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勐海县年鉴》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1056
颗粒名称: 教育•科技
分类号: C54
页数: 76
页码: 329-372
摘要: “九五”期间,勐海县教育 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在各级党委政 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教 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2000年,全县 实现了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双验收”。
关键词: 勐海县 教育 科技

内容

教 育
  【概述】 “九五”期间,勐海县教育 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在各级党委政 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教 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2000年,全县 实现了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双验收”。2000 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48所,其中 县完全中学1所,县职业中学1所,县 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民族中学1所, 县幼儿园1所,乡办幼儿园(勐遮乡) 1所,乡(镇)办初级中学9所(勐遮 乡中学为完全中学),小学234所(含 九年制学校3所),比1995年减少7 所,完全小学64所,比1995年增加9 所,教学点110个,比1995年减少33 个。全县共有教学班1331个,其中:普 通高中班7个,普通初中班125个,职业 高中班11个,农职业初中班9个,小学 1 179班,初中后“3 + 1"班3个,在园 幼儿13个班,学前班54个。2000年,全 县在校中小学生总数为43088人,比 1995年增加2 414人。其中:普通高中生 343人,普通初中生5 386人,职业高中生 363人,农职业初中生341人,小学生 36 655人。"3+1”班88人,在园幼儿308 人,学前班1 538人。全县有中小学公办 教职工2488人,比1995年的1 867人增 加621人。其中:中学601人,小学1 887 人,幼儿学前班教师91人,进修学校9 人,代课教师83人。
  1996 ~ 2000年,勐海县地方高中毕 业生有402人报名考试。被省内外大中 专院校录取208人,升学率为51.74%其中:大专以上163人,中专生45人。 初中毕业生2 891人报考中专,共被录 取1310人,录取率45.31%2000年, 高中毕业生报考大中专79人,被省内 外大中专共录取66人,(本科22人, 专科22人,预科7人,中专8人);初 中毕业生601人报考中专,上线被录取 33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13人),
  比1999年录取的256人增加78人。职 业高中毕业生31人报考,上线录取25 人,比1999年录取4人增加21人。
  2000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 率97.51%,比1995年的92.48%上升 5.03个百分点;小学年巩固率 95.56%,比 1995 年的 92.49% 上 升 3.06个百分点;六年完学率74.45%, 比1995年的55.2%上升19.25个百分 点;小学升初中的升学率45.32%,比 1995年的65.1%下降19.78个百分点; 初中巩固率88.56%,比1995年的 85.96%上升2.6个百分点;三年巩固 率74.1%,比1995年的78.36%下降 4.26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学率 50.8%,比1995年的 51.15%下降0.35 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升学率65.15%; 幼儿入园率15.81%。
  2000年,全县有乡村农民文化技 术学校116所,比1995年的73所增加 43所,1996~2000年全公共开办扫盲 培训班671个,入学青壮年17151人 (其中:妇女9 436人),共扫除青壮年 文盲13330人(妇女7398人),全县非 文盲率由1996年的91.3%上升到2000 年的98.2%,提高了 6.9个百分点; 1996~2000年共开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 班3295期,培训人数为224243人次。 1996 ~2000年,报名参加全国高等自学 考试1 480科/人次,获单科合格证518 科,毕业17人。
  【学校基本建设和资金投入】1996~ 2000年,全县教育系统基本建设和校 舍改造投入资金3 989.60万元,翻修和 新建总面积70597平方米,其中:教室 及教学用房37958平方米,教职工用房 26 325平方米,学生宿舍2 846平方米, 学生食堂1 373平方米,厕所及福利用 房2 095平方米,修复危房和损坏房面 积7358平方米。
  2000年,全县教育共有校舍 223 862平方米,比1995年的168 322平 方米增加55540平方米。按结构分类, 2000年有砖混结构校舍86 982平方米, 校舍占总面积的38.86%,面积比1995 年增加40 928平方米;砖木结构校舍 118 954平方米,校舍占总面积的 53.14%,面积比1995年增加26975平 方米;土木结构校舍17 926平方米,校 舍占总面积的8.0% ,面积比1995年减 少12 363平方米。“九五”期间,砖混 结构校舍、砖木结构校舍、完好校舍 逐年增加,土木结构校舍、严重损坏 房和危房校舍逐年减少。
  1996~2000年,勐海县完成基本建 设和校舍改造共投资3 989.60万元,比 “八五”期间的1 967万元增加2 022.6万 元。其中:中央九年义务教育补助专 款40万元,省财政补助和专项配套款 885.58万元,州财力补助和配套款 214.90万元,县财政补助和配套款 388.82万元,县教育费附加安排755.43 万元,乡财力配套款108.50万元,群 众集资、捐资994.21万元,“贫四”项 目配套及其他资金602.16万元。
  【师生运动会】 自1981年举办首届 “三好杯”中小学田径运动会,1985年 举办首届“园丁杯”职工篮球运动会, 1989年举办首届“希望杯、萌芽杯” 中小学篮球运动会后,县教育局均每 年举办一次运动会(各项运动会每三 年举办一届),到2000年,已举办了共 17届师(生)运动会。在运动会的举 办过程中,不仅培养了青少年战胜困 难、勇于拼搏的勇气,而且也培养和 发现青少年中的体育人才,增强了师 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九五”期 间,勐海县教育系统的各项运动会在 规模上不断扩大,竞技水平得到很大 提高,教职工和学生在组织举办“三 好杯”,“希望杯”、“园丁杯”的同时, 还积极参加全县“劳动杯”、"三八 杯'、“青春杯”、“力士杯”和全州中 小学体育人才选拔赛、篮球调赛等, 并在各项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1996 ~ 2000年地方高考学生录取情况表
  1996~2000年地方初中毕业升高中、中专、职中情况统计表
  教育系统基础建设投资和修建校舍统计表
  教育系统1996~2000年运动会简况记录表优质稱生产基地一勐混乡
  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收获优质稻“201”
  高产、稳产的优质稻
  勐混乡地处勐海县东南部,214线国道横穿坝子而过,交通便利,距县城24公里,辖景勐混、曼国、曼蚌、曼扫、曼赛、贺开、曼冈、拉巴厅8个村民委员会,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000多人,主要聚居着汉、傣、拉祜、哈尼、布朗、佤等16种民族,属山坝结合的农业乡,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富饶的土壤资源和独特的多民族风情旅游开发资源。
  历届乡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龙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绿色环保生态乡,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农民增收。2001年乡财政收入达19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30元。
  勐混自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勐海县优质水稻主产乡之一。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干湿季节分明,垂直变化明显,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产的鱼肉质细嫩,产量高;生产的滇陇“201”、“农试四”、"408"优质稻,米粒饱满,洁白、醇香可口,是勐海县的名优产品,畅销省内外,倍受消费者的青睐,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被省列为"八五”农业综合示范区,年优质稻种植面积占全乡水稻面积的96%以上。
  勐混“十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保名牌,改良品质为依托,继续加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优粮、移栽、改造、重畜、兴果、广殖的科技兴农方略,发展乡镇企业,坚持科教兴乡、农业强乡、依法治乡,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版纳第一坝勐遮乡
  勐遮乡总面积462平方公里,坝子面积23万亩,是西双版纳最大的平坝,素以产粮著称,被誉为"滇南粮仓”。全乡辖15个村民委员会,1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236人,“佛双”公路横穿境内,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境内驻有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和勐海县景真糖厂。
  粮食、甘蔗、茶叶是勐遮的三大支柱产业,年种植水稻73600亩,产量保持在3100万千克以上,勐遮的粮食源源不断销往各地,带动了流通业的发展,水稻的种植也逐步转向优质经济型,2001年优质稻种植占总面积的60.4%,其中201、502种植25746亩,产量1086万千克,糯稻18727亩,产量790万千克。同时劭遮乡又是重要的蔗糖基地,甘蔗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1年完成种植面积28363.6亩,预计农业产量可达11.5万吨。茶叶的生产以初制加工为主,茶园总面积12804亩,年产干毛茶9041公担。实施"九五”计划以来,勐遮乡立足本乡实际,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市场为导向,在抓好三大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成为全省有名的稻田养鱼示范基地、西双版纳州最大的鲜鱼出产地,年养鱼面积3387亩,产鱼量1639吨,产肉禽蛋120万千克,使全乡经济由单纯数量型向高效质量型发展。
  全乡139个村8670户安装了电话,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6.82%2001年全乡财政收入538.98万元,农业总产值11696万元,农民人
  乡党委书记李洁
  劳岩长乡
  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
  
  日新月异的勐遮村寨均收入达1889元,实现年均增长2.04%乡党委、政府围绕“优粮强乡、蔗茶富乡、流通活乡兴乡、依法治乡”的基本发展思路,带领全乡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保持了全乡经济的稳步增长,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万亩良田
  甜蜜的事业
  绿色科技
  茶山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真八角亭
  造纸打洛口岸
  警民共建
  建设中的打洛口岸
  打洛镇位于勐海县西南部,西南和西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36.5公里,总面积400.16平方公里。1950年设区,1963年从勐混划出设镇。"打洛”是傣语的音译,其意思是多种民族杂居的渡口,居住着傣、哈尼、布朗等民族。1991年被国家列为省级对外开放口岸。
  从古至今,打洛一直都是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驿站,是官方和边民开展边境贸易的重要市场。自1991年打洛被列为云南省对外开放口岸以来,打洛口岸便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投资3700万元,扩建了勐海至打洛的三级柏油路面;660万元改造了勐海至打洛的输电线路;170万元建成 (ATV)光纤网络;370万元建成了与全国联网的程控电话和数字传输全球通讯站,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了全镇以及缅甸的勐拉县;250万元对打洛城区、开发区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6000多万元建成了打洛经济开发区(首期开发);森林公园、各类酒店和其他娱乐场所数十家;
  打洛镇一角
  边境贸易边境旅游贸易区也正在规划之中。
  据2000年统计,从打洛出入境的人员达81.36万人次(最高年份超过150万人次),车辆达99200辆次,进出口货运量94406吨,进出口总值1.08亿元,出口创汇(USD)898万元;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83.9万元,边境贸易总额33058.06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11196万元。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边贸、旅游为龙头,以市政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至2001年乡镇企业已发展到273个,从业人员529人,乡镇企业收入4041万元。2001年橡胶种植面积达35659亩,产干胶1600多吨。
  随着“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目标的确定,打洛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个文明、富裕的打洛将以新的形象,新的发展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打洛森林公园
  胶林
  打洛独树成林勐阿拉祜族乡
  乡党委书记刘应安
  乡长王首明
  组织勐阿乡州、县、乡人大代表到景洪参观花卉种植基地
  乡长深入蔑笆桥察看水稻生长情况
  勐阿拉祜族乡位于勐海县北部,乡政府驻地勐阿城子,距县城33公里。2000年,全乡总面积538.77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4277户20560人。境内驻有勐阿糖厂和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四作业区,乡内居住着拉祜族、傣族、哈尼族等多种民族,其中拉祜族人口8387人,占人口总数的40%。耕地面积48657亩,人均耕地面积2.36亩。勐阿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是县内主要林区之一。
  勐阿乡党委、政府积极贯彻实施“科教兴乡”战略,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总体思路,因地制宜,锐意进取,使全乡的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全乡粮食产量9025461千克, 甘庶产量91505吨,油料产量14539千克,茶叶产量4061公担。大牲畜存栏5622头,生猪存栏12252头,肉类产量43520千克,鱼产量36.57吨。全乡农业生产总值达3800万元,财政收入254.68万元,各项存款余额4184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555元,人年均占有粮467千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境内资源的开发利用,勐阿社会、经济发展将会进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三下乡”演出
  勐阿坝远景
  书记深入勐康检查甘蔗种植情况
  拉祜族芦笙舞
  东升南瓜在勐阿试种成功勐宋,系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位于勐海县境东北部,全乡总面积49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仅有8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4%主产粮食、茶叶、甘蔗、橡胶、樟脑及部分亚热带水果,全乡辖曼方、曼迈、曼金、蚌囡、坝檬、曼吕、蚌冈、大安、三迈、糯有10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共4676户,21254人,主要以傣族、哈尼族、拉祜族、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山区乡。
  勐宋乡抓住扶贫攻坚的机遇,通过历届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举全乡之力,认真组织实施改土、治水、建立绿色产业,加强农村三通等各项基础建设工程,加快市政建设步伐,新建了集贸市场,扩建了卫生
  乡党委书记王建国路,幵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使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人口由1995年的9000人下降到2001年850人(按“九五”扶贫攻坚脱贫标准计),实现了 "九五”扶贫目标,创建了基本解决温饱的乡镇之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369万元,比1995年增加了1738.03万元,年均增长8.82%,粮豆总产量达866.14万千克,比1995年增长68.71万千克,年均增长1.39%,财政收入完成200万元,比1995年增收128.43万元,年均增长18.68%;农民人均占有粮419千克,比1995年增加38千克,年均增长1.6%;人均纯收入1257元,比1995年增收528元, 年均增收9.5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勐宋乡抓住西部大
  乡长李学忠
  曼方新貌群众维修乡村道路
  梨花受粉
  龙眼基地
  茶叶杆插育苗
  开发的机遇,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制定的“十五”计划,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是合理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带动全乡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三是加大教育、文化、科技建设力度,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四是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农村经济,使之形成规模。
  桔子喜获丰收
  指导农民修剪茶叶迈向新世纪的
  西定哈尼族
  乡党委书记陈刚
  乡长四友
  西定哈尼族乡位于勐海县西部,是以哈尼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边沿山区乡。国境线长35.8公里,总面积299.28平方公里。2000年,全乡辖团结、西定、东和、东暖、南弄、帕龙、旧过、曼玛8个村委会,73个自然村,74个村民小组,3164户14109人。西定乡土地资源丰富,主产稻谷、茶叶、甘蔗,盛产各种亚热带水果,是有名的“桃、李、梨”故乡。每年的10—12月期间,还可领略到"西定云海” 秀丽的风光。境内有金、锡、锰以及石灰石、煤等矿产资源。
  历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突破口,以效益为核心,以富民兴乡为目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团结一致,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两基”教育顺利通过验收,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人口素质不断提
  高。
  近年来,农村面貌正发生较大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6年的818元增到2000年的1012元。彩电、VCD、摩托车、洗衣机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已逐步进入部份农户家庭。昔日简陋的茅屋如今已变成宽敞的瓦房,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西定山区乡呈现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
  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哈尼族的竹筒舞
  欢庆嘎汤帕节
  茶地
  热闹的赶街天
  西定云海吉祥幸福之乡——格朗和
  
  乡党委书记陈卫东
  乡长达途
  格朗和系哈尼语,意为吉祥幸福。格朗和哈尼族乡位于勐海县东部,距县城28公里,总面积313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黑龙潭,全乡辖苏湖、帕宫、南糯、帕真、帕沙、黑龙潭6个村民委员会,64个自然村,7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826人,少数民
  族人口15358人,占总人口的97.7%,其中哈尼族13884人,占总人口的87.7%。
  格朗和乡是西双版纳州哈尼族最集中居住的地方,是以粮、茶、蔗、畜为支柱产业的山区民族乡,全乡耕地面积为58739亩,人均耕地3.7亩。格朗和南糯茶山是世界栽
  培型茶树王所在地,所产的茶叶滇红和南糯白毫闻名遐迩。2000年,茶叶种植面积26078亩,产干毛茶8120公担;甘蔗种植面积16602亩,总产83400吨;粮豆总产量7351895千克。
  格朗和乡党委、政府一届又一届地交传“接力捧”,始终坚持团结带领全乡人民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地走创新之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森林资源优势,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市场经济“接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政通人和,全乡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到处洋溢着吉祥、幸福之气象。
  领导班子农科专家实地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黑龙潭风光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
  布朗山
  乡党委书记赵有贵
  乡长岩三书
  项工程,增灌水田3764亩,改灌水田5724亩;投资68.8万元,铺设人畜饮水管道44.78公里,解决19个村1479户7659人及3283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投资110.5万元,新挖公路26公里,改善公路211公里,建成大桥2座;投资283.16万元,新建校舍5402.6平方米,改造校舍947平方米;(3)种、养殖业,投资341万元,种植咖啡2800亩,茶叶450亩,雪梨767亩,柚子100亩,芒果50亩,建成养殖示范村2个;(4)科技培训,投资36万元举办科技培训96期,受训人员达13600人。
  1999年,布朗山乡被省政府列为异地搬迁乡,计划对6个村寨277户1443人实行异地搬迁扶贫。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已组织实施了3个村寨的异地搬迁工作。截止2001年末,已搬迁出139户752人,余下村寨的异地搬迁工“九五”期间,布朗山乡的扶贫攻坚工作继续本着“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各方支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解决温饱为重点,加大对农田水利及公共设施的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在国家、省、州、县有关部门和挂钩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扎扎实实开展好扶贫攻坚工作,扶贫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九五”期间共完成:(1投资79.45万元,开挖和恢复台田、台地3940亩,改造低产田2497亩;(2)投资969.76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188.8万元完成勐胜水库、曼園水坝、红旗水沟、兴龙水沟、劭回水沟等34
  代省长徐荣凯(中)在布朗山乡调研,省扶贫办副主任王智带领各级扶贫部门人员到布朗山乡调研
  代省长徐荣凯深入农户了解情况
  作正在进行中,预计2002年内全部完成。
  1999年,布朗山乡被列入全国少、小民族扶贫综合开发之列,项目资金总投入3670万元,共分9个大项61个小项,涉及交通、能源、水利、农田、安居、社会公益事业、产业开发、市政建设等,项目于2000年11月29日正式启动。目前,已开展电、路、水、种植业、养殖业、安居工程、市政建设等项目,已完成10个小项,正在实施29个小项,未实施22个小项。⑴通电工程,投资124.3万元,架设输电线路29.92公里,解决了11个村507户2535人的照明问题;(2)通路工程,投资290.874万元,修建公路20.66公里;(3)水利工程,投资168.522万元,完成新建拦河闸1座、滚水坝1个、水库1座和大水沟一条;(4)种植业,投资144.2万元,完成茶叶无性系育苗50亩,定植茶叶2082亩,茶园低改1000亩,种植雪梨500亩,种植佛手果800亩,种植枇杷600亩。(5)养殖业,投资47万元,修建猪厩875平方米,购入仔猪349头,进行示范养殖;(6)安居工程,投资80.83万元,完成2村128户721人的安居搬迁,3个村寨的安居工程进入实施阶段;(7)市政建设,投资61.56万元,完成了乡机关人畜饮水工程的改造、公厕的修建和1个示范
  村的建设。
  在国家、省、州、县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开展扶贫攻坚、异地搬迁和综合开发工作,布朗山乡各项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全乡各族人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布朗山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开工剪彩
  西环线布朗山乡段开工现场
  西双版纳州旅游西环线开工典礼勐海县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边疆农业县。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48所,其中,中学13所、小学234所、完全小学67所、小学教学点110个;在校学生达43088人。全县拥有一支由2488人组成的合格的教职工队伍。
  勐海县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宗教与教育的关系,积极开展傣、汉双语文教学和各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相结合的双语教学,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形成了各民族儿童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截至2000年,全县共开办双语、双语文教学班240个, 形成了全县的双语教育教学研究网络。
  实行集中办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县小学校点自1990至2000年共减少了188所,完全小学增加了28所,高小点增加了23个,教学点减少了106个,在校学生数增加了8752人。
  全县实现了统一计划、统一学制、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的规范管理,于1999年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2000年扫除了青壮年文盲。至2001年初,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1%,年巩固率达95.56%。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普九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勐海教育盛开特色花
  局长叶东海
  宣传教育法规
  辅导
  乡村扫盲
  对教师进行微机培训
  一中学生上语音课
  外国专家考察勐海县的女童教育
  民中运动会入场式
  “小蜜蜂”在“采蜜”职业高级中学、县教师进修学校
  勐海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4年,先与县民族中学合办,1988年经县人民政府下文批准,县民中、职中分开办学。1997年,县职业中学被省教委验收为“合格”学校。县职中先后开办了22个专业班,毕业2000余名学生,短期职业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现在校16个班,在校生551人。学校历来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研制成功的高碘生物鸡蛋, 被州科委誉为“填补了我州教育系统科研成果的空白”,与另一项科研成果高锌
  蛋莸
  得本州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先后被授予县级“文明单位”、州级"文明单位”、“云南省农村智力开发工作先进集体”、“云南省青少年小星火计划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
  勐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于1976年,原为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校勐海分校,1978年改名为勐海县师范学校,1982年正式命名为渤海县教师进修学校,1988年,被省教委验收为"合格”学校,1998年被省教委验收为“二级”教师进修学校。建校以来,县教师进修学校已为勐海县培养了7个学历班,短期培训127期,7800余人次,促进了勐海初等教育的发展。现在校4个班(2个小
  勐海县职业中学、县教师进修学校职工合影
  教研活动
  教师培训
  校长罗刚学校领导经常与同学谈心、征求学生意见
  上微机课
  旅游班学生实习
  学教育大专班,2个小学教师轮训班)。
  为合理配置勐海教育资源,加强勐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职业中学的建设,中共勐海县委、县人民政府于2000年6月22日作出决定,县职业中学与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办学,实行一个班子,两块牌子。1998年,县人政府批准成立“勐海县农广校",在县职中办学;2001年初,勐海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云南省电大韵海工作站”。这样,学校实际为“三校一站”,4块牌子,一个班子的办学模式。
  目前,县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中学共有教职工65人,专职教师41人,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技术职称20人,一人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教师,一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在校学生(学员)共739人。勐海县
  勐海一中位于勐海县城东新茶路7号,始创于1958年9月。校园设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占地面积73.8亩,建筑面积23608.34平方米,1993年被评为云南省二级二等完全中学。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配备较为齐全,教学手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校园环境优雅,充满生机活力。
  学校现有在岗教工104人,离退休29人,其中党员33人,咼级教师12人,一级教师45人。
  1958年至今学校招收初中195个班,高中81个班,培养初高中毕业生1.15万余人。1996、1997、1998、1999、2001年学校高考获西双版纳州第一名,中考1995-2000年连获西双版纳州三县一中第一名。
  历年来,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法规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校工作的健康快步发展和师生素质的整体提
  。
  学校1990-2000年被勐海县教育局评为“文明学校”,1998年被勐海县委、县政府、云南省教委、西双版纳州教委评为
  "文明单位”和“文明学校",19992000年被勐海县委、县政府、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西双版纳州教委、州文体局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1年被勐海县委、县政府评为“‘三五'普法先进单位”,校党支部1992—2001年八次被勐海县委、县机关工委及县教育局党总支评为“先进党支部”。
  校长李伟
  教职工微机培训
  学生正在上语音课
  生物实验
  优美的育人环境
  教职工合影勐海县二小
  校长蒋惠娣
  校领导班子成员
  开展电教活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传承民族艺术
  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勐海县二小座落在勐海县城北面,创办于1963年。1987年改办成“勐海县民族小学”,主要招收农村民族学生。1994年,因县城招生需要,又换名为“盘]海县第二小学”,是一所县城和农村寄宿学生兼收的综合性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9.4亩。多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建盖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电教、伙房综合楼、大门综合用房,购买了老师办公楼,校园中间修了四边形的水泥操场,操场四周种植花草树木,把只有几间民房和一块菜地的简陋学校,建设成了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学校。
  2001年9月,学生在校12个班级577名学生。教职工47人,专业技术人员38人,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24人,职工7人。
  学校有一个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乐于奉献,带领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大胆开展教育科学实验,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使学校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学校有一支责任心、事业心强,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他们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对学生思想上严格要求、循循善
  诱;生活上精心管理、细致周到;学习上查缺补漏、耐心辅导;对后进生不排斥、不歧视,加倍关照。县二小近一半学生来自农村,大部分同学学习吃力,但老师们不气馁,认真教好每个学生,带好每个班,使学生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受到家长、社会的好评。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
  校多年来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2000年,学校和县电教室联合在原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 “运用常规媒体促进课堂教学和开展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实验,组织了电子琴、葫芦丝、唱歌、舞蹈等14个艺术和兴趣小组,供全校同学选修。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搞好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已成雏型,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果。
  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几年来,二小的各项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1997年,学校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2000年,学校获“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还被评为州级文明学校;在县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田径、篮球运动会上,县二小多次捧回冠军的奖杯和其他奖状,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为勐海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望未来,县二小全体教工充满信心,迎接新的挑战。课堂教学
  教职员工合影
  参加校庆的州、县党政领导及贵宾
  校领导班子从左至右:总务主任杨韶铭、
  校长唐志强、教导主任艾祖发
  格朗和乡中学大门
  格朗和哈尼族乡中学,原名勐海县第二中学,创办于1961年9月,1988年改为现名。它座落在碧波荡漾的黑龙潭边,背靠高高的路南山,距乡政府仅200米。全校占地36亩,约合23976平方米,共有建筑面积3268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的768平方米、砖木结构2500平方米。有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
  建校四十年来,该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建校伊始仅有2名教师、1个教学班、49名在校生,发展到如今的36名教职工,12个教学班,546名在校生。2、办学效益显著:40年来共为国家培养初中毕业生2259名,高中毕业生114名,农村技术人员30余名,电工40名,为格朗和山区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3、教学质量不断提高。4、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八十年代以前,该校培养了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才,他们有的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有的走上了各种工作岗位, 影响广及州内外;八十年代以后,该校的飞速发展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和全乡各族人民的赞誉。1986、1998年均被勐海县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成绩只代表过去,并不说明现在和将来。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对新的挑战,该校将不断改革,不断探索、研究教育教学的新特点和新方法,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人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沿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
  校长唐志强
  体育活动
  军训
  文艺演出
  校园一角勐海第一小学
  校长魏亚玲
  学校领导班子
  在职教职工合影
