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勐海年鉴1991-1995》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0416
颗粒名称: 教育
分类号: G527.74
页数: 8
页码: 176-183
摘要: 1995年,勐海县拥有全日制学校256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完全中学1所,县职中1所,地方职业中学1所(勐满农中),县民族中学1所,县幼儿园1所,乡办初级中学8所(勐遮乡中学为完全中学),小学校241所,教学点143个,全县共有教学班1310个,比1991年的1236个增加了74个。其中普通高中班7个,职业高中班6个,职业初中班5个,初级中学初中班102个,"3+1”职业班2个,小学班1158个,幼儿园学前班48个,在校学生总数41961人,其中普通高中生200人,职业高中生396人,初中生3759人,职业初中生234人,"3+1"职业班53人,小学生36138人,幼儿园学前班1181人。全县有教职工1963人,其中;专任教师1588人。有代课教师297人,临时工9人。
关键词: 勐海县 地方教育

内容

【概况】1995年,勐海县拥有全日制学校256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县完全中学1所,县职中1所,地方职业中学1所(勐满农中),县民族中学1所,县幼儿园1所,乡办初级中学8所(勐遮乡中学为完全中学),小学校241所,教学点143个,全县共有教学班1310个,比1991年的1236个增加了74个。其中普通高中班7个,职业高中班6个,职业初中班5个,初级中学初中班102个,"3+1”职业班2个,小学班1158个,幼儿园学前班48个,在校学生总数41961人,其中普通高中生200人,职业高中生396人,初中生3759人,职业初中生234人,"3+1"职业班53人,小学生36138人,幼儿园学前班1181人。全县有教职工1963人,其中;专任教师1588人。有代课教师297人,临时工9人。
  1991-1995年,勐海县地方高中毕业生被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录取223人。其中大学生112人,中专生111人。初中毕业生报考中专(小中专)录取915人。1995年被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录取75人,比1991年增加40人。1995年初中毕业生报考中专被录取153人,比1991年录取的234人少81人。
  1995年全县小学入学率为92.48%,比1991年上升9.38个百分点。巩固率92.5%,比1991年上升2.58个百分点。毕业率97.7%,普及率(省颁)55.2%。初中毕业升学率51.15%,比1991年下降3.45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50%,比1991年上升4.9个百分点。
  1995年,全县有乡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73所,比1991年的7所增加66所,开办扫盲班316个,参加扫盲人数9480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81.6%,比1991年的72.4%提高9.2个百分点。1991一1995年共开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404期,培训人数为13269人次,报名参加全国高等自学考试1299人次,获单科合格证430人,毕业30人。
  【学校基本建设和主要教学设施]1991年,全县教育基本建设总投资276.42万元。其中国补50.50万元,省补12.00万元,教育事业经费32.70万元,乡补8.30万元,群众集资146.32万元,教育附加费26.60万元。修建面积11857平方米。其中教室及教学用房7394平方米,教工住房4032平方米,学生宿舍391平方米,其它用房400平方米,修缮面积4808平方米。1993年全县教育基本建设总投资653.07万元。其中国补4.00万元,省补121.27万元,州补12万元,县补13.10万元,
  乡补45.35万元,群众集资427.35万元,教育附加费30万元。修建面积22501平方米。其中教室及教学用房10938平方米,教工用房9067平方米,学生宿舍1842平方米,学生食堂390平方米,其它用房264平方米,修缮面积1659平方米。1994年全县教育基本建设总投资394.39万元。其中省补13.02万元,州补10万元,县补11万元,乡补25万元,群众集资258.65万元,教育附加费76.72万元。修建面积13243平方米。其中教室及教学用房6807平方米,教工用房6079平方米,学生宿舍181平方米,学生食堂176平方米,修缮面积405平方米。1995年全县教育基毒建设总投资327.46万元。其中省补47.10万元,州补4万元,县补1万元,乡补19.40万元,群众集资127.58万元,教育附加费128.38万元。修建面积6831平方米。其中教室及教学用房1988平方米,教工用房3682平方米,学生宿舍787平方米,学生食堂81平方米,其它用房293平方米,修缮面积4059平方米。
  1991年由县、乡投入5.1万元,配置投影仪5台,收录机30台,录放像设备1套,幻灯投影"九义”教材(六年制)2套,录音录像"九义”教材6套(小学录音教材)。1994年由州投入0.2万元,县、乡投入8.2万元,配置投影仪10台,收音机12台,录放像设备2套,录音录像"九义"教材初一、初二录音一套。1995年由省投入4.5万元,州投入0.2万元,县乡投入36.93万元,配置投影仪19台,收录机28台,录放像设备15套,录像"九义" 教材语文、数学、社会5套。
  【中学校舍】1991年,学校占地331亩,校舍建筑面积29363平方米;教学用房9982平方米,其中教室7408平方米,实验室1621平方米,图书馆69平方米;生活用房17895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4408平方米,教工宿舍2532平方米,其他用房1486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面积3045平方米,损坏房面积3164平方米。上学年新增1285平方米,砖混结构11372平方米,族木结构12984平方米;临时房566平方米。职业中学校舍情况:1991年学校占地45亩;校舍建筑面积1374平方米;教室用房278平方米。其中教室278平方米,生活用房1096平方米,(学生宿舍210平方米,教工宿舍125平方米);校舍面积中砖木结构1374平方米。
