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精心绘制“十五”蓝图努力奋斗为实现“十五”计划开好局
在中共勐海县委八届四次全会上的报告
中共勐海县委书记胡志寿
(2001年2月270)
各位委员、候补委员、同志们:
县委八届四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六届十一、十二次全会、州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回顾“九五”计划实施情况,总结五年来的工作经验,审议《中共勐海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绘制“十五”蓝图,动员和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群众,为实现新世纪良好开局做好各项工作。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登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
“九五”期间,是我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我县面对挑战,排除困难,开拓进取,发展前进的五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的预期目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为“十五” 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普遍提高。2000年全县地方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67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力.37%,年均递增12.14%; 地方农业总产值3.61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29.86%,年均递增5.36%; 预计地方工业总产值2.41亿元(90不变价),与1995年相比增长70.12%, 年均递增7.4%;地方财政收入6648万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59.7%,年均递增9.81%;金融保险业运转正常,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互济能力进一步加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39.4%,年均递增6.9%,消费品价格涨幅控制在既定的3%目标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1461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53.31%,年均递增8.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8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95.9%,年均递增14.4%;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县4个省列扶贫攻坚乡除布朗山乡外,己分别通过验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经济开发取得新的突破。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45:27:28调整为2000年的53:14:33,各产业内部的产品、服务结构在品质、质量、技术和科技含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2000年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到4278户和22户,在全县工业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比例分别由4%和40%,提高到5%和59%;形成了跨境、民俗风情和原始生态三大特色旅游,200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1.6万人次,预计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加快了生物资源开发步伐,一批经济林果项目正组织实施,冬早蔬菜和精品瓜果开发迈出可喜步伐。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九五”期间,固定资产累计投资6.58亿元,年均增长30.07%,交通、能源、通信、农田水利等设施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940公里,实现村委会村村通公路;建成了一批“五小”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通过了全国第三批农村初级电气化验收;电话用户已达2.16万户,电话普及率7.51%;完成了县城及部分乡镇道路改造、绿化、净化、美化工程。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续签工作和农村村级体制改革工作;国企改革成效显著,有36户企业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了改革;住房、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改革进展顺利,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投融资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逐步形成。认真落实对内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省内外的招商活动,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往来关系,增进双边和多边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2000年,边境经济贸易总额达3.31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19.8%,年均递增3.7%。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五年来共获科技成果奖39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比1995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国科技先进县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扫盲”、“普六”通过省级验收,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分别达到97.51%、95.56%、74.45%,比1995年提高5.03%、3.06%、19.25%。文化卫生广电事业得到加强。“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建设如期完成,县乡文化设施逐步改善,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医疗卫生机构设置逐步健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级卫生室覆盖率达96.08%,比1995年提高11个百分点;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7%和90.5%,分别比1995年提高了31.7和3.5个百分点。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计划生育“三为主”、“三结合”工作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森林覆盖率达53.1%,治污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紧紧围绕《勐海县精神文明建设“九五”规划》,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进一步增强,涌现了大批文明单位。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社会丑恶现象和走私、贩毒等犯罪活动;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认真开展“三五”普法,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
回顾“九五”历程,我们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与历届班子奠定的基础和各位老同志付出的智慧、辛劳密不可分,是全县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向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各级干部、各族人民,向省州驻县单位、驻县部队、农场,向所有关心、参与、支持勐海建设和发展的人们,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九五”期间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其根本在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在于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了符合勐海实际的政策措施。我们的体会是:
1.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各级党组织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勐海地处边疆,社会发展程度低,经济基础比较弱,发展中有许多困难,也有很多特殊性的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实现了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从而激发了大胆探索的勇气,也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敢想、敢干、敢闯的创造精神,最终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2.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通过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思路,集中精力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全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粮、糖、茶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旅游、外贸、生物资源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显示岀广阔的前景,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经济结构调整迈出可喜步伐,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新举措,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的各项改革,促进了经济运行的优化和高效。以搞活口岸为内容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了我县的知名度和开放度。改革开放给我县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4.始终坚持落实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级党组织把教育、科技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认真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强化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加大了科技普及推广特别是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应用力度,把我县的建设和发展转移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同时认真抓好计生、土地、林业、环保等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5.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各级党组织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强化科学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抓好文化、卫生、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了大批文明单位,树立了劫海良好的形象。
6.始终坚持抓好团结稳定。各级党组织遵循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两个离不开”,积极开展双拥活动,坚持依法治县,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团结稳定和谐的环境。