  “勐海县第一小学创建于1913年,几径搬迁,现位于城区东、南海路32号,学校占地面积18亩,校舍建筑面积3387平方米。目前,有教职工114人,其中离退休40人,在职74人。在职教工中有党员13人,团员9人。具有大学专科文凭13人,中专文凭60人。享有专业技术职称71人,其中,中级职务42人,初级职务29人,有专任教师69人,其他5人。学校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52人,是一所县属示范性小学。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办学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教育新路子,开展学科教学创新实践,以少先队活动为龙头,第二课堂为突破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学校特色,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少先队大队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红旗大队”和“全国雏鹰大队”。学校是全州“德育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多年来,在勐海县教育局开展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活动中,成绩突出。学校工会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 “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省总工会命名为"模范职工之家”,全州“先进工会”。1998年9月,学校荣获勐海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名星学校”光荣称号。20002001年获云南省少工委和晨光出版社授予的订队报、读队报、用队报“最佳学校”称号。1996-2000年度获县人民政府授予的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获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勐海县第三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1999-2000学年、2000-2001学年,荣获勐海县城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第一名,县委县政府授予2000-2001年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奖”,2001年获《蜜蜂报》"优秀小记者站”,州雏鹰大队。
  刺冲
  上电脑课
  《蜜蜂报》小记者采访“怎样做豆腐”
  手工制作“我”最行
  利用电教设施进行教学
  精彩的表演
  劳技课上,学生品尝各自做的菜肴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杨崇龙到县民小视察工作
  团结务实的校领导班子
  少数民族学生学英语
  美丽的校园
  校长杨韶洪
  勐海县民族小学座落在昆洛公路沿线勐海县城西郊佛双路170号,是省定17所全宿制民族小学之一。学校始建于1978年(旧址布朗山乡),1983年迁至县城(今县二小)。1994年经勐海县委、政府研究,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营造一个幽静的育人环境,决定把勐海县民族小学由县城迁到城郊离城3公里处,面向全县14个乡(镇)专门招收农村户口年龄在11-12周岁的少数民族学生。
  为使全县各民族子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培养好少数民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勐海民小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各种设施日益完善,建盖了教学大楼和综合实验楼,修整了球场和草坪,建设了花圃,绿化美化了校园,构建了花园式的校园环境。到2001年,学校共有16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在校学生669人,汇聚了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全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4.28%。学校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占74.6%;小学高级教师20人,占46.51%;小学一级教师23人,占53.49%;女教师30人,占69.77%;专科学历5人,占11.63%;党员9人;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为100%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带领广大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寻求边疆民族地区切合实际的办学路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美化育人环境,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子和办法,形成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德育网络。初步建立了一支思想素质好、族小学
  优代育人环境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工作作风硬、教学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队伍。他们全面关心、照顾学生生活,纪律上严格要求,学习上精心辅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齐课程、用足课时,并结合当地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开设了养殖类、种植类、手工艺类等劳技课,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在教学中提出了“以电教促教研,教研引路;以教研促教学,全面提高”的思想,注重从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守纪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和健身习惯等。199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评为"促进贫困地区女童教育项目先进单位”;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先进民族小学”、“云南省学校口腔保健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科技教育一级示范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等荣誉;被西双版纳州委、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被西双版纳州教委授予“文明学校”;被勐海县委、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名星学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被勐海县教育局授予“文明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先进工会之家”等荣誉。
  近年来,学校由于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以及广大教职工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校容校貌和师生精神面貌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97-2000年连续4年获全县城区类小学综合评比第一名;1997年在全州小学升初中考试中,语文、数学综合评比获"教学质量优秀奖”;学校已成为西双版纳州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
  展望末来,任重道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工作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差距,全体师生将团结拼搏,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学生正在做课间操
  学校精神文明工作成绩显著
  学生科技实验成果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跳高比赛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各村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合影
  乡教办全体人员留影
  乡教办主任杨金文
  在乡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勐宋乡的小学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全乡现已发展到17所小学、12个教学点,其中完小5所,有79个教学班,2394名学生,145名教职工。1996-2000年,全乡共投入150余万元,先后盖起了三迈、曼方小学两幢教学楼,新建了糯有、大安、曼吕、蚌冈新寨等7幢小学校舍,修缮了一批旧校舍,为全乡的小学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抓学校基本建设的同时, 勐宋乡小学在教育教学,成人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大丰收,在各种教育教学评比中,全乡有40余人次获奖。1998-2000年,乡中心小学连续三年被评为州、县文明单位;全乡被县教育局评为“乡镇各年级各学科综合评比第二名",2000年,勐宋乡小学被州委、州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勐海县幼儿园创建于1961年,至今有40年的办园历史。1990年幼儿园贯彻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来, 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使幼儿园各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幼儿园现有10个班,在园幼儿275人,教职工47人。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为33人,其中幼教高级13人,一级18人,二级2人。有学前大专学历的教师10人,幼师中专18人,高中4人,初中1人,有教师资格者为100%。幼儿园占地面积7.4亩,先后建盖了三幢教学楼,教学园舍建筑面积3266.27平方米。幼儿园于2000年9月为大、中班解决了午睡问题,全园实行了整日制,使幼儿园管理更加规范。
  幼儿园办园以来坚持正确的办园方针,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多次被县教育局评为“文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合理安排幼儿营养膳食。开展教研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使幼儿在幼儿园受到良好的培养。
  幼儿园在艺术教育方面很有成效。1998-2000年组织幼儿参加武汉市"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展览,荣获3个金奖、8个银奖、16个铜奖,连续三年获"优秀集体组织奖”。全体教工爱岗敬业,工作积极努力,先后有3人获州级“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表彰,7人获县级“十佳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幼儿园教师不断努力学习,严格遵守幼儿教育工作原则,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教师写的文章在全国性刊物《启蒙》、《幼儿教育》发表的有2篇,在省级《当代教育论文大系》发表的有9篇,在州级《西双版纳社会科学》、《版纳教育通迅》、《西双版纳州语言学会优秀论文选集》发表的有4篇,形成了一支有专业理论知识的科研队伍。
  幼儿园在国家教育部2001年9月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的指导下,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注意将幼儿的品德、情感和行为的教育融于一曰生活的各个环节,引导孩子全面发展,使幼儿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幼儿园正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力争达省级一级幼儿园标准,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园长赵克敏在幼儿运动会上讲话
  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里好开心
  探索春天的秘密
  全体教师合影
  勐海县幼儿园勐海县茶厂幼儿园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10月的茶厂托儿所,她是勐海县境内最早开。岁月悠悠,几经变更和搬,托儿所也在发展壮大。1993年,经县教育局检查验收,正式挂牌改名为勐海茶厂幼儿园。有教职工1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人,保育员6人;有8个日托班;占地面积1190平方米。
  幼儿园成立之后,着手进行保健教育改革、校园治理提高办园水平,树立社会形象。在教学上,着重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开发幼儿智力,树立爱国尊师、团结友爱思想;根据幼儿特长爱好,广泛开展美术、音乐、绘画、舞蹈等兴趣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开发早期智力;每年开展“六一”儿童节、运动会、春游、冬游等大型活动,增进教师与幼儿、家长的相互沟通与配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师资上,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公开课活动,让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相互促进;聘请有经验的教师到园教学,选派教师到外地进修、考察;鼓励青年教师创新、教研、教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981年12月,该园荣获省妇联组织的“热爱孩子赛妈妈”活动先进集体;1984年8月荣获州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幼儿园是孩子长期生活、成长的乐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舒适的生活空间事关重要。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添置各种玩具,改换旧烂用具,绿化、美化校园,使幼儿园面貌为之一新。为扩大生源,方便家长接送孩子,2000年12月,茶厂幼儿园在城内开办分园,投入资金10余万元增购幼儿室内、室外玩教具,为蒸蒸日上的幼儿事业奠定了新的基础,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家长们的厚爱下,茶厂幼儿园定会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朝气蓬勃的茶厂幼儿园教师
  幼儿合唱团
  小小运动会
  跟武警叔叔学叠被
  幼儿大型玩教具
  合理配餐健康成长百大通讯公司
  百大通讯公司成立于1999年1月,是勐海成立最早的一家通讯器材专营公司,主要经营手机、电话机、维修手机,并代办移动、联通入网卡、续费卡业务。地址位于百货大楼一楼(电信公司斜对面),在勐遮乡开有一家分店(黎明农场招待所对面)。共有员工8人,其中专业维修人员3人,是勐海县内一家通讯器材较齐全、售后服务较完善的专业公司。
  为了感谢新老客户的厚爱,百大通讯公司将禀承一贯的"诚信为本、质量至上”的服务宗旨,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新精神,以“顾客就是上帝”的经营理念,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开展业务,对产品实行“三包”,完善售后服务,竭尽全力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经理杨明彪
  用户购买手机
  手机专柜
  精心维修手机
  电话机专柜美之声专营店
  经理戴玉洪
  临街门面
  经营的部份电话及传真机
  经营的手机
  经营的BP机
  该店自1998年开始经营以来,承蒙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经营品种不断增多。现已发展到手机、传真机、电话机、BP机及手机配件。手机品牌有三星、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飞利浦、西门子、TCL、波导、科健。传真机有三洋、松下等品牌。
  该店信誉良好,深得用户信赖。本店的座右铭是:如果您使用本店的品牌好,请告诉您的朋友;如果您对本店的品牌不满意,请您告诉我。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到勐海县视察职业教育。
  (丁朝晖摄)
  勐海县“九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情况表
  【德育与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九五”期间,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各中小学重视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邓小平教育理论,开展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学习和讨论,认真贯彻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努力造就“四有”新人;三是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创建安全、无毒小区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1996〜2000年,先后有56所学校评为县级文明学校(单位),有20所学校评为地州级文明学校(单位),县一中、县民小评为省级文明学校,县三中评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职业中学分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先进集体、云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青少年小星火计划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97年县一小荣获“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县民中女子班、职中县高22班分别荣获省级先进集体,县教育
  局被评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0年底,全州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勐海县召开,勐海县创建文明学校的工作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通过开展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治安综合治理,杜绝和减少学生违法违纪现象。2000年,全县学校未发生刑事案件,与1999年发生刑事案件2起(均为校外人到学校内盗窃)
  相比,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得到加强,治安案件与学生违纪人数大幅度下降,学校治安秩序得到根本好转,为确保教书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保证。
  【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的投资方面。尽管县财力十分困难,入不敷岀,但是历届党政领导首先保证教职工的工资能足额发放,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为确保实施“两基”目标,县委、政府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对教育拨出的正常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中小学生的教育事业费逐年提高。为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将有限的资金发挥了较大的效益,使勐海县的“两基”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省州验收,确保勐海县民族教育事业稳步、健康的发展。
  【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1996年,勐海县教育局向全县各级小学校转发西双版纳州教委《开展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实施意见》。内容要求,在三年内小学教师必须参加西双版纳州举办的五项基本功的训练。一是口语表达,应达到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水平;二是写字方而,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三是简笔画;四是使用并制作教具;五是组织教学活动。“五项”基本功是现阶段小学全体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帮助教师提髙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形式和途径。至2000年12月,勐海县均如期按州上计划开展五项基本功训练和考试。
  【职教工作稳步发展】1996年,勐海县的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主要是落实了初中后“3+1”校点的布点工作,即县职业中学、县三中、勐海乡中学、勐往乡中学被省上确定为盘海县的四个省定“3+1”校点。当年共招生134人(含职中矿业培训班51人)。初中2.5分流的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在县一中取得一定成效。
  【兴建园丁住宅小区】1996年10月8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鼓励全县教师安心从事教育工作,使勐海县在教育战线上的老教师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及良好的医疗条件,使他们能安度晚年。县委、政府决定集资建盖该小区。凡在勐海县从事边疆教育工作(1996年止)教龄满30年的各乡(镇)、县属中小学教师均可申请集资。
  勐海县园丁住宅小区占地面积2946.7平方米(合4.42亩),由县财政拨款80万元,加上教师集资款,于1997年12月建盖起了2幢1372平方米的宿舍楼,解决了16户老教师的住房困难。
  【勐阿中学开办农科教综合实验班】1996年11月7~8日,由县政协牵头在勐阿乡政府召开了研讨会,县长岩比,主管教育的副县长王兴荣,县农业局、甘蔗办、科委、教育局和勐阿糖厂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农村职业教育试点可行性方案”研讨会,会议决定在么勐阿乡中学开办一期农业技术学校农科教综合实验班,学制一年,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回乡的农村青年51人。会上落实了师资、办班经费和实习基地。1997年11月7日,首期勐阿乡农技校甘蔗班开学,学习主要内容有:《甘蔗专业知识》、《农村常用应用文》等, 通过边学习边到2亩甘蔗实验地中实习,使学员在乡甘蔗站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甘蔗的选种、种植、育苗转移、压肥喷施、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如何填写年报表,如何进行甘蔗估产等有关知识。1998年11月14日,51名来自农村第一线的甘蔗户青年,圆满完成学业如期结业。
  【教育工作会议】1996年5月7~90,教育局组织全县各乡(镇)教办室主任、中小学校长、半寄宿制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的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有:①传达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②总结勐海县“八五”期间和1995年的教育教学工作; ③修订《勐海县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办法》;④对1995年在全县晋级达标考核达到二级一等以上的13所中、小学进行表彰奖励:⑤讨论制定“九五”教育发展规划。
  【教办主任工作研讨会】1996年11月,教育局举办乡(镇)教办室主任工作研讨会,主要围绕一是如何加强乡(镇)教办室的管理;二是如何加快勐海县基础教育工作这两大主题,由教育局各股室负责人针对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基础建设、学校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以及学生入学率、巩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今后各项工作的具体方案。会议期间,组织与会者到县一小听取学校领导介绍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到县民族小学参观学生宿舍,又分别到勐海乡中心小学和曼天景小学参观校园绿化建设,使与会者增加了许多感性认识,激发了他们回乡后抓好本乡 (校)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双语文教学实验】 双语文教学是勐海县实施普级初等义务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之一。1996年秋季,勐海县在原来10个双语教学实验班的基
  础上又增加了13个实验班,并加强对双语文教学实验班的管理,为保证其质量,教育局采取了以下措施作保证:一是对实验班23位教师进行培训;二是增加经费,为双语试验班配备了录音机、投影仪;三是制定双语教学检查评比制度。
  【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1996年12月,勐海县在县民族中学举办语文优质课竞赛活动,来自县内各中学的15位语文教师参加竞赛,经过评选,评出一、二等奖六名,荣获第一名的教师将代表勐海参加西双版纳州举办的语文优质课大赛。
  【教职工健康体检】1996年教师节前夕,县教育局拨出2万余元,为离退休职工、工龄在25年以上的男教工和工龄在20年以上的女教工共525人在县医院和保健站进行了健康体质检査, 体检结果,健康正常的328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等130人;妇检244人,正常150人,有各种炎症、肿瘤的94人。并建立了健康档案,建议带有疾病隐患的教职工及时治疗,此举受到广大教工的好评。
  【改善电教设备,促进教研工作】
  1996年,教育局为基层学校配备了总价值5万元的电化教学仪器和软件, 两套小学自然常识仪器,两套初中实验设备,24台录音机,1台录像机,25套投影仪器,75学时的“九义”教学录像带,79学时的教学参考片。电化教学仪器设备的改善,带动学校教研工作,为提高勐海县的教育教学质量,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育法律法规宣传】从1995年,县委政府把每年的8月20-26日定为全县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周。1996年8月25日、1998年8月26日上午,教育局分别组织县属中小学、幼儿园师生2000余人在县城主要街道游行,向全县人民宣传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同时, 在主要街道和路口悬挂大型横标5幅, 粘贴小标语200余张,散发传单4000余份。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辅之以广播、录像、文艺演出、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活动范围遍及县城、乡村。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县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管教为重,家长以送子女入校为荣,社会以支持教育为责,教师以育人为本”的尊师重教社会新风尚,使全县的基础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治理的轨道。为勐海县实现“两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贯彻《教师法》,弘扬尊师重教】1996年教师节前夕,教育局受县委、政府的重托,组织了教师节慰问组,分别到勐宋、勐冈、打洛、西定、巴达、布朗山、格朗和、勐满八个乡镇学校,对辛勤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进行了节日的慰问;县委、政府召开了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十佳”教师和33名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建设园丁小区,首批解决16户离退休教师的住房问题;给从事教育工作30年的25位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为鼓励山区代课教师安心执教,教育局录用了50名以工代教人员。勐往乡党委、政府积极筹集教师奖励基金,表彰奖励为该乡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 并妥善解决代课教师的粮食和工资待遇。这些举措,增强了山区教师的光荣感,树立了他们扎根山区,为山区教育作贡献的信心。
  【确保“两基"目标,县政府采取经费投入措施】 勐海县政府为实现2000年教育发展目标:占人口50%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余50%的人口地区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全县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0%以下。决定采取经费投入措施:①实施“两基”主要是政府的责任,要努力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各级人民政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应当逐年增长,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百分数的两个百分点,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及其公用部分,在扣除物阶上涨因素之后逐年有所增长。);②足额征收城市和农村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事业;③乡镇财政超收部分和预算外收入要有合理的比例用于“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④鼓励社会多渠道、多形式集资办学,改善办学基本条件;⑤大力扶持中小学校办产业。
  【开展教学研究】1996年,县教研室从实际出发,组织研讨会、公开课、实验课教学活动,深入各校了解并掌握教学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先进教学方法。
  同年3月,教研室领导及17位初三任课教师到文山参加全省中考研考会,返回勐海县后,教研室立即组织了全县初三年级六个中考学科的63位教师进行了研讨会学习,使当年中考取得较好成绩。
  同年8月,教研室人员带着中小学13位教师赴玉溪参加全国目标教学研讨会,并在县一小、县民中开展了引入实验。教研室召开为期3天的教学教研工作会议,来自全县中小学教导(务)主任、教研员52人参会,主要学习讨论省教委主任杨崇龙在全省教研工作会上的讲话,重新修定《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及奖惩办法》,认真研究了《云南省中小学校教学常规》。
  同年11月,在县一小、县二小组织了低年级“九义”课堂教学示范研讨活动。教研室的各学科教研员深入基层,到乡、村小学分别组织了 “双语”实验教学研讨、中小学课堂教学研讨等。全年共听课307节,组织研讨座谈会41场次,检查教师教案160余本。通过开展示范观摩课,使听课教师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目标教学的方法,受到了启迪,对全县的教学改革和提高课堂效益起到了积极的的推动作用。1996年在州、县考试中,一部分教师所教的学科取得了好成绩。教育局对16所学校(班级)和417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
  【小沙弥(即小和尚)接受义务教育】
  1996年,全县有学龄小沙弥1934人,其中在校适龄小沙弥1696人,入学率为87.69%,比上年增加12.4个百分点。
  勐海县针对傣族、布朗族适龄儿童有入寺当小沙弥的习惯,积极组织村干部、群众学习“三法一条例一纲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认真处理好宗教与教育的关系,使群众提高了认识,积极支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到较好效果。
  【李拂一教育特别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员会李拂一教育特别奖是由台湾学者李拂一捐资20万元人民币所设立的教育奖励基金,用其增值部分对在西双版纳州内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
  1997年8月,进行了首次颁奖。
  全州奖励了15名优秀教师(州直学校2名,景洪市3名,勐腊县3名,動海县4名,农恳系统3名)。
  勐海县获奖的4名教师是:陈志明(男,拉祜族,勐阿乡曼拉小学教师);铁培(女,哈尼族,勐阿乡勐康小学教师);李富敏(女,汉族,县一小教师);玉坦(女,傣族,勐海乡中学教师)。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德育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县教育局的德育工作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开展德育系列活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强化管理,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5~6月期间,教育局组织创建文明学校督导评估检査小组,对全县半寄宿制以上的41所学校进行检查评估考核,按照《勐海县各类学校文明建设管理评估量化考核方案》,检查组深入基层,在各学校自查自评的基础上,采取“一看、二听、三查、四问、五评、六反馈”的程序,对照“考核方案”中五项40条标准进行量化考核,结果,县一中等14所学校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
  6月24日~7月1日,县教育局在县文化宫举办了迎香港回归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岀,26个乡校送展的500件作品表达了全县师生对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的情怀, 以及对香港回归祖国,雪洗百年国耻的热切期待和喜悦心情。经评选,有43件作品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12个学校荣获组织奖。
  在教职工中开展“树、创、献”活动,即树立教师为人师表形象,争创文明学校,争当文明教工,为实现“两基”目标作贡献°各校积极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党的十五大文件精神,结合本地“两基”工作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召开“两基”工作会议】1997年1月28~30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两基”工作会议,各乡(镇)主管教育的党委、政府领导,中小学校长(教办室主任)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县委书记艾罕炳作题为《坚持科教兴县方针加快勐海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的讲话,县政府主管教育的副县长王兴荣作了重要发言,会上传达贯彻省、州扫盲工作会议和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勐海县四十多年办教育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布署今后的主要工作; 县政府与乡(镇)政府领导签定了“两基”目标责任书;讨论并通过《勐海县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实施意见》、《勐海县学校德育工作意见》、《勐海县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意见》。
  【双语文教学实验见成效】1997年, 勐海县有双语文(汉语文、傣语文)实验班69个,学生1879人,教师53人。勐海县的“双语”试验教学得到州县各级领导的重视,教育局主管领导和教研室有关人员经常深入实验班听课指导,加强师资力量,解决经费,配置课桌椅、收录机14台、投影仪6台;举办培训班4期95人次,采取走出去参观学习等方法,提高教师素质,“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在1997年全县教学质量统测中,学前班傣文平均分为85.5分;一年级汉语平均分为84.84分,数学平均分为882分,傣文平均分为88.4分。实验证明, 开展双语文教学,通过对比、对译和表达方式的模仿-参用活用有机的结合,使民族学生掌握了民汉双语双文在语言、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的异同点,提高教学效果很显著。
  【实施研究课题,提高教研水平】1997年,县教研室围绕“1996-1997学年度教研工作目标管理协议书”中的六项专题进行课题研究,一是实施《学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二是执行《云南省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的研究;三是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实施、指导、研究和管理;四是加强教研室建设和进行教研室内部管理改革;五是中小学教学用书的管理;六是针对五项研究课题,教研室组织召开了全县教研工作会议,成立了城区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和小学语文、数学五个学科中心教研组,拟定了各组活动计划,使教研网络人员层层明确了研究课题目标和任务,教研活动内容更具体,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为提高勐海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省支教工作组到勐海县勐满乡支教扶贫】1997年4月下旬,省支教工作组队员李泳万(省国税局)、刘强(省地震局)、李丽红(省地税局)等3人到勐海县勐满乡进行支教扶贫工作。李泳万担任乡长助理,刘强担任教办室主任助理,李丽红担任乡中心小学校长助理。
  【巴达、曼贺、曼恩成立九年制学校】
  巴达乡中心小学、象山镇曼贺村公所小学和勐遮乡曼恩村公所小学,多年保持完全小学的规模,根据勐海县“普九”规划,为方便学生就近升学,经县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1997年10月14,三所学校分别成立九年制学校。学校名称为巴达九年制学校、曼贺九年制学校、曼恩九年制学校(当年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分别为54人、47人、43人),学校领导班子设校长1人,副校长1人,分管学校初中部等工作,设总务主任1人,分管学校后勤工作。各校配备3人具有中学资格的教师担任教学。学制9年,课程、教材均按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课程方案》开设。
  【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1997年6月,教育局要求全县村级完全小学以上的各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体格健康检查,重点是“六病”(弱视、沙眼、龋齿、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贫血)检査工作,并建立学生体检档案和健康卡。
  【代课教师安心从教又有新的盼头】 到1997年9月,全县尚有合同代课教师277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勐海县从277名代课教师中转为合同制工人30人,解决优秀代课教师“以工代教”问题;同时,经学校推荐,对参加当年中专考试成绩优秀的26名代课教师录取到西双版纳州师范“民代班”进修,一年后转为正式教师;代课教师工资从1996年的135元提高到170元,县委、政府对代课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也充分表明党和国家逐年解决代课教师民转公的决心,使代课教师有一个好盼头,安心执教。
