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2486
颗粒名称: 法律知识
分类号: D920.4
摘要: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的体现,它规定了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围,规定了犯罪、刑判和刑罚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法律知识 法律

内容

(刑法)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的体现,它规定了我国刑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适用范围,规定了犯罪、刑判和刑罚的具体运用。其主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个人的合法财产,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犯罪)犯罪具有鲜明阶级性,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规定。我国刑法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全民所有的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的人在法律上应负的责任。负有刑事责任的人要受到刑罚的处罚。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人必须具有责任能力并且达到一定年龄,才负刑事责任。所谓责任能力,就是行为人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对于自己的行为具有辩认和控制的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的未遂)犯罪的未遂是故意犯罪中的一个阶段,是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对未遂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刑罚)刑罚是国家审判机关对犯罪分子使用的惩罚方法的总称。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刑罚,是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实行的惩罚方法,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在我国,只有各级人民法院才能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其他任何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权用刑罚方法处理任何人。
  (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就是法院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独立运用的刑罚。我国刑法规定,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通常与主刑相结合附加建用。但有时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此外,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建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