7.始终坚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核心领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加牢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九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取得的成就,为全县实施“十五”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肯定成绩和基本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较突出,表现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滞后,还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尚需长期的艰苦努力;城乡之间、山坝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仍突岀,农民增收缓慢;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层次低,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不好,生产经营困难。二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表现在交通条件还较差,不同程度影响流通;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还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部分乡镇通信条件还未改善。三是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科技教育还落后。四是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各项改革还需加大力度。五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的任务相当繁重。六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十五”期间,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树立信心,加快发展。
二、群策群力,精心绘制“十五" 蓝图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六届十ー、十ニ次全会和州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县委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共圖海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提交这次全会审议。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指导新世纪之初勐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文件。按照小平同志“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前五至十年的发展极为关键。因此,制定好《建议》,对于21世纪初勐海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对于指导就海“十五”计划《纲要》的编制,对于勐海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这次提交全会审议的《建议》稿,经历了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形成思路、组织撰写、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几个阶段,几易其稿。《建议》稿的形成过程,是反复讨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的过程,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六届十一、十二次全会和州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与我县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充分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建议》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认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重点是立足本地和当前,放眼全局和长远,完善了发展思路,制定了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重点,提出了政策措施。讨论中,大家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严肃认真的态度,畅所欲言,广开言路,积极发表建议和意见,积极献计献策,要结合中央、省委、州委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认真总结五年来工作中的成绩、问题和经验教训;对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岀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要联系本单位、本乡镇的工作实际,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提高讨论质量。
讨论好《建议》稿,民主是重要的基础。由于各位委员、候补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都是来自不同的战线、不同的行业,所处的位置和工作环境不同,对问题认识的角度可能会不尽相同,这是正常的。大家在讨论中,无论是总结过去的工作,还是讨论未来的蓝图,都要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又要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紧紧围绕大会主要议题,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讨论好《建议》稿。各组召集人要认真负责,启发引导与会同志的思路,紧扣议题,踊跃发言,发挥和集中好大家的聪明智慧,使《建议》真正体现全县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三、团结奋斗,为实现“十五” 计划开好头、起好步
2001年是“十五”计划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
计划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对于现代化建设和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我们要抓住机遇,正视问题,树立信心,加快发展,把全县经济社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实现“十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
2001年工作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认真实施“农业强县,工业富县,通道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基本思路,加大调整力度,巩固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全力抓好基础建设、环境保护,加强科技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阶。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县委从实际出发,确定“十五”计划开局之年的主要指标是: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000万元,增长8%;粮豆总产量达13480万千克,与上年持平;乡镇企业总收入19306万元,增长14.9%;边境经济贸易总额34700万元,增长5.0%; 地方财政收入6980万元,增长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0元,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增长4.7%。
(一)主要工作
1.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落实好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减轻农民负担为重点的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着眼于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农业整体规模效益的提高,积极倡导“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加大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突出特色,抓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保证粮食总产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把发展优质粮食作为调整优化的主攻方向,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积极发展中长期经济林果业、畜牧业,重视抓好冬季农业和生态农业开发。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方筹集资金,发动群众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以农民为主,政府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提高全县水利化程度。继续加快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地。抓好山区台田台地和水利设施建设,固定耕地面积。
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农产品流通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进政府对农业的服务和扶持方式,积极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倡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农民经纪人要积极引导和扶持。
在认真实施布朗山乡综合扶贫开发和全县异地扶贫开发的同时,围绕选准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三个重点,选准项目,强化管理,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同时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积极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2.进一步巩固优势产业。在巩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特色经济,是推进我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
粮、糖、茶要在产品结构上作文章,强化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根据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的种类、工艺、档次、包装等。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勐海县优质稻种植加工技改项目”,建设优质粮食基地、优良种子基地和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扩大优质粮食的市场占有率。以建立5万亩丰产蔗园为目标,加大甘蔗下田力度,有计划地退蔗还林。要积极改良甘蔗品种,稳定总产,提高品质。同时挖掘潜力,提高科技含量,降低制糖成本,抓好营销,促进蔗糖产业健康发展。茶叶生产以低改为重点,积极发展生态茶园。加强制茶企业内外部管理,按照“贸工科农”一体
化经营思路发展。
加强对樟脑、橡胶、干果、咖啡、竹类、香料等生物资源的培植。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实体参与生物资源开发,在生物资源开发中,政府要抓两头带中间,主要以企业为主开发。目前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按照“工业富县”思路,推动以生物资源为重点的加工工业的发展。
抓好以“跨境旅游”、“民俗旅游”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宣传,突出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旅客观光。加强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抓好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和质量。针对“泼水节”、“五一”、“十一”等假日“黄金周”,及早准备,再创旅游发展新业绩。以东南亚市场为主,在对外贸易、边境贸易、边民互市、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拓宽贸易领域,加快边贸向大贸过渡,促进对外开放。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重点要解决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税费、融资、土地等问题,引导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向多领域发展。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集中力量,继续抓好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骨干工程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要主动配合、抓好景洪至勐混二级公路建设,积极做好“旅游西环线”前期准备工作,抓好巴达至西满、西定至曼玛、勐宋曼方至大曼吕、格朗和黑龙潭至南糯山等县内经济干线和县乡村主干公路的改造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大力推广电灶,鼓励居民和群众多用电。进一步抓好沼气、节能灶等农村新能源建设,为能源建设开辟新路子。水利建设要重点抓好33.8万亩大型农业灌区、纳达勐水库至县城自来水工程筹建,积极做好纳达勐水库、勐邦水库、曼满水库除险扩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县城及小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和完善电网、交通、通信、垃圾污染治理等城镇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建设的文化品位。