  【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大检查】1997年5月290,全省学校安全工作紧急电话会议后,教育局由局长、副局长分别带一个检查小组,深入到全县各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布置和检查,群策群力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确保师生安全。
  6月,消防大队的四位干警和教育局的三位同志分别到14个乡(镇)学校和县属学校进行消防安全工作大检查,及时查出有的学校因电线老化、房屋年久失修存在隐患,通过安全检查,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对《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实施研究】1997年,县教研室征订2500多册《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常规》分发到各校,各校组织教工认真学习。教研室制定《勐海县执行〈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常规〉考评表》,此考评方案在县一中、打洛中学、勐海乡小、苏湖小学等学校实施检查中证明是可行的,随后在全县推广实施,有利于促进勐海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规范管理。
  【调整中小学教学内容】1998年11月,勐海县及时转发国家教委《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并认真贯彻省、州有关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拟订勐海县《关于执行“九义”课程方案,订购教材及局长李永义、勐宋乡书记郑跃等与台湾谢文雄先生到勐宋乡参加希望小学奠基仪式。这是专门为谢文雄先生个人捐资10万元人民币给勐宋三迈小学开办希望小学而举行的奠基仪式。
  台湾谢文雄先生此次捐资10万元, 其余的由州、县、乡以及三迈村公所群众筹集,在三迈小学建盖一幢721平方米的(6个教室,2个办公室)教学楼,4套教师宿舍以及维修建盖伙房等。
  【日本富士通希望小学】1997年11月150,全国总工会何女士、省总工会段副秘书长、州总工会刀兴荣主席、州教委副主任杨海祥、勐海县教育局局长李永义、勐宋乡书记郑跃等陪同日本富士通公司工会主席、工会教育部长一行“富士通工会希望工程视察团”到勐宋三迈小学视察。通过调查、论证,日本富士通公司工会最后决定投资20万元人民币,在勐宋乡三迈小学建盖一所希望小学。计划建盖一幢721平方米的教学楼,用“九义”专款补助,1998年完工,交付使用。
  开设课程的实施意见》。勐海县针对不同的学校类别确定“必修课”和 “选修课”的开设,并提出具体要求。“必修课”除了高考、中考、小学升初中必考学科外,强调了思想品德、自然、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选修课”在不同年级分别规定开设禁毒教育课、版纳地理、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傣文、学科课外活动课等。同时,对初中语文、日本富士通工会部分成员在三迈小学和有关领导合影(教育局提供)
  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六个学科和小学语文、数学两学科的高难度教学内容进行了调减,并要求各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实验;要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环境;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谢文雄希望小学】1997年10月210,中央电视台“非常快乐”栏目负责人黄阿原、西双版纳州副州长刀林荫、州教委副主任张永和、县教育局
  【县政府对格朗和等八个乡进行“两基”复查验收】1997年3月10日〜12月5日,县教育局代表县政府组成“两基”(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复查评估小组,分阶段、分批对按原普及四年小学教育标准验收的格朗和、勐往、勐阿、勐遮、勐海乡等5个乡在其自评基础上,进行复查评估。检查评估小组深入各个村公所小学,按照《云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表》(小学部分)评分标准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表》进行复查评估;对勐满、勐冈、巴达3个乡进行一次性按标准检查评估。检查组认为:8个乡镇在实施“两基”过程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落实基础教育和扫除文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 “重中之重”,8个乡以村公所为重点,乡、村政府健全了“两基”工作领导机构,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评估验收标准,层层签定“两基”目标责任书,并组织实施。使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六年完学率等有较大提高;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村以上学校基本达到“一无两有六配套”;教师、校长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年提高,8个乡均基本达到普及六年义务教育验收标准。
  在扫除青壮年文盲方面,8个乡镇按照州、县规划,在依法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依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扫盲教育。在确保经费投入的条件下,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堵扫结合,取得显著成绩。检查组深入到各乡村公所,分别按历年脱盲人数的比例进行抽查考试,及格率达95%以上,复盲率5%以下,非文盲率95%以上,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低于1.5%。为防止新文盲产生,各乡、村积极开办巩固提高班,为农村经济发展,有计划、经常、及时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把扫盲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经检查组评估,8个乡均基本达到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标准。
  1997年3月28日至1998年元月8日,经县政府组织复查评估小组先后对8个乡进行“两基”工作复核检查,同意验收,并分别召开“两基”验收庆祝大会,各族群众和中小学生载歌载舞,庆祝本乡通过县政府“双验收”。
  人口地区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到2010年,全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8年,已经实现复查验收“两基”的九个乡 (镇)要巩固“两基”成果,年内完成打洛镇、勐混、西定、勐宋四个乡镇的复查验收,迎接省、州检查评估。为此,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县委、政府将“两基”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与各乡镇签订《两基”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纳入对乡镇领导的政绩考核,实行奖惩。各乡镇对县政府下达的“两基”目标任务,通过乡人民代表会议对“两基”目标任务进行专题研究,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将目标任务再次分解到各村公所,使改善办学条件和确保适龄儿童的入学、巩固工作得到落实。为1998年全县实现“两基”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县政府表彰“两基”先进单位】1998年3月11日,县政府发文通报表彰了象山镇、巴达乡、勐冈乡、勐满乡、勐阿乡、勐海乡、勐遮乡共8个乡(镇)政府,以上8个乡(镇)1997年与县政府签定了“两基”目标责任书后,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了 “两基”任务。
  【全县成人教育上台阶】勐海县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发挥作用。至1998年,全县14个乡(镇)都分别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县102个村公所,有93个村先后挂牌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并配了专(兼)职教师°成技校不仅为农村培训了许多实用人才,更为提高一、三、五册词语对译本,采用双语音节、词语、新傣文译语、老傣文译语的四行格式编排,能帮助傣族师生准确、熟练的理解和记忆词语。经试用,对译本深受广大傣族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财务人员培训】1998年10月26日〜11月1日,教育局举办一期来自14个乡(镇)和县属中小学财会人员共34人参加的培训班,培训内容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财务知识、新会计制度的作(记)帐方法,会计档案管理及会计档案装订。通过培训,勐海县教育系统34个基层会计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保存历史资料,重视档案管理】继1996年县教育局召开档案管理工作会议之后,1998年3月成立了勐海县教育系统档案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当年6月,建立了综合档案室,防止了各类资料的遗失,确保各类档案的完善、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提高了档案的管理质量。至1998年12月底,全县教育系统共有档案(含村级小学)4774卷。
  【教职工喜迁新居】1998年动工的县一中、职中、县一小、民族小学、县幼儿园的教职工宿舍楼和园丁小区的第三幢教职工住宅楼工程,共11幢,总投资596万元,建筑面积8283平方米,可解决了88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到2000年底,88户教职工大多数已迁入新居。
  【落实“两基”目标管理责任】1998年2月,县委、政府组织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重新修定后的勐海“两基”目标规划,即到2000年,“普九”地区人口覆盖面为50%, 初中入学率为50%左右,其余50%的
  农民文化素质发挥积极作用。如:勐混、格朗和乡的成技校先后举办各层次文化补习班9期, 其中:开办了高小班4班187人,初中函授3个班143人,中专函授2个班75人。勐海乡、象山镇、勐遮乡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由于成绩显著, 已列入州级合格学校。
  【“双语"对译本深受师生欢迎】 少数民族学
  【组织开展电化教学活动】1998年县电教室组织电教培训4期,280人次; 举办电化教学竞赛1期,物理、语文、地理三个学科,共参赛24人,有15人获奖;开展送教下乡至15所中小学, 进行电化教学共90个课时;举办电化教学教具、灯片、电教论文评比活动1期,参赛灯片1000余件,教具近100件,论文10余篇;电教室提供教学录像带1000学时;制作专题片3本。通过组织开展电化教学的一系列活动,勐海县中小学教师采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的业务水平大有提高。
  【实施教学常规考评方案】为使勐海县中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根据省教委1996颁布的《云南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由县教研室制定的《勐海县中小学执行v云南省中小
  生的思维一直受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特别是傣族学生,在学习汉语文中倍感吃力。为提高勐海县“双语”实验教学效果,1998年,勐海县正式使用由县教研室教学研究员编写的低中段学教学常规 >检查考评方案》从1997年-1998学年开始实施。此“方案”从“校长重视教育工作、教导主任管理教学、教研组长工作、教师教学工作”四个部分,若干条细则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职工的履职、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的表现、教育质量是否稳定上升等多方面对学校工作进行检査考评。1998年5月,教育局组成检查小组,首次用此“方案对全县村级完全小学以上的81所小学进行检查考评,县三中、县一小、勐海乡中学、打洛镇中心小学、勐宋乡中心小学、勐遮乡曼章岭小学等6所学校获得“1998年度教学常规管理先进集体”的殊荣,受到教育局的表彰奖励。
  【执行教育收费标准】1998年4月29日,为加强勐海县各中小学收费管理工作,勐海县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关于调整我州部分教育收费标准的通知》,必须持证收费,并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参照国家计划招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杂费、借读费的收费标准核定收费,各单位不得以各种借口乱收费或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此后,教育局设置收费意见箱,并每年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基本控制学校乱收费现象,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勐混等四个乡镇通过县政府“两基”验收】1998年11月100~12月20
  0,教育局受县政府的委托对勐混、打洛、勐宋、西定等4个乡镇按照省定“两基”标准进行了村级复查评估验收。1998年2月,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各乡镇将县政府下达的全县“两基”目标任务再次分解到各村公所(办事处),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年终进行检查评比考核,并实行奖惩,此做法,推动了“两基”工作发展。教育局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深入各乡、村学校,对在实施“两基”目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协调和指导。使村、(办)不断完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巩固工作,绝大多数学校达到“一无两有六配套”,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4个乡均基本达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标准。经过抽查考核已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测试和查阅表册资料等各项工作,4个乡均完成和超额完成省、州下达的各项指标和任务。经县政府检査团1998年12月1日至1999年1月8日分别对勐混等4个乡“两基” 工作的复核检査,认为勐混、打洛、西定、勐宋4个乡(镇)的“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均基本达到省定标准,通过验收。至此,全县有13个乡(镇)已达到省颁布的“两基”标准。
  【教育局党总支第四次党员大会】
  1999年4月230,教育局第四次党员大会在县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会议室召开。会议应到党员142人,实到126人。全体党员听取总支书记叶宝生代表教育局第三届总支部委员会作《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教育改革,为把勐海的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而努务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总结1995年以来总支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三年总支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强化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会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四届总支委员会。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余遮的主持下,紧接着召开总支四届一次委员会议,选举上报上级批准叶宝生为总支书记、叶东海为总支副书记,其他委员进行了分工。会议还对县一中等3个先进党支部,李伟等31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
  【对社会办学单位实行年检】1999年9月,勐海县教育局按照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省教委《关于对社会力量办教育机构实行年度检查的通知》的精神,对县内茶厂幼儿园、青龙幼儿园、慧泽小学这三所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进行年度检查,根据“条例”和“通知”的内容和标准,青龙幼儿园因办学条件未达到要求,限期从2000年9月终止办学,收回许可证。
  【州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在勐海召开】1999年5月5〜7日,历时3天的西双版纳州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在勐海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西双版纳州40多年来民族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会议要求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举全州之力确保实现西双版纳州教育发展规划。参加会议的有:州、县(市)、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两县一市的教育、财政、计委、民宗、监察、物价等部门的领导和各中小学校长共90余人。
  州政府副州长刀林荫主持会议,州长岩庄作重要讲话,州教委主任刀瑞廷作专题讲话,省教委副主任马有良、州委副书记杨志祥到会并讲话。会议期间,与会者认真学习并讨论了《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西双版纳州民族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①2000年在总人口70%左右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余地区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在占人口95%左右的地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②办好一批骨干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达到省定标准;③要进一步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④继续加强 “文明学校”的建设。全州完小以上学校要有50%以上达到县、州、省级 “文明学校”要求,其中60所达到州级“文明学校”,20所达到省级“文明学校”标准。
  会议期间,与会者参观了勐海县民族小学、勐遮乡曼燕小学、勐海乡曼打小学。受到省、州政府表彰的县(市)单位、学校领导和教师分别作了工作经验交流°
  【扫除青壮年文盲通过省州验收】勐海县近20年来共扫除文盲35395人,全县非文盲率从1990年的65.20%提高到1998年的97.9%通过组织近三年 (1996-1998年)脱盲人员的抽考,复盲率为1.1%,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0.63%。1999年11月,县政府组织复核评估检查组认为,勐海县根据《云南省扫除青壮文盲评估验收标准》五项十八条指标,考核结果为95分,基本达到省颁标准,经县人大、政协审核同意后向省、州提出复査验收申请。
  1999年12月10~14日,以州教委主任刀瑞廷为团长,州政府副秘书长曾梦春、州教委副主任杨海祥、张永和、李天中为副团长等共25人的扫盲检查复核评估团,依法对勐海县8个乡镇中22个行政村基本扫盲及18项指标情况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复核审查,通过文化测试、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实地查看8所乡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2所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41所中小学校,抽査测试近三年脱盲的1741人,及格率98.5%,复盲率为1.5%,全县总人口291600人,其中15-49岁163533人,青壮年中非文盲人数160094人,非文盲率97.9%, 其中:15周岁人口6148人,文盲39人,文盲率0.63%,低于1.5%o州政府复查考核分为93分,已到国家规定的扫盲标准,同意向省人民政府复核验收的申请。
  2000年4月27日~30日,以省教委督导室主任李兆基任组长,副主任米云华为副组长,省教委马杰生、思茅地区教委陈世荣、景谷县教委黄文相为成员的省人民政府扫盲复查评估组,在刀林荫、胡志寿等州、县领导的陪同下,依法对勐海县进行扫盲工作复查评估。检查组一行首先听取副县长聂曲作县政府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情况汇报以及县人大的审查意见;接着观看了勐海县实施“两基”目标的专题片和扫盲成果展览;召开了有县属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复查组同志又不辞辛苦地分别到西定、勐混、打洛、格朗和等4个乡的8个行政村,按省定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8项指标进行了严格认真的复查;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重点抽查8个村历年脱盲的青壮年共835人进行文化考试,及格率、复盲率等扫盲程度基本达到标准,在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开办多种技术培训班,健全扫盲领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经费投入均基本达到验收标准。省扫盲检查组认为:州、县两级人民政府的自评和复评的结论符合实际,勐海县已基本实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要求,复查申报符合程序,同意验收。
  【陈琼书画展赢得社会好评】1999年
  4月14-200,县教研室音乐、美术教研员陈琼老师在县图书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出作品有油画10幅、剪贴画46幅、书法33幅,观众达2000人。4月28~5月4日,西双版纳州群众艺术馆邀请陈琼老师书画在景洪剧院展出,观众达3000多人次。原州长刀爱民观看书画展后题词:陈琼老师的剪贴、书画是西双版纳州艺术百花园中最鲜艳的一朵,愿它开放得更加异彩夺目。州政协主席王贵生观看画展后题词:爱国爱乡爱事业,育人育才出成果。
  【陈琼、赵永奇、赵克敏三教师举办剪贴画展】1997年为欢度泼水节,陈琼老师与县民中教师赵永奇、县幼儿园教师赵克敏共同举办一期以展现西双版纳各民族风土人情为主题的剪贴画展,颇受观众喜爱和赞誉。
  【陈琼创作的歌曲】 陈琼老师曾自己创作100余首歌曲,其中以歌唱家乡和歌颂教师内容的居多,如《勐海,勐海》、《啊,独木成林》、《流沙河圆舞曲》、《名震四方的勐海茶厂》、《彩霞伴我访千家》、《山寨红烛》、《啊!园丁的摇篮》等,这些歌曲有的编成歌舞曾分别在州、县举办的文艺演出大奖赛中演唱并获奖,其中《彩霞伴我访千家》在全省邮电系统汇演中演唱。陈琼老师还应邀为县民族中学、县一小等10多所学校谱写了校园歌曲。
  【普及六年义务教育通过省州验收】 至1999年5月,经县政府组织“普六” 复查组对全县各乡镇和黎明公司的 “普六”工作进行认真复查评估,自评分95.5分,全县基本完成“普六”任务。1999年9月经县人大、政协进行了调查核实,全县基本达到省定验收标准,并向省、州人民政府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检查验收申请。
  1999年10月18-21日,西双版纳州政府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组织了 “普六”工作检查评估团,在副州长刀林荫的率领下,检查团深入到勐海县各乡镇,重点检查勐遮、勐满、格朗和、勐阿、勐混、勐宋等6个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省颁布的检查验收标准,对照勐海县的自评报告,实地听汇报、看资料、查表格,对勐海县的“普六”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评估,检查团一致认为:勐海县政府自评工作认真严肃,自评报告反映的情况实事求是,根据“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原则,勐海县的“普六”工作复评为92.5分(见下表),基本达到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要求通过验收。
  基本普及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申报表【世界银行“贫四”项目年度工作会议】2000年3月15~17日,“世界银行贷款第四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 项目(简称“贫四”项目)1999年度工作总结会在勐海县召开。来自全省21个县和7所师范学校的地、州、县项目负责人参加此会。会议由省教委外资贷款办常务副主任陈洪武主持,县政府府副县长聂曲参加会议并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省教委副主任马有良作“贫四”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对项目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管理,珍惜机遇,创造条件,确保项目计划在五年周期内圆满实施的要求;部分项目县作项目执行的经验交流,与会者参观了勐海县民族小学等项目学校,并就各县(校)在项目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探讨。
  【语言文字使用调查】2000年9月,教育局选派李海兰、刀继宏、雅车、石永进、罗永武等5人,参加了省语委在昆明举办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国情调查员培训,接着实施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达给勐海县530户(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的入户调查工作。历时一个多月,调查员分别深入到5个乡,19个村公所50多个自然村,按期完成近3000份调查表,并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验收。
  【近四千学生受资助】2000-2001学年度,县教育局主动配合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积极争取专项资金68.71万元,用于勐满乡、西定乡、打洛镇、巴达乡和布朗山乡边境沿线村公所以下的3914名小学生,并实行“三免费”(课本费、文具费、杂费),让贫困的学生继续完成学业。“三免费”的资金将连续3年,受教育资助的学生有望再增加。
  【全省中小学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办学现场会在勐海召开】2000年6月5~70,省教委、省财政厅、省民委以及全省14个地州29个县(市)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和代表共120人汇集勐海,参加云南省中小学“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办学”现场会。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先后参观并听取勐海县民族小学、勐遮乡曼燕、曼扫、嘎拱等4所学校集中办学的经验交流;会上省民委副主任高广等领导分别讲话,他们充分肯定了勐海县在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办学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对勐海县实施“普九”目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副州长刀林荫、县委书记胡志寿、副县长聂曲参加会议并讲话。6日晚上,勐海县中小学师生向来宾们汇报演出了独具风韵的民族歌舞,表达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少数民族新一代茁壮成长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集中办学成绩显著】 截止1999年, 全县调整学校布局集中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写下了勐海县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过去,由于许多农村中小学存在布局不合理,设置校点随意性大,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低,办学效益差。针对这一状况,从80年代中后期,为了实施普及初等教育,县政府提岀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点结构,实施收编校点、集中办学的规划。经过十多年艰苦细致的工作,极大地调动了群众集中办学的热情,推动了全县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的进程。用1990年与1999年作比较:全县小学和校点分别为246所和176个,调整为247所和113个,小学增加1所,教学点减少63个;完全小学由39所,增至67所,高小点由109个,发展到132个;在校小学生由27903人,发展到38750人,净增10847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由83.8%,提高到97.4%,增加13.6个百分点;年巩固率由88.5%提高到97.65%,增加9.15个百分点;六年完学率由32.4%上升到84.32%, 增加51.83个百分点。达到了校点减少,办学条件较大改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重复投资,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目的,并且全县在1999年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此项工作得到省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并按规定进行了验收。
  【教师成为人口普查主力军】2000年11月,是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登记时间,勐海县城乡共有教师1215人(占总数68.3%)参加普查员培训和近40天的人口普查工作,成为勐海县人口普查队伍的主力军。承担普查员的教师们,为了普查、教学工作两不误,他们利用星期天和晚上的时间,为学生补课,在按期按质按量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的同时,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教育创新培训】2000年8月21〜22日,教育局在县民族会堂举办全州教育创新研讨培训班,“两县一市”及州直中小学4000多名教师听取了省教科院孟国泰教授和《蜜蜂报》主编辛勤作家的专题讲座,辛勤老师给县一小学生上了一堂“小学生创新学习”示范课,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启发。
  【教育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1999年3月25〜27日,勐海县教育工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到会正式代表68人(其中:妇女27人),列席代表4人,特邀代表6人。会议期间,代表们听取、审议并通过了教育工会第五届委员会的工作总结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经费审查工作报告;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教育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女职工委员会、财经审查委员会,并分别召开第一次委员会。经选举并报上级批准,第六届工委主席刘蜀萍,副主席何志明,其他11名委员进行了分工。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刘蜀萍,委员5人。财经审查委员会主任何志明,委员5人。
  会议期间,对五届工委以来,基层工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发挥桥梁作用,履行“四项”职能,积极参与全县实施“两基”目标工作,教书育人,为职工办实事,积极开展“树、创、献”等各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工会先进集体11个,先进小组12个,文明小组11个,文明家庭12个,文明教工28人,先进工作者28人,关心支持工会工作的党政领导30人,先进女职工20人,工会积极分子41人,有关财会人员等分别进行了表彰奖励。
  至2000年底,县教育工会下设32个学校基层工会,180个工会小组。10多年来,在坚持开展“建家”活动申
  参加州民族教育工作现场会的领导参观曼打小学 (教育局提供)报考核评估中,县民族中学荣获省级先进教工之家,县一小荣获省级模范教工之家和全国模范职工小家,18个单位获县级先进教工之家,13个单位获县级合格职工之家。基层工会共有财经审查委员会33个,委员104人;基层女职工委员会23个,女职工小组10个。各学校工会组织健全,正常开展工作,在巩固建家成果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并努力向更高层次进取。
  【“如何做一个好母亲”演讲赛】2000年12月1日,县教育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教育培训中心教室举行“如何做一个好母亲”的演讲比赛,旨在通过此项活动丰富教职工健康高雅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女教职工的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和生活水准。经各乡(镇)学校通过预赛选拔岀的28名选手参加了演讲比赛。比赛结果:刘维萍等3人荣获一等奖,二等奖5人,三等奖7人,鼓励奖13人。县总工会领导观看演讲比赛并为获奖者颁奖。
  【校务公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务公开、厂(校)务公开、村务公开的决定,加强基层学校民主建设,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校。2000年4月8日,教育局成立了教育系统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总支书记叶宝生担任,副组长由局长叶东海、副局长岩香伦担任,成员为各股室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工会主席刘蜀萍担任。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岀校务公开实施细则。并确定首先在县一中、勐阿中学、县一小、县民族小学、勐遮乡中心小学五所学校试行校务公开。各试点学校先后成立校务公开领导机构,制定实施办法,校务公开的形式包括召开教代会、校会、家长会、设立校务公开栏等。校务公开的内容包括规章制度、财务(勤工俭学)收支、奖惩办法、接待费用、职称评定、资金分配方案等。11月,州教委、州教育工会组成检查组对两县一市进行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会工作等“三项”检查,抽查了勐海县一中等5所学校。总结会上,州、县(市)检查组的同志对勐海县开展校务公开等“三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景洪市教育工会主席率景洪市各学校的工会主席一行20余人专程到勐阿中学参观学习校务公开的经验和做法。
  【首届女职工主任培训班】2000年9月18〜19日,县教育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教育培训中心教室举办首届女职工主任(组长)培训班,来自32个基层学校的40名女职工干部参加这次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县妇联主席李桂英、县总工会女工委张丽芬同志分别作“如何提高女职工的自身素质”、“如何开展妇女工作”的专题讲座,县教育局女职工主任刘蜀萍就“如何做好女职工工作”作专题讲解。通过培训,使与会者增强了做好女职工工作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实施“贫四"项目,用明天的资金办今天的教育】 在1995年的全县教育工作会上,确定了勐海县在1999年达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虽然县财政尽了最大努力,各级地方财政也给予倾斜,但是建设资金需要与可能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县委、政府采取了“争取项目,提前使用,逐步赔偿”的办法。即积极争取“世界银行第四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 项目(简称“贫四”项目)。1997年,就海县被列为“贫四”项目县之一,该项目于1997年底启动。“贫四”项目对勐海县的总承诺资金是1473.03万元,其中:世界银行的信贷资金是87.8万美元,国内省、地、州、县级配套资金是744.29万元人民币。投资分配为(均为人民币):土建1076.713万元,占项目总额度的73.1%;教学仪器设备167.416万元,占项目总额度的11.37%;图书64.75万元,占4.40%;课桌椅22.761万元,占1.55%;培训及活动费108.19万元,占7.34%;助学资金28.2万元,占1.91%;信息系统5.07万元,占0.34%。
  到2000年底,34个土建工程项目分三期均在省内公开招标,中标单位严格按有关基建质量、要求等规定进行施工,确保质量。除个别工程接近尾声外,其余工程已先后验收并交付学校使用,工程质量经有关部门检查和省外资办领导抽查后,给予充分肯定。“贫四”项目中的土建工程总的结算款为10735317.16元,总建筑面积17561.34平方米,其中中学土建工程10个(9个框架结构,1个砖混结构),投资5109720.82元,建筑面积8266.26平方米;小学土建工程24个(框架结构15个,砖木结构9个),投资5625596.87元,建筑面积9295.08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均由省外资办统一采购,总投资1098850.31元。全县61所完全小学分别按一至三类配备,一类配14所,二类配16所,三类配31所。17所中学分别按一类配3所,二类配9所,三类配5所。
  课桌椅由县“贫四”项目办采购,由于在校学生数猛增,共投资27万元采购4500套课桌,已交付学校使用。
  管理人员培训目标162人次。教师培训目标1377人次。信息系统购3台计算机,计59191元。
  通过实施“贫四”项目,较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基本达到预定的中学、小学各项的效益指标,如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适龄儿童入学率、女童入学率、教师合格率,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等逐年提高。“贫四”项目的实施,为全县实现“普六”和“普九” 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从1992年以来,勐海县以乡(镇)学校为单位,每年定期对教育系列所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职工进行履职考核,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各种职称的申报评聘,使专业技术职称的履职考核和评聘工作走向正常化。1996年,教育系统各类人员总数1852人,行政管理人员54人,各专业技术人员共1798人(教学人员1773人,会计21人,卫生3人,图书档案1人),其中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18人,高级职务18人,中级职务266人,初级职务1324人,未评职务183人。2000年,各类人员总数2337人,行政管理人员53人,各专业技术人员共2284人(教学人员2250,会计28人,卫生4人,图书档案2人),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21人,高级职务14人,中级职务555人,
