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2843
颗粒名称: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
分类号: F303.3
摘要: 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彻底改变农村面貌,这是我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大革命。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科学文化水平低,但幅员广阔、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众多的劳动力等特点出发,认真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尽可能避免技术先进国家曾经出现的蔽病,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在抓紧落实上述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的同时,必须继续调查研究,精心地作好分阶段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规划,巳经看准了的问题,要果断地作出部署,组织好各方面的力量,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保证其胜利完成。
关键词: 农业建设 农业现代化

内容

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彻底改变农村面貌,这是我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大革命。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科学文化水平低,但幅员广阔、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众多的劳动力等特点出发,认真总结我国自己的经验,虚心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尽可能避免技术先进国家曾经出现的蔽病,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在抓紧落实上述二十五项政策和措施的同时,必须继续调查研究,精心地作好分阶段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规划,巳经看准了的问题,要果断地作出部署,组织好各方面的力量,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保证其胜利完成。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农村工作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需要有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专门家,需要有一支庞大的农业科学技术队伍,需要有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农业院校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要极大地提高广大农民首先是青年农民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这些任务要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来完成,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抓得很紧很紧,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农业现代化可以不要高度现代化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可有可无,农业发展工作可以不要专门家积极参与的错误观点,迅速恢复和加强他们所必须具有的研究条件和教学条件。要组织全国科学技术力量研究解决农业现代化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中央要办好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农业大学等几个重点的高级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高等农业院校,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农业区域规划办好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农业学院和中等农业技术学校,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同时,要切实地加强技术推广工作。县、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就是农业技术推广网,县以下主要要抓好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各地要尽快制定规划,着手轮训县、社、队干部,培养当前农村急需的农机手、农业技术员和财会人员,在今后几年内就做到所有干部基本上轮训一遍,各社、队都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农机手、农业技术员和财会人员。下乡、回乡知识青年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有了一些实践经验,要鼓励他们立志务农,分别不同程度、不同情况,吸收他们到农业院校或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或各类训练班学习,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骨干力量。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要积极地有计划地开展农业机械化的工作。农业机械化必须服从生产的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引进、制造和推广适合我国特点的先进农业机械,切实搞好配套和维修服务,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效能,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资源条件努力兴办农村小水电站、小火电站。大力推广沼气。各地都要根据当地的条件,确定推广的步骤和具体要求,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规划,安排和供应必要的资金和材料,组织技术训练。要积极利用风力和太阳能。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扩大农用能源。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田水利和草原灌溉,分别南方北方、山地平原、水田旱田的不同情况,能引则引,能蓄则蓄,能提则提,逐步发展喷灌,实现农业水利化,做到灌排自如,高产稳产。要加快发展农用化工产品,使我国农业逐步拥有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品种丰富、价廉物美的化学肥料、农药、塑料薄膜和除草剂等产品,以适应农业高速度发展的需要。农业部、林业部、农垦部、农机部、水利部、电力工业部、化工部,要根据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密切协同,在一九八〇年内,分别作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全面的长期规划,以及切实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认真加以贯彻执行。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整个农业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逐步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水平。不这样做,农业就不可能实行大规模的全面的机械化,不可能大规模地全面地采用一系列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时要使农林牧平衡发展,不同地区要根据各自的自然条件,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或者以一业为主,搞好多种经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区要组织力量,在三年内完成全国范围的土壤、气象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以及人口、交通运输、工业、商业、科学、教育等社会条件的普查,在此基础上会同当地有丰富经验的农民和农村干部,共同研究制定出在不同范围内、不同程度上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生产的规划,作好农、林、牧、渔、工、副、内外贸、交通运输、科学教育、财政金触等方面互相配合的规划。我们还要在认真搞好规划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地搞好试点,边实践边总结,有秩序、有步聚地前进。
  (四)国家的农业投资必须重点用于建设一批商品粮、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和林业基地。这些基地,可以是现有国营农业企业的扩大,可以是垦荒举办新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场,也可以在人民公社联合的基础上兴办,它们都要逐步运用先进的机器设备,采取科学的生产方法和管理方法,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都很咼的现代化大业企业。有的基地除了经营农业外,还要经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业,逐步发展成为农工商一体化的联合企业。农业、林业及其他科技研究单位要同基地密切联系,互相协作,促进生产技术的提高。有了一批这样的基地,国家所需要的商品粮食、棉花、油料、糖料、果品、畜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等,就有了更可靠的保证。发展商品农产品基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农业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我们一定要集中必要的国家投资,用很大的精力来把它们办好。
  (五)农业的现代化,一时一刻离不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武装。在两三年内,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现代化的要求,根据各地的不同条件和生产需要,统筹安排,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组织好全国农用工业的合理布局。要使得各种农业机械,各种农用化工产品,都能经济合理地进行大批量生产,不断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农机部、化工部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分别设立若干专业公司,加强经营管理,讲究经济实效,切实把农用工业搞上去。农业机械部要按照经济区域,面向农村基层,建立和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公司,把农业机械和各种农用化工产品的供应、维修、租赁、回收、技术传授、使用服务,逐步地统一经营起来,做到方便及时,减少社队开支。在交通运输方面,要努力建设联结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公路,在一九八五年基本上做到县县、社社通汽车,同时加强牧区、林区、渔区的交通建设。
  (六)必须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农畜产品加工工业,以适应和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农畜产品的加工工业,一定要建立在集中产地,就地利用产品资沅,尽可能做到综合利用,并且同当地交通运输条件相适应,合理布局,方便城乡销售和供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经济效果。农业部、农垦部、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商业部和供销合作总社要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经过同各省、市、自治区认真商量,尽快制定出这方面的建设规划。
  (七)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这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必由之路。我国农村现在有八亿人口,有三亿劳动力,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必将有大量农业劳动力可以逐步节省下来,这些劳动力不可能也不必要都进入现有的大、中城市,工业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也不可能和不必要都放在这些城市。我们一定要十分注意加强小城镇的建设,逐步用现代工业交通业、现代商业服务业、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把它们武装起来,作为改变全国农村面貌的前进基地。全国现有两千多个县的县城,县以下经济比较发达的集镇或公社所在地,首先要加强规划,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逐步加强建设。还可以运用现有大城市的力量,在它们的周围农村中,逐步建设一些卫星城镇,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北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和其他一切有力量这样做的城市,要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带好几个县的农业现代化。
  (八)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贯彻执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一片一片地搞,一块一块地吃。这就是说,要波浪式前进,不要撒胡椒面似地全面铺开。农业机械要集中使用,配套成龙;用于农业的财力、物力要重点投放,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效力。条件具备的地区,可以先搞、多搞。先搞的地方,生产显著上升,农民的收入很快增加,这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它在全国将会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在开头几年,如果先集中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五的地区搞好,那就会有四千多万人先增加收入,这在世界上就是一个相当大的国家,在国内就大大扩充了国内市场,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对八亿农民是个很大的鼓午。
  中央认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以上各点还不能说是完全成熟的意见,应该在实践中继续加以补充、修正和完善。中央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农业部门,广大农村干部和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要继续深入实际,认真搞好调查研究,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作出更切实、更有效的努力。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
相关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