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遮乡
总面积35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175亩田68394亩地41781亩户籍人口9566户45789人男22736人
女23053人
主要民族傣汉拉祜
人口密度128人/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13个村公所155个村民委员会160个自然村
村公所名称初遮曼洪曼燕曼扫曼伦曼光曼央龙曼根景真曼拉曼勐养曼弄曼恩
乡政府驻地勐遮街
【概况】勐遮乡位于勣海县中部偏西,23万亩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傣、汉、拉祜、哈尼、布朗、佤等边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乡境内还驻有雷达、茶山部队、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景真糖厂、3个公路管理道班、2个水库管理所等单位。勣遮在历史上由于设置过县的建制,各行业机构齐全,县属机关,双管单位,乡属机关单位有近40个。街道上的修理、缝纫、基建、木器、理发、照相等乡镇企业有20余个。学校、医院、供销、粮食、加工、水电、邮政、交通、林业、公安、科技、工商、税务、财贸、金融等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多数单位都配置了交通工具,建起了办公大楼。1991年全乡共有8583户,43479人;1995年9566户,45789人,出生712人,死亡30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5%。。农村劳动力1991年23301人,其中女劳力11533人,1995年24610人,其中女劳力12394人,从事农业的劳力23719人,林业39人,牧业173人,渔业108人,工业29人,建筑45人,交通运输邮电业187人,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及仓储业155人,从事卫生体育社会福利39人,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事业20人。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53人,金融保险业16人,乡经济组织(社务)管理21人,其它6人。1991年全乡实有耕地面积108427亩,其中保水田42166亩,二水田15471亩,雷响田19137亩,水浇地3178亩,固定旱地27890亩,轮歇地45亩;1995年110175亩,其中保水田43815亩,二水田10316亩,雷响田14263亩,水浇地4571亩,固定旱地37165亩,轮歇地45亩。1991年全乡粮豆总产28257654千克,1995年29057044千克,1995年比1991年增产799390千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人,勣遮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充分发挥优势,依靠“政策、科技、投入、劳动”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创办乡镇企业,实行科学种田,大力发展交通、水电、财贸供销、通讯、文教、卫生等事业,全乡发生了巨大变化。1991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5207.26万元;财政收入164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72万元;茶叶总产4419.5公担;甘蔗产量730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780元。199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5776万元;财政收入220多万元;粮食总产达2876万千克;茶叶总产5842.5公担;甘蔗总产突破1000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874元。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0732.88万元;财政收入达288.8万元;乡镇企业收入7000多万元;茶叶总产6604.3公担;甘蔗总产1200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182元。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稳产高产的科学种田道路。勐遮乡1990年8月14日正式列入滇西南农业开发区以后,总投资1.183万元,粮食种植面积达76075亩。乡党委、乡人民政府从本乡实际出发,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增加了优质稻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推广科学种田新技术,扩大机耕面积,实行山、水、田、路综合治理。强化水利设施,先后兴建氷利工程100余件,各型水库18座,总灌溉面积58800亩。兴办乡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下设庄稼医院,粮食生产技术服务指导组,水产养渔组、财会组,依靠科学技术为全乡各族农户搞好服务,保证粮食生产稳定持续发展,全乡粮食总产保持在3000多万千克,冬季稻田养鱼面积8200亩。
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从探索企业发展道路入手,因地制宜,积极创办采矿业、绿色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在巩固和发展老企业的基础上,先后办起景真黑古陶厂、勐遮竹木器厂(卫生筷厂)等企业,1995年全乡集体和个体茶叶初制所20多个,还有户办、联户办,集体、个体运输、建筑、加工、铁木农具、修理、缝纫、照相、饮食服务等乡镇企业10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