  1992年,学校占地331亩,校舍建筑面积31538平方米。教学用房9544平方米。其中教室8004平方米,实验室1488平方米,图书馆52平方米;生活用房14897平方米。其中教工宿舍9980平方米,学生宿舍4669平方米;其他用房7097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3677平方米,损坏房4345平方米,上学年新增2092平方米,破混结构13072平方米,砖木结构13593平方米。职业中学校舍情况(从1993年开始并入普通中学校舍情况中统计):学校占地45亩,校舍建筑面积1374平方米。教室用房278平方米,生活用房626平方米(教工宿舍125平方米,学生宿舍210平方米),其他用房470平方米;校舍面积中损坏面积291平方米。
  1993年,学校占地450亩,校舍建筑面积32919平方米。教学用房11084平方米,其中教室7877平方米,实验室1830平方米,图书室20300平方米;生活用房中教工宿舍12562平方米,学生宿舍5547平方米,其他用房1535平方米。房屋结构情况:砖混13721平方米;砖木17281平方米,土砖木1917平方米,简易2084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中严重损坏3086平方米,一般损坏4841平方米。
  1994年,学校占地467亩,校舍建筑面积36105平方米。教学用房10843平方米。其中教室8880平方米,实验室1830平方米,图书室133平方米;生活用房23944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6233平方米,教工宿舍11342平方米,教工住宅2831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318平方米。其中教师办公室850平方米。房屋结构情况:砖混14570平方米,砖木19618平方米,土砖木1917平方米,简易1314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中严重损坏795平方米,一般损坏7012平方米,新增面积3482平方米。
  1995年,普通中学学校占地面积441亩,校舍建筑面积37495平方米。教室用房10963平方米。其中教室9000平方米,实验室1830平方米,图书馆133平方米;生活用房24987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6770平方米,教工宿舍11604平方米,教工住宅2777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1545平方米(其中教师办公室1077平方米)。房屋结构情况:砖混18198平方米,砖木23096平方米,土砖木2705平方米,简易830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中危房2346平方米,严重损坏1493平方米,一般损坏8346平方米,职中校舍情况(1995年又分开统计):县职中租用部队营房作校舍,农中占地45亩,校舍建筑面积1374平方米。教学用房278平方米,生活用房1096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210平方米,教师宿舍713平方米。房屋结构情况:砖木1374平方米,简易169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240平方米,严重损坏459平方米,一般损坏314平方米。
  【小学校舍】1991年,全县小学学校占地1654亩,校舍106084平方米。教学用房56668平方米。其中教室54720平方米,图书室224平方米;生活用房47098平方米。其中教工宿舍10680平方米,学生宿舍5193平方米,其他用房2318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9769平方米,损坏房10618平方米,上学年新增2949平方米,砖混结构14594平方米,砖木结构40925平方米,临时房2817平方米。
  1992年,全县小学学校占地1413亩,校舍建筑面积103264平方米。教学用房54235平方米。其中教室47862平方米,实验室80平方米,图书室262平方米;生活用房39115平方米。其中教工宿舍28189平方米,学生宿舍5141平方米,其他用房9914平方米,校舍面积中危房面积6340平方米,损坏房面积11175平方米,上学年新增5851平方米。砖混结构19544平方米,砖木结构44322平方米。
  1993年,学校占地面积1574亩,校舍建筑面积112360平方米。教学用户59135平方米,其中教室55221平方米,办公室3655平方米,图书室236平方米;生活用房50416平方米,其中教工宿舍40141平方米,学生宿舍5656平方米;其他用房2809平方米。房屋结构:砖混19975平方米,砖木59038平方米,土砖木33347平方米,简易9742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中:危房2188平方米,严重损坏6366平方米,一般损坏16414平方米。
  1994年学校占地面积1566亩,校舍建筑面积117251平方米。教学用房56866平方米。其中教室56607平方米,实验室23平方米,图书室236平方米;生活用房56190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6402平方米, 教工宿舍39993平方米,教工住宅2733平方米;行政办公室4195平方米,其中教师办公室1842平方米。房屋结构:砖混22790平方米,砖木67674平方米,土传木26787平方米,简易987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中危房640平方米,严重损坏6497平方米,一般损坏13296平方米,新增面积8221平方米。
  1995年学校占地面积1556亩,校舍建筑面积121813平方米。教学用房59795平方米。其中教室59486平方米,实验室23平方米,图书室285平方米;生活用房57992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6345平方米,教工宿舍41036平方米,教工住宅2733平方米,行政办公室用房4026平方米(其中教师办公室2285平方米)。房屋结构:砖混25577平方米,砖木67852平方米,土砖木28384平方米,简易9454平方米。校舍总面积中危房7722平方米,严重损坏124s8平方米,一般损坏12767平方米。
