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拉祜「冒烟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4277
颗粒名称: 喜看拉祜「冒烟户」
分类号: C951
摘要: 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公社南六大队南薄四队拉祜族社员扎朵家,你准会被他家由穷变富的过程所吸引。平均家里每个人89元,不光还清了历年的超支欠款,还添置了棉被、棉毯、衣裳、胶鞋、凉鞋、尼龙袜和锅瓢碗盏,余下的钱又存进了银行。人们说扎朵全家是我们拉祜山区送穷迎富的“冒尖户”。
关键词: 民族发展 拉祜族

内容

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公社南六大队南薄四队拉祜族社员扎朵家,你准会被他家由穷变富的过程所吸引。看吧,同样是这九口人”五个全半劳动力,过去穷得叮当响的这个拉祜农家,现在养起了黄牛、水牛、猪、鸡和蜂蜜;房前屋后果树成林,硕果挂满枝头;园铺地头茶叶、油桐到处可见,金竹、苦竹、甜竹苍翠茂密;小菜园一片郁郁葱葱:。仅这些家庭副业去年扎朵就收入802元,平均家里每个人89元,不光还清了历年的超支欠款,还添置了棉被、棉毯、衣裳、胶鞋、凉鞋、尼龙袜和锅瓢碗盏,余下的钱又存进了银行。人们说扎朵全家是我们拉祜山区送穷迎富的“冒尖户”。
  自然,在贫穷落后的拉祜山区出现这样的“冒尖户”,人们不能不分外惊奇,扎朵家到底是咋个富起来的?对这个问题,扎朵回答得很简单,他说:家要富,靠山吃山是条好门路。事实确也如此。扎朵家住的拉祜山区,人稀地广,可过去很长时间这里是三春不开桃李,金秋不收桐茶,人们无果吃、无茶喝,连抽的草烟都要到外地去找。65年扎朵第一次进县城开会,看见那里栽着许许多多的芭蕉,不觉动了心,会后他带回八棵芭蕉苗栽在房前,两三年就成了一大片。芭蕉获得了收益,扎朵的思想也开了巧:我们山区之所以这样穷,穷就穷在住山不爱山,住山不会靠山吃山。要想山区富,就得发挥自然优势,在“山”字上打主意,让房前屋后闲着的土地产出粮变岀钱。从此,扎朵一家个个都象他那样成了 “栽树迷”,来了个屋前栽果,屋后种桐,山上有茶,沟坡长竹,山箐芭蕉成林,连河边、沟边也开了小菜园,功夫不负苦心人。没有过几年,扎朵家种的那些果木菜蔬样样都赚钱,每到街天他们都能卖回七、八元钱,去年仅芭蕉果一项就收入了 300多元哩。
  当然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那些年代里,迷雾冷风也向扎朵家刮去过。好几场运动,一些人都把扎朵家早岀晚归利用零星沟坡种的果栽的竹进行过“路线分析”,跟着“私字严重”、“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也戴在了扎朵一家人的头上。不过,好在扎朵全家没有屈服退让,照扎朵的话说:我这是迈着“发展山区”的步,他们要堵我们的路,这无非是我栽的竹高了招风,树大结果眼红,逼着要我们当“败家子罢了”。现在这个理被中央两个农业文件讲清楚了,这一来我们更敢富了。
  在送穷迎富过程中,扎朵一家免不了有过苦头,但更多地是从中尝到了发挥自然优势的甜头。过去,山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搞单一粮食生产,人们没有经济来源,只有集体分得的粮食维持一家的穿衣、吃盐、看病、买草烟茶叶等开支,结果年年到镰刀把一歇就得吃回销粮。拿扎朵家来说吧,前些年他家是缺粮又卖粮,单一经济坑得他好苦!把有限的粮食拿去变卖了买盐巴、给大人小孩换回衣裳,连小孩生病去卫生所用的3分挂号费也只有在粮食上打主意,结果家里不到过年就缺粮又缺钱,成了困难户。后来一家人使力扒气地种了十二种经济林木,几十种蔬菜,又养牛、猪、鸡,还养蜂,这才彻底扭转了把粮食当钱花的现象,摘掉了困难户的帽子。每当和人们谈起这一点,扎朵总是感概地说,多亏这个广开家庭副业门路救了我家的灾难。在我们山区,真正是:要想富靠山吃山、多种经营是条好门路。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扎朵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