  勐海县年鉴
  初级职务1517人,未评职务198人。
  【教研活动多元化】1999年,为在全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县教研室立足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开展教研教学活动,收到一定成效。3月260,组织县内城乡部分小学教师到景洪市观摩小学语文课内活动课。3月28,组织初中三年级学生参加全国物理知识竞赛,县一中学生纳霄荣获二等奖。4月9日,组织部分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参加全省中小学活动课经验总结交流会。4月底,组织全县初中毕业班教师参加全州中考研讨论。5月5日,组织高中学生参加全省高中生现场作文竞赛,3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5月14〜15日,举办全县小学毕业班教师培训会,参培教师200余人。6月24日,组织中学教师参加全州高中政治、物理、历史,初中数学、化学、地理、生物课堂教学竞赛,各科均获得全州第二名。11月130,组织全县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共214人参加全州课堂教学示范课。11月29日,召开全县双语教学研讨会,48名双语教师参加研讨和观摩示范课。12月20〜250,组织12名小学教师参加州教研室举办的教学业务培训。通过参加州、县举办的各种教学研讨培训和活动,勐海县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教育课题研究收到实效】1999年5月〜2000年,县教研室在县内成立9个课题研究小组,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分别承担各课题研究组联络员,其中:有8个课题分别委托中小学研究并确定课题负责人。有计划地组织各个单位分别实施9个州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中:教研室承担“教师和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的探索”,县一中承担“政治课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探索与实践”,县民小承担“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县二小承担“小学民族艺术教育实验研究”,勐遮乡小学承担“傣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动机、习惯、方法与成绩对比”,县三中承担“乡镇中学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县民中承担“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象山镇曼贺九年制学校承担“中小学教学衔接研究”,县幼儿园承担“幼儿兴趣在幼儿后期学习及成长中的作用”。以上9个课题的研究从1999年12月全面启动,预计2002年12月完成,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教研室拟发了《勐海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管理意见》。至2000年底,各课题研究单位在实施研究中,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县民族小学实施的养成教育,不仅得到省、州、县领导的肯定,而且在省内各级学校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教师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的探索”、“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傣汉双语教学实验”这三个课题已向省教科院申报力争列为省级课题。
  【全州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2000年12月底,西双版纳创建文明学校现场会在勐海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州内中专学校,两县一市中小学的负责人共40人。与会者参观勐海县民族小学、县三中、黎明中学,并听取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经验交流;州教委主任刀瑞廷作重要讲话,对勐海县教育系统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坚持开展创建文明学校和重视德育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县政府副县长聂曲和县委宣传部长岩尖参加会议并讲话。
  (李海兰)
  县幼儿园
  【概述】 “九五”期间,勐海县幼儿教育事业在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协作努力,办学条件及规模不断完善。在1997年县教育局“三层次文明学校” 评比中,幼儿园被评为“文明学校”。
  县幼儿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严格遵守幼儿教育工作的原则。认真实施《规程》,全面贯彻幼儿园的教学任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改革、不断创新。2000年幼儿园共有12个班,在园幼儿350人;2000年9月全园幼儿都实行了整日制,幼儿在园时间为10小时,每天上午7:30时〜8:00时幼儿入园,下午5:40时~6:00时离园。每学期举办两个特色班:美术班、舞蹈班,参加特色班的幼儿美术、舞蹈都有明显的提高。1999年和2000年美术班幼儿参加全园《双龙杯》少儿书画大赛,有3人获金奖;有8人获银奖,两年都获集体优秀奖。
  县幼儿园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发
  展为宗旨。并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教育、智力教育、行为教育等途径达到: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充实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的潜在能力;培养幼儿的合群习惯;养成幼儿的良好品德;增强幼儿的自律精神。
  幼儿花操表演
  县幼儿园有教职工59人,(其中退休12人)在职47人,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33人具有幼教高级技术职务的13人,一级18人,二级2人。教师中学前教育大专学历的10人,幼师中专学历的18人、高中学历的10人,初中学历的1人,教师中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者为100%,园舍占地面积7.4亩,先后建盖了三幢教学楼,教学园舍建筑面积3266.27平方米。开办园至2000年共招收95个班,培养幼儿3692名。
  【论文获奖】1996~2000年,县幼儿园教师积极撰稿,参加省、州、县作品2人,7篇论文获优秀奖。赵克敏园长写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荣获西双版纳州1996年语言学会优秀论文奖;《用想象故事促进幼儿语言发展》荣获西双版纳州1997年语言学会优秀论文奖;《迎接新世纪,创设幼儿全语言教育》荣获西双版纳州199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培养幼儿会说和爱说》荣获西双版纳州200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田艳老师写的:《浅谈幼儿园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荣获西双版纳州1996年语言学会优秀论文奖;《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荣获西双版纳州1997年语言学会优秀论文奖;《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他能力发展的关系》荣获西双版纳州1999年语言学会优秀论文奖。
  【庆祝“六一”活动】1996〜2000年,县幼儿园每年“六一”儿童节”在民族会堂举行庆“六一”活动,各班幼
  340儿进行集体舞蹈表演,通过家长、来宾打分的形式按各年级组评出一、二、三等给予奖励,并列入教师年中考核中。
  【电教灯片制作】1998年,勐海县教育局电教室举办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电教灯片制作,县幼儿园教师积极参赛。灯片制作展览,有3位教师荣获一等奖,4位教师荣获二等奖,11位教师荣获三等奖,是全县参展获奖最多的学校之一。
  【教师基本功一写字、简笔画考试】
  1999年10月,州教委组织全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师基本功一写字、简笔画考试°县幼儿园50岁以下有47名教师参加考试,并取得较好的成绩,96%以上的教师考试合格。
  【实行教师聘任制】1996年,县幼儿园进行“三制改革”,教师实行优化组合。由园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本班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业务水平】1997年有二位教师通过函授学习取得了大专学历。
  【筹措资金购置玩教具】1998年初,县幼儿园领导赵克敏带领教师,向社会各单位,个体户求助,筹资5万余元。购买了两套桌面玩具分到各班,一套大型玩具:“海洋球、蹦蹦床”。
  【电化教学获奖】1998〜1999年,各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通过投影、录音、录像加深幼儿对事物认识和理解,两年连续获教育局电化教学先进学校表彰。
  【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 县幼儿园33位教师参加了勐海县教育局1997年6月和1998年3月两次组织的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其中11名教师的口语水平达到了 “二级甲等”标准;14名达到了“二级乙等”标准,6名达到“三级甲等”水平;共有31名教师取得了省语委颁发的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合格证书。
  【教师大练基本功】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县幼儿园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进园、进课堂人人要求讲普通话,开展“三笔字”(即毛笔、钢
  笔、粉笔字),“简笔画”练习。教务处专门聘请有专长的教师(本园的赵克敏,外校的李俊波、杨绍洪)上专题辅导课,并给每位教师复印了写字练习本,要求教师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坚持练习写字。每周必须书写3页以上钢笔、毛笔作业。教务处设专人对教师作业进行检查,登记,列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三层次"文明班校检查验收】1997~1998学年,县教育局组织“三层次” 文明班校检查小组一行4人,到县幼儿园进行检查验收。通过听、看、查、问、评,按目标要求严格打分,县幼儿园达到文明学校的要求。
  【出租房遭火灾】1998年6月4日晚十一时,县幼儿园出租房发生了一场火灾。经县消防大队签定结果为:王海清包子店余火未处理好引发。幼儿园经过全体教工讨论、园务委员会多次商讨,经过请示教育主管局,最后对火灾作岀了处理。由王海清赔偿幼儿园损失费9320.00元,赔偿张昌荣损失费1万元。
  【开展公开教学活动】1996〜2000年,县幼儿园教务处组织开展公开教学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学习,互相评课,取长补短,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集资建盖住房】1998年县幼儿园有16户教职工按照国家房改政策,每户集资3万余元。共计48万余元,不足部分由国家补助,于2000年9月建起了面积为1538.64平方米的两幢四层楼的教师住房,解决了没有住房教师的后顾之忧。
  【参加县工会、团县委组织的迎国庆文艺比赛】2000年9月在民族会堂举行的国庆文艺比赛,县幼儿园参赛的两个舞蹈获三等奖。
  【校务公开】2000年9月,县幼儿园成立校务公开小组,成员有赵克敏、张昌荣、兰桂芬,组长赵克敏、校务公开主要是让社会、家长了解幼儿伙食费收支情况。幼儿伙食费按每天4.00元收取每天由张昌荣、兰桂芬、周兰芳三位教师按保健医制定的幼儿营养食谱进行购买。
  【开展整日制教学】2000年9月,县幼儿园通过多方努力购置了300余套幼儿午睡的小床、行李;用去45000余元,解决了幼儿午休,全园幼儿开始实行整日制教学,一日实行三餐一点,膳食由保健医根据幼儿生长发育来制定,每周更换一次菜谱,每餐膳食是: (米饭、炒肉、炒菜、一汤)。每天幼儿上午7:30-8:00入园,5:40〜6:00离园,幼儿每天在园时间10个小时。
  【特色班】 县幼儿园为了发展幼儿智能、技巧,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办了音乐、美术两个特色班,时间为每天下午6:00〜7:00,有专长的教师进行辅导。
  赵琴副园长与邱苗两位教师对幼儿进行舞蹈培训。环志萍、孟繁荣、吴迎彬三位的教师对幼儿进行美术培训。
  【寒(暑)假留园班】1999~2000年县幼儿园寒、暑假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寒、暑假办留园班,根据孩子的爱好、年龄进行分班辅导。
  【玩教具制作比赛】1999年元月,县幼儿园开展教师基本功教具制作比赛,教师用废旧材料制作出36件具有实用性的玩教具,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业务专长。通过评选,评出5名特等奖,10名一等奖,21名三等奖。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之一。
  认识国旗
  【向家长进行公开教学活动】1996~2000年,县幼儿园每年4月下旬由中班四个班向家长进行公开教学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学习、活动。通过向家长问卷的形式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体格检查】1996~2000年,县幼儿园
  每年6月为幼儿进行身高、体重、血常规,五官体格检查,发现疾病及时向家长反馈,让家长及时给孩子治疗。
  【领导班子值日制】1996〜2000年,县幼儿园一直坚持领导值日制度;实行全园职工每天签到制度;每天上午7:15时,中午2:50时到岗,巡视、检查、督促,维护室内外卫生、安全、处理好园内突发事件,随堂听课,抽查教案,幼儿个案记录,幼儿作业等。
  【召开师生冬季运动会】1996〜2000年,为了全面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县幼儿园每年12月中旬定期召开一次师生冬季运动会(从第1届运动会到2000年,共召开了19届幼儿运动会,14届教职工运动会),每次运动会都有300余名幼儿,50余位教职工参加,分集体、个人两类;团体项目按年级组前三名进行表彰。
  【幼儿团体平安保险及医疗保睑】
  1996〜2000年期间,县幼儿园每年与县保险公司配合,给全园幼儿进行“幼儿团体平安保险”和“医疗保险”。家长都很满意。
  【扶贫救济献爱心】1996〜2000年,县幼儿园在幼儿中每年开展扶贫救济献爱心活动,五年中师生为勐海县遭洪灾、火灾群众,贫困山区共捐款8000余元,捐物720件。
  【教研活动】1996~2000年,县幼儿园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认真抓教学研究活动,全园各科任教师,以年级学科为单位,每周集体备课、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
  【购置设备】 每班配备了3套桌面玩具。消毒柜于2000年配备到各班,共10台。
  【敬老活动】1998~2000年,县幼儿园在每年“敬老节”,由大班组的教师带着大班幼儿代表全园到勐海县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去水果,糕点,鸡蛋;并给爷爷奶奶表演天真活泼的节目;得到了爷爷奶奶们的好评。
  【教职工大会】1996〜2000年,县幼儿园工会每学期开学初都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由大会主席团执行会议议程、听取、审议通过园领导工作计划、
  总结、财务工作报告及规章制度,征集提案,评议主要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工会民主监督,参与管理。
  【参加知识竞赛】2000年,县幼儿园组织参加县团委、统计局举办的“勐海县第五次人口普查知识竞赛”荣获一等奖。教育局工会组织的“如何做个好母亲知识竞赛”,获二等奖。参加 “勐海县邮电局通信知识竞赛”获三等奖。
  杨琨老师精彩的演讲“如何做个好母亲”荣获一等奖。杨琨、马雪艳、邱苗三位教师参加“勐海县邮电通信宣传”知识竞赛荣获三等奖。
  【家访工作】2000年,县幼儿园规范了家访工作。由各班班主任带领本班教师开展家访工作。家访工作的任务为:(1了解幼儿在家生活情况。(2)告知家长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情况。(3)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4)对家访情况进行记录,并汇报园领导。
  (赵克敏许忠兰)
  茶厂幼儿园
  【概述】 勐海茶厂幼儿园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10月的茶厂托儿所,占地面积80平方米,有2个班,幼儿有15人,教职工4人。建厂初期托儿所条件比较差,招生范围只限本厂职工子女,教职工尽量为家长排忧解难,解决后顾之忧,让家长能安心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1981年12月该园荣获省妇联组织的《热爱孩子赛妈妈》活动先进集体,1984年8月荣获州妇联颁发的“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茶厂幼儿园历经数次搬迁到1982年才固定在现址,1983年开始对外开放,1993年正式向社会招收幼儿入园。2000年,有教职工18人,班级有8个日托班,专业技术人员有12人,保育员有6人。在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茶厂幼儿园积极筹集资金近10万余元增购幼儿室内、室外玩教具、教学设备等,使该园环境焕然一新。
  【承包办园】茶厂幼儿园1993年7月正式实行半承包经营制度(即单
  位、部门各自承担工资50%),教职工由原15人减至11人,根据幼儿年龄情况由原4个班编为5个班,即婴儿班、小小班、幼儿班、幼中班、学前班, 幼儿由原90余名增到140余名。
  1999年开始实行全承包,全部费用由茶厂幼儿园自己承担并向厂部交取一定的承包费,承包方式是向全厂招标,最后确定中标者李卫华,承包形式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全承包形式。承包后再次对幼儿园教师队伍进行调整,由原11人减至10人,班级编制由原5个班编为4个班,该园工作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创办分园】 为扩大该园生源,方便家长接送孩子,茶厂幼儿园于2000年12月在城区内租房办分园,地址在勐海县商业局工会楼,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面向社会招收1.5〜6岁幼儿入园,共有4个班。即:小小班、幼小班、幼中班、幼大班。教职工10人。投入资金购置设备10余万元,招收幼儿近100余名。
  【规范管理,提高教育质量】1993〜1999年制定岀一整套规章制度,即:《幼儿园工作管理制度》、《幼儿园职工岗位制度》、《幼儿园职工学习制度》、《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园伙食管理制度》、《幼儿园安全制度》、《幼儿园工作人员考勤、考核、奖惩制度》《幼儿园财产管理制度》、《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1996年开展教学公开课定期和不定期活动,以各种方式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业务素质。通过开展公开课活动,相互提出意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使教师们在教学中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进修及职称评聘】1996年分批
  让在园教师到省幼儿师范学校进修学习,1998年12月在园教师全部通过进修学习并取得毕业证书,2000年3月向县教育局申报评审教师职称申请,于2000年9月被评为幼教一级教师1名,幼教二级教师2名。
  【开展多种形式活动】1993年以来该园制定每年必须开展的四大活动,即:“六一”国际儿童节,幼儿运动会、春游、冬游,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加幼儿生活乐趣促进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丰富幼儿园生活。茶厂幼儿园常开展的活动还有家长问卷,对家长开展公开课活动、“三八”节爱妈妈活动等,1999年第七届运动会茶厂幼儿园还邀请主管教育的县领导、政协领导参加,小朋友们精彩的表演受到了领导和家长们的好评。
  (李卫华)
  县一小
  【概述】 勐海县第一小学校位于勐海县城东、南海路42号,占地面积18亩,校舍建筑面积7630平方米。2000年有教职工113人,其中,离退休39人,在职人74人。在职教职工中,有党员12人,团员9人;具有大学文化11人,中专文化60人。享有专业技术职称72人,其中,中级职务35人,初级职务37人。有专职教师70人。学校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80人。是一所县属示范性小学。
  在1996〜200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到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教育新路子,开展学科教学创新实践,以少先队活动为龙头,开展第二课堂为突破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学校特色。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少先队大队部被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红旗大队”.和“雏鹰大队”;学校是全州“德育先进单位”。多年来,在勐海县教育局开展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活动中,成绩突出;学校工会是全国总工会命名的“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省总工会命名的“模范职工之家”,是全州“先进工会”。1998年9月,学校荣获勐海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名星学校”光荣称号。
  【全州电教工作会议在县一小召开】
  1996年3月200,西双版纳州电教工作会议在县一小召开,来自全州各学校的负责人、电教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全州电教工作取得的成绩,找岀了存在的问题;对电教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最后对今后电教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积极筹措资金,改善育人环境】1996年初,在校长付天奇的带领下,全部行政领导岀动,向社会各单位、个体大户求赞助,筹资7万余元。新建球场一块,改造旧球场一块。由教育局拨专款翻修了北教学楼地板1200平方米,并打磨成青一色水磨石地板,进一步改善了学校育人环境。
  【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为提高小学生防毒禁毒意识,县一小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千万不要吸毒》的录像片,还观看了电影《白粉妹》,并聘请公安局有关同志作专题讲座。学校还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开展宣传教育,严防社会上吸毒、贩毒分子对学生的腐蚀、侵袭伤害。
  【关心教育办实事】 勐海县检查院干警毕晋自被推选为县一小129班家长委员会委员以后,常把学校班集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尽其所能,常到学校帮助老师抓队列训练,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还抽空参加学生的野游活动,与学生交朋友,和老师一起探讨教育。一个星期天,他一人为129班修理课桌椅,从早上干到深夜11点,赢得师生的称赞。
  【教职工健康检查】1996年教师节前夕,一小在教育局工会的关心支持下,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格检查,发现教职工带有疾患,及时动员手术治疗,解除了健康隐患。学校还出资为教职工注射了乙肝疫苗。
  【参加全县教职工文艺汇演】1996年教师节,县教育局举办教职工文艺汇演,县一小排练了大型歌舞《同唱一首歌》及舞蹈《阿拉木汗》参加了汇演,并获好评。
  【电教课题实验获省奖】1995~1996年,县一小四年级三、四班接受了省电教课题“应用电教媒体优化中年级作文
  教学”的实验任务。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的两个班级学生作文能力都有所提高,作文教学初见成效。跟踪实验的付天奇校长及电教员刘红昌老师共同撰写了《应用电教媒体,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水平总结报告》参加省电教课题实验评比,获得了省级三等奖。《云南电教》刊载了县一小的实验报告,付天奇校长被评为“电教先进工作者”受省教委表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歌咏会】
  1996年10月11日,县一小在校园内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歌咏会”,全校24个教学班,1300多名学生参加了演出。通过高唱革命歌曲,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
  【参加县“庆祝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文艺晚会】1996年10月18日晚,县文化局在民族会堂举办“庆祝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文艺晚会,县一小排练了大型歌舞《东方红》,代表教育局参加了演出,为晚会拉开了序幕,节目演出成功,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
  【省示范性小学评估验收】1996年12月2日,云南省教委设备处李处长,州教委教育科卢科长,在县教育局长的陪同下,专程到勐海一小作“省级示范性小学”的评估验收。因学校硬件设施 (各种实验室)及教学设备达不到示范性小学要求标准,不予验收,待以后条件成熟再验收。
  【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1997年3月13日,县一小54位教师参加了勐海县首次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其中31名教师的口语水平达到了 “二级甲等”标准;18名达到“二级乙等”标准;还有5位教师达到“三级甲等”水平,95%以上教师取得了省语委颁发的“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合格证书”。
  【开展“远距离师资培训"】以1997年3月份开始,县一小教务处每逢双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各科教师观看“远距离师资培训”教学录相片,进行教师业务学习,通过观看培训教材,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改革课堂教学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教师大练基本功】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的要求,县一小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大练基本功”活动:进
  校、进课堂人人要讲普通话;开展“三笔字”(即毛笔、钢笔、粉笔)、“简笔画”练习。教务处专门聘请有专长的教师(本校的,外校的)上专题辅导课, 并给每一位教师发写字练习本,特制小黑板,要求教师每天利用课余坚持练习写字。规定每月必须向教务处提交4页以上字作业,教务处设专人对教师作业进行批阅、登记,列入教师业务考核。
  【教工集资扩大勤工俭学用房】县一小为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扩大勤工俭学用房,在缺少经费的情况下,校领导、工会积极动员全校教职工集资,共集资10万余元。耗资26万元,兴建起南海路右侧一幢一楼一底344平方米勤工俭学用房。
  【开展“我们的香港”读书活动】1997年5至6月;县一小在全体学生中开展 “我们的香港”读书活动。三至六年级学生人手一册《我们的香港》。学校号召学生利用课余星期天广泛阅读,各班利用班队活动集体学,红领巾广播室天天播送。五、六年级专门组织了 “我们的香港知识竞赛”,少先队大队部举办 “歌颂共产党,喜迎香港回归”演讲,使学生加深了对香港的认识、了解。
  【举行“迎香港回归祖国”游行活动】
  1997年6月300,由县一小牵头,联合二小、民小三所小学,举行了 “迎香港回归祖国”游行。两千余名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手持五星红旗香港区徽小旗帜、高举标语、走向街头,鼓号声、口号声此起彼伏,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教育作用。
  【学生误吃“安定”中毒】1997年9月300,县一小五(2)班学生李文,趁家长不备,从家中拿了一瓶“安定” 片到学校,班上同学误认为是校门外小摊点上卖的糖片(与药片一模一样),便抢了吃,造成12人中毒。因发现和抢救及时中毒严重的学生当日脱离了危险。学校对李文进行了严肃处理,开除其学籍,留校查看。李文家长负责支付一切医药费用,补偿学生损失。事后,学校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安全教育。
  【“树立革命理想,做革命事业接班人” 主题队会】1997年10月30,县一小少先队大队部举行“树革命理想,做革命事业接班人”主题队会。各中队选
  派代表上台演讲,在最后的自由上台演讲中,许多同学纷纷上台发表演说,把主题队会推向高潮,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电教课优课评选活动】1997年11月,县教研室举办的“电教课优课评选”活动在县一小电教室开展。学校为参赛教师提供了方便。县一小选派的参赛教师李萍获得了数学一等奖。
  【参加全州中小学文艺调演】1998年3月,云南省中小学生文艺比赛,西双版纳片区文艺调演在允景洪举行。县一小派出代表队参加调演。舞蹈《小龙宰》获得了省鼓励奖、州二等奖,《万事如意》获得了州比赛三等奖。
  【在全县职工广播操比赛中获冠军】
  1998年7月,县一小教师继1997年7月第一次职工广播体操比赛后,又参加了 “全县职工第八套广播体操比赛”,再次获得B组第一名。
  【县人大代表到校视察】1998年7月20,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一行15人,亲临县一小开展教育工作视察,学校领导向代表们汇报了学校工作情况,得到代表的好评,代表就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挂钩助校办实事】1998年9月3日,县人大组织与县一小挂钩单位的领导进校开座谈会,征求学校意见,会上一小校长汇报了学校工作情况以及各单位捐资使用情况。到会领导讲话肯定了学校取得的成绩,部分单位领导在会上表示给予资助,会后工交局给学校送来了一台29英寸“虹美牌”彩电。
  【抗洪赈灾捐款】1998年9月4日,县一小全体师生在校园里举行了 “抗洪赈灾捐款仪式”,全校1400多名师生纷纷捐款,向灾区人民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共捐款一万余元,寄给灾区人民。县广播电视局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
  【州长岩庄看望慰问教职工】1998年9月9日,县一小在校内举行“庆祝第十四个教师节座谈会”,州长岩庄在州教委、县政府、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来到县一小参加座谈会,看望和慰问教学一线的教职工。州长在会上讲了话,表达了对教职工的亲切问候,并表示今后要给予学校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开展公开教学活动】1998年9月22~11月6日,县一小教务处组织开展了公开教学活动,全校50余位教师讲了公开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学习,互相评课、教研,取人之长,补己之缺,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警民鱼水情深】1998年9月29日, 县一小四(4)、五(2)两个中队的少先队员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带着鲜花、松柏、蛋糕、慰问信,前往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住所慰问民警叔叔,感谢刑侦大队的民警叔叔破案件不畏难,为学校排忧解难办实事。刑侦大队干警列队欢迎同学们,少先队员给刑侦大队全体官兵赠送礼物,宣读了感谢信。第二天刑侦大队的领导带着全体官兵的心意回谢了少先队员,送来了200多本作业本及铅笔。
  【实施课程调整方案】1998年下旬,县一小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学校教务处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通知精神,并把课程调整方案一《云南省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调整意见》印发至各教研组,以具体贯彻实施,落实到位。
  【雏鹰文明行动宣言仪式】1999年3月5日,勐海一小少先队大队部在校园内举行“请让我来关心你一县一小雏鹰文明行动宣言仪式”。大会号召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雏鹰文明行动做文明小观众,文明小听众,文明小卫士,文明小使者,让文明之花遍开校园。下午各中队便付诸行动,开展了“请让我来关心你,学雷锋、学赖宁为民服务活动”,全体少先队员以中小队为单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孤寡老人家做好事。
  【学生闭中文获救】1999年3月5日,县一小三(2)班学生闭中文在玩耍中不小心从一中正在建盖中的教师宿舍楼三楼的脚手架上摔下来,危在旦夕,被110民警送往医院。因闭中文家贫如洗, 医院不予救治,学校领导及该生班主任赶到医院后,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相助, 并向院方提出要求救治,学校尽量想办法。校长回校査看保险单,全校1400多名学生恰恰就有闭中文一个没有参加保险。为救闭中文一命,学校领导发动全校师生捐款,师生共捐款3134元。经医生抢救,闭中文死里逃生。
  【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1999年3月270,县一小四年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到勐混烈士陵园扫墓,悼念革命烈士,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为烈士们扫了墓、敬献了鲜花,缅怀革命先烈。
  【迎“世博”安全教育主题大会】1999年3月31日,为迎接'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召开,勐海县一小在校园里召开了“迎世博安全教育”主题大会。特请了交警大队的罗教导员给同学们宣讲有关交通安全常识及交通法规、条例,交警讲完后,许多小同学上台即兴演讲,提高了认识。会上,交警大队还给学校赠送了两盒交通安全教育录像带。
  【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1999年4月5-10日,县一小在校园开展了优质课评选活动,参赛教师共12名,都是各年级教研组选拔出来的。通过5天的讲课评比,语文、数学各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鼓励奖三名,学校给他们颁发了奖状及资金。活动的开展,也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庆祝“六一”少先队检阅式】1999年6月1日,勐海县一小第三届“庆祝六一手拉手迈向二十一世纪第三届少先队检阅式”在校园内隆重举行。全校1300多名少先队员组成26个各具特色的方阵一一走过主席台,接受县上领导、各单位来宾和校领导及老师们的检阅°校外辅导员解放军叔叔,“手拉手” 小伙伴勐满乡88小学的师生,也都参加了检阅式。庆祝大会上,学校表彰了百名“好少年”,一批“特色队员”,14个“雏鹰假日小队”和优秀辅导员。
  【“三层次”文明班校检查验收】1999年6月21日,县教育局“三层次”文明班校检查验收组一行4人,到县一小进行检查验收。通过听、看、查、问、评,按目标要求严格打分,县一小实得分95.5分,达到了文明学校的要求。
  【学生统一到校吃早点】1999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县一小经职工大会讨论决定,学生早点在校集体用餐,目的是杜绝学生乱花钱,乱吃零食,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不良行为习惯。方案施行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园环境干净多了。为安全起见,学校专门成立了“安全卫生监督小组”。小组由专管后勤的副校长、校工会主席、校医、保卫等人组成。主要负责食品卫生、早餐质量、数量的监督检查。由于管理有方,开展顺利,利多弊少,得到绝大多数家长的支持。
  【“队旗伴着国旗飘,迎国庆,颂祖国” 方阵歌咏会】1999年9月28日,为庆祝国庆节,县一小在校园内举行“队旗伴着国旗飘,迎国庆,颂祖国”方阵歌咏会。全校少先队员以
  中队为单位,组成24个方阵,进行轮唱表演。少先队员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教师基本功一写字简笔画考试】1999年10月,州教委组织全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师基本功一写字,简笔画考试。县一小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都参加了考试,并取得了较好成绩,95%以上的教师考试合格。
  【迎澳门回归祖国庆祝活动】1999年12月18日上午,当迎接澳门回归祖国之际,县一小在校园内举行“迎澳门回归知识竞赛”活动。参赛以年级为单位,竞赛形式以必答、轮答、抢答为主,通过竞赛提高了同学们的认识。会后全校教师还参加了团县委在广场举行的升国旗,万人签名仪式活动,一小的百名少先队员还在广场上即兴作画,用手中画笔表达少年儿童对澳门回祖国的喜悦心情。
  【新千年元旦化妆舞会】1999年12月30日下午,县一小全体师生校园内举行了一台“迎新千年元旦化妆舞会。”在4棵挂满吉祥物,银光闪闪的圣诞树下,千余名化妆成各种“小动物”、“小卡通”人物的少先队员载歌载舞喜迎新千年的到来。化妆成圣诞老人的校长在4名小同学的相伴下,向全校同学赠送新年礼物——本精美相册,并向全校师生致以新千禧年祝福。
  【开设电脑课】1999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县一小建起了一个有28台电脑的微机室,并在学生中开设了微机课。还增设了电脑兴趣活动小组,培养电脑爱好者。学校还利用假期办电脑操作初级培训班,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操作电脑。
  【参加全州第十三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获奖】2000年2月,全州第十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景洪召开。勐海县一小派出代表队,代表全县小学生参加了比赛。在个人单项比赛中,获得了两个第一名,两个第二名,三个第三名,代表队荣获了全州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主题班会
  【认真贯彻“减负”精神】2000年3月,新学期开始之际,县一小为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央通知精神,并把“减负”具体落实到各科教学上。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结合贯彻落实“减负”精神,提高学生认识,在广大少先队员中开展了 “减负后我们干什么?”的专题讨论活动,并且召开了这一主题的演讲会,有效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片面的认识,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特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县广播电视局对县一小开展的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教师座班工作制】2000年4月,县一小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经行政会议多次讨论决定,教师工作实行座班制,每个职工,无论有无课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校上班,认真备课,上课,钻研业务,一心一意搞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益。