  【教育投入】1991年,中央、省、州、县、乡等对教育的投入1063.3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款50.5万元,省专项补助24.75万元,开发资金中省、州补助22万元,州、县财政款计726.1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699.5万元,教育附加费26.6万元。勤工俭学收入5.5万元,学杂费收入20万元,乡村群众集资214.5万元。1992年,中央、省、州、县、乡等对教育的投入138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款43万元,省专项补助30.9万元,开发资金中省、州补助24万元,州、县财力款计961.3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921.7万元、教育附加费39.6万元),勒工俭学收入46.4万元,学杂费收入42.7万元,乡村群众集资238.6万元,其它1.1万元。1993年,中央、省、州、县、乡等对教育的投入1387.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款4万元,省专项补助96万元,乡镇级2万元,开发资金中省、州补助23万元,州、县财力款计1073.3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1016万元、专款补助1M.7万元、教育附加费57.3万元),勤工俭学收入25.1万元,学杂费收入42万元,乡村群众集资121.8万元。1994年中央、省、州、县、乡等对教育的投入1812.6万元,其中中央、省、州补助53万元,边疆事业县区补助22万元,地、州、市25万元,乡镇级6万元,开发资金中省、州补助23万元,州、县财力款计1487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1427万元,专款补助152.2万元、教育附加88.5万元),勤工俭学收入29.1万元,学杂费收入59.8万元。乡村群众集资45.7万元,其它2.5万元。1995年由中央、省、州、县、乡等对教育的投入2325.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款20万元,省专项补助174.5万元,地、州、市10.5万元,开发资金中省、州、补助23万元,州、县财力款1794.7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1644.9万元、专款补助182万元、教育附加费149.8万元),勤工俭学收入39.2万元,学杂费收人94.7万元,乡村群众集资152.1万元,其它16.4万元。
  [教师队伍】1991年,全县有教职工1736人。普通中学有343人,其中专任教师214人(初中182人,高中32人)、行政人员59人、工勤人员70人,代课教师4人,临时工1人。职业中学有65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初中12人,高中23人)、行政人员16人、工勤人员14人,另聘兼任教师13人。全县小学有教职工1265人,其中专任教师1069人、行政人员136人、工勤人员60人, 代课教师287人、临时工8人。县教师进修学校13人,其中专任教师2人、行政人员5人、工勤人员6人,另聘兼任教师5人。幼儿园有50人,其中园长3人、教师46人、保健员1人。
  1992年,全县有教职工1780人。普通中学371人。其中专任教师231人(初中201人,高中30人)、行政人员65人、工勤人员75人,代课教师3人、临时工3人。职业中学66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初中16人,高中21人)、行政人员15人、工勤人员14人,另有兼任教师7人。全县共有小学教职工1270人。其中专任教师1098人、行政人员114人、工勤人员58人,代课教师306人、临时工8人。教师进修学校有教职工19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行政人员7人、工勤人员6人。幼儿园有教职工54人。其中园长3人、教师50人、保健员1人。为了解决勐海县初中教师严重不足的矛盾,1992年7月,教育局在农垦分局大专毕业生中挑选了数学专业12人,物理专业6人,化学专业4人,政治专业5人,地理专业4人,共31人充实到初中教师队伍中。同时,将一中、三中、职中校长送到云南省教育学院培训,普通中学校长、教办室主任、一小、二小、民小校长分期分批送到州师培中心参加岗位培训,中心小学及村完小校长送到教师进修学校参加培训。
  1993年全县共有教职工1826人。普通中学388人。其中专任教师242人(初中215人,高中27人)、行政人员66人、工勤人员80人,代课教师2人、临时工3人。职业中学71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初中16人,高中22人)、行政人员18人、工勤人员15人,兼任教师10人。全县共有小学教职工1298人。其中专任教师1123人、行政人员113人、工勤人员62人,代课教师315人、临时工2人。教师进修学校19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行政人员7人、工勤人员6人。幼儿园有教职工50人,其中园长2人、教师47人、保健员1人。
  1994年,全县共有教职工1873人。普通中学396人。其中专任教师251人(初中221人,高中30人)、行政人员65人、工勤人员80人,另有代课教师3人、临时工2人。职业中学72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初中15人。高中22人)、行政人员19人、工勤人员16人。全县共有小学教职工13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54人、行政人员114人、工勤人员65人,代课教师300人、临时工15人。教师进修学校18人。其中专任教师5人、行政人员7人、工勤人员6人。幼儿园有教职工54人,其中园长3人,教师46人,保健员5人。
  1995年,勐海县共有教职工1940人。普通中学407人。其中专任教师251人(初中226人,高中25人)、行政人员73人、工勤人员83人,代课教师4人、临时工1人。职业中学72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初中12人,高中26人)、行政人员19人、工勤人员15人,兼任教师11人。全县共有小学教职工138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8人、行政人员109人、工勤人员61人,代课教师293人、临时工8人。教师进修学校19人,其中专任教师6人、行政人员7人、工勤人员6人。幼儿园54人,其中园长3人、教师伤人、保健员5人。
