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勐海县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勐海年鉴1991-1995》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0046
颗粒名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勐海县委员会
分类号: D628.74
页数: 3
页码: 79-81
摘要: 1991年至1995年,政协勐海县委员会经历了八届(二次、三次会议)和九届(一次、二次、三次会议)两届任期。八届一次会议有委员214名,代表17个界别,任期为1990年3月至1993年3月。九届一次会议委员219名,代表18个界别,任期为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在任期间,委员们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参政议政,以满腔的热情,在各自的岗位上办实事,做好事。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八届期间,县政协组织各种专题考察、调査20余次,转办委员提案324件。九届一次至三次会议期间,组织各种专题考察、调査30多次,转办委员提案388件。
关键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勐海县

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勐海县委员会
  【概况】1991年至1995年,政协勐海县委员会经历了八届(二次、三次会议)和九届(一次、二次、三次会议)两届任期。八届一次会议有委员214名,代表17个界别,任期为1990年3月至1993年3月。九届一次会议委员219名,代表18个界别,任期为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在任期间,委员们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参政议政,以满腔的热情,在各自的岗位上办实事,做好事。他们脚踏实地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八届期间,县政协组织各种专题考察、调査20余次,转办委员提案324件。九届一次至三次会议期间,组织各种专题考察、调査30多次,转办委员提案388件。
  两届任期内,政协机关设置经济科技委员会、提案委员会、教文卫体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和办公室,在编人员18人。
  【全委会】 八届二次会议于1991年3月21日至26日在县城召开,应到委员214人,实到委员168人,会议增补朗确、曹洪祥为常委。
  三次会议于1992年18日至23日召开,应到委员214人,实到委员182人。
  九届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3日至8日在县城召开,应到委员219人,实到179人。代表18个界别,界别构成为:中国共产党员4人,占1.8%;人民团体4人,占1.8%;农林水电60人,占27.4%;科学技术12人,占5.5%;经济界20人,占9.1%;教育18人,占8.2%;文化艺术5人,占2.3%;新闻、体育、起义投诚人员各1人,各占0.5%;工业、交通、邮电13人,占5.9%;工商金融20人,占9.1%;宗教人士6人,占2.7%;民族爱国人士5人,占2.3%;“三胞”亲属9人,占4.1%;政治7人,占3.2%;其它方面委员26人,占11.9%;这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主席明秀兰,副主席刀述信、杨应昌、岩泥洛、李文,常务委员朗确、柯伟、兰增福、蔡良标、欧金泉、曹洪祥、吴小顺、马忠福、肖水仙(女)、苏国才、王志刚、张昌明、张绍文、都龙庄、周昌庭。会议表彰了八届政协工作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35名,先进政协委员6人,先进工作者1人。
  二次会议于1994年3月20日至24日召开,应到委员223人,实到委员177人,会前增补委员4人,会议中增补周云仙为常委,会议表彰九届一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11件,其中集体奖1件,个人奖10件。
  三次会议于1995年3月13日至18日召开,应到委员227人,实到委员183人。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陈龙文为县政协副主席,表彰政协工作先进集体6人,先进个人27名。
  【会议协商】1991年至1995年,县政协每年的全委会继续按惯例先于县人代会召开并列席县人代会,对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地方财政预算和决算、县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工作报告等进行协商和讨论。此外,还通过主席会、主席列席县委常委会、常委会、专委会和委员活动组等形式,就体制改革、重要人事安排、产业结构调整,“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等进行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1995年下半年,常委会对我县“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进行协商讨论,县委书记艾罕炳、副县长段升庆到会听取意见。委员们从11个方面提出了46条修改建议,得到县委和政府的肯定。
  【转办提案】八届期间,共收到委员提案324件,办复323件,占99.8%。九届一次会议至三次会议期间,分别收到提案143件、139件、102件,办复率均为100%。这些提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其中许多提案被政府采纳或引起重视,如加强市场整顿和卫生监督、保护森林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吸毒蔓延、铺设勐海至勐阿柏油路、开发和利用荒山地等提案。为加强提案办理工作,提案委员会除继续编印《提案综述》外,从九届起,还对一些重点提案进行跟踪调査,使提案得以认真落实。
