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2903
颗粒名称: 彝族
分类号: K281.17
摘要: 云南彝族有三百余万人,以楚雄、红河和衷牢山区、滇西北小凉山比较集中,思茅地区的澜沧、普洱、景东、景谷、江城、墨江、镇沅也有分布。多居住在险要的崇山竣岭,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地区。彝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作物有玉米、水稻、洋芋、小麦、养子等,畜牧业在山区占有主要地位,盛产经济作物和野生药材,地下矿藏丰富,有煤、铁、铜、锡和稀有金属。
关键词: 彝族 少数民族

内容

云南彝族有三百余万人,以楚雄、红河和衷牢山区、滇西北小凉山比较集中,思茅地区的澜沧、普洱、景东、景谷、江城、墨江、镇沅也有分布。多居住在险要的崇山竣岭,山川壮丽,资源丰富的地区。彝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作物有玉米、水稻、洋芋、小麦、养子等,畜牧业在山区占有主要地位,盛产经济作物和野生药材,地下矿藏丰富,有煤、铁、铜、锡和稀有金属。
  彝族自称和他称有七十二种之多“纳苏泼”、“诺苏泼”、“迷撒泼”、“罗罗泼” “罗武”、“所都” “撤尼”、“阿细”、“黑彝”、“白彝”、“红彝”、“香堂” “彷俐"等。
  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个方言群,有音缀文字,曾用这种文字写了许多历史,经文和文学诗歌。
  彝族的先民是与氐羌有着渊沅关系的昆明人,曾游牧滇池以西至今保山以东的大理洱海一带,汉至魏晋,云南广大地区有泛称“夷”的记载。唐朝在云南出现了彝族统治者建立的南诏奴隶政权,元朝在彝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立土官,明代在云南彝族地区设立卫所,清初推行“改土归流”。
  解放前彝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云南绝大部分彝族地区已进入封建地主制,在边远地区残存着封建领主制,在个别地区还存在着奴隶制。
  解放后彝族地区实现了区域自治:楚雄彝族自治州(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五)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以及峨山、宁波、路南、南涧、巍山和我区的江城先后成立自治县,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农业发生了巨变,固定耕地,修筑梯田,修建小水电站,使用农业机械,产量迅速提高。小学教育已在山区普及,合作医疗普遍建立,交通运输改变了人背马驮的状况,並且建立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石云宵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普洱市
相关地名
景东彝族自治县
相关地名
江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