  1995年,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2.4%,比1991年提高8.5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7.4%,比1991年提高7.3个百分点,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45.1%,比1991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教师学历职称】1991年,全县初中教师学历为:本科13人,专科124人,中专31人,iWi中9人,高中以下5人。职称为:中教一级20人,中教二级38人,中教三级56人,未评级68人。高中教师学历为:本科14人,专科15人,中专3人。职称为:中教高级4人,中教一级7人,中教二级4人,中教三级15人,未评级2人。职业中学教师学历为:初中教师专科7人,中专4人,高中1人;高中教师本科9人,专科10人,中专4人。职称为:初中教师中教二级1人,中教三级6人,未评级5人;高中教师中教一级6人,中教二级7人,中教三级6人,未评级4人。小学教师学历为:专科3人,中专696人,高中55人,高中毕业以下315人。职称为:小教高级71人,小教一级244人,小教二级43人,小教三级137人,未评级181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学历为:本科、专科、中专各1人。职称为:讲师1人,助理讲师1人。
  1992年,全县初中教师学历情况:本科18人,专科138人,中专30人,高中12人,高中毕业生及以下3人。职称为:中教一级24人,中教二级35人,中教三级66人,未评级76人。高中教师学历情况:本科17人,专科11人,中专2人。职称为:中教高级4人,中教一级9人,中教二级6人,中教三级9人,未评级2人。职业中学教师学历为:初中教师专科10人,中专4人,高中2人。高中教师本科7人,专科8人,中专6人,职称为:初中教师中教二级1人,中教三级6人,未评级9人。高中教师中教一级4人,中教二级4人,中教三级4人,未评级6人。全县小学教师学历为:专科5人,中专713人,高中67人,高中毕业以下313人。职称为:小教高级67人,小学一级250人,小教二级441人,小教三级132人,未评级208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学历为:本科2人,专科3人,中专1人。职称为:讲师2人,助理讲师2人,非教师系列初级职称1人,无职称1人。
  1993年全县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为:本科32人,专科168人,中师高中39人,高中以下3人。职称为:高级4人,一级36人,二级88人,三级67人,未评级47人,取得专业合格证的5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为:本科7人,专科22人,中师高中9人。职称为:高级1人,一级6人,二级11人,三级7人,未评级13人。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1人,学历达标率为职初68.7%,职高31.8%。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职称情况为:专科6人,中师759人,高中58人,初中及以下290人,取得专业合格证106人。职称为高级87人,一级462人,二级361人,三级92人,未评级111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学历为:本科3人,专科3人,中专1人。职称为:讲师3人,助讲3人。非教师系列初级职称1人。
  1994年全县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为:本科33人,专科182人,中师高中28人,高中以下8人。职称为:高级6人,一级38人,二级96人,三级69人,未评级42人。取得专业合格证书2人,学历达标率初中为84.61%,高中为63.33%。职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为:本科7人,专科25人,中师高中5人。职称为:一级5人,二级11人,三级10人,未评级11人。学历达标率职称80%,职高31.81%。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为:专科5人,中师820人,高中84人,初中及以下245人。取得专业合格证99人。职称为:高级105人,一级511人,二级317人,三级66人,未评级155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学历为:本科3人,专科3人,中专1人。职称为:讲师2人,助讲3人。非教师系列初级职称2人。
  1995年,全县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为:本科30人,专科193人,中师高中20人,高中以下8人。职称为:高级3人,一级36人,二级 ⑵ 人,三级59人,未评级32人。取得专业合格证书2人。学历达标率初中为88%,高中为60%。职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为:本科8人,专科24人,中师高中6人。职称为:高级1人,一级5人,二级22人,三级5人,未评级5人。学历达标率为初中75%,高中30.8%。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为:专科5人,中师897人,高中102人,初中及以下214人,取得专业合格证70人。职称为:高级119人,一级571人,二级325人,三级67人,未评级136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学历为:本科2人,专科1人,中专1人。职称
  为:讲师1人,助讲1人。非教师系列初级职称2人。
  【小学复式教学]小学复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通常的教学班一个班同一个年级,而复式班则是一个班有两个以上年级。而且多是在贫困山区。1993年,全县有复式班89个,学生2225人。其中勐海乡10个班,学生250人;勐遮乡12个班,学生300人;勐混乡5个班,学生125人;初往乡2个班,学生50人;勐宋乡5个班,学生50人;勐满乡15个班,学生375人;勐冈乡15个班,学生375人;西定乡8个班,学生200人;巴达乡6个班,学生90人;布朗山乡8个班,学生200人;格朗和乡3个班,学生70人。1994年,全县有复式班81个,学生2025人。其中勐海乡6个班150人;勐遮乡8个班,学生200人;勐混乡6个班,学生150人;勐阿乡2个班,学生50人;勐往乡6个班,学生150人;助宋乡3个班,学生75人;勐满乡16个班,学生400人;勐冈乡11个班,学生275人;西定乡5个班,学生75人;巴达乡8个班,学生200人;打洛镇3个班,学生75人;布朗山乡4个班,学生100人;格朗和乡3个班,学生75人。1995年,全县有88个复式班,学生2200人。其中,S)海乡8个班,学生200人;勐遮乡6个班,学生150人;勐混乡11个班,学生275人;勐往乡3个班,学生75人;勐宋乡1个班,学生25人;勐满乡14个班,学生250人;勐冈乡13个班,学生325人;西定乡3个班,学生75人;巴达乡9个班,学生225人;打洛镇10个班,学生250人;布朗山乡7个班,学生175人;格朗和乡3个班,学生75人。