4.逐步提高对经济社会信息化的认识。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摆上工作日程,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应用,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县一中、县一小为重点,其他中小学校为辅,逐步提高电脑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课程的覆盖面。要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把科技转化为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生产服务。要把我县的风土人情、资源区位优势通过互联网宣传出去,进一步提高勐海知名度。
5.积极稳妥加快改革进程。要按照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搞好县、乡机构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要认真总结我县国企改革取得的经验,继续加快体制创新,搞活机制,推动企业盘活资产。今年要积极做好组建糖业集团的各项准备工作,继续采取多种形式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对已改制的国有企业,要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脱困成果。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营销队伍建设,积极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家。
加快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重点扩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住房、财政、医疗卫生等各项配套改革,促进新经济体制的形成。
6.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按照“通道活县”的基本思路,加大“引进来”和“走岀去”的工作力度,要努力优化软硬两个环境。在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做好招商引资和引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专业人才工作。
按照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进一步扩大姐告、磨憨、河口、打洛等边境口岸的开放,充分用足、用活、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把开发区真正办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州委“打洛口岸可参照磨憨口岸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的精神和要求,大胆探索和实践打洛口岸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搞活口岸,繁荣口岸,并以此带动其他通道发展,推进沿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继续落实好与缅甸景栋地区在旅游、外贸、农业、文化方面签署的合作协议,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上投入不减,以此推进通向东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形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到境外开展工程承包、劳务输岀等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7.努力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鼓励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认真抓好科普工作,强化科技普及和推广,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结合勐海实际,认真编制好 “十五”科技规划。
巩固“两基”成果,积极抓好 “普九”工作,全面加强素质教育。要抓好基础教育,调整好农村办学结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完学率。继续办好职业教育,普及实用技术和技能,优化专业结构,加快培养我县经济建设中急需的各类人才。鼓励人才公平竞争,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流动,完善吸引人才特别是高层人才的制度,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8.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不断恢复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积极抓好小流域治理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要把扶贫开发和林产品开发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人工林、经济林、薪炭林,充分调动群众养山护林的积极性。坚决打击偷猎、销售、贩运野生动植物活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强化执法监督。继续坚持防护为主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公路沿线、旅游景区、重要集镇垃圾污染治理,加强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继续坚持计划生育“三为主”、“三结合”,加强县乡计生服务机构和网络建设,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州下达的指标内。
9.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面向新世纪,要用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解决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问题,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加强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四有”公民,大力宣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二是继续在窗口行业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开展文明单位和农村“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种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三是抓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按照省委、州委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文化立州”精神,实施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四是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山区广播电视和文化设施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乡老年人、青少年和职工文体娱乐设施。
10.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清理与加入世贸组织、西部大开发等不相适应的规定,制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行政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抓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抓好新建企业工会的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强化社会监督。
要扎扎实实抓好普法工作,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推进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规范化、法制化,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开展安全文明社区及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树立勐海良好新形象。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继续从队伍、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司法改革,确保严格公正执法。
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好民族宗教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发展良好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样化地开展与海外联谊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认真研究社会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关键在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州委统一部署,县委已对全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作了安排部署。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领导,把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扎扎实实地抓好。学习教育对象要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措施,切实搞好整改。要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有新进展,在减轻农民负担上见成效,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明显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确保学习教育活动不走过场。
2.巩固和扩大“三讲”教育成果。“三讲”教育永无止境。要认真总结我县“三讲”集中教育取得的经验,不断发展和创新,并持之以恒地在党的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得到发扬。要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贯彻中央、省委和州委各项重大决策的坚定性,进一步推动各项整改措施落实,让广大干部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三讲”教育带来的变化和进步。