乡党委、乡政府认真分析乡情,结合丰富的土地资源、气候、劳动力、区位优势及古老的茶山,对全乡种植结构做了调整和布局,注重茶叶低产改造,加强茶园管理,使茶叶基地逐年投产,效益不断增加,同时又带动了甘蔗、林果、畜牧业、矿业等方面的发展。全乡共有茶叶基地13329亩,年总产量达6000多公担,茶叶收入1200万多元;甘蔗种植面积达25000多亩,年总产量达10000余吨,甘蔗收入达1700多万元。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关公益事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全乡已有30多个单位,90多个自然村,4500多户,25000多人,10000多头大牲畜解决了饮水问题;全乡公路四通八达,共有13个村公所,150个自然村用上了电,乡内设有邮电支局,投资100多万元开通程控电话,13个村公所和部分村寨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近年来,政府新辟勧遮农贸市场、凤凰农贸市场后,又恢复了嘎拱、曼燕等市场。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勐遮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46所,1991年又成立了乡党校、乡干部培训学校、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三位一体的“三校”。全乡有教职工280多人,在校中小学生和成人学员6000多人。仅1990年至1993年全乡农民共集资170多万元,国家补助19.9万元,建起14幢
教学楼,总面积达4437平方米,使整体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九普”和“六普”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医疗卫生工作得到加强,方便了各族群众看病就医,卫生部门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网点,加强对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髙临床知识和卫生防疫水平,使全乡卫生保健工作有了新的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乡计划生育服务站,乡计划生育协会,乡婚育学校积极配合,根据各单位部门所担负的任务,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认真宣传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成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1995年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低于州、县下达的指标,取得可喜的成绩,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勣遮乡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的方针,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采取“青年民兵之家”、“五好家庭”、“双学双比”、“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等形式,大力开展适合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涌现出“全国教育模范”、“中华扫盲奖获得者”、“全国德育工作先进维护治安的好干部”、“州县双学双比先进”、“州县优秀党员”、“先进党支部”等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乡有11个单位分别被省、州、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文明村”。1993年集资40多万元建盖了乡文化站和广播站办公综合楼,安装了乡机关和附近村寨的闭路电视,曼恩村公所和曼扫村公所的曼国村委会、曼光的曼洪么等村也安装了闭路电视,提高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乡政府和13个村公所都建起办公楼,湾勒、曼洪、曼瓦等村民委员会也建起了钢混两层楼社房。乡政府和机关20多个单位(村公所)购置了小车,基本解决机关的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曼恩村公村曼垒村全村农民用上电饭煲,勐遮村公所曼吕村20多户农民安装了程控电话。1995年全乡8256户农民住上了瓦房,农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中高档工业产品进入农户家庭,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初遮乡农村人均占有粮食600多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农民拥有电视机6861台,收音机5175台,收录机4000多台,自行车13907部,缝纫机5964部,手表近20000只,部分农民还拥有摩托车、洗衣机、电风扇和电冰箱,全乡农民拥有汽车、大小拖拉机3000多台(辆),大小拖拉机基本上配套了机耕需用的犁耕,有的农户还安装了解板机、打米机、粉碎机、米线机等加工机械。