  【和尚生情况】1991年,全县有缅寺253座,佛爷305人,校内外和尚总数3276人,校内外适龄和尚1744人,在校和尚总数1699人,在校适龄和尚1294人,适龄和尚入学率74.20%。
  1992年全县有缅寺249座,佛爷335人,校内外和尚总数3036人,校内外适龄和尚总数1540人,在校生中和尚总数1480人,在校生中适龄和尚数1175人,适龄和尚入学率76.30%。
  1993年,全县有佛寺249座,佛爷329个,校内外和尚数3085人,校内外适龄和尚数1866人,在校生中和尚数1657人,在校生中适龄和尚数1462人,适龄和尚入学率78.35%。
  1994年,全县有佛寺247座,佛爷321人,校内外和尚数2743人,校内外适龄和尚数1391人,在校生中和尚数1382人,在校生中适龄和尚数1127人,适龄和尚入学率81.02%。
  1995年全县有缅寺249座,佛爷306个,校内外和尚数2449人,校内外适龄和尚数1312人,在校生中和尚数1228人,在校生中适龄和尚数988人,适龄和尚入学率75.3%。
  【勐阿乡贺建村公所集中办学】贺建村公所有5个自然村,7个村委会,228户1203人。1991年全村有5所小学,即贺建小学、小河边小学、景播老寨小学、景播新寨小学、六队小学。有9个班,177名学生,巩固率98%,有教职工10人。1992年,贺建村公所开始合并班校,集中办学,由5所小学合并为3所,7个班,158名学生,年巩固率97.5%,毕业率100%,有教职工8人。1993年,小学校3所,班级发展到8个,学生209人,年巩固率90%,毕业率100%,有教职工11人。1995年9月,再集中办学,由3所小学撤并为1所,6个班级,有学生182人。年巩固率84.1%,入学率85.1%,毕业率100%,升学率75%,有教职工11人。
  【县城捐资助学】1991年9月1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勐海县捐资助学动员大会。县政府同时下发《关于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通知》。1991年9月26日至1992年教师节,县属各单位集体、个人捐资达818060.66元。县政府在1992年教师节下发了《关于表彰第一批捐资助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对在捐资助学中涌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捐献资金一中建盖了181.92平方米的教师宿舍,修建了13000平方米的运动场,购置了5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县一小建盖教学综合楼6291.1平方米(其中办公室8个,教室4个),建盖了40个坑位的厕所;民中建盖了教学综合楼1140平方米(其中8个教室、4个实验室、3个办公室);民小建盖教师宿舍755.5平方米;县幼儿园建盖教职工宿舍827.9平方米。以上全部工程建筑面积为4394.42平方米,投入资金140万元。从1993年11月起,按《勐海县县城社会筹集办学资金办法》(讨论稿)执行。1994年,在县城的国家机关、团体、省、州、县属企事业单位(包括集体企业)、驻军办厂 (场)按工资总额(含各种补贴、奖金)的1%集资;县城内居民按每人每月1元集资,由象山镇人民政府负责征集,按季度上交教育局教育集资委员会。1994年共集资115023.88元,归还县建筑公司85000元建筑欠款。1995年集资101174.26元,返还a)海乡10000元,支付职中建盖职工宿舍100000元。
  [学校更名】1994年8月5日,经县教育局研究决定,将动海县民族小学搬迁到勐海县第三小学。县民族小学恢复为勐海县第二小学,将勐海县第三小学更名为勐海县民族小学。学校更名后,原在校教师不变,校内教职工人员编制按新的在校班级状况确定。勐海县民族小学恢复为勐海县第二小学后,在校的学生维持不变,1994年招的五年级民族学生,由县民族小学(原勐海县第三小学)负责全部接收。县民族小学(原三小)的教职工子女学生全部转入县第二小学,其他学生继续在原学校就读。
  【勐遮乡群众捐资助学]1991年勐遮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全乡第五次教育工作会议,动员全乡群众捐资助学。当年,曼央村公所支书岩温打捐资1000元,村长岩温拉捐资500元,文书岩光200元。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群众捐资55756元,州、县、乡投资93000元,建盖了387平方米砖混结构教学楼,3间155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师宿舍及伙房,一个8个蹲位的厕所。同年,关闷自然村在国家补助7296元的基础上,群众捐资29719.9元,建盖了一幢176平方米的5#混结构教学楼。
  1992年11月,曼燕村公所在国家补助15000元的基础上,由群众集资76701元,建盖了388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同年,曼初养村公所在国家补助20000元的基础上,群众捐资71701元,建盖了388平方米砖混结构教学楼。曼拉村公所在国家补助10000元的基础上,由群众捐资80423元,也建盖了382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
  1993年,曼燕村公所干部、群众捐资97240元,国家补助15000元,建盖了第二幢244平方米的传混结构教学楼。同年,景真村公所在国家补助20000元,群众捐资4000元,建盖了226平方米的教学楼。曼伦村公所国家补助40000元,群众捐资112700元,建盖了40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曼庄自然村国家补助5000元,群众捐资90700元,建盖了208平方米的传混结构教学楼。曼怀自然村国家补助15000元,群众捐资75000元,建盖了382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曼洪村公所国家补助1000元,群众捐资350000元,建盖了曼怀小学504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曼根村公所国家补助5000元,群众捐资90700元,建盖了208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曼扫村公所由群众捐资155420元,建盖了327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教学楼。曼冷自然村由群众捐资95700元,建盖了208平方米砖混结构的教学楼。