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治本之策。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在干部考核和选拔任用方式上要有新改进,在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上要有新的突破。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党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激励与约束,不断推进领导干部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加大领导干部谈话诫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新提拔任用乡科级领导干部公示制、试用制、改进乡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意见及乡科级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的落实力度。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及量化考核办法,签订责任状,实行半年抽查,年终全面检查,通过体制创新逐步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从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堤防,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要在全县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提醒,早打招呼,果断处理和解决。严格领导干部岀国(境)手续的办理,从严控制岀国(境)考察人员的时间和范围。要继续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5.狠抓工作落实。今年的各项任务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是狠抓落实。抓落实,就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注重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抓落实,就要有机制和措施作保障,否则再好的部署都会流于空谈;抓落实,就是要把县委确定的目标变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变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在座的领导干部都是领头雁、排头兵,大家开展工作时心中都要有一本帐,在任的这几年,总要有所建树。大家要勤于思考,少讲空话,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办几件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实际效果的实事,使全县的工作逐项落实,问题逐个解决,经济社会逐年发展。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要狠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种种紧迫问题,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
展望新世纪,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每个共产党员必须站在时代前沿,肩负重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开创新世纪更加美好的生活。勐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2001年3月16日在勐海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岩比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县将实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共勐海县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勐海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县人民政府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制定了《勐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拓进取,“九五”成就显著
1996年至2000年,是我县经济社
会发展困难与机遇并存的五年。十五大及十五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的机遇。同时,受到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特大寒害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这五年是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的五年。全县各族干部
群众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县情,抓住机遇、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妥善处理改革开放进程中岀现的矛盾和问题,基本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使“九五”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之一。全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呈现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九五”期末的2000年,预计完成地方国内生产总值7.67亿元,比1995年增长力.37%,年均递增12.14%。预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29元,年均递增9.06%,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任务。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1995年的45:27:28调整为2000年的53:14:33。
1•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步入崭新阶段
始终把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施“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建设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完成地方农业总产值3.61亿元,年均递增5.36%。主要农产品中,粮食总产达1.35亿千克,甘蔗产量75万吨,茶叶产量6451吨,肉类产量5861吨,水产品产量2792吨,年均产量分别递增2.38%,6.79%,4.88%,6.42%,21.91%。
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出现良好开端。粮食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比“八五”末期的67.45%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为57.75%;粮经比例由67:33调整为58:42。粮豆和经济作物内部的优质品率明显上升,水稻优质品率达到33%;顺利完成了国家糖料基地县建设目标,甘蔗优质品率达到88.3%o特色农业初见成效,畜牧、水产、冬季农业开发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畜牧业产值达0.38亿元,年均递增1.09%;水产养殖实现产值0.16亿元,年均递增26.19%;冬季农业实现产值1.06亿元,年均递增35.74%。
农业技术装备和科技运用明显增强。2000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已达22224万瓦特,是1995年的2.2倍;农用拖拉机达到1.66万台,全县粮食机耕面积达到72.2%以上。此外,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杂交水稻、地膜覆盖、良种选育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比1995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
2.工业持续稳步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完成工业总产值2.41亿元,年均递增7.36%o主要工业产品中,食糖产量7.83万吨,年均递增11.52%;精制茶产量1150吨,年均减幅23.39%; 发电量7061万千瓦小时,年均递增10.77%;原煤1.4万吨,年均减幅13.37%;黄金104.3千克,年均递增28.3%。
2000年末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 (现价)1.08亿元,年均递增52%,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3.3%、实现税金558万元,从业人员达3856人。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就业结构的新变化,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产业的由4.71%±升到7.33%。
3.城乡市场日益繁荣,人民生活
不断提高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28元,比1995年增加2902元,年均递增14.4%;农民人均纯收入1461元,比1995年增加508元,年
均递增8.92%;在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95年的2.2亿元扩大到2000年的4.86亿元,人均1660元,均增长1.2倍;消费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比1995年增长39.35%,年均递增6.86%;集市贸易成交额1.59亿元,比1995年增长179.8%,年均递增12.46%;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达4980元,比1995年增加1704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1189元,增加307元,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年均提高8.74%和6.16%。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由20平方米增加到23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7平方米。交通通讯条件大为改善,2000年全县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2.16万户和8000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7.51%; 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摩托车18辆,比1995年增加15辆,家电等大批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完成 “五三”扶贫攻坚计划,5年共投入1665.5万元安排项目608件,重点实施了以改土、治水、办电、修路、绿色为主的“五大工程”,基本解决了3.07万人的温饱问题,4个省列攻坚乡除布朗山乡外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小额信贷已滚动发放贷款731.11万元,有5306户农民获得了贷款,还贷率67.45%,有效地解决了许多贫困户的发展自救问题,加速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插花村寨扶贫也投入近千万元资金,农村康复扶贫和部门挂钩结对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目前,布朗山综合扶贫正式启动,香港施达基金会扶贫项目正在实施,国际亚行组织援助的“环保与扶贪”项目正在论证之中。
4.财政地位巩固,金融稳健运行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趋于合理。通过改进征管手段,改革支出管理制度,强化财政监督职能。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647.8万元,比1995年增长59.69%,年均递增
9.81%;财政支出13378.1万元,比1995年增长65.02%,年均递增10.54%,收支增幅基本平衡,财政直接用于支农支出962万元,比1995年增长44.88%,直接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2673万元,比1995年增长170.55%。加大对科技、教育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资金的支持力度。
金融保险业运转正常,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互济能力进一步加强。2000年底各项存款余额达9.02亿元,比1995年增长170.87%,年均递增2.05%;各项贷款余额4.78亿元,比1995年增长23.5%,年均递增4.3%; 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费收入从1995年的680.2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569.8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8.21%以上。
5.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九五”期间我县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水平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提高到33%, 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分别发展到4278户和22户,商品零售额实现2.4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39.35%,年均递增6.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40%提髙到59%,实现税收1250万元,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房地产业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商品房销售额127.64万元;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运输效益逐年提高,2000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0549.79万吨公里;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范围不断扩展,法律、技术咨询和设计、广告服务等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第三产业对于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全方位展开并初见成效。绿色禁毒——勐海模式为增进中缅友谊和合作做出重大贡献,与缅甸景栋地区的旅游、外贸、农业技术合作、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已