  【视察考察】八届期间,县政协组织委员对民营橡胶、星火茶厂管理情况、勧遮片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山区台地建设综合技术实验、畜牧兽医综合办站、关于勣满帕迫草山的开发利用、冬作开发、打洛边贸和口岸建设、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集资办学发展民族教育、计划生育、农村医疗卫生、城镇建设规划、南海河的改造、杂交稻新组合、优质稻试种示范、山区开发、农村房屋建设、土地法的贯彻实施情况等20多个专题的考察和调査。九届一次会议至九届三次会议(1995年底),又组织了对滇西南二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流沙河两岸生态的保护和利用、《西双版纳州民族教育条例》实施情况、香菇生产、桔园病虫害、橡胶寒害、纳达勣水库和坝后电站、山区农业温饱工程实施情况、个体经营和环境卫生、供销合作社经营情况、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制试点情况、职业技术教育等30多个专题进行考察和调査,每次都写出专题报告,提岀意见和建议。送交有关部门后,引起重视或采纳。1993年6月经济科技委员会在视察勣遮片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后,针对存在资金不落实等问题,通过论证,在视察报告中向政府提出八条建议,被政府采纳,不但解决了第一期存在的问题,而且推动了第二期的开发工作。此份报告得到州政协肯定,加按语送州委、州人大、州政协、州科委和州直有关部门。1995年,以常委会形成的《从经营发展需要出发,结合我县资源条件和产业开发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案,得到县委和政府的重视。
  【联谊工作】八届期间,县政协共接待探亲访友的“三胞”及省内外宾客共360人次,九届一次会议至三次会议 (1995年底),共接待同类人员64批799人。这些工作,联络了感情,加深了相互了解。与此同时,县政协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1992年组织有关人员到临沧学习畜牧兽医综合办站经验,到永善考察魔芋种植情况;1993年组织有关人员到思茅、普洱考察职业技术教育情况;1995年,有4个政协活动组分别到边境和境外考察,有的还与缅甸弹邦第四特区官员进行了会谈,增进了共识。同年,县政协常委曹洪祥应掸邦第四特区的邀请,帮助该区发展农业生产以逐步根除种植罂粟。当年,通过万亩杂交水稻示范,千亩甘蔗试验示范,该区粮食增长8.9%,甘蔗产量达4000吨,受到缅方官员和农民的欢迎,加深了两国人民的情谊。
  另外,县政协还利用重大节日,或召开各种茶话会、座谈会,或走访有影响的民族、宗教人士,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要求。八届、九届期间相继召开的座谈会有:1991年的“教师节座谈会”、1992年的“‘三胞’茶话会”、“民族人士和宗教界人士座谈会”、1995年的“各族各界中秋座谈会”。
  【建立人民教育基金】1992年,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委员视察教育工作后,经过反复协商论证,形成了《关于建立勐海县人民教育基金的建议案》,提交县人民政府后,被县委和政府采纳,制定了捐资助学的办法加以实施。一年多的时间,即在县城内集资90余万元,分别在县一中、县民族中学、县一小、县民族小学和县幼儿园建盖了教学楼、宿舍楼共6幢,总面积4634.43平方米,较快地改善了城镇学校的办学条件。1993年10月,县政协又协助政府制定了《勐海县城镇社会筹集教育经费实施办法》,从1994年1月正式实施。同年7、8月,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经教文卫体委员会提议,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由县政协牵头,成立勐海县人民教育基金,基金由社会各界、“三胞”及侨胞捐赠,主要用来奖励为勐海县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资助考取中专以上院校而又无力支付学习费用的贫困学生。8月20日,协商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理事会由关心支持教育的有关领导、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9月2日,举行首次捐资仪式,共收到景真糖厂和初阿糖厂等单位及个人捐款15万余元。1995—1996年度,人民教育基金表彰奖励优秀教师23名,资助有困难的大中专学生41名,总计金额15600元。同年,勐阿糖厂等单位又捐资6万余元,使教育基金总额达22万元。
  此外,县政协还多方筹资,牵线搭桥,为部分学校改善了道路、交通、校舍等办学条件,为贫困的大学生找到自愿资助者。
  【扶贫攻坚】1994年11月,省政协在思茅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同年12月,县政协由一名副主席挂帅,科技委员会具体负责,在勘满乡班倒村公所老胖寨建立扶贫点。1995年,在乡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和景真糖厂、林业局、县糖办、农业局、土地局、计经委、矿产公司的热情支持下,筹集了5.1万元的起动资金,帮助这个25户140人,人均有粮229千克,经济收入不到200元的贫困村,种植了甘蔗102亩,板栗63亩,开挖台地20亩,架设桥梁1座,挖通乡村公路8公里,解决了学校必需的教学设备。县政协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还在该村先后举办了甘蔗栽培中耕管理、水稻旱播、包谷定向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班4次,全村青壮年基本参加了培训,学到了一定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当年,该村人均有粮达370千克,经济收入600元,扶贫一年初见成效。老胖寨的变化,带动了周围村寨,他们自觉学习老胖寨的经验,主动找县政协帮助解决问题。县政协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先后帮助勐满乡关双、曼帕、吉良、星火山、帕迫、南达、幸福展、班倒和巴达乡的章朗、勐冈乡的拉巴厅等村寨的群众解决了种植甘蔗、水利设施建设、自来水安装和公路交通等方面的资金缺额,使这些地方的群众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条件。另外,在参加村建工作中,县政协还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举社会之力,为勐满乡、勐阿乡的几个贫困村争取到3.8万元资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急待解决的困难。
  【征集文史资料】继1990年12月《勐海县文史资料》第一集出书之后,文史资料委员会又于1991年4月至1992年12月征集、整理出了《勐海文史资料》第二集。全书共130000余字,图片12帧,印数600册。1993年4月至1995年10月,又征集到第三集文史资料35篇150000余字。经整理修改,于1996年1月付印。全书共分6纲32目,125000余字,图片10桢,印数600册。

知识出处

勐海年鉴1991-1995

《勐海年鉴1991-1995》

出版者:思茅地址印刷厂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军事、法制、农林水电、乡镇企业、邮政电信、经济管理、社会、驻县单位等类目,记载了1991-1995年勐海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勐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