  【参观县民族小学】2000年5月4〜5日,县一小组织全校千余名师生前往县民族小学参观、学习,受到了县民族小学领导、师生们的热情接待。一小学生对民小同学礼貌、守纪、刻苦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表示赞叹,感触很深。最后,两校领导、教师还进行了座谈交流。
  【全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在一小举行】2000年5月10~13日,县教研
  室举办的全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在县一小举行。一小对竞赛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为参赛教师提供方便,热情帮助,使竞赛活动开展顺利,圆满成功。县一小参赛教师获得了本次大赛语文组第二名。
  【开展''课内活动课公开教学活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内活动课”是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探讨、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县一小教务处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开展“课内活动课”公开教学活动。活动于5月25日开始,到6月23日结束。历时一个月时间。活动课各班有各班的特色,都有鲜明的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学生吹、拉、弹、唱、缝、织、编、叠、雕、画,有讲、有练,烹饪献艺,手工制作,百科知识介绍。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好、中、差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了大语文教学思想,这种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通过互相听课学习,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最后各年级还评出一节优课,学校给予表扬、奖励。
  【计算机培训】 为推动学校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使教师尽快掌握先进的电教手段,县一小于2000年6~7月特聘县教研室王老师,配合学校电教员对全校教师进行为时一个月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培训时间是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分教研组进行,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98%的教师基本掌握了一般的操作程序,为下一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打下了基础。
  【“星星火炬代代相传”主题活动】2000年6月1日,县一小在校园内举行 “庆祝'六一’星星火炬代代相传”主题活动,全校24个班的文艺演出队为来宾、家长“手拉手”小对子们表演了26个精彩的文艺节目。
  【参加“古城访古文化"小记者采访团活动】2000年7月下旬,县一小4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建水参加《蜜蜂报》社举办的“古城访古文化小记者采访团活动”。县一小参加活动的同学积极写稿,9人获得奖励,有4名同学被正式吸收的《蜜蜂报》小记者。
  【举办“新时期家庭教育”及“少先队工作”讲座】2000年8月21~22H 晚,县一小在民族会堂举办“新时期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特聘请辛勤作家为全校1300多位家长讲课,传授如何当好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经验。学校给每位家长订了《跨世纪家庭教育》一书。23日,学校又聘请辛勤老师为全体教师作“新时期少先队工作” 的专题讲座,以促进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开拓创新。
  【成立《蜜蜂报》小记者站】2000年9月新学年开始之际,在少先队大队部的积极筹划及《蜜蜂报》编辑部同志的帮助下,县一小《蜜蜂报》小记者站正式挂牌成立。小记者站由31名队员组成。小记者利用每周兴趣活动时间及节假日开展采访活动,把边疆风土人情,新人新事写成报道稿投交 《蜜蜂报》社。
  【学生暑假作业手工作品展示活动】2000年9月8日,县一小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暑假作业手工作品展示”活动。同学们把自己假期动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假期优秀作业拿到学校展示给大家看。年级之间、各班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观摩、学习,促进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雏鹰活动”展示会】2000年10月13日,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纪念日。县一小少先队大队部结合纪念活动,在少先队员中开展“雏鹰活动展示会”活动,以检查同学们“五自”能力。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烹饪品尝、凉拌比赛、玩具竞技、体育,还有游戏等。“小雏鹰”们尽显风采。
  [“如何做个好妈妈”演讲比赛】 为提高女教工的素养,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县一小工会、女工委员会于2000年10月16日晚在学校内举行 “如何做个好妈妈”演讲比赛,有6位女教师参加了比赛,最后评岀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鼓励奖三名,学校给予了奖励。
  【校务公开检查】2000年10月25日,州教育工会,景洪市教育工会领导,各中小学工会主席组成的“校务公开检查组"一行29人,到县一小检查校务公开情况。通过听汇报,查阅有关资料,对县一小工会工作,校务公开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学校收费情况检查】2000年10月16日,州物价局、州教委督导室、勐海县物价局、教育局督导室、县监察局领导一行7人到县一小检査学校收费情况。通过听汇报,翻阅收费帐目、票据,寻问有关情况,对县一小坚持亮版收费,列表公布,增加透明度的做法给予好评,对代收费项目的具体经办提岀了建议,并指示要在今后重新启用“学校收费登记册”。
  【多媒体仪器进课堂】 为使教师尽快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形势,加快学校教改步伐,县一小自筹经费,于2000年10月购进一台4万多元的投影机和实物投影仪。加上学校仅有的VCD音响设备,改造体育教材保管室作教室的办法,创建了一个简易的多媒体教室,并在11月初学校公开教学活动周中投入使用。三(1)班的数学教师率先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运用电脑操作技术上了一节“两步计算应用题”公开教学课。掀开了县一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教学的新的一页。
  【开展“公开教学活动周”活动】
  1996〜2000年5月中,勐海县一小教务处开展全校性的“公开教学活动周” 活动。在活动周内,各科教师人人上一至二节公开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探讨课堂教学模式,评出优质课,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友好往来】1996~2000年,县一小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教师,特别是毕业班教师到景洪市一小、市二小、允小
  校园一角参观,听课学习,曾组织全校教师到昆明春城小学参观;组织部分教师到思茅市一小、二小、大地阳光学校学习参观、向邻近的兄弟学校取径。在近几年中,也有许多兄弟学校来县一小参观访问,其中,勐腊县一小全体教师、校领导班子二次到过县一小,宣威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培训班的全体学员,景洪市教育工会及中小学工会主席,景洪市嘎栋乡各校领导,勐海县布朗山乡、勐往乡、勐冈乡等学校的领导、教师都到过一小参观学习,增进了校际之间的友谊。
  【教学竞赛获奖】1996~2000年,在州、县级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中,县一小都分别派出教师参赛,荣获过州数学竞赛二等奖2人次,语文课内活动课比赛二等奖1次,社会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1次。县思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名,数学竞赛一等奖2人次,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自然课堂教学录像评比获省级三等奖1次。
  【论文评比获奖】1996〜2000年期间,县一小教师积极撰稿,参加省州县论文评比,获省社会课论文评比一等奖1人,省语文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州语文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优秀论文奖11人,数学论文评选优秀奖1人。县电教论文评选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活动奖】1996~2000年期间,在全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活动中,勐海县一小语文、数学、思品、自然教师多次荣获教育局颁发的教学质量奖。1996年度学校获“县综合评比一等奖”,教师一等奖10名,三等奖2名;1997年度获一等奖6名;1998年度获一等奖9名,二等奖8名;1999年度一等奖8名,二等奖4名。
  【教师制作的电教灯片、教具获奖】1996、1998、1999年,勐海县教育局电教室分别举办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电教灯片制作、教具制作评奖活动,县一小教师积极每年参赛,共获灯片制作一等奖11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15名;教具制作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
  【开展普法宣传教育】1996〜2000年
  以来,县一小在全校学生中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如晨会、班会、队会、校会等,以录像,参加游行宣传活动,召开主题大会,聘请司法机关工作人员、领导作专题讲座,参加普法考试, 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签字仪式等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了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访未成年人犯罪法》、傑毒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国旗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
  【学生办起手抄报】 县一小在深化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创办了《手抄报》。《手抄报》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出一期,以专栏形式让各班《手抄报》与全校小读者见面。张张小报出自全班每个学生之手,学生自己撰稿或作文章摘要,自己命题、设计刊头,自己编辑、排版、手工抄写,许多小报版面设计新颖,富于创新,很有可读性。《手抄报》的创办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学校大语文教学的体现。
  【红领巾广播室】 县一小为充分发挥广播的宣传、教育作用,专门成立了学校“红领巾广播室”。广播员由高年级各班选派轮流播音。广播室每天课间操后开播,播音的内容有:通报每天值日情况;播诵广播室小通讯员及同学来稿、校内外新闻、时事;好人好事及报刊文摘;播放每周一歌,内容丰富,受到学生喜爱。
  【红领巾值勤制】1996年以来,县一小常年坚持红领巾校门口值勤制。高年级每周派出一个中队担任值勤任务。每天少先队员以小队为单位,清晨7点以前,中午2点以前到位,臂戴值勤标志,分两列纵队站立于学校大门口迎候各位老师、同学进校,见到老师敬礼、问早、问好,检查登记迟到、不佩戴红
  领巾到校的情况。并到红领巾广播室通报当天的值日情况,每天下午负责全校各班卫生检査。
  【领导班子值周制】 多年来,县一小一直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周制度。每天清晨7点以前,中午2点以前到位,巡视、检查、督促、维护校园卫生、学生安全、处理好校内突发事件,做好值周记录,周一主持升旗仪式及晨会讲话。
  【召开师生冬季田径运动会】 为全面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勐海县一小每年12月上旬定期召开一次师生冬季田径运动会,迄今为止召开了26届。运动会规模庞大,全校千余名师生人人参加。运动项目齐全,分集体、个人两大类。单项比赛前6名记入团体总分,以年级组得分多少记入团体总分排列名次。学校给个人前三名、团体前两名颁发奖状、奖品、奖金。
  【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检测】 自《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布以来,县一小每年都严格参照《标准》,对每一位适龄应测对象进行一次达标检测,并认真进行达标统计,登记入册。
  【学生“团体平安保险”、“医疗保险”】
  1996〜2000年期间,县一小每年与县保险公司配合,给全校99%以上学生进行“学生团体平安保险”和“医疗保险”。
  手拉手、心连心,小伙伴献爱心
  【扶贫救济献爱心】1996〜2000年, 勐海县一小在学生中每年开展扶贫救济献爱心活动,五年中为勐海县遭洪灾、火灾群众,给贫困山区小朋友和 “手拉手”小对子,给本校贫困同学、病危学生、患病同学及“保护母亲
  河”、“爱心献功臣”活动等捐款21955余元,捐衣捐物38385件。
  【“雏鹰”卡拉0K大赛】1996〜2000年以来,县一小少先队大队部,音乐教师,在学生中开展了三届“雏鹰” 卡拉OK大赛活动。每次活动都有百余名小歌手参赛,每次大赛都以初赛、预赛、最后决赛的形式进行。专设评委,认真打分,评岀优秀小歌手,以前三名给予奖励,培养了一批批小音乐爱好者。
  【开展“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活动】 勐海县一小少先队大队部积极响应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的号召,自1995年以来,在全校少先队员中开展“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大队部具体深入实施了 “雏鹰奖章争章”、“雏鹰假日小队”、“手拉手
  解困救助”、“’五自’学习实践”四项主体活动。1996~2000年,全体少先队员共争得“雏鹰奖章”8000余枚,其中学生潘婷、王婷妮、阮涛分别获得省少工委颁发的“二级星星火炬奖章”表彰;大队辅导员魏亚玲、辅导员黄桂芝分别获“二级星星火炬奖章”表彰;在“手拉手”活动中,五、六年级少先队员分别与昆明春城小学、布朗山曼果村南很小学、曼歪小学、章家小学,勐阿贺建小学、勐满88小学、勐宋中心小学部分班级学生共结成对子1352对。每当学校节日庆典,一小少先队员聘请小对子到县城参加庆典活动。一小少先队员利用郊游、假日时间走进村寨与小对子见面,开展访贫问苦,资助“手拉手、心连心”小伙伴活动,当听到小对子辍学的消息,一小同学亲自到寨子一家一户把小对子请回学校读书,六(4)班同学罗娇获“全国手拉手活动”奖章。学校还结合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在队员中实施“五自”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提高队员的整体素质;大队部、各中队帮助队员组建各具特色的“雏鹰假日小队”,各小队利用假日开展学习、劳动、文体、助残、敬老、做好事等活动。1999、2000年“六一”节。学校对开展活动岀色的24个“假日小队”进行了表彰。其中五(1)中队的“金孔雀小队”得到全国少工委“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的表彰。
  【教研活动】勐海县一小在多年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认真抓好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全校70名任课教师,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组成17个教研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单周各小组集体备课、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习业务知识;双周分语、数两大组观看教学录相,学习外地先进教学经验。
  【汇编《教师论文集》】 勐海县一小自1995年以来,要求每位教师每年撰写一篇教学经验、体会、教学论文,经教务处收集、整理、装订、汇编成 《教师论文集》,供全校教师传阅,相互借鉴。
  【创办《红领巾月报》】 勐海县一小少先队大队部自1998年开始,创办了 《红领巾月报》,每月定期出版。《月报》以刊载少先队工作目标,少先队活动内容,报到好人好事,校内外新闻及国家大事要事等为内容,供全校少先队员阅读。
  庆祝敬老节
  【九九重阳敬老活动】1996〜2000年,每逢“敬老节”。县一小学生都要以年级为单位,购买礼品,写慰问信,把学校50岁以上的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请进学校,召开敬老献爱心活动。部分班队学生还带上鸡蛋、水果、蛋糕、柴火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家,或到干休所慰问老干部。
  【教职工大会制】 勐海县一小工会自1985年以来,每学期开学初都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由大会主席团执行会议议程,听取、审议、通过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财务工作报告及规章制度,征集提案,评议主要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工会民主监督,参与管理的职能。
  (仓亚萍)
  县二小
  【概述】1994年9月,由于勐海县城一年级招生需要,原“勐海县民族小学”更名为“勐海县第二小学”,换牌后的勐海县二小同时招收农村寄读班和县城一年级的学生。从此,县二小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96〜2000年度,学校共毕业14个班642人,升入上一级学校639人,升学率99.5%o
  1997年,县教育局补助10万元,学校集资7万元,在校园内修了第二块水泥球场。球场四周铺上水泥预制板,校园四周砌起花池,种上草木。学校大门由原简陋的铁门改建成具有左右两间门市和一道大门的综合建筑。1998年,学校将原米线厂转让给的地皮以10万元又转让给勐阿糖厂,县政府和教育局补助15万元,两笔款项合购象山镇办公楼,用于老师办公。1999年,勐阿糖厂赞助学校4万元,修建学生洗浴室和改建校园。2000年县二小有在校学生12个班°其中,县城学生7个班,寄宿制学生5个班。全校教职工46人,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其中中级职称16人,初级职称20人。
  【德育工作】1996~2000年,二小在党支部领导下组成了党、政、工、团、队、班主任、科任老师为主的德育网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基础道德、法纪、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团结友好、健康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为多渠道实施德育工作,二小不但认真上好思品课、周会课,少先队活动课,还有目的的组织以德育为主的课外活动:一、坚持每周一次升旗仪式;二、结合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及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三、在每年的六一和国庆节,组织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四、开展 “禁毒、法纪、防火”等专题讲座,请相关单位的同志到校讲课;五、开展 “迎香港、澳门回归”、“环保”等知识竞赛,让同学们在竞赛中受到教育;六、开展奖惩活动,表彰三好生、优秀队干、队员、全勤生、进步生,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在活动中,同学们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校风校貌大为改观。诲人不倦
  【教学工作】 学校换牌后,继续招收各乡镇宿制班学生,同时开始招收县城一年级学生。由于寄宿制学生补助金的减少,生源质量随之受到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学校领导和教师不气馁,认真带好每一个班,教好每一个学生。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寄宿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仅短短的两年时间,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县城普通班学生在每学年的期末统考中,考试成绩与周边学校平分秋色。老师也有20多人次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奖。
  为了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组织了语文、数学、副科三个教研组,每周星期一、二、三分别活动两个小时。老师们在活动中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训练基本功,制作教具,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各教研组还分别组织作文、普通话朗读、数学的竞赛活动;组织故事会;组织手工作品、书法、绘画展;组织文艺演出、体育运动会等活动,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学校还组织了音乐、美术、舞蹈、编织、刺绣、篮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三节定期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
  【后勤工作】1996~2000年,二小全体职工勤勤恳恳地工作,服务育人两不误。炊事班的职工做到饭熟菜香,多年来未发生过食物卫生安全事故。宿舍卫生由专人管理,定期进行评比打分,奖惩分明。学校医务有教师专管,学生生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学校图书、治安也有专人管理,各项工作井井有条。
  【学校及一批教师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1997年,学校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获迎香港回归组织奖,2000年,又被评为州级文明学校,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奖及获县职工文艺比赛舞蹈组组织奖。学校也涌现了一批先进教师:张承品、蒋惠娣、朱秀清、周惠芳、全树美、合惠华等先后受到上级的表彰。
  [“纪念红军胜利60周年”知识竞赛】
  1996年9〜11月,县二小少先队组织全体队员在队活动时间学习红军长征胜利有关知识。1996年11月5日,大队组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知识竞赛》,中高年级每班三名选手以笔答形式参赛。李焕英、梅住等25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
  【悼念邓小平逝世】1997年2月19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邓小平病逝。二小全体师生得知这一消息,心情十分沉重,学校组织收看北京为邓小平举行的追悼会实况,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随后,学校还组织师生收看了邓小平同志骨灰抛撒仪式和反映邓小平一生革命经历的电视节目。
  【开展迎香港回归庆祝活动】1997年5月22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6月1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迎香港回归文娱晚会;6月,校工会组织县二小教工迎香港回必书画展暨花卉展;6月29日,全校师生参加县教育局举办的《迎香港回归书画展剪彩仪式和游行活动;6月30日午夜,学校组织师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中英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实况转播。1997年7月1日,被英帝国主义侵占百年的香港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学校利用这一契机,开展一系列迎香港回归的庆祝活动;7月3日,学校订购了《我们的香港》一书,让学生人手一册,由少先队辅导员组织学习。
  在迎香港回归的日子里,二小全体师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开展基础道德教育】1997〜1998年,学校根据国家教委提出的“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就是要开展基础道德教育” 的指示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礼貌、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关心他人、热爱劳动、尊老爱幼、艰苦朴素” 等七项道德教育,各班主任利用周会课时间,以主题讨论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期未,学校对各班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表彰,201位同学获得基础道德单项奖。1998年下学期,学校开展“争做文明小公民”的比赛活动,学年末,评出的24位文明小公民受到学校表彰。
  【首届环保知识竞赛】1997〜1998年,学校组织各班同学开展“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环保知识学习,学习内容由自然老师编写,各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组织学习,学校于1998年4月10日组织《县二小首届环保知识竞赛》,竞赛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口答的形式比赛。经过紧张的角逐,六年级34班、五年级38班,四年级39班分别获该年级组第一名,这次学习,使同学们学到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县二小与西定曼玛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 勐海县西定乡曼玛小学是一所边远山区的寄宿制小学,办学条件较差。二小决定与该校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1998年5月13日,在校长张承品的带领下,一辆汽车满载学校赠送的衣物床架、学习用品、棉絮、粉笔等物品和师生捐赠的2218件衣物,965件学习用品,274本课外读物,沿着曲折小路,把二小全体师生的爱心。
  为灾区群众捐款
  送到曼玛小学,受到当地领导、群众和师生的热烈欢迎。
  【师生开展抗洪赈灾活动】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灾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县二小全体师生的心,1998年9月11日,全体师生开展赈灾捐赠活动,师生们踊跃捐款捐物,向灾区人民献上自己一片诚挚的爱心。当天,全校师生共捐资1548元,捐物256件。
  【“祖国在我心中”组画活动】1998年11月10日,学校组织各班在学校操场进行《祖国在我心中组画》活动。全校十个班级各自在操场中划定的地域作画,各班同学根据本班的题目,总体构思,全员动手,用彩笔在操场描绘一幅幅美好的画卷,表达同学们热爱祖国的美好心愿,1999年4月18日,全校以班为单位,又组织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地板画大赛。这次比赛,六年级组38班,五年级组40班,四年级组43班,低年级组二年级,分别获各年级组的第一名,学校为获奖班级颁发奖金。
  【迎澳门回归庆祝活动】1999年12月底,澳门将离开葡萄牙政府的管辖,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结束
  屈辱历史的又一盛事。二小在迎澳门回归的日子里,组织师生阅读《我们的澳门》一书。12月3日和12月10日,教工以工会小组为单位,学校少先队以中队为单位,分别进行澳门知识竞赛,获胜组分别颁发奖金。12月30日是澳门回归的日子,学校组织师生收看了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电视转播。
  在迎澳门回归的日子里,全体师生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开设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是人生第一需要。我们教育的对象,都是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未成年人。针对这一情况,县二小开设了防火、交通、用电、郊游、游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2000年3月,全校组织师生观看郊游安全录像,4月7日,请消防大队的领导到校宣讲消防知识;交警大队的领导给学校送来交通安全的录像带,学校组织同学观看。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全校师生都学到了一定的安全常识。
  【开展“运用电教常规媒体改进课堂教学和开展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实验启动仪式】 素质教育是教改的方向。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是每个教育工
  作者面临的大难题。县二小和县电教室联合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常规媒体改进课堂教学和开展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实验。通过实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十特长的人才,把县二小办成具有现代气息,又有版纳艺术特色的学校。实验得到了州教委、县人大、县政协、县教育局、县文体局、县民宗局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2000年5月30日,实验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全体教工将迎接新的挑战。
  【普通话水平测试】 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功。1995~1996年,县二小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普通话水平测试》一书,并请州师范王劲松老师给予辅导,各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互教互学,不断提高各自的普通话水平,1997年3月,全体教师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96%的老师取得合格证书。
  【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多年来,二小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促进互相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州、县优质课大奖赛,获奖情况如下表:
  【32班黄才丹同学因车祸死亡】1996年10月23日清晨,大雾笼罩勐海县城,县二小全体住校生按常规做早操。体育老师按班级整理队伍后,同学们按顺序到大街上跑步。黄才丹同学在人行道上奔跑,跑到工商银行附近向左拐弯时,迎面撞在快速行驶的县政府三菱车的保险杆上甩出5米多。师生及时将其送到县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当天上行8:40时心脏停止跳动。
  【42班李小坤同学在流沙河落水身亡】
  1999年11月21日星期天,42班李
  小坤、梭二等几位同学自行到流沙河
  玩耍。李小坤在河中追捞拖鞋时不慎落入深水坑中,溺水失踪,经家长、全体师生、消防支队官兵全力查找,仍不见踪影。
  【工会、少先队工作】 二小的工会工作开展得认真有序。多年来,二小工会在上级党、政、工的领导下,在校行政的支持配合下,认真履行工会职责,团结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开展职业道德和师德教育、深化“树、创、献”活动,结合教学工作开展各种教导活动和职工文体活动、关心慰问教职工为职工排忧解难,对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小少先队大队部遵照《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的章程要求,定期发展新队员,以德育为中心,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组织冬游、春游、六一活动,“雏鹰奖章”歌泳比赛等丰富多采的少先队活动,让队员们寓教于乐,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锻炼成长。
  (朱秀清)
  民族小学
  【概述】勐海县民族小学座落在昆洛公路沿线勐海县城西郊佛双路170号,是一所云南省定寄宿制民族小学。学
  校始建于1984年,旧址布朗山乡中心小学。1987年9月迁至勐海县城(今勐海县二小),1994年9月从县城迁至现址(原勐海县第三小学和教师进修学校)。学校面向全县14个乡(镇)招收四年级结业后的少数民族学生和附近单位、村寨一年级到四年级适龄儿童入学。从1996~1999年,共招收五年级18个班,学生788人。小学毕业生723人,已全部升入省、州民族中学、县一中和乡级中学,升学率100%o从1996~1999年学校共投入基础建设资金350余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先后建起了教学楼、综合楼、多功能育人场地、田径运动场,灯光篮球场,教职工宿舍、校门、围墙、厕所等,设立了电教室、阅览室、大小会议室、工会活动室、劳技室、德育室等,为教职工解决了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城市用电、地下优质水源等生活设施。为各班配备了录音机,投影仪及录音带,灯片,克服了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枯糙无味的教学方法。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重,注重“五育”并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培训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1996年以来,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儿童基金会授予“女童教育先进单位”,被云南省教委授予“云南省先进民族小学”和“云南省口腔保健工作先进单位”,被州委、州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和“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州教委授予“文明学校”。1997年荣获全州“教学质量优秀奖”,1997年、1998年、1999年三年连续获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第一名”,1999年被教育局总支评为“优秀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民小高级教师、州人大代表曾兰芳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张兴胜被云南省教委授予“口腔保健先进个人”称号,杨韶洪参加全省小学教师基本功全能竞赛,荣获“三等奖”,杨争艳被评为省“优秀春蕾园丁”,左美仙被评为省“优秀教师”。
  1996年,全校有13个教学班和一个学前班,学生55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42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9.92%,小学毕业生202人,全部升入初中,升学率100%o教职工50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2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o全校占地面积67亩,建筑面积3780平方米。图书配备2000册。
  1997年班级数和上年相同,学生56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61人,占学生总数81.89%,小学毕业生193人,全部升入初中升学率100%,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专任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29人,二级教师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学校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与上年相同,图书配备2272册,比上年增加272册。
  1998年,班级和上年相同,学生53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61人,占学生总数的78.19%,毕业学生173人,全部升入初中,升学率100%,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专任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2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o占地面积和上年相同,建筑面积442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70平方米,图书配备3270册,比上年增加998册。
  1999年,班级数和上年相同,学生51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16人,占学生总数的78.19%,毕业生164人,全部升入初中,升学率100%o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专任教师中有小学高级教师14人,一级教师2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占地面积与上年相同,建筑面积514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721平方米。图书配备3370®,比上年增加100册。
  2000年有14个教学班和一个学前班,在校学生57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73人,占学生总数的82.4%o小学毕业生189人,全部升入各类初中,升学率为100%,教职工57人,其中有专任教师42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22人,专科学历5人,占教师的ll%o中专学历3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校舍建筑面积5141平方米,共有图书7200册,电子计算机22台。
  【劳动技术教育】 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开齐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外,还根据学校有利条件和当地农村学生的实际,开设缝纫、刺绣、毛线编织、水稻、甘蔗、玉米、大棚疏菜种植技术和农药、化肥使用技术等劳动技术实践课。哈尼族同学唐明明设计、剌秀的《哈尼包》参加全国青少年手工艺品展,荣获 "三等奖"。
  【女童教育】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促进贫困地区女童教育项目在勐海县实施,县民小被列入项目学校,
  到1999年止,共招收全县各乡镇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女童120名。这些女童得到省妇联的支持并给予特殊照顾,省妇联每月拨给每个女童30元的生活补助费,该项目曾受到国家教委和云南省教委的表彰。第一届女童班学生玉儿丙被评为全国百名“春蕾女童”。第二届女童班学生黄玉梅被评为云南省百名“春蕾女童”。该项目还得到香港知名人士宋龄女士和西双版纳宏成有限公司的资助。1996年12月,国家儿童部部长到校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并赠送了照相机、电子琴、书包。
