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产到组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种好办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1902
颗粒名称: 包产到组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种好办法
分类号: F303
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在讲到要认真执行按劳分配原则时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许多地方的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对中央文件上这一规定,感到欢欣鼓午,拍手叫好。
关键词: 农业产业 农业经济

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在讲到要认真执行按劳分配原则时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许多地方的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对中央文件上这一规定,感到欢欣鼓午,拍手叫好。
  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的办法,从农业合作化以来,就曾经广泛采用,群众管它叫“包产到组”。它是生产队搞好经营管理,建立生产责任制、体现按劳分配的一种好形式,它的基本内容是:生产资料归队所有;由队统一安排使用;劳动力归队统一调配;生产计划由队统一制定;产品收益归队统一分配;集体财产由队统一支配。在这个前提下,生产队把劳动力按照强弱合理搭配,分成若干作业组,定人员定地段、定成本、定工分报酬、定产量,把庄稼包给作业组经营管理,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包产到组的办法,有的地方叫“五定一奖”,也有的叫“四定一奖"。具体说法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给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的。各地农村多年的实践证明,包产到组是能够促进农业增产的好办法。
  这几年,林彪、“四人邦”把按劳分配原则诬蔑为“工分挂帅”、“物质刺激”,把合理的规章制度诬蔑为“管、卡、压”,把包产到组也给批了。现在,有的地方有些干部对可以实行包产到组,还心有余悸。有些干部知辺包产到组好,心里想搞,但又不敢大胆搞。
  也有些同志还担心这样搞会偏离方向,改变所有制性质。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包产到组的前提是:由生产队统一核算和统一分配,生产资料归队所有,由队统一安排使用。这怎么能说“改变所有制性质”、“偏离方向呢”?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使社员真正得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实惠,就会更好'地调动社员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例如,云南省元谋县元马公社星火大队大塘子生产队,去年实行了包产到组,他们釆取“四定一奖”(即:定面积、定产量、定措施、定报酬,超产卩分奖给作业组百分之三十的产值,组里再评定到人)的管理责任制,有力地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夺得了农业全面丰收。
  粮食总产达到三十万斤,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每人平均增产粮食五百四十斤,棉花亩产达八十一斤,比上年翻一番半。社员口粮六百斤,每人平均现金收入比上一年增加四十多元。
  广东省委去年冬天要求各地农村在冬种生产中恢复试行“五定一奖”的制度。
  这个制度的核心是生产队给作业组规定产量任务,在管理上实行责任制,、超额完成了任务的给予奖励。经验证明,去年冬种凡是实行“五定一奖”的生产队,作物种植进度快,田间管理认真细致,作物长势旺盛,这都是多年来所未见的。最近,广东省委决定今年在全省农村普遍推行“五定一奖”生产责任制,要求各级干部大胆解放思想,排除干扰,认真贯彻执行。这一决定下达后,社员们高兴地说:照这样下去,农业就大有希望。
  目前,广东衣村各社队都在热烈讨论省委决定,赶在春季备耕之前订出经营管理的各项具体措施。农民和基层干部那种热情和劲头,真是令人鼓午。
  包工到组,联系产量算报酬,只是按劳计酬的一种形式,其它计酬方式还有定额记分,按时记分加评议等办法。各地究竟采用那种计酬办法,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本队的经济、政治、干部等条件,由群众民主讨论决定,不要“一刀切"。
  〔新华社〕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