【“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区"项目启动】被列为“云南省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区”之一的勐遮乡于1991年初启动4个开发项目。农业开发区包括全乡13个村公所,136个村民委员会。林业:计划造林23085亩。荒山造林22617亩(其中护路林90亩,护岸林378亩),农田防护林56754亩,封山育林373亩,林业总投资80万元。第二项为农业技术推广,建立常规稻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3年内完成;择土配方施肥20000亩;两杂(杂交稻杂交包谷)150000亩;推广冬季作物30000亩。总投资1070000元。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改造中低产田20000亩;兴修水库一座,库容量为5888立方,灌溉面积12000亩,蔗地4000亩,主干渠长1.5公里,右干渠长7.8公里,左干渠长7.6公里,投资226万元;兴修水闸2个,灌溉面积7200亩,两件总投资477.74万元。农机开发,投资20万元,主要用于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业用油库1个,完善农机修理站的修理车间,修理设备和购置。4个项目总投资684.74万元。
【“坚持科技兴农”方针采取多项丰产措施】1991年,乡党委、乡政府利用农业干部会等形式,在总结1990年度全乡粮食总产达2500万千克,突破历史最高年产量水平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科技兴农”的方针,对粮食生产实施了下列科技措施。即扩大杂交稻面积9500亩,使杂交稻总面积达42000亩;改造低产田6330亩,比上年增加1000亩;进行多效唑育稻2000亩;规格化条栽73000亩,比上年增加2000亩,综示区田每亩增施化肥12.5千克;落实千斤社(队)40个,比上年增加8个。
【八角亭工艺美陶厂建成投产】由勣遮景真八角亭工艺美陶厂试制的第一批百寿瓶、花瓶、笔筒、烟灰缸等40多种黑古陶工艺美陶产品于1991年9月底顺利出窑,合格率在80%以上。
【召开教育专门会议部署“双基工作”】1991年7月11日,乡党委、乡政府召开教育专门会议,布置落实1993年实现全乡小学普及和无文盲乡的具体措施。会议提出:乡、村、社都要安排专人负责教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村长、主任担任组长,亲自抓,并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全乡2000多名文盲要力争年内扫除,办班经费由各自然村自筹解决。建立督促检査制度,一个季度集中检査总结一次。
【中共勐遮乡委党校成立】1991年6月29日,中共勘遮乡委党校宣布成立。设乡党校、乡干部培训学校,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三位一体,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设有专职人员3名。主要负责对全乡的党员干部培训、轮训。
【百余对农民夫妇申请领取"独子证”】勘遮乡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法规,各族农民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1992年,全乡已有120多对农民夫妇向乡计划生育办公室提出申请,办理“独子证”。
【新增耕地4000多亩】1992年由于认真宣传贯彻《土地法》,农村干部群众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意识得到增强,把废弃的耕地又恢复使用起来,把一些效益不好的鱼塘、荒地改造成良田,1992年全乡增加耕地4384亩,使全乡耕地的面积达到104843亩。曼恩村公所曼杭混村民委员会,在组织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国家
《土地法》以后,农户改造私人竹地、小鱼塘为农田40多亩,推整集体荒废鱼塘成田200多亩,新增种粮农田250多亩。
【农民新建瓦房514幢】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1992年全乡农民有514户拆除旧房,新建瓦房。
【粮食总产突破2800万千克】由于广大农民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粮食生产发展方针,普及和推广先进科学种田技术,对水稻的“育、栽、管”各个环节都采取具体的科技措施,使粮食又获丰收,1992年,全乡粮食总产达28257654千克,比1990年增产300多万千克。
【群众拥有电视机数突破5000台】农民群众经过勤劳致富,物质生活的改善促进了精神文明的改变。到1992年全乡农户个人购买电视机数已达5659台,比1990年增加了5000台。
【产鲜鱼400多吨】各族农民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当地可发展渔业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1992年全乡农田养鱼水面已达到了3423亩,年产鲜鱼达443吨,水面比1990年增加2000多亩,产量增加300多吨,不仅满足当地市场,还运往景洪、勣海、澜沧等地销售。
【培训村公所干部】乡党委、乡政府针对基层换届,于1993年8月10日至12日,对全乡13个村公所的干部进行了一次综合培训,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乡党校老师为教员,向村公所干部讲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如何当好村公所干部》等专题内容。
【举办首届农民初中文化函授班】由勣海县委党校与勧遮乡党校联合招生的勣遮乡首届成人初中文化函授班于1993年9月15日在勣遮乡党校开学。县委组织部长李才忠、县委宣传部、劳动人事局、县民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到校表示祝贺。这个班报名人数达百余人,通过考试录取85人。该班是县、乡为摸索基层干部文化达标培训的第一个试点班,学制为两年,开设的必修课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农村实用科技等14门。学习结束,经过考试成绩及格的学员,发给初中毕业证书。