  【科技兴趣活动】1996年5月,学校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勐海县民族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管理办法》,决定开展科技教育兴趣活动,成立气象观测、水文观测、天文观测、种植、养殖、花卉园艺、小制作、小发明、民族传统手工艺(缝纫、刺绣、毛线编织)、计算机培训、体育、文娱、美术、自然13个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二节课开展活动,每年进行一至二次有主题的科技兴趣活动,曾开展过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培训、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甜瓜种植技术培训、甘蔗种植技术培训和农药、化肥使用技术培训等活动。
  【挪威NLM组织援助项目】1997年1月挪威NLM民间组织援助项目在民族小学实施,共投入资金20万元,分批为学校配备了电脑、复印机、录音机、投影机、影碟机光盘、体育、音乐器材等设备。
  【建盖综合实验楼】1997年9月,世界银行“贫四”项目在民小开始实施,共投入资金446958.88元。建盖砖混二楼一底综合实验楼,1997年9月破土动工,1998年3月竣工,建筑面积为719.2平方米。综合楼的建成,解决了学校的电脑室、德育室、图书阅览室、会议室、少先队活动室、电脑打印室和办公用房。
  【养成教育】1998年,民族小学被云南省教委列为《云南省养成教育科研课题》的项目学校,并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良好健身习惯的养成,良好守纪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实验,该课题将接受云南省教委的评估验收。
  【建立学校规章制度】1996年,勐海县民族小学党、政、工联席会议研究、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实施了《勐海县民族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方案。并发至教职工人手1册。
  1998年全校通过了《严禁在校园内赌博的决定》和《严禁在校园内放养家畜家禽的决定》。
  1999年重新修订和出台《勐海县民族小学教育管理制度》并发至教职工人手1册。
  2000年,县民小第六届第二次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勐海县民族小学校务公开实施意见》,修改了《勐海县民族小学教育管理办法》。
  【教师住宅楼】 于1998年5月29日破土动工,建筑面积769.32平方米,为四层楼的砖混结构,总投资为517238.41元。于2000年4月26日竣工。
  【修建运动场】 于1998年10月破土动工,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环行跑道200米,总投资85000.00元。在修建过程中,得到了勐海县公路养护总段的大力支持,于1998年11月底竣工。
  【开办布朗山班】 为了配合西部大开发,扶持和发展布朗山教育,使贫困的布朗山少数民族儿童有更好的学习机会,帮助布朗山培养一批合格的小学毕业生。2000年9月,民族小学招收了一个布朗山班共39名少数民族儿童。其中布朗族13人,哈尼族19人,拉祜族5人,壮族1人。男生22名,女生17名,班主任康叶凤。
  【被命名为“云南省一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2000年9月19日,由云南省教委、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西双版纳州科协、教委一行17人组成的专家小组,在党乐群教授的带领下,对励海县民族小学申报的“云南省一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进行评估验收。12月正式命名勐海县民族小学为“云南省一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被命名为“体育传统学校”】2000年1月200,西双版纳州文体局正式命名县民小为“体育传统学校”。
  【省教委领导到县民小视察指导工作】
  2000年3月160,参加云南省“世界银行贷款'贫四'项目会议”官员在省教委马有良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
  民小视察指导工作。
  6月7日,参加“云南省集中办学收缩校点勐海现场会”的省及各地、州、市教委官员在云南省教委主任杨崇龙的带领下到勐海县民族小学视察指导工作。杨主任具体寻问了有关学校建设办学情况,对学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
  (殷荣昌杨韶洪)
  县一中
  【概述】勐海一中位于勐海县城东新茶路七号,东邻菜园新村,南邻茶叶有限公司,西邻建筑公司,北邻景龙乡,占地面积73.8亩,是勐海县唯一的一所省二级二等完全中学。校内主要建筑有办公楼一幢,教学楼二幢实验图书资料楼一幢,教师宿舍九幢,学生宿室楼一幢,操场一块,篮球场二块,足球场一块,体育运动场一个,园丁苑一块,建筑面积23608.34平方米,比1995年8071.45平方米增长192.5%。学校配有语言、音乐学习系统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校图书资料室藏书15000册,比1995年13000册增长15.4%,学校各学科实验设备完善,实验开出率达95%以上。
  学校在岗教职工100人,离退休25人,有党员32人,团员5人。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42人,二级教师27人,三级教师1人,具有大学本科文凭32人,大专文凭46人。
  1996〜2000年,学校招收初中引个班,高中11个班,招收初高中学生1600人。初中毕业生考入高中、职高383人,考入中专209人。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230人,考入大中专224人。学校高考获全州第一名,中考1996、1997、1998、1999年连获全州三县一中第一名,2000年髙考升学率达85%以上。
  1996〜2000年,学校组织师生参加省、州、县体育竞赛16项,其中1996年5项、1997年4项、1998年3项、1999年2项、2000年2项。比赛中学校学生创西双版纳州举重纪录2项,校教职工篮球队在勐海县各类篮球赛中获冠军2次,亚军5次。五年中,学校定期举办学生篮球、足球、田径运动会15次,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开展冬季运动会5次。2000年5月15日,学校被西双版纳州文
  体局命名为“西双版纳州体育传统项目
  学校”。
  学校勤工俭学以种植业为主,有农业生产基地300亩,比1995年90亩增长233.3%。基地实际种植面积242.9亩,比1995年90亩增长169.8%,其中甘蔗种植204.6亩,茶叶种植23.3亩,桃李种植12亩,经济林木种植3亩。
  学校政教处、工会、团委坚持以德育为首,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开展德育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五年来,坚持在每年重大节假日及庆典活动中组织师生开展文艺联欢晚会、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献爱心、学雷锋做好事、花卉书法摄影展等大型活动44次。学校1998年6月被勐海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同年10月、12月先后被西双版纳州教委和云南省教委命名为州、省两级“文明学校”,1999年4月被勐海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2000年5月被勐海县委、县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校党支部1996~1998年被勐海县委、县机关工委、县教育党总支评为“先进党支部”。
  【获“青春杯”篮球赛冠军】1996年1月,勐海县一中选派青年教职工男女篮球队各一支,参加在勐海县城举办的“勐海县'青春杯'篮球赛”,获女队冠军,男队亚军。
  【创“省'四青'运动会”新记录】 (参看“竞技体育”相关条目)
  【获“园丁杯”篮球赛冠军】1997年1月20〜280,海一中派出三个代表队参加勐海县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第四“园丁杯”篮球运动会获女队冠军、男子一队亚军、二队第八名。
  高一年级进行军体拳表演【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1997年3月,勐海一中组建成立“为民服务” 活动小组,号召全校学生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截止1997年12月,学生做好事2625件次。
  【举办"绿荫杯”足球赛】1997年3月24日~4月22日,勐海一中在校足球场举行第五届“绿荫杯”学生足球运动会,运动会设初中、高中两个赛组,对各组前三名给予奖励。
  【参加全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尖子赛】
  1997年4月,勐海一中选派校尖子运动员参加西双版纳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尖子赛,有1名运动员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4名运动员达及格标准。
  【成人宣誓活动】1997年5月4日,勐海一中团委组织全校86名年满18岁学生参加由团委在县一小举行的成人宣誓仪式。晚参加“五四” 文艺演出。
  【读书竞赛活动】1997年5月270,海县一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我们的香港》读书活动征答竞赛,参赛答卷100份,选送24份优秀卷报县教育局。
  【助残活动】1997年5月280, 海县一中组织全校师生为残疾人捐款1600多元,并组织学生对本校残疾师生进行慰问,为他们做好事。
  【迎回归花卉展】1997年5月28日~6月3日,勐海一中工会在校会议室举办教职工迎香港回归花卉展,参展花卉46盆,经打分评比,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给予奖励。
  【校园柏油路建成】1997年6〜9月,勐海一中自筹资金,由勐海县公路养护段施工承建的1600平方米校园柏油路,历时四个月完工,工程质量合格。
  【参加课堂教学大奖赛】1997年9月11日,勐海一中选派数学、英语学科部分教师,参加勐海县教育局在县一中进行的全县初中数学、英语课堂大奖赛,全县24名参赛教师经评委评定,县一中李丽老师获初中数学教学一等奖,王迎春老师获英语教学一等奖。
  【举办“团结奋进、再创辉煌”主题团会】1997年9月170,海一中团委在校阶梯教室举行“团结奋进、再创辉煌”迎十五大专题团会,会上县一中团委书记作了《勐海一中团委辉煌的五年》工作报告,团县委及县一中领导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
  【成立文明监督小组】 经勐海一中政教处筹备,校学生会文明监督小组于1997年9月23日成立。文明监督小组由55名学生会成员组成,在校政教处具体指导下,依据《勐海一中文明监督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全校文明创建监督检查工作,对师生员工及家属进行文明监督,对违反校文明公约、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美化、绿化、净化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和惩处。
  冲刺
  【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经勐海一中团委筹备,1997年11月13日在校阶梯教室举行勐海一中青年志原者服务队授旗仪式,宣布由140名学生组成的勐海一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服务队由校团委具体领导,本着向社会奉献我们的爱心,让我们的空间更洁净,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和爱心,立足学校,服务社会的宗旨,在校内外开展义务服务工作。
  【友好往来】1997年11月14日、210,勐往中学19名教师,西定中学20名老师先后到勐海一中参观学习,并组织座谈会互相交流和研究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1999年10月9日,应勐阿糖厂邀请,勐海一中团委组织校鲜花队,鼓号队及旗队到勐阿糖厂参加 “全州糖业系统运动会开幕式”。12月2日,受勐海县民政局委托到县金穗宾馆欢送退伍老兵。12月290,受县广电局委托,县一中选拨20名高中生参加广播播音员委培生考试。
  【创西双版纳州举重新纪录】 (参看
  “竞技体育”相关条目)
  【成立校庆筹备工作小组】 经勐海一中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勐海一中建校四十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小组于1998年2月成立。工作小组由校史编撰、校友联系、纪念册编撰、校史展览、校园建设规划、文艺、体育、生活服务八个组组成,各小组于成立之日开始校庆筹备工作,历时十个月于1998年12月13日结束工作。
  【出版校庆纪念册】 勐海一中建校四十周年校庆纪念册《人才的摇蓝》一书于1998年10月正式出版。该纪念册由题词、勐海一中简介,校长致词、领导就是服务、硕果累累、园丁风彩、教工活动、劳动技能教育、第二课堂、文艺风景线、基地建设、来访视察、心系学校、历史足迹、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德育广场、教学天地、体育揽胜、春满校园、团队活动20个部分组成,收集题词10幅、历史图片资料147张,全面反映了勐海一中四十年办学历史和辉煌成就。
  【校园建设】 由勐海县建筑公
  司承建,学校投资83.97万元的勐海一中园丁苑、校门、租赁房、花池、草坪、亭子,雕塑支座,升旗台及其他附属工程,1998年3月破土施工,历时八个月于1998年10月交付使用。该工程建设面积11728.89平方米,工程质量合格。
  【编印校史】 《勐海县第一中学建校四十周年校史》一书1998年3月由校史编撰组着于编写,1998年7月定搞,10月由勐海县兴达印刷厂印刷出版。该书收录勐海一中四十年校庆筹备委员会名单,校庆筹备工作组名单,校党政领导任职年表、校历任教职工名单、人物索引、历届初中班统计表,历届高中班统计表、历届高考升学统计表及校歌等,从学校的创立时期、文革时期、发展时期、兴盛时期四个历史时期,真实地反映了勐海一中的办学历史和辉煌成就,展示了勐海一中老一辈教育工作者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公而忘私、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献身边疆民族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
  【捐资助学】1998年4月,云南人和集团为勐海一中捐助教育教学奖励基金20万元人民币。
  【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演讲比赛】
  1998年4月23-300,勐海一中政教处、团委在校阶梯教室举办庆“五四”、爱祖国、爱家乡学生演讲比赛。比赛分初中、高中两个组,经评委打分评比,从初中19名参演选手和高中组9名参赛选手中各评出一、二、三等奖一名给予奖励。
  【举行成人宣誓仪式】1998年5月4日,勐海一中协助团县委在校操场举行“五四”成人宣誓仪式。仪式邀请勐海县机动大队战士进行升旗,县一中、县民中、县职中118名年满18岁的青年学生参加了宣誓,有100多名新团员在仪誓中进行了入团宣誓。
  【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1998年6月3日,勐海一中组织学校首批40名学生到勐阿中学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与勐阿中学学生结成20个帮助对子,活动中学校向勐阿中学赠送了部分文体器材及书籍。
  【校庆活动】1998年12月12~13日,勐海一中在校内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建校四十周年庆祝活动。12月120,州县领导及嘉宾、校友四千余人参加了在校操场举行的庆典大会,会上各级领导及嘉宾作了讲话,对勐海一中四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下午领导及来宾参观了 “勐海一中四十年校史成就展”,晚八点州县领导及来宾出席了学校在勐海县民族会堂举办的 “勐海一中建校四十周年文艺晚会”,晚会取得圆满成功。12月13日早,来宾及校友举行座谈交流,晚八点校团委在校灯光球场举办“校友联欢舞会”,学校教职员工及校友参加了舞会。
  校庆期间,学校收到来自上海、山西、陕西、广西、思茅等地校友及友校贺电11封。
  【参加知识竞赛】1999年3月5日,勐海一中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参加“云南省电力杯迎世博会做文明公民知识竞赛”。竞赛发放试卷900份,寄往参赛561份,有4人获奖,其中二等奖1人,三等奖3人。
  【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1999年
  354
  3月21,勐海一中团委组织学校高71班团支部及初172、173、174班三个中队196人,到县红旗广场参加全县青年志愿者誓师大会。会后,志愿者们组织清扫红旗广场及各主要街道。
  【与上海沪新及浦东中学结为姊妹学校】1999年3月,为加快勐海县素质教育的步伐,缩小边疆与内地的差距。1999年3月,教育局决定县一中为勐海县推行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同时成立了由教育局党总支书记叶宝生任组长的“手拉手”洽谈联谊组。旨在内地学校能帮助指导勐海县探讨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3月220,洽谈联谊组抵达上海,到浦东、沪新两所中学进行实地观摩,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校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新方法。经过洽谈,县一中与上海市的浦东中学、沪新中学结为“手拉手”姊妹学校,并达成协议:内地中学今后负责为县一中培训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提供教育教学观摩;选派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师到县一中进行现场指导。
  【举办素质教育与应式教育辩论会】
  1999年6月1日,勐海一中团委组织初一、初二年级240余名学生,在校阶梯教室开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辩论会”,12名参赛选手经评委打分,评出初一、初二年级一等奖各1名,最佳辩手3名给予奖励。
  【开展教职工庆国庆活动】1999年9月28~29日,勐海一中工会在校会议室举办教职工庆国庆书法、摄影、花卉展览评奖活动,27名教职工送展的书法作品17幅,摄影作品30件,花卉14盆,经校领导及部分师生无计名投票,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给予奖励。29日晚校工会在校灯光球场举办联欢晚会,晚会特邀云南民族学院在一中实习的30大学生参加并表演节目。
  【迎澳门回归知识竞赛】1999年12月9日,勐海一中政教处,团委在校阶梯教室举办“迎澳门回归知识竞赛”。竞赛分高中、初中两个组,历时两周,经评委打分评比,评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4名,组织奖4名给予奖励。
  【对外交流】1999年12月220,国
  际爱心扶贫组织新加坡大学生演唱团一行12人,到勐海一中进行座谈交流,晚八点在校灯光球场为师生们举行了一场专场演唱会。
  【遭寒流侵袭成灾】1999年12月下旬,勐海一中受一周的寒流侵袭成灾。寒流造成校内56株油棕树及部分花草冻死冻伤,学校小新寨农业生产基地204.6亩甘蔗,23.3亩茶叶及4亩柿子树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7.74万
  【参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竞赛】2000年4月,砌海一中党支部组织学校100余名师生参加云南省委宣传部举办的 “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竞赛”。
  【环保宣传教育】1999年6月5日,勐海一中团委受县环保局委托,组织学校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到街头开展 “呼唤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宣传活动;9月中旬学校与县环保局取得联系,由环保局提供宣传材料,学校指派一名专任教师指导学生本着既适合学校特点,又能体现社会需要的宗旨,每周在校内环保专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9月24日受团县委委托,勐海一中团委选派46名青年志愿者,参加勐海县“保护母亲河、沿岸绿化造林活动”,植树200余株。2000年6月12日,学校在阶梯教室与县环保局共同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共有68名选手参赛,经评委打分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鼓励奖5名,其中两篇论文送西双版纳州环保局参评获西双版纳州青少年环保教育“新千年杯”征文竞赛优秀奖。
  【学生参加军训】1996~2000年,勐海一中在县人武部的支持帮助下共开展学生军训四次,每次军训历时一周,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新生进行队列、拳术、战术、射击、拉练等科目的训练,累计参训学生1500余人,所有参训学生均在军事考评中达合格成绩。
  【扶贫济困献爱心】1996〜2000年,勐海县一中多次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其中大型活动三次,捐款9131.3元,捐物8588件。1997年4~5月,为勐海县布朗山、格朗和、西定等乡村学校捐书四次7151本,12月响应县政府号召为勐海县贫困山区捐赠衣裤1388件,鞋4922双;1998年9月为丽江灾区灾民捐款9131.3元人民币。
  【敬老活动】1996〜2000年,勐海一中坚持在每年敬老节开展敬老活动,组织学校师生看望和慰问学校老同志,其中1997、1999、2000年学校先后组织436名师生带慰问品到县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清洗衣物,并表演节目。
  禁毒及爱滋病宣传教育
  【禁毒宣传教育】1996〜2000年,勐海一中两次组织1000余名师生参加县州两级举办的禁毒专项活动。1997年5月6日,学校组织500名师生参加县政法委在红旗广场举行的“禁毒专项斗争动员大会”,1998年10月260,学校组织500名师生参观州上在勐海县举办的禁毒宣传图片展。
  【开展学生文艺活动】1996〜2000年,勐海一中政教处,团委每年坚持在校灯光球场组织学生举办庆国庆、迎新年文艺晚会,晚会节目包括相声、小品、舞蹈、演唱等形式,全部节目均为学生自编自演,每台晚会均由教师组成评委,经打分评比评出各组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若干名给予奖励。
  【召开表彰大会】1996~2000年,勐海一中在学校操场召开五次学生表彰大会,表彰奖励三好学生239名、优秀班干部105名、优秀学生会干部46名、拾金不昧者30名、获奖学金者48名、有所进步者46名,大会同时表彰奖励文明班级64个,优纪班级45个,卫生班级10个。
  (毛国宏陆金兰)
  县民中
  【概述】 勐海县民族中学创建于1974
  年,经历了 “小学附设初中”、“县第四中学”、“县民族职业中学”、“县民族中学”等四个发展时期,1988年与职业中学分设,正式定名为“民族中学”,面向全县十四个乡镇招收农村少数民族学生。
  1996年,民中被县委、政府验收评定为“二五”普法先进集体,1997年9月10日,被县委、政府评为“名星学校”,1997年10月15日被州教育委员会评定为“文明学校”。1996~1998年,在景洪、勐腊、勐海三县民中总平均分、总及格率综合评比中,被评为第一名。并连续三年获县一类学校初一、初二综合评比第一名。
  1996〜2000年,由民中毕业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共489人,其中:中专380人,高中109人。2000年被中专、高中录取93人,比1996年被中专、高中录取的94人少1人,2000年升学率80.86%,比1996年升学率70.7%上升10.16个百分点。
  2000年,学校房屋建筑总投资203.32万元,比1996年增加157.03万元;一般教学设备12.81万元,比1996年增加10.72万元,比1997年增加5.03万元;图书1.297万元,比1996增加0.788万元。
  2000年,全校共有14个教学班,比1996年的13个增加了1个。其中:初一班5个,初二班5个,初三班4个。在校学生732人,比1996年的684人增加48人,其中傣族111人,哈尼族319人,拉祜族124人,布朗族35人,其他民族143人,住校生581人。全校教职工86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工勤人员32人,离退休人员16人。大专以上学历42人,一级教师20人,
  二、三级教师23人,共产党员22人。有1个党支部,1个团总支,3个团支部,1个学生会。
  【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中对此活动非常重视,依据学科成立了六个教研
  小组:语文、数学、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每组5~8人,组长一名,每学期开展五次大的活动(星期四下午4:30〜5:30),主要内容有:目标教学实验、教法研究与学法指导、评优质课活动、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探讨 (到民小等学校听课,与该校教师共同研究探讨)。每学期规定每个教师必须听满十节课。此外,学校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还多次派教师到州民中、市民中、允中、勐腊民中等学校参观学习,吸取他人好的教学经验。为加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还于1997年9月举行了 “岗位练兵劳动竞赛一教师粉笔字竞赛”。
  【教师进修】2000年,全校教职工86人,专任教师3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2人(本科1人)。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1983年起,共有16名教师参加学历进修,11名获专科学历,1名获本科学历,1名获中专学历,4名正在学历进修中。预计在将来六年内,45岁以下教师学历达本科学历的30%。
  【通过“三五"普法验收】1996年,学校成立了由校党政工团负责人和政治课教师组成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勐海县民中 “三五”普法工作计划》,“三五”普法工作正式启动。
  1996~2000年,学校共开展师生员工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近500次,组织教职工大会学习23次,开展大型普法活动10次。投资近5000余元购买了 《“三五”普法法律活动汇编》、《安全教育手册》、《千万不要吸毒》、《教育法规汇编》、《我们的香港》、《祖国澳门》等书近3000余册发放到师生手中。多次派保卫人员参加县上举办的档案执法、保密执法、消防执法学习培训,提高学校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学习并通过了《宪法》、《刑法》、《行政诉
  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土地法》、《森林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食品卫生法》、《云南省禁毒条例》等21个法律法规学习考试,考分总平均分在85分以上,全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均于2000年2月取得了 “西双版纳州'三五'普法干部合格证书”。
  结合《食品卫生法》的学习,学校岀台了《勐海县民中食堂工作要求暨管理试行方案》。为加强学生安全意识,以《中小学生伤亡事故、事件典型案例选析》为教材进行宣传教育。利用政治课,组织学生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30余个,学生参学率达95%以上°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学习法律知识5次,1997年8月参加由教育局组织的《工会法》、《工会章程》、《劳动法》等内容的知识竞赛。此外,五年来,学校还认真学习宣传《消防法》(参见[组织学习消防知识]一条);认真贯彻执行 《国旗法》(参见[坚持升国旗制度] 一条);学习宣传《全国人大禁毒条例》(参见[禁毒教育]一条);1997年底邀请县交警大队领导对全校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交通法规》培训;坚持对初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组织学习《国防法》o1999年10月25〜300,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参见[军训]一条);参加每年教师节由教育局组织的教育法律法规游行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县上举办的各种集会、宣判大会、禁毒宣传展。此外,学校还结合迎香港、澳门回归、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
  2000年5月,学校通过自我考评,得分98.5分,同月,经州政府普法领
  部分获奖教师与校领导合影
  导小组考核,得分95.5分,顺利通过 “三五”普法验收。
  【被省州县有关部门表彰】1996〜1999年学校先后被省委、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97年女子一班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学校被县委政府评定为“名星学校”,1998年被州教委评定为“文明学校”;一名教师被评为“十佳教师”,两名教师被评为“名星教师”,一名教师被县政协评为“优秀班主任”,校党支部分别于1996年和1999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校团委及其活动】2000年5月15日,由县团委批复成立学校团委。1998年5月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其内容参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一条)。1996〜2000年,全校团员人数分别是114人、181人、184人、226人、121人,其中女生约占75%。五年内,开展了以下几项大的活动;从1995年起,每年傣历年前夕到曼贺打扫卫生,共计2000多人次(包括非团员),3月、5月到县城主要街道打扫卫生,共计1000多人次。参加了五次由团委组织的知识竞赛:1997年参加“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获优秀组织奖;1998年参加“保险杯”知识竞赛,获第三名;1999年参加“希望杯”演讲比赛,获第二名;2000年参加“电信杯”电信知识竞赛;2000年参加“人口普查” 知识竞赛,获第二名。此外,1996年,1998年两次参加“勐海卡拉OK大奖赛”,均获优秀组织奖。捐赠活动五次:1997年11月为勐宋乡保塘旧寨捐赠衣物731件;1999年11月为革命功臣捐款2113元;1999年12月为布朗山乡吉良小学捐赠图书1210册,铅笔810支,作业本510本及帮助驻勐海茶山部队护果树近500人(包括非团员)。2000年1月7日为巴达曼皮捐款254元,衣物300余件;2000年11月1日为贫困山区捐赠衣物521件。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1998年5月组建,有100名成员,其中男34名,女66名。主要活动有:每年3~5月,坚持到曼贺及城镇主要街道打扫卫生;两次到敬老院慰问(小组多次);为教育局、县医院各打扫一次卫生。1999年4月到勐
  海至景洪12公里处种树410棵。通过以上活动,增强了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主义思想及助人为乐精神。
  【女子班】1996年9月起,县民中招收县民小“春蕾女童班”为主的毕业生,组成女子班,至2000年9月,共招收了三届。
  女子一班(1996年6月~2000年8月),班主任郭静。进校人数52人,其中傣族17人,哈尼族17人,拉祜族12人,布朗族6人。毕业人数52人,参加升学考试42人,27人考上中专,占参考人数的64.29%。该班班风正,学风浓,初一年级上学期(1997年)被省上评为优秀班集体,受到省电视台采访,是学校其他班学习的榜样。省妇联曾资助过家境贫困的几个学生。
  女子二班(1998年9月〜)班主任李俊华。进校人数54人,其中傣族8人,哈尼族23人,拉祜族11人,布朗族8人,彝族2人,汉族2人。该班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较强,学风浓厚,自觉性较强,班委得力,班长李红花在初二下学期(2000年)被评为省级三好生。在班主任和班委的带领下,该班学生定期不定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和他们拉家常;到园丁小区帮助退休老教师打扫卫生。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敬老爱老的思想,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女子三班(2000年9月~ )班
  主任卢明华。进校人数55人,其中傣族12人,哈尼族29人,布朗族1人,拉祜族12人,汉族1人。
  民小女童班、民中女子班的出现,体现了政府及社会对少数民族女子教育的重视。
  【禁毒宣传教育】 为加强禁毒宣传教育,1997年学校购买了《禁毒知识》、《千万不要吸毒》等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及其种植、贩卖、吸食应受到法律惩处的条文。通过黑板报和校广播宣传了 《全国人大禁毒条例》。政教处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观看了《白粉妹》、《吸毒的危害》、《千万不要吸毒》等影视片°1998年10月26日组织师生参观 T “西双版纳十五年禁毒成果展”,参加了由县政法委组织的禁毒誓师万人签名仪式。通过这些活动,教育学生 “从我做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民中教学多见佳绩】1996〜2000年,
  【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阵地,先进班集体是培养人的良好环境。民中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来抓,连续多年坚持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每学年评比一次,对班级实行量化考核评价,分“卫生班级'、“优纪班级”、“文明班级”三个层次进行考评,从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1996~2000年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各种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学年上、下学期各组织一次田径运动会和篮球运动会;利用“国庆”、“五一”、“五四”、“十一”等节日进行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诗歌、歌咏、演讲、游园等竞赛活动,在竞赛中进行爱国、爱校教育。通过黑板报、学生广播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校内外新闻和学生好的作品,交流教学与工作经验,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
  【参加迎香港回归系列活动】1997年6月25〜27日,县总工会举办“迎香港回归花卉、绘画、书法、摄影”展。县民中共有8件作品参加花卉展,赵应芬的《相伴》获花卉类三等奖,杨世海的《较量》获根雕类二等奖,其余几件均获纪念奖。另有60多件师生作品参加绘画、书法及摄影展,其中朱永珍的《百年盼回归》获软笔类二等奖,赵永奇的《春潮》获绘画类二等奖,马永华的《与太阳同升》获摄影类二等奖,48班学生玉坎书的《采茶园舞曲》获绘画类三等奖。
  【参观科普展】1998年9月18日,全
  省科普巡回展在县民族会堂举行,县同时,开设信箱,提供个人咨询,每
  民中组织初一、二年级学生参观了展个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反馈。
  览。通过解说员的讲解
  和图片的直观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了解生命。
  【首届“教工卡拉OK比赛”】 为庆祝“五一” 国际劳动节和进一步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于1998年4月30日晚举行“县民中首届教工卡拉OK比赛”。33人参赛,两名获一等奖,三名获二等奖,五名获
  三等奖。
  【组织学习消防知识】1999年4月,为使学生理解消防知识,掌握消防操作技能,学校邀请了县消防大队官兵到校实地讲解《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条文,现场指导、演示、培训师生消防灭火操作方法,以及拨打119报警电话的基本常识。此次活动参培师生近700人,其中教职工36人。事后还向消防中队购置了一千多元的消防器材,并更换宿舍所有老化的电线,消除了火灾隐患。
  【军训】1999年10月25~30日,县民中13个教学班646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某部队派出13名教官帮助学校军训,从集队、站立、正步、齐步、迅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训练,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强化组织纪律性,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巩固和发扬。
  2000年10月23〜27日,初一五个班女3班、68、69、70、71班)281名学生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训。根据计划,今后每年初一学生都要进行军训活动。
  【“学生生殖健康、青春期健康”教育】 由国家教委与英国救助儿童会组织发起,县民中为云南省十个试点学校之一。学校分别于2000年3月10~120,5月19~210,8月25〜28日三次派出10名教师、18名学生到景洪参加州教委组织的培训,回校后开展同伴教育。至9月3日止,利用讲座、会议、问卷、观看录象、扮角色等方式,共开展了十一次活动,有1099人次参加,出了两期黑板报,在开展活动的
  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状况及思想政治工作问卷调查】2000年6月8日,由州委宣传部、州教委、团委发起,校团委于6月9~12日开展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有初一、二、三年级7个班311人,以无记名方式问答了14个问题。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团中央和团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意见”提供了依据。
  【参加全州初中语文、英语教师新大纲、新教材培训】2000年8月110, 由州教委教研室组织培训,县民中派
  出语文、英语各两名教师参加。这次培训是为配合人教社将在2000年秋季推出新修订的初中语文、英语教材的使用而组织的。主要内容:(1)初中语文、英语新大纲讲解;(2)初中语文、英语所修订教材总体思路介绍;(3)初中语文、英语第一册教材教学要点及教学方法分析;(4)初中语文第二册教材课文变动及教学要点介绍。
  【参加“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教育创兴师资培训会”】2000年8月20〜23日,州教委教研室特邀云南省教科院素质教育研究所所长孟国泰专家一行到西双版纳州进行创兴教育理论培训,培训地点在勐海。8月22〜23日,县民中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培训,内容有: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创造型人格教育、做人与作文、创兴教育示范课与研究课,学习与创兴的有关问题解答等。
  【建新房,师生同欢喜】1998年12月,经县教育局领导批准,县民中建盖16套教师住房,建筑面积1538.64平方米,总造价103万元,由县政府、县教育局和个人集资筹款。此房于2000
  年9月22日验收。米的新食堂,于11月20日验收。问题。广大师生都很高兴。
  2000年2月县民中由世行贷款40新教工宿舍和新食堂的落成,解 (李俊华)
  万元修建一栋两层、建筑面积576平方决了教师住房困难和学生食堂拥挤的
  1996~2000年勘海县民族中学学校基本要素表
  民中在校生民族学生情况统计表
  (1994〜2000年)
  民中毕业班升学情况统计表
  (1996-2000年)
  县职中
  【概述】勐海县职业高级中学是为了满足勐海县经济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84年8月,勐海县职业高级中学与县民族中学合办,开设茶叶、甘蔗、财会、水电、卫生等专业班。1988年8月,经县政府批准,两校分离,校舍租借原勐海部队营房。1996年,勐海县职业中学与成都军区驻思茅房管处达成协议,转让给勐海县职业高级中学土地35.6亩,用于建盖学校。1997年7月,勐海县职业高级中学正式迁入新校址办学。1997年12月,经省教委验收为省级合校职业高级中学。县职业高级中学拥有2000多亩的学生实习基地供学生实习,建有全县唯一设备齐全,规模较大的微机培训教室有电脑61台。
