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实、集市繁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782
颗粒名称: 政策落实、集市繁荣
分类号: F724.3
摘要: 上允的街天,名不虚传,物资丰富,集市繁荣,有买有卖,人群熙攘;这使人想起了名画《清明上河图》。
关键词: 政策落实 集市管理

内容

上允的街天,名不虚传,物资丰富,集市繁荣,有买有卖,人群熙攘;这使人想起了名画《清明上河图》。看,那鬓插香花,身着浅色尼龙衣衫、绿色统裙,肩挑芭蕉的是傣家少女;身背背箩,戴着许多叮当响的银首饰,穿大红裙袍的是拉祜族大姐;猎枪上挑着美丽的禽毛兽皮的是佤族小伙子;还有面色漆黑,服饰奇异的友邦边民在街道两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那堆积如山的京白菜、水灵灵的小白菜,新上市的小瓜、青蚕豆,还有上允特产紫皮独蒜。那蒜撕去紫色蒜皮,不见蒜瓣,只有囫囵独蒜。不象平日谜语所说的:“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就连那个“柱子”也没有。这种蒜不仅好剥,味道也甚好,远道来客总要买些回去给家人尝个稀奇。再过去是水果摊了。这个季节里,虽没有芒果、菠萝和黄果,摊上却摆满串串芭蕉、个个木瓜、捆捆甘蔗、箩箩酸饺,还有琳琅满目的野果子。有种椭园形的野果叫羊奶果,形似月亮宝石,红似珍珠玛瑙,咬一口,酸掉牙,它使人悟道,有美丽的外形,不一定有甜密的味道。往下走,有卖鸡卖蛋的,有卖自制豆腐香肠的,还有卖猪肉牛肉的,要肥称肥,要瘦割瘦。据市场小组的同志介绍,春节前,猪肉牛肉价格比国家牌价还低。街子中段,有一棵菩提树,恰象一座小凉亭。树下摆的是小吃摊,有漂着黄油的鸡汤米干,佐料齐全的凉粉,香气袭人的牛肉、狗肉汤锅。你要是又干又渴,可以花一角钱买一瓶佤族水酒,但不用当心会喝醉,这水酒只有十五度,人称佤族“啤酒”,一扬脖子喝下去,顿时解渴生津。待你吃饱喝足了,再去看看少数民族传统的手工业制品。也许你会喜欢那编的纤巧的小蔑桌、竹凳子,精致的藤蔑小饭合;也许你想买个有名的下允土锅,也许你挺欣赏那巧手绣出的傣族枕头。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各民族之间独特的交易方法。这位傣族大嫂用自己染的红线向那位拉祜族大姐换得一束狗屁菜。一位拉祜族用自己鹿子肉换得一把澜沧小刀。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是很早前就形成了的。上允人也记不清从什么年代起,上允街天就是繁井盛市。当时,上允是边疆通往内地的交通枢纽,经商要道。内地的盐巴、布匹从这里运进边疆;边疆的茶叶、药材、兽皮又从这里运往内地。每隔五天,周围的各族人民就到上允街来卖掉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买回或换回所需物品。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关心边疆人民,从内地调来许多工业品,丰富了市场。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上允街越赶越热闹。一九六五年,原省委书记阎红彦同志到边疆视察,也曾来赶过上允街,并夸上允农村集市贸易搞得好。可是,文化大革命中,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赶街被批为弃农经商,社员来卖点农副产品被戴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帽子。于是赶街的路上,草都深了。粉碎了“四人帮”,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象春风吹拂大地。上允街又五天一街的赶起来了。如今,每街上市农副产品二百多种,赶街的人有一万多,最多时可达两万,是我区一个活跃的农村集市,也是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落实的一个侧面反映。只要你到澜沧来,人们都会劝你赶一转上允街,借以观察农村的大好景象。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万忠
责任者
阎红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