。2000年12月20日、21日,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县勘界办组织两乡(镇)召开协调会,经两乡(镇)反复协商,就如何解决“象格线”的争议达成共识,并形成2个会议纪要,即:《关于协调解决象山镇与格朗和乡行政区域界线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之一、之二。根据两乡(镇)达成的共识,经充分准备,2001年5月22~230,县勘界办组织两乡(镇)到实地落实了争议地段的处理决定。至此,“象格线”全线贯通。
【遮西线勘界】勐遮乡与西定乡的行政区域界线简称“遮西线”,自北向南从遮满西交会点至遮巴西交会点全长约21500米。1999年3月16日两乡讨论制定了《联合勘定勐遮乡与西定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审批,1999年12月25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由于“遮西线”争议较大,所以两乡人民政府非常重视“遮西线”的勘定工作,在县勘界办开展实地勘查以前,两乡就各自对“遮西线”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掌握了“遮西线”的基本情况。经过充分准备,2001年5月24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人民政府勘界人员开始对“遮西线”进行实地调查,29日结束,历时7天。经实地调查,全面掌握了“遮西线”的争议情况,初步圈定了“遮西线”的争议地段及面积,“遮西线”有7处双方认界不一,总长度约占全线的70%,争议面积达3000余亩。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6月20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勘界人员以林业“三定”资料为基础,开始以解决争议为主的核界工作,至25日,核定了遮满西交会点至东暖田棚南侧大菁一段,共解决争议4处,后因在龙岛新寨东北的公路转弯处的小丫口处双方分歧较大,难以协调,工作被迫停止。7月2日县政府召集县勘界办和两乡勘界人员在县政府小会议室召开“遮西线”争议地段协调会,经两乡协商,基本就解决从小兔梁子至东暖田棚南侧大菁一段3处争议达成共识。7月18日县勘界办又召集两乡勘界人员,以7月2日达成的共识为基础,核定剩余地段,至19日共解决争议2处。小兔梁子一段,在实地核界时,两乡又产生较大分歧,难以核定,虽经县勘界办全力协调,也未能解决问题,最后两乡均表示希望县政府对此段界线进行裁决,并于2001年7月20日向县人民政府提交了《勐遮乡人民政府与西定哈尼族乡人民政府关于要求对小兔梁子一段界线进行裁决的请示》。2001年9月18日县政府下达了《关于下达对遮西线小兔梁子一段界线争议裁决的通知》,对小兔梁子一段争议进行了裁定,至此,“遮西线”全线贯通。
【遮满线勘界】 勐遮乡与勐满乡行政区域界线简称“遮满线”,自西向东从大旧笼遮满西交会点至曼稿自然保护区遮海满交会点,全长约23400米。1998年9月15日两乡拟定了《联合勘定勐满乡与勐遮乡行政区域界线实施方案》,并于1999年6月10日上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6月15日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该方案。1999年6月21日县勘界办召集两乡以土地详査资料为基础核定“遮满线”。核定大旧笼一段界线时,双方分歧较大,在双方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跳过此段,从大青树开始核定剩余地段。核定到星火山帮敢梁子南坡约1公里一段界线时,双方又指认不一,经过县勘界办调解和两乡协商,最后以土地详查图纸为准进行核定。余下地段,核界工作基本顺利,未出现大争议,22日到达遮海满交会点,核界工作暂告一段。
大旧笼一段纠纷处理情况:大旧笼一段争议,自林业“三定”以来逐渐发生,并日趋尖锐,土地详查时曾调解过,但一直未能全面平息,此次勘界,双方再度提岀,要求重新明确这段界线。经过多次实地调查,县勘界办拟定了解决方案,组织两乡协商。在县政府和县勘界办协调下,1999年11月30日在“关于解决遮满线大旧笼一段界线争议会议”上,双方签定了《关于遮满线大旧笼一段界线争议的会议纪要》,但后来,因诸多原因,此会议纪要未得到落实,因此,2001年9月21日县人民政府下达了裁决,对此段争议进行裁定,至此,“遮满线”才全线贯通。
【勘界工作总结表彰会】2001年9月24日勐海县召开勘界工作总结表彰暨乡级行政区域界线签字仪式会议,全面总结了1996年以来的勘界工作,对在勘界工作中作岀突出成绩的打洛镇等7个先进集体和黄则飘等41位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会间还举行了全县乡(镇)级行政区域线协议书签字仪式,14个乡(镇)签订了29条乡(镇)界线和26个交会点的协议书及附图,标志着勐海县勘界定界工作结束,工作进入成果资料汇总、上报、验收、归档收尾阶段。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14个乡(镇)主要领导、分管勘界的副乡(镇)长和县勘界办成员参加了会议;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对勐海县下一步的勘界工作和今后依法治界作出指示,提出希望和要求。
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勐海县勘界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在本阶段,勘界办完成了乡(镇)界成果资料的汇总上报,县(市)界和乡(镇)界成果资料的归档,以及勘界档案的验收移交等工作。至此,全县勘界工作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