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勐海年鉴1991-1995》 图书
唯一号: 260620020230000039
颗粒名称: 旅游
分类号: F590.3
页数: 3
页码: 71-73
摘要: 1985年至1992年,县旅游局与县外办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行使外事、旅游两种职能。1991年6月,成立旅行社,为旅游局直属企业。1993年7月,县旅游局从外办分设,定为二级局,同时,成立勣海县旅游总公司与旅游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展旅游职能管理和经营旅游业务。1996年2月,旅游局升为一级局,内设办公室、综合计划股、企业管理股、旅游监察股,编制12人。总公司及下属企业,共有人员46人。其中,局机关12人,旅行社15人,旅游外贸公司4人,219界碑公园9人,景洪分公司6人。1995年,到初海旅游人数92万人次,创收入1018万元。其中,到打洛出境旅游人数61.2万人次,比1991年出境人数的3万人次增加了58.2万人次,比1993年的16万人次增加45.2万人次。景洪到打洛跨国旅游已成为全州旅游热线。旅游人员逐年增加,带动了各项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全县共有宾馆旅社和招待所47家,共有客房882间。其中,标准间328间,普通间554间,床位2294个。打洛有房间366间,标准间203间,普通间163间,床位951个。全县每天可接纳游客住宿2300人以上,打洛可接纳游客住宿2300人。
关键词: 勐海县 旅游

