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臭米面”中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467
颗粒名称: 小心“臭米面”中毒
分类号: R155.3
摘要: 地区医院曾收治一起食物中毒。原因是吃了包谷掺大米的吊浆面蒸糕。一共六人进食,除一人吃得少,中毒轻外,其他五人均住院抢救,结果仍然死亡三人,事情是严重的。
关键词: 食物中毒 饮食中毒

内容

前久,地区医院曾收治一起食物中毒。原因是吃了包谷掺大米的吊浆面蒸糕。一共六人进食,除一人吃得少,中毒轻外,其他五人均住院抢救,结果仍然死亡三人,事情是严重的。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包谷、大米我们天天都吃,包谷掺大米吊浆面蒸糕我们有时也吃,可就很难听到会引起中毒。吊浆面食品是粗粮细作的一种常用加工方法,这种食品既可口,又易于消化、吸收,难道吃不得吗?这里,先给大家介绍我国东北地方民间一种谓之“臭米面“的常用食品。其制作方法与我们南方制作吊浆面差不多。就是将包谷或掺以高粱米小米等,用水浸泡数日甚至数十日(当中换水数次)后湿磨,再用灶灰吸去部分水分,然后制成熟食品。一次用不完的生湿面就任其搁置留下次加工,或者将生湿面晾干备用。因为包谷等谷物在浸泡过程中常常发出酸臭味,故谓之“臭米面”结果在那里因进食“臭米面”食品而发生严重中毒的事例屡见不鲜,有的全家中毒;有的集体中毒。而且死亡率都很高,一般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百分之百。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在引起中毒的"臭米面”中有某些霉菌 (如镰刀菌和青霉菌属等)大量繁殖。这些霉菌产生剧烈的毒素就是经蒸煮等加热方法也不能破坏,对人畜可引起严重中毒。而且目前对 "臭米面”中毒也没有特效的解毒方法。
  前面我们提到的这起食物中毒,就是因为吃了巳经酸臭的包谷吊浆面食品而引起的,即 “臭米面”中毒。为此,我们不能不引起警惕。
  我们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大部分时间气温较高,湿度大,这些条件极有利于霉菌繁殖。所以我们在加工和保留食品时要注意防止霉菌污染,至于包谷吊浆面最好不制作,因为它更利于霉菌繁殖。如果要制作的话,要注意浸泡时间不宜太长,还要勤换水。再者,一次加工量以一餐或一天吃完为宜,不管是湿面或干面留用都会增加中毒的可能。如果发现吊浆面巳有酸臭味,应该丢弃,千万不要可惜。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