  1996~2000年间,职中开设有预备役军人、营销、职师广电、电子应用、畜牧兽医、计算机、农村卫生等17个专业。总计培养职高毕业生近500名。1999年有4名应届毕业生报考职业大专,被录取3名。2000年学校共有在职教工54人,其中有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0人,二级教师17人,三级教师4人,来评
  级4人;具有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25人。
  【被验收为省级合格职业高级中学】1997年12月8〜9日,由省、州教委、县教育局组成的检评组对勐海县职业中学进行了验收,勐海县委书记艾罕炳等领导参与了验收。
  检评组通过看,即看学校的校容校貌;听,即听学校领导的汇报,听取联办单位、教职工、学生对学校办学意见和看法;查,即查阅了学校的有关档案资料;评,检评组通过以上程序,并按照 《云南省合格职业高级中学评估指标体系》十大块四十五项指标逐一进行了评论打分。认为职中在办学条件十分困
  难的情况下,办学方向明确,领导班子团结肯干、校办产业、教学管理、政治思想工作、社会参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但在办学规模与设施、学校硬件建设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后勐海县职业中学以966分的好成绩被评为云南省级合格职业中学。
  【校园建设】1996年,县职业中学与成都军区驻思茅房管处达成协议,转让给县职业中学土地35.6亩,建盖学校。县政府通过贷款,向企业借款等方式筹措70万元,还清地款;1995年由县教育局拔款56万元建盖面积为1280平方米的职中教职工宿舍于1996年7月竣工;1996年,县政府又批准职中建盖120万元(实际为130万元)面积198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大楼,于1997年7月施竣工,为职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7年职中又筹措资金建盖了两幢学生宿舍楼,面积为1200平方米,于1998年8月竣工,同年11月又集资建盖了两幢教职工宿舍楼,面积为1312平方米,篮球场两块(其中一块为灯光球场)
  教学大楼
  1200平方米,于2000年1月竣工。
  【发展校办产业,创办实习基地】1997年10月,县政府拨划给职中荒山2000亩作为实习基地,已种甘蔗27亩,种植橙、桔、龙眼、荔枝、桃李等果树百余亩。学校先后建有果品试验站、桔园、花卉苗圃站、养猪场、实验养鸡场、养蚕室各一个,主要供茶叶、林果、甘蔗等种养殖专业学生实习。学校还鼓励、帮助学生建立相关专业的家庭实习基地,学校实习基地还培训了大呼拉、曼练砌、半坡寨等群众。传授果树栽培技术或推荐优良品种,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高锌生物蛋获州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县职业中学继续走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办学路子,学校实验养鸡厂继1995年研制成功高碘生物蛋之后,又研制成功高锌生物蛋。并荣获西双版纳州199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生军训】为进一步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自1988年建校以来,县职业中学连年组织学生参加军训。1996年,县职业中学与西双版纳军分区联办“预备役军人班”。该班学制三年,除开设职高文化课外,还开设军事技能、国防教育等专业课程,毕业时颁发云南省职高毕业证书,优先参加入伍应征。1996年9月,县职业中学全校师生,经过为期15天军事训练后,举行阅兵式;接受了原州长刀爱民,原版纳军分区司令员鲁道升及县委、政府等主要领导的检阅;1998年6月,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县职业中学每年举办一期预征兵员短期训练班”。目的在于提高征集兵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为部队输送高素质兵源。2000年9月,县职业中学又开展了为期7天的军训活动。
  【重视德育与精神文明建设】县职业中学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方针,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的有益活动,措施上,制定了《德育工作规划》、《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内容上,开展“五爱”、“五心”、“六有”为主要教育;形式上,开展法制教育、军事训练、学习雷锋活动。“国情、省情、州情、县情、校情”智力竞赛、《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爱惜粮食”、“爱家乡、爱学校、爱勐海” 演讲比赛。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1986~2000年,一直保持县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1998年,被州委、州政府授予
  “文明单位”称号,被州教委授予“文明学校的称号。1999年,州委、州政府充分肯定了职中的“两个”文明建设工作,授予“西双版纳州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开办微机培训班】1997年职中筹集资金14万元,购买微机33台,开办了第一个计算机班。1999年10月~2000年,县职业中学又利用现有设备技术与勐海县人事局联合开办微机培训班。对勐海县卫生、农业、教育、水利等行业专业技术人员16批480多人进行培训。
  【在打洛举行云南旅游职教集团年会】1999年12月21〜23日,勐海县职业中学在打洛举办云南旅游职教集团年会。邀请了全省各地州职业学校校长参加;县政府副县长陈启忠、省旅游局教育处罗处长、州旅游局长李仕福到会并讲了话。
  年会上,各地州职业学校校长之间就旅游职教作了广泛交流,对今后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达成了共识。
  【扶贫工作】1996年4月,县职中与挂钩自然村勐岗乡曼岗村公所丫口寨取得联系,并先后四次进村对该村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制定出“九五”扶贫目标,即:1、五年内实现三通;2、建盖好新学校;3、人均粮食达到400千克;4、人均收入到600元,争取达700元;5、人均保水田达到1亩;6、建好篮球场一块,建好文化室,农村读物200册,扶贫措施是积极协助村委会、乡教办室办好丫口小学;派种植、养植专业教师下寨子,传授种养殖技术;向村民宣传科技、商品、法律知识。2000年县职中扶贫工作已进入验收阶段。
  【政府重视与社会参与】勐海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1996年,中共勐海县委下发《关于成立勐海县职业技术教育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县委书记艾罕炳为组长,主管教育副县长王兴荣、县委宣传部长李金秀、县人大副主任汤戈、县政协副主席陈龙文为副组长,县教育局、计经委、财政局、人事劳动局、卫生局、城建局、林业局、科委、职中等15个委办局(校)领导为成员的勐海县职业技术教
  育协调领导小组。对县职业中学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管理体制。
  县委、政府把职业教育纳入《“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业教育协调会议,解决职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国际友人,联合国基金会官员拉赫曼、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及省州教委领导、县委、政府历届领导曾多次到职中视察指导工作。1996年12月13日,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刘来泉到职中视察并题词“勐海职中,办学有方,大有希望。”
  【与相关单位联合办学】建校以来,职中就一直走联合办学的的道路,先后与茶厂、糖厂、卫生局、旅游局、乡镇企业局、桑蚕公司、边贸局等19个单位联合办学。共设置15个专业,占学校开设17个专业的88%,1996-1997年,为云南振思铁合金矿业有限公司开办三期短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19人o1997〜2000年受教育局委托开办勐海县在职小学教师学历函授培训班,培训学员54人,与景真糖厂联办制糖专业职高学历班,培训学员50人。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县职业中学根据自身的职教特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1994-2000年,职中一直实行教师弹性座班制,即教师每天早上9:00〜11:00点,下午3:00〜5:00点在年级组办公室集体座班。目的是便于学校管理,促进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自1998年8月起,职中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同年,在教师中开展“四个一工程” 竞赛活动,即:“一本好教案、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个好形象”。并规定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竞赛。另外,建立了《教师听课、评课常规》、《学生评教打分细则》等制度,促进了教师数学工作的提高。职中教师除参加每年一
  运动会开幕式
  度的履职考核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学期综合效益评定办法》等考核措施,对教师每学期的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加强教研工作中,撰写教育教学论文9篇。在州教研室论文评比中有两篇获二等奖,两篇获三等奖。
  【职业教育再创佳绩】1999年,省教委开办职业大学,勐海职中有4名应届毕业生参加考试,考取3名。2000年又有16名应届生报名参试,考取15名。
  1999年,在参加云南省中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中,有1名学生获二等奖、1名学生获三等奖。
  2000年7月,勐海县职业高级中学组织16名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上录取线15人,上线率达93.75%上线考生分别被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大学、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丽江教育学院录取;2000年10月,勐海县职业高级中学组织部分学生代表西双版纳州参加思茅地区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五项技能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舞蹈第一名,个人单项7个奖项。
  为此,2000年11月7日下午,勐海县职业高级中学召开了表彰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岩尖、县政协副主席玉罕总和县教育局主管领导对县职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为高考辅导教师和获奖学生颁奖。
  【职中进校联合办学】为使勐海县职业教育和师资培训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县委、县政府于2000年6月22日决定勐海县职中与县教师进修学校联合办学,管理上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两所学校于2000年底正式开展工作。
  【举办小学合同教师高中函授培训班】
  1997年9月,为解决在职小学教师学历不合格的问题,县职业中学开办一期小学教师学历函授培训班,这一期学员共53人,都是经乡 (镇)学校推荐,教育局考核后录取。学员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政治思想好,工作踏实,教学成绩突出;二是教龄5年以上,年龄35岁以下,具有初中学历。函授班学制三年,以自学为主,寒暑假间面授。学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者,发给职业高中毕业证。2000年7月,53名学员圆满毕业。
  (罗刚朱楚)
  教育培训
  【概述】1992年底,勐海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室的工作任务、性质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和共性,同时为解决进修学校的校址问题,决定成立勐海县教育培训中心,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勐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勐海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和 '勐海县电化教育室'”。培训中心于1993年教师节正式挂牌成立。中心成立后,为全县的师训、教育教学科研及电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0年6月19, 县委县政府又作出了“撤销教育培训中心。教研室、电教室作为教育局的下属单位管理”“县职业中学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实行联合办学,管理体制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校的职能不变”的决定°2000年12月,教育培训中心正式停止工作° (教研室、电教室有关内容并到县教育局中记述,县教师进修学校则作为一个部门单列记述)。
  1996〜2000年,勐海丸教师进修学校顺利通过二级进校验收,加大了师训和教学科研力度。5年间共举办教师 (或后勤人员)培训24期,共计2904个学时,共培训学员2788人次;教师共撰写论文30余篇,并精选20篇内部印刷岀了《勐海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论文集》一书。由县科委立项的《勐海县布朗族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已收入《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选》。
  教师进修学校定编9人,外聘5人,共有教职工14人。
  县教育培训中心大楼
  【大中专师范系列毕业生上岗培训】1996〜2000年,共举办大、中专师范系列毕业生培训班累计6期、47天、282个学时,应届毕业将走上教师岗位的477名学员参加了培训。该类培训班开设课程:勐海县社会与经济发展概览(县情教育)、勐海县教育现状讲座、小学语文教法、小学数学教法、教育政策法规等5门课程。
  【非师范毕业及以工代教教师培训】1996~1999年,共举办非师范毕业及以工代教教师培训班累计4期、70天、420个学时。历届非师范毕业分配当教师及以工人身份加入教师队伍的教师215人参加了培训。该类培训班共开设:教师道德与修养、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法、数学教法、电化教学、语音等7门课程。测试不合格1人。合格率99.53%。
  【小学体育音乐教师培训】1996年5月26日~6月30日,7月21日〜8月16日,分别举办全县小学体育、音乐老师培训班各1期。体育班30天、180个学时,培训专职体育教师20人。开设:体育卫生与管理、体育法规、体育规划,教师道德与修养、体育达标、体操游戏、篮球训练、体育理论、篮球规则等9门课程;音乐班25天、150个学时,培训专职音乐教师22人。开设舞蹈、音乐教法、师德理论等3门课程。两期培训班参训学员测试合格率均为百分之百。
  【汉傣双语教师培训】1996年8月21日〜9月28日,举办全县傣族、布朗族地区,汉傣双语教学教师培训班1期,培训30天180个学时,参训教师23人。开设傣文、小学教材教法、小学教学理论、教师道德与修养4门课程。
  【一师一校教师培训】1998年2月2~27日,开办分散校点一师一校教师培训班1期,培训25天150
  个学时,参训学员35人。开设:小语教材教法、小数教材教法、师德、活动课、音体美教学等5门课程。
  【完小校长、教导主任培训】1998年3月21日〜5月23日,开办全县小学教导主任上岗培训班1期,培训60天360个学时,教导主任43名。开设:政治、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电化教学等5门课程。1998年11月1日~1999年1月30日,开办全县第四期完小校长上岗培训班1期培训100天500个学时。共有全县完小以上新任校长48名参加培训。共开设:马列主义哲学、师德、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教育政策法规、电化教学等7门课程。
  【学校基建财会人员培训】1998年10月11-25及10月26日~11月2日,分别举办学校基建管理人员及学校财会人员培训班各1期,基建班主要为 “世行贷款项目”硬件建设设施服务,共培训15天80个课时,培训人员31名。开设基建基础知识、怎样识别图纸、施工管理、工程预算和决算等4门课程;财会班7天42个课时,参训人员34名o 开设:财务基础知识、财务档案、会计基础知识等3门课程。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为拓宽全县中小学教师的视野,提高其综合素质。受勐海县教育局委托,教师进修学校于1998年8月与由“香港施达基金会”提供经费援助、“国际爱心抚贫工程教育组”及“香港蜕变顾问公司教育工作坊” 提供师资的“国际爱心扶贫组织”鉴订了“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备忘录”。项目内容包括“中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全县所有中学39名英语教师参加培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两个班(分长、短班),学员在县直和14个乡镇小学中挑选,教育局审批认定,长班选出小学骨干教师43名,两年内分3期培训完;短班45名,一年一期培训完。三个班共培训中小学教师127名。
  从1999年7月12日全县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开学到2000年8月180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长班结业,圆满完成“备忘录”中的各项协议。国际爱心组织方面先后派出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五个国家的23名学者到培训班上课。共开设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中小学科技基础知识、大众健康、成功教学法、小学算术理论、学生行为与师生关系、创意写作、社区参与式学习与行动、自然科学、电脑基础等14
  课程。
  【“国际爱心扶贫”培训】1999年7月14~17日,勐海县39名中学英语教师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外籍教师讲课培训。由美、英、德、新加坡、马来西亚五个国家的23名青年学者组成并实施的 “国际爱心扶贫”工程,旨在无偿地为第三世界和比较贫困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教育、卫生保健知识培训。这次英语培训主要内容有教学成功法、英语会话练习、学生行为与师生关系、社区参与式学习与行动等等。
  勐海主管教育的副县长李永义、教育局局长叶东海等参加了培训班开学典礼并讲话。
  【小学二、三级教师履职晋级培训】1999〜2000年,勐海进校共举办全县二、三级小学教师履职晋级考试培训班3期,培训47天282个课时,培训教师1617人次。
  第1期于1999年1月25日开学,2月25日培训完毕。全省统一于2月27〜28日考试,培训25天150个学时,参训学员223人次。开设:教师工作与素养、小学语文基本功、小学数学基本功等3门课程。三科及格率分别是:61%、100%和76.1%三科平均及格率为79.03%o
  第2期于1999年8月13日开学,25日培训完。共12天72个学时,参训学员535人次。开设:小语基本功、小数基本功、教育法规选讲、教师工作与素养等4门课程。8月25〜26日全省统考测试合格率分别为93.75%、52.38%、97.4%和91.73%o四科平均及格率为868%。
  第3期于2000年1月12日开学,23日培训完。共10天60个学时,参训学员859人次。开设: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法规选讲等两门课程。1月24日、25日全省统考。及格率分别为96.8%和87.9%o
  此外,勐海进校与州教育学院联合对小学高级、一级教师培训4期1131人次。开设:邓小平教育思想专题、教师工作与素养、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小语教学研究、小数教法研究、小语教法分析、小数教法分析等7门课。
  【省合格二级进校达标晋级验收】为
  县教师进修学校橡胶园
  争取获得对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试资格,勐海县进校于1997年底、1998年初完成材料准备工作。并按云南省二级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办学效益等3大块15项47条,总分1000分)认真自査量化评估(935分),又经县四套班子综合量化评估(929分),再经州教委代表州政府量化评估 (911分),最后由原省教委副主任石东山等一行3人专家组于1998年底到勐海进校实地评估查验后。指出:勐海进校在设施配备、师资力量、长班培训等方面尚未达到省定标准。县政府针对问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把勐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办成全省合格二级进校的决定》,勐海县教育局也根据实际出台了《关于把勐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办成全省合格二级进校的整改措施》。两份文件均针对省教委专家指出的不足,作出了相应的承诺:拨款20-22万元解决进校的软硬件问题。最后专家组以908分的成绩通过验收。
  1999年1月5日,云南省教委下发了《关于认定第三批二级教师进修学校的通知》确认了勐海进校的晋升资格。
  【教师论文选】1998年6月,勐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将建校以来,教师撰写并在州内外报刊内外报刊上发表的30余篇论文筛选汇集印刷,内部岀了一本《勐海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论文选》,文选收入6位老师的论文20篇近10万字。
  【“布朗族教育问题研究"课题被收入《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选》一书】1999年1月县教育培训中心成立课题组,2月在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签订合同并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拨岀2000元作启动资金。同年10月28日课题论文打印完毕。
  课题论文共3章12节(包括课题执
  行总结和布朗山布朗族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共35000余字。课题“前言”综述进行该课题的原因、目的、意义和可行性;第一章概述布朗族的来龙去脉;第二章为布朗族教育的发展状况。分传统教育、佛寺教育、现代教育三节;第三
  章为课题的目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即社会根源的影响和对策、经济困难的影响和对策、教师素质的影响和对策、佛寺的影响和对策。
  该课题论文已于2000年8月被由人民文学奖励基金委员会策划,中国中
  央电视台《星火科技30分》、《科技潮》杂志社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SOURES 编辑部、《中国素质教育论文经典》编辑部承办的“全国征文”征集。被收入《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选》一书中。
  (林璋)
  科技
  年,勐海县继续在全县14个乡镇和7个企业开展科技创先活动。到2000年底,全县14个乡镇都达到全省科技先进乡镇要求,都获得云南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称号。有6个产值达100万元
  科委
  【概述】1996年7月22,勐海县科学技术局更名为勐海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履行原勐海县科学技术局的职责和任务。下设秘书股、科技业务股和科技情报资料股。设编制11人,其中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1人。2000年,实有专职干部11人,技术工人1人,其中专科以上文化10人,中专文化1人,小学文化1人。
  【第二届科技大会】1998年2月260,勐海县第二届科技大会在民族会堂召开。会上,总结交流了全县“八五”科技工作经验,全面安排和部署了 “九五”科技工作,出台了勐海县全面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的决定。表彰和奖励了 “八五”以来涌现出来的一批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共有11个科技工作先进集体,18位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108位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制定科技计划】1996年初,按照县委关于制定和实施勐海县“九五”计划和十年远景规划的要求,县科委在
  甜竹栽培技术现场培训 (县科委提供)
  广泛听取全县各学科科技人员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勐海县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十年远景规划》,并根据勐海县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在1996~2000年间,共制定年度科技计划5个,计划实施项目45项。
  【科技经费】 “九五”期间,县委、
  政府始终把科技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在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确保科技经费逐年有所增加,1996年,安排科技三项费108.49万元。2000年科技三项费达115万元,勐海县科技三项费的安排比例接近当年全县财政预算支出的1%。
  【科技成果与科技奖励】 科学技术成果是广大科技人员
  与结对扶贫户合影
  智慧的结晶,奖励科技成果是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具体体现。1996〜2000年,勐海县科委共向州科委申报、鉴
  定成果34项,通过
  鉴定34项,申报州级科技进步奖34奖,获奖34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7项。推荐申报云南省星火奖6项,获奖6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推荐国家科委科技扶贫奖1人,获奖1人。
  【科技创先】 为认
  真贯彻“科教兴县” 战略,1996〜2000
  以上的企业,获得云南省科技工作先进企业称号。勐海县也于1997年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荣誉称号。通过连续不断地在全县乡镇和企业中开展科技创先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00年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5%,比1995年的33.6%,提高6.9个百分点。
  (县科委提供)
  【科技扶贫】1996年,勐宋乡被省科委列为全省103个科技扶贫示范乡后,县科委始终将科技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科技扶贫。同时,得到省、州科委的大力支持,省科委对勐宋乡科技扶贫示范项目下拨经费55万元,州科委下拨经费2万元。5年来,各项科技扶贫任务顺利完成,取得较好的效果。2000年末,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5316.4万元,比1995年的3100.97万元,增长71.44%,年均递增14.43%; 粮食总产量878.66万千克,比1995年的797.4万千克,增长10.19%,年均递增2.45%,人均占有粮食421千克,比1995年的381千克增长10.49%,年均递增2.53%,财政收入141万元,是1995年69.2万元的2.04倍,年均递增19.48%;农民人均纯收入1141元,比
  1995年729元增56.51%,年均递增11.85%。解决温饱人口8270人,在1995年末全乡9000人的贫困人口中,只有730人未解决温饱,占全乡总人口的4.1%,由于受1999年寒灾的影响,返贫150人,2000年末,勐宋乡尚有880人,仍没有解决温饱,占全乡总人口的4.2%。通过5年的扶贫攻坚和科技扶贫,全乡基本实现了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攻坚任务。
  【开展“农函大"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1997~2000年,县科委分别在勐满乡、勐宋乡开展了农村农业技术函授大学教育先后举办 “农函大”教育班10个班,毕业学员420人。大大提高了农民依靠科技促进生产的积极性。
  【科技队伍】至2000年底,全县地方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64人,比1995年的3691人增加1373人。其中,高级职称65人,中级职称850人,初级职称4049人。在中级以上职称的915人中:教育系统有589人,卫生系统107人,农业系统73人,其他行业162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6人。获云南省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人,获西双版纳州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7人,获劫海县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8人。
  【科技管理】1996~2000年,勐海县先后配设了两届科技副县长,14个乡镇选派了三届科技副乡(镇)长。在14个乡镇科委中,原设的科技助理员,在机构改革中,因编制未能落实,安排到其他部门工作,现乡镇科委的工作,由乡镇从机关或站所中指定1人兼任,负责与县科委的联系,并处理乡镇科委的日常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规定,州委组织部、州科委制定出了县、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实绩考核实施意见,并从1997年开始,由州委组织部、州科委牵头,每年组织州人大、州政协等部门对勐海县党政一把手进行一次科技工作实绩考核,按实施意见制定的标准进行打分,在连续4年的考核中,勐海县党政一把手科技工作实绩考核都能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列入党委、政府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及岗位责任之中。在县科委内部强化科技管理。一是强化各股室规范化,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
  364
  任务,要求做到办事有尺度、工作有依据、行为更规范;二是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求各工作人员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业务联系和配合,加强沟通,主动协调争取工作支持;三是加强与上级科委的紧密联系,主动听取各单位和乡镇的意见,多方协调,抓好全县的科技管理工作。
  (刘云和)
  农业技术推广
  【概述】1996~2000年勐海县粮食产量上了两次新台阶。1997年粮食总产量13355万千克,较1995年的1204l.4万千克增1313.7万千克,增10.9%o2000年粮食总产量又达13464万千克,较1997年增109万千克,增0.8%;较1995年增1422.6万千克,增11.8%, 年平均递增2.36%。平均单产2000年达283千克,较1995年的257千克提高26千克,增10.11%,年平均递增2.02%o其中水稻2000年总产量10803.5万千克,增10.97%,平均年递2.19%;平均单产389千克,较1995年的361.5千克增27.5千克,增7.6%,年平均递增5.5千克,增1.51%。
  【"两高一优”农业样板】1996~2000年,农技推广中心围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总体思路举办“两高一优” 农业样板,以市场为导向,由数量生产转入质量生产,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增加适销对路品种。由自给自足转入商品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出了新步伐。举办各种作物样板田,共办各种农作物的样板田964949亩,带动了全县大面积的生产,年平均办样板田192996亩。
  【旱育稀植】1996年,开始进行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试验。1996~2000年,推广411823亩,共增产稻谷1200万千克,1999年以王传蔚为首的课题小组获得州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水稻旱直播】水稻旱直播示范推广每年在3000~6000亩之间徘徊,主要是为解决勐海县近5万亩的雷响田,能适时播种,提高产量,同时是一项节水农业。1997年以王传蔚为首的课题小组获得州政府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998年以王传蔚为首的课题小组获得云南省农业厅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96~
  2000年重点发展推广优质良种,提高稻米质量,推广优质软米180208亩, 生产优质稻6667万千克,大大提高了
  勐海优质米的知名度,1997年以王传蔚为首的课题小组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优质糯稻】优质糯稻是勐海县的优势,在全国全省属于特种米,1996~2000年推广种植优质糯稻266274亩,共生产优质糯稻1亿千克。
  【推广种植杂交稻】1996~2000年,勐海县推广种植杂交稻631769亩,总产量2.5亿千克,为勐海县粮食产量连上新台阶,解决人民温饱,提高粮食商品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脑水稻专家系统】应用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是目前国内新兴的农业新技术,它是用人工智能技术总结和汇集农业领域里的知识和技术用相应的计算机语言由智能工程编制的各种能指挥生产的计算机智能软件应用,这些软件系统制定方案,指挥生产,勐海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工作已进行3年,1997年开始试验、示范,到2000年累计推广145754亩。1999年以王秀华为首的课题小组获州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水稻抛秧】水稻抛秧是水稻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具有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浅植快发等优点,1997年开始试验,3年来示范1434.5亩。
  【水田化学药剂除草】化学药剂除草是继1991-1995年的推广项目,1996~2000年加大推广力度,80%的水田旱地实行化学药剂除草,共推广化学药剂除草1240549亩。其中水稻化除1106251,旱稻134298亩。以高兴华为首的课题小组获得省农业厅推广新农药除草剂科技进步三等奖。
  【水稻多样性栽培】 利用水稻糯饭和高矮混栽,基因互克,抑制稻瘟病,2000年示范8869亩,取得良好效果。
  【加强技术培训】农技推广中心采取理论培训和现场操作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知识,1996~2000年共培训4447场次,206388人次。对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能源建设】1996~2000年为加强环境发和建设,建沼气池198口,推广节柴灶余平方米,推广液化灶5270户。
  保护,恢复生态,保护森林,进行能源开41226个,地火炉3078个,装太阳能1000(王传蔚)
  1996~2000年完成项目
  勐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九五”期间获奖项目统计表州级文明单位考评验收
  【概述】1996~2000年,气象工作紧紧围绕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这个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改革、真抓实干。在频繁的气象灾害面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认真做好气象服务,使气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业务质量稳定提高,1999、2000年测报质量分别为0.0%、0.2%。,创建站以来的最好水平。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发展迅速。气象服务为农业、林业、糖业、水电、交通、保险、旅游、扶贫、学校、部队等单位提供了大量的咨询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防灾减灾作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10月,在县政府和省气象局的关心支持下,业务楼建成投入使用,使单位面貌焕然一新;同年11月,州、县计算机网络工作站建成并业务化,使制约气象资料传输的“瓶颈”得到初步改善;1996年还利用科技人才优势,开办计算机应用培训班,至2000年底,培训达千余人次,为地方信息化建设作出了贡献;1999年5月,"121”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电话开通,进一步增强了气象服务能力,2000年该系统荣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建立气象资料自动检索系统,改变了手工査询气象资料的历史。另外,还成功开发气象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城市气象服务预报系统,气象档案管理顺利达省级标准,并在全县科技事业单位中开创了两个第一;2000年12月,地面气象卫星接收站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1996~2000年,还组织编写了《水稻与气候》、《茶树与气候》、《甘蔗与
  气候》、《水稻播种时令不宜过早的意见》等大量科普性、实用性很强的气象服务材料,发放《勐海气象》、《气象专题服务》、《气象情况反映》3000余份。自1996年1月开展人工增雨工作以来,在全县境内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近30余次,成效显著。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工作,大专以上(含大专在读2人)学历职工占在职职工90%以上,宣传文章在《中国气象报》、《西双版纳报》等报刊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技论文在《家电维修》、《贵州气象》、《云南科技报》、《西双版纳科技报》刊载。双文明建设有新进展,1997年8月被县委、政府授予“文明单位”。通过“九五”努力,气象事业逐步实现了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大大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和优质服务能力,并将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科学的气象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10月,由省气象局和县政府共同投资30万元建设的气象业务楼和两套职工宿舍正式投入使用。
  【计算机网络业务化】1996年11月,州、县计算机网络工作站建成并业务化。1997年,购置10余台计算机,开办计算机应用培训班。1999年5月,“121”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电话开通。2000年12月,地面气象卫星接收站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
  【科技成果】2000年,“121”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系统荣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勐海县茶叶主要虫害小绿叶蝉分析及研究》课题研究完成,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完善并建立了《勐海县气象资料自动检索》;开发并建立了《勐海县气象档案综合管理》;开发并建立了《勐海县气象舒适度预报系统》;建立了《地而气象资料网络传送系统》;建立了《气象
