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要带头打好重点转移第一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2128
颗粒名称: 工人阶级要带头打好重点转移第一仗
分类号: D663.1
摘要: 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的战略决策。四个多月来,三中全会的精神传遍了祖国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四化的热情。各地区加快了落实政策的步伐,纠正了一大批重大的冤案、假案、错案,党内外的民主生活进一步活跃,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全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了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工人阶级 党的工作

内容

社论说,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的战略决策。四个多月来,三中全会的精神传遍了祖国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四化的热情。各地区加快了落实政策的步伐,纠正了一大批重大的冤案、假案、错案,党内外的民主生活进一步活跃,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全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了更好的发展。三中全会关于农业问题两个重要文的贯彻执行,使全国农村热气青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实行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巩固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得到广大社员和村干部的普遍拥护,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今年春耕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比前几年好,广大社员群众正在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进行紧张的劳动,农村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大有希望。工业方面,粉砕“四人邦”以后,生产的恢复是很快的,许多重要产品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这几个月里,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领导同志遵循三中全会的精神,对我国的经济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严重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心中更踏实、更有数了。这是我们经济工作大进一步的表现。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三中全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确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三中全会的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正在有力地推动着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胜利前进。
  社论说,为了象三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我们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同时着手经济体制的改革,继续进行现有企业的整顿,把整个经济工作的水平大大提高一步,使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辺。这是我们在新长征的路上迈岀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就取得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胜利。
  社论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综合平衡搞得比较好,比例关系比较协调的时候,国民经济发展就快;否则,发展就慢,甚至下降倒退。解放后经过了三年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秩序地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比例关系处理得比较恰当,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快的。一九五八年以后,比例关系失调,使我国国民经济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困难。一九六一年开始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把比例失调纠正过来,又岀现了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年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现在我们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同六十年代初的那次调整不尽相同。六十年代初的调整是“先退够,再前进”,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总规模都大大缩小了。现在,我们农业情况比当年好,工业基础也雄厚得多。这次调整是有进有退,有上有下。退是为了进,下是为了上。总的生产建设在调整中是要稳步前进的,国民经济是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的,而且在经济效果上还要求达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们是边调整边前进,在调整中前进,在调整中提高。
  这是一个积极的方针,扎扎实实前进的方针。可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基本上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社论指出,当前,摆在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面前的一项光荣使命,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地、深入地、持久地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这是调整国民经济,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的重要措施。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