【在西双版纳报上作广告】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形势需要,提高单位的知名度,经乡党委、乡政府领导同意,由乡属机关各单位、村公所等集资,由乡党校常务副校长冯德安负责组稿,于1993年9月6日在西双版纳报第二版上作了题为《前进中的初遮》的宣传广告,同时在傣文报上也进行了宣传。报纸发行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首届农民高小文化班开学】为了巩固农村扫盲成果,提高劳动者素质,由乡党校举办学制一年,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农村实用科技,提高生产第一线村寨干部和农民文化素质为目的的勐遮乡首届农民高小文化函授班于1993年12月29日在乡党校开学,学员达50多名。
【程控电话开通】乡政府投资20万元,各部门集资80多万元,总投资100多万元的勐遮程控电话于1993年11月23日全面开通。安装电话890门,仅勐遮村公所曼吕村就安装30门,成为乡内农民安装电话最多的一个村。
【普及初等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通过“双验收”】
1994年4月2至4日,由州教委牵头,有三县(市)教育干部参加的验收小组,对勐遮乡的普及初等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査,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汇报,翻阅核査有关报表资料,进行公开评估,根据勐遮乡1993年已有中学1所,12个教学班,在校生510人,有小学46所(完全小学8所,初级小学20所,教学点18所),160个教学班,在校生5767人,学校教职工231人,全乡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6.8%,年巩固率达98.9%,普及率达96.7%和全乡从1981年以来先后举办扫盲班211个,参加学习的学员6672人,已有5868人扫除文盲,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3.3%的实际情况,按照有关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标准要求,通过了“双验收”。
【成立农村合作基金会】勣遮乡农村合作基金会于1994年11月18日在初遮乡农村经营管理站挂牌成立,3天时间就有90多户人人股,入股资金达10多万元。
【州委书记陈思雄到勣遮检查工作】1994年8月24日,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陈思雄到勣遮检査工作。陈书记要求粮食、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认真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粮食收购和奖励政策,统一思想认识,层层建立工作“责任状”,踏踏实实做好粮食秋收秋征工作;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交好粮,卖好粮,保证完成任务,有关部门要管好粮油市场,积极做好粮食入库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在粮食入库中,做到热情服务,方便群众,依质论价,好粮好价,不得压级压价。
【刀庭荣集资建市场】1995年1月14日,初海县勣遮乡景真村公所新建的“嘎真街”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该市场是由民族上层人士刀庭荣先生个人集资1万元,并发动曼海村12户农民献出竹料兴建而成。市场占地2亩,有4排简易街棚。
【冬季农作物面积突破万亩】勣遮乡各族干部群众从当地实际出发,经过不断试验、示范和摸索,把冬闲农田充分利用起来。全乡的小春播种面积突破了1万亩,达
10717亩,其中油菜1700亩,碗豆3010亩,蚕豆1102亩,小麦590亩,西瓜323亩,绿肥921亩,蔬菜4071亩。
【初海县农机公司勐遮经营部开业】1995年2月10日,勐海县农机公司勐遮经营部挂牌营业。该经营部是县农机公司根据农业机械化形势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宣传普及农机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开办。经营部共投资20万元,开业几天就出售手扶拖拉机6台。
【举办学习“邓选”骨干培训班】1995年4月26日至28日,勐遮乡党委、乡政府在乡党校举办了一期学习邓小平文选骨干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各村公所党支部书记、文书和乡属机关各站、所的所(站)长60多人。主要讲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组织干部路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6个方面的内容。
【认真抓好“二五”普法工作】勐遮乡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认真抓好“二五”普法。在“二五”普法过程中,全乡共培训普法骨干180多人次;对11000多农村普法对象,300多名干部1700多名职工进行了法律常识学习和考试,普法对象的受教育面均在90%以上。还充分利用广播、电影、有线电视、黑板报、宣传专栏等宣传工具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勐遮乡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挂牌成立】1995年8月4日,勐遮乡初遮村公所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13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成立,13个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部分教员代表参加了大会。