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产队干部谈谈“五定一奖”(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897
颗粒名称: 和生产队干部谈谈“五定一奖”(四)
分类号: F325.11
摘要: 实行“五定一奖",首先就要划分好作业组。目前农村人民公社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每个生产队一般都有几十个到上百个男女整半劳力。这么多的劳动力,要是天天都由队长一个人一个人地派工,那就必然会造成“窝工”现象,影响生产。再说农业生产的作业项目繁多,每个劳动力的体力和技术专长各不相同,要充分发挥每个社员的作用,就要在生产队下面划分若干个作业组。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是同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
关键词: 生产队 五定一奖

内容

实行“五定一奖",首先就要划分好作业组。目前农村人民公社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每个生产队一般都有几十个到上百个男女整半劳力。这么多的劳动力,要是天天都由队长一个人一个人地派工,那就必然会造成“窝工”现象,影响生产。再说农业生产的作业项目繁多,每个劳动力的体力和技术专长各不相同,要充分发挥每个社员的作用,就要在生产队下面划分若干个作业组。这种劳动组织形式是同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
  怎样划分作业组呢?根据一些“五定一奖”搞得好的地方看,划分作业组应当是本着有利生产、有利团结的原则,按照劳力强弱,技术高低进行合理搭配,不搞劳力的“自由结合”,同时,作业组的规模要适当,作业组太大,容易窝工,太小又不利于分工协作,大忙季节劳力调配不过来。根据山东一些地方的调查,在目前生产条件下,每个作业组十五到二十五个劳动力比较合适。大体与农业合作化时期的“犋牛、顷地、一个场”的规模差不多。各地条件不同,作业组的大小一定要因地制宜,因队制宜。
  具体地分作业组的办法,根据山东省泰安、临沂、昌潍等地区的一些社队的典型调查,通常采用下列三种办法:
  一、按生产队社员的自然居住区编组。这种办法的优点是,同一个作业组里的劳力居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生产,社员一家在一个作业组里,一起出工收工,派活方便。但是各组的劳动力、技术力量因受自然居住区的限制,不容易搭配均匀。二、单纯按劳力强弱、技术高低进行搭配编组,不联系每户的辅助劳动力。这种办法,劳动力虽然搭配比较均匀,但是,每户几个劳力不在一个作业组里,出工、收工时间不统一,吃饭时间不一致,社员生活不方便,同时这种办法也不利于调动每个农户中辅助劳力的积极性。
  三、按劳动力划分,联系到户。这种办法是:把全生产队的劳力排列出来,扣去县、社和大队调用的劳力,算出在队劳动力的人数,然后由群众民主评议,将全队劳力分等定级,按照等级平均分配到各作业组,主要劳力固定到作业组后,再将各户的辅助劳力加进作业组里。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农户的几个劳力分在同一个作业组内。这种办法,各组劳力搭配比较均匀,而且有利于发挥每个农户辅助劳力的作用,受到社员的欢迎。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