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勐海年鉴1991-1995》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0082
颗粒名称: 渔业
分类号: F307.4
页数: 2
页码: 123-124
摘要: 1995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579吨,养殖面积14302亩,生产鱼苗鱼种2500万尾,稻田养鱼面积12500亩,产量562吨。“八五”期间水产品累计6391吨,比“七五”期间增1390吨,增长28%,平均年递增5.6%。渔业专用塘平均亩产逐年增加,由1990年的85千克增加到1995年的160千克。“八五”期间分别引进淡水白鲳、江鳅、建鲤、罗非鱼、水库银鱼移殖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八五”期间在市场价格的推动下,渔业效益较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纷纷利用荒滩,荒水,低洼低产田养鱼。
关键词: 勐海县 渔业

内容

【概况】1995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579吨,养殖面积14302亩,生产鱼苗鱼种2500万尾,稻田养鱼面积12500亩,产量562吨。“八五”期间水产品累计6391吨,比“七五”期间增1390吨,增长28%,平均年递增5.6%。渔业专用塘平均亩产逐年增加,由1990年的85千克增加到1995年的160千克。“八五”期间分别引进淡水白鲳、江鳅、建鲤、罗非鱼、水库银鱼移殖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八五”期间在市场价格的推动下,渔业效益较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纷纷利用荒滩,荒水,低洼低产田养鱼。1995年比1994年新增养鱼面积3981亩,出现了一批养鱼致富的农民,渔业生产有较大发展。到1995年,全县有水产技术推广站1个,国营鱼种站3个、个体鱼种场10家,有专业技术职称8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7人。全县拥有水面26418亩,其中:小(一)型水库1089亩;小(二)型水库2036亩;中型水库7362亩;可养鱼稻田15万亩;有发展渔业生产的资源优势。【淡水白鲳鱼养殖成功】为向全县推广“名、特、优”水产品养殖,1991年,省渔业处向勐海县无偿提供淡水白鲳鱼苗2万尾,分别在勐混鱼种站和五公里等鱼塘进行推广养殖获得成功,最大个体达1.5千克。
  【勐混鱼种站技术改造】勐混鱼种站建于60年代,由于基础设施长年失修,加之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难以扩大再生产。为了改善生产条件,提髙生产能力,向社会提供更好的鱼苗种和商品鱼,增加企业活力,促进民族地区水产事业的发展,经省渔业处、省经委批准,同意立项改造。省级财政投入20万元,其中无偿投资8万,拨改贷12万元,完成防护围墙1600米,注排水沟渠1000米。现在形成年产400万尾鱼苗鱼种,商品鱼12吨。
  【省列500亩商品鱼髙产示范样板】为了提髙池塘养鱼单产,促进全县渔业生产发展,1994年,勣海县500亩商品鱼池被省渔业处列入全省商品鱼高产示范样板。分别在勘海乡、勣混鱼种站、象山镇等地进行养鱼髙产示范,通过技术培训及现场操作示范,500亩示范塘平均亩产350千克,最高达600千克。该项目通过了州水产站的验收,起到了实验示范的目的,促进了全县渔业的发展。
  【水库移殖银鱼】为充分利用水库资源,提髙水库综合效益,1995年,向格朗和乡的黑龙潭和纳达勣水库投放银鱼卵10万粒。当年即捕捞到商品银鱼,说明银鱼能够在勣海县水库生长、繁殖。银鱼属于经济价值较髙的小型类鱼,形成规模后,将成为勧海县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
  【稻田养鱼】勐海县稻田养鱼从1986年起步,经过宣传、培训、试验和推广养殖等阶段后规模逐年扩大。1995年,稻田养鱼技术推广项目被列入省政府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勐海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渔业会议精神和贯彻执行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稻田养鱼,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意见》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基本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渔业、农技技术部门以稻田养鱼作为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髙效”农业内容加以重视,建立了示范区,树立了新样板,推进稻田养鱼工程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使稻田养鱼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髙。通过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水产农业技术部门的大力合作,在勐遮等乡(镇)全面完成省列稻田养鱼项目12500亩,鱼产量达到562吨,养鱼稻田增产粮食39.443万千克,取得了大面积增产增收,推动了全县稻田养鱼快速发展。

知识出处

勐海年鉴1991-1995

《勐海年鉴1991-1995》

出版者:思茅地址印刷厂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军事、法制、农林水电、乡镇企业、邮政电信、经济管理、社会、驻县单位等类目,记载了1991-1995年勐海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勐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