  从1990一1993年,勐遮乡干部、群众共捐资1751278.4元,国家补助199530.5元,建盖了14幢教学楼,总面积4437平方米,其中教室84间,能容纳学生3360人。建盖了2151.18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其中教室24间,能容纳学生960人。全乡13个村公所有11个实现了教学楼化。
  在捐资助学中,曼怀村公所小学校长岩稍个人主动捐资合计3650元,还积极动员群众捐资75000元。1993年9月,被国家教委授予"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到勤海视察】1995年2月15日,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国家教委办公厅主任张保庆、省教委主任海松等10人,视察了勐海县的教育情况,察看了勐海县职业中学、打洛中学、打洛中心小学、打洛边境小学及勐海乡曼尾小学、格朗和乡巴拉小学。他要求勐海县要有全县教育发展的长期目标,更要有近期发展的具体目标,使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成为现实。在抓好普通教育的同时,不能放弃扫盲教育。实施扫盲教育,这是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的关键。
  【建立县五套班子联系学校制度】1994年8月7日,建立县五套班子联系学校制度。联系的学校分别为:县委书记和副书记联系一中和一小。县人大联系县幼儿园和民族干校。县长和常务副县长联系职中,主管副县长联系二小及民小。县政协联系民中。县纪委联系教育培训中心。联系制度是:1、定期或不定期深人学校调查研究,了解学校情况;2、从实际出发,尽力帮助学校排忧解难;3、向县委、政府通报联系学校的情况以便使县委、政府研究教育的重大问题;4、五套班子领导下乡,要力求到乡村中小学作调查研究,尽可能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县委、县政府还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人大、纪委领导也相应建立联系学校制度。
  [县民小第一届女童班]1994年,为实施省妇联“春雷”计划女童教育项目,民小招收了第一届女童班,学生47人。(其中傣18人,哈尼11人,拉祜11人,布朗族7人)。学制2年,课程除按教学大纲开设外,另增设了缝纫、刺绣、编织、舞蹈、水稻种植、农药化肥的使用技术等劳动技术课。
  【培训小学校长】1994年7月24日一10月29日,教师进修学校举办了首期完小校长岗位培训班。培训人数97人。教材使用国家教委人事司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教材。开设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路线》、《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法规》、《小学管理》、《教育学科知识讲座》、《教育学专题》、《心理学专题》、《中国教育思想史专题》、《国外教育情况专题》等。学习期间,进修学校还组织他们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专门考察了北京景山小学、西安市实验小学、国际景山美桥小学、春城小学、武成小学等。使他们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1995年2月14日一5月20日,举办第二期,培训人数28人。1995年9月18日一12月29日举办第三期,培训人数21人,至此,全县完小校长基本培训完毕。
  【检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1992年12月,勐海县教育局对全县中学、乡镇中心小学、半寄宿制完小创建"三层次”文明班校,即卫生学校、优纪学校、文明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认定了文明学校17所。1994年对全县8个乡镇教办室,7所乡级中学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了检查考评。在考评中深入学校,学生、食堂、宿舍、班级了解情况,帮助总结经验,并与学校领导、教职工共同研究学校管理及教学业务工作。1995年对全县城区4所中小学,11所乡级中学,14所乡级中心小学,38所村级完小的办学水平进行了全面综合考核。并对达到二级一等以上的14所中小学分别给予了5000或1000元的奖励。
  【中学数理史地四学科年青教师课堂大奖赛】1992年5月12日,勐海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县属各中学40周岁以下,初一年级数学、地理;初二年级物理、历史的40名专任教师分别在一中(初一数学,初二物理)、民中 (初一地理,初二历史)举行年青教师课堂大奖赛。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993年,勐海县成立"教育三制(校长负责制、教师聘用制、工资总额包干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勐海县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全县87所"三制改革”试点学校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启动。勐海县教育局先后举办8期校长培训班,培训200余人次,本着“一校一策”的原则,各校自行拟定"三制”改革方案,并报往县"三制"改革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后实施。
  [勤工俭学】1993年,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向银行贷款48.8万元,用以扶持下属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共种植茶叶400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的有格朗和苏湖小学、格朗和乡小、格朗和中学、初宋小学、勐宋中学。种植橡胶860亩,其中打洛镇小及县进修学校560亩,勐往小学300亩。1995年全县中小学已有80%以上的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当年纯收入78万元,人均收入22元。