  测报自动处理系统》。
  【精神文明建设】1996年以来,气象局切实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单位环境得到进一步美化、亮化。组织职工平整场地,移植草坪1250平方米,植树1000余株。1997年8月被县委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单位。
  【气象服务】1996~2000年,作了大量的《气象专题服务》、《气象情况反映》以及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等。为社会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气象咨询服务。1996年1月起,开展人工降雨防雹工作,先后购置了火箭发射架、人工降雨防雹车辆等设备,至2000年,共实施人工增雨作业30余次。1998年改版《勐海气象》,至2000年共编辑25期,发放两千余份。
  【气象科普】1996~2000年,组织编写了《水稻与气候》、《茶树与气候》、《甘蔗与气候》、《柑桔与气候》、《稻瘿
  蚊危害情况调査反映》、《水稻播种时令不宜过早的意见》、《勐海县旱涝灾害及其预防》、《森林火灾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甜竹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樟树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咖啡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等大量科普文章。
  【洪涝灾害】1996年7月24~27日,
  由于受第6号台风和西南低温的共同
  制作天气预报
  影响,县内普降大雨,局部地区特大暴雨,给打洛、勐混、勐遮等乡镇造成严重洪灾,农作物受淹20841亩,甘蔗受灾3675亩。8月18~20日,受赤道辐合低压影响,又连续出现大暴雨,打洛镇、勐满乡遭受洪灾,受淹农田7558亩,其他农作物受灾291亩。气象局面貌焕然一新
  1998年8月29~310,勐海县连降暴雨,勐遮、打洛、格朗和、勐混、西定、勐宋等乡镇的部分田地被淹,房屋、桥梁被冲毁、交通道路中断。受灾人口达8745人。
  2000年5月11日,县内普降大雨,局部暴雨,勐混两村公所60余间房屋、5600亩水田、500亩鱼塘被淹;勐冈丫口下种的71.5亩谷种被洪水冲走;纳达勐公路被冲毁40多米。7月13日,勐阿乡遭洪水袭击,房屋进水、农作物受淹、鱼塘冲毁、公路和桥梁受损严重;勐混乡邦盆老寨因泥石流2人被淹埋致死°10月2日,勐往乡发生罕见的大面积泥石流,灾害殃及18个村寨。2000年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高达1900.3万元。
  【冰雹、大风】1996年3月23〜25日,格朗和乡南糯山等地遭到冰雹、大风袭击,受灾150户575人,58户村民房屋受损,1800亩茶叶、150亩甘蔗受灾;5月300,勐冈乡遭暴风雨袭击,持续时间达40分钟,大部分农户受灾,多处髙压线被刮断,农作物也受灾严重。
  3月15日,打洛、布朗山、西定等乡镇遭受大风,气象局观测到瞬间最大风速达21米/秒,受灾195户247人;3月230,连续24小时刮大风,风力为8〜9级,2416户10180人受灾,通讯线杆被刮倒31棵,农作物大而积受灾;1997年4月23日,格朗和、象山镇遭特大冰雹袭击,冰雹大过鸭蛋,持续时间十余分钟,牛被打死19头,农作物受灾严重。
  1999年1月150,冰雹袭击勐混乡打别哈尼寨,最大冰雹与鸡蛋一样,受灾49户,部分农作物受灾;2月28日、4月的冰雹先后袭击打洛镇和勐遮乡,46个村1.26万人受灾,损坏房屋
  768间,倒塌2间,农作物受灾152公顷。
  【雷击灾害】1996年3月23日,格朗和乡南糯山等村寨发生强雷暴,雷击烧毁高压线50米,击坏变压器1台。
  1999年7月23日,
  布朗山曼囡
  村公所曼班遭雷击,部分房屋、电器受损,猪被击死,8月7日,该乡光吉良村2户房屋遭到雷击。
  2000年4月12日,格朗和乡南糯山石头寨遭强雷击,造成1人当场死亡,3人受伤,数十台电器被击坏。
  (喻彦)
  地震监测预报
  【概述】 勐海县地震局,编制6人,在职6人。(有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技术员3人)。现有地震仪器设备8台(套),(地震记录仪1台,深井水位记录仪两台,深井地温自记仪1台,自然电位两组,无线电台两部、电子计算机1台)。
  1996年3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恢复地震办公室°1998年2月12日中共勐海县委批准更名为勐海县地震局。
  1996年6月,县政府表彰地震工作者,1997年10月,县地震局局长白帆,荣获州政府表彰,被评为州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11月,白帆再次荣获州、县政府表彰,被评为州、县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九五”期间,勐海县地震局,从各个方面加强震情监测预报工作,并取得优秀的工作成绩。在震情监视预报方而,做到月报,每年分析提交震情达17期。对勐海县及州内震情,做到较为准确的预报。为县委、政府及时掌握震情,采取科学决策,确保一方平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真正发挥了地震科技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做好监测预报工作,成功提出平安预报】1996年,在省、州地震部门预
  报州内将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前提下,县地震局根据监测资料分析,科学、大胆地提出,勐海县1996年1〜3月无 ≥5.0级地震发生平安预报。对震情采取内紧外松的原则,加强监测工作措施,从而保证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秩序。同时让全县人民平安、吉祥、欢度1996年元旦、春节。
  【成立党支部】 经中共勐海县委直属机关党委1996年4月4日批准,县地震局正式成立党支部。(原与县科委为一个支部),县地震局有中共党员4名,经支部大会选举并报经中共劭海县直机关党委批准,白帆任县地震局党支部书记职务。
  【县政府首次表彰地震工作者】1996年6月14日县政府发出“关于表彰勐海县地震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县地震局、黎明公司气象站、黎明五分场、黎明七分场、县气象局等5个单位荣获地震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白帆、李汝岚、曹洪祥、姚育基等4人荣获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地震工作会议】 为加强勐海县地震工作,表彰地震工作者,于1997年1月9日召开全县地震工作会议。县政府办罗义辉副主任主持会议,县政府曹志良副县长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的讲话,县委、政府对县地震办公室工作十分满意,勐海县的地震监测预
  部分职工合影
  报水平进一步提高,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岩炳、县政协副主席杨应昌、县纪委副书记周美琼、县水电局副局长张林、县公安局副局长岩伦、县邮电局局长刘庭忠、县科协主席曾维然等领导出席会议,一致对地震工作给
  予较高的评价,并希望政府真正把地震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重视起来,从各个方面给予切实的加强和支持。
  在会议上,县政府表彰了5个先进集体和白帆等4位先进个人。州、县广播电视局作了专题新闻采访报道。国家地震局主办的,全国发行的“中国减灾报”二版作了专题报道。
  【景洪勐腊发生5.3~5.6级地震波及勐海】据省地震局台网测定,1997年1月25日上午10时38分,在北纬21°52,,东经101。05,,勐仑镇发生5.3级地震。1月30017时58分,在北纬22。52,,东经101°24,再次发生5.6级地震,震中景洪东北勐旺乡一带。
  两次地震波及勐海县,造成有感,震感度达4~5度。震中距勐海110公里,为打洛至景洪断裂带北端发生的地震,(地震前,县地震局于1月15日出现的特殊异常向省、州作了汇报,震前有中短期预报,但无临震预报)。
  地震前异常记录,1月2206公里温泉监测为40℃,比往年同期低6.5℃,震后恢复至46.5℃。深井地温,1月9日出现2小时上升,24.57℃ ~24.59℃,1月14日又再次突升10℃, 幅度为24.57℃ ~34.59℃,震前气候忽阴忽晴。
  【配备地震监测工作用车】 为加强震情监视预报工作,有利于开展地震监测工作的需要,并能迅速到各测点,维修、运送仪器设备,了解、调査、落实地震异常,及时向省、州上报震情资料,为地震工作者创造和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经1997年3月5日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给县地震局配备小车一部,解决了地震监测工作用车的困难。
  【省地震局领导到勐海县视察地震工作】2月1日,省地震局皇甫岗副局长、陈立德教授、陈勤主任、苗庆文副处长一行,陪同国家科委朱芳敏教授及美国专家,在途经勐海县时,对勐海县地震工作进行了视察。在听取汇报后,局领导及美国专家,对勐海县地震工作十分满意,连声称赞,并给予较高的评价。
  3月1日,省地震局晏凤桐局长一行8人,在出席思茅会议后,专程到勐海县视察县级地震工作开展情况,晏局长对勐海县地震工作开展情况十分满意,“走出了新路子,在工作上有自己的特色”,并给予高度评价。为我
  省县级地震机构典范。晏局长希望勐海县地震工作者“继续做好震情监视预报工作,当好政府参谋、助手,为勐海县的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作岀更大贡献”。
  【县地震办公室更名为勐海县地震局】
  1996年7月1日,县编委发岀通知,恢复勐海县地震办公室(1994年11月17日县委将县地震办更名为监测站,确定为二级局,事业单位)。1998年2月12,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又将县地震办公室,更名为勐海县地震局。县政府根据县委批复发出通知。县委、政府希望县地震局继续努力做好震情监视预防工作,为勐海县防震减灾工作做出贡献。“更名”体现了县委、政府对地震工作的重视,为地震工作者开展好勐海县防震减灾工作,创造和提供了必要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这将有利于勐海县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将利于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措施的贯彻落实。
  【宣传《防震减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江泽民主席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第94号主席令公布。1998年3月1日起施行。为认真贯彻、宣传、执行我国防震减灾法,县地震局领导认真组织全体职工学习讨论。并印制800余份宣传材料,开展宣传,把宣传材料送至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办公室。县政府副县长谭晓健,在县电视台发表了宣传、执行防震减灾法电视讲话。县电视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全文播放。
  【安装电脑分析设备】在省地震局关心、支持下,拨出专款,为加强勐海县震情监视预报工作,提高分析预防能力、水平,1998年4月下旬购进一套当今世界较为先进的电脑设备,并输入省、州局地震系统分析程序,于5月上旬,正式安装投入分析预报工作。使地震局的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仪器、设备跨入全省县级地办先进行列。
  【调整充实地震应急小组成员】根据县政府《关于印发勐海应急对策的通知》,为立足于防震减灾,做好抢险救灾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地震发生能及时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由于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工作变动,经指挥部研究决
  定,重新调整充实应急小组成员。白帆继续担任县震情监视组组长职务。各应急组组长,由各有关部门领导担任。
  【中国地震局专家到勐海县建测量标志】1998年6月10~16,中国地震局陈谦巽总工程师一行4人,根据国家重点项目安排,到勐海县建2个卫星遥测站,该项目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测量标志。在勐海县建站期间,得到县政府分管副县长谭晓健、政府办主任罗义辉、部队首长宋作舜等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一切工作给予方便。同时也得到勐满乡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勐海站建在三五二O—部队营区内,勐满站建在65公里88小学校院内。
  【调整充实防震减灾机构】为加强勐海县防震减灾工作,防患于未然,1998年8月4日,县政府调整充实勐海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岩比担任常务副组长,黎明公司经理唐茂生、县委办主任李记臣、政府办主任罗义辉、人武部部长冯步延、县地震局局长白帆等领导担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地震局,办公室主任由白帆兼任。
  【协助编撰“7・12”震灾录】 根据省抗震指挥部有关通知,州抗震指挥部认真组织州、县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组织编写,制作西双版纳州“7・12”地震灾区重建纪实书籍、画册及录相的工作。州建设局周自祥副局长,曾志海科长十分重视该项工作。专门召开有州、县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安排布置编写收集资料工作,州抗指具体由王树其负责。县地震局白帆积极参与编撰,为此提供了大量真实、宝贵的资料与照片。由于1995年“7.12” 地震波及影响,勐海县为重灾县,大量有关材料来自于勐海。
  【县政府发布第二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云南省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为加强勐海县防震减灾工作,县政府于1998年11月12日发布第二号公告,授权地震局实施有关行政处罚,为地震局开展好勐海县防震减灾工作,以及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依法行
  政的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州抗震指挥部领导到勐海县检查抗震设防工作】 州抗震办王树其到勐海组成由县抗扶办、县地震局、县设计室、县质检站等单位组成的联合检査组,对勐海县城、勐遮、勐满等乡镇的房屋进行抗震设防检査,特别对新房屋进行严格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提出了要求及整改的措施。
  【对缅甸境内发生5.5级地震的预报】
  1999年6月29日上午07时38分18秒,在北伟21°24′,东经90°18′,缅甸境内发生5.5级地震,震中距勐海县城120公里左右。7月15日晚18时35分,在6月29日震中区域再次发生5.5级地震。因受地震的波及,造成勐海县打洛、勐混、勐遮、勐满、县城及景洪,均有波及震感,大多数人感觉到地震。
  上述地震前,地震局于6月2日近期震情提出6月底前,在州县内≥5.0级地震发生,但不排除4级以下有感地震发生的预报。
  上述地震发生前,异常前兆明显:(1)深井温度异常;(2)太阳周围出现气象上称之为日晖的彩色光环多次,5月30日、6月29日、6月30日;(3)不仅是日晖,同时于6月28日晚23时29分至凌晨2时,月亮也出现月晖光环。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在开展防震、抗震知识宣传工作上,地震局多年来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共定制宣传手册一千册,购买地震常识书籍一千余册,购买地震知识录像带10套,在电视台播放,打印编辑有关宣传材料近2万张。特别是与县建设局、县图书馆多次联合开展较大规模的宣传,举办防震知识竞赛,发送宣传材料,街头宣传,不仅把宣传材料送至每一个单位、办公室,还到全县各乡镇放映有关影片、录相。地震局在地震防震知识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做好勐海县防震减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成功提出2000年元旦前平安预报】 根据监测资料分析,县地震局于1999年11月18日以海震字(1999)06号近期震情,科学提出“2000年元旦前,在州、县内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平安预报。为社会的稳定、节日的平安作出了地震工作者确保一方平安应
  有的贡献。
  【省地震局领导到勐海县慰问地震工作者】2000年1月14日,省地震局胡永龙副局长率局办公室主任陈勤、人事处副处长郑世远、监测处书记一行5人亲临勐海县慰问工作在一线的地震工作者。县政府副县长杨文明、办公室副主任吕永斌、县地震局局长白帆,分别代表政府、县地震局感谢省地震局的关怀。地震工作者有信心坚持做好震情监视预报工作,不辜负省、州、县政府的关怀与期望。
  【中国地震局领导视察勐海县地震工作】2000年2月24,在省地震局办公室陈勤主任、州地震局潘云湖局长的陪同下,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处长高伟、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立英一行5人到勐海县视察地震工作开展情况。何永年副局长亲临第一线,在勐海县视察工作时,了解了勐海县地震工作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后,对勐海县的地震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并热情提出与县地震局长白帆合影留念。
  何永年副局长一行,还到打洛镇进行了工作考察,并过问了解打洛历史上于1950年2月3日发生7级大地震的情况。何永年副局长一行受到县政府聂曲副县长、政府办罗义辉主任的热情接待,相互进行了热情的谈话。
  【增强观测网点】2000年3月17〜18日,为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白帆局长带领单位干部职工亲临一线,在勐满七分场安装2套监测短临地震前兆异常的仪器,并于3月19日投入监测工作,为做好今后的震情监视预报工作,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仪器探头极深2米,极距30米,东西向5、南北向25个数值。)地震观测站观测员为徐祖贵。观测工作是做好震情分析预报工作又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
  【省地震局派员到勐满乡支教】2000年8月18日至190,省地震局郑世远副处长专程送两位老师到省地震局扶贫点勐满乡支教(时间为1年)。支持勐海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送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近200件体育用品。
  【成功的短临平安预报】接省、州地震局通知,未来3个月内(即2000年8月、9月、10月)省内有发生5至6级
  地震的危险。危险区为滇西北、滇西南两个地区。
  根据省、州要求,地震局及时将省、州通知报告县委、政府。并对震情采取内紧外松的原则,加强震情监测预报工作。根据监测资料,经认真综合分析后,于8月1日以《近期震情》,科学、大胆地提出9月底前在州、县内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平安短临地震预报。
  事实证明,8月、9月在州、县内确无地震发生。为又一次在省、州预报有地震发生的前提下,提出的无地震平安短临预报,为中秋节的祥和、平安作出了地震工作者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成功对节日期间震情作出准确平安预报】根据县政府有关领导指示要求,对国庆节日期间的震情作出预报。地震局在认真综合全县观测资料分析后,于2000年9月26日下文,对10月份的震情,特别是节日期间的震情作出了10月底前在勐海县无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平安预报。事实证明为又一次在成功对2000年1~9月震情作出正确预报的前提下,再次作岀的短临平安地震预报。
  (白帆)
  史志
  【概述】史志办公室是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党史征集、整理、研究、宣传和地方史志、年鉴等编纂工作。内设秘书股、党史股、志鉴股。
  “九五”期间,史志办公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办公室工作制度,发扬 “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的精神,立足本职,努力耕耘,默默奉献。5年中,组织编纂出版了一批史志书籍;征集了部分党史资料;积极开展史志调研,取得一定成果;整理、立卷、规范了档案,并使之达到县级机关二级标准;立足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提供地情咨询服务,让地方史志工作切实起到了 “资政、存史、育人”的作用。
  【修改《勐海县志》稿】1995年7月,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勐海县志》评议会,会后,史志办公室将评审会上各位专家、学者所提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后拟订了《勐海县志》
  稿修改方案,报经县政府、县志编委会批准后实施。经过对调整结构、修改篇目、压缩篇幅、核准史实、突出特点、规范行文、精选资料和处理交叉重复等方面下功夫,于1996年10月定稿报送省、州志办终审。终审稿总体结构为:封面、地图、图片、目录、序、凡例、概述、大事记、专卷、人物、附录、编纂始未、编后记。各专卷章、节、目为161章564节596目。经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批准,1997年1月送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7月中旬,打印出《勐海县志》稿清样,志办组织人员进行校勘。本次校改共纠正错误、弥补遗漏1275处。其中原稿错漏800余处。较大调整、变动、补漏10处。校稿任务于9月底完成。
  【地方志优秀成果】1996年8月,经云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审,《勐海县乡镇概况》被评为“地情资料书优秀条目奖”;《勐海县粮食志》和《勐海县农业志》获方志类优秀成果“资料特色奖”。12月,勐海县政府下文对获奖志书的组织编写单位县史志办、县粮食局、县农业局及参与编修人员给予通报表彰奖励。
  【出版《勐海年鉴(1991-1995)》】1996年10月,县政府下发“关于成立 《勐海县年鉴(1991-1995))编纂委员会的通知”和“《勐海县年鉴(1991-1995)》编撰计划”之后,全县大多数部门开始撰写年鉴稿。由于经费困难,志办事先没有对撰稿人进行业务培训, 各单位撰稿人对年鉴认识参差不齐,写法各异,给年鉴编辑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经撰稿、编辑人员近两年的辛勤笔耕,1998年,完成了年鉴初稿的编撰工作。全书120万字,打印成7册分送编委及五套班子审查。2000年,政府决定把年鉴稿交付出版印刷。志办编辑集中精力分工对7册初稿进行修改补充,7月底送印刷厂。打印出的年鉴清样稿经志办校改4次后于2001年1月正式定版,开机印刷,共印500册。2月,《勐海年鉴》1991-1995鉴出版发行。
  【表彰地方志编纂工作先进】1996年10月,州政府表彰奖励地方志编纂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勐海县史志办、粮食局、农业局、人行获先进集体称号,蔡鹏顺等7人获地方
  志编纂工作先进工作者表彰和王亨达
  等9人获荣誉表彰。
  【召开史志工作者座谈会】1998年12月22日下午,县政府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史志工作者座谈会,副县长谭晓健主持会议。会上,县长岩比作《总结经验、继往开来,把我县史志工作推向21世纪》的讲话,县委领导刘德作 《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的讲话。州志办主任李永华、县五套班子领导、县志编委会成员代表以及勐海县志编纂者近80人参加会议,大家畅谈了修志体会,并就今后如何开展史志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勐海县志》出版发行】1998年初,经过多年艰苦努力的地方志成果《勐海县志》正式公开出版发行,共印刷2000册。县政府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专款作出版印刷费,使这部150万字的志书得以出版,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大笔文化财富。县志出版后,县长专题作了电视讲话,县政府办公室发出关于购买《勐海县志》的通知。通知介绍到:“志书汇集勐海有史以来至1990(部分资料延续至1991)年止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基本情况,是各级领导决策参考,一般干部鉴古育人,其他有志于勐海历史的所有文化人研史审今必备的地情资料工具书。该书对促进勐海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通知强调:为充分发挥《勐海县志》的特殊作用,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股所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单位档案(资料)室至少购买1册,以便随时查阅。史志办采取发征订单,主动到各部门送书的办法促销。县志发行后,深受各届人士赞赏,得到省内外地方志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中,台湾学者李拂一看后来信给予高度评价。
  【参与制作改革开放20年成就展】
  1998年勐海县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讴歌改革开放成就,举办改革开放20年成就展。史志办参与组织此次展览。具体承担前言的撰稿、制板工作,并负责向各有关单位提供各部门改革开放20年成就史料。
  【档案达县级机关二级标】志办自成立
  以来,积累了很多资料。为了规范管
  理,1997年,志办档案员将县志办的各类资料、文件进行整理、立卷、归档。1998年,志办组织全体人员清理了原党史办移交的资料和办内所有图书资料。至此,史志办共立卷归档档案245卷,消理登记建卡图书1140多册,照片档案7册。1998年7月经县档案达标考评小组考评,达到县级机关二级标。副县长谭晓健为史志办颁发了档案达标证书及奖金。
  【出版《中共勐海县党史资料》第一辑】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州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1999年1月,史志办公室开始组织编写《中共勐海县党史资料》第一辑。经过全体编辑近一年时间的征集、整理、研究、编纂,10月底打印出评审稿分送各编委,11月10日召开评审会。之后,志办根据评审意见对志稿进行修改完善。2000年2月正式出版发行,共印刷800册。全书20万字,主要设:一、文献资料;二、专题资料;三、回忆资料;四、人物资料;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出版《中共勐海县党史大事记》】
  1999年1月21,史志办公室对中共勐海县党史大事记(1947-1998)的撰稿编辑任务作出分工:周海丽1947~1960年和1995年;李秀芬1961-1970年和1991、1992、1994年;于学丽1971-1980年和1993、1996、1998年;曾岸来1981~1990年和1997。1999年9月份,完成编撰任务,11月10日召开评审会议。之后,志办组织编辑对评审意见进行梳理,对党史大事记中记述有误的进行修改,对遗漏的给予补充、完善,对有疑问的进行核实。12月修改完毕交付印刷,2000年2月出版发行,共印刷800册。
  【召开党史资料评审会】1999年11月10,史志办公室在县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中共勐海县党史资料》第一辑和《中共勐海县党史大事记》(1947-1998)评审会,州党史办、县委、县政府领导及部分熟悉勐海历史的离退休老同志、曾经从事过党史工作的新老同志及志办编辑共30余人参加评审会。参会者本着对党的历史和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畅所欲言,对书稿中存在的问题,诸如史实、错漏,甚至字、词、句用法有误之处都提岀了修改建议。志办编辑认真作记录,表示要依据评稿会意见再作修改,力
  争使两本党史丛书成为精品,用优秀的党史作品鼓舞人、教育人。
  【参与组织勐海县建国50周年成就展】
  1999年9月即建国50周年前夕,根据县委的安排,县委宣传部和县史志办联合组织其成就展。史志办撰写并制作了前言部分:腾飞的茶王之乡一勐海,此次图文并茂的展览反映了建国50周年来勐海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实行编揖指导工作公示制】 为规范管理,开展好全县史志工作,充分调动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强责任感,史志办针对人少工作量大的实际,认真研究增效办法。2000年开始,史志办正式实行编辑指导工作公示制。
  【协助云大开展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查】
  2000年年初,云大布朗族社会历史调査组一行5人进驻勐海,史志办编辑积极为他们提供有关布朗族家庭、婚姻、丧葬、宗教信仰、历史简况等方面的资料,并配合调査组深入布朗山实地调査布朗族民族人口及风俗习惯等。
  【发行史志书刊】2000年2月,《中共勐海县党史资料》和《中共勐海县党史大事记》付印出书。为了做好该书的发行工作,史志办采取:1.与组织部联合下发征订通知,要求支部以上的单位及领导干部订阅;2.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办法销售。如:在纪念勐海解放50周年大会上,县长在台上介绍两书内容,动员离退休人员、在职干部购买。志办编辑则在会场门外挂着标语销售。县委召开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时,志办的同志到会议报到与签到处销售;3.分头到各乡镇、各部门销售。在发行本办史志刊物的同时,还销售了州党史办分配的200册《解放西双版纳》。到2000年11月底,党史资料、党史大事记除库存几本外,基本发行完毕。
  【完成《中国地方简志•勐海县》撰稿任务】2000年,志办按中国地方简志编委会要求,由加法负责完成了勐海县的编撰任务。稿件内容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划、面积人口、历史沿革、地理特征、自然气候、自然资源、主要特产、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建设成就、支柱产业、今后发展远景目
  标、县委常委简介等共3.5万字。
  【完成《云南年鉴》、《西双版纳年鉴》勐海县撰稿任务】 为了及时地向省政府、州政府提供勐海县情,1996~2000年间分别由廖红书、周海丽、李秀芬、于学丽负责,按省、州要求完成《云南年鉴》和《西双版纳州年鉴》勐海县撰稿任务。5年间共完成撰稿任务约30多万字。
  【编印《勐海县乡(镇)年鉴》】 志办每年都撰写上年度的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并组织全县14个乡(镇)有关人员撰写乡(镇)上年度年鉴,内容包括概况、经济综述、大事记、领导干部4个方面。“九五”期间志办编印出《勐海县乡(镇)年鉴》1996、1997、1998、1999、2000鉴共5本供各级党委、政府使用。
  【收集整理大事记】 为积累县情资料,史志办采用一事一卡的方法对县域内发生的大事及时进行收集,由编辑轮流负责整理每年度大事记。1996~2000年,共收大事420条,合3万余字。
  【组织指导编纂专业志】勐海县史志办积极组织、指导部门编纂专业志。“九五”期间,完成《勐海县水利志》、《勐海县卫生志》《勐海县信用社志》的审查验收工作。至2000年,政协志已进行了评审,交通志经志办审査修改后交回交通局作缺项补充。《勐海县气象志》已完成初稿的撰写任务。《勐海县人民代表大会志》由志办起草编纂方案,拟定篇目后经人大、志办几次会议讨论并4易其纲后已下文实施。
  【制定工作制度】 为使办公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2000年,史志办根据专业技术人员有关管理办法,同时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政府办工作制度》,制定并下发了《勐海县史志办公室工作制度》。制度包括基本要求,机构性质、任务,岗位设置、聘任,岗位职责分工,履职考核,奖惩等7个方面的内容。
  【出台《勐海县史志稿酬暂行规定》】
  根据国家版权局、云南省版权局有关通知及规定,参照省、州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有关稿酬支付办法,结合勐海实际,史志办公室于2000年
  9月中旬出台《劫海县史志稿酬暂行规定》。
  【《勐海县志》荣获一等奖】2000年年初,《勐海县志》荣获云南省地县三级综合志书类一等奖。此次评奖活动是由云南省新闻岀版局、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地方志学会经过8个多月时间认真评审联合评出的。
  【召开首届地方志表彰暨年鉴培训会】
  2000年6月13日上午,县政府召开首届地方志表彰会。会上表彰了蔡鹏顺等19位先进工作者及岩比等5位优秀组织者。州志办主任李永华代表云南省志办向勐海县史志办颁发了《勐海县志》获奖证书。岩比县长在会上作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努力开创地方志工作新局面》的讲话,县四套班子领导,州志办主任,各委办局、14个乡(镇),各驻县单位及有关方面的领导或撰稿人共120余人参加了表彰会。表彰会后,进行年鉴编纂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年鉴基础知识》、《年鉴编纂指导思想和原则》、《如何进行部门条目编写》、《年鉴编纂规范化》等知识。15日下午培训会结束,办公室为各位参训人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召开勐海县中共党史资料征稿座谈会】2000年7月21日下午,志办在人大会议室召开“中共勐海县党史资料征稿座谈会”。县委书记胡志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兆勇军,政协副主席陈龙文,统战部长岩尼洛及有关离退休老同志共67人参加会议。会上,县委书记胡志寿作了《发挥余热,再作奉献》的动员讲话,周海丽主任讲了党史资料征集的纲目和范围,离退休老同志畅谈了各自所了解的情况,并表示,他(她)们将写出各自所经历的事情,为勐海县的党史留下财富。
  【编印《勐海史志》】 为及时收集、整理、核实、积累全县史志资料,为续修县志作准备,同时也为了宣传史志,让全县更多的人了解史志事业,史志办以“求实、创新、协作、奉献” 为宗旨,2000年6月创办《勐海史志》。《勐海史志》为不定期刊物,内容包括领导讲话、工作指导、史志资料、征稿选登、心得体会、史志人物等。至2000年底已印发3期,每期印发量为200份。
  【史志调研】 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
  度,也为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史志办及时对当前的企业改制、扶贫等工作进行调研。2000年,对改制的20多家企业已深入调研13家。对扶贫情况,志办随人大代表视察团深人布朗山、勐宋、勐往、勐满4个扶贫攻坚乡进行实地调研。此种“求实、存真”的工作作风不仅受到被调研单位的热烈欢迎,还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赞誉。
  【跟踪了解贫困村主任助理】1997年初,勐海县委组织部号召全县党政机关年轻干部主动报名到全县10个特困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帮助特困村脱贫致富,任期3年。1997年8月,10名村主任助理各就各位。至2000年7月,特困村助理任期将满,其成效如何?志办先后于2000年7月1日深入到勐满乡吕章村、10月18日深入勐宋乡坝檬村公所保塘旧寨跟踪了解特困村主任助理玉召和何文清3年来开展工作实况,经过听、査、访后,深受她(他)们吃苦肯干精神鼓舞,为此,志办先后在《勐海史志》上刊载《拉祜山寨的女助理一记勐满乡吕章特困村村委会主任助理玉召》和《保塘旧寨换新貌-记勐宋乡坝檬村公所保塘特困村委会主任助理何文清》,并得出 “组织委派优秀青年人才到特困村开展扶贫工作是行之有效的”的结论供县委、政府参考。
  【出版《勐海五十年历程》】 党史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迎接建党八十周年,经县委批准,史志办拟订《勐海五十年历程》编纂方案,2000年7月3日县委办发出编纂通知,要求各部门根据纲目按规定写出紧扣中心,突出行业特点的稿件及时交志办汇总编辑。通知下发后,志办编辑分部门、任务进行指导、组稿、编辑、审校。编辑过
  程中,在人少(仅有5人)、工作量大 (内容涉及全县105个部门、单位、行业)和部分单位领导或撰稿人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志办编辑任劳任怨,主动加班、加点,放弃了无数个双休日、节假日,进行査缺补漏,核校史实;把部分乡镇单位的撰稿人请到志办,指导、督促其完成稿件。经认真编纂,辛勤耕耘,5月初向编委会提交了评审稿。2001年5月21日,县委组织县委常委、编委会成员进行评审,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之后,全体编辑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认真补充、修改、完善。6月12日定稿,以后再经3校后才定版印刷。10月底,《勐海五十年历程》这部纪实性文献史册与读者见面。该书有重点地记述了勐海解放50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勐海取得的光辉业绩和艰苦创业的历史,全书共收录112篇共8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300多张照片,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了解勐海、认识勐海、总结经验、资政存史的重要参考书,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组织撰写《勐海年鉴(1996-2000)]
  2000年5月26日,县政府办批转了史志办“关于编辑岀版勐海年鉴报告的通知”,志办于6月13-15对各部门年鉴撰写人员进行培训,之后,编辑分块跟踪进行业务指导。至年底,已有53个部门年鉴稿已交到志办,其余正在撰写之中。
  【内设机构】为进一步搞好全县史志工作,史志办采取设岗定员的方法,强化内部管理。2000年5月,办公室内部正式分设3个股级机构,即秘书股、党史征集研究股、志鉴编纂指导
  股。经报人事劳动局研究批准,任命了于学丽、冯涌哲、加法为3个股室负责人。
  【编撰《中共勐海县党史资料》第二辑】党史资料第二辑设计规模为20万字,设置文献资料、专题资料、回忆资料、人物、基层组织建设等栏目。志办为了及时抢救史料,组织好回忆资料栏目,分别于2000年7月21日和11月2日(老志愿军战士)召开征稿座谈会。至2000年底,已收到回忆稿件11篇合30万字,其余各栏目组稿工作也正在紧张进行。
  【编撰《崛起的西部一云南》勐海县有关内容】2000年,由周海丽、于学丽负责完成了省参事室主编的《崛起的西部一云南》勐海县的编撰、组图任务。其文稿内容包括概况、基础设施、生态保护、边境重镇打洛、期待脱贫的布朗族等。图片由反映勐海的支柱产业、特色产品、民族风俗、旅游景点、贫困布朗族、领导视察等内容的31张照片及每张照片内容说明组成。
  【建立已出版史志书籍档案卡】2000年7~8月,史志办志鉴股将全县已出版的13部史志书籍建立档案卡,各书籍主编还分别撰写了个人小传。
  【完成其他撰稿任务】 “九五”期间,史志办公室还完成了州委党史办交办的《西双版纳英模人物事迹选编》撰稿任务11篇4万余字;完成县政府交办的《中国市县概览(勐海县卷)》5万字;完成国家民委交办的《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布朗族卷)》初稿10万字。
  (于学丽)

知识出处

勐海县年鉴

《勐海县年鉴》

《勐海县年鉴》是勐海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地方年鉴,其宗旨是通过全面、系统、详实地记载和反映勐海县1991年以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基本面貌和发展情况。为各级领导科学化决策和考核部门工作实绩,为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勐海、建设勐海,提供较全面、系统的最新信息资料,同时也为各有关部门及单位开设一个宣传自我的园地或窗口。本年鉴全面系统地记载1996~2000年勐海县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全书分设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军事、法制、农业•林业•水利水电、乡镇企业、工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旅游•边贸、城建•环保、商业•贸易、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管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驻县单位、附录等22个部类,各部类下设分目,分目下设条目记述具体事物。

阅读

相关地名

勐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