内容

【概况】1985年至1992年,县旅游局与县外办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行使外事、旅游两种职能。1991年6月,成立旅行社,为旅游局直属企业。1993年7月,县旅游局从外办分设,定为二级局,同时,成立勣海县旅游总公司与旅游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展旅游职能管理和经营旅游业务。1996年2月,旅游局升为一级局,内设办公室、综合计划股、企业管理股、旅游监察股,编制12人。总公司及下属企业,共有人员46人。其中,局机关12人,旅行社15人,旅游外贸公司4人,219界碑公园9人,景洪分公司6人。1995年,到初海旅游人数92万人次,创收入1018万元。其中,到打洛出境旅游人数61.2万人次,比1991年出境人数的3万人次增加了58.2万人次,比1993年的16万人次增加45.2万人次。景洪到打洛跨国旅游已成为全州旅游热线。旅游人员逐年增加,带动了各项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全县共有宾馆旅社和招待所47家,共有客房882间。其中,标准间328间,普通间554间,床位2294个。打洛有房间366间,标准间203间,普通间163间,床位951个。全县每天可接纳游客住宿2300人以上,打洛可接纳游客住宿2300人。
  【旅行社】1991年6月,成立初海县旅行社,属旅游局下属企业,有人员13人。到1994年底,全县有县旅行社、交通旅行社、职工旅行社和科技旅行社4家,有导游70名。
  【开通境外旅游线路】1991年9月,县旅游局开通中国打洛一缅甸小勐拉线路。当年参加出境旅游人数达3万人次。到1996年底出境旅游人数已超过60万人次。
  【参加中缅泰老友谊塔落成典礼】1992年4月,杨正明、韦云来、岩坎海、都龙庄应邀到缅甸景栋参加中缅泰老友谊塔落成典礼活动,受到缅甸国家政府主席丹瑞和钦纽将军等领导人的接见,并受到景栋政府的热情接待。
  【组织团队首次到老挝南塔旅游】1992年10月,县旅行社杨正明、韦云来带团队9人,首次前往老挝南塔旅游,游览参观南塔省会驻地。
  【边境旅游管理暂行规定】1992年5月12日,县政府作出关于加强边境旅游管理的暂行规定,主要有:①从事边境旅游的企业挂靠旅游系统管理。②县旅游局为本县旅游主管部门。③参加边境旅游按人均30元收费。④要参与旅游业务活动的单位,向旅游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才能营业。⑤出境签证由公安机关办理。⑥从事边境旅游的人员必须遵纪守法、衣着整洁、服务周到、文明礼貌。【考察曼养罕温泉】1992年6月,县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人员组织考察距离县城6公里的曼养罕温泉,并作出开发该温泉的可行性计划报告。经县五套班子和人大13次会议讨论认为,开发利用该温泉可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项目。该温泉座落在昆洛公路780公里右侧500米处。交通方便,属天然温泉,水温常年达49-51℃,出水量为2千克/秒,日出水可达170吨,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矿物质,硫、氟、铜、铁等。硫的含量达59.1毫克/升,氟达10克/升,铁2.5毫克/升。水质对人体皮肤病、风湿病有显著疗效,适合开发为疗养、度假村。
  【组织本县团队到缅泰老三国旅游】1993年7月,县旅游局杨正明组织带领本县团队18人,从景洪乘船顺澜沧江湄公河而下,到缅、泰、老三国旅游,分别游览考察班相果、会赛、金三角、清孔、清盛、清莱、清迈等地。
  【开办旅游班】1993年7月,县旅游局资助职业中学2万元,在职业中学联合开办一个旅游班,招生39名,为发展勣海县的旅游事业培养人才。开设导游、酒店服务等课程,学业两年,该班毕业35人,分别从事导游、宾馆饭店服务等工作。
  【加强跨国旅游管理】1993年11月16日,县政府对加强跨国旅游作出规定:打洛口岸出境旅游业务,由县旅游总公司承办,其他代办边境旅游的旅行社不得擅自将旅游团队直接带岀境外,必须将团队交县旅游总公司带出境;对原本县开展跨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进行一次清理。宣传政策,规范管理,加强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认真承办好跨国旅游。
  【成立旅游局党支部】1993年8月,县旅游局成立党支部,共有党员5人,支部书记杨正明。
  【旅游创收】1993年,到勣海旅游人数达40余万人次,比1992年度的36万人次增长14.4%,勐海县创收800余万元,比1992年增长57.6%。其中,海外游客8773人次,占游客总数的3.5%。到打洛边境跨国旅游人数达16万人次,比1992年的12万人次增长19.2%,创收448万元,增长6.6%o
  【编印旅游宣传品】1993年,由周海丽撰写的《版纳勐海》县情宣传册和《勐海》画册编印发行,成为一份较好的旅游宣传品。至1995年,先后在海南岛、青岛、上海、昆明等地旅游交易会上,发放5000册,2万张。通过宣传促使中外游人进一步认识勐海。
  【成立旅游稽查队】1994年1月,为加强全县旅游行业管理,经打洛口岸管理委员会第三次全会通过,由县旅游局、打洛镇政府抽出不脱产人员组成旅游稽査队,负责监督打洛口岸边境跨国旅游业务。1996年10月勣海县旅游局设立2人专业监察队负责日常执行旅游法规。
  【统一打洛跨国旅游收费标准】1994年1月,县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协商统一制定打洛口岸跨国旅游收费项目标准:①公安出境办证费15元。②打洛口岸建设费15元。③劭海旅行社出境旅游代办费3元。④打洛边防检査站出境验证费2.3元。⑤缅方收取外国人入境管理费7元,和平塔门票2元,停大车10元、小车5元。⑥车辆出入境收费:武警、海关分别为大车10元、小车5元。⑦独木成林门票2元。⑧人身安全保险费1元。合计:每人次47.3元;大车42元、小车22元。
  【组织缅甸泰国宗教人士到昆明旅游】1994年3月,县旅行社经理韦云来带缅甸、泰国宗教人士祜巴香腊等一行13人到昆明旅游。游览西山、园通寺、华亭寺、大观楼、金殿、石林、澄江等景点,他们还从泰国运送一尊铜质像给华亭寺。团队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接待。
  【建立曼短佛寺旅游村】曼短佛寺位于昆洛公路边勐遮乡曼短寨内,始建于1132年,原为勐遮景真一个片的中心缅寺。由于年久房屋破损。1981年群众集资翻修;1985年对壁画重新复原;1989年又集资盖了僧舍、鼓房、八角亭、佛塔等。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岩坎应个人投资40余万元,在此开设旅游村,兴建停车场、大门、烧烤房、珠宝店等设施。傣族群众纷纷到此摆摊设点,出售风味食品。景点内共设有300多个摊位,1995年到该景点旅游人数70多万人,年收入达120多万元。
