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批判“边疆特殊”、“民族落后”,否定民族特点,破坏民族政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1509
颗粒名称: 借口批判“边疆特殊”、“民族落后”,否定民族特点,破坏民族政策
分类号: D633.0
摘要: 马列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的消亡,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最后才是民族的消亡。
关键词: 边疆 民族工作 民族政策

内容

马列主义认为,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的消亡,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最后才是民族的消亡。边疆地区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同时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边疆地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同内地又有一定的差别性。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不断深入发各族人民在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斗争中,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各民族间的共同性越来越多,而各民族间的差别性逐步缩小。但是,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由于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两条辺路斗争的存在和各种历史原因,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别性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必须把民族问题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联系起来,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对待民族问题,又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注意各民族的特点。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类型上,在社会生活各方买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列宁全集》第23卷第64页)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党的民族政策,诸如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遵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诚心诚意地积极邦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都是马列毛义泽东思想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既坚持了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又充分注意各民族的特点,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正确地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体现了各族人民加强革命团结的共同愿望,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林彪、“四人邦”却借口批判“边疆特殊”、“民族落后”,否认民族特点,破坏党的民族政策。胡说“民族问题不存在了"、“社会主义了,还有什么民族不民族”,甚至明目张胆地攻击“民族政策早巳过时”,“再提民族特点就要犯错误”等,竭力否认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民族问题,他们取消党的民族工作,砍掉民族工作队。
  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必要扶持及其规定的具体政策措施也被取消,民族补助经费被挪去搞“政治边防”的开支。他们还恶毒攻击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国”、是“人为地制造分裂”,是“地方民族主义”;辱骂少数民族干部“水平低”、“落后”、"保守”、“不革命”,大搞“三罢”、“四斗”、“搬石头”,进行排斥打击。仅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就有二百一十五个少数民族基层干部被迫回家。而那些靠“划线站队”,靠打、砸、抢起家的人物,却被安插到各级领导班子,搞乱了边疆各级党组织。他们把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统统诬蔑为“四旧”、“陋习”、“迷信”,强令改革;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被取消;少数民族歌午被禁止演唱;民族特需商品被砍掉,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也要强迫改革;而一些少数民族忌讳的东西却要强制推行,如要回族养猪,要拉祜族吃狗肉等,严重地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破坏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林彪、“四人邦”的倒行逆施,完全是国民党反动派推行的汉族主义的继续,是苏修新沙皇实行民族压迫,强制同化的反动政策的翻版,充分表明了林彪、“四人邦”是蒋介石国民党在我们党内的典型代表,是苏修的别动队,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应声虫,是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死敌。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