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梨铧为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996
颗粒名称: 多产梨铧为农业
分类号: S222.1
摘要: 在增产节约活动中,西盟佤族自治县农机修配厂铸工车间工人,对熔铁炉进行了改革,使犁铧产量提高了三倍,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关键词: 西盟县 农业生产 犁铧

内容

在增产节约活动中,西盟佤族自治县农机修配厂铸工车间工人,对熔铁炉进行了改革,使犁铧产量提高了三倍,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二,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这个铸工车间铸犁铧原用两盘小熔炉,每炉一次只能熔生铁三公斤半,每天生产犁铧二十把左右,而且废品多,质量差,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在新长征的进军中,铸工车间工人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做发展农业生产的促进派。厂党支部副书记岩给里和工人岩芳、简凡春等同志提岀把翻沙用的中号炉改为铸犁铧的熔炉的建议,得到了厂党支部的支持。
  为了解决炉堂熔化带的问题,他们到孟连县采来『耐火石』、『耐火沙』,到澜沧县上允公社运来『耐火泥』配成三合耐火土,把炉堂熔化带从原来的三公分加厚到七公分。把炉堂的三角形风包改成椭园形,以加强风包的牢固性。炉子从原来的一次熔生铁三公斤半,增加到一次熔一百公斤,炉内温度由原来的八百度上升到一千三百度,并可连续工作四小时,熔生铁七百公斤,浇铸犁铧一百多把。生产的犁铧质量也比过去好,每把的成本从原来的四元一角下降到三元。
  目前,这个厂生产的犁铧,库存随时保持在一千把左右。社员们高兴地说:以前犁铧买不到,现在堆着任你挑,质量好来价公道,干起生产劲头高。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冷佩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盟佤族自治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