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犯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2637
颗粒名称: 什么是犯罪
分类号: D917.3
摘要: 例如犯罪的予备、未遂和中止,尽管没有发生损害的结果,但这也是犯罪。
关键词: 法律 犯罪

内容

问: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答: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厶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问:犯罪行为应具有什么特点?答:首先,犯罪行为一般都会引起危害社会的后果。有的犯罪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作案人巳经开始实行危害社会的行为就应当认为他犯罪。例如犯罪的予备、未遂和中止,尽管没有发生损害的结果,但这也是犯罪。有些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予见的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就不能认为是犯罪。对于思想上的错误,不管有多么严重,只要没有发展到实行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其次,一切犯罪行为都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对于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有的应根据刑事法处理,如责令赔偿损失;有些应根据行政法规来处理,如给予行政处分,只有那些性质严重,达到了触犯刑事法律所禁止的那种严重程度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是犯罪行为,才能根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刑法规定什么情况下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贵任?答: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自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害,不得巳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问:刑法对负有刑事责任的年令界限有什么规定?答:刑法规定:巳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巳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巳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