  [县城区初中及小学中心教研组]1995年11月27日,经县教育局批准成立该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是校际间的学科教学研究组织,其任务是进行课题研究,促进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为提高学科教育教学服务。
  中学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组,小学组建了语文、数学两个组。每组5一7人,组长1人(由各学校教师担任),联络员1人(由县教研员担任)。每学期开学前期中或学期末各开展一次专题活动或课题研究。
  【三层次文明班校的检查评估】1991年1月6日,县教育局组织文明班校检查评估小组对全县各类学校进行评估,评估出12所文明学校:一中、民中、三中、进校、一小、县幼儿园、象山镇中心小学、勐海乡中心小学、勐阿乡中心小学、勐往乡中心小学、初宋乡中心小学、打洛镇中心小学。15所优纪学校:职中、勐宋中学、格朗和中学、勐混中学、勐满农中、县民小、县三小、布朗山乡中心小学、勐遮乡中心小学、格朗和乡中心小学、勐满乡中心小学、勐混乡中心小学、勐冈乡中心小学、西定乡中心小学、巴达乡中心小学。
  1992年12月16日,县教育局组织了10个检查组,分别对全县各中小学、各乡(镇)中心小学、村级完全小学、半寄宿制小学等56所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通过对各学校办学方向、德育工作、行政管理、校风校纪、教育教学、后勤管理、勤工俭学、校容校貌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评估。评估出17所文明学校:一中、民中、三中、勐往中学、一小、勐海乡中心小学、象山镇中心小学、勐往乡小、勐满乡小、勐阿乡小、格朗和乡小、勐阿助康小学、初往坝散小学、西定坝丙小学、象山镇曼贺小学、勐遮曼扫小学、勐遮曼章岭小学。【实行新工时制对课程的安排】1995年7月17日,县教育局按国家、省、州教委的要求,发文([1995]9号文件)规定:勐海县全日制六年级小学(统编教材)课程周课时总量不超过30节,课外活动时间:体育2节,科技、阅读、文娱活动3节,校、班、队活动1-2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课程周课时总量不超过30节,课外活动为:每天晨会或夕会10分钟,每周校、班、队活动1节,文体、科技活动2一4节。地方教材课时(如傣文)1一2节。九年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初级中学课程周时总量不超过34节,课外活动时间:晨会或夕会每天
  10分钟,每周班、团、队活动1节,文体活动2一4节。普通高中周课时,按照国家教委教基厅[1995]10号附件《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表》执行。
  【县民族中学升学率】勐海县民族中学是一所县属初级中学,校长叶东海。每年招收初中新生200人左右,主要招收县民小的小学毕业生,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各招收2一3名新生。1991—1995年升学率、教学质量一直冠居全县初级中学之首。
  县民中招生、毕业、升学率表
  【硕发义务教育证书]1993年,县教育局开始印制、管理和颁发义务教育证书。在勐海县实施《云南省颁发义务教育证书(试行)》及《勐海县颁发义务教育证书实施办法》颁发得义务教育证书的,不再另行颁发小学、初中毕业、结业证书。升学、就业、征兵等凡涉及对小学、初中学历认可,均以义务教育证书为依据。以前颁发的小学、初中毕业或者结业证书,可视为义务教育证书。
  每学年结束后,县属各学校按要求填写好证书登记表,到县教育局领取证书。
  [取消收费项目]1994年4月5日,县教育局全文转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取消收费项目的通知》。属教育部门取消的收费项目有:(1)课桌凳(椅)购置、维护费;(2)仪器设备、体育用品购置、维护管理费。(3)电教设备管理费。(4)校园建设管理费。(5)校园卫生绿化费。(6)校内课程测验、考试费。(7)校内课程补考费。(8)选班费。(9)留级费。(10)转学调档费。(11)签发毕业证书费。(12)学生学籍、档案管理费。(13)纪律保证金。(14)批改作业费。(15)早晚自习辅导费。(16)学生军训费。(17)对学生的各种罚款(损坏公物照价赔偿除外)。(18)半寄宿制高小毕业班统测试卷费。(19)自费生函授本科班电大班普通就业安置费。学生平安保险坚持自愿原则,不允许强制收费。
  【合同教师合同期满后的安置】1991年6月22日,县教育局对1985年9月从墨江招聘的29名合同教师,1988年7月从墨江、澜沧两县招聘的66名合同教师进行了调查。1992年8月16日,县教育局将各乡(镇)政府、教办室送来的调查材料研究后,向县政府写了《关于我局1985、1988年在墨江、澜沧两地招聘的合同教师落户问题的请示》,要求县政府解决他们的落户问题 (即属城镇户口、吃平价粮)。经过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采用三条途径解决:①推荐其中的优秀教师到州师范民代班进修一年,毕业后转为公办教师;②以工代干、以工代教的通过考核,择优录用;③通过自然减员 (病故、退休等)指标安置。计划到1997年,基本安置完。
  [勐海教育简报】1991年,县教育局教研室成立编辑组,组长孙以明,成员有赵宪安、李海兰、罗利娅。编辑组编辑出版《勐海教育简报》,上送省、州教委、县五套班子,下发全县14个乡、镇,各中、小学。
  《勐海教育简报》定期或不定期地刊登县教育系统教师有代表性的论文、教育信息、教改动态以及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宣传交流学校教学教改经验,探讨教学方法等。共出版了50期,1993年12月停刊。
  【教育系统文艺汇演】1994年9月8一10日,在第十个教师节之际,县教育局组织了由县属各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各乡镇中心完小参加的"勐海县教育系统文艺汇演”。在民族会堂三天晚上共演出节目72个。其中男、女声独唱4个,相声1个,哑剧2个,小品3个,朗诵1个,其余均为舞蹈。一小获集体一等奖,一中获二等奖,职中、民中分别获三等奖。在单项名次奖中一小获两个一等奖(舞蹈《牵着长江共欢庆》以及《瓦山上喊太阳》。勐阿小学获两个二等奖(独舞《雀之灵》以及傣舞 《欢庆教师节》)。勐遮小学获一个二等奖(双人舞《教师之魂》)。三等奖为县职中(舞蹈《园丁颂》)、一中(拉祜舞《拉祜恋歌》)、勐海乡小(舞蹈《过雪山草地》)获得。
