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放牧牛满山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945
颗粒名称: 三年放牧牛满山岗
分类号: F307.3
摘要: 要说张瑞林,那可算得上是普洱县震东公社挖令大队挖令生产队放牛的一把好手。听到这点,也许你还想多知道一些他养牛的事吧。七七年初,队里把十头母水牛交给张瑞林专门喂养。张瑞林接过了放牛鞭。看着慢悠悠行进的牛群,张瑞林想,牛要长满膘,就得让牛吃得饱。队里的牲畜一直不够用,这根弦一直绷在张瑞林的心里。张瑞林琢磨了琢磨,又留心察看,才知道是母牛奶不通,小牛吃奶心切自然就又吸又咬了。三年过去了,挖令生产队瘦弱的母畜经张瑞林一放牧,一条条都长肥了,下的小牛犊也满山满岭地欢蹦乱跳着。这个队现在耕畜已有了九十头,仅张瑞林放牧的那群母牛就繁殖了二十二头,其中有七头巳能参加劳役。
关键词: 畜牧业 养牛业

内容

要说张瑞林,那可算得上是普洱县震东公社挖令大队挖令生产队放牛的一把好手。听到这点,也许你还想多知道一些他养牛的事吧。
  三年前,挖令生产队的母畜得不到护养,幼畜损失大。七七年初,队里把十头母水牛交给张瑞林专门喂养。这下子社员们高兴了,说:“叫他放牛,我们放心!” 张瑞林接过了放牛鞭。这以后,天一亮他就带着刀斧,背上饭锅,把牛赶进了山。看着慢悠悠行进的牛群,张瑞林想,牛要长满膘,就得让牛吃得饱。他不再结伴放牧,总是哪里草多就到哪里去。
  草枯水冷时节一到,他又扯藤攀树砍下树叶子来喂牛。他爱牛爱得如宝贝似地,不管酷暑寒冬,牛到哪里,哪里就有他的影子,有时放牛回不了家,他干脆就一个人歇在深山老林里。后来,草场上他有了一间窝棚,从此他经常几天几夜食宿在那里和牛群作伴。
  队里的牲畜一直不够用,这根弦一直绷在张瑞林的心里。从他放牛的第一天起,他对母牛小牛照料格外小心,总是一步不塌地跟着,生怕在斜坡或是箐沟边有个三长两短,常常抢先在坡沟的下方等候。
  一次,他一直守候到深夜,照料一头母牛生下了小牛。可母牛又跑又跳,总不让小牛吃奶。张瑞林琢磨了琢磨,又留心察看,才知道是母牛奶不通,小牛吃奶心切自然就又吸又咬了。他一想起过去小牛生下来后死在圈里的事,心里就隐隐作痛。这一次,他用绳子先把母牛绑在栏杆上,轻轻地揉摸它的乳房引出奶水,再抱小牛去吃。他的这个办法果真凑效!再说,初生的牛犊最肯病,稍一马虎就长不起来。张瑞林对这可费心哪!夏天,他把牛赶到阴凉有水的地方,冷天又到向阳背风的地方放牧,让小牛逐步适应气候,少得疾病。一天天他还找草药熬制成汤,装在酒瓶里背在身上,一见大牛小牛病了就及时治疗。
  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三年过去了,挖令生产队瘦弱的母畜经张瑞林一放牧,一条条都长肥了,下的小牛犊也满山满岭地欢蹦乱跳着。这个队现在耕畜已有了九十头,仅张瑞林放牧的那群母牛就繁殖了二十二头,其中有七头巳能参加劳役。挖令队那种愁耕畜不够用的日子算是过去了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维光
责任者
张瑞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