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角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594
颗粒名称: 芒角行
分类号: F325.11
摘要: 在澜沧县城采访时,就听说上允公社的芒角生产队依靠集体发展生产,经营管理也搞得比较好,其情况究竟如何呢?三月十六日,在公社党委书记李正发同志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芒角生产队。
关键词: 澜沧县 生产队 农业生产

内容

在澜沧县城采访时,就听说上允公社的芒角生产队依靠集体发展生产,经营管理也搞得比较好,其情况究竟如何呢?三月十六日,在公社党委书记李正发同志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芒角生产队。
  芒角,是一个傣族聚居的村寨,八十户人家掩映在凤竹绿树浓荫中,风光秀丽。我们是傍晚前往,临近村寨,就听到冬冬的象脚鼓声,穿过丛林回荡在太空,欢快明朗,节奏有力。刚从大田收工返回的男女社员,正在村寨四围的自留地里,种菜浇水,一片忙碌,却毫无倦意。村寨的大门实际上是生产队的拖拉机停放场和仓房,我们从这里走过,远处隐约可见两幢新房刚刚竖起,一些人正在房顶铺瓦,近处则是一个即将建成容积四百二十七立方米供全队人畜用水的蓄水池,整个村寨可以说是生机盎然,颇感富裕,给我们的釆访留下了第一个良好印象,也促使我们急于知道芒角这样一个规模较大的生产队是怎样依靠集体发展生产,搞好经营管理的。
  在妇女队长刀学仙的家里,公社书记约来了生产队长尼旺,副队长尼宰,会计老大,他们都是刚收工就匆忙吃完晚饭赶来的。大家在明亮的电灯下,围着傣家竹楼的火塘,一边品着醇香的烤茶,一边畅谈着队里的情况,回答我们想要采访的问题。
  芒角去年减了产,个别人提出要分队,究竟该不该分?队里在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的帮助支持下,用了两个白天七个晚上的时间,发动干部社员展开讨论,采取摆事实说道理的方法,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结回顾了历史,讨论了现在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改善经营管理的办法,终于说服了坚持分队的社员,统一了思想。大家说,去年减产,不是路线方针政策造成的,而是遇到严重干旱,如果不是依靠集体的力量,真是要饿饭。所以,分队不能解决芒角的实际问题,历史上芒角两次分队两次大减产,教训深刻,不能忘记。那么,芒角的实际又是什么呢?芒角以种水稻为主,兼营煤厂、瓦场、运输和种植果树林木等集体副业。办社二十多年来,有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培训了一批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干部,集体经济日益壮大,社员热爱集体的思想不断增长,而且生产的自然条件也比较好,因此关键是如何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改善生产队经营管理。于是,经全体社员通过,不再分队,在去年工分加照顾的分配基础上,今年实行联系产量包产到作业组,超产奖励的办法。
  将生产队耕地、劳力、耕牛固定到组,全队分成农业六个作业组,副业三个组,定耕地、劳力、产量(产值)、工分,超产部份百分之八十奖励到作业组,折成工分计算到户,完不成任务则以百分之二十扣分到组,也计算到户,作业组对社员则按工种当天评定工分入册,按月公布。生产队负责活计质量检查和劳动力的平衡调配使用,使用作业组负责工分年底计算报酬。这样的办法试行两个多月来,干部感到管理方便,社员感到有奔头,积极性很高。按今年留有余地包产到作业组的累计数,可望粮食总产量达四十五万一千三百六十八斤,每人平均有粮九百多斤。副业纯收入六万九千多元,每人平均有现金收入一百四十多元。
  采访归来,我们不禁在想,生产规模的调整也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组织起来,依靠集体发展生产,也是边疆农民的方向。关键在于加以引导,帮助提高,按照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文件,认真落实农村各项经济政策,把以建立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切实搞好,并不断完善,就必将收到效益。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贺曹章
责任者
李正发
相关人物
尼旺
相关人物
尼宰
相关人物
刀学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