  【旅游资源普查】1995年3月,勐海县旅游资源普査工作结束。为摸清全县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及其分布状况,更好地开发利用,建设好旅游景区(点),加快勐海旅游业发展,县政府组织开展该项普査。1994年10月17日,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布置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刘德祥(副县长)、副组长谭继雄(副县长)、杨正明(局长)。由旅游局牵头,从政府办、林业局、文化局、水电局、城建局、土地局、民委等部门抽调人员8人,组成普査队,特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的马绍嘉、王应杰作科学顾问。先在打洛进行短期的业务培训和实地操作后,分两组分别对全县14个乡(镇)全面开展普査。调查内容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河流湖泊、厂矿企业、地热资源、民族风情等。12月27日,野外作业结束,历时45天,行程3500公里,其中步行300多公里,耗资5.7万元,完成普査工作。按《中国旅游资源普査规范》标注,共填写基本类型调査表281份,旅游资源普查登记表300多张,拍摄旅游景区(点)照片280多张。景点归为47种基本类型,占全国68种类型的69%。全县共有地文景观19处,水域风光45处,生物景观32处,古迹与建筑物201个,消闲求知健身40处,购物场所41处。分布较多的是勧遮47处,打洛40处,勐海32处,象山镇25处,勐混22处,巴达19处,勐往19处。组织编写了《勐海县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设想》。景点归类具体为:名山1处,蚀余景观2处,奇特与象形山石14处,小型岛屿1处,洞穴3处,风景河段3处,湖泊11处,瀑布13处,水域风光15处,原始森林3处,名树名木24处,野生动物栖息地1处,社会经济文化遗址2处,宗教与礼制建设群19处,景观建筑1处,桥2处,雕塑4处,塔25处,碑碣2处,陵园1处,墓2处,摩崖字画1处,水工建筑3处,厂矿13处,农林渔场2处,特色村镇与村落9处,文化设施8处,社会福利设施2处,植物园2处,公园2处,运动场2处,游乐场所16处,节日庆典活动5处,市场7处,地方产品生产25处。经评估,可开发利用的景点80余处,现已开发的仅占总资源数的10%。
  【导游管理】1995年4月,执行州旅游局《关于导游员必须执行仪表仪容规定的通知》,县旅游局重申导游员上岗时必须严格执行导游服务质量标准,上岗时着民族服装,佩戴导游卡,携带导游员证书;微笑服务,敬语服务,站立车门口,迎送客人,扶老携幼;熟悉导游知识,熟练运用标准语言,主动热情介绍情况等。要求监察员在执行中认真检査,对违反规定的按有关条例规定给予处理。
  【219界碑公园】县旅游总公司和打洛镇曼掌村及元江虹桥建材公司一起联合投资140万元,于5月动工至1996年4月,历时一年时间兴建219界碑正副桩、219界碑、中缅一条街、胶林消暑园、水上娱乐园、马科罗娱乐场、综合服务楼、民族歌舞场、山顶观望台等旅游设施,是集吃、住、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公园型景区。
  1995年11月,旅游局与元江虹桥建材公司联合在218界碑附近修建一个停车场,总面积2.6亩,造价80万元。妥善解决了出入境车辆阻塞问题。至此219界碑公园已初具规模,为全县旅游景点的开发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接待设施】自1992年开始,旅游局将改善接待设施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使旅游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1995年,全县旅游接待设施经多方努力,已有较大改善。勐海、打洛有卡拉OK歌舞厅30余家,全县有宾馆旅店47家,有882个房间,2294个床位,全县每天可接待旅客2300人以上。
  【旅游质量管理】1995年,随着边境旅游的不断发展,平均每天到打洛旅游人员数达1000人左右,一些违章违纪现象也随之出现。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树立良好风气,县旅游局协调组织有关部门査处100多起违章违纪事件,有力打击旅游行业中的不正之风。
  【打洛旅游景点建设】边境重镇打洛与缅甸接壤,是通往东南亚的重要窗口,1991年开通跨国旅游。打洛有绚丽的热带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江畔村寨错落有致,竹楼林立,村寨周围绿树成荫,翠竹婆娑。村寨佛寺星
  罗旗布,佛寺雕梁画栋,壁画精美。佛塔造型美观,玲珑别致。在距镇政府2.5公里处,有一大榕树,枝叶茂盛,树冠120平方米,32根气生根深入泥土,形成树干似的粗大根须形似一扇大门,人称“独木成林”,久负盛名,奇异独特的一大自然景观。1993年后,打洛兴建219界碑公园、森林公园、神树白塔公园、神牛公园等旅游景点。兴建了友谊、交通、达珞、打洛大酒店等各类宾馆、饭店。1995年,到打洛旅游人数达61万人次。
  【导游培训】1991至1995年,县旅游局共审批导游人员162人次,为提高导游素质,采取自己培训和送出学习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全县有37名导游,其中8名取得省级导游资格证书。
  【召开打洛口岸管理现场办公会】1996年6月3日,州委、州政府就进一步办好打洛边境旅游,规范各项收费理顺管理秩序,促进全州旅游健康发展,召开现场办公会。办公会对打洛口岸边境旅游收费项目和标准作规定:对边境旅游者收取:①口岸建设发展基金每人40元,由打洛口岸管理委员会收取;②边境通行办证费毎人20元;③卫生检疫每人2元;④验证费每人2.3元。对旅游车辆收取;①卫生检疫车辆消毒费每辆6元;② 动植物检疫车辆消毒费每辆2元;③交通运输管理站车辆办证管理费每辆10元;武警边防检査验证管理费,大车每辆4元、小车每辆2元。规定对各部门收取的费用在扣除上交省的后,提取5%作打洛口岸建设发展基金。坚持集中办证,统一收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严禁乱设关卡,要求加强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管理。
  【挂勾扶贫】1996年5月,县旅游局开始对打洛镇老邦南和邦南两村实行挂勾扶贫。该村59户,485人,水田500余亩,山地280亩,橡胶230亩。指导他们种植蓖麻200亩,架设高压电路、修公路等。1996年8月,邦南新老寨的500多亩农田灌溉渠被冲毁200多米,造成粮食减产,亩产不到200斤。1997年初旅游局汇同水电局、打洛政府一起研究了修复方案,共投资10余万元修复了水渠,解决了灌溉问题。
  【促销活动】1995—1996年,县旅游局在海南岛和上海举办的全国旅游交易会上,开展旅游促销宣传活动。主要推岀中国打洛一缅甸小勐拉两日游方案。通过促销活动,提高了打洛的知名度。次年,打洛出境旅游住宿人数增加2万多人,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知识出处

勐海年鉴1991-1995

《勐海年鉴1991-1995》

出版者:思茅地址印刷厂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军事、法制、农林水电、乡镇企业、邮政电信、经济管理、社会、驻县单位等类目,记载了1991-1995年勐海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勐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