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种田确实好 九年增产二倍八 勐连县勐马公社勐阿大队党支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1700
颗粒名称: 科学种田确实好 九年增产二倍八 勐连县勐马公社勐阿大队党支部
分类号: F307.11
摘要: 说到粮食,我们勐阿一九六九年拢共才六十九万斤,那时队队都要吃国家回销粮。过来这几年里,我们学习大寨精神,敢字当头,逐步地改变了过去那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耕作方法,结合实际实行科学种田,结果粮食连年获得增产。
关键词: 勐阿大队 粮食产量

内容

说到粮食,我们勐阿一九六九年拢共才六十九万斤,那时队队都要吃国家回销粮。过来这几年里,我们学习大寨精神,敢字当头,逐步地改变了过去那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耕作方法,结合实际实行科学种田,结果粮食连年获得增产。去年,我们大队总产达到二百六十九万斤,今年又比去年增了百分之八。论起每个人头来,今年增粮一百二十三斤,产粮一千六百多斤。粮多了,我们对国家贡献就大了,全大队今年上交的粮食就为公余粮任务二十六万斤的三点四倍。要把着指头与一九六九年相比,九年来全大队粮食总产增长了二点八倍,亩产提高六百二十三斤。现在的勐阿,确实是队队超《纲要》,家家有余粮啦!回想起这些变化,我们的体会就是:坚持科学种田,农业就能大上。
  很多人都晓得,我们勐阿地处南马河谷,气候湿热,很适合农作物一年多熟。但由于过去旧的耕作方法的禁锢,“八月栽秧,十月割谷”,一年只种一熟。六九年后,我们开始试着种双季稻,改单季为双季,甚至三季。经过县农技站的邦助,全大队由点到面逐步推开,面积由原来十五亩扩大到现在的一千五百亩,亩产由八十斤增长到超千斤。这样,历史上的老规矩就变成了“二月栽秧,六月收谷”,群众也高兴起来,他们说,“别人不忙我就忙,刚过五月谷就黄;老谷没吃完,新谷又进仓。”这就是 —改单季为双季。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过去品种单一、迟熟、低产的矛盾暴露出来了。经过实践,我们认真抓好种子革命,来了个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三步走的办法,先后筛选推广了“西南一七五"、“科情三号”、“白壳矮”等适合本地生长高产的良种,使良种面积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正因为一个新品种代表了一个新的生产水平,我们没有因循守旧,五年里两次大面积良种更新,产量又翻两番。近几年又在确定骨干当家品种的同时,积极寻求新的接班品种,科技组每年都搞三十到六十个品种试验,而且坚持季季选种,年年提纯,使良种保持良、纯、精、壮,常种常新,产量一年更比一年高。这也就是——来一场种子革命。
  在勐阿,历史上都是种“卫生田”栽“白水秧”,粗耕粗作。为了适应新的生产水平,我们在抓养猪积肥的同时,大种绿肥,大养萍肥。从七四年来,我们引种和扩种罗马尼亚毛叶苕,今年发展到一千四百亩,共产青肥四百二十万斤,此外还在一千亩水稻田里实行棵间养萍,产肥二百万斤,加上积造农家肥六百万斤,平均每亩施肥三千斤,这是今年粮食持续增产的重要原因。社员们说也说,粮食要增产——增肥、改土,建良田。
  九年里,我们看清了科学种田的广阔前景,看到了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大有可为。虽然我们现在种田水平都还不高,步子还不很快,但我们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就是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思想再解放,坚持科学种田,高产更高产。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