8开始履行。边境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边贸总额实现3.31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19.8%,年均递增3.7%;边境经济技术合作2022万元,是1995年的1.9倍;边民互市额实现2.04亿元,与1995年相比增长136.8%;边境小额贸易实现0.65亿元,边境贸易、小额贸易向大宗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发展。旅游业在规范中迅速崛起,200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办证出境游客36.2万人,与1995年相比增长12.3%,年均递增2.4%,充分展示了我县对外开放的潜力和水平,成为我县“九五”期间壮大起来的又一支柱产业。
(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企业改革和脱困初见成效,经营状况开始好转,盈利水平逐步提高。“九五”期间,36户企业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初见端倪,全县企业实现了出口退税零的突破。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和村级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完成,村务公开和减负工作得到落实。住房改革进展顺利。财政“零户统管”已全面实施,金融、外贸、价格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以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新体制逐步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36%的乡镇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三)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九五”期间,县政府多方筹资,抓住重点,认真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58亿元,年均递增30.07%。交通通讯、农田水利、市政环保齐头并进,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2940公里,99.5%的自然村实现通公路,景洪至勐混高等级公路
正在建设中;完成了纳达勐电站建设和章朗、茶王、幸福展水库改扩建,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24件,新增库容529.4万方,增加灌溉面积1.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38万亩,农田水利化程度达到38.37%;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97件,解决了1.2万户5.16万人和2.5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有效改善;相继完成了勐遮至勐满、勐阿至勐往、勐混至布朗山等一批乡级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基本解决了1.4万户,3.8万人用电问题,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建设目标基本完成;狠抓改土治水,累计建成高产稳产田地16.6万亩,完成坡改梯5.4万亩,为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开通全县13个乡 (镇)程控电话网和8个900兆,3个450兆的移动电话站及无线寻呼网,交换机容量达到2.96万门;加强了打洛口岸和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景点景区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旅游服务日趋完善;完成了卫可、卫和6268项目;建成卫星地面收转站157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通过验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为勐海跨世纪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科教事业硕果累累,社会发展成就喜人
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人才培养和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九五”以来,我县在技术改造、科技项目的引进、试验和推广,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5年累计科技总投入439万元,获得科技成果39项。其中省部级奖4项,州级奖35项,科研成果应用率显著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比1995年提高5个百分点,在全州率先迈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九五”计划
确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民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普六”、“扫盲”通过省级验收,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2000年在校学生达43088人,入学率、巩固率、完学率分别达到97.51%,95.56%,74.45%,与1995年相比分别提高了5.03%,3.06%,19.25%。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5年累计投入3989.6万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02.83%,年均递增15.19%;校舍危房率由1995年的5.73%下降到2000年的0.24%o通过推行“三制”改革,教育管理明显增强,师资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卫生事业取得较大进展,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要求,乡村卫生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地方性流行病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底,村级卫生室覆盖率达96.08%,比1995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地方病、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省州下达的指标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68岁。人口过快增长基本得到控制,缓解了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压力。计划生育“三为主” 顺利通过验收,“三结合”工作初见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6%。,比 “八五”期末下降3.34个千分点,5年少生3174人。
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展开。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以流沙河流域为重点的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得到加强。“九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28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推广节柴改灶4.12万户,电灶580户,农村沼气池1078立方米,液化气也由城镇向农村推开,农村能源建设有效地减少了农村薪柴消耗;完成人工造林10.6万亩,封山育林26.9万亩,四旁植树288.3万株,森林管护503.2万亩,5年内全县未发生森林火灾;加强了环境保护和治理,完成9户重点企业的环境治理任务;全县的矿沙石场秩序通过治理整顿明显好转,矿产资
9源持证开采率达90%;认真贯彻《水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水土等国土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全县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3.1%, 比1995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广播影视内容丰富健康,立体传播混合覆盖网络初步形成,年末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7%和90.5%,分别比1995年提高了31.7和3.5个百分点。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工作如期完成,县乡文化设施逐步改善,群众性文化活动、全民健身运动有新的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成果,5年累计获省级比赛10枚金牌、6枚银牌、9枚铜牌。通过抗灾救灾、社会互助和救济,军警民、场群、干群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改善;气象、地震监测水平日益提高;档案、史志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五)依法治县进程加快,勤政廉政取得实效
县政府始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民主科学化决策制度不断完善,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勘界工作进展顺利,勘定县乡两级行政界线28条,共764.2公里,及时妥善调处社会矛盾;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开设了“148”法律服务协调指挥中心,乡镇成立了司法所,城乡社会矛盾调处网络基本形成,“三五”普法取得显著成绩;加强“三乱”治理,纠正医药购销不正之风,民主评议行风等活动受到群众好评;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管理行为走入规范;抓好“三项”建设,政法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公正意识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执法违法、执法不公现象明显减少;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文化娱乐场所,坚决打击社会丑恶现象和走私、贩毒等犯罪活
动,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场群团结。营造了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的社会氛围。
严肃认真地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切实深化思想认识,狠抓勤政廉政建设,一些机关的不正之风基本刹住,“文山会海”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得到有效实施,政务、厂务、村务“三公开” 工作深入推进,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总结“九五”工作,我们的体会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发展特色的路子;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始终坚持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强化基础设施,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始终坚持“两手抓”,不断增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九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全县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拼搏,克难制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各界人士和驻军、警部队,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还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和基础设施仍然滞后等深层次矛盾。前进中还存在不少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主要是:思想不够
