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山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628
颗粒名称: 景东山歌
分类号: I276.21
摘要: 在一马平川的川河坝子,在纵横绵亘的云岭山脉,伴随百鸟的叫声,你会不时听到这种粗犷而又悠扬,含蓄兼带明快的山歌调子,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景东山歌。
关键词: 山歌 民歌

内容

大田栽秧行对行,一对秧鸡来歇凉;秧鸡找着歇凉处,彝家找到共产党。
  在一马平川的川河坝子,在纵横绵亘的云岭山脉,伴随百鸟的叫声,你会不时听到这种粗犷而又悠扬,含蓄兼带明快的山歌调子,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景东山歌。
  景东山歌是一种即兴山歌,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斗争实践中创作出来的一种自由体民歌。在田间地头,喜庆婚礼,年头岁尾和火把节那欢乐壮观的三跺脚午会上,人们往往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唱出朗朗上口的山歌,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由于各民族的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不同,景东山歌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样化。川河坝一般以“秧歌”的形式出现,往往用“大田栽秧行对行”、“大田栽秧四四方”作始句起兴;哀牢山、无量山区一般又以“牛歌”互答,先用“山对山来岩对岩”作引子,由一人起头引唱后,对面山上的人来接唱;而在彝家集中的安定、龙街、太忠等公社,则是以“跳歌”的方式来表现的,在三弦和芦笙的伴奏下,和着脚步的节拍,唱出高亢的旋律,用“阿数则,瞧着,习数则,瞧着”结尾。景东山歌中情歌占着很大的比重。青年男女通过山歌对唱,表达相互爱慕之情,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诅咒腐朽落后的婚姻桎梏。但是,不管表现形式各异,山歌的情调基本是一致的,充满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智慧的感情,带有强烈的反封建色采。
  景东山歌的发展是和当地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比较发达的经济分不开的。据史料记载,远在秦汉,川河坝就有比较开化的文化,到唐代,大理南诏国设六诏六驿,景东就是著名的“银生府”,“开南节度”的所在地,曾管辖着景东、景谷、镇沅、思茅、普洱和西双版纳一带。唐代发达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景东山歌,随着历史的演进,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情调。景东山歌运用了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借物喻志,借物抒情,自觉地运用形象思维,没有概念化之嫌。
  如情歌中“妹是春茶香又甜,哥是泉水醇又清”等比喻,就使山歌有了清新而又富于情趣的意境。同时,在古典诗歌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景东山歌也逐渐有了规范的格律,一般比较精炼(四、八句)、整齐(五、七、九字),大体押韵。当然,由于各少数民族性格豪放爽直,祖国边疆自然风物的美丽神奇丰富,也使景东山歌形成独特的风格。
  解放后,景东山歌枯木逢春,勃发了新的生命。五十年代中期,相继涌现出了一批民间歌手,活跃在彝族山村,瑶家山寨和哈尼山乡,把景东山歌唱得愈加优美动听。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仲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景东彝族自治县
相关地名
思茅区
相关地名
普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