乡党委、乡政府领导、乡教办室、乡党校、乡农技校的负责人参加了庆祝大会。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业务上接受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的指导。主要任务是:负责村社两级干部的培训轮训,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搞好服务。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中专班勐遮教学班开学】由州、县、乡三级党校联合承办的云南省95级干部政治管理中专函授班勐遮教学点,于1995年9月底开学,并于10月26日至11月6日进行了第一学期的哲学、语文、政治3门课程的面授。报名参加95级中专班勐遮教学点学习的人数达65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辅导,参加全省统考,录取学员36人。学员们来自勐遮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村公所。教学工作统一由州、县委党校函授部、函授站负责,教学工作的日常行政管理由勣遮乡党委负责。中专函授班学制为3年,开设语文、政治、哲学、法律、党史、人口理论、省、州情、社会调查等18门必修课程。学员通过自学、面授、参加全省成人统考,成绩合格的,发给由省教委鉴印的中专毕业证书。【婚育学校成立】为了让本乡各族青年男女在结婚时,得到一次婚育基本知识和人口理论的教育,勐海县勐遮乡婚育学校于1995年10月30日挂牌成立。婚育学校的领导班子和教员队伍由乡党校,乡计划生育服务所,乡政府办公室联合组成。10月30日起,对凡到乡政府办理结婚登记的对象都进行一次培训,发放有关计划生育知识的学习宣传品。
【文化站广播站综合楼投入使用】由乡政府投资16万多元,建筑面积为208平方米的勧遮乡文化站、广播站综合办公楼于1995年9月24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从而改变了过去两站房屋破旧,无法开展正常业务工作的落后状况。为本乡文化事业的建设,广播电视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茶叶生产突破6000公担】茶叶生产是遮乡的骨干产业之一,乡党委、政府提出“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茶叶,重点提高单产”的茶叶生产发展方针,全乡各族农民根据这一方针,充分发挥优势,采用科学的茶园管理和采摘方法,并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茶叶产量不断提髙。1995年度,全乡茶叶种植面积达13211亩,当年采叶面积达12482亩,总产达6604公担,突破了茶叶历史最髙年产量水平。
【农民办工业有新起色】1995年,勐遮乡农民生产的铁木农具已达4205件,收入达34456元;碾米16536吨,收入332643元;榨糖49676千克,收入197036元;打砖804万块,收入816700元;打瓦94万块,收入111600元;木材加工1128立方米,收入43928元,缝衣2070件,收入6935元;编织13495件,收入117946元。
【畜牧业生产】1995年,勐遮乡牧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大牲畜存栏达10062头,其中水牛6106头,黄牛3953头,当年出栏菜牛1587头,肉产量120587千克;尤其生猪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猪肉供应量大,各族群众看准市场,大力发展养猪,推广圈养,喂配合饲料,选用优良品种等科学养猪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还积极参加省、州、县、乡四级政府举办的养猪综示区,不断提髙了生猪的育肥率和肉产量。1995年全乡出栏肥猪7848头,肉产量达596698千克,出栏家禽115699只,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菜蓝子”。
【农民用电・达270多万度】随着农村电气化和农业科学化的不断发展,到1995年,勐遮乡已有151个村民委员会通了电,农民不仅解决了照明问题,还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开展各种小型加工业、碾米、抽水、修理等。全年农村用电量已达271.52万度,还有36户用上了沼气。
【积极推广使用化肥农药】随着农村科学技术的普及,勣遮乡各族农民不仅在粮食生产上推广两化(化肥、农药),而且在甘蔗、茶叶、蔬菜、小春等农作物上也积极使
用两化。1995年全乡使用的化肥达4357吨,其中氮肥2103吨,磷肥1362吨,钾肥113吨,复合肥779吨。使用各种农药33841千克。
【养鱼水面达3000多亩产量达500多吨】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勐遮乡各族农民,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积极发展渔业。到1995年全乡的养鱼水面已达3220亩,鱼产量达543.08吨,不仅丰富了当地市场,而且还向景洪、勐海、澜沧等地提供了部分鲜鱼。农民们积极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养鱼效益。部分农民开展稻田养鱼,面积已发展到643亩,收到稻鱼双收的较好效果。
【种植油菜1000多亩】过去习惯于只种一季水稻的勐遮乡农民,近年来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冬闲农田,种植油菜,收到了较好的生产效果。1995年全乡种植油菜1368亩,产量达137043千克,平均亩产达100千克,选种、管理得好的单产达119.7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