解放,创新意识不强,开拓精神不足。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资源开发和市场分析不够紧密;结构调整缓慢。农民增收难,扶贫济困任务繁重;企业发展不足,整体素质不强;对内对外开放领域窄、层次低,引资形不成合力,口岸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在两个“五年计划”相承和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们要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采取措施,努力战胜困难,开拓前进,使勐海在新世纪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乘势前进,创造“十五”辉煌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新技术革命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全球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势头。我国加入WTO步伐加快,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和模式出现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将产生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形势和变化,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认真分析和正确把握我县发展所处的新环境,达到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任务的目的,以更好地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 “农业强县、工业富县、通道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基本思路,发挥气候、资源、区位三个优势;巩固粮、糖、茶三大支柱产业;培育旅游、外贸、生物、畜牧、能源五大优势产业;壮大个体私营、乡镇集体、三资企业三大经济成分,打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两大基础;实施科教兴县、对内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四大战略;实现特色经济强县、旅游
10特载
贸易活县、民族文化兴县三大目标,为实现省、州的战略构想作出应有的贡献。
奋斗目标为:2005年(辖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2.8亿元,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完成“十五”的奋斗目标,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重点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主攻方向抓紧抓好,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培育群体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调优第一产业,巩固和提高粮、蔗、茶三大产业,提高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比重,形成合理的粮、经、饲比例。加快生态农业、订单农业建设,积极培育特色农业,提高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及市场占有率;调强第二产业,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壮大规模为主线,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结合实际发展多种形式的工业经济;调快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边贸,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并将其培育成新的经济亮点。搞活流通领域,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产品结构调整°农产品要立足于市场,在多样化、优质化和转化增值上下功夫,逐步形成种植、养殖、林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多样化发展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c要把创品牌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品质独特的工业产品,积极开发具有勐海特色的跨境、生态旅游精品。充分利用边境优势,积极发展来料加工再岀口产品。
一所有制结构调整。要按照 “三个有利于”标准,采取更优惠的政
策,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调整优化和盘活国有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域经济结构调整。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重造新的优势产业,在巩固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加强综合利用,发展以绿色产业和畜牧业为重点的生物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加强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打好“绿色牌”、“特色牌” 和“名优牌”。
(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整和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稳定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长期不变,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巩固村级体制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力推进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培养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一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在强化农村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包装保鲜为主的第二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主的第三产业;二是调整农林牧渔业结构,在巩固提高种植业的基础上,以“天保”工程为
依托,发展樟脑、竹类等特种经济林果,大力发展以肉牛和特禽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三是调整种植结构,在稳定粮、蔗面积,提高单产、品质和效益的基础上,力争“十五”期末坡地甘蔗减少6万亩,轮歇地还林还草18万亩。重点抓好25万亩高产稳产粮田和5万亩高稳产蔗园建设。以冬作开发为突破口,加大反季节蔬菜、优质瓜果、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开发力度,努力发展以绿色产品为主的特色农业。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大力开展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和以林业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水利设施的除险加固,加强基本农田建设,重视小流域治理和城市防洪工程,提高抗灾能力;加速中低产田地改造和高稳农田建设,加大“五小” 水利设施投入,主要抓好33.8万亩大型农业灌区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水利化程度。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逐步确立农民的投资主体地位。
—推进科教兴农。“十五”末努力把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提高到60%,在良种选育、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农科教相结合四个方面有所突破,提高农副产品的品种和质量。
——加快扶贫攻坚步伐,促进山区经济全面发展。以打牢基础,增加收入,巩固温饱,迈向小康为中心,重点扶持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较为分散的乡村。在交通水利、经济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发展等方面予以扶持,进一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水平,全力推进以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为重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大产业、产品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强企业联合和资产重组,促进集约、规模的形
11成,实现稳步调整,持续发展,全面提高。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完善功能、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牢经济发展基础。
水利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以流沙河为重点的小流域治理,强化防洪抗旱工程和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突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
交通建设要以建立协调配套和通周达边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国道、旅游干线公路和口岸通道建设为重点,抓紧修建或改善连接县乡和周边地区的公路网,加强城市道路和乡村公路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争取勐混到打洛的二级公路立项。
能源建设要加快骨干电网建设和农网改造,完成宾房电站扩容,形成以本县电力为主,大电调节补充为辅的电力网络,积极发展新能源、洁净能源和可再生利用能源,在广大农村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
城镇基础设施要围绕综合功能的完善,建设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市政工程,加大招商力度、启动流沙河公园建设,在邮政通信、供电供水、排污和城市美化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完善医疗卫生和体育设施建设,搞好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四)深化企业改革,调整工业结构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理顺企业产权关系、政企关系和企业与社会关系,改革、改造、改组并举,逐步使企业成为改革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健全企业法人、企业组织和企业社会保障等制度;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营原则,多管齐下,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在放开搞活中努力发展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国有、集体中小企业
的私营途径;立足资源和市场,加快新产业开发,积极培育工业后继产业,重点是抓好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加工业。“十五”末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86.6%, 年均增长13.3%。
(五)全力实施四大战略
一科教兴县战略。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两基”成果,着力实施“普九”工程。逐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开发各类人才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建立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机制,重视和发挥青年学科带头人和老科技人员的作用;建立服务功能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广泛开展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加快全县高速宽带基础传输网和用户接入网建设,大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对内对外开放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壮大边贸企业,调整进岀口商品结构,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软硬环境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与邻国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开拓东南亚市场。积极争取并实施打洛边境旅游贸易区的 “境内关外”政策,搞活口岸。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资金和技术、人才,开拓两个市场,形成新的发展话力,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和大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依靠体制和科技创新,发展特色经济,巩固提高传统支柱产业,加大优势生物产业