  1995年6月10日,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举办了“爱国主义、'颂中华'文艺汇演”。县属各中小学、幼儿园等均组织了师生参加演出。此外,县教育局还组织教职工参加了勐海县第一、二届职工文艺汇演以及“勐海县首届职工业余卡拉OK有奖赛”等文娱活动。
  【教育系统师生运动会】运动会项目教师有"园丁杯"篮球运动会。中小学生有"三好杯"田径运动会以及 "希望杯”篮球运动会。
  1、"园丁杯”篮球运动会。1991年1月,县教育局、教育工会、体委在县城联合举办了教育系统第二届(1985年2月举办第一届"园丁杯”篮球运动会)。各乡(镇)中小学、县属各中小学、幼儿园、局机关、进校在编教职工(含在编合同教师)共有45支男女篮球队(男27支、女18支)参加了比赛。规则采用国家体委颁发的1991一1994年篮球比赛规则。比赛结果男队县一中获第一名,女队象山镇小获第一名。在1994年1月20日一27日举办的第三届"园丁杯”篮球运动会中,女队职中获第一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男队一中获第一名,至此一中男队已获得了三连冠,勐往中学获第二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2、"三好杯”田径运动会。1992年12月28日一31日,在勐海一中运动场召开了"勐海县中小学‘三好杯’田径运动会"。设跳远、跳高、铅球、标枪、铁饼、三级跳远、三项全能、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跨栏(男100米、女100米)、4x100米接力、4x400米接力等项目。初中组一中获团体总分159分为第一名,高中组仅有一中和进校参加,一中获团体总分256分为第一名,进校236分为第二名。
  3、"希望杯”篮球运动会。1993年县教育局在县城召开了第二届"希望杯”中小学篮球运动会,比赛分高中(男女组)、初中(男女各三个小组)、小学(男女各四个小组)三个大组进行比赛。场地分别在县体委、商业局、工交局、一中灯光球场进行。在1995年1月18日一25日第三届“希望杯”中小学篮球运动会中,高中组:男队职中为第一名,一中第二名;女队职中第一名,一中第二名。初中组:男队勐阿中学第一名,民中第二名;女队民中第一名,助满农中第二名。小学组:男队勐海乡小第一名,勐阿乡小第二名;女队勐阿乡小第一名,勐满乡小第二名。
  (冯涌哲)
  一中
  【概况】勐海一中位于勐海县城东新茶路7号,始建于1958年9月,总占地面积71.8亩,总建筑面积8071.45平方米,是勐海县唯一一所重点完全中学。办学40年来在教育教学,精神文明建设,后勤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学校办学从1958年的一个初中班(初一班)44名学生发展至1995年,共开办初中158个班,高中66个班,总计培养初高中毕业生近10000名。
  1991一1995年间,学校每年有25个教学班,其中初中18个班,高中7个班,年在校学生1000余名。初中毕业生考入中专183人,考入高中和职高441人,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78人,考入大、中专66人。1995年获全州高考第一名,中考曾连续五年获州三县一中第一名。截止1995年,学校共有在职教工98名,其中党员22名,团员5名,有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30人,二级教师33人,三级教师6人,具有大学本科文化20人,大专文化38人。
  【学校达标晋级评估】根据《云南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达标晋级综合评价方案(试行)》精神,勐海一中于1992年11月7日成立党、政、工、团及教师代表共10人组成的达标晋级自评小组和资料组,作具体的分工布置,落实自评工作。自评小组于1993年3月初根据评价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条件,目标管理及办学效益各项进行自评打分。勐海县中、小学教育量化评估总分为1000分(不含办学特色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评小组对学校自评分是954分,加办学特色的70分,两项共计1024分。1993年6月8日,学校接受了州教委复查小组的考评,考评得分为821.78分,勐海一中被评为二级二等学校,成为全州定级最高的一所完全重点中学。
  【教研活动】1991一1995年间,学校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每月一次的教研组长会议制度。建立教研组长工作档案。开展专题讲座,科学竞赛,观摩课,公开课,优质课教学,电教研讨等活动。研讨如何组织慢班教学,差生转化和上好实验课。研讨教书育人的问题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讨气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进了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的相互了解,相互联系和相互帮助。学校教务处亲自主管,负责指导教研工作,按时督促各教研组长做工作计划和总结。每年认真组织高考和中考的质量研讨会,研究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高考和中考水平,促进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改革】为实现人才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勐海一中结合实际于1991一1994年开办了三个职业班,即高48财会班,高52水电班,高58建筑班。1995年进行初三年级“2.5”分流班教学改革。开办"2.5”分流班是针对部分成绩太差,无法参加正常应试的学生而举办的,聘请校外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为教师,对分流的学生进行电机和裁缝专业培训,目的是让他们走出校门之后能拥有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在抓分流班专业培训的同时,仍然抓紧文化课的教学工作,配备任课教师进行文化知识教学,

知识出处

勐海年鉴1991-1995

《勐海年鉴1991-1995》

出版者:思茅地址印刷厂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军事、法制、农林水电、乡镇企业、邮政电信、经济管理、社会、驻县单位等类目,记载了1991-1995年勐海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