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放牧员有利于牧业的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947
颗粒名称: 固定放牧员有利于牧业的发展
分类号: F307.3
摘要: 我们营盘山大队办畜牧场八年多,越办越好,其中有一条经验就是固定放牧人员。这是发展畜牧业,搞好放牧队伍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九七一年三月,我们办起大队畜牧场,由各生产队派人轮流放牧。结果是上一班到期走了,下一班的人还没有派来,无交接手续,牛没人管,丢失了也不知道。这样,办场的头六年平均每年才增加。彝族放牧员张宝柱,把全家四口搬到场里,专心工作。黄牛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一点八,水牛成活率达百分之百。四点五倍,其中出栏二十五头,扣除牛入场折价的一千一百七十五元,纯收入一千四百八十四元,现存栏黄牛四十八头、水牛二十七头。
关键词: 畜牧业 牧场

内容

我们营盘山大队办畜牧场八年多,越办越好,其中有一条经验就是固定放牧人员。这是发展畜牧业,搞好放牧队伍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九七一年三月,我们办起大队畜牧场,由各生产队派人轮流放牧。结果是上一班到期走了,下一班的人还没有派来,无交接手续,牛没人管,丢失了也不知道。有的生产队不想岀劳动力,就把牛赶回本队,交本队放牧员兼管,结果兼而不管。由于轮流放牧,放牧员没有长远打算,不能总结积累饲养管理经验,而且工作刚熟悉又换了。这样,办场的头六年平均每年才增加六头,一共只出栏三头。
  从一九七七年开始,我们抽调了两人固定放牧。党支部书记和大队其他同志,时常深入牧场,了解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彝族放牧员张宝柱,把全家四口搬到场里,专心工作。他热爱养牛业,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他和年仅十四岁的放牧员刀小平,不仅早出晚归,放好牛群,还时常打扫牛厩,给牛打针服药,防治疾病。这样在三年里,小牛成活率都很高。黄牛成活率达百分之八十一点八,水牛成活率达百分之百。
  现在,我们大队牧场的牛群发展很快,饲养量已由办场时的十八头发展到了一百头,增加了四点五倍,其中出栏二十五头,扣除牛入场折价的一千一百七十五元,纯收入一千四百八十四元,现存栏黄牛四十八头、水牛二十七头。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