和新产品开发及市场营销力度。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市场空间,立足动物、植物、气候、土地、旅游等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技术新、起点高、独具特色、附加值高、相对运输成本较低、竞争力强、效益好的要求,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高、精、尖、特”的产业和产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c以下。开发、保护、治理并举并重,严格保护耕地、林业用地等国土资源,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十五”末森林覆盖率力争达60%。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水资源保护和植被恢复为重点,着重抓好流沙河为主的流域治理。
——城镇化发展战略。以交通干线为重点,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发展一批中心城镇,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合理定位,功能齐全、突出特色”的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立足自身,充分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设步伐。重点抓好打洛国家级重镇及勐混、勐遮、勐海、勐阿、勐满小城镇的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打洛镇为依托,其余乡镇为纽带,功能完善、结构协调的城镇网络体系,“十五”末城镇化水平达到28%。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强化以德治县措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正气,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 “四有”公民。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新闻舆论、国防教育、
12社会文化、休闲娱乐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加快依法治县进程。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各族人民的法律意识。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决打击邪教组织,反对封建迷信活动。依法管理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组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扫除黄赌毒力度,精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确保社会稳定。
三、真抓实干,实现“十五"良好开局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是保持经济增长良好势头、乘势前进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一年。为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为顺利实施 “十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的主要目标为:地方国内生产总值8.2亿元,增长8%;粮豆总产1.348亿公斤,与去年持平;乡镇企业总收入1.93亿元,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增长58.7%;地方财政收入6980万元,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5亿元,增长6.3%;边境贸易总额3.47亿元,增长5%;旅游综合收入2.43亿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0元,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1530元,增长4.7%,人口自然增
长率控制在5%。以内。根据县委的指导思想,今年的工作重点是:
(一)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要坚持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指导和引导农民解决好在增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粮食总面积,扩大坝区优质稻规模,抓好冬季农业开发,尤其是无公害蔬菜、优质瓜果等特色农业,发展山区畜牧业和经济林果,组织实施好咖啡、甜竹和2万亩茶樟间作项目。加快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建立蔬菜批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产品外销比重。
2.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以种子工程为突破口,致力于优质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推广,加强“滇屯502”等优质稻种的提纯复壮,努力实现种子自供和统供,扩大优质稻种植规模,计划达12万亩,重点抓好 “滇陇201”原种推广,黑紫米和“滇屯502”推广。积极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增强抗旱减灾能力,继续改造中低产田地,持之以恒地抓好坝区高稳产农田和山区台田台地建设,奠定农民增收的基础。
3.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大力推进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全县特色经济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大对饲料加工业、酿酒业、农村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的贮藏流通业的扶持,使农民在农业升值中获得更大效益。
4.切实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蓄水改土为中心,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抓好33.8万亩大型农业灌区建设,纳达勐水库、勐邦水库除险加固及曼满水库加坝扩建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强水利设施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加强小流域治理,继续抓好流沙河截弯改直工程及打洛界河治理,改善农
业生态环境。
5.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认真抓好布朗山综合扶贫开发建设及异地转移安置、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按照新的脱贫标准,抓好山区乡的持续扶贫工作,把解决素质性贫困与解决条件性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与培育新兴产业,解决当前温饱与立足长远发展相结合。继续加大“五项工程”、“三通一建” 实施力度,做到领导到位、投入到位、科技到位、措施到位,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6.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税费改革,清理整顿乱收费、乱集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二)努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推进国有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农村组织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1.国有企业重点在调整、创新和强化管理上下功夫。继续抓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接替,研究深加工和精加工的方向和目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升级。强化体制和管理创新。坚持多种形式并举的思路,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进程,努力探索糖业集团的组建和规范运作的有效途径,促成振思铁合金厂投产运行,逐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技术创新能力差等实际问题。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力争在基础管理、技术进步和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2.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保障等各项配套改革。重点抓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依法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财政投入,拓宽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加快
13财政、金融、卫生等体制改革步伐;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和村级体制改革。
3.认真抓好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三)加快特色经济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以精品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旅游。重点是巩固提高跨境旅游质量和效益,完成布朗族民俗村的规划工作,抓紧勐邦喃漠湖景区的规划建设,开发休闲度假、民族文化考察等旅游产品,增强参与性、趣味性,提高我县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开展创建优秀旅游景区景点活动,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抓住昆明国际旅游节、泼水节、五一节、国庆节等有利时机,搞好旅游促销,开拓客源市场,大兴“假日旅游”。继续探索中缅两日游的有效途径,推动贸旅纵深发展。继续抓好旅游市场规范管理,加强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重视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不断提高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
2.开发生物资源,发展绿色经济。依靠我县优势生物物种,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种植、特禽养殖和现代林产业,认真抓好绿色食品、林化产品、竹系列产品、野生菌类产品,药材开发,努力把林业建设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加快粮、蔗、茶、樟脑等生物技术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重振老牌雄风,开发新的名、特、优、绿色品牌。依托土地和气候优势,搞好市场分析,大力开发冬季农业,在反季蔬菜,瓜果上要有新的突破。构建起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的经济产业群,构成我县国民经济发展的多角支撑点。
(四)拓宽开放领域,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认识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机遇和面
临的挑战,积极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 努力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新突破。要用市场经济的思想、方法和策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发展环境,吸引一切可能的资金、技术、人才,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切实做到认识到位。以全面开放的崭新意识,加快发展的良好心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切实做到政策到位。抓紧《打洛边境旅游贸易区管理办法》的报批工作,争取“境内关外”政策的早日实施,启动打洛口岸的二次开发。用好、用活、用足《中共勐海县委勐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发展。要坚持依法行政,做好治乱减负工作。要加强个体私营企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解决好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融资渠道少、贷款难问题。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租赁、购买、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的改革和改造。三是切实做到服务到位。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努力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提供优质的法律、政策、投资信息、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咨询服务,积极营造更加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环境,努力提高个体私营经济的比重,实现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 的目标。四是依托地缘优势,进一步密切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合作,重视加强地方与农垦的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地方与农垦经济共同发展。五是以我县与缅甸景栋地区就旅游、边贸、经济技术合作、文化交流签订的协议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经济的外向度。要按照“突破中路(打洛),带动两翼 (巴达和布朗山)”的外贸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其对东南亚的“桥头堡”作用,力争在对外贸易、农业技术合作、
资源开发、劳务输出等领域取得新的进展。
(五)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千方百计拉动内需
1.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和筹集资金,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交通建设重点要抓紧景洪至勐混二级公路和布朗山国防旅游扶贫公路建设、县城至格朗和五公里油路建设、西定至曼玛、勐宋大曼吕公路、勐遮西线、巴达至西满渡口等一批县乡公路建设,积极促成打洛到缅甸景栋贸旅公路上水平、上档次,完善交通网络,全面实现提级联网,为我县实现乡村公路畅通化打好基础。加快骨干电网建设和农网改造,形成以本县电力为主,大电调节补充为辅的电力网络,大力推进农村电气化进程。加快市政建设步伐,逐年增加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入,争取纳达勐水库至县城引水工程早日上马,加快县城农贸市场扩建工程,把县城建成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新兴城市。抓紧抓好省政府西双版纳现场办公会确定项目的落实,项目负责单位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未落实的要抓好论证上报工作,已确定的要抓好实施中的资金到位工作和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使用当地民工,以提高农民的现金收入。
2.财政工作必须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优化现有财源质量,着眼于挖掘内部潜力。一是强化农业,放开搞活小企业,抓好市场流通,培植财源,增强经济活力°二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成分,特别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强化税收征管,确保任务完成。四是保证农业、扶贫及重点项目投入,确保建设工期和质量。五是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从政策上、体制上保证收入监督管理和支出监督管理并重,
14特载
积极实施政府采购办法,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巩固乡级财务“零户统管” 成果,强化审计监督,确保财政收入增长。
3.金融工作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原则,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正确处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强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意识,提高金融资产质量,积极支持地方建设和企业改革,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再立新功。
(六)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技术,重点抓好太阳能、节能改灶、农村沼气等新能源建设,巩固全国农村能源建设示范县成果,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和效率。严格水土资源管理,强化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土地执法ェ作,严禁破坏或乱占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平衡。继续加大污染治理カ 度,严格监控污染源,强化对城区和旅游景区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快生态垃圾场建设。进ー步加强环保宣传和环境法制建设,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2.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坚决执行禁伐天然林的决定,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有计划发展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和林区特色商品、寻求林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抓紧实施县内河流、水库、昆洛公路勐海段防护林工程,做好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3.重视人口控制,全而落实计划生育各项责任目标,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巩固“三为主”,推进“三结合”,加大流动人口和山区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管理,实施“黄牌警告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管理机制和服务
网络,严格控制早婚早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4.牢固树立科教兴县的思想,积极推进依法治教进程。巩固“扫盲”、“普六”成果,组织实施“普九”工程,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成人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素质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调整校点布局,搞好集中办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队伍素质。重视和加强民族教育工作,正确处理宗教与教育关系,认真落实 “三免费教育”。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体制环境和社会氛围,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益。
围绕科技兴农、兴企和科技兴管理三个重点,加强技术创新,特别要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与协作。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发挥青年学科带头人和老科技人员的作用。
5.以发展先进文化为目标,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侶导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继续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培养“四有” 新人。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净化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广泛开展“三下乡”活动,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进程。提高气象、地震监测水平,重视史志、档案工作,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妥善处理宗教与民族关系,増进军政军民和场群团结,搞好外事、侨务、老龄等工作,继续抓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6.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搞好村民自治,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而实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加强决策研究、规范决策
程序,进一步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四五” 普法和依法治理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结合机构改革,努力探索行政综合执法监督的路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
7.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稳定工作。重视信访工作,切实倾听群众呼声, 充分发挥城乡社会矛盾调处组织的作用,认真开展矛盾和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控制和防范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加强专项治理,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重大要案查处,开展全民禁毒斗争,防范邪教及其反动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切实加强管理,严防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各族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七)努力建设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
巩固、提高“三讲”教育取得的成果,认真开展好部门、乡村干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努力建设勤政廉洁高效政府。搞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政府机关廉政建设。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增强警觉性和廉政意识,防止出现思想松懈和纪律松弛现象,从思想上、源头上遏制贪污腐化现象滋生蔓延°加强纠风治乱和监察审计工作,加大专项资金跟踪审计力度,完善监控机制,严肃工作纪律。继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 活动,彻底破除懒散漂浮,胸无大志的思想,努力营造敢说真话、能办实事、不记功名只求实的廉洁务实、服务高效的良好作风。
搞好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按机改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强
15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社会保障职能, 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行政干预。严格执行《县政府工作规则》,切实改变文山会海、繁文缚节,把精力真正集中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认真理顺部门职能关系,努力消除部门封锁及条块分割、局部利益,进一步增强部门沟通的主动性、依法行政的严肃性、顾全大局的自觉性和令行禁止的纪律性,确保政令畅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进一步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
系,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政府工作,努力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不断增强工作透明度,不断采取便民服务措施,县政府决定年内成立以110为主的医疗、供电、供水、消防、电信等行业联动体系。并向市民承诺,今年力争在市政环境建设上完成县民族广场亮化工程,沿河路和新茶路的贯通,南海河林荫道建
设,县城主街道畅通工程4件实事,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新的征程赋予了我们更加神圣的历史责任,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全面完成“十五